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数轴讲学稿
- 格式:doc
- 大小:87.00 KB
- 文档页数:2
数轴说课稿第一篇:数轴说课稿【导语】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数轴的基本概念,并能在数轴上进行简单运算和求解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入】1. 列举一些与数轴相关的实际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数轴?它有什么作用?”2. 引入数轴的基本概念:“数轴是一条直线,上面标有零点和正负数,它把数按照大小进行有序排列,方便我们进行数学运算和解决问题。
”【呈现】1. 展示一张数轴示意图,介绍数轴上的标记和正负数的位置,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如何定位一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
2. 让学生自己在纸上画一个简单的数轴,并标出几个整数和分数的位置,以巩固他们对数轴的理解。
3. 通过实例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数轴上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示例一:小明离学校家2公里,他走了1.5公里后,离家还有多远?示例二:小红站在0点处,她向右走了3步,又向左走了2步,她现在在哪个位置?【实践】1. 给学生分发练习册,让他们独立完成数轴运算的练习题,同时鼓励他们用数轴解决实际问题。
2. 针对部分学生,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数轴问题让他们思考和解决,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3.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享他们在解决问题中使用数轴的方法和思路。
【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再次强调数轴的作用和应用,并与学生共同总结数轴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 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轴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问学生:“数轴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帮助?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会如何运用数轴?”让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拓展】1. 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一些有趣的数轴问题,并与同学分享和交流。
2. 引导学生研究更复杂的数轴运算和问题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
【延伸】1.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多引入数轴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观和逻辑思维能力。
2. 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应用数轴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初中数学《数轴》说课稿4篇初中数学《数轴》说课稿4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数轴》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数学《数轴》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说教材)一.教材内容分析数与形是数学的两大组成部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方法,而数轴是数形结合的高度统一。
数轴是新人教版数学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概念的基础上再介绍的。
通过数轴的学习可加深学生对有理数概念的理解,并为后面引出相反数、绝对值的概念,学习有理数大小比较、有理数运算法则、平面直角坐标系等打下良好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刚刚步入中学校门的七年级学生,此阶段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求知欲望,而且富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在新知的学习过程中,还是较容易出现理解局限的问题。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A、知识技能:1、理解数轴概念,会画数轴。
2、知道如何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能说出数轴上表示有理数的点所表示的数,知道任何一个有理数在数轴上都有唯一的点与之对应。
B、数学思考:1、从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而建立数轴概念。
2、通过数轴概念的学习,初步体会对应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C、解决问题:会利用数轴解决有关问题。
D、情感态度:通过数轴的学习,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进而初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重点、难点(说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教学重点我确定为:数轴的概念。
因为:只要数轴概念真正理解了,画数轴、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等也就容易了。
本节课教学难点我确定为:从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而建立数轴概念。
关于数轴说课稿3篇文章一:数轴的引入与基本概念数轴是数学中常用的一种图示工具,用于表示实数的大小和位置关系。
它是一个直线,被分割成若干等分,每个等分上标有一个实数。
在数轴上,左侧表示负数,右侧表示正数,中间的0表示零。
通过数轴,我们可以直观地理解实数的相对大小和相对位置。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数轴的基本概念。
数轴上的每个点都对应着一个实数,这个实数被称为该点的坐标。
数轴上的两个点之间的距离被称为它们的距离。
数轴上的等分点被称为刻度点,它们之间的距离相等。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一些数轴的常用术语。
首先是绝对值,它表示一个数与0之间的距离,可以用数轴上的点的坐标来表示。
例如,数轴上点A的坐标是-3,那么A的绝对值就是3。
其次是相反数,对于一个实数a,它的相反数是-b,满足a+b=0。
例如,-3的相反数是3。
再次是正数和负数,数轴上右侧的数为正数,左侧的数为负数。
最后是数轴上的加法和减法,我们可以通过向右移动或向左移动来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在数轴上,我们还可以表示数轴上的区间。
一个区间是由两个数轴上的点和它们之间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
例如,区间[2, 5]表示数轴上从2到5之间的所有点。
我们可以用一个闭区间表示一个数轴上的有限集合,用一个开区间表示一个数轴上的无限集合。
通过数轴,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实数的大小和相对位置,同时也可以进行一些基本的数学运算。
在接下来的课堂中,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如何在数轴上进行数学运算,以及如何应用数轴解决实际问题。
文章二:数轴上的数学运算在上一节中,我们介绍了数轴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在本节中,我们将学习如何在数轴上进行数学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首先,让我们来学习数轴上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在数轴上,加法运算表示向右移动,减法运算表示向左移动。
