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七 人口和城市 常考点三 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等级体系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7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城
市的合理规划
第三节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知识要点:
1、三种常见模式:
同心圆模式(考虑经济--距市中心远近)
扇形模式(考虑环境因素)
多核心模式(城市规模越来越大,远离市中心的郊区就出现了新的经济发展的核心点)
2、城市地域结构发展历程
封建社会--服从统治权力的需要工业社会后--由资本和市场决定
未来--以人为中心,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第四节城市的合理规划
☆知识要点:
1、城市规划:
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计划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依据,目的是为了既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又保护城市环境
※难点解析:城市规划对我国来说尤为重要:因为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
2、城市的布局形式:
集中紧凑式:利于节省建筑投资、利于行政管理、利于共用基础设施
分散疏松式:形成主要是因为受自然地形、矿产资源或交通干道的分隔
3、功能区的合理布置
一要有便利的交通
※难点解析:工业用地分布在交通便捷处,降低成本;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联系要方便
二要减少工业区对生活居住区的污染
※难点解析:劳动密集型行业分布在市区;有污染的企业分布在城市的下风向和下游
三要在工业区与生活居住区之间设置防护带
※难点解析:防护带内人口不能密集、且应种植一些能吸收污染物的树种(水面也可充当防护带)。
2019 年高考地理试题考点点拨与精析:人口与环境、城的地区构造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联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虑,多理解!不论是单项选择、多项选择仍是阐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阐述题中,问题大多拥有委婉性,特别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添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供给的有限资料,明确观察重点,最大限度的发掘资猜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勒出来,方便频频细读。
只有经过认真斟酌,推测命题老师的企图,踊跃联想知识点,剖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一】选择题〔2017·四川文综· T1~2· 8 分〕图 1 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
最近几年全国人口自然增添率为 0.5%左右。
据此回答 1~ 2 题。
8235 万8042万0.51%27%40% 0.23%2000 年2010 年常住人口数人口自然增添率城市人口比重(注:数据根源于全国人口普查)图 11.对于该省人口状况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当前出生率低、死亡率低B.人口密度十年来大幅减小C.城市人口比重提升依赖人口自然增添D.城市人口数目十年来增添 50%以上2. 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质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目减少,其主要原由是A.人口自然增添率降落B.水利工程移民增加C.省级行政地区减小D.劳务输出数目增添【思路点拨】解答该题的重点是掌握我国当前的人口状况为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添率低的特色,造成人口数目变化的原由除了人口自然增添外还有机械增添。
【精讲精析】 1 选 A, 2 选 D。
第 1 题,选项内容剖析A从图中可看出人口自然增添率低的特色,而我国当前死亡率低,从而推出出生率低的特色,应选A。
B2000 年常住人口为8235 万, 2017 年常住人口为8042 万,人口减少较少,人口密度不会大幅减小。
C城市人口比重提升依赖第【二】三家产的发展。
1.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2.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3.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本专题在考查形式上多以区域图的方式呈现信息,侧重考查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化进程及特征、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图文转换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因此,复习时要多结合一些城市区域图进行相关知识方面的分析,以提高图文转换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复习时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明确城市规模、城市化水平、城市功能分区等的含义。
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注意统计图表判读技能的训练,培养数据信息解读能力。
(2)城市的区位、城市功能分区、城市规模体系均是动态变化的,所以,城市问题必须注意动态分析,在特定时空背景下,理解其变化规律,解决面临的问题。
(3)辩证分析城市问题。
城市问题类型多样,需要用辩证的观点,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
【络构建】一、城市的功能区形成和布局 1.城市功能分区 城市功能分区形态特征位置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带状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的分区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特别提醒】工业区选址的原则工业区的布局可以从“风”“水”“宝”“地”四个方面考虑。
