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文言】王夫成:自编文言文助学,提高教学有效性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3
高中文言文助学与模拟(译文141-150)141. 王充论文与道有文采的人堪称人中豪杰。
写出的文章犹如大树下有根,上有叶,内有干,外有皮。
文词的形式犹如枝叶、皮毛。
胸中有思想,落笔成文章,形式和思想内容相一致。
情真意切则能够文思敏捷,思想表达明晰。
人写文章就像公鸡长羽毛,再漂亮的羽毛也是长的身体上,文章辞藻华丽却没有思想内容,就如同公鸡白长了漂亮的羽毛。
142. 一铀鼠画东安有一个读书人擅长做画,作了一幅题材为老鼠的画,献给县令。
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它,很随意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
每天早晨走过挂画的地方,那幅鼠画总是落在地上,多次挂上去多次落下地。
县令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
一天黎明时候县令起来察看,发现画落在地上,而有一只猫蹲在画的旁边。
等到县令把画拿起来,猫就跟着跳起来追赶那幅鼠画。
县令就用这幅画来试其他的猫,结果没有一只不是这样的。
到这时候,才知道这幅鼠画是画得很逼真的,值得爱惜。
143. 农评《斗牛图》唐朝画家戴嵩向来以画牛著称。
他的画牛和韩干的画马同样著名。
合称“韩马戴牛”。
戴嵩有一幅《斗牛图》被宋朝的大臣马知节所收藏。
马知节非常珍视这幅图。
有一天,天气晴朗乾燥,马知节把这幅《斗牛图》从箱底拿出来,放在大厅前晒太阳。
一个农夫前来撽租税,看见这幅图。
他看著看著,不禁笑了出来。
马知节在旁觉得很奇怪,便问农夫:“你懂得画吗?这张图有什麼可笑啊?”农夫回答说:“我只是个种田人,并不懂得画,但是却很了解活生生的牛。
牛打架的时候,一定把尾巴紧紧地夹在大腿中间,力气再大的人也没有办法把它拉出来。
可是你看这张《斗牛图》,两只牛气冲冲地在打斗,而它们的尾巴却举得高高的。
这根本和实际情形不一样嘛!”马知节听了,对这农夫的见识非常佩服。
(取材自《独醒杂志》)寓意:画牛必须懂得牛的习性;做其他事也应该先了解各种实际的情况。
即使是名家的创作,也应该以真实的事理为依据。
144. 指头画苏虚谷擅长画指头画,常常把大拇指作为粗毛笔,食指和中指作为中毛笔,无名指和小指作为细毛笔,观察它时机适宜的时候,用精神和气力运作(画画),高超傲古的程度,超出了常法,好像是毛笔反过来让它一头。
加强文言文复习教学研究实现文言文课堂复习教学高效南县玉潭学校王松华中考文言文考试,意在提升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承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随着2015年益阳市中考改革的推进,语文考试由120分变为150分,实现语文中考与高考的合理衔接,文言文的考试必将增加赋分比重。
而九年级中考复习教学时间短、任务重,且复习的是学习过的文言文,为了实现文言文课堂复习教学的高效,我们语文教师必须要加强文言文复习教学的研究,着重研究文言文怎么考、考什么以及怎么进行复习教学的问题。
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是中考文言文复习教学的老问题。
南县玉潭(城南)学校九年级语文备课组语文教师通过研究,提出如下意见,供同仁参考。
一、研读“课标”与“考标”,明确文言文考什么。
“课标”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考标”指《益阳市初中毕业学业语文考试指导丛书》。
《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学活动与实践的行动指南,而《益阳市初中毕业学业语文考试指导丛书》是益阳中考语文考试的定向标。
《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教学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对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具体评价建议是:“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我市“语文考试指导丛书”对文言文的考试,确定了如下考点内容:1、根据已有的文言知识正确地朗诵;2、理解常见文言字词在句中的含义;3、理解文言句子在文中的含意;4、概括文言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5、初步欣赏文言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现手法。
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主要集中在理解(B等级)、分析与综合(C等级)和欣赏评价(D等级)三个层次。
”其中,考点1—3是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考点4是考查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考点5是考查学生的欣赏评价能力。