例如,对于一个数轴上的点A,如果我们将它向右移动3个单位,则得到点B,表示为A+3=B;如果我们将点A向左移动3个单位,则得到点C,表示为A-3=C。
初中数学说课稿:数轴导语:数轴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知识之一,它是帮助学生理解数值大小以及数的相对关系的工具。
通过数轴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更好地理解数的大小和数的相对位置。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数轴的方式,初步认识和使用正数和负数。
同时,通过对不同数的比较和排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掌握数轴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 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及其在数轴上的表示;- 能够在数轴上进行数值的排序和比较。
2.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的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提供足够的练习机会,巩固学生对数轴的理解和运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喜爱;-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 正数和负数的数轴表示;- 数轴上数的比较和排序。
2. 教学难点:- 负数在数轴上的表示;- 困难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
三、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老师从直观的角度出发,通过实际物体的温度变化、海拔高度的正负以及银行账户中的存取款等情境,向学生引出数轴的概念。
通过与学生互动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数轴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2. 概念解释:- 老师向学生介绍数轴的概念,解释数轴的基本构造和用途,引导学生认识数轴的线性特征以及用数轴表示数值的方式。
3. 正数的表示:- 老师以0为起点,向右延伸,标出数轴上的正数。
通过实际的数值例子,引导学生在数轴上表示正数,并互动讨论正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4. 负数的表示:- 老师以0为起点,向左延伸,标出数轴上的负数。
通过实际的数值例子,引导学生在数轴上表示负数,并讨论负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特别强调负数的大小与绝对值大小的关系。
5. 正负数的比较与排序:- 老师设计一系列练习题,要求学生在数轴上进行正负数的比较和排序。
数轴说课稿一、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掌握数轴的表示方法和使用技巧,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轴解决数学问题。
通过数轴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
二、说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数轴的表示方法和使用技巧。
学生需要理解数轴的定义、正负数的表示方法、数轴上数的比较与运算等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
三、说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数轴的应用。
学生需要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轴上的数学问题,通过数轴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说教学准备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准备了以下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数轴模型、彩色粉笔、白板等。
2. 教学资源:配备数轴的教材、相关习题和练习册。
五、说教学过程本节课分为三个环节:导入、展示和练习。
1. 导入环节【教师出题准备】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数轴。
那么,你们对数轴有什么了解呢?【学生回答】教师:很好。
那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数轴的基本定义。
请看白板上的数轴。
【教师展示数轴】教师:这是一条数轴,它是由一条直线和两个端点组成的。
我们通常用x表示数轴上的点。
数轴上的零点对应着数学中的零,正方向表示正数,负方向表示负数。
2. 展示环节教师:先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请看下面的问题:【教师出题示例】教师:小明从家里出发,向右走3米,再向左走2米。
请问,小明现在在哪里?【学生回答】教师:很好。
我们可以用数轴来表示这个问题。
请看白板上的数轴。
【教师展示数轴上的表示方法】教师:在数轴上,我们可以用箭头表示方向,用数字表示距离。
小明从家里出发,向右走3米,我们可以在数轴上向右移动3个单位。
然后,向左走2米,我们就可以在数轴上向左移动2个单位。
小明现在在数轴上的位置是哪里呢?【学生回答】教师:没错,小明现在在1这个位置。
这就是我们通过数轴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 练习环节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教材,打开到第10页,第5题。
《数轴》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数轴》。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数轴》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中的重要内容。
数轴是理解有理数的概念与运算的重要工具,它将数与形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后续学习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的运算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数轴是直观表示有理数的一种方法,通过数轴可以形象地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如正数、负数、零的位置和大小关系。
2、数轴为有理数的运算提供了直观的模型,有助于学生理解加法、减法等运算的几何意义。
3、数轴的建立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的概念和运算基础,但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还处于初步认识阶段。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1、对于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理解和把握不够准确。
2、在数轴上表示数时,容易出现方向错误或单位长度不一致的问题。
3、运用数轴解决实际问题时,难以将实际情境与数轴模型建立有效的联系。
针对以上学情,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逐步理解和掌握数轴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数轴的概念,掌握数轴的三要素。
(2)会正确地画出数轴,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3)能说出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能将有理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类比、思考、交流等活动,经历数轴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在数轴上表示数,感受数与形的对应关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探究数轴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七年级数学说课稿《数轴》一、教材分析《数轴》是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材中的一章,主要介绍数轴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
