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源性动物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860.59 KB
- 文档页数:2
宠物源性大肠杆菌耐药性调查师志海;王文佳;兰亚莉;陈朝喜【摘要】To understand drug resistance of Escherichia coli isolated from pets in Guangzhou,broth microdilution method was used for antimicrobial agent susceptibility testing of 120 clinical E. coli isolates to ceftiofur, enrofloxacin and other 11 antibiotics and the experimental data were statisticized by WHONET 5. 4 software.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drug resistance pattern analysis, it can guide the clinical use of drugs for pets an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drug resistance surveillance.%本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120株宠物医院分离的大肠杆菌进行头孢噻呋、恩诺沙星等13种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测定,并利用WHONET 5.4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了解广州市宠物源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通过对其耐药谱型的调查,为指导宠物临床用药和耐药性及耐药性监测提供理论依据.【期刊名称】《中国畜牧兽医》【年(卷),期】2012(039)007【总页数】2页(P244-245)【关键词】微量肉汤稀释法;耐药谱型;耐药监测【作者】师志海;王文佳;兰亚莉;陈朝喜【作者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广东广州 51064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1.4+3犬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所引起的犬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当饲养管理不当、犬舍卫生不良、气候剧变、仔犬哺乳不足及在其他某些应激因素的作用下,使仔犬体质变差、抵抗力降低时,便可引起大肠杆菌内源性感染,或经消化道或脐带感染(高文鑫等,2009)。
大肠杆菌耐药性研究进展刘蔚雯 11动科类丁颖班【摘要】大肠埃希氏菌(E.coli)俗称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致病菌。
由于抗生素的广泛持续的不当使用,导致大肠杆菌耐药株的大量出现,使人医临床和兽医临床对大肠杆菌病的治疗变得十分困难,有时甚至找不到可治之药。
近年来,大肠杆菌的耐药性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医药界的广泛重视。
本文对大肠杆菌耐药现状、产生耐药性机制的研究以及减少大肠杆菌耐药性的措施综述如下。
【关键字】大肠杆菌细菌耐药性抗生素大肠杆菌寄生在人和动物的肠道内,大多是肠道的正常菌群。
人和动物出生后数小时即可经口进入消化道后段,大量繁殖而定居,终身伴随,并经粪便不断散播于周围环境。
但在特定条件下可致病。
随着抗菌药物长期的大量的应用,特别是近年来抗菌药物的盲目滥用,大肠杆菌耐药株引起的感染在临床上不但有增多趋势,而且其耐药性还通过质粒在细菌间传递耐药基因而不断蔓延、变迁。
大肠杆菌的多重交叉耐药株的出现使大肠杆菌的治疗变得十分困难,而且还造成了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问题。
因此,大肠杆菌耐药性问题引起了师姐的广泛关注。
各国学者对大肠杆菌耐药性的探索也从未停止,并从多方面阐述了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制以及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措施。
1.大肠杆菌耐药性现状1.1家畜源大肠杆菌耐药性现状自1929年弗来明发现青霉素以来,伴随着养殖业的发展,抗生素在动物疾病防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抗生素和抗菌药被广泛、长期使用,细菌的耐药情况也逐渐凸显出来。
世界各地均有分离得到耐药家畜源性大肠杆菌的报道。
目前病原细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达70%以上,对大多数喹诺酮类药的耐药率也达50%以上。
瑞普公司研发中心药敏实验发现,近几年在临床上常用抗菌药物有80%大肠杆菌已对其产生严重的耐药性,处于被淘汰的境地。
在试验中同时发现,家禽大肠杆菌多重耐药菌株普遍,占所有耐药菌株的50%以上,且仍呈现上升趋势。
二重、三重耐药菌株所占比例下降,而五重、六重、七重耐药菌株占主导优势。
292016年33卷第8期 SWINE INDUSTRY SCIENCE 猪业科学海外文摘OVERSEAS ABSTRACTS猪源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性调查有机猪的生产在许多方面不同于传统猪的生产,表现在抗生素的使用、畜群结构、饲养制度、进入室外区域和每头猪的空间福利等诸多方面。
该研究调查的目的是确定是否这些差异降低了丹麦、法国、意大利和瑞典有机屠宰猪的抗生素耐药性。
试验样品取自结肠或粪便,并测定了10种抗生素对大肠杆菌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
此外,对猪只结肠或粪便样本中四环素(TET)抗大肠杆菌的比例作了测定。
在这4个国家中,有机猪抗氨苄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或甲氧苄氨嘧啶的大肠杆菌含量显著降低。
在法国和意大利的有机猪中,抗氯霉素、环丙沙星、萘啶酸、庆大霉素的大肠杆菌分离株的比例也显著降低。
耐头孢噻肟的大肠杆菌在任何国家都没有发现。
耐四环素的大肠杆菌分离株的百分比以及四环素耐药大肠杆菌的比例显著低于传统的猪,除了在瑞典四环素抗性同样低的生产类型。
与法国和意大利相比,瑞典和丹麦的四环素耐药大肠杆菌的比例更低一些。
该项研究表明,相比于传统生产的猪,这四个国家的有机猪中肠道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是不太常见的,但国家间不同生产类型猪只的大肠杆菌耐药性存在很大差异,这表明,地域和生产类型都会影响细菌的耐药性。
(编译自:/plosone/article?id =10.1371/journal.pone.0157049)母猪卵巢局部效应影响输卵管基因的转录输卵管在受精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此外,卵巢、输卵管和子宫之间局部功能的相互作用也至关重要。
然而,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卵巢和子宫内膜之间的相互作用,而研究卵巢与输卵管的相互作用似乎已被忽视。
更好地了解卵巢和输卵管之间的相互作用可有助于我们在家畜繁殖方面取得进展,同时也会改善体外培养条件下使用的辅助繁殖技术。