我们认为,明白了以上内容,就明白了中考文言文考试会考什么以及对中学生文言文的考试要求达到怎样的能力层级的问题,我们的文言文课堂复习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2020-2021学年潍坊市寒亭区双杨店镇中心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神医胡同安晓斯祥子跪在爹的遗像前,捧着香炉的手不停地抖动。
香炉里插着三炷香,燃过的香灰不住地掉下来。
因为香炉不停地在动,三炷香燃过后的长度就不一样。
在沁水湾求得“平安香”是人们的美好愿望。
那三根香燃着的长度得一样。
要不,咋还能叫“平安香”。
祥子爹去世前,叫来了全家人,要把祖宗传下的“舒筋神丹”秘方的最后五味中药告诉祥子。
祥子打开一看,却只有四味中药。
就问爹。
爹指指身边的一个小箱子,我走后,你捧着香炉跪在祖宗的牌位前,啥时三柱香一起着完,才能打开。
那箱子里还有一味中药。
祥子的爹就是我们这里的董神医。
董神医家世代行医,到董神医这一代更是声名显赫。
他家门前原是一条窄窄的小胡同,世代被称为“神医胡同”。
董家行医,家教很严。
医德惟上,药价低廉。
自家种的草药不收费,乡邻捐赠的草药不收费,不管多远的路,从不收出诊费。
遇上特别困难的家庭,一律免费。
在胡同两边居住的乡邻还主动拆除了院墙,将“神医胡同”变成了一条宽宽的通道。
车来人往,更加方便。
祥子是董神医的独子,从老爹那里得到了许多真传,医术也广为称道。
每次祥子在祖宗的牌位前跪着,娘总会在旁边站着,从不说话。
董家最有名的中药丸就是“舒筋神丹”。
爹去世前配好的“舒筋神丹”,是一包包的中药,还得再进行认真的研制加工,至少够祥子使用一年以上。
听爹说,“舒筋神丹”由50 味名贵中药研制而成,可平常祥子只知道45味,加上爹去世前说的4味才49味,还有一味,听爹说是最重要的,差了这一味,“舒筋神丹”的功效就会失去。
祥子知道,中药讲究配伍,别说差了一味,哪怕是“药引子”也是断然不能缺少的。
看祥子跪得很久了,娘终于说话了。
孩子,再有一个月就是你爹的周年祭日。
到那天,你再和你爹好好说说。
祥子听了,泪流满面。
娘,一定是孩子做得还不够,爹还不满意。
高中文言文助学与模拟(译文71-80)(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高中文言文助学与模拟(译文71-80)高中文言文助学与模拟(译文71-80)71.范式言而有信范式字巨卿,山阳金张(今山东金山县)人。
年轻时在太学求学,与汝南张劭是同窗好友,张劭字元伯.两人同时离开太学返乡,范式对张劭说,二年后我将到你家拜见你的父母,看看你的孩子。
于是约好了日期。
当约好的日期快到的时候,张劭把这件事告诉他母亲,请他母亲准备酒菜招待范式。
母亲问:你们分别已经两年了,相隔千里,你就那么认真地相信他吗?张劭回答:范式是一个讲信用的人,他一定不会违约的。
母亲说,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我就为你酿酒。
到了约好的那日,范式果然来到。
大家一起饮酒,尽欢而别。
72.王坦直言惊益王益王是宋太宗的第五儿子,叫赵元杰。
曾经修建了一座假山,召集僚属饮酒,众人都夸赞假山,而姚坦却独自低着头。
益王强迫他看(假山),他说:“我(在这里)只看到血山,根本没看到什么假山。
”益王很惊讶,问他(只看到血山的)原因,姚坦说:“我在田间时,看见州县的官吏督促交税,上下一起逼迫,父子兄弟被鞭打痛苦不堪,血流满身。
这座假山都是用百姓租税筑成的,不是血山又是什么呢?”当时(太宗)皇帝也在修建假山,还没完成,听到姚坦的话之后马上命人砸毁(假山)。
73.“嗟来之食”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
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
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无力地拖着脚步,莽撞地走来。
黔敖左手端着吃食,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那个饥民扬眉抬眼看着他,说:“我就是不愿吃嗟来之食,才落地这个地步!”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终于饿死了。
74.“殿上虎”刘安世安世身材魁伟,容貌端庄,声如洪钟。
起初任命为谏官,还未受命,回到家里对母亲说:“朝廷不因为我安世不贤,让我任谏官。
倘若就任这个官职,那就要有胆识也敢于伸张正义而无所畏惧,以自己的生命来担负起职责。
如果冒犯了皇上,灾祸贬官就会立刻到来。
一、(2011·哈尔滨高三最后一卷)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
何并字子廉,祖父以吏二千石自平舆徙平陵。
并为郡吏,至大司空掾,事何武。
武高其志节,举能治剧①,为长陵令,道不拾遗。
徙颍川太守,代陵阳严诩。
诩本以孝行为官,谓掾吏为师友,有过辄.闭阁自责,终不大言。
郡中乱,王莽遣使征诩,官属数百人为设祖.道,诩据地哭。
掾吏曰:“明府吉征,不宜若此。
”诩曰:“吾哀颖川士,身岂有忧哉!我以柔弱征,必选刚猛代。
代到,将有僵仆者,故相吊.耳。
”是时颍川钟元为尚书令,领廷尉,用事有权。
弟威为郡掾,赃千金。
并为太守,过.辞钟廷尉,廷尉免冠为弟请减死罪一等,愿蚤就髡钳②。
并曰:“罪在弟身与君,律不在太守。
”元惧,驰道遣人呼弟。
阳翟轻侠③赵季、李款多蓄.宾客,以气力渔食闾里,至奸人妇女,持吏长短,从横郡中,闻并且至,皆亡去。
