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D技术在市政设计的有效运用探究
- 格式:pdf
- 大小:1.80 MB
- 文档页数:2
低影响开发原理,应用和实例简介
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原理是通过对城市雨水的管理来减少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遵循"保留、过滤、渗透、蓄滞"的原则,使雨水在城市内的自然循环和水文循环中得到合理的调配和利用。
LID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城市雨水的利用率和水环境的质量,还能够促进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LID应用广泛,包括绿色屋顶、生态墙、雨水花园、雨水收集系统等。
其中,绿色屋顶是一种通过在建筑屋顶上种植植物,形成植被层,从而达到保护屋顶、节能降温、减少雨水径流等目的的技术;生态墙则是一种通过在建筑外墙表面种植植物,形成垂直绿化,从而达到美化城市、减少大气污染等目的的技术;雨水花园则是一种通过在地面上种植植物,形成自然过滤和渗透,从而达到减少雨水径流、提高水质等目的的技术;雨水收集系统则是一种通过收集、处理和利用雨水,从而达到节约水资源、减少雨水径流、提高水环境质量等目的的技术。
LID技术的实例非常丰富,如美国的波特兰市、西雅图市、费城市等都采用了LID技术来管理城市雨水,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在中国,LID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北京市的鸟巢、水立方等大型场馆采用了绿色屋顶技术;上海市的申江东滩、万宝滩等地区则采用了雨水花园和生态墙技术。
LID技术的应用还在不断推广和完善中,未来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LID工程方案一、LID工程方案的概念与原理LID工程方案源于美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是在城市开发规划和建设领域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兴理念。
其核心理念是通过设计和管理城市建设,从而减少对环境资源的消耗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传统城市建设往往是基于雨水排放和土地覆盖的方式进行设计的,由于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传统城市建设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而LID工程方案通过提出新的城市设计和建设方法,试图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等问题,实现城市治理的可持续发展。
LID工程方案的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降雨过程管理。
LID工程方案致力于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的雨水径流并促进雨水的渗透,通过合理规划城市建设,建立多样化的雨水管理系统,将雨水有效的收集、运输和利用,降低洪涝风险和地下水污染的风险。
2. 土地利用改善。
LID工程方案通过提升城市建设的绿色率,减少硬质覆盖,增加自然地表覆盖,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在城市绿化规划和建设中,注重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保护自然景观和植被,为城市居民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3. 污染控制。
LID工程方案强调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通过提升污水处理设施的性能,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对水环境造成的危害。
4. 社会公益。
LID工程方案注重通过开展城市规划和建设,促进城市公共设施、社区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的建设,并通过提供更加便利的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5. 经济可行性。
LID工程方案注重考虑方案的经济性和可行性,通过有效规划和设计降低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并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城市建设,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二、LID工程方案的设计原则1. 多元化规划。
根据城市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合理规划城市的建设和用地,确保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整体协调。
