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的膜分离技术应用于PCB废水回用的技术经济性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19.50 KB
- 文档页数:6
本页面为作品封面,下载文档后可自由编辑删除!环境保护行业污水单位:姓名:时间:浅析膜技术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和回用摘要:膜技术凭借其设备成本低、体积小、处理废水的效率高、运行消耗的资源少、便于维修、环保等特点,备受企业喜爱。
本文就对膜技术中电渗析、反渗透、渗透蒸发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工业废水;膜技术;应用处理引言水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随着城市的工业化,我国目前正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及污染严重的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较为严重缺水的国家,在全国大约一半的城市有缺水现象,再加上水污染的恶化和水资源短缺,更是雪上加霜。
一、膜技术与污水回用现状分析1、膜技术的应用与传统的分离过程,如过滤、蒸馏、结晶等分离技术相比,膜分离技术具有能耗低、分离效率高、设备简单、无污染、无相变等优点。
膜分离技术以其显著的优势,在液体分离,尤其是工业废水分离中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膜分离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是在饮用水水质净化上。
膜技术可以除去饮用水中的悬浮物、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
微滤去除悬浮物、细菌、病毒等大分子;超滤、纳滤可以去除部分硬度,重金属、农药等有毒化合物,反渗析技术可以去除大部分已知杂质;电渗析可以去除水中的氟化物;膜接触器可以去除挥发性有害物质。
膜软化技术是基于高价离子分离过程发展而来的新技术,与传统的石灰软化和离子树脂技术相比,膜软化分离技术可以有效、彻底地去除大部分悬浮物和有机物,操作简单,不产生污泥,节省占地。
较广泛采用膜软化技术的国家是美国。
在美国,膜软化技术已经大量运用到工业用水领域,尤其是软化设备的使用,大大促进了这项技术的发展。
工业废水处理是膜技术又一个十分重要的应用领域。
随着工业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大量工业工厂应运而生。
这些工厂在生产制造中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水,其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如果不进行处理就排放,会对环境和人们的生活造成污染。
较早进行工业废水处理的国家是美国,PPG公司优先采用电极涂层超滤技术来处理工业废水,之后,超滤膜电泳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汽车行业的清洁生产。
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前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的紧缺和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有效的水处理技术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难题。
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经济且环保的水处理方法,正逐渐成为水处理领域的热门技术。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并分析其潜在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膜分离技术是利用半透膜对水体中的溶质和悬浮物进行分离的过程。
相比传统的过滤、沉淀等水处理方法,膜分离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首先,膜分离技术可以去除微量有机物、重金属和悬浮颗粒等难以被传统方法去除的污染物,使得水体更加纯净。
其次,膜分离技术操作简单、灵活,可以进行连续运行,降低了运营成本。
此外,膜分离技术对水体的处理效果稳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膜的孔径和材料,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水源。
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广泛而且多样。
首先,膜分离技术可以应用于海水淡化。
随着淡水资源的日益减少,海水淡化成为获取淡水的重要途径。
膜分离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盐分和杂质,实现海水向淡水的转化。
其次,膜分离技术可以应用于废水处理。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工业废水的处理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膜分离技术可以高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此外,膜分离技术还可以应用于饮用水处理、水回用等方面,为解决饮水困难地区的供水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尽管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领域中具有巨大的潜力,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膜污染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当膜孔径较小时,容易出现膜的堵塞问题,降低了膜的通量。
其次,膜的成本较高,膜的寿命也有限。
此外,膜分离技术对于处理高浓度废水的能力相对较弱,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因此,如何提高膜分离技术的膜通量、延长膜的使用寿命、降低膜的成本,改善膜的抗污染能力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
