25七律长征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1
《七律·长征》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25日,中央红军长征先头部队红1军团第1师第1团一部在四川省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后,蒋介石急调川军2个旅增援泸定桥。
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为迅速渡过大渡河,挫败国民党军前后夹击红军的企图,决定红1军团第1师及干部团由安顺场继续渡河,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两路夹河而进,火速夺占泸定桥。
27日晨,右路先头部队红1军团第2师第4团,由团长王开湘、政治委员杨成武率领从安顺场出发,沿途击破川军的阻击,经2昼夜强行160公里,29日晨占领了泸定桥西桥头。
泸定桥扼川康要道,全长100余米,宽米,由13根铁索组成,横跨在汹涌奔腾的大渡河上,两岸是峭壁,东桥头与泸定城相连。
守城川军第4旅第38团(欠1个营)在红军抵达前,已将桥上的木板拆除,只剩悬空的铁索。
是日16时,红4团第2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突击队员,在全团火力掩护下冒着川军的密集火力,攀踏着铁索,向对岸冲击,当接近桥头时,川军突然施放火障,突击队勇敢地穿过火墙,冲进泸定城,同川军展开巷战。
后续部队及时投入战斗,经激战,红军占领泸定城,川军一部被歼,其余向天全溃逃。
与此同时,红1师和干部团击溃川军的阻击,胜利到达泸定城,策应了红4团的夺桥战斗。
接着,中央红军主力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大渡河,粉碎了蒋介石歼灭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企图。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七律长征课文七律长征课文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七律·长征》课文的学习重点是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
小编在此整理了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七律·长征》课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七律·长征》课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七律·长征》课文简说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首联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高屋建瓴,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它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浪漫主义风格,成为全篇的纲领。
“不怕”两字,回答响亮,下笔千钧,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顶天立地。
“等闲”两字则将困难轻轻一瞥,加深了对“不怕”的表述,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
“万水千山”以静写动,以艰难险阻为主体,展现了一幅浓缩红军长征壮阔历程的总览图。
颔联承接“千山”。
作者先用“逶迤”和“磅礴”的夸张手法极言山势雄险,用的是“扬”的手法,而后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手法言其渺小,用的是“抑”的手法,这抑扬之间更显出红军的伟大。
“腾”与“走”的拟人化动态描写,使静止的山有了生气,大山与红军都灵动起来。
此联可谓想象超绝,用语新奇,境界阔大,气象万千。
颈联承接“万水”。
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
七律长征一九三五年十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此诗最早发表于1937 年10月英国伦敦戈兰公司出版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编著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第五编《长征》,无标题;后又见之于1955 年5月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一书,题为《毛泽东同志长征诗》;1957 年《诗刊》1月号再次发表。
①长征:1934年10 月,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转战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11 省,行程二万五千里,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1935 年9 月27日,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率北上抗日先遣队到达甘肃通渭,获知陕北苏区的情况,乃召开政治局会议。
会上,毛泽东同志朗诵了本诗。
据此,则诗当草成于是日之前。
(参阅《解放军文艺》1959 年第2 期胡安吉《毛主席给我们朗诵诗》一文)。
②万水千山:唐贾岛《送耿处士》:“万水千山路”。
③五岭逶迤腾细浪:五岭:指大庾,骑田,萌渚、都庞和越城五岭,绵延在湘、赣、粤、桂四省边境。
逶迤:蜿蜒曲折,连绵不断。
唐高适《燕歌行》;“旌旗逶迤碣石间”。
李白《荆门浮舟望蜀江》:“逶迤巴山尽,摇曳楚云行。
”腾细浪:谓险峻的五岭山脉在红军眼中仅只是水面吹起的细小波浪。
④乌蒙磅礴走泥丸:乌蒙:山名。
绵延在云南东北部,贵州西部。
海拔2300 米左右。
1935 年4月,中央红军长征经过此山。
磅礴:气势雄伟貌。
走泥丸:《汉书·蒯通传》:“犹如坂上走丸也。
”本谓山坡上滚动弹丸,顺势且便易。
诗中指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中不过如同滚动着的小泥球一般。
以上二句诗,据臧克家《珍贵的“孤纸”》一文记载,袁水拍去请教作者,作者认为“两说均可”,也就是说:队伍在高山峻岭中如细浪,如走泥丸;或说山岭本身象细浪,似泥丸。
《七律·长征》是我国伟大的开国领袖毛泽东在红军长征期间所创作的一首诗词,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表现了红军不畏艰难险阻的伟大革命精神。