2. 全面考虑。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城市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影响,以确保城市的持续稳定发展。
市政道路设计中低影响开发(LID)的具体运用作者:杨俊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18年第21期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经济和生活水平得到不断发展与提升,然而,随着人们对水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在日常生活将面临着洪涝灾害、水资源缺乏等问题。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低影响开发(LID)建设模式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加大了城市径流雨水源头减排的刚性约束,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建设生态排水设施,充分发挥城市道路对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使城市开发建设后的水文特征接近开发前,有效缓解城市内涝、消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提供重要保障。
本文就市政道路设计中低影响开发(LID)的具体运用得问题做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市政道路设计;低影响开发(LID);具体运用1 引言我国部分城市近几年由于降雨量增加、人口密集等因素相继出现内涝和缺水并存的局面,亟待通过新型雨水管理设施建设来改善这一境况,以合理利用、节约城市用水,减少水资源污染。
为此国家提出建设海绵城市的理念,打造低影响开发(LowImpactDevelopment,LID)雨水管理系统,缓解上述城市问题。
采用源头削减、中途转输、末端调蓄等多种技术手段,提高城市雨水管理系统的渗透、调蓄、排放、净化、利用能力,实现城市的良性水循环,保持良好的水弹性。
LID的核心在于维持场地开发前后径流总量、峰值时间、流量等水文特征不变。
2 低影响开发的主要功能及设计思路2.1 低影响开发的主要功能低影响开发(LID)是一门基于雨水管理的工程技术。
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低影响开发,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有重大意义。
其在市政道路中应用主要有以下功能。
(1)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坏境;(2)提升城市的防洪能力,降低城市内部排水系统的压力;(3)改善地质环境,通过合理利用雨水资源,补充地下水;(4)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5)降低了城市周边河湖水环境受污染的影响度。
LID理念在市政道路排水工程设计中的应用探讨摘要:城市污水以及雨水排放尤为重要,这和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但实际中却不尽人意,现阶段管道布置并不能满足排水需求。
LID理念在市政道路排水工程设计中可以起到比较积极地作用,改善当下的情况,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LID对我国市政道路排水工程的设计进行分析,并针对当前发展趋势下出现的问题给予了一些指导性的建议。
关键词:管理位置;管路规格;应用方法引言:无论是在下雨天还是污水排放较多的时段,城市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内涝,这种问题由来已久,然而并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城市排水问题依旧突出,管路设计以及管路布置依旧不合理。
一、常规城市排水设计中的问题分析(一)管路位置分布不合理在进行管路位置选取期间,应该综合考虑当地的具体情况,不同的情况需要布置不同数量的管路。
有些地方污水的处理更为多见,但在设计时却把重点放在了雨水的处理上,进而造成污水无法有效排放。
如果只重视管路位置的布置是远远不够的,并且,要了解该城市需要管路的数量,城市里面分为旧城区和新城区,且两者之间存在差异较大,在排水过程中,什么位置该分什么位置该合,要进行区分,不能顾此失彼,缺少排水管路,由于基础设施缺少而造成的城市排水问题是不应该的。
1.管路规格设置不合理在进行管路规格选取期间,很多城市只是一味的变化管道的口径,并没有综合考虑当地城市实际排水需求。
在城市开发中,不重视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而是把重点放在了地上的建设之中,相较于国外的很多发达国家的城市排水理念,我国依旧在变化管道规格方面采用比较快的排水方式,这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式,而且改造质量低,不能解决城市排水问题。
二、LID在国内的引入以及发展(一)LID的内涵LID是一种设计理念,而在这种理念的要求之下,需要在城市排水中应用更为先进并且合理的排水技术,并且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城市排水工程设计将会朝着有利于自然保护的方向发展,从而减少在城市设施以及居民楼等开发过程中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威胁。