(1)风——注意风向,有大气污染的工业要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2)水——考虑河流,有水污染的工业要布局在河流的下游,避免对城市水源造成污染。
(3)宝——关注矿产,许多工业特别是原料指向型或资源密集型工业,要靠近区域中的矿产产地。
(4)地——地域联系,运输量大的工业要靠近河流和铁路线,高新技术工业要靠近航空港。
2.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因素。
二、城市的区位1.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2.分析、评价城市区位因素的方法分析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这个城市刚刚诞生时,是什么因素把它吸引到这一地点的;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或限制了它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找出这个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
高考地理知识点之人口城市与环境考点归纳一.人口的增长与问题1.世界人口发展的概况:<1>自人类出现的最初二、三百万年间,人口增长非常缓慢。
<2>18世纪工业革命后,人口的发展速度大大加快。
<3>二战以后,人口迅猛增长,出现了"人口爆炸"。
<4>70年代以来,由于许多国家实行控制人口增长,人口增长速度出现下降的趋势。
2.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①发展中国家,以亚洲,非洲,拉美的国家为代表,由于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等使人口出生率提高,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②欧洲,北美洲等发达国家,由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原因,人口增长缓慢,有些国家的人口已停止增长或负增长。
3.我国的人口增长:我国历来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由于人口基数大,所以既使很小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也会有很大的人口数量的增加。
1997年我国人口约有12.6亿人。
占世界总人口数的22%左右;自70年代以来,国家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但每年净增加人口仍有1400万人之多。
4.人口增加引起的社会问题: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
人口的发展要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由于人口过快增长,自然资源大量浪费,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给人类社会带来许多问题。
二.人口的分布1.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人口的分布极不平衡,<1>从大洲看:亚洲人口最多,占一半以上,亚洲连同非洲和拉丁美洲,那么占世界人口的70%以上。
<2>从地区看: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是东亚、南亚、西欧和美国东北部队;世界上人烟稀少的地区是北美和亚洲的高山和寒冷地带,撒哈拉、中亚和澳大利亚的沙漠地带,亚马孙河,刚果河流域的湿热地带,南极洲印度尼西亚,巴西、俄罗斯、日本、孟加拉国、尼日利来和巴基斯坦。
2.我国的人口分布:我国地域广大,各地区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差别大,人口的地区分布也不平衡。
常考点三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等级体系
(2018·四川德阳模拟)职住平衡是指多数职工能够在工作地点附近找到合适的住房。
近年来,针对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城市问题,我国部分城市在规划中提出了促进职住平衡的思路。
下图为我国某特大城市不同区域就业岗位与居民数量之比的分布。
据此完成1~3题。
1.根据城市地域结构推断,该城市所在地的地表环境特点是( )
A.千沟万壑B.山高谷深
C.平坦开阔D.河网密布
2.图中比值为0~0.11的区域所属的城市功能区是( )
A.居住区B.商业区
C.工业区D.文化区
3.提倡职住平衡最有助于解决城市的( )
A.人口膨胀问题B.交通拥堵问题
C.就业困难问题D.住房紧张问题
答案 1.C 2.A 3.B
解析第1题,从图中城市的道路网分布,可以得出该城市形状为环形放射式,这种城市道路网在丘陵、山地、沟谷中无法形成,多形成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开阔,所以C正确。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比值为0~0.11的区域晚间人口密集,白天人口稀疏,符合这种特征的城市功能区为住宅区,即夜晚回家居住,白天上班工作或进行其他户外活动,所以A正确。
第3题,职住平衡是指多数职工能够在工作地点附近找到合适的住房,提倡职住平衡可以减少交通费用,最有助于解决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所以B正确。
关键原理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
1.(2018·天津红桥区模拟)下图中河流以东是城市用地,以北和以西是生态保护用地。
下列四地块中,最适宜规划为化学工业园区的是( )
A.A地B.B地
C.C地D.D地
答案 D
2.(2018·北京东城区模拟)下图为“广州市四大类银行营业网点布局示意图”,图中内圈为中心城区、外围为广州市(含所辖县区)范围,①~④分别代表四类不同商业银行营业网点的布局。
图中( )
A.不同商业银行服务范围相同
B.③商业银行主要面向低收入群体
C.④最有可能是农村商业银行
D.银行布局的主导因素是地租水平
答案 C
解析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不同商业银行服务范围不同,③商业银行主要面向高收入群体,④最有可能是农村商业银行,银行布局的主导因素是收入水平,所以C正确。
(2018·四川内江模拟)群山环抱的费尔干纳盆地在天山西侧,为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
