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化道微生态调节剂临床应用共识(业界特制)
- 格式:ppt
- 大小:467.00 KB
- 文档页数:19
锐一段汇聚精彩的追踪·聚焦张宇(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益生菌”,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
无论是在商场、超市还是在药店里,最显眼的位置永远都属于益生菌食品和保健品。
仿佛一夜之间,我们已经从全民补钙跨越到了人手必备益生菌的时代。
那么,益生菌究竟为何物?作用又有哪些?话不多说,笔者今天就带你走进益生菌的世界。
益生菌的人生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是历代哲人都在思考的人生三大哲理问题。
今天,我们也从益生菌的“人生三问”出发,去揭开益生菌的真面目。
第一问,益生菌是谁?益生菌是指能够通过定植在人体内改变宿主某一部位菌群组成的一类对我们有益的活性微生物。
听起来有点拗口,简单来说,益生菌就是一些细菌和真菌,与众不同的是,它们必须长期生存在体内(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定植)才能发挥有益于身体健康的作用。
而调节人体黏膜与系统免疫功能或调节肠道内菌群平衡是益科学24小时Science in24hours2020年第01期生菌发挥作用的机制。
但是这里隐藏着一个问题,那就是无论是要成为这个前提,还是要发挥这个机制,都需要保证益生菌有一个适合的量,至于其原因以及量究竟是多少,接下来笔者会有详解。
第二问,益生菌从哪里来?人们对益生菌的认识,最早可以追溯到1906年。
法国有位儿科医生叫做亨利•迪塞尔,他喜欢研究儿童的粪便。
有一次,他发现在腹泻儿童的粪便里Y形细菌的数量要比正常儿童的低,于是他猜想这类细菌是否与腹泻有关,如果额外补充一些或者通过某些物质刺激体内的这类细菌繁殖,患者的症状是否可以得到减轻?他的猜想最终在半个世纪后得以证实。
学界则把这种需要额外补充的活菌或刺激人体固有细菌繁殖的物质命名为“益生菌”,而Y型细菌正是被大众所熟知的双歧杆菌。
生活中处处都充满着对人体有益的菌类,但它们并不都是益生菌。
有益菌最常存在于人体肠道和一些发酵食品中。
根据2019年5月发布的《中国营养学会益生菌与健康专家共识》规定,食品中的有益微生物,只有在进行分离鉴定、安全评价及功能试验后符合益生菌概念的,才能称为益生菌。
2020年益生菌的科学共识(完整版)在国家“健康中国”战略、食品工业健康转型及技术创新的多方驱动下,益生菌产业已成为我国食品工业中增长较快、创新密集的产业,同时,益生菌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也不断增多。
2019年,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汇集科技界与产业界专家智慧,于5 月23日发布了《益生菌的科学共识(2019 年版)》(以下简称“共识”),该共识对益生菌行业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引领作用。
在此共识的基础上,2020年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再次组织科技界与产业界专家,根据益生菌的最新研究进展,对共识内容进行了更新,形成《益生菌的科学共识(2020年版)》。
益生菌的科学共识(2020年版)01益生菌的安全性已得到国际权威机构的认可根据国际上对益生菌菌株安全性评估的新进展和我国对益生菌安全性评价的需求,2018年国家卫健委立项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用菌种的安全性评价程序》工作,标准的制定将参考国际安全性评价的原则,用于指导我国益生菌市场使用菌种的安全性评价。
已有文献显示,益生菌的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其可引起的菌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健康风险,且多发生于已有疾患的个别消费者,而这种风险发生、发展的因果关系尚未明确,通常认为正常人群食用益生菌是安全的。
针对新属种的益生菌菌株的安全性评估,应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生物信息分析,阐述待评价的益生菌菌株所携带的耐药基因、致病性基因和环境抗性基因的特征,结合体外微生物学检测和体内动物毒理学评价,以及人群和临床试验的安全评价等作为关键标准,判断菌株的安全性。
目前国际上高度关注的是益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对于益生菌耐药性的研究应基于菌株水平。
现有研究表明,益生菌的耐药基因大部分位于染色体上,但至今尚无确切证据表明这些耐药基因可转移给其它肠道的致病菌。
基于此,欧洲食品安全局制定了在食品中使用菌种的抗生素耐药标准。
目前市场上的主流益生菌菌株主要分离自健康人体和具有长期安全食用历史的发酵食品,大多数菌株被认为无致病性的共生微生物。
微生态制剂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杨昭徐;李瑞军
【期刊名称】《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年(卷),期】2004(002)005
【摘要】微生态制剂(michroecological preparation)或称为微生态调节剂(microecological modulator)是指利用正常的、非致病性微生物或促进其生长的物质制成的制剂。
微生态制剂以活菌为主体,也包括死菌菌体及其组分和代谢产物,供口服或经由其他黏膜途径投入黏膜表面,能改善微生态的平衡,或刺激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机制。
【总页数】8页(P27-34)
【作者】杨昭徐;李瑞军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北京,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
京天坛医院,北京,1000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R57
【相关文献】
1.生长抑素在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J], 骆泽宇
2.微生态制剂在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进展 [J], 李宜辉;赵晓晏
3.微生态制剂在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J], 孙刚;邢军;李海民;魏桂叶;朱丽;王晓勇
4.血清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测定在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附423例报告)
[J], 杨霞芳;杜武杰;莫坦隆
5.康复新液在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J], 张春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肠道微生态制剂老年人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9完整版)肠道微生态与老年人的健康长寿及功能关系密切,肠道微生态制剂在老年人中的使用逐渐受到重视,但国内外现无针对老年人肠道微生态制剂使用的规范化指南与共识。
为此,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组织老年科、消化科、微生态学等专家,制定本共识,进一步规范肠道微生态制剂在老年人及相关性疾病中的使用。
本文仅就共识的推荐意见进行阐述。