为了进一步推动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我们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首先,需要进行更多的基础性研究,深入理解膜分离过程中的物理化学机制,为膜分离技术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膜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工业废水也对环境产生了极大的污染,如何对这些废水进行有效的处理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在工业废水处理中,膜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膜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基于膜分离作用,将不同大小、不同性质的物质分离开来。
由于其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的处理与回用。
一、膜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膜技术的应用在工业废水处理中是比较成熟的。
目前,许多工业废水处理厂采用膜技术对工业废水进行处理。
膜技术最常用的应用方式是反渗透膜技术(RO),它采用高压作用力推动废水通过RO膜,将其中的污染物质控制在膜外,从而实现对废水的净化和回用。
二、膜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优点1. 高效相比传统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膜技术采用膜分离作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废水处理效率。
废水流经膜时,污染物质会被拦截在膜外,从而保证了出水质量。
因此,膜技术可以实现对废水的高效处理。
2. 节能在废水的处理过程中,膜技术不需要加大量的药品,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减少了能源的消耗。
相比传统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膜技术具有非常明显的能源节约特点。
3. 环保膜技术可以实现对废水的高效处理和回用,减少了环境的污染和水资源的浪费。
三、膜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局限性1. 膜污染膜技术在废水处理过程中容易产生膜污染问题,特别是在处理难处理的废水时,更容易产生。
2. 维护成本较高膜技术在废水处理过程中,需要对膜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对维护成本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四、未来发展趋势未来,膜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研究人员将不断寻找适合不同工业废水处理的膜材料和膜型,并优化膜技术的处理效率和稳定性,缓解膜污染和维护成本的问题,更好地发挥其环保、高效和节能的优势。
综上所述,膜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如高效、节能、环保等。
虽然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但是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技术改进和研究来减少和解决。
膜分离技术在污水回用中的应用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的发展,污水处理和回用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环保任务。
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往往需要大量的化学药剂和能源,而且处理后的水质也无法满足回用要求。
因此,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的污水处理方法,正在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回用领域。
膜分离技术是利用半透膜将水中的溶质和悬浮物质分离出来的一种物理分离方法。
根据不同的分离机制和应用场景,膜分离技术可以分为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不同类型。
在污水回用中,膜分离技术主要应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微生物、重金属离子、有机物和营养盐等污染物,从而达到使污水净化并符合回用要求的目的。
首先,膜分离技术在污水回用中的应用可以实现高效的去除悬浮物和微生物。
通过微滤和超滤膜,可以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微生物,使污水得到初步净化。
这对于一些对水质要求较高的回用场景,如工业用水和农业灌溉等,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膜分离技术可以实现对重金属离子和有机物的有效去除。
通过纳滤和反渗透膜,可以将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和有机物质去除,从而得到高纯度的水质。
这对于一些需要高纯度水质的回用场景,如饮用水和电子产业用水等,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膜分离技术还可以实现对营养盐的有效回收利用。
在一些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的回用场景中,污水中的营养盐可以被有效地回收利用,从而节约了水资源和化肥的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
总的来说,膜分离技术在污水回用中的应用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膜分离技术可以实现高效的污水净化,使得回用水质符合要求。
其次,膜分离技术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可以长期稳定地运行,保证回用水质的稳定性。
另外,膜分离技术具有较低的能耗和化学药剂消耗,可以节约能源和化学药剂的使用成本。
然而,膜分离技术在污水回用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膜分离技术的运行成本较高,包括膜元件的购买和更换成本、清洗和维护成本等。
其次,膜分离技术需要严格的操作和维护,一旦操作不当或者维护不到位,就会影响膜分离系统的运行效果和寿命。
工业废水处理中的膜分离技术应用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废水处理问题日益凸显。
传统的废水处理方法往往存在着处理成本高、处理效果差等问题,因此需要新的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
膜分离技术就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先进技术。