本章内容对孩子们理解数轴的概念和运用数轴进行数值比较、运算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建立起数轴与实际生活中数值的联系,并培养对数值进行较为准确估计和比较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数轴的概念,掌握数轴的绘制方法;–运用数轴进行数值比较、运算等操作;–理解数轴上数值的正负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主动观察、思考和提问;–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运用多种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发现数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养成科学思维的好习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数轴的概念与绘制方法;–数轴在数值比较与运算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数轴上数值的正负特征的理解;–数轴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导入(5分钟):–引入数轴的概念,与学生共同探讨数轴的作用和意义。
2.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示意图和实际情境,向学生展示数轴的基本构造和用途;–强调数轴上数值的正负特征,与学生一起探讨数轴上不同数值的位置关系。
3.绘制数轴(15分钟):–向学生介绍绘制数轴的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配合示范,引导学生绘制数轴,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绘图能力。
4.数值比较与运算(30分钟):–通过数轴上的实例,引导学生进行数值比较和运算;–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题方法,并进行讨论。
5.拓展应用(20分钟):–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运用数轴进行解答;–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提出更多有关数轴的问题。
6.总结与反思(10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回顾和巩固知识;–引导学生思考,自主提出自己对数轴的理解和感悟。
五、课堂互动与评价1.课堂互动:–利用小组活动,让学生一起进行数轴绘制和数值比较的实践操作;–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引导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题方法。
数轴说课稿数轴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用于表示和比较数值大小,帮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数的相对关系。
本次说课将围绕数轴的引入、绘制、利用等方面展开,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深入理解数轴的概念和应用。
一、说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展开:1. 理解数轴的概念和作用;2. 能够绘制简单的数轴,并进行标记;3. 能够准确地在数轴上表示和比较数值大小;4. 通过数轴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建模能力。
二、说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数轴的引入、绘制和利用;2. 教学难点:在数轴上表示和比较数值大小,以及运用数轴解决实际问题。
三、说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教室;2. 教学工具:黑板、白板、彩色粉笔、白粉笔、视物牌、经验问题卡片、小组问题卡片、小组奖励卡片等;3. 学生书包中准备工具:课本、作业本、铅笔、直尺、橡皮等。
四、说教学过程本节课按照“导入、呈现、讲解、练习、巩固、拓展”六个环节展开。
1. 导入(5分钟)教师和学生打招呼,并出示一张视物牌上面有一个数字,并让学生说出数字的大小关系。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直观地表示和比较这些数值大小。
2. 呈现(10分钟)教师在黑板上绘制一条直线,并告诉学生这是一个数轴,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示和比较数值大小。
然后,教师用彩色粉笔标记出0点,并告诉学生这是数轴的原点。
接着,教师用经验问题卡片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标记数轴上的点,表示出一些数值的大小关系。
3. 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的方式,详细介绍如何绘制数轴。
首先,教师告诉学生如何确定数轴的正方向和原点。
然后,教师讲解如何绘制和标记整数、小数和分数等不同类型的数值。
最后,教师通过比较数字大小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如何在数轴上表示和比较数值大小。
4. 练习(15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用铅笔和直尺在作业本上绘制一条数轴,并标记出给定的数值。
随后,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要求学生在数轴上表示和比较数值大小,并解释自己的思路和方法。
初中数学《数轴》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数轴》是初中数学的一章重要内容,主要介绍数轴的概念、特点以及数轴上的点与数之间的关系。
通过学习数轴,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实数的概念,掌握实数的比较方法,以及解决不等式、绝对值等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轴的定义、数轴上的点与数的关系、数轴的应用等。
二. 学情分析在开始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实数的概念,对实数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数轴的概念和应用,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数轴的概念,并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数轴上的点与数的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让学生了解数轴的定义和特点,能够正确地画出数轴。
2.让学生掌握数轴上的点与数的关系,能够通过数轴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主要包括:1.数轴的概念和特点,如何画出正确的数轴。
2.数轴上的点与数的关系,如何通过数轴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数轴的概念和特点。
3.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数轴上的点与数的关系,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实数的大小比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数轴的定义和特点: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了解数轴的定义和特点。
3.讲解数轴上的点与数的关系: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数轴上的点与数的关系。
4.应用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题,运用所学的数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轴的概念和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数轴的定义、特点,以及数轴上的点与数的关系。