建筑设计与装饰Construction & Decoration18 建筑与装饰2020年4月中 基于LID 理念下的民用建筑场地设计研究陈睿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 合肥 230002 摘 要 如今,随着我国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在建筑工程行业中,场地布置设计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对每一项工作都有重要的意义对工序性工作的控制,同时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
主要是在与业主进行施工前期交流时,业主对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效果是否满意起到很好的作用,常常取决于设计者对场地理论分析和场地综合性的布置、控制的能力如何。
文章讲述了场地设计的概念、科学依据和理论知识,指出了场地分析是建筑设计中的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建筑场地设计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望对以后建筑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 LID理念下;民用建筑;场地设计引言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等水环境生态问题日渐加重,因此如何合理地控制与利用雨水资源,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目前面临的根本问题。
为此,我国掀起了以低影响开发为核心理念的海绵城市建设热潮。
场地是雨水进入水循环开始的地方,是雨水管理的源头,是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的基础,并且场地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开始,随着海绵城市试点城市的建设,低影响开发理念与建筑场地设计相结合,是今后可持续场地、生态化场地设计的主流[1]。
1 LID理念下的民用建筑场地设计的特点民用建设场地规划设计主要针对学校、民用住宅、商城、办公楼、剧院及博物馆等一系列建设场地。
因此其场地上级是一项综合性、多学科的工作类型,作用在于解决民用建筑施工布局的不同矛盾问题,期望以此来取得良好的场地布局效果。
因此其本身具备较强的地方性与政策性,且不管是工业建筑还是民用建筑,目前都是以国家方面的政策方针为准。
场地设计的过程是由设计师主观对客观的真实反映,同时也是民用建筑施工建设的重要依据,一旦实施场地设计,则必然需要经历长期的过程,因此场地设计本身具备一种超前的意识及灵活特性。
“低影响开发”(LID)理念之见作者:杜志锋李秋杰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年第09期摘要:文章简介了城市市政道路雨水收集排放的新理念,简述了新理念的原理、优势、做法。
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雨水排放低影响开发(LID)原理1 概述面对大规模的城市和高密度的人口,城市在排水方面压力非常之大,要进一步完善排水功能,妥善处理好各种水的问题,就需要市政府不断转变观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治理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2 下凹式绿地原理典型的传统道路雨水收集和排除系统,是在车行道和人行道相交处形成低点,在该处设置雨水箅子,车行道雨水和人行道及绿化带雨水均通过设计形成的坡度径流至雨水箅子进入雨水管道,从而形成道路雨水的收集和排放系统。
该种雨水排除方式是典型的“重排不重用”的理念,该种方式至少有四项不可避免问题:①由于道路硬化程度高,没有任何缓冲和滞留设施,瞬间形成的雨水径流量很大,因此需要设置一套容量很大雨水排除系统才能有效的防止内涝,雨水系统投入庞大;②尽管设计形成了一套庞大的雨水排除系统,但是当超出设计重现期的降雨来临时,由于没有任何缓冲,仍然会出现内涝现象,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伤害;③降雨初期对路面造成冲刷的初期雨水,直接进入管网系统,排入自然水体,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④“重排不重用”的理念在硬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导致地下水缺失而水位下降,形成沉降漏斗,在造成建筑安全隐患的同时,严重破坏地下水循环,造成生态灾难。
上述四个问题是传统排水方式不能根治的顽症。
我国新的规范和相关技术资料提出了“低影响开发”(LID)的理念,其中采用下凹式绿地的市政道路排水方式可以有效的解决传统雨水排水系统存在的相关难题。
采用下凹式绿地的道路雨水收集和排除系统引入了“低影响开发”(LID)的理念,其核心的雨水排除思想为“以用为主,用排结合”。
所谓“以用为主”是指利用自然循环的强大潜力和容量,引导降雨参与地下水的生态循环而实现生态回用,尽可能减少雨水的排出量和削减洪峰;所谓“用排结合”是指对于极端情况下的降水,生态循环不能吸纳部分,再通过雨水排除设施排入水体,避免造成内涝。