本文将详细介绍工业废水处理中膜分离技术的应用。
1. 工业废水特点工业废水的特点主要包括高浓度、复杂成分和不稳定性。
其中,高浓度的废水含有许多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离子、油脂、色素等,对环境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处理这些工业废水,膜分离技术被广泛运用。
2. 膜分离技术的原理膜分离技术利用膜的物理性能实现废水中有害物质的分离。
膜可以根据溶质的大小、形状、电荷等特性来选择过滤和分离。
常见的膜分离技术包括超滤、纳滤和逆渗透等。
3. 膜分离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1)超滤技术超滤技术利用孔径在10纳米至1000纳米之间的膜过滤物质。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悬浮固体、胶体、颗粒物等,从而降低悬浮物浓度和COD(化学需氧量)。
(2)纳滤技术纳滤技术的孔径一般在1纳米至100纳米之间,可以去除废水中的胶体、有机物质、微小颗粒等。
这种技术在酸碱废液处理和有机物质回收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
(3)逆渗透技术逆渗透技术是将废水通过高压驱动,使溶质通过孔径小于其分子体积的膜被滞留,从而实现废水的回用和浓缩。
逆渗透技术通常应用于废水的浓缩和回收,对于高浓度的工业废水具有很好的效果。
4. 膜分离技术的优势和局限(1)优势膜分离技术具有高效能、操作简便、对处理废水的适应性强等优势。
它可以在较低的能耗下处理废水,并具有较高的处理效果。
(2)局限膜分离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膜的堵塞问题、膜寿命短等。
此外,高浓度废水的处理需求较高的压力和能源。
总之,工业废水处理中的膜分离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处理方法。
通过超滤、纳滤和逆渗透等不同的分离技术,它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害物质,提高水质的处理效果。
然而,膜分离技术也面临一些挑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以提高其应用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膜分离技术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摘要: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能耗低、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和分离性能好的分离技术,正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
本文综述了膜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
着重介绍了超滤、纳滤、乳化液膜及膜生物反应器等膜分离技术的特点及其在各种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膜分离技术;超滤;纳滤;乳化液膜;膜生物反应器Abstract: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is a low energy consumption ,equipment simple, convenient and good separation performance,s separation technology, which is arousing widespread attention. In this paper ,the application progress of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is summarized. And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ies such as Ultra-filtration, Nano-Filtration, Emulsion Liquid Membrane and Membrane bioreactor and their usages in various industrial wastewater and domestic wastewater treatment also are introduced.Keywords: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Ultra-Filtration;Nano-Filtration;Emulsion Liquid Membrane;Membrane bioreactor膜分离技术是在20世纪初出现,20世纪60年代后迅速崛起的一门分离新技术。
膜分离技术在电镀、印染、造纸等工业废水治理中的应用及发展工业废水的治理与排放一直受到国家的重点监控。
工业生产过程中既需要大量的新鲜水,又会排出夹带重金属、有毒化学品、酸碱、有机物、油类、悬浮物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大量废水。
与市政污水相比,工业废水具有成分复杂、浓度高、环境毒害性大,牵扯行业众多等特点,导致治理难度巨大。
据统计,2015年,我国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99.5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27.1%;工业废水处理量达444.6亿吨,治理设施处理能力达2.5亿吨/日,年运行费用为685亿元。
近几年,尤其是2010年后,作为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既能有效脱除废水的色度、臭味、去除多种离子、有机物和微生物等,又能回收一些物质,在工业废水的深度处理和中水回用中得到了全面、快速的应用与发展。
据调查,膜技术在电镀、印染、造纸、垃圾渗滤液、电力行业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本文将结合笔者的调研,与大家详述膜在工业废水上述5个细分领域的发展与应用情况。
电镀及PCB重金属废水治理膜应用率约70%电镀是重金属废水排放的重点行业。
我国电镀企业量大面广,据不完全统计,规模上企业数量约15000家。
近几年随着各地区政府对重污染企业的整治,电镀企业数量有减少的趋势,且主要聚集在电镀园区。
作为国控企业,电镀企业废水治理一直受到重点关注。
调查发现,2000-2010年之间,已经投运的电镀污水处理技术多为化学沉淀法,膜的市场应用率约20%-30%。
而在2008年,环保部发布了《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以下简称《标准》),提出了敏感地区实施更加严格的表3标准。