通过板书,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了解数轴的概念和应用。
关于数轴说课稿3篇文章一:关于数轴的基本概念与应用数轴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工具,用于表示和比较实数的大小关系。
它是一条直线,上面标有数值,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
本文将介绍数轴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并探讨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引入和运用数轴。
一、数轴的基本概念数轴是一条直线,可以看作是无限延伸的。
我们可以将数轴分为两部分,左侧为负数部分,右侧为正数部分。
数轴上的每个点都对应着一个实数,点的位置与对应实数的大小关系相对应。
二、数轴的表示方法数轴上的点通常用小数或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字母表示。
我们可以将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从而更好地理解实数的大小关系。
例如,点A对应实数-2,点B对应实数0,点C对应实数3。
三、数轴的应用1. 实数的比较:通过数轴,我们可以直观地比较实数的大小关系。
例如,对于实数-2和实数3,我们可以在数轴上将其对应的点标出,然后比较它们的位置关系,从而得出-2小于3的结论。
2. 实数的运算:数轴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实数的加减运算。
例如,对于实数-2和实数3,我们可以在数轴上找到它们对应的点,并从-2开始向右移动3个单位,最终到达实数1的位置。
3. 解方程:数轴可以帮助我们解一元一次方程。
例如,对于方程x + 2 = 5,我们可以在数轴上找到实数2和实数5对应的点,然后在数轴上找到一个数使得从2开始向右移动该数个单位后到达5的位置,最终得出x = 3的解。
四、在教学中引入数轴的方法1. 直观示范: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引入数轴的概念。
例如,给学生一根直尺,让他们在纸上画出一条直线,并在上面标出一些点和对应的实数,通过观察和比较,引导学生理解数轴的基本概念。
2. 图形展示:使用幻灯片或教学软件展示数轴的图形,让学生通过观看图形来理解数轴的概念和应用。
3. 实际问题:通过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轴解决问题。
例如,如果有一个温度计,刻度从-10℃到30℃,请问室内温度是多少?五、数轴教学的注意事项1. 渐进式引入:在教学中,应该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入数轴的概念和应用。
数轴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数轴》,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数轴》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5课时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数轴和数轴上的数的表示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数与代数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数轴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数轴的概念,掌握数轴上的数的表示方法②能力目标:在数轴上准确表示给定的数,解决有关数轴的实际问题③情感目标::在数轴的学习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数轴的概念,掌握数轴上的数的表示方法难点是:准确表示给定的数在数轴上的位置,解决有关数轴的实际问题二、说教法学法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理解了。
可见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
因此,这节课我采用的教法:课前预习法,引导探究法;学法是: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使用数轴实物和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着这个教学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
课堂伊始,我将展示一个实际的数轴,让学生观察并回答数轴的作用和用途。
然后我会适时追问:你平时在什么地方见过数轴?让学生感知数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由此引入今天的课题:数轴。
设计意图:以实际数轴的展示形式导入,既激发了学生对数轴的认知和好奇心,又调动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环节二、检验课前自学成果。
在课前我会呈现以下三个问题让学生预习。
一说一说数轴的作用和用途?数轴上的点代表什么?数轴的单位是什么?为检验学生课前自学成果,我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课前预习成果。
数轴人教版说课稿数轴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一、教学目标在本次课程中,我们将围绕数轴这一数学概念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教学。
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知识与技能:学生将理解数轴的定义、性质和在数学中的应用。
掌握在数轴上表示正数、负数和零的方法,并能够通过数轴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归纳的方法来探索数轴的特性。
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通过数轴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轴的基本概念、绘制方法、数轴上点的表示以及数轴与有理数的关系。
教学共分为两个学时。
第一学时:- 数轴的定义和性质(20分钟)- 绘制数轴的步骤和注意事项(15分钟)- 练习:绘制数轴并标注特殊点(15分钟)第二学时:- 数轴上点的表示和意义(20分钟)- 数轴与有理数的关系(15分钟)- 实践活动:利用数轴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20分钟)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数轴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观点,通过师生互动加深对数轴的理解。
3.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绘制数轴并进行相关的数学练习,通过动手操作巩固知识点。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数学问题,展示数轴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1. 形成性评价:-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讨论的积极程度。
- 实践活动表现:检查学生绘制的数轴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评价其操作能力和理解程度。
2. 总结性评价:- 课后作业:布置与数轴相关的练习题,通过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初中数学讲座稿-《数轴》初中数学讲座稿-《数轴》初中数学讲座稿-《数轴》老师们好:我很高兴有机会和你交流班级活动。
我想向在座的老师们学习。
我讲课的内容是中国师范大学七年级教材《九年义务教育第一册代数》第二章第二节“数轴”第一课时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这节课主要是基于学生对有理数概念的学习。
从标有刻度的温度计表示温度的例子出发,介绍了数轴的绘制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字的方法,初步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渗透到学生中,使学生借助直观的图形理解有理数的相关问题。
数轴不仅是学生学习逆数、绝对值等有理数的重要工具,也是今后学习不等式、函数图像及其性质的解的必要基础知识。