LID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2-12-28T03:25:07.939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第17期作者:王伟超[导读] 近些年,在趋于多样化发展的需求下,我国城市建设逐渐暴露出内涝、水污染等问题王伟超青岛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青岛 266000摘要:近些年,在趋于多样化发展的需求下,我国城市建设逐渐暴露出内涝、水污染等问题,这也给道路的实际应用带来了许多不便之处,同时也造成了生态上的破坏。
针对这些现象,就要求技术人员能够优化水资源配置,秉承LID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推动市政建设向着可持续化的方向改进,建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雨污水系统。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已经将LID海绵城市理念作为其市政规划的重点,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特别是在市政道路的设计中,LID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有助于道路建设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尤其在雨雪天气下能够表现出较好的吸水、蓄水和净水能力,同时也能够有效抵抗自然灾害、环境变化等所带来的扰动,维持城市运转的稳定性。
关键词:LID海绵城市理念;市政给排水;应用1海绵城市概念“海绵城市”理论是根据可持续发展雨水开发模式和水敏性详细规划理论提出的;它的本质是存储城市发展坐标和资源。
通过控制径流、自然蓄积和峰值调节,提出了缓慢的发展,发挥调节功能,促进雨水的自然渗透,修复水循环系统,恢复水生态,净化水质,解决蓄水问题。
水生态问题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因此,主办城市不应只关注城市内部的系统调节、雨水处理和现场措施,还应关注流域和区域,并结合区域规划和阶段研究跨区域、规模规划和基于水生态的建设。
建设的关键是研究区域水生态安全,通过分析水生态系统的重要位置和关系,建立水生态系统的安全模式,在区域和城市规划中实施,并通过控制区域和城市建设的空间管理逐步实现水生态。
该系统为城市的年运行提供了控制目标,给出影响较小的发展战略和施工流程,并对城市项目规划提出相关要求。
LID在老旧小区海绵改造中的应用近年来,我国城市发展迅猛,城市化进程加快,老旧小区的改造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老旧小区改造中,海绵城市建设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解决方案。
而在海绵城市建设中,低影响开发(LID)技术的应用成为了关键的一环。
本文将围绕LID在老旧小区海绵改造中的应用展开讨论。
一、LID技术介绍低影响开发(LID)技术是一种以模仿自然过程为基础的城市雨水管理手段。
它主要包括雨水收集、储存、过滤、净化和利用等环节,通过设计和建造可以使雨水在城市内表流、渗流和蒸发,缓解雨季期间雨水排放过大带来的城市内涝问题。
通过LID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改善城市内涝问题,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城市水环境污染,并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二、老旧小区海绵改造的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老旧小区的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包括雨水管理问题。
由于老旧小区的基础设施老化和设计不合理,雨水排放管网不畅,导致雨水在雨季期间难以顺利排放,造成了小区内涝、路面积水等问题。
雨水径流还会带走大量的泥沙、垃圾和废水,对环境造成污染。
对于老旧小区来说,海绵城市建设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LID技术在老旧小区海绵改造中的应用1. 雨水收集利用:通过设置雨水花园、雨水湿地等设施,将雨水收集起来存储,并用于浇灌绿化植被和冲洗道路等,达到减少地表径流、提高雨水资源利用率的目的。
2. 绿色屋顶:在老旧小区的建筑屋顶中,采用绿色屋顶的设计,通过种植植被来减少雨水径流量,提高雨水的渗透能力,同时还可以提高小区内的绿化率和环境舒适度。
3. 雨水花园和雨水湿地:在小区内合理设置雨水花园和雨水湿地,通过植被和土壤的生物物理和化学作用来净化雨水,达到减少雨水污染物的释放和改善小区水环境的效果。
4. 生态护坡和生态水系:通过对小区内的坡地和水体进行生态护坡和生态水系规划,改善小区的景观和生态环境,也能够起到雨水收集、滞留和净化的作用。