与欧盟部分国家表面处理废水排放浓度限值比较,《标准》中金属污染物排放标准严格程度均处于中上游水平,而化学需氧量、磷等非金属污染物几项指标由于列入地表水体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也较严格。
执行新《标准》后,COD、氨氮、总氮、总磷等生化指标由于废水生化性比较差,常规的化学沉淀加AO或A2O工艺无法处理,是超标的主要的因子,同时铜、镍也是超标的主要重金属因子。
膜分离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工业废水处理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工业废水中富含有各种有害物质,如果不经过合适的处理,将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因此,寻找一种高效、经济、环保的工业废水处理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分离技术,具有其独特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中。
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基于物质分子尺寸差异,利用膜为过滤介质进行分离和浓缩的技术。
膜可以根据不同的废水成分,选择合适的膜材料和膜类型,实现对特定有害物质的高效分离。
常见的膜材料有聚合物膜、无机陶瓷膜、复合膜等,具有较高的分离效率和稳定性。
在工业废水处理中,膜分离技术具有以下几个优势:首先,膜分离技术具有高效性。
由于膜孔径较小,能够有效地阻隔废水中不同尺寸的杂质和有害物质,使其无法通过膜孔,从而实现对废水的有效分离和净化。
其次,膜分离技术具有高选择性。
因为膜孔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可以精确地控制物质的传递速率和选择性。
利用这一特性,可以实现对废水中特定杂质或有害物质的精确分离和去除,从而达到去污净化的目的。
再次,膜分离技术操作简便,易于实施。
相比传统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膜分离技术无需投加大量化学药剂,不需要高温高压环境,操作起来更加方便、简单。
同时,膜分离技术的自动化程度高,能够实现连续处理,节省人力和资源成本。
此外,膜分离技术具有较小的占地面积。
由于膜分离技术充分利用了膜的分离作用,可以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通过膜的层层过滤逐步分离,从而大大减小了处理系统的体积和面积,为工业废水处理提供了一种节约空间资源的方式。
根据不同的工业废水成分和处理目标,膜分离技术可以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各个环节,如固液分离、浓缩和回收等。
在固液分离方面,膜分离技术可以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颗粒物等固体杂质。
通过选择合适的膜材料和膜孔径,可以实现对不同尺寸的固体颗粒或泥浆的过滤和分离。
相比传统的过滤方法,膜分离技术具有更高的分离效率和更稳定的操作。
膜分离技术在纺织、印染行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一、概述纺织、印染是工业用水大户。
在城镇水资源日益匮乏,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的形势下,用水量大、废水排放量大无疑是困挠纺织、印染行业的两大难题;一些地方的企业,因缺水而不能满负荷生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有21世纪绿色、节能高新技术之称的膜分离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纺织、印染行业的技术革新带来了新机遇。
目前,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应用膜技术处理纺织品印染废水,取得了三大突破:①废水回用,降低软水消耗量、降低废水排放量,不仅节约50%以上的水费,而且大大减少污水后处理费用;② 暖水回收,应用纳滤膜回收高温水,用于纤维素吸附水解染料的冲洗,既节约能源,又缩短染色周期,大大地提高生产效率;③ 染料回收,应用膜技术纯化、浓缩、回收苛性钠和靛青染料,有效地降低成本、减少污染,实现清洁生产和达标排放。
所以,应用现代高科技膜分离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困挠纺织、印染行业的两大难题,而且可以为企业增加可观的经济效益。
在水资源日益紧张的形势下,应用膜技术节约水资源,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
二、膜法处理工艺流程1、对新建企业或原建有污水处厂,且污水处理规模偏小或处理设备陈旧的企业,建议采用如下工艺:印染废水用管道输送到废水调节池,经水质、水量调节和适当预处理后进入膜系统,经膜系统处理后的透过液(膜出水)达到印染工艺用水要求,回用于生产;水回收率咳达到 70% 左右。
还有 30% 的浓水进入生化系统处理;生化系统处理达标后的出水, 70% 回流到印染废水调节池, 30% 的水量达标排放。
总的水回收率达到 90% 以上。
2 、原建有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规模能满足生产要求,只要求将污水处理厂的出水回用于生产的企业,建议采用如下工艺:印染废水用管道输送到废水调节池,经水质、水量调节和初次沉淀后进入生化系统处理;生化系统出水经适当预处理后进入膜系统,经膜系统处理后的透过液(膜出水)达到印染工艺用水要求,回用于生产;水回收率可达到 70% 左右。
膜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一、引言随着现代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废水排放问题日益严重。
废水中含有各种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物、氨氮等,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处理废水是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废水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生化处理、物化处理等。
然而,这些方法的效率和处理效果有限,往往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如污泥处理和二次污染等。
因此,寻求一种高效、环保的废水处理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近年来,随着膜技术的不断发展,膜分离技术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废水处理技术。
本文主要介绍膜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以及该技术的发展前景。
