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科试卷分解
- 格式:doc
- 大小:120.50 KB
- 文档页数:10
哈师大附中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36小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1.马克思在一封信中写道:“世界历史也就带着很神秘的性质了,倘若…偶然性‟是不起作用的……但是加速和推迟就非常有赖于这样的…偶然性‟,其中包括着那些一开始就站在运动前头的人物的性格的…偶然情况‟”。
对其所述的历史偶然性的解读正确的是A.个人性格鲜明体现历史的偶然性B.偶然性是历史发展中的决定因素C.偶然性可以彻底改变历史的进程D.偶然事件增强了历史的神秘性质2.贾谊在其《治安策》中宣称:“天下之势,方病大肿。
一胫之大几如腰,一指之大几如股,平居不可曲信(伸)一二指搐,身虑亡聊。
失今不治,必为痼疾,后虽有扁鹊,不能为已。
”其旨在告诫西汉统治者应A.大力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B.注意防治结合,消灭传染病源C.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D.严惩官吏腐败,加强专制主义3.右图是1930年在甘肃北部居延汉代烽燧遗址中出土的汉代木简。
它记录了这座烽燧所拥有的兵器及其他驻屯军用品数目,其中有东汉和帝“永元”的纪年。
对上述信息的解读准确的是①活字印刷术由此问世②东汉与匈奴战事频繁③其上文字应该是小篆④木简是重要文字载体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4.《唐律疏议》卷一“十恶”条一曰谋反(谓谋危社稷);二曰谋大逆(谓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阙);三曰谋叛(谓谋背国从伪)……“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
这表明中国封建时代法律的本质特征是A.维护专制统治B.严惩违法行为C.维护国家利益D.法律至高无上5.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评价到:“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
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
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
”由此可见作者认为理学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D.内容庞杂、探索世界本原6.明朝初年,在交易时,“百文以上用钞(纸币),百文以下用钱(铜钱),法之至善也”,但行之未久,“钞法日废”;宣德时,“户部言民间交易,惟用金银,钞滞不行”;至嘉靖时,“钞久不行,钱亦大壅。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十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2.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
据此推断该朝代是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3.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4.有学者说:“满族自己内部,原本实行的是八旗旗主共议的氏族民主,而不是汉文化的绝对君主制,后来才废除了这种氏族民主形式,实现了君主的专制体制。
”这种变化达到顶峰是在A.顺治时期 B.康熙时期 C.雍正时期 D.乾隆时期5.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和伯里克利改革被视为三大里程碑式的事件,这三次改革的共同方向是A.逐步提升妇女的政治地位 B.从治“公民”到治“万民”C.不断健全民主政治 D.城邦政权向所有的人开放6.在遥远的古代,雅典和中国都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
关于这两种文明在伯里克利和秦始皇时期治国方略上的不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民主法制与君主专制 B.贵族制与分封制C.公民大会与三公九卿 D.政事共商与皇权至上7.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 B.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D.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8.古罗马颁布的《民法大全》中规定:“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
”这说明A.古罗马人认为人是衡量万物的标准B.罗马法保证人在各个方面是平等的C.古罗马人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罗马法强调司法实践中的证据意识9.在古罗马的一个广场上,一名理发师为一名奴隶刮胡子。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命题人: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战后初期,英国外交大臣贝文曾说:“(美国)今天正处在拿破仑战争结束时英国的地位。
在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英国掌握了全世界财富的30%左右。
而今天,美国则掌握了大约50%。
”美国能够掌握世界财富50%的主要原因在于A.美国在战胜法西斯势力的战争中发挥了关键作用B.战争给美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遇C.西欧各国在战争中普遍衰落D.美国通过战争建立了世界霸权2.“马歇尔计划远不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
”这是因为该计划实际上是A.美苏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的产物B.导致当代世界政局不稳定和战争的根源C.以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世界体系D.美国蓄意分裂德国和扶植西德3.1965年美国总统经济报告中宣布:“一个不受衰退威胁的繁荣时期,使我们能够防止经济活动下降的时期到来了,我们相信衰退是可避免的……国家的措施基本上能够在衰退开始之前予以防止。
”下列能够证明报告观点错误的选项是A.“欧共体”成立B. 1973年经济危机爆发C.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D.美国世界霸主地位动摇差,一为逆差;单位:亿美元)材料突出反映了A.战后初期美国经济衰退B.日本、欧共体经济迅速发展C.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日本对外贸易由顺差变为逆差D.资本主义陷入了经济危机5.在决定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的时候,美国总统尼克松说:“美国同新欧洲的关系非改变不可”,“要建立建立一个比较完善、可以维持的伙伴关系,从而共同合作”。
尼克松的这段话反映出A.西欧实力增强,冲击美国的霸主地位B.世界呈现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多极格局C.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瓦解D.美国爆发了经济危机6.目前,不少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
从根本上看,这一变化反映了欧洲A.货币一体化B.政治一体化C.经济一体化D.军事一体化7.从生产关系变革角度而言,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是A.朝鲜战争的特需订货对日本的刺激B.确立“贸易立国”思想,扩大进出口贸易C.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国民经济进行改造D.战后日本进行的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8.“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杠杆是①政府采取宏观调控政策②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③充分利用科技成果④加强国际经济联系A.①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9.20世纪晚期,日本国内法西斯右翼势力增长,一些政客参拜供奉着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一些历史教科书里抹杀日军侵华史实。
胜利一中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模块考试高二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100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选项涂到答题卡上。
1. 明朝海瑞说:“欲天下治安,必行井田,不得已而限田。
”丘浚说:“井田既废之后,田不在官而在民,是以贫富不均。
”“限田之义,均田之制虽各有所取,然不免拂人情而不宜于土俗,可以暂而不可以常也,终莫若听民自便为之德得。
”下列对这些材料理解、判断错误的是①海瑞正确的分析了明朝的土地问题,提出了科学的解决办法②丘浚客观的分析了我国封建土地所有制中的一些问题③他们都看到了土地不均这一封建社会的现象④他们都认定限田、均田是稳定统治秩序,消除贫富不均现象的基本良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 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