两个。
教学目标:根据* *课程标准的要求和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本班教学目标如下:1.让学生理解数轴的三要素,画出数轴。
2.可以表示数轴上已知的有理数,可以讲数轴上已知点所代表的有理数,并且明白所有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3.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渗透到学生中,让他们知道数学来源于实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的重要性和难度确定: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和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建立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数与形的组合)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个。
学习情况分析:(1)在知识掌握方面,七年级学生刚学过有理数中的正数和负数,对正负数概念的理解不一定深刻。
许多学生容易忘记他们的知识,所以应该全面系统地告诉他们。
Knowledge壁垒让学生们学会了这一课。
学生不容易理解数轴的概念和三要素,容易导致绘图掉队的现象。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进行简单明了的分析。
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特点和生理特点,学生好动,容易分心,爱发表意见,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
我们在教学中要把握好学生的这一生理和心理特点。
一方面,我们应该用直观生动的图像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
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意见,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
数轴的概念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数轴的概念。
数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帮助我们理解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题目,同时也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基础之一。
在本次说课中,我将介绍数轴的定义、特点、使用方法,以及数轴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数轴的定义。
数轴是一个直线,上面标有一系列数字,用来表示各种实数。
它的左边是负数,右边是正数,中间是零。
通过数轴,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负数、正数和零之间的关系,从而更直观地理解数学问题。
在数轴上,每个点代表一个实数,这个点的位置和实数大小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数轴的特点在于它具有直观性和可视化的特点。
我们可以根据数轴上的数字直观地理解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大小,从而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
此外,数轴也可以用来表示有序数对应的位置,比如表示坐标、距离等。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下数轴的使用方法。
在数轴上,我们可以进行加减法、比较大小、求绝对值等运算。
比如,如果要求解x+3=5的方程,我们可以在数轴上找到3和5的位置,然后往右移动3个单位,就能找到x的位置。
这样就可以直观地解决这个方程。
另外,在对立数的求解过程中,数轴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数轴的对称性,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对立数的概念,从而更容易地解决问题。
除了在数学题目中的应用,数轴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比如,我们可以利用数轴来表示温度的正负,帮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温度的变化以及进行温度的比较。
又如,我们可以利用数轴来理解速度、距离、时间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解决相关问题。
总之,数轴作为一个重要的数学工具,它帮助我们理解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题目,同时也可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数轴,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数的大小和关系,从而更高效地解决数学问题。
希望通过今天的分享,大家能更深入地了解数轴的概念和应用,从而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谢谢大家的聆听!。
关于数轴说课稿4篇数轴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引进了负数及分析了有理数的分类后给出的。
数轴是理解有理数的概念与运算的重要工具,利用这个数学工具不但可以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大小比较等,还可以利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包括绝对值,有理数的运算等,非常直观地把数与点结合起来,渗透着初步的数形结合的思想。
对以后的知识概念及实际问题的解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学习任务分析;1、要求学生会正确画出数轴初步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2、能将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3、通过观察数轴上的点的位置关系初步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并能通过数轴上点的移动说出表示点的数三、目标分析:1、通过回忆和实例使学生掌握数轴的概念,并理解其三要素。
2、通过动手画数轴和数轴的概念,观察数轴上点的位置关系,了解点与数之间的关系。
3、通过图形与数量的对应关系了解数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数形结合。
4、通过实例启发思维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充分体验实践生活离不开数学四、教法选择创设情景、动手操作、模拟演示、启发引导、学习应用、发展能力。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认知水平,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学中注意课堂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鼓励学生团结协作、大胆猜想、动手操作。
同时,教师要给学生思维活动提供具体、直观、感性的支持,所以本节课的设计借助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启发诱导,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
本节课的引入采用先回忆再从实例引入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概念的得出采用比较探索式的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中,让学生自已动手画数轴,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改变原来的"听数学"为"做数学"。
数轴应用采用分层式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
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特别注重基本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现数学应用于生活的一面。