二、膜分离技术的原理和分类膜分离技术是利用半透膜实现物质分离和纯化的一种技术。
膜是一种由高分子材料或无机物质制成的薄膜,具有选择通透性和阻挡性。
膜分离技术的原理是将带有物质的液体通过膜,使物质在膜上被截留或滞留,从而实现物质的分离和纯化。
根据半透膜的选择通透性和阻挡性不同,膜分离技术还可以分为微滤、超滤、逆渗透和气体渗透等几种类型。
其中,微滤膜是通过孔径较小的膜截留粒径较大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超滤膜是通过孔径较大的膜截留分子量较大的溶质和悬浮物等;逆渗透膜是通过半透膜对溶液进行分离,去除其中的溶质和杂质等;气体渗透膜是将气体通过半透膜,实现气体的分离和纯化。
在废水处理中,常用的是微滤和超滤膜。
三、膜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3.1 废水的前处理废水的前处理是废水处理中的一个关键步骤。
该步骤主要是去除废水中的颗粒物、胶体和悬浮物等,减少后续处理过程中的负担,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膜分离技术因其具有高效、可控和易于操作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废水前处理过程中。
通过微滤和超滤膜的作用,可以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颗粒物和悬浮物等,提高后续处理的效率和水质的纯度。
3.2 废水的深度处理膜分离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废水的深度处理。
一些污染物质,如重金属、有机物等,难以用传统的处理方法去除。
而膜分离技术通过对废水滞留时间和温度等参数的控制,能够拓展对这些污染物质的去除能力。
工业废水处理中的膜分离技术应用一、引言工业废水的处理一直是关注的热点话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业废水的排放量也随之增大。
随之而来的水环境问题已经引发了全球性的注意。
其中,膜分离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当前工业废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二、膜分离技术的概述膜分离技术是指利用不同孔径大小的膜片对各种溶液进行分离、浓缩、净化和提纯的技术。
膜分离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当时被用于水处理工程,从那时起,膜分离技术已不断发展,逐渐成为工业废水处理领域的重要技术。
三、膜分离技术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原理膜分离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原理主要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
其中,微滤是指将直径在0.1微米以上的固体、液体粗悬浮物和胶体颗粒分离出来;超滤,则是将直径在0.001-0.1微米的溶解物、微生物、高分子和菌体分离出来;纳滤则是将直径在0.001微米的有机物、无机物和离子等分离出来;反渗透则是在纳滤的基础上,通过高压将溶液逆向渗透,将溶液中的离子、有机物分离出来。
四、膜分离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1. 废水处理中的预处理膜分离技术可以用于工业废水处理中的预处理,主要是为了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沉淀物和其他造成污染的物质。
此外,膜分离技术还可以用于处理含有油污染的废水,例如石油、化工和制药等行业的废水。
2. 废水处理中的浓缩膜分离技术可以用于废水处理中的浓缩,主要是浓缩悬浮物和有机物等物质,以减少废水的体积,方便后续处理。
3. 废水处理中的回收膜分离技术可以用于废水处理中的回收,主要是回收有价值但含量较低的物质,例如金属离子、有机酸和有机还原剂等。
五、膜分离技术存在的局限性虽然膜分离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表现出了良好的处理效果,但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膜寿命问题、膜阻力过大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通过优化膜材料和优化工艺等方式进行解决。
六、结论总之,膜分离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深远的经济、环境效益,膜分离技术的不断更新和优化也会进一步提高工业废水处理的效率和水平。
膜分离技术在污水回用领域中的应用摘要:本文通过论述污水回用途径、膜分离污水回用技术发展,膜分离污水回用工艺,膜分离污水回用发展前景,揭示了膜分离工艺在石化企业污水回用领域的极其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膜分离工艺;石化企业;污水回用领域;应用膜分离技术是借助膜的选择渗透作用,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混合物中溶质和溶剂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和富集的方法。
近几十年来,膜分离技术广泛用于污水处理领域,包含了微滤(MF)、超滤(UF)、纳滤(NF)、反渗透(RO)、电渗析(ED)等。
其中以微滤或超滤和反渗透组成的膜分离工艺逐渐兴起,尤其在石化企业污水回用中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
膜分离污水回用是一种循环经济行为,包括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的循环利用。
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的重复利用,日益受到重视。
不断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目前我国政府大力支持的可持续性发展宏观战略。
它的推广与应用既可以减轻污水外排对环境的污染,而且还可以为企业节约新鲜用水费用、排污费用等。
为企业和国家创造经济、社会效益。
特别对用水大户的石油、化工企业而言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尤为深远。
污水回用的范围很广,从工业上的重复利用水体的补给水和生活用水。
污水回用既可以有效地节约和利用有限的和宝贵的淡水资源,又可以减少污水或废水的排放量,减轻水环境的污染,还可以缓解城市排水管道的超负荷现象,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1.污水回用途径将废水或污水经二级处理和深度处理后回用于生产系统或生活杂用被称为污水回用,污水回用不同的用途对污水处理有不同的要求。