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
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C.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 D.节日习俗促进了诗歌的发展3. 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
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
”这种经济思想出现的主要社会背景是A.重农抑商政策瓦解B.商业经济繁荣发展C.农商并重格局形成D.西学东渐现象出现4. 应劭《风俗通义·佚文》述:“牛乃耕农之本,百姓所仰,为用最大,国家之为强弱也。
”材料表明A.牛耕在农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B.牛耕在当时开始出现C.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生产特点D.农耕经济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5. 《虔台倭纂》记载:“倭夷之蠢蠢者,自昔鄙之曰奴,其为中国患,皆潮(州)人、漳(州)人、宁(波)绍(兴)人主之也”;“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0题, 60分。
)1.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重要的原则是 A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B .“节用裕民……以德服人” C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D .“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2.资料甲:“在每州设置大中正,郡县设小中正,中正官以在中央任官的本处人充任。
郡县中正官评定本地人的等第,作为政府用人授官的准则。
”资料乙:“为摧毁门阀,拔擢人才,故特准士人自行报名,参加策试,及第者得任官职。
” 资料丙:“令天下郡国每年举孝子.廉吏各一人;孝廉之举,遂成定制。
”资料丁:“题目囿于四书五经,文章须依八股形式,造成士人只读闱墨制义的风气。
” 上述四段资料,是中国历代选拔官僚的方法,请依实施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 A .甲乙丙丁 B .甲丙乙丁 C .丙甲乙丁 D .乙丁丙甲3.唐高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定《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完备的法典。
决定法典能否在全国颁布的审批权在于 ①尚书省 ②中书省 ③门下省 ④皇帝 A .③④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④4.2010年第一期《中华文摘》载文指出,20世纪90年代“省管县”改革在浙江开始试点,到现在已经在全国近20个省进行试点。
回顾历史,阅读下表: 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秦朝 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两汉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一县”三级制 隋朝 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 唐末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上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A .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B .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C .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D .从秦朝到唐末君主专制不断得到强化5.《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而言,最严重的后果是A .外国列强大批入侵B .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 .封建的自然经济解体D .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6.在日本马关(今下关)春帆楼的中日谈判中,李鸿章说:“贵国何必急?台湾已是口中之物。
张家口东方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分值:100分时间: 90分钟出题人:曹峰1、秦能完成统一的历史原因有:()①秦国经商鞅后日益强大;②春秋战国时期争霸、兼并战争使诸候国数目减少;③长期战争使人民渴望统一;④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③2、秦始皇被不少史学家视为“千古一帝”。
下列各项中,属于秦始皇开创的第一有()①第一次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实现国家统一②第一次进行全国文字统一工作③第一次统一全国的度、量、衡④第一次组织统一的科举考试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3.你认为下面的情况,哪种不可能是真实的()A.公元前202年某月某日,身在咸阳的小苏给家人写了一封信,用的是小篆。
B.公元前228年某月日,一官员称呼嬴政为大王,未受斥责。
C.公元前218年某月,张某被任命为某郡郡尉,负责该郡治安,享有皇帝所赐的一块封地。
D.公元前219年,太仆王某奉命给秦始皇购买上等良马。
4、唐太宗经常引用古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比喻告诫大臣们,反映了的什么思想()A.存百姓B.善于用人C.善于纳谏D.反对铺张浪费5、唐政府不同以前历代统治者“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而采取“挟九族以仁”的政策,说明A.唐朝国力十分强大B.唐政府支持少数民族建立自己的政权C.唐朝民族政策比较开明D.唐朝依靠少数民族巩固边疆6、唐太宗对大臣们说,他勤于政事,不仅仅是体恤百姓,更想让大臣们长守富贵。
由此可见,唐太宗“励精图治”的本质是()A.稳定社会秩序B. 缓和阶级矛盾C. 维护地主阶级长久的利益D.完善各项政策7、下列战争的性质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A.雅克萨之战B.施琅收复台湾战争C.乌兰布通战役D.昭莫多战役8、康熙帝在孔子故乡曲阜亲书“万世师表”悬于孔庙大成殿上,其作用不包括()A.缓和了阶级矛盾B.缓和了汉、藏之间的民族矛盾C.加快了满汉文化的发展步伐D.巩固了清朝对中原地区的统治9、下列关于《中俄尼布楚条约》的内容和影响表述正确的是A.规定了外兴安岭以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西属于中国B.规定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以东属于中国C.中俄双方平等协商,提供了处理领土争端的范例D.清政府运用法律手段维护了中国的领土主权10、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级文科历史试题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小题)1.《汉书·地理志》载:“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材料中的“周制”是指A.郡县制 B.分封制C.王位世袭制 D.行省制2.2011年8月29日,台湾工党主席、台湾两岸关系发展促进会理事长郑昭明一行到福建省大田县桃源镇郑成功宗祠——郑氏荥阳祠祭祖。
郑昭明的郑氏荥阳祠祭祖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A.分封制 B.宗法制C.郡县制 D.君主立宪制3.“陛下”本是对他人的尊称。
但秦以后,“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
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A.皇位世袭B.皇帝独尊C.君权神授D.家天下4.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评论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攻伐之患。
”下列对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准确的是A.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B.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的作用C.敏锐的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D.指出了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本质区别5.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A.废分封,置郡县B.建立法律体系C.确立三省六部制D.实行科举制6.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有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举制,与这些制度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对应搭配正确的是A.品行——考试成绩——门第声望 B.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C.门第声望——品行——考试成绩 D.考试成绩——门第声望——品行7.一学生为写论文,认真研究了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代的宰相制、明代的内阁制,还从图书馆借来《百年“文字狱”》等书。