肠道微生态与老年人的健康长寿及功能关系密切,肠道微生态制剂在老年人中的使用逐渐受到重视,但国内外现无针对老年人肠道微生态制剂使用的规范化指南与共识。
为此,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组织老年科、消化科、微生态学等专家,制定本共识,进一步规范肠道微生态制剂在老年人及相关性疾病中的使用。
本文仅就共识的推荐意见进行阐述。
一、肠道微生态制剂在肠道疾病中的应用1炎症性肠病:推荐意见:炎症性肠病患者可在美沙拉嗪基础上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420 mg,3次/d,疗程4~8周)或枯草杆菌二联活菌(500 mg,3次/d,疗程≥4周)。
2肠易激综合征:推荐意见: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可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420 mg,3次/d,疗程4~8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1.5 g,3次/d,疗程4~8周)作为辅助用药。
也可尝试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地衣芽孢杆菌活菌、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酪酸梭菌活菌等益生菌制剂。
3急性感染性腹泻:推荐意见:老年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可在常规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基础上,采用抗菌药物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1260 mg,3次/d),症状控制后益生菌继续服用1~2周。
4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推荐意见: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患者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500 mg,3次/d,服用至症状控制后2周)。
5慢性便秘:推荐意见:老年便秘患者可使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1~2 g,3次/d,疗程2~4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1 g,2次/d,疗程4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630 mg,2次/d,疗程4周)、双歧杆菌乳杆菌四联活菌片(0.5~1.5 g,3次/d,疗程4周)、乳果糖(15~45 ml/d,疗程2~4周)等肠道微生态制剂。
肠道微生态制剂老年人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9完整版)肠道微生态与老年人的健康长寿及功能关系密切,肠道微生态制剂在老年人中的使用逐渐受到重视,但国内外现无针对老年人肠道微生态制剂使用的规范化指南与共识。
为此,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组织老年科、消化科、微生态学等专家,制定本共识,进一步规范肠道微生态制剂在老年人及相关性疾病中的使用。
本文仅就共识的推荐意见进行阐述。
肠道微生态与老年人的健康长寿及功能关系密切,肠道微生态制剂在老年人中的使用逐渐受到重视,但国内外现无针对老年人肠道微生态制剂使用的规范化指南与共识。
为此,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组织老年科、消化科、微生态学等专家,制定本共识,进一步规范肠道微生态制剂在老年人及相关性疾病中的使用。
本文仅就共识的推荐意见进行阐述。
一、肠道微生态制剂在肠道疾病中的应用1炎症性肠病:推荐意见:炎症性肠病患者可在美沙拉嗪基础上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420 mg,3次/d,疗程4~8周)或枯草杆菌二联活菌(500 mg,3次/d,疗程≥4周)。
2肠易激综合征:推荐意见: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可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420 mg,3次/d,疗程4~8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1.5 g,3次/d,疗程4~8周)作为辅助用药。
也可尝试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地衣芽孢杆菌活菌、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酪酸梭菌活菌等益生菌制剂。
3急性感染性腹泻:推荐意见:老年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可在常规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基础上,采用抗菌药物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1260 mg,3次/d),症状控制后益生菌继续服用1~2周。
4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推荐意见: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患者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500 mg,3次/d,服用至症状控制后2周)。
5慢性便秘:推荐意见:老年便秘患者可使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1~2 g,3次/d,疗程2~4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1 g,2次/d,疗程4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630 mg,2次/d,疗程4周)、双歧杆菌乳杆菌四联活菌片(0.5~1.5 g,3次/d,疗程4周)、乳果糖(15~45 ml/d,疗程2~4周)等肠道微生态制剂。
科学解读益生菌作者:暂无来源:《中国食品》 2019年第12期文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系指活的微生物,当摄取足够数量时,对宿主健康有益,目前主要被添加到酸奶中。
有媒体报道,含有益生菌的酸奶根本起不到助消化等作用,因为酸奶中的益生菌是死菌,没有活性;还有的媒体说,只有数量达到一定程度的益生菌才对身体有益,而酸奶中的益生菌数量很少。
针对益生菌,到底哪些说法是正确的呢?5月23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浙江省食品学会、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共同承办的“第十四届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在浙江杭州盛大开幕。
为了让公众了解益生菌的科学真相,夯实产业发展的科学基础,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组织科技界与产业界,形成对益生菌的科学共识,在会上发布了《益生菌的科学共识(2019年版)》。
足够数量、活菌状态和有益健康功能为益生菌的核心特征益生菌的3个核心特征是:足够数量;活菌状态;有益健康功能。
2014年,由国际益生菌与益生元科学联合会(ISAPP)发布的关于益生菌的共识中也突出强调了益生菌的这3个核心特征。