目前,对于国内大型工业城市而言,污水回用重点应该放在需用量大的工业用水,其次是农业用水,地下回灌水,再其次则是城市景观、绿化,市政杂用水等[1]。
1.1回用于工业面对淡水日缺、水价上涨的严峻现实,工业企业除了尽力将本厂废水循环利用以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外,对城市污水回用也日渐重视。
论述膜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
膜分离技术以其高效、环保、经济等优势,在废水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膜分离技术能够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溶解有机物和无机盐等污染物,提高废水处理效果,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首先,膜分离技术能够实现高效的物质分离,大大提高了废水处理的效率。
通过膜的微孔或透过率选择性,能够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溶解有机物,净化水质。
此外,膜分离技术还可以实现对废水中的无机盐离子的去除,使废水达到再利用的标准,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
相比传统的废水处理方法,膜分离技术能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处理大量的废水,提高了处理效率,降低了综合成本。
其次,膜分离技术能够实现废水资源化利用,对环境的保护起到积极作用。
膜分离技术能够将废水中带有营养物质的有机污染物和无机盐分离出来,并通过后续的处理,使其转化为有机肥料或能源。
同时,膜分离技术还能够回收废水中的水分,减少水资源的消耗。
这对于水资源缺乏的地区来说尤为重要,促进了废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此外,膜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中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膜分离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的污染程度和水质要求选择合适的膜材料和膜分离工艺,以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
同时,在废水处理过程中,膜分离技术还可以与其他处理技术相结合,如生物降解、氧化反应等,进一步提高废水处理的效果。
然而,膜分离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膜分离过程中的膜污染问题一直是制约膜分离技术发展的瓶颈之一。
膜污染会降低膜的通量和选择性,导致处理效果下降,同时也增加了设备维护和清洗的难度。
因此,如何有效地解决膜污染问题,提高膜的稳定性和抗污性,是今后研究和应用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综上所述,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经济的废水处理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创新膜分离技术,解决其存在的问题,提高其处理效果和稳定性。
同时,加强膜材料的研发和推广,培养专业人才,提高技术水平,为废水处理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膜分离技术在印染废水回用中的技术分析众所周知,印染业是非常消耗水的行业,并且排放后的水严重污染环境,随着我国保护环境的力度逐渐提高,印染业的废水回用势在必行。
膜分离是一种新型的处理废水的技术,它能够对印染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分离,从而达到处理废水的目的。
膜分离技术对比传统的技术有废水处理过程较为简单、污染物去除相当彻底、工艺能耗低等优点,处理过后的水可循环再利用。
下面就详细来分析比较常见的膜分离技术在印染废水中的应用、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1 各项膜分离技术在印染废水回用中的应用1.1 印染废水回用中超滤技术的应用在国外,超滤膜技术在印染废水回用中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工业化程度接近,相比较而言,在我国的应用范围不是很广。
它具有操作设备比较简单、分离的效果好、操作技术要求低的特点,在处理过程当中还可对废水中的染料进行收集并且重复利用,不仅保护了环境,同时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在未来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1.2 印染废水回用中微滤技术的应用微滤膜技术在国外发展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引进到国内也有40多年,微滤膜技术发展已经相当成熟。
随着技术地不断革新,不断研究出性能非常优良的有机膜和无机膜,具有过滤孔分布均匀、过滤液体质量高、膜通量大等显著特点,并且微滤技术在印染废水回用中在色度和浊度方面都有着很好的去除效果,因此,微滤技术在印染废水回用中应用还是相对比较广泛的。
论文代写1.3 印染废水回用中纳滤技术的应用纳滤技术是一种使用压力来驱动的膜分离技术,主要被广泛应用于废水的净化以及生活用水与工业用水的纯化。
据研究表明,纳滤对单价盐和小分子的截留率不是很高,对有机物和高价离子的截留率相对较高,针对这个特点可以对染料进行脱盐浓缩技术。
纳滤技术对亲水性染料和疏水性染料都有很高的截留率,并且经过处理后的水质较高,因此,越来越受印染企业的青睐。
1.4 印染废水回用中反渗透技术的应用反渗透技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电子、食品、医疗等行业,它能够截留所有离子,经过反渗透处理后,离子和有机物分隔开而不能形成浓缩液,因而处理过后的水质纯度较高。
膜分离技术在污水回用中的应用膜分离技术是一种以膜为核心的分离过程,它利用膜的选择性透过性质,将混合物中的物质分离出来,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制药、食品、化工等。
在水环境管理中,膜分离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和污水回用领域。
污水回用是指经过适当处理的废水,重新应用于工业生产或用于灌溉、冲洗等非饮用水用途。
膜分离技术在污水回用中具有许多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膜分离技术可以高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物质和细菌等,从而得到一种清澈透明的水。