该学生要研究的主题是A.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B.中央集权的形成与发展C.中央监察制度的演变 D.文臣地位的变化8.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相似的职能是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9.“在公民权这个问题上,雅典人和其他所有希腊人一样,认为他们自己是一个大家庭,只有同一血统的人才能成为公民,外邦人居留再长时间也不行。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模块考试五校联考高二年级历史科试题2013年6月试卷说明: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00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单项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请同学注意具体的做题要求及正确填涂机读卡和书写答题卷。
3.第二部分试题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卷上密封线内填写考号和姓名.并将自己的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右上角指定位置上。
4.答题卷上试题做题位置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在指定区域内作答。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8小题,每题1分满分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西周实行宗法制的根本目的是A.广建诸侯藩国 B.区分血缘亲疏C.保证法律执行 D.巩固分封秩序2.“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指A.宗法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 D.王位世袭制3. “夏、商、周、汉封建(封建在这里的含义是‘封邦建国’)而延(长久),秦(朝)郡邑而促(短促)”的说法之所以是错误的,原因是A.没有看到秦统一的历史贡献 B.认为秦不是封建社会C.把秦亡原因归于郡县制 D.没有指出秦的暴政4. 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而言,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后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
那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突出作用主要表现在A.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B.有效地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C.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D.皇权暴政极易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5.“陛下”本是对他人的尊称。
“陛”是台阶,称人“陛下”表示谦卑,意思是我不敢直接靠近你,只能站在台阶下和你说话。
但秦以后,“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
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特点是A.皇位世袭 B.皇帝独尊 C.君权神授 D.家天下6.有学者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指出:“传统中国的帝制为西史所未有,其独特即在君主专制一切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巧妙结合。
庄浪县职教中心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中期考试安排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中期考试定于1月11日至1月15日进行。
考试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月11日至1月12日,12级参加理论考试,11级参加技能实训考试;第二阶段1月12日至1月15日,11级参加理论考试。
12级考试结束后放假。
技能实训考试从1月11日至1月14日进行。
具体安排如下:一、组织机构总负责:靳世杰巡视组:二楼苏成彦高旭红三楼王成珠杨双成四楼杨强学吴晓峰五楼汪强军石显鹏青少年活动中心,实训基地:王军斌李玲玲全程巡视:李祎杜太平司钟:刘新营(以铁钟为准,电铃用于10级上课。
)试卷分发:刘翻琴郭淑慧王莉考务:焦小平王文辉成绩统计:各阅卷包级领导负责,年级组长汇总(刘斌强负责11级各班电子成绩汇总,张跟生负责12级各班电子成绩汇总)。
教导处负责成绩统计分析,印刷。
电话值班:苏显扬二、考试时间及科目(一)12级1.基础理论科目2.技能实训科目注:1.成绩册提前在教导处领取,登分后交各班主任处汇总。
2.括号内为监考教师。
(二)11级1.基础理论科目2.技能实训科目三、监考分组(二)监考安排1.12级四、阅卷安排(一)阅卷时间:每晚7:00开始。
(二)阅卷地点:阅览室(三)总负责:靳世杰1.12级评卷审核领导:李祎杨双成吴晓峰石显鹏组长:张跟生成员:李新勤杨晓存樊小伟李发强金芳英沈勇魏莹莹苏双芹陈达李紫娟台国爱陈亚光杨利平席富生王腾岳王安科刘银珠郭小平张跟生张红娟霍永斌李天明张加盛石燕妮柳立雪马锦文刘占中柳喜鹏孙瑞郝亚飞韦玉娟朱燕玲万辉文爱香席凯文靳睿杰雷强赵茹慧马德安朱涛王荣君刘小利孟宝珠马冰霞2.11年级评卷审核领导:苏成彦汪强军杜太平李玲玲组长:刘斌强组员:赵东财马德华史瑞前李红彦万赴义田剑荣李守强陈渭琴方晓晶梁向荣李建勋韩赟李宪峰朱旭薛智杨桥兵岳雅陇蒙雄飞马颖慧靳强柱孙铸李新春李江平张芳豫蒙春竹刘成林陈林汪宁郑建军岳敏王小平王军宏杨五虎郭庆玲魏云龙张爱民孔娟红王芳曹婧赵宏亮刘燕柳淑娟史芳芳刘斌强文雄伟陈晖杨晓玲贾慧玲田仁雄何洲王中红王国平李西奎丁宁刘云霞五、几点要求1.11月2日(星期五)下午4:10召开考务会,要求所有教师参加。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选修)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据史书记载,孔子看到季氏士大夫跳“八佾舞”(64人跳的宫廷舞蹈),曾愤慨地说:“是可忍孰不可忍!”在孔子看来,季氏士大夫所作所为A.有伤风化B.生活奢侈C.违背礼制D.挑衅国君2.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宰相无权,则天下无纲,天下无纲而不乱者,未之或有。
”因此他希望君主能“虚静以统天下”。
下列思想与王夫之这一主张最为相近的是A.老子无为而治思想B.韩非中央集权思想C.孟子民贵君轻思想D.孔子仁者爱人思想3.汉武帝为了确立儒学的独尊地位,采取的措施主要有①规定儒家经典“五经”为教科书②兴办太学,拓宽了人才选拔渠道③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④接受董仲舒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4.有人说,宋代是封建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具体表现在①开创了三省六部制,为后世沿用②打破“坊”“市”界限,商业空前繁荣③理学思想注重气节和民族责任感,但纲常名教也摧残人性④开始出现诗的新形式词和散曲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5.某位思想家曾嘲讽儒者道:“儒者之学全无头脑……鄙儒无识,俗儒无实,迂儒未死而臭,名儒死节狥名者乎!”根据所学知识,该思想家最有可能是6.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明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
”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A.捍卫思想自由的原则B.维护公民生存权利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现象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7.德意志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的墓志铭上写道:“我的话就是上帝的话。
”这一观点重要意义在于A.完全否定了上帝的存在B.挑战了罗马教廷的精神权威C.彻底摧毁了天主教会的思想控制D.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8.“…… 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其自身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被别人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