并下车求勇猛晓文法吏且十人,使文吏治三人狱,武吏往捕之,各有所部。
敕曰:“三人非负太守,乃负王法,不得不治。
钟威所犯多在赦前,驱使入函谷关,勿令污民间;不入关,乃收之。
赵、李桀恶,虽远去,当得其头,以谢百姓。
”钟威负其兄,止洛阳,吏格杀之。
亦得赵、李他郡,持头还。
并皆县头及其具狱④于市。
(节选自《汉书》)【注】①剧:复杂混乱的地方。
②髡钳:刑罚名,剃去头发。
这里泛指刑罚。
③轻侠:不怕死的强盗。
④具狱:罪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过辄.闭阁自责辄:就B.官属数百人为设祖.道祖:饯送C.将有僵仆者,故相吊.耳吊:哀悼D.并为太守,过.辞钟廷尉过:路过【解析】过:拜访。
【答案】 D2.以下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何并有才干的一项是( )①举能治剧,为长陵令,道不拾遗②代到,将有僵仆者,故相吊耳③罪在弟身与君,律不在太守④使文吏治三人狱,武吏往捕之,各有所部⑤钟威负其兄,止洛阳,吏格杀之⑥亦得赵、李他郡,持头还A.①④⑥B.②③⑤C.①③⑤ D.②④⑥【解析】②严诩说的话,与何并无关。
课时作业(四) 文言翻译重点突破精准对练一利用语境精准翻译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三路籍民为保甲,日聚而教之,禁令苛急,往往去为盗,郡县不敢以闻。
拱辰抗言其害曰:“非止困其财力,夺其农时,是以法驱之,使陷于罪罟也。
浸淫为大盗,其兆已见。
纵未能尽罢,愿财损下户以纾之。
”主者指拱辰为沮法,拱辰曰:“此老臣所以报国也。
”上章不已。
帝悟,于是第五等户得免。
(1)非止困其财力,夺其农时,是以法驱之,使陷于罪罟也。
译文:(2)主者指拱辰为沮法,拱辰曰:“此老臣所以报国也。
”上章不已。
译文: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时方有事燕云①,松年累章谓边衅一开,有不胜言者。
忤时相意,提举太平观。
建炎间,密奏中原利害,召赴行在②,出知平江府。
未入境,贪吏解印敛迹,以兴利除害十七事揭于都市,百姓便之。
除给事中。
会选将帅,松年奏:“富贵者易为善,贫贱者难为功,在上之人识擢何如尔。
愿陛下亲出劳军,即行伍搜简之,必有可为时用者。
”(节选自《宋史·胡松年传》)[注] ①燕云,是指五代时后晋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燕指幽州,云指云州。
②行在:天子所在的地方,这里指朝廷。
(1)未入境,贪吏解印敛迹,以兴利除害十七事揭于都市,百姓便之。
译文:(2)富贵者易为善,贫贱者难为功,在上之人识擢何如尔。
译文: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
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
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
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
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
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1)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
译文:(2)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京津鲁琼)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五落实训练高效增分文言文阅读(一)(含解析)不分版本文言文阅读(一)一、(XXXX·河北邯郸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滕元发,初名甫,字元发。
以避.高鲁王讳.,改字为名。
召试,为集贤校理。
神宗即位,召问治乱之道,神宗曰:“卿.知君子小人之党乎?〞曰:“朝廷无朋党,虽中主可以济;不然,虽上圣亦殆。
〞神宗以为名言。
知谏院。
御史中丞王陶论宰相不押班为跋扈,神宗以问元发,元发曰:“宰相固有罪,然以为跋扈,那么臣以为欺天陷人矣。
〞拜御史中丞。
宰相以其子判鼓院,谏官谓不可。
神宗曰:“鼓院传达而已,何与于事。
〞元发曰:“人有诉宰相,使其子达之,可乎?〞神宗悟,为罢之。
河北地大震,命元发为安抚使。
时城舍多圮,吏民惧压,皆幄寝茇舍,元发独处屋下,曰:“屋摧民死,吾当以身同之。
〞除田租,修堤障,察贪残,督盗贼,北道遂安。
知开封府。
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元发在神宗前论事,如家人父子,言无文饰,洞见肝鬲。
神宗知其诚荩,事无巨细,人无亲疏,辄皆问之。
元发随事解答,不少嫌隐。
王安石方立新法,天下讻讻,恐元发有言,神宗信之也,因事,出知郓州。
历齐、邓二州,会妇党[注]李逢为逆,或因以挤之,黜为池州,改安州。
流落且十岁,犹以前过贬居筠州。
或以为复有后命,元发谈笑自假设,遂上章自讼,神宗览之恻然。
哲宗登位,知郓州。
学生食不给,民有争公田二十年不决者,元发曰:“学无食而以良田饱顽民乎?〞乃请以为学田..,遂绝其讼。
时淮南、京东饥,元发虑流民且至,为疠疫。
先度城外废营地,召谕富室,使出力为屋。
元发威行西北,号称名帅。