Better to do something imperfectly than to do nothing flawlessly.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数轴说课稿4篇数轴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数轴》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1。
2。
2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数轴的概念概念,三要素,和用数轴表示数。
有理数已经在上一节已经进行了讲解,并且之前也有生活中的温度计的常识性经验,对于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数轴是一个重要概念,后续的直角坐标系也是以数轴为基础的。
它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正式接触数形结合思想,在整个数学体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说学情接下来谈谈学生的实际情况。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要成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师,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可以说是必修课。
本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也能做出简单的逻辑推理,而且在生活中也为本节课积累了很多经验。
所以,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是相对比较容易的。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数轴的概念,能用数轴上的点准确地表示有理数。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与实际操作,体会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数与形结合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从教学内容上说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而教学重点的确立与我本节课的内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
那么根据授课内容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学生首次正式接触,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五、说教法和学法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
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讲授法、练习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关于数轴说课稿数轴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用来表示和比较数值大小的工具。
在数学教学中,数轴的教学是一个关键环节,它帮助学生理解数值的相对大小和数值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围绕数轴的定义、绘制、比较和运算等方面展开详细说明。
1. 数轴的定义:数轴是一条直线,上面标有数值点,用来表示实数的集合。
数轴上的每个点都与一个实数对应,数轴上的点按照实数的大小顺序排列。
2. 数轴的绘制:绘制数轴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准备一张纸和一支铅笔。
(2)在纸上画一条长直线,作为数轴的主线。
(3)确定数轴的起点和终点,并在主线上标出起点和终点的位置。
(4)根据需要,在主线上标出一些刻度点,用来表示数值。
(5)在刻度点上方或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值。
3. 数轴的比较:在数轴上,数值的大小可以通过位置的比较来确定。
离原点越近的点表示的数值越小,离原点越远的点表示的数值越大。
比较两个数值的大小可以通过比较它们在数轴上的位置来判断。
4. 数轴的运算:在数轴上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确定两个数值在数轴上的位置。
(2)将第二个数值在数轴上的位置向右(加法)或向左(减法)移动到与第一个数值相邻。
(3)确定移动后的位置所对应的数值。
5. 数轴的应用:数轴在数学教学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1)比较数值的大小:通过数轴可以直观地比较数值的大小,帮助学生理解数值之间的关系。
(2)表示数值的相对位置:通过数轴可以表示数值的相对位置,例如正数和负数在数轴上的位置。
(3)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数轴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温度的正负值表示、距离的比较等。
综上所述,数轴是一个重要的数学工具,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值的相对大小和数值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绘制数轴、比较数值、进行运算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掌握数轴的概念和应用。
通过数轴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他们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七年级数学师生共用讲学稿1
年级:七年级
内容:数轴
学习目标:
1、掌握数轴概念,理解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对应关系
2、会正确地画出数轴,利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3、领会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方法.
学习重点:数轴的概念
学习难点:数轴的概念与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教学方法:数形结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观察下面的温度计,读出温度.分别是°C、°C、°C.
2、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
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
情境
汽车站
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动手操作
二、合作交流,探究归纳
1、由上面的两个问题,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能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有理数吗?
2、自己动手操作,看看可以表示有理数的直线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引导归纳:
1)、画数轴需要三个条件,即、方向和长度. 2)数轴
三、动手操作,学用新知
1、请画好一条数轴
1页
2、利用上面的数轴表示下列有理数
1.5, —2, 2, —
2.5, 92, 23
-, 0. 3、P10第二题
四、寻找规律,探究新知
1、观察数轴,哪些数在原点的左边,哪些数在原点的右边,由此你有什么发现?
2、每个数到原点的距离是多少?由此你又有什么发现?
3、进一步引导学生完成P9归纳
五、谈谈你这堂课的学习体会
六、巩固练习
1.在数轴上,表示数-3,
2.6,53-,0,314,3
22-,-1的点中,在原点左边的点有 个.
2. 写出数轴上点A,B,C,D,E 所表示的数:
3、在数轴上点A 表示-4,如果把原点O 向负方向移动1个单位,那么在新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是( )
A.-5,
B.-4
C.-3
D.-22
12 4、你觉得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大小与点的位置有关吗?为什么?
七、作业
1、P14—15第2 、3题
2、预习相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