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综合检测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0·全国文)若曲线y =x 2+ax +b 在点(0,b )处的切线方程是x -y +1=0,则 ( )A .a =1,b =1B .a =-1,b =1C .a =1,b =-1D .a =-1,b =-12.一物体的运动方程为s =2t sin t +t ,则它的速度方程为 ( )A .v =2sin t +2t cos t +1B .v =2sin t +2t cos tC .v =2sin tD .v =2sin t +2cos t +13.函数y =x |x (x -3)|+1 ( )A .极大值为f (2)=5,极小值为f (0)=1;B .极大值为f (2)=5,极小值为f (3)=1C .极大值为f (2)=5,极小值为f (0)=f (3)=1D .极大值为f (2)=5,极小值为f (3)=1,f (-1)=-34.函数f (x )=x 3+ax 2+3x -9,已知f (x )在x =-3时取得极值,则a 等于 ( )A .2B .3C .4D .55.已知f (x )=13x 3-(4m -1)x 2+(15m 2-2m -7)x +2在x ∈(-∞,+∞)是增函数,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m <2或m >4B .-4<m <-2C .2<m <4D .以上皆不正确6.类比“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公式”的形式,对于给定的两个函数,()2x x a a S x --=,()2x x a a C x -+=,其中0a >,且1a ¹,下面正确的运算公式是( )①()()()()()S x y S x C y C x S y +=+; ②()()()()()S x y S x C y C x S y -=-; ③()()()()()C x y C x C y S x S y +=-; ④()()()()()C x y C x C y S x S y -=+;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①②③④7.设f (x )、g (x )是定义域为R 的恒大于0的可导函数,且()()()()'0f x g x f x g x ¢<- ,则当a <x <b 时有( )A .f (x )g (x )>f (b )g (b )B .f (x )g (a )>f (a )g (x )C .f (x )g (b )>f (b )g (x )D .f (x )g (x )>f (a )g (x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8.已知f (n )=1+12+13+…+1n (n ∈N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f (2n )>n 2时,f (2k +1)-f (2k )=________.9.若函数f (x )=ax 2-1x 的单调增区间为(0,+∞),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10.(2009·陕西理,16)设曲线y =x n +1(n ∈N *)在点(1,1)处的切线与x 轴的交点的横坐标为x n ,令a n =lg x n ,则a 1+a 2+…+a 99的值为________.11.由曲线y =1,y 2=x 与直线x =2,y =0围成阴影部分面积为__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24分.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2.(本题满分6分)已知0,a b>>-<13.(本题满分8分)(2010·江西理)设函数f(x)=ln x+ln(2-x)+ax(a>0).(1)当a=1时,求f(x)的单调区间;(2)若f(x)在(0,1]上的最大值为12,求a的值.14.(本题满分10分)设函数f(x)=x3-92x2+6x-a.(1)对于任意实数x, f′(x)≥m恒成立,求m的最大值;(2)若方程f(x)=0有且仅有一个实根,求a的取值范围.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综合检测一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0·全国文)若曲线y =x 2+ax +b 在点(0,b )处的切线方程是x -y +1=0,则 ( )A .a =1,b =1B .a =-1,b =1C .a =1,b =-1D .a =-1,b =-1[答案] A[解析] y ′=2x +a ,∴y ′|x =0=(2x +a )|x =0=a =1,将(0,b )代入切线方程得b =1.2.一物体的运动方程为s =2t sin t +t ,则它的速度方程为 ( )A .v =2sin t +2t cos t +1B .v =2sin t +2t cos tC .v =2sin tD .v =2sin t +2cos t +1[答案] A[解析] 因为变速运动在t 0的瞬时速度就是路程函数y =s (t )在t 0的导数,S ′=2sin t +2t cos t +1,故选A.3.函数y =x |x (x -3)|+1 ( )A .极大值为f (2)=5,极小值为f (0)=1;B .极大值为f (2)=5,极小值为f (3)=1C .极大值为f (2)=5,极小值为f (0)=f (3)=1D .极大值为f (2)=5,极小值为f (3)=1,f (-1)=-3[答案] B y =x |x (x -3)|+1=îïíïìx 3-3x 2+1 (x <0或x >3)-x 3+3x 2+1 (0≤x ≤3) ∴y ′=îïíïì3x 2-6x(x <0或x >3)-3x 2+6x (0≤x ≤3)x 变化时,f ′(x ),f (x )变化情况如下表: x (-∞,0) 0 (0,2) 2 (2,3) 3 (3,+∞)f ′(x ) + 0 + 0 - 0 +f (x ) 无极值 极大值5 极小值1∴f (x )极大=f (2)=5,f (x )极小=f (3)=1, 故应选B.4.函数f (x )=x 3+ax 2+3x -9,已知f (x )在x =-3时取得极值,则a 等于( )A .2B .3C .4D .5[答案] D[解析] f ′(x )=3x 2+2ax +3, ∵f (x )在x =-3时取得极值,∴x =-3是方程3x 2+2ax +3=0的根, ∴a =5,故选D.5.已知f (x )=13x 3-(4m -1)x 2+(15m 2-2m -7)x +2在x ∈(-∞,+∞)是增函数,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m <2或m >4 B .-4<m <-2 C .2<m <4 D .以上皆不正确[答案] D[解析] f ′(x )=x 2-2(4m -1)x +15m 2-2m -7,由题意得x 2-2(4m -1)x +15m 2-2m -7≥0恒成立,∴Δ=4(4m -1)2-4(15m 2-2m -7)=64m 2-32m +4-60m 2+8m +28=4(m 2-6m +8)≤0, ∴2≤m ≤4,故选D.6.类比“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公式”的形式,对于给定的两个函数,()2x x a a S x --=,()2x xa a C x -+=,其中0a >,且1a ¹,下面正确的运算公式是( )①()()()()()S x y S x C y C x S y +=+; ②()()()()()S x y S x C y C x S y -=-;③()()()()()C x y C x C y S x S y +=-; ④()()()()()C x y C x C y S x S y -=+;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①②③④7.设f (x )、g (x )是定义域为R 的恒大于0的可导函数,且()()()()'0f x g x f x g x ¢<- ,则当a <x <b 时有( )A .f (x )g (x )>f (b )g (b )B .f (x )g (a )>f (a )g (x )C .f (x )g (b )>f (b )g (x )D .f (x )g (x )>f (a )g (x )[答案] C[解析] 令F (x )=f (x )g (x ) 则F ′(x )=f ′(x )g (x )-f (x )g ′(x )g 2(x )<0 f (x )、g (x )是定义域为R 恒大于零的实数, ∴F (x )在R 上为递减函数,当x ∈(a ,b )时,f (x )g (x )>f (b )g (b ), ∴f (x )g (b )>f (b )g (x ).故应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将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8.已知f (n )=1+12+13+…+1n (n ∈N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f (2n )>n 2时,f (2k +1)-f (2k )=________.[解析] f (2k +1)=1+12+13+…+12k +1, f (2k )=1+12+13+…+12k f (2k +1)-f (2k )=12k +1+12k +2+…+12k +1. 9.若函数f (x )=ax 2-1x 的单调增区间为(0,+∞),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 a ≥0[解析] f ′(x )=èæøöax -1x ′=a +1x 2, 由题意得,a +1x 2≥0,对x ∈(0,+∞)恒成立, ∴a ≥-1x 2,x ∈(0,+∞)恒成立,∴a ≥0.10.(2009·陕西理,16)设曲线y =x n +1(n ∈N *)在点(1,1)处的切线与x 轴的交点的横坐标为x n ,令a n =lg x n ,则a 1+a 2+…+a 99的值为________.[答案] -2[解析] 本小题主要考查导数的几何意义和对数函数的有关性质.k =y ′|x =1=n +1,∴切线l :y -1=(n +1)(x -1),令y =0,x =n n +1,∴a n =lg n n +1, ∴原式=lg 12+lg 23+…+lg 99100=lg 12×23×…×99100=lg 1100=-2.11.由曲线y =1x ,y 2=x 与直线x =2,y =0围成阴影部分面积为________.