河东..十二将,其八以备西边,分半番休。
以老力求淮南,知扬州,未至而卒,年七十一。
(选自《宋史·滕元发传》,有删改) 【注】妇党:妻子的亲族。
1.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B.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C.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D.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解析:选B。
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专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徐渭,字文长,山阴人。
为诸生,有盛名。
总督胡宗宪招致幕府,与歙余寅、鄞沈明臣同宪书记。
宗宪得白鹿,将献诸朝,令渭草表,并他客草寄所善学士,择其尤上之。
学士以渭表进,世宗大悦,益宠异宗宪,宗宪以是益重渭。
渭知兵,好奇计。
宗宪擒徐海,诱王直,皆预其谋。
藉宗宪势,颇横。
及宗宪下狱,渭惧祸,遂发狂,引巨锥剚耳,深数寸,又以椎碎肾囊,皆不死。
已,又击杀继妻,论死系狱,里人张元忭力救得免。
乃游金陵,抵宣、辽,纵观诸边厄塞,善李成梁诸子。
入京师,主元忭。
元忭导以礼法,渭不能从,久之怒而去。
后元忭卒,白衣往吊,抚棺恸哭,不告姓名去。
渭天才超轶,诗文绝出伦辈。
善草书,工写花草竹石。
尝自言:“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
”当嘉靖时,王、李倡七子社,谢榛以布衣被摈。
渭愤其以轩冕压韦布,誓不入二人党。
后二十年,公安袁宏道游越中,得渭残帙以示祭酒陶望龄,相与激赏,刻其集行世。
(选自《明史·徐渭传》,有删改)文本二: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
总督胡梅林公知之,聘为幕客。
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
”胡公皆许之。
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
胡公大喜。
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
会得白鹿,属文长代作表。
表上,永陵喜甚。
公以是益重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胡公既怜文长之才,哀其数困,时方省试,凡入帘者,公密属曰:“徐子,天下才,若在本房,幸勿脱失。
”皆曰:“如命。
”一知县以他羁后至至期方谒公偶忘属卷适在其房遂不偶。
文长眼空千古,独立一时。
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
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
显者至门,皆拒不纳。
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
(选自袁宏道《徐文长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一知县以他羁/后至至期/方谒公/偶忘属卷/适在其房/遂不偶B.一知县以他羁/后至至期/方谒公/偶忘属/卷适在/其房遂不偶C.一知县以他羁后至/至期方谒公/偶忘属/卷适在其房/遂不偶D.一知县以他羁后至/至期方谒公/偶忘属卷/适在其房/遂不偶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幕府:可指将帅在外临时设置作为府署的营帐,也可泛指官署。
作者: 王夫成
作者机构: 江苏省南京市第十三中学,210008
出版物刊名: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页码: 12-16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6期
主题词: 文言文教学 学习指导 主动 教学效益
摘要:新课改对教师的多重角色定位模糊了教师是学生学习指导者的职能。
加上教师对自身的模糊认识,导致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主动性和指导作用也大打折扣。
以文言文教学为例,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作用应体现在:注重示范引导,教给方法,培养习惯;内容上大胆取舍,实现以少总多、主次分明;问题设计求新求深,注重引发"头脑风暴";积极开发教学资源,追求课堂最大效益。
2023届高考语文第二轮文言文专项复习教案(精选2篇)2023届高考语文第二轮文言文专项复习篇1文言文翻译练习(1)1.将下面文言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五官莫明于目,面有黑子,而目不知,乌在其为明也?……客有任目而恶镜者,曰:“是好苦我。
吾自有目,乌用镜为?”久之,视世所称美人,鲜当意者,而不知己面之黑子,泰然谓美莫已若。