小编在这里帮大家整理了《七律·长征》的全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律·长征》全诗七律·长征作者: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的创作背景《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
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
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七律·长征》的创作特点一首七律,担当了二万五千里。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就是写地理,而且是著名的,大的地理。
毛泽东运酣畅之笔,负载了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了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
在长征途中,毛泽东主席还写过其他一些诗词,比如《清平乐·六盘山》《忆秦娥·娄山关》《念奴娇·昆仑》《十六字令三首》等,但都是写一景一地,而《七律·长征》却有多景多地,场景之大,气吞山河。
这首诗的地理书写,把长征经过的所有地方都涵盖了。
五岭,概括了江西、湖南、广西等地,乌蒙概括了云南、贵州等地,金沙水、大渡桥、岷山等又涵盖了四川。
毛泽东主席为什么写金沙水,不是金沙江?明明夺的是泸定桥,写的却是大渡桥;岷山,不是一座山,而是山系……“他要突出的,就是大的地理概念。
用一套大的地理概念将长征的路线说明了,高度地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
每个地理背后都包含着极大的信息量,有多少惊险,多少曲折,多少悲壮,多少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都被毛泽东浓缩在这些地理中,轻描淡写,这正好应了那句“只等闲”,展现了毛泽东主席一笑而过的大气。
【导语】这⾸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命英雄主义和⾰命乐观主义精神。
下⾯是⽆忧考分享的⽑主席诗词《七律·长征》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七律·长征》 【原⽂】 红军不怕远征难,⾦沙⑶⽔拍云崖⑷暖⑸。
万⽔千⼭⑹只等闲⑺,⼤渡⑻桥横铁索⑼寒。
五岭⑽逶迤⑾滕细浪⑿,⒀更喜岷⼭⒁千⾥雪。
乌蒙⒂磅礴⒃⾛泥丸⒄,⒅三军⒆过后尽开颜⒇。
【题解】 ⼀九四九年四⽉⼆⼗⽇,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
当夜,解放军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迄江西湖⼝的千⾥长江上,分三路强⾏渡江。
⼆⼗三⽇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
为了纪念这个伟⼤的⽇⼦,⽑泽东挥笔写成此篇。
【注释】 ⑴七律:七⾔律诗的简称。
七律是律诗的⼀种,每篇⼀般为⼋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联、含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字押平声韵,⾸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对仗。
⑵长征:⼀九三四年⼗⽉间,中央红军主⼒从中央⾰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转移,经过福建、江西、⼴东、湖南、⼴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肃、陕西等⼗⼀省,击溃了敌⼈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然界的⽆数艰险,⾏军⼆万五千⾥,终于在⼀九三五年⼗⽉到达陕北⾰命根据地。
⑶⾦沙:指⾦沙江,是长江上游的⼀段。
⑷云崖:⾼耸⼊云的⼭崖。
⑸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在红军得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样。
⑹万⽔千⼭:这⾥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数,⽔⽆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⑺等闲:平常,不放在眼⾥。
⑻⼤渡:指⼤渡河。
⑼铁索:⼤渡河上泸定桥,它是⽤⼗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⑽五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岭、⼤庚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东、⼴西四省边境。
⑾逶迤:绵延曲折的样⼦。
⑿腾细浪:是指翻滚起来的⼩浪花。
⒀五岭逶迤腾细浪:⼤庾、骑⽥、萌渚、都庞、越城等五岭,绵延于江西、湖南、⼴东、⼴西四省之间。
503班第27课《七律·长征》预习单组别()姓名()导语:二万五千里长征,谱写了多少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造就了多少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
在长征即将结束的前夕,一代伟人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七律《长征》。
今天我们就顺着伟人的笔迹,去触摸长征的风景。
★要求
1.《七律·长征》是一首,共()行()句,作者是()。
我能熟练正确地朗读这首诗歌。
我读了诗歌()次,
同时也认真读了137页的“资料袋”,家长签名
2、我能自己学生字词语:
①给字词注音,根据拼音填写字词。
děnɡ xián() wēi yí( ) páng bó()
走泥wán()云yá()暖铁suǒ()寒
mín()山 jìn kāi yán( )
②给下列汉字加上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令: ( ) ( ) ( )
旁: ( ) ( ) ( )
③先辨析下列形近字,再组词。
难( ) 律( ) 渡( ) 岷()
摊( ) 津( ) 镀( ) 眠( )
④结合上下文或查工具书解释词语。
(写在课本上)
万水千山等闲逶迤磅礴
★★要求
3、《七律·长征》选取了红军长征途中经过的、、、、等艰难险阻,表现了红军。
★★★要求
4、试着背诵《七律·长征》。
5、毛泽东留下了很多著名的诗词,请搜集一首抄在下面空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