[答案] 23+ln2 [解析] 由îïíïìy 2=x ,y =1x ,得交点A (1,1) 由îïíïìx =2y =1x 得交点B èæö2,1. 故所求面积S =õó01x d x +õó121x d x =23x 32| 10+ln x | 21=23+ln2.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2.(本题满分12分)(2010·江西理)设函数f (x )=ln x +ln(2-x )+ax (a >0).(1)当a =1时,求f (x )的单调区间; (2)若f (x )在(0,1]上 的最大值为12,求a 的值.[解析] 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0,2),f ′(x )=1x -12-x+a , (1)当a =1时,f ′(x )=-x 2+2x (2-x ),所以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0,2),单调递减区间为(2,2);(2)当x ∈(0,1]时,f ′(x )=2-2xx (2-x )+a >0,即f (x )在(0,1]上单调递增,故f (x )在(0,1]上的最大值为f (1)=a ,因此a =1.13.(本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f (x )=12x 2+ln x .(1)求函数f (x )的单调区间; (2)求证:当x >1时,12x 2+ln x <23x 3.[解析] (1)依题意知函数的定义域为{x |x >0},∵f ′(x )=x +1x ,故f ′(x )>0,∴f (x )的单调增区间为(0,+∞).(2)设g (x )=23x 3-12x 2-ln x ,∴g ′(x )=2x 2-x -1x ,∵当x >1时,g ′(x )=(x -1)(2x 2+x +1)x>0, ∴g (x )在(1,+∞)上为增函数,∴g (x )>g (1)=16>0,∴当x >1时,12x 2+ln x <23x 3.14.(本题满分12分)设函数f (x )=x 3-92x 2+6x -a .(1)对于任意实数x, f ′(x )≥m 恒成立,求m 的最大值;(2)若方程f(x)=0有且仅有一个实根,求a的取值范围.[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导数的应用及转化思想,以及求参数的范围问题.[解析](1)f′(x)=3x2-9x+6=3(x-1)(x-2).因为x∈(-∞,+∞).f′(x)≥m,即3x2-9x+(6-m)≥0恒成立.所以Δ=81-12(6-m)≤0,得m≤-34,即m的最大值为-34.(2)因为当x<1时,f′(x)>0;当1<x<2时,f′(x)<0;当x>2时f′(x)>0. 所以当x=1时,f(x)取极大值f(1)=52-a,当x=2时,f(x)取极小值f(2)=2-a.故当f(2)>0或f(1)<0时,方程f(x)=0仅有一个实根,解得a<2或a>52.。
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家(族)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
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最有可能受到( )A.古代禅让制的影响 B.古代宗法制的影响C.古代分封制的影响 D.传统美德的影响2.《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所述现象,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 )A.中央集权 B.官僚政治C.家国一体 D.君主专制3.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在周王直接统治的王畿地区陈兵示威,并“问鼎(周王权力的象征—引者注)小大轻重”。
这反映了当时周朝的政治形势是( )A.周王室衰微,王命不行 B.王权强大,分封制确立C.诸侯国内乱,相互兼并 D.王权衰弱,分封制破坏4.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尔德·约瑟·汤因比博士赞叹:“中国大一统的局面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中国两千年来改朝换代,一直是大一统的国家。
……为什么能保持这样的局面?它的精神文明了不起!”你认为汤恩比所说的保持中国统一的“精神文明”,应该是( ) A.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 B.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加强C.占统治地位的儒家学说对人伦道德的重视 D.郡县制的持续深化5.有一个叫奥赫的罗马平民赶着马车在山坡上行走,结果马车退下来碾死了一个奴隶的小孩,孩子的父亲向法庭提出诉讼。
依据罗马法,法庭应该 ( )A.判处奥赫死刑 B.判处奥赫过失杀人,处一定的罚金C.判处奥赫向孩子的父亲道歉 D.不予受理6.黑格尔说:“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古希腊有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
在古希腊知道自己自由的这“部分人”是( )A.妇女 B.外邦人 C.公民 D.奴隶8.2007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纪念日。
甘二中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命题人:王晓梅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1.答卷前,将姓名、考号填在答题卡的密封线内。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一、选择题1.“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灵魂。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秦始皇的哪些措施属于首创()①确立皇帝制度②推行郡县制③修筑长城④统一货币、文字A.①②④B.①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郡县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其依据主要在于()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B.郡县制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3.唐太宗经常开导臣下说:“君,舟也;人,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促使唐太宗对此深刻感悟的史实是()A.唐太宗时众多贤臣进谏B.唐太宗遍读诸子百家之书C.隋朝灭亡的教训D.贞观之治的繁荣景象4.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这说明()A.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用兵B.统治者的民族政策比较开明C.各族之间关系一直非常和睦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鼎盛时期5.“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
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
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
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
”这首诗写于()A.平定噶尔丹叛乱之时B.平定三藩叛乱后C.收复雅克萨之后D.收复台湾后6.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的最重要的意义是()A.中国与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B.是康熙帝维护国家统一的一大举措C.用法律手段维护了国家主权D.收回了黑龙江地区的主权7.“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A.孔子认为应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否则人民无所适从B.孔子认为周“礼”非常重要,是实现仁的前提。