左右匿笑,客终不悟,悲夫!①乌在其为明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②是好苦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③泰然谓美莫己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学犹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
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已者,狎之而不甘问焉。
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
①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把下面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孙卿与临武君议兵于赵孝成王前。
王曰:“请问兵要?”临武君对曰:“上得天时,下得地利,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
”孙卿曰:“不然。
臣之所闻,古之道,凡战,用兵之术,在于一民,弓矢不调,羿不能以中征,六马不和,造父不能以御远;士民不亲附,汤武不能以胜。
16教育前沿【摘 要】阅读学习是语文知识的积累,而写作是语文学习情况的有效反馈,是语文学习能力、学习质量、应用能力的综合展示。
而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在传授学基础的语文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浅谈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如何解决学生表达难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表达能力作文是人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基本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是其听、说、度、写能力的综合体现。
语言表达能力需具备一定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帮助其提升作文水平,促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高效地获取知识积累。
一、抓住重点进行反复性练习为高效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表达能力,教师应抓住作文教学的要求,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找出小学生表达难的重要因素,进行反复性的训练。
作文表达能力,即让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因此,教师应将重点放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上。
可从日常语言表达开始训练,让学生熟悉固定的语言表达方式之后,训练小学生的公开演讲能力,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让其习惯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
例如,在课前,教师可鼓励学生背诵一些诗词或者课文片段,让其对基本的语言表达方式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随后,可逐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根据学生的语言知识水平,设置相应的难度的公开演讲,这样做的目的是促使学生养成语言表达情绪的习惯,通过这样反复性训练,让学生习惯这种学习方式和表达方法。
之后教师应帮助学将口头语言能力转化为作文表达能力。
例如,教师可让学生进行看图说话的训练,让学生根据教如何解决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表达难问题山东省东明县沙窝镇中心学校 王福臣师提高的图片内容进行思考,并表述自己的看法。
随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自己刚才表述的内容形成文字,从而形成写作。
以此完成从口头表达到作文表达的过渡。
同样,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反复性训练,让学生在看图写作中找到表达自己的感觉,并使其逐渐适应这个过程,以此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高考文言】王夫成:自编文言文助学,提高教学有效性
一、连词缀句成篇,收巩固迁移之效
学完一篇文言文后,我们通常会借助课后的“思考与练习”来复习巩固文言基础知识,包括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但由于练习所用材料大都源于课本,学生会因缺乏新鲜感而提不起兴趣,同时将课堂所学作机械性搬运,无法实现知识迁移应用的目的。
一些延伸拓展性的课外文段阅读练习,虽然从选材到设题也注意到了与课文基础知识的衔接,但选文和课文各自独立,中间联系若即若离,使用起来总觉掣肘。