三国所共有,是中亚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安格连设立了工业特区,2016年6月,中乌合作,连接费尔干纳盆地,中亚最长的安格连—帕普铁路隧道(下图中S处的路段)贯通通车。
据此完成3~4题。
3.费尔干纳盆地人口众多的原因是( )
A.水源充足,物产丰富B.降水丰沛,气候温暖
C.矿产丰富,工业发达D.交通便利,经济发达
4.安格连—帕普铁路隧道通车后( )
A.塔什干城市职能改变
B.安格连城市等级提升
C.吉扎克服务人口增多
D.帕普城市服务范围缩小
答案 3.A 4.B
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费尔干纳盆地在天山西侧,此处距海远,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制约人口分布的主导因素是水源。
读图可知,该地群山环抱,交通不便。
该地区矿产资源状况无法得知。
第4题,读图可知,塔什干、吉扎克不在安格连—帕普铁路沿线,对其影响不大;安格连—帕普铁路隧道通车后,会使安格连城市等级提升、帕普城市服务范围增大。
(2018·湖北宜昌模拟)城市内工业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相互交织和相互影响。
根据三者之间的空间关系,可将其归纳为以下3种空间分布模式:交错分布模式、零散分布模式、集中分布模式。
如下图所示,完成下题。
5.下列关于三种空间分布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距离城市中心最远的是模式I
B.对城市环境影响最大的是模式Ⅱ
C.地租水平最高的是模式Ⅱ
D.工业生产规模最大的是模式Ⅲ
答案 D
解析模式Ⅰ交错分布模式工业、生活和生态空间距离市中心较近,模式Ⅲ集中分布模式距离市中心最远,故A 错误;模式Ⅲ的工业生产空间占地范围最大,所以其对城市环境影响最大,故B错误,D正确;地租水平受距离市中心远近的影响最大,模式Ⅰ离市中心最近,所以模式Ⅰ地租水平最高,故C错误,所以该题选D。
(2018·福建南平市模拟)港航服务业依据其服务内容分为运输仓储类、代理与技术服务类和高级服务类三大类。
黄浦江沿岸的功能逐渐由以运输仓储码头等为主,转变为以航运金融和旅游文化、生态居住等为主,下图为“基于价值链的港航服务业分类示意图”。
据此完成6~8题。
6.下列属于高级服务类港航服务业的是( )
A.水上运输
B.船舶修理与技术服务
C.内陆集装箱运输
D.航运与海事信息咨询
7.高级服务类港航服务业一般分布于城市的( )
A.中心区B.近郊区
C.远郊区D.港口附近
8.导致黄浦江沿岸港航服务业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航道淤积B.历史惯性
C.地租水平D.人口流动量
答案 6.D 7.A 8.C
解析第6题,属于高级服务类港航服务业的是航运与海事信息咨询,比如船舶管理、航运保险等方面信息咨询,D对。
水上运输、内陆集装箱运输属于运输仓储类,A、C错。
船舶修理与技术服务属于代理与技术服务类,B错。
第7题,读图可知,高级服务类港航服务业位于价值链的顶部,付租能力高,占地面积小,适宜布局在交通便利、经济活动频繁的城市中心区,A对。
近郊区、远郊区交通通达度低,经济活动少,B、C错。
港口附近以运输仓储类服务为主,D错。
第8题,黄浦江沿岸的付租能力增强,说明随着城市规模扩大,黄浦江沿岸的地租上涨,所以导致黄浦江沿岸港航服务业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地租水平,C对。
随着流域治理,航道淤积问题减轻,A错。
历史惯性导致黄浦江作为运输仓储码头,B错。
生态居住为主,人口流动量减小,D错。
(2018·福建福州模拟)我国东部某城市积极推进紧凑型城市建设,即通过控制城市蔓延,提高土地集约混合利用,以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连接各个社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模式。
下图示意三种建筑布局类型。
据此完成9~11题。
9.为发展紧凑型城市,该市应优选( )
A.甲类型
B.乙类型
C.丙类型
D.以上都是
10.紧凑型城市应该( )
A.不划分功能区
B.鼓励无人汽车
C.增加立体绿化
D.杜绝城市扩张
11.发展紧凑型城市会( )
A.降低公共空间
B.加强钟摆式交通
C.加剧大气污染
D.保护农业用地
答案9.A 10.C 11.D
解析第9题,读图可知,甲类型城市人口密度大,容积率高,建筑密度小,土地利用率高,属于发展紧凑型城市的选择。
第10题,紧凑型城市应该人口集中,经济活动密集,应该增加立体绿化,以改善居住环境;紧凑型城市也应该划分功能区,杜绝城市扩张不符合实际;无人汽车与紧凑型城市关系不大。
第11题,紧凑型城市土地利用率高,有利于保护农业用地;有利于增加公共空间。
钟摆式交通加强和大气污染加剧是城市不合理发展的结果,不是紧凑型城市必然会带来的结果。
(2018·福建莆田模拟)2016年2月2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城市主导用地布局模式要由“大院式”向“街区式”转变。
下图为“城市主导用地布局模式转变示意图”。
读图完成12~13题。
12.城市街道没有与经纬线平行,而是与其成一定的夹角,主要是为了( )
A.方便居民出行B.减缓城市内涝积水
C.减轻大气污染D.改善建筑通风采光
13.我国城市主导用地布局从“大院式”向“街区式”转变,将会( )
A.增加居住小区的公共空间
B.改善城市的交通拥堵状况
C.分散城市功能区布局
D.降低城市商业网点密度
答案12.D 13.B
14.(2018·山东泰安期中)下图是“某城市简图”,该市常年盛行西北风。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①代表的功能区,并说明判断理由。
(2)a、b、c、d四区域哪一区域宜建高级住宅区,说明其原因。
(3)近年来,该市发现了一大型铁矿,计划在甲、乙、丙、丁四地中选择一处建设钢铁工业基地,指出最合适的选址,并阐述理由。
答案 (1)住宅区。
占地面积最大;分布在商业区外围,为住宅区。
(2)c区。
靠近文化区;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城市河流上游,污染小;环境优美。
(3)丁地。
位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对市区污染小;河流下游,取水方便;接近公路、铁路、河流,交通便利;靠近工业区,基础设施好等。
15.(2018·北京海淀区模拟)嘉兴位于浙江省东北部,历史悠久,位置优越,是长三角城市群、上海大都市圈的
重要城市。
下面为“嘉兴城市发展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描述嘉兴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并说明导致其变化的交通运输条件。
答案空间形态的变化:城市空间规模扩大(面积扩展);向东北、西北及西南方向延展;沿城市快速路(公路)、铁路发展;形态由团块状向星状转变等。
交通运输条件:交通运输方式种类增加;交通线路数量增多;交通路网密度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