高二数学第二学期期中模拟试题一、选择题1.已知集合{}3,2,1=M ,{}5,4,3,2=N ,设点()y x Q ,,M x ∈,N y ∈,可以表示不同点的个数是( )A.12B.10C.7D.52.乘积=⨯⋅⋅⋅⨯⨯⨯20765( )A.1720AB.1620AC.1520AD.1420A3.已知随机变量()2,0~σN x ,且()8.02=<x P ,则()=≥2x P ( )A.6.0B.4.0C.3.0D.2.04.已知()x x x f cos =,则()='x f ( )A.x x x sin cos -B.x x x sin cos +C.x x x cos sin -D.x x x cos sin +5.盒中有10只螺丝钉,其中3只是不合格的,现从盒中随机地抽取4个,那么恰有两只不合格的概率是( ) A.301 B.103 C.31 D.216.已知曲线2212-=x y 上一点⎪⎭⎫ ⎝⎛-23,1P ,则过点P 的切线的方程是( ) A.0522=--y x B.012=++y x C.0522=+-y x D.012=+-y x7.记者要为3名志愿者和他们帮助的2位老人拍照,要求排成一排,2位老人相邻但不排在两端,不同的排法共有( )A.120种B.48种C.24种D.12种8.随机变量X 的概率分布规律为()()()3,2,11=+==n n n a n X P ,其中a 是常数,则()21≤≤x P 的值为( ) A.98 B.32 C.31 D.92 9.若()*++∈=N n C C n n 2206220,且()n n nx a x a x a a x +⋅⋅⋅+++=-22102,则 ()=-+⋅⋅⋅-+-n na a a a 1210( ) A.81 B.16 C.8 D.110.从1,2,3,4,5中任取2个不同的数,事件A =“取到的2个数之和为偶数”,事件=B “取到的两个数均为偶数”,则()=A B P ( ) A.81 B.41 C.52 D.21 11.甲、乙两人进行乒乓球比赛,比赛规则为“3局2胜”,即以先赢2局者为胜.根据经验,每局比赛中甲获胜的概率为0.6,则本次比赛甲获胜的概率是( )A.216.0B.36.0C.432.0D.648.012.某单位为了了解用电量y (度)与气温x (C )之间的关系,随机统计了某4天的用电量与当天气温,并制作了对照表: 气温x (C )18 13 10 -1 用电量y (度) 24 34 38 64由表中数据得线性回归方程a bx y+=ˆ中2-=b ,预测当气温为C 3-时,用电量的度数约为( )A.68B.67C.66D.65二、填空题13.要给地图A 、B 、C 、D 四个区域分别涂上红、黄、蓝3种颜色中的某一种,允许同一种颜色使用多次,但相邻区域必须涂不同的颜色,不同的涂色方案有 种.14.已知随机变量()p n B x ,~,且()7=x E ,()6=x D ,则=p .15.两个试验方案在某科学试验中成功的概率相同,已知A 、B 两个方案至少一个成功的概率为0.36,则两个方案均获成功的概率是 .16.曲线()12ln -=x y 上的点到直线032=+-y x 的最短距离是 .一、选择题:1-5 6-10 11-12二、填空题:13 ; 14 ; 15 ; 16 .三、解答题17.已知抛物线的方程为2x y =,求过点⎪⎭⎫ ⎝⎛6,25的切线方程.18.某班主任对班级51名学生进行了作业量多少的调查,数据如下:在喜欢玩电脑游戏的30人中,有18人认为作业多,12人认为作业不多;在不喜欢玩电脑游戏的21人中,有5人认为作业多,16人认为作业不多.⑴根据以上数据建立一个22⨯列联表;⑵试问喜欢电脑游戏与认为作业多少是否有关系?(可能用到的公式:()21212211222112++++-=n n n n n n n n n χ,可能用到的数据:()01.0635.62=≥χP , ()05.0841.32=≥χP )19.用0,1,2,3,4,5这六个数字,组成四位数.⑴可以组成多少个四位数?⑵可组成多少个恰有两个相同数字的四位数?20.已知nxx⎪⎭⎫⎝⎛+31的展开式中偶数项二项式系数和比()nx21+展开式中奇数项二项式系数和小120,求:⑴()nx21+展开式中二项式系数最大的项;⑵设nxx⎪⎭⎫⎝⎛+31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p,展开式中所有项系数和为q,求qp+.21.甲、乙等五名奥运志愿者被随机地分到A,B,C,D四个不同的岗位服务,每个岗位至少有一名志愿者.⑴求甲、乙两人同时参加A岗位服务的概率;⑵求甲、乙两人不在同一岗位服务的概率;⑶设随机变量X为这五名志愿者中参加A岗位服务的人数,求X的分布列.22.由于某高中建设了新校区,为了交通方便要用三辆通勤车从老校区把教师接到新校区,已知从新校区到老校区有两条公路,汽车走一号公路堵车的概率为41,不堵车的概率为43;汽车走二号公路堵车的概率为p ,不堵车的概率为p 1,若甲、乙两辆汽车走一号公路,丙汽车由于其他原因走二号公路,且三辆车是否堵车相互之间没有影响. ⑴若三辆汽车中恰有一辆汽车被堵的概率为167,求走二号公路堵车的概率; ⑵在⑴的条件下,求三辆汽车中被堵车辆的个数x 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武汉二中2012——2013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命题老师:万蓉考试时间:2013年4月24日下午3:00—4:30 试卷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25小题,共50分)1.“商之继统法,以弟及为主,而以子继辅之,无弟然后传子。
……盖周时以嫡庶长幼为贵贱之制,商无有也.故兄弟之中有未立而死者,其祀之也与己立者同。
"这表明()A.周代全面继承了商代的承继制度B.周代的承继制度比商代更合理C.周代在承继制度上确立了嫡庶差别D.商代完全采取兄终弟及的承继制度2.《左传》记载晋国大夫赵简子曾于公元前493年作战时宣誓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
"这反映出当时()A.分封制开始遭到破坏B.分封等级秩序变动C.县的面积比郡大D.郡县行政组织出现3.“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共主说明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B.独主是指皇帝实行地方长官任命制C.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D.两者在统治方式上并无实质性区别4.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某一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掌献替可否,奉陈规晦,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
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机构()A.对皇权形成了一定的制约B.有一定的决策大权C.提高了中央行政效率D.适应了皇权加强的需要5.“(本朝)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
……诰诫臣工,指授方略,查核政事,责问刑罚之不当者,谓之寄信。
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或三百里,或四五六百,或至八百里以行。
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材料集中说明了清代军机处( )A.由满汉高级官员组成B.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C.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D.有权裁决国家军政大事6.明代漳州名士张燮在《东西洋考》一书中提到:“顾海滨一带,田尽斥卤,耕者无所望岁,……贫者为佣,亦博升米自给。
2012-2013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中只有一个最佳选项)1.潮汕方言中流传不少农业谚语,比如“立秋有雨,庄稼点头”“生地葱,熟地蒜,肥田芋,压平埠(意为提高产量)”、《农书》中有“用粪犹用药也”、“早田深水养,晚田一巴掌”、“换田不如换种”等,这些谚语整体上反映了我国传统农业:A.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精耕细作的特点C.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注重因地制宜2.秦人民歌:“七月流火,过我山陵。
女儿耕织,男儿做兵。
有功无赏,有田无耕。
有荒无救,有年无成。
悠悠上天,忘我苍生。
”这首民歌可以反映中国古代:A.小农经济极其稳定的特征B.小农经济的不稳定性C.小农经济完全依赖自然D.小农经济受火灾的危害3.宋代是我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高峰期之一,商业在农业、手工业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获得前所未有的全面发展。
下列表述不符合宋代的是:A.草市具有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B.海外贸易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D.庙会集市商贾云集,百货杂陈4.辛弃疾说:“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
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这种现象表明当时:A.北方农业比南方发达B.商业是贫富分化的根源C.南方商业比北方发达D.北方社会比南方更稳定5.明代内阁首辅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
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
”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C.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 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6.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生业,向分京苏两帮,各有成规,不相搀越。
……(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
”材料表明当时的苏州:A.纺织业由政府专营 B.手工业者缺乏人身自由C.技术垄断成为行规 D.私营手工业分工明确7.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在网上查找资料时找到了下面所示的世界地图,同学们在观察研究后,认为该地图的绘制最早是在:A.14世纪 B.15世纪 C.16世纪 D.17世纪8.有些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新课标】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一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直接民主是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