四、老旧小区海绵改造中LID技术的效益1. 减轻城市内涝问题:通过LID技术在老旧小区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减少雨水径流量,提高雨水渗透能力,缓解小区内的涝情况,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浅谈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及LID设施的应用“海绵城市”建设是中国近年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热门话题,其核心理念是让城市变成一个“海绵”,增强城市的自我排水和自然保护能力,减缓城市内涝和水质污染等问题,确保城市组织者和居民的生存与发展。
LID (Low Impact Development) 设施的应用,在“海绵城市”建设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讨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及LID设施的应用。
一、什么是“海绵城市”?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建筑物和人口不断增长,城市面临着更多的洪灾、水资源短缺等挑战。
相对于传统雨水排水系统,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更强调以自然之道助力城市演化,倡导尽可能多地利用防洪、蓄水、滞洪措施,减慢和调控雨水体系运行,从而增强城市的自我排水和自然保护能力和可持续性。
二、LID 设施的应用LID 设施又称低影响开发技术,是指通过适当地规划、设计和施工,使土地使用与保护更加人性、绿色、可持续,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
1. 屋顶绿化屋顶绿化就是在建筑物的房顶安装一定的植物盆栽或草坪,通过植物的根系和土壤的吸水作用,将雨水吸收、净化和沉淀,达到减少雨水径流和蓄水的目的。
2. 雨花石雨花石是一种特殊的覆盖材料,通过材料的粗糙和多孔结构,可以将雨水分散,形成“雨花”效果。
雨花石可以延缓降雨过程,减少径流,使得雨水可以慢慢地渗透到地下,防止排水管的堵塞,从而减轻排水系统的压力。
3. 水滞留池水滞留池是一种人工建造的池塘或污水处理池,用于收集和存储暴雨期间的雨水,减缓雨水的流速,减少径流过程,达到控制洪水和水体污染的效果。
水滞留池一般设在自然河道下游处,也可以在城市的空地和公园等地方建设。
4. 生态溪生态溪是为了生态修复和雨洪控制而建造的一种人工河流,一般采用自然化设计,利用植物的根系和土壤的吸水作用,在雨水经过溪流时减少径流,达到降低雨洪威胁,提高雨洪调控能力,同时改造城市道路等场地硬化问题等目的。
lid雨水【篇一:对lid的理解及关于其的应用与改进(胡松华)】一、 lid 低影响开发技术lid英文的全称是low impact development,是20世纪90年代末发展起的暴雨管理和面源污染处理技术,旨在通过分散的,小规模的源头控制来达到对暴雨所产生的径流和污染的控制,使开发地区尽量接近于自然的水文循环。
lid低影响开发是一种可轻松实现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的生态技术体系,其关键在于原位收集、自然净化、就近利用或回补地下水。
主要包含:生态植草沟、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绿色屋顶、地下蓄渗、透水路面。
二、我对校内排水系统的一些认识华中科技大学的校内排水系统向来广为诟病,几乎每年都会有水淹紫菘、水淹韵院的消息,更有“爱她就带她来华科看海”的恶搞。
就在今年11月底,暴雨过后,从韵院寝室到东九的道路再次被水淹没。
收集几张图片见下:由此,华中科技大学的校内排水系统可见一斑。
而随便在校内一走,问题之多,显而易见。
可以引用陈老师上课说的那段话来解释,十分形象贴切:“城市街面和建筑物屋面采用水泥或沥青混凝土等不透水材料,使得降雨形成径流,排入排水系统或进入天然水体,减少在源头被土地吸收的水量。
初期雨水径流含有大量垃圾、泥沙和其它污染物;在暴雨时,传统道路排水设施条件下,初期雨水会造成排水管道淤积,同时,污染水体。
暴雨径流流速高,会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流失,还会引发洪水,冲刷河岸,破坏生境;更不用说,造成城区渍水,影响城市生活和经济活动。
”三、我对校内引用lid的想法与建议在网上查阅资料时,我看到了一则消息:我校环境学院副教授任拥政和他的学生曾发明过一种控制面源污染的雨水口。
新型雨水口专门设计了一个布满孔洞和小槽的雨水斗。
当裹挟着泥沙和各种沉积物的雨水流经这个特殊设计的雨水斗时,体积较大的垃圾会被阻挡,过滤后的雨水则通过雨水斗上的孔或槽,流入雨水管道。
雨水口上大小不一的孔洞可以让雨水迅速流过,使雨水斗不存积水,抑制了微生物的繁殖。
基于SWMM的城市道路LID设施雨水调控效果研究——以武汉市工业路为例Rainwater Regulation Effect of LID FacCities on Urban Roads Based on SWMM:A Case Study of Wuhan Industrial Road卢明明丨Lu Mingming江淑卉I Jiang Shuhui裘鸿菲丨Qiu Hongfei中图分类号TU119+.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739X(2021)06-0058-07收稿日期2020-01-15摘要该文分析了城市道路径流规律和适用的LID设施,以武汉市工业路为例构建SWMM模型,探讨不同降雨强度下的生态滞留设施、植草沟、透水路面以及组合模式下的城市道路LID设施雨水调控效果。
结果表明:①各等级城市道路应采用不同的雨水调控策略,LID设施对城市道路雨水调控作用显著,可有效减少径流量、降低峰值流量、推迟雨峰时间;②采用LID组合设施模式的城市道路,在0.5年一遇到10年一遇降雨下,LID设施对城市道路雨水径流量的削减率为34.8%〜44.2%,对峰值流量的削减率为66.0%~83.6%,雨峰时间稳定推迟15min o③各类LID设施的径流削减量和峰值削减量随着降雨强度增大而提高,削减率呈总体下降趋势。