这对于污水回用而言非常重要,因为污水中的颗粒物和微生物可能会对进行再利用的水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膜分离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和溶解性无机盐等。
这些物质可能会对水质产生不良影响,如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或产生有害物质。
通过膜分离技术处理后的水质更加稳定,可以满足回用水的质量要求。
另外,膜分离技术具有操作简单、设备结构紧凑等特点。
相比传统的物理化学处理工艺,膜分离技术所需的投资和运行成本相对较低。
这使得膜分离技术在中小型城市或农村地区的污水回用项目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此外,膜分离技术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膜材料和膜孔径,以适应不同水质和处理需求。
例如,根据废水中的溶解性盐浓度,可以选择逆渗透膜或纳滤膜进行处理。
此外,根据废水的处理需求,也可以选择微滤膜、超滤膜或电渗析膜等不同类型的膜材料。
尽管膜分离技术在污水回用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但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膜的维护和清洗需要一定的技能和经验,否则可能会导致膜的堵塞、磨损和脱离等问题。
其次,膜分离技术对水质要求较高,如废水中的悬浮物浓度不能太高,否则会降低膜的寿命和性能。
此外,高浓度的有机物和油脂等也会对膜的运行产生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膜分离技术在污水回用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合理选择膜材料和膜分离工艺,可以高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溶解性有机物和溶解性无机盐等,从而得到清澈稳定的回用水。
膜分离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近年来,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于工业废水的处理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膜分离技术是一种通过膜的孔径大小选择性地分离物质的技术,其在工业废水处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膜分离技术是一种通过膜的孔径大小选择性地分离物质的技术。
膜是一种非常细小的过滤器,具有尺寸可控的孔道。
当废水通过膜时,只有小于膜孔径大小的微小分子才能穿过膜,而大于膜孔径大小的分子则被阻拦在膜表面上。
因此,采用不同孔径大小的膜,可以实现对废水中不同分子的选择性分离。
膜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中,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
其原理简单,操作方便,且可以组合不同孔径大小的膜进行分离,应用范围广泛。
二、工业废水处理中膜分离技术的应用1. 电子工业电子行业废水中往往含有大量重金属离子和有机物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还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因此,对电子工业废水进行处理,得到地表水、中水、重金属资源等对环境和经济都有利的物质十分重要。
膜分离技术通过选择性分离水中的有害物质,避免了传统处理方式中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同时降低了处理成本。
2. 化工行业化工行业废水中存在有机物、无机盐等复杂的污染物,在传统处理方式中往往存在污泥生成量多、处理成本高等问题。
膜分离技术具有对有机物、微生物等高效去除的能力,而且不会产生大量污泥和二次污染。
因此,该技术在化工行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3. 纺织印染行业纺织印染行业废水中往往存在着大量的有机物、染料、盐类等,这些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膜分离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染料等污染物,避免了二次污染,同时还可以回收一部分水资源并减少处理成本。
三、膜分离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优势与传统工业废水处理方式相比,膜分离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 选择性强,可以选择性地分离不同大小和种类的分子。
2. 处理效率高,与传统处理方式相比,膜分离技术处理速度更快,处理效果更好。
先进的膜分离技术应用于PCB废水回用的技术经济性
分析
摘要:自2002年以来,超滤—反渗透等膜分离技术用于回用废水,已经在电力、化工、钢铁等行业有了广泛的应用。
2006年,该类技术开始在PCB行业中成功应用,以满足日益提高的废水回用要求。
其中,反渗透可以把含盐量高达数千的废水处理成为满足PCB生产使用的纯水,而超滤膜则用于去除水中的悬浮物、细微的沉淀颗粒、胶体等,以保护反渗透膜,获得最佳的投资收益。
作者:仝志明杨荣罗鹏安
关键词:PCB 废水回用膜分离技术反渗透超滤
1、PCB行业废水及其处理回用现状
PCB行业是一个高污染行业,有的是一次污染,有的是二次污染。
废水虽经无害化处理,但难度大、成本高,基本上达不到国家的综合污水排放标准,仍然有大量的有毒物质被排放到环境中,进而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PCB行业实行循环经济模式,推行清洁生产,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管理经验,叫提高生产过程中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废液和固体废弃物依法交给技术力量强、综合利用率高的公司进行回收,可提高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和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率,并减少二次环境污染;开展废水的重复使用,提高废水的重复利用率,不仅可节约水资源,而且可减轻轻PCB行业的环境污染。
概言之,实行循环经济模式,可使PCB产业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降到最小程度,从根本上解决PCB产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2006年中国印刷线路板产量突破1.4亿平方米,其中多层板占了将近一半。
目前国内年销售500万元以上规模型企业将近500家,每天废水排放量为2000吨/天。