与这一特色形成有关的是A.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B.雅典人擅长会议辩论C.斯巴达的民主传统D.苏格拉底的民主思想2.希腊城邦是民主政体的发源地,雅典民主政治演变过程中,将其引上民主轨道的是A.梭伦B.克里斯提尼C.伯利克里D.屋大维3.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摘录了伯利克里的一段话:“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是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还找到了右面的图片。
据此判断他研究的内容最合适的课题是A.雅典民主制度起源之研究B.雅典民主政治倒退之研究C.伯里克利与民主政治确立之研究D.雅典民主政治利与弊之研究4.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是A.《十二铜表法》B.公民法C.万民法D.《民法大全》5.“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
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对上述耶林格的话理解正确的是A.罗马法对罗马持久统治的维系起到积极作用B.罗马人不仅能以武力打天下,更懂得以法律统治世界C.表明罗马法律体系的高度成熟D.罗马法在世界史特别是世界法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6.当今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仍然是英国的国家象征,但国家最高权力却掌握在国会手中。
这种政治制度源于A.《拿破仑法典》B.《权利法案》C.《人权宣言》D.《独立宣言》7.1746年,乔治二世听取别人的意见,否决了内阁的建议。
于是,内阁全体阁员和其他非阁员大臣集体辞职。
乔治二世面临政治危机,只好请内阁复职。
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从此英国两党制形成,首相和内阁必须从多数党中产生B.这种内阁集体辞职的先例对内阁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C.它对内阁全体成员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产生了重要影响D.它对内阁全体成员与政府事务集体负责起了重要影响8.“大贵族的所有利益已经在下院得到很好的代理……工业和商业的利益却几乎全无代表!”英国的这种情形被根本改变是在A.君主立宪制开始形成时期B.责任内阁制形成时期C.工业革命时期的议会改革D.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议会改革9.“英国‘光荣革命’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东方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试卷高二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注意事项: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写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
选择题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纸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空格内,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
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2.公元2世纪的雄辩家阿里斯泰德热情地赞美罗马:“无论海洋还是陆地上任何的间隔距离都不能将一个人排斥于公民身份之外。
”他赞扬的是罗马的A.《十二铜表法》B.公民法C.万民法D.自然法3.英国格言"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体现了民主宪政的特点。
意思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
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A.全民参与B.分权制衡C.君主立宪D.人民主权4.2011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有这样的一幅对联:‚百善孝为先常回家看看春晚迎春春不晚‛家是温柔的港湾,是亲情的根源。
那中国人对家、对亲情之所以如此看重是缘于中国古代哪项政治制度A.世袭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5.结合右图和这首《八路军军歌》中唱道:“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奔战场。
”判断歌词中的“慷慨悲歌奔战场”是指下列哪场战争A.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为收复东三省而进行的抗战B.甲午战争后,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C.七七事变后,国共实行合作进行全面抗战D.内战爆发后,全国人民为推翻国民党反动派而进行的浴血奋战6.“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
徽县职业中专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第1页(共6页) 第2页(共6页)计算机平面设计班、汽修班《语文》试题一、(选择题24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遒.(qiú)劲 莅.(wèi )临 长歌当.(dāng )哭 桀骜.(ào )锋利 B .呻吟.(yín ) 潜.(qiǎn )能 泪下沾襟.(jīn ) 阳光明媚(mèi ) C .凌侮(..wǔ) 游说.(shuì) 婆娑.suō)起舞 豁.(huò)然开朗 D .翌.(yì)年 踌躇.(zhú) 重创.(chuàng )敌军 妄自菲.(fěi )薄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词语是 ( )A .汽艇 搅绊 阴谋鬼计 毛骨悚然B .廖落 长篙 陨身不恤 黯然失色C .飘泊 精悍 书生意气 左右顾盼D .款待 和蔼 永葆青春 残无人道 3.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①可是在这时节又有谁愿意________这样的礼物呢?据说只好送给医院由科研人员拿来做实验用,我们不愿意。
②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________了他那扭转乾坤的大手:“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③她________“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________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A .接受 舞动 不仅是 也是 B .接受 挥动 不是 是C .接收 挥动 不是 是D .接收 舞动 不仅是 也是4.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老张今年65岁,短小精悍,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
B .这种首饰的款式非常新颖、时尚,一经推出,不少爱美的女士慷慨解囊抢购。
C .“感同身受”这个成语原用来代替别人表示感谢,但现实生活中人们多用来指感受就同亲身经历一样。
词典改版时,编辑者随波逐流,给它增添了新的语意。
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科试卷Array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1.美国麦迪逊曾说:“共和国无论多小,为了防止少数人结党营私,代表必须达到一定数目;同时,共和国无论多大,为了防止人数过多的混乱,代表必须限于一定数目。
”下列说法符合他的主张的是A.既要让公民行使权力又要限制行使权力的范围B.应该采取中庸原则,处事不偏不倚C.应该把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相结合D.代表机构既能体现广泛性又要精干有效2.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虽然这场双元革命——更精确地说是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作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
”他强调的是A.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密切关系B.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C.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意义D.政治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3.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
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
”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A.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B.史学无需穷尽人类文明的历史C.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释历史D.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4.艾奇逊在致杜鲁门总统的信中曾写道:“我们应当记得,苏维埃的理论与实践对于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和原则,尤其是经济方面和党组织方面,有相当的影响。