另外,益生菌的定义也得到了欧洲食品与饲料菌种协会(EFFCA)、加拿大卫生部(Health Canada)、世界胃肠病学组织(WGO)和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等相关组织和机构的认可。
2018年我国修订的《益生菌类保健食品申报与审评规定(征求意见稿)》已采纳了这一概念。
益生菌最主要的核心特征在于有益健康的功能属性,这是建立在科学严谨的临床试验评价和循证医学证据基础上的。
目前有上万篇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研究了不同益生菌菌株的各种功能,已被证实益生菌的核心功能是改善人体胃肠道健康,如平衡肠道菌群、缓解肠道炎症、缓解肠易激综合征等。
世界胃肠病学组织(WGO)在2011年指出益生菌在缓解腹泻、便秘等方面的功效有着“强有力的证据”,2017年再次指出益生菌可以有效防治消化道疾病。
微生态调节剂的临床应用作者:斗章李雅江张吉生李慧玲张晓丽【摘要】目的分析微生态调节剂产生、分类和临床应用情况,为临床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方法通过对临床使用微生态制剂的相关报道的调查分析,阐述微生态调节剂的临床应用现状。
结果微生态调节剂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在临床多种疾病的防治上效果显著。
结论临床医生和科研工作者应该不断探讨和研究,学会用生态学的理论去解决临床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微生态制剂将更好的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关键词】微生态调节剂临床应用【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is of Micro ecological modulator produced, classifica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for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rational application of Micro ecological modulator. Methods A survey and analysis of clinical use Micro ecological modulator report related, This expounds Micro ecological modulator about clinical application situation. Results Micro ecological modulator is wide in clinical applications. It is remarkable curative effect in clinical of various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Conclusion Clinical doctors and researchers should constantly explores and studies, learn to use the ecological theory to solve some of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clinical.Micro ecological modulator will have better help for people’s health.【Key words】Micro ecological modulator produced classification clinical application微生态学(Microecology)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是研究正常微生物与其宿主关系的生命科学分支[1]。
消化道微生态标准化样本库共识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组织生物样本库分会;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消化病学分会微生态学组及生物样本库学组;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微生态、生物样本库与转化医学协作组【期刊名称】《转化医学杂志》【年(卷),期】2018(007)004【摘要】消化道微生态标准化样本库共识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及中华医学会相关分会组织临床消化、伦理、消化道微生态研究、微生物组测序分析、生物样本库等多学科专家协同编订.主要针对消化道微生态研究相关样本的采集、制备、储存等标准化达成共识,包括粪便、黏膜组织、血液、胆道相关样本和口腔微生物样本,为促进消化道微生态研究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提供指导.【总页数】6页(P198-203)【作者】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组织生物样本库分会;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消化病学分会微生态学组及生物样本库学组;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微生态、生物样本库与转化医学协作组【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相关文献】1.第九届中国生物样本库标准化建设与应用研讨会暨第四届中国生物样本库院长高峰论坛 [J],2.第七届中国生物样本库标准化建设与应用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生物样本库院长高峰论坛首届中美临床转化医学论坛 [J],3.第七届中国生物样本库标准化建设与应用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生物样本库院长高峰论坛•首届中美临床转化医学论坛会议纪要 [J],4.消化道微生态标准化样本库共识 [J],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组织生物样本库分会;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消化病学分会微生态学组及生物样本库学组;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微生态、生物样本库与转化医学协作组5.第八届中国生物样本库标准化建设与应用研讨会暨第三届中国生物样本库院长高峰论坛在广州召开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微生态制剂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李瑞军;杨昭徐
【期刊名称】《中国新药杂志》
【年(卷),期】2003(12)6
【摘要】微生态学是近40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科学.微生态制剂通过调节、恢复人体内的正常生态平衡来抑制致病菌的生长繁殖,达到以菌治菌、防病健身的作用.本文从人体微生态学入手,阐述了微生态制剂的分类、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进展.【总页数】4页(P416-419)
【作者】李瑞军;杨昭徐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消化内科,北京,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消化内科,北京,1000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5