将教材中重要的词句连缀成为语段,将文言知识融会其中,在保持与所学内容有紧密联系的前提下,构建一个有一定陌生度的鲜活情境,让学生在兴味盎然的阅读中夯实基础知识,实现知识向能力的化,这对“思考与练习”之类的巩固训练材料将有很大的弥补作用。
许多名师都有这种绝活。
如钱梦龙老师在教学《愚公移山》(第三课时)时,就自编了下面这则文言助读材料:甲乙二生共读《愚公移山》。
生甲掩卷长息曰:“甚矣,愚公之愚!年且九十而欲移山,山未移身先死矣,焉能自受其利乎?”生乙曰:“愚公之移山也,盖为子孙造福,非自谋其私也。
以利己之心观之,则谓愚公不惠;以利人之心观之,则必谓愚公大智大勇也。
”生甲亡以应,默然而思。
生乙复曰:“今欲变吾贫穷之中国为富强之中国,其事之难甚于移山。
我十二亿中国人皆为愚公,则山何苦而不平?国何苦而不富?”生甲动容曰:“善哉,君之所言!愚公不愚,我知之矣。
”
材料发给学生时并没有加标点,钱老师提出如下阅读要求:一是让学生加标点并口述大意。
这实际上是检查、落实学生对文中“移”“谓”“亡(无)”“甚”“善”等文言实词,以及“且”“焉”“也”“之”“则”“而”等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
二是让学生找出其中两个倒装句并作解释。
这是考查学生对《愚公移山》一文中“甚矣,汝之不惠!”这一主谓倒装句式的掌握。
“把课文的部分词句编写进去,使学生能在一个新的语言环境中辨认它们,以收知识迁移之效”,谈到设计意图时钱老师如是说。
那么,如何编写这类材料呢?从所举例子可知,一要对编者、对文中重要词句能够准确把握,二要巧设矛盾——如以甲乙二生的争论为冲突焦点,十分富有戏剧性,读来饶有趣味。
二、引发探究兴趣,落实重点,突破难点
在目前的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讲得不惜力气,而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情况并不鲜见。
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教师本身不能从文本中跳脱出来,设计出一两道牵动全篇、触及内核的探究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如教学《阿房宫赋》时,教师遇到的一个难点就是如何避免枯燥的灌输,让学生兴味盎然地探究、把握“赋”的文体特点。
黄厚江老师就依靠一段自编文字解决了这一难题:
阿房之宫,其形可谓(雄)矣,其制可谓(大)矣,宫中之女可谓(众)矣,宫中之宝可谓(多)矣,其费可谓(糜)矣,其奢可谓(极)矣!嗟乎,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可谓(悲)矣。
围绕这一段文字,黄老师精心设计了两个探究步骤。
第一步,要求学生在空缺处填上恰当的形容词,以梳理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师生共同讨论后,得到比较一致的答案(如上)。
第二步,黄老师让学生再细读课文,看文中有没有与所填词语相对应的语句。
两步探究,一放一收,让学生在品析鉴赏中体会到了“赋”这种文体的表达特点及艺术效果:铺陈渲染,突出特点,增强语势,营造一种回环复沓的音乐美感,加强情感的表达。
《庄暴见孟子》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孟子卓越的辩才。
通常的做法是,在学生完成辨音、释义、质疑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依据原文逐步分析,最后归纳总结。
这种
方法单调呆板,学生的理解也不够深刻。
一位教师教学本课时没有就文论文,而是暂且撇开课文,发给学生他编写的短文《孟子说齐王》:
孟子见于齐王,曰:“王之好乐甚,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直好世俗之乐耳。
”曰:“古今之乐,一也。
今王独乐,百姓举疾首蹙安,窃为王忧之。
今王与民同乐,百姓举欣然而喜,则齐国之政治毕通,王当王天下矣。
”王无以对。
学生诵读一遍后,教师提出学习要求:与课文进行对比阅读,比较两则文字的说理效果有何不同。
通过阅读、交流,学生得出了如下认识:《庄暴见孟子》充分展示了孟子的说理艺术:第一步,顺应话题,迎合对方心理;第二步,布设钓饵,诱使对方上钩;第三步,单刀直入,权衡利弊得失;第四步,水到渠成,揭出论说中心。
相比之下,《孟子说齐王》显得十分粗糙,无法使读者领略孟子的论辩风采。
对比阅读,使课堂获得勃勃生机;比较探究,使教学重点得以落实。
三、创设鲜活语境,集中识记一词多义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识记问题颇令学生头痛,如果撇开语境孤零零地把多项意义记住了,到了一个新的文段中还是难以判定其意义和用法。
若把实词或者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集中编写在一个语段中,让学生熟读文段,体察语境,辨析差别,理解义项,则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古代典籍中也有这样的文段,但古代典籍浩如烟海,不容易搜求;即使能找到相关文段,因时代背景等原因,学生还是会产生隔膜,难以亲近。
比较而言,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编写出简短易记的语段,创设出鲜活的语境,以此集中识记,更为便捷有效。
比如:
晚课铃响,某君不适。
腹内作痛,意欲适厕。
适蒙师问,急急而逝!