LID设施一般对中小雨情(二年一遇及以下)的城市道路雨水控制作用更明显。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时应更重视透水铺装材料的应用,降低道路緑地的雨水调控负荷。
关键词武汉市城市道路LID设施SWMM雨水调控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urban road runoff law and suitable LID facilities,the SWMM model of Wuhan Industrial Road is constructed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rainwater regulation of urban road LID facilities under different rainfall intensities such as ecological detention fac订ities,grass planting ditches,permeable pavement and combination modes.The results show that:①urban roads of different grades should adopt different strategies of rainwater regulation and control,and LID facilitie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regulating urban road rainwater,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runoff,reduce peak flow and delay peak time.②Urban roads with LID combined faci.1i ties model, when they encounter rainfall that occurs once in0.5year to once in10-year,LID facilitie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runoff,reduce peak flow and delay peak time.The reduction rate of urban road runoff by facilities is34.8%〜44.2%,the reduction rate of peak runoff is66.0%~83.6%,and the peak time of rain is stably delayed for15minutes.③The runoff reduction and peak reduction of LID fac订itie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rainfall intensity,and the reduction rate showed a general downward trend.LID fac订ities generally play a more significant role in rainwater control of urban road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rains(once every two years or less).In urban road landscape design,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application of permeable pavement materials to reduce the load of rainwater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road green space.Keywords Wuhan,Urban road,LID facilities,SWMM,Rainwater regulation城市化进程使城市不透水面积增加,导致雨洪灾害频发、水质污染、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
低影响开发 (LID)在市政排水设计中的应用摘要:低影响开发作为一种全新的思想理念,在市政排水设计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本文首先分析了低影响开发思想的特征,随后结合市政排水设计的任务特征,从三个方面探讨低影响开发的应用路径。
关键词:低影响开发;市政排水;应用引言:市政排水设计阶段数量多、任务繁重,影响最终设计效果的因素有很多。
低影响开发理念的引入,则为市政排水设计开创了新局面。
因此有必要分析低影响开发思想的内涵,探索低影响开发的应用方式。
一、低影响开发特征1.降低径流排水量。
低影响开发技术主要应用在市政排水设计的源头部分,有效融合过滤、蒸发等多种方式,提升径流排水量的控制效果。
径流污染物控制的关键在于源头控制,应用低影响开发技术优化街道布局,发挥植物、绿色屋顶、透水路面等多种设施的渗透作用。
2.提升污水渗透力。
绿色建筑屋顶是低影响开发思想的重要体现,有效降低雨水聚集的速度,提升雨水聚集的质量并净化城市空气。