按此情况发展下去,PCB工业用水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并明显增加PcB的生产成本和产生水环境污染。
国内企业己充分认识到废水回用的重要性,国外有的企业甚至提出了废水零排放。
陶氏化学公司水净化业务部在国内外积累了多个PCB废水回用的工程经验,以南方某电子线
路板厂为例,根据排放特点以及主要污染物的浓度和物理化学性质,其废水可分为六类,典型污染物浓度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PCB废水成分复杂,PH值不稳定,且含有大量的重金属。
针对此类废水的处理,目前一般采用中和法、混凝沉淀法、离子交换法等物化的力法进行处理,处理出水可勉强达标排放。
日前针对该类废水的回用,基本上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
比如将PCB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清浊分流,将处理达标后的排放水经活性炭处理后作为清洗水回用于对清洗水要求不高的工序。
还有部分厂家对新的PCB废水回用工艺进行了尝试,如有的厂家对化学镀镍清洗水采用反渗透技术,处理后的净水再回用到镀镍工序中,浓液回到化学镀镍槽中,补充化学镀镍槽中镀液的损失。
本文介绍的全膜法即为一种全新的PCB废水回用工艺,回用水质优于目前PCB厂家采用的工艺用水,达到了纯水标准,而浓水根据具体的情况可以实现达标外排或是回收利用。
2、全膜法工艺简介
全膜法的废水再利用主要包括“超滤膜+反渗透膜”的工艺流程,超滤是以压力为驱动的膜分离过程,它能够将颗粒物质从流体及溶解组份中分离出来。
超滤膜的典型孔径在
o.o1~o.1微米之间,对于细菌和大多数病菌、胶体、淤泥等具有极高的去除率。
应用在PCB 废水的再处理流程中,超滤膜除对有机物等有一定的去除作用外,最主要的作用是去除可能污堵反渗透膜的胶体等杂质,延长反渗透膜的清洗周期和寿命,降低总体运行成本;反渗透膜可去防98%的盐离子,完全去除硬度和金属离子、同叫对COD等也具有极高的去除作用,从而确保回用水水质,保证回用水质达到纯水的要求。
采用全膜法工艺进行废水再利用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将全部或部分排放废水经过膜技术深度处理后回用,除较经济地满足企业自身用水的产能要求外,其余废水及回用装置排水合并外排,以控制外排水量,在不影响企业产能的前提下同时达到政府环保部门的要求。
避免企业因为水的问题产能受到限制,或因排放废水超量超标的难控制而引发政府环保部门的强制停产或遭受严厉罚款措施。
通过回用保证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给企业减少甚至消除不必要的损失。
3、全膜法工艺处理PCB废水进行中水回用的工艺路线
陶氏化学公司水净化业务部利用全膜法工艺,处理南方某PCB废水经过中和混凝沉淀后的处理出水(PCB 中水),将该中水作为工艺回用水原水,采用的具体处理工艺流程如下:絮凝剂、助凝剂还原剂、阻垢剂
↓↓
PCB废水中水→ 石英砂或活性炭过滤器→ DOw超滤装置→ Ro装置→ 产水回用
3.1 多介质过滤器或活性炭过滤器的预处理
超滤作为一种较为精密的过滤设备,中水直接进入到超滤装置中会存在一定的风险。
中水带来的过多的悬浮性物质或胶体物质会降低超滤膜的通量,降低超滤膜的使用寿命。
因此在设计全膜法工艺处理PCB胶水回用工艺时,会增加一些预处理工艺,比如石英砂过滤器或活性炭过滤器,通过预过滤去除部分大颗粒的悬浮性物质,或者通过活性炭去除部分的有机物质和金属络合物等,从而降低进入全膜法系统的浊度,从而保证超滤的稳定运行。
多介质过滤器是利用石英砂、无烟煤两种滤料去除原水中的悬浮物,属于普通快滤设备。
含有悬浮物颗粒的水在管道中与絮凝剂充分混合,使水中形成胶体颗粒的双电层被压缩。
当胶体颗粒流过多介质过滤器的滤料层时,滤料缝隙对悬浮物起筛滤作用使悬浮物易于截留在滤料表面。
当在滤料表层截留了一定量的污物形成滤膜,随时间推移过滤器杓前后压差将会很快升高,直至火效。
此时需要利用逆向水流反洗滤料,使过滤器内石英砂及无烟煤层悬浮松动,从而使粘附于石英砂及无烟煤表面的截留物剥离并被水流带走,恢复过滤功能。
3.2 超滤对浊度的去除
超滤在全膜法处理PCB废水中水的作用在于去除中水中的绝大部分大颗粒物质和胶体物质,为反渗透的正常稳定运行起保护作用,而作为反渗透预处理,衡量超滤出水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超滤产水的浊度和产水SDI。
大量的全膜法中水回用工程表明,超滤处理该类废水的出水浊度全部控制在o.1NTU
以下,基本上会维持在o.02NTu左右,完全满足反渗透进水对浊度的要求。
另外,超滤的产水SDI也基奉上保持在2.0左右,也完全满足反渗透进水SDI≤5甚至SDI≤3的要求。
通过超滤的高精度截留作用,在上除所有胶体类物质、悬浮性物质和绝大部分有机物质、络合物的同时,保证后续反渗透的高效稳定运行。
3.3 反渗透对电导率的去除
超滤在作为反渗透预处理的同时,对中水中的有机物等一定程度的去除,但不能去除中水中的离子态物质,即超滤进出水的电导率基本不变。
真正能完全去除中水中残留的有机物、离子态物质的设备还在于反渗透。
反渗透装置是利用膜分离技术除去水中大部分离子、sio2等,大幅降低TDS反渗透进水中的一部分沿与膜垂直的方向通过膜,水中的盐类和胶体物质将在膜表面浓缩,剩余一部分原水沿与膜平行的方向将浓缩的物质带走,在运行过程中自清洗。
利用反渗透特殊的过滤原理,反渗透产水能够保证脱盐率大于98%,含盐量基本小于80mg/L,硬度小于5mg/L,COD小于2mg/L的指标,产水达到纯水的指标回用于PCB工艺。
而反渗透浓水如有必要,则可收集进行金属回收等,如无必要,则可和部分中水混合后直接排放。
4、全膜法工艺的经济性分析(以实际工程为例)
为准确了解全膜法处理PCB中水的经济性,现以我司建设的南方某地12000T/d处理水最的PCB厂为例进行计算和比较,范围包括从取水到回用的整个经济性分析,该地区的废水排放价2.25元/吨水。
4.1 水量平衡
蒸发量1000T/d
↑
取水→工艺用水→处理排水12000T/d →排水6000T/d
↓全膜法处理6000T/d
→排水1700T/d ↓
回用产水4300T/d 若不采用回用处理措施,需取水13000T/d,排水12000T/d:若采用全膜法回用处理措施,则只需取水8700T/d,排水7700T/d。
4.2 膜法工艺的投资和运行成本
如采用全膜法处理6000T/d的PCB废水,初期投资为砂滤150万,超滤300万,反渗透250万,共计700万。
全膜法运行成本计算如下:
取水成本按(取河水)、(取自来水)、排水成本按计算。
投资回报率计算如下:以7000小时/年计算
5. 利用全膜法对PCB废水进行回用的意义
1) PCB废水中水采用全膜法处理后回用水基本不含有机物、金属离子态物质、电导率低,完全满足回用水的要求,技术成熟可靠。
2) 以6000T/d的处理量为例,全膜法系统的运行费用仅为1.29元/吨水;投资回收期仅为2.7年,有很强的经济性。
3) 当企业发展,生产规模扩大,用水排水量增加,废水回用后可解决排水量受限制的问题;
4) 政府对环保要求的提高,将从行政和经济两个方面进一步限制排污;通过全膜法工艺进行PCB废水回用,可以有效的解决排污限制的问题。
5) 回用项目投运后,能减少废水水量的外排和污染物质总量的外排,社会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