在笑声中,学生理解并掌握了“适”字的多种义项:畅快;到……去;恰好。
人各有长,相互学习。
见人胜己,心内疾之,此为大疾,请疾改之!
语段中“疾”依次解释为“妒忌”“毛病”“迅速”。
这样的语句容易记忆,又有启迪意义,深受学生喜爱。
四、引导学生写作,以写促进文言文的学习
教师编写文言文语段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引领学生向文言文这座大山的更高处攀登。
教完刘禹锡的《陋室铭》,笔者仿写了一篇《新陋室铭》读给学生听,“一花引来百花开”,结果全班出现了几十篇《新陋室铭》;学完王勃的《滕王阁序》,笔者写了一篇《阅江楼赋》,用毛笔小楷书于宣纸贴于教室墙壁,于是《玄武湖赋》《紫金山赋》《扬子江赋》等便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这些文言习作半数以上不仅语言基本合乎规范,而且生动活泼,文采斐然。
而对于那些不十分合乎文言规范的习作,笔者往往会选择有代表性的一篇打印出来,师生共同修改,在修改的过程中了解词语意义、文言句法、古代文体特点等。
下面是班里的一位小才子写的《南京十三中赋》,笔者把它投影在大屏幕上,师生共改:江南故都,金陵名校(金陵名庠)。
修改说明:“校”字白俗,改为“庠”以求典雅。
紫金叠翠,秉承六朝郁郁文脉。
玄武扬波,招聚天下勤奋学子(玄武扬波,招聚八方荦荦英杰)。
修改说明:“天下”改为“八方”、“勤奋”改为“荦荦”以求对仗工整。
骈体文讲究平仄协调,本句平仄相间,上下句平仄相对,而以每拍末字为准(表示平声,表示仄声),故将“学子”改为“英杰”。
学校自建,育数万栋梁(华诞五十,滋兰蕙百亩);我来求学,树远大志向(负笈三载,立鲲鹏大志)。
修改说明:本句改动较大,以求典雅。
“滋兰蕙百亩”语出屈原《离骚》:“余既滋兰之
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鲲鹏”词出《庄子·内篇·逍遥游第一》
时运恰似辉辉煌煌太阳(时运恰如辉辉煌煌旭日),势头堪比浩浩荡荡雄风。
修改说明:“恰似”改为“恰如”,“太阳”改为“旭日”,与下句平仄协调。
藏龙卧虎,我侪岂是等闲。
学文探理,前途不可限量(法曹祖祖,才华不可斗量)。
修改说明:原稿上句较典雅,下句太直白,故改。
法,取法、效仿;曹,指七步成诗的曹植;前“祖”,意同“法”,学习;后“祖”,指祖冲之。
下半句反用谢灵运语:“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
金嗓吟五音,众皆喝彩(金嗓吟五音,声振林木);妙指弹吉他,谁与争锋(妙指弹吉他,响遏行云)。
修改说明:用《列子·汤问》典故:“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
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形容音乐声嘹亮美妙。
墨香伴书声(墨香与书声齐飞),浩歌唤激情(浩歌偕激情共舞)。
修改说明:化用学生熟悉的《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通过修改,学生已能够认识并总结出骈体文四个方面的特点:上下句对仗;平仄相对,音韵和谐;藻饰词句,追求文采;善用典故,典雅蕴藉。
带着这样的认识再去诵读《滕王阁序》,无须教师唇焦口燥地指点讲解,学生自能领略文章的情辞声韵之美——粗糙的习作竟成了宝贵的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