”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所说的影响是A.重新解释三民主义B.中共在国民党组织中占优势C.提出“耕者有其田”D.推动国共党内合作5.美国开国元勋之一汉密尔顿曾说:“……我们所经几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
”美国纠正“结构上的基本错误”的重大举措是A.建立邦联制 B.实行共和制C.确立联邦制D.确立三权分立原则6.1916年2月,易白沙发表了《孔子平议》一文,历数了孔学四大弊端:孔子尊君权,漫无限制,易演成独夫专制之弊;孔子讲学不许商榷问题,易演成思想专制之弊;孔子少绝对之主张,易为人所借口;孔子单重做官,不重谋食,易人民贼牢笼。
这说明作者的意图是A.抨击迷信思想 B.痛斥君主专制C.倡导科学精神 D.回击复古逆流7.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将民主政体定义为:“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
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
”在柏拉图看来,雅典的民主政体A.为民众获得自由提供了重要保障B.有利于民众直接参与管理国家C.是社会不公平、政治动荡的根源D.体现了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的特点8.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感,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
材料反映了孔子A.以人为本 B.因材施教C.启发引导 D.教学相长9.1941年6月,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得知纳粹德国进攻苏联后说,“如果希特勒入侵地狱,我也会在下院为恶魔说几句好话”。
这反映出丘吉尔A.愿意承担绥靖政策失败的责任B.希望尽快开辟第二战场C.认为支持苏联符合英国利益D.力主建立反法西斯同盟10.丘吉尔说:“英国的政策并不考虑企图称霸欧洲的国家究竟是哪一个国家…它唯一关心的是,谁是最强大的或具有支配力的暴君。
因此.我们不要怕别人说我们亲法反德。
如果情况有变.我们同样可以亲德反法。
”这一说法反映出来英国奉行的外交原则是A.民族自决 B.势力均衡C.绥靖主义 D.严守中立二、非选择题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1829年,杰克逊上台以后,提倡“官职轮流”。
他认为,“所有官员的职责都是简单明了的,任何有知识的人都能很快掌握它。
……没有一个人享有任何比另一个人更多的当官的固有权利。
”因此他主张轮流当官。
美国史学界一般都称杰克逊为“分赃制”的“开山鼻祖”。
“赃物属于胜利者,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
在任命官员时,主要考虑的是党派或私人的利益,而不是屐行公职的能力。
……1883年1月16日,美国总统阿瑟正式签署批准了由俄玄俄州民主党参议员彭德尔顿提出的改革文官制的法案。
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文官法,即彭德尔顿法:官职任命必须根据才能,无才或不合适的人应该通过竞争考试加以淘汰。
该法的要点如下:(一)文官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
录用后必须有一个见习期,表现合格者,才列入正式的等级文官;(二)文官不准参与政治活动;(三)取消政治捐款,拒绝捐款的人不得被免职或受其他伤害;(四)不准任何官员或议员接受金钱或其他贵重物品,违者将受罚款或拘禁;(五)设立总统直辖的三人文官委员会,负责管理文官考试,保证考试中的“正确、统一和公正”,防止出现泄密和舞弊等情况。
违者要处以一百至一千美元罚金或十天至一年的徒刑。
情节严重者同受两种处分;(六)经常酗酒的人不得担任或保留任何官职。
——摘编自王靖儒《美国文官制度改革》(1) 根据材料指出美国文官制度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2) 根据材料并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文官制度改革的意义。
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就在德国的文人以作为世界公民而自豪时,法国大革命爆发了,这使得德国人对法国的态度以及对民族主义的态度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德意志的知识分子对法国大革命的态度开始是无所顾忌的狂欢,后来是毫无保留的厌恶和愤慨,最后是苛刻的否定。
拿破仑的征服政策激起了德意志人民强烈的民族感情,德国的知识分子再也不高喊世界公民了,文化民族主义在侵略的炮火下升华为具体的政治民族主义,德国人要求结束分裂建立自己的民族国家,其标志就是费希特1808年《致德意志民族的演讲录》的发表。
——杨静《德意志民族主义对普鲁士统一德国的影响》材料二统一使德国的民族意识大为高涨,但是这种民族意识和统一以前那种反对民族分裂、要求民族统一的民族意识已有很大的不同,它产生于普法战争胜利后狂热的民族荣誉感中,因为在人民心目中,帝国的建立几乎完全是三次所向无敌的战争的结果。
特赖切克这时已经完全拜倒在普鲁士的武力下,极力宣扬没有战争,民族和国家就不能生存,军刀建立的帝国,必然保留了许多普鲁士的封建军事残余,第二帝国继承了普鲁士的军事部门凌驾于民政部门之上的传统,人民也深受普鲁士崇尚武力的传统的影响.同时也因为德意志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统一的实现使他们更加着迷于民族意识,而这种迟来的民族统一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更容易产生富有侵略性和战斗性的民族主义。
一朱志忠《十九世纪末德意志民族主义的蜕变》(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德国民族主义的演变历程。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民族主义在普法战争后变化的原因。
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人们对如何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撇开经济进步而单纯依靠军事力量换来的和平是短暂的,而且也是徒劳的。
———保罗•肯尼迪《联合国过去与未来》结合一战后和二战后西欧的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短文,谈谈你对材料所述主张的认识。
要求:①主题明确,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盛宣怀(1844—1916),清末官员,官办商人,洋务运动主将,有“中国商父”之称。
盛宣怀一生创造了 ll项“中国第一”:参与创办中国第一个民用洋务企业——轮船招商局;1880年创办中国第一个电报局——天津电报局;1886年创办中国第一个山东内河小火轮公司;1896年接办汉阳铁厂,垛渐发展为真正的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建成中国第一条铁路干线一-卢汉铁路;1897年创建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1895年办成中国第一所正规大学——北洋大学堂;1897年在南洋公学首开师范班,这是中国第一所正规的高等师范学堂;1902年创办中国勘矿总公司;1904年在上海创办红十字会;1910年办成私人的“上海图书馆”。
材料二 1910年初,就任邮传部大臣之后,盛宣怀提出“铁路国有”政策,下令将已经承诺由民间商办的川汉铁路和粤汉铁路路权收回作抵押,向英、法、美、德四国银行借款 600万英镑,以统一全国的轨道。
盛宣怀的“铁路国有”政策,引发了“保路运动”,进而引燃了辛亥革命的导火索。
从去世那一天起,盛宣怀就成为一个难以盖棺定论的历史人物。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盛宣怀传》的作者夏东元对盛宣怀的评价:“处非常之世,走非常之路,做非常之事的非常之人”。
鲁迅对盛宣怀的评价:“卖国城、官僚资本家、土豪劣绅”。
——摘编自新京报网(1)根据材料一,概括归纳盛宣怀的主要活动。
(不得抄袭原文)(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盛宣怀。
答题纸二、非选择题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CCBC DCBCB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变化:政党分赃制到量才录用制。
(3分)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美国工业化的实现);民主制不断发展,联邦政府人事制度需要加强和完善。
(6分)(2)意义:促进了文官的知识化、专业化,提高了文官的素质;有利于政府工作稳定性的加强和政府工作效率的提高。
(6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创办厂矿局企业,推动了中国经济现代化;创办学校、图书馆推动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创办红十字会,推动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
(6分)(2)盛宣怀作为买办商人和洋务运动的主要人物,大大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他提出“铁路国有”政策,引发了保路运动,促使辛亥革命爆发。
但作为买办商人,与外国侵略者、封建统治者联系紧密,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进程。
(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