渗透路面的应用则提升路面的渗透能力,在停车场区域应用效果明显。
使用草皮沟则有效调节降雨洪峰量,雨水的渗透效率进一步提升,避免雨水的长时间聚集。
二、低影响开发应用路径1.优化设计周期。
市政排水设计时间要求较高,留给设计人员耐心设计的时间相对有限,仓促完成市政排水设计任务,设计效果不甚理想,过于注重控制市政排水工程工期的要求。
由于市政排水设计方案不甚完善,很多问题在现场施工环节中逐步发现,并由此产生大量设计变更任务,产生额外的市政排水设计成本。
在市政排水设计阶段,没有对市政排水工程的整体情况和周边情况进行充分调研,对于市政排水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现的问题欠缺考虑,对于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采取被动应对方式,问题处理的效率和质量自然不甚理想。
这种情况下发生的设计变更是硬性的、被动的,即便是采取设计变更方式,作用仅仅是解决当前的问题,不能弥补市政排水设计方案的整体缺陷。
市政排水工程整体性较强,每一处变更都会影响到市政排水工程的整体效果。
海绵城市(LID)设施应用技术研究摘要:海绵城市即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
本文以大面南岛组团TOD周边1-8号绿地景观工程施工项目为例,进行深入的海绵城市LID设施应用技术研究。
关键词:海绵城市LID设施1、前言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雨水在城市中自由迁移。
2、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成都龙泉驿大面片区内,驿都大道以北,成渝高速以南,是成都东部新城六大片区重要组成部分。
项目建设为大面南岛组团TOD周边1-8号绿地景观工程。
本项目采用的LID组合设施主要为:干式植草沟、雨水花园、透水铺装。
3、海绵城市计算3.1计算目的:为了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85%的目标,需要对低影响开发设施进行设计调蓄容积的计算。
3.2设计调蓄容积采用容积法进行计算,计算公式如下:V=10*H*Ф*F式中:V-设计调蓄容积(m³);H-设计降雨量(mm);Ф-综合雨量径流系数;F-汇水面积(h㎡)表1调蓄容积计算表通过计算结果得出,本次海绵城市设计总体满足本项目建设要求中年径流总量控制率90%的要求。
4、LID组合设施应用4.1设计要求:①景观的设计风格需要和地域特征结合起来,展现当地地域文化的特色,庭院的景观需要和建筑充分融合,具有鲜明的地域设计特色。
②雨水花园的建造要考虑到施工的复杂性,避免“过剩设计”,造成资源的浪费。
雨水花园的建造是以节约资源、循环利用、造价成本低为出发点,要在满足景观效果的前提下,控制雨水花园的建造成本,设计出简洁、实用的庭院景观。
LID在老旧小区海绵改造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老旧小区逐渐成为城市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然而,在老旧小区中存在着许多环境问题,其中包括道路积水、排水不畅、水源匮乏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给居民带来不便,也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为此,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为老旧小区的整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而LID的应用则是海绵改造的重要策略之一。
LID是指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的缩写,其目的是通过模拟自然的生态系统,减少城市的土地表面径流,提高当地地表水的品质和泄洪能力。
在老旧小区的改造中,LID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来实现海绵城市的建设。
首先,LID可以通过建设生态小品来增加区域内的绿地面积,提高区域的环境质量。
生态小品可以由草地、花圃、植物屋顶等等组成,它们不仅在美化环境的同时还具备很好的蓄水能力。
例如,在老旧小区中可以建设花园盆景和花坛景观,采用静态半开口属型的绿地着重开发低洼区和地下室屋顶,以收集、净化并利用雨水。
同时,还可以将悬挂式绿墙和缓坡垂直绿化作为LID的形式之一,可以美化环境,同时还可以起到一定的蓄水作用,从而达到海绵城市的建设目标。
其次,LID可以通过建设蓄水池和沉淀池来收集和处理污水。
通过建设蓄水池和沉淀池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收集、存储和处理各种污水,使其在通过处理之后可以直接用于绿化和灌溉。
例如,在老旧小区中可以通过建设人工湖泊来缓冲降雨过程中的径流,从而减缓降雨期水位上涨速率,降低河道洪峰流量,同时也能够起到减少污染物输入的作用。
第三,LID可以通过雨水花园的方式来实现雨水收集和利用。
通过建设雨水花园,可以将居民的生活使用水和雨水割裂开来,从而可以有效地减少城市的土地表面径流,提高当地地表水的品质和泄洪能力。
例如,在老旧小区中可以在街头街尾、小区园林绿化等地方利用低公顷鼓形墙排水等雨水花园的形式,收集雨水实现局部用水。
综上所述,LID的应用是老旧小区海绵城市建设中重要的策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