【相关文献】
1.微生态制剂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J], 任卫英;张顺财
2.微生态制剂在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进展 [J], 李宜辉;赵晓晏
3.微生态制剂在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J], 孙刚;邢军;李海民;魏桂叶;朱丽;王晓勇
4.微生态制剂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J], 房霞;彭向前
5.穴位埋线在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J], 付冠; 王德强; 刘海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孟鲁司特钠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王岩【摘要】目的分析孟鲁司特钠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就诊的9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临床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孟鲁司特钠及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持续用药至出院后2个月.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复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能够缩短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时间,对于减轻临床症状,减少疾病的复发有很好的效果.%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montelukast combined with bifidobacterium tetravaccine tablets in children with Henoch-Sch(o)nlein purpura.Methods 90 children with Henoch-Sch(o)nlein purpur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with 45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clinical therapy,while the montelukast combined with bifidobacterium tetravaccine was added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therapy in observation group.The treatment was continued for 2 months after out of hospital.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the clinical symptoms disappeared time,the results of laboratory tests and the recurrenc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Montelukast combined with bifidobacterium tetravaccine can not only shorten the treatment timeof Henoch-Sch(o)nlein purpura in children,but also has good effect in relieving the clinical symptoms and reducing the recurrence of disease.【期刊名称】《安徽医药》【年(卷),期】2017(021)008【总页数】4页(P1508-1511)【关键词】过敏性紫癜;孟鲁司特钠;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小儿【作者】王岩【作者单位】宿州市立医院儿科,安徽宿州 234000【正文语种】中文过敏性紫癜又称为亨-舒综合征(HSP)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系统性小血管炎,临床表现为特征性皮疹,常伴关节、消化道及肾脏等多器官损害[1],其发病机制多不明确,大部分患儿通过临床治疗预后良好,但一部分患儿临床症状反复发作,使病情向慢性化发展,同时增加肾脏受累的风险,最终进展成终末期肾衰竭,死于严重的并发症[2]。
《中国微生态调节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要点《中国微生态调节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是由中国微生态调节剂临床应用专家组织联合制定的一项指导性文件,旨在规范和指导中国微生态调节剂在临床应用中的使用。
下面将从共识的背景与意义、要点及其重要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背景与意义微生态调节剂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通过调整和改善人体内微生物组的平衡来维护和恢复身体健康。
随着微生态调节剂的不断发展与普及,其在临床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临床使用不规范、剂型不完善等。
为此,制定一份规范性的指导文件对于提高微生态调节剂的临床应用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要点1.微生态调节剂的定义与特点:明确了微生态调节剂的定义,强调了其通过调整和改善人体内微生物组的平衡来维护健康的特点。
2.适应症与禁忌症:阐述了微生态调节剂的适应症与禁忌症范围,指导医生在使用微生态调节剂时的正确选择。
3.剂型与用法:对微生态调节剂的剂型和用法进行规范化要求,包括剂型的选择、用量和使用频率等。
4.安全性与不良反应:提出了微生态调节剂的安全性与不良反应的监测与评估方法,以及如何处理出现不良反应的相应措施。
5.临床评估与疗效监测:介绍了微生态调节剂在临床评估和疗效监测中的方法与指标,推动微生态调节剂的临床应用标准化。
三、重要性1.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制定共识可以规范微生态调节剂在临床应用中的使用,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2.提高微生态调节剂的临床应用水平:通过共识的制定,推动微生态调节剂的规范化,促进临床应用水平的提高,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3.加强医生培训和专业知识:共识的制定可以促使医生对微生态调节剂的临床应用有更全面的了解,提高其专业素养和知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综上所述,《中国微生态调节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的制定将对微生态调节剂在临床应用中的规范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与此同时,应该强调,共识的制定只是一个开端,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共识也需要不断更新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