已有研究表明,卵巢分泌的黄体酮浓度的微小变化会影响到输卵管分泌物如氨基酸和离子,所以可以预期,单侧卵巢切除(UO)将对输卵管产生重要影响,但该问题至今未被证实。
猪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调查与对策摘要:目前国内兽园临床上.猪源性大肠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的耐药率相当高、耐药谱愈加复杂、多重耐药相当普遍,是目前大肠杆菌耐药的一个普遍现象。
针对国内近10年猪源性大肠杆菌的耐药现象。
作者提出了一些对策,为临床控制耐药性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猪;大肠杆菌;耐药性;抗菌药;对策猪大肠杆菌病是兽医临床上的常见多发病,根据发病日龄和病原菌血清型的差异,猪大肠杆菌病可分为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仔猪水肿病。
近年来,猪大肠杆菌病流行趋势、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多样,常与病毒、球虫或其他细菌并发或混合感染,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随着养猪业的发展,抗菌药得到广泛的应用,抗菌药物在疾病的防治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滥用产生的细菌耐药性越来越严重,给养猪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细菌耐药性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亦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
本文综述了近10年国内报道的猪源大肠杆菌抗菌药物耐药情况的调查研究,为从总体上了解我国猪源大肠杆菌耐药性和临床筛选有效的抗菌药物提供参考;同时给出了一些控制耐药现象产生的对策。
1我国猪源大肠杆菌耐药现象概览随着抗菌药在动物身上的广泛使用,在抗菌药的选择压力下滋生了对抗菌药具有抵抗力的新一代病菌——耐药菌,致使抗菌药难以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用药时间延长,作用力下降,抗菌药联合应用效果已大不如前,因而养殖的成本增加,疾病的防控难度加大。
尤其是近年来多重耐药大肠杆菌的出现,使得猪源性大肠杆菌耐药现象日益严重,耐药谱愈加复杂,常用药的耐药率相当高,对养猪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潜在的危害。
1.1 常用药物的耐药情况目前,兽医临床上常用的药物如D一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磺胺类、氟喹诺酮类、氟苯尼考、泰妙菌素、多粘菌素等的耐药现象已经非常普遍而且耐药率高,没有一种兽用抗菌药物对所有报道的猪源大肠杆菌敏感。
2.1正确使用抗菌药2.1.1对症下药仔细诊断、确定病因,以药敏试验结果为参考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
动态某猪场不同生长期猪源大肠杆菌耐药性分析隆茂俊姚晓慧夏利宁*(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830052)摘要:为调查了解焉耆县规模化猪场大肠杆菌对临床常用抗 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从焉耆县某养殖合作社采集粪源379份,采用琼脂稀释法,对分离出的大肠杆菌进行最小抑菌浓度测 定。
结果显示,共分离菌株350份,分离率92%;分离菌株 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噻呋、氟苯尼考、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恩诺沙星、庆大霉素、安普霉素、阿米卡星10 种抗生素呈不同程度耐药,耐药严重程度依次为40日龄仔 猪>60日龄仔猪>妊娠母猪;多药耐药较为严重,仔猪粪源 大肠杆菌以6耀8耐为主,妊娠母猪粪源大肠杆菌以2耀4耐为 主。
表明该猪场大肠杆菌耐药谱广,多药耐药严重,科学合 理防治迫在眉睫。
关键词:大肠杆菌;最小抑菌浓度;耐药性分析;防治大肠埃希氏菌是一种典型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直杆菌,大肠杆菌病养殖场中是危害严重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 率和死亡率位于仔猪疫病之首[1],给猪场和养殖户带来巨大 的经济损失。
一些猪场在预防和治疗疾病的过程中盲目用 药、超剂量用药,使细菌的耐药率不断攀升,耐药谱不断扩 大,尤其是饲料中各种抗生素的添加,耐药性大肠杆菌急剧 增加,多重耐药问题更加严重,给大肠杆菌的治疗带来困 难,在增加治疗成本的同时也给人类食品安全留下安全隐患。
本研究对猪场不同生长期粪源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分析其耐药 性,为该地区猪场大肠杆菌的综合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通过肛拭子在健康仔猪直肠采集粪样(40日龄院100份;60日龄院179份)和妊娠母猪(100份);共379份。
大 肠杆菌标准质控菌为ATCC25922,购自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 有限公司。
麦康凯培养基、普通肉汤和Mueller-Hinton (MH)培养基均购自北京奥博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阿莫西 林、氨苄西林、头孢噻呋、氟苯尼考、环丙沙星、诺氟沙 星、恩诺沙星、庆大霉素、安普霉素、阿米卡星药品均为标 准品,购自中国兽药监察所。
大肠杆菌的耐药性研究摘要:随着新的抗菌药物的不断出现和临床应用,引起医院感染的细菌种类也发生着变化,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已成为抗感染治疗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尤其是大肠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的发展越来越令人担忧。
本文就大肠杆菌的研究现状、耐药原因、耐药机制、以及耐药性的消除做一扼要概述,并全面的阐述了细菌耐药性的耐药机制。
细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细菌自身的原因也有滥用抗生素的原因等。
就以上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对抗细菌耐药性的对策,要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研发等,以及对细菌耐药性所引发的思考。
关键词:耐药性;大肠杆菌;耐药机制近年来,随着临床上应用的抗菌药物的日益增多,特别是许多广谱抗生素及新型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使细菌耐药性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其中肠杆菌属细菌是目前临床感染中最重要的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更为显著。
细菌的耐药性是普遍存在的,细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就细菌本身而言,细菌有显著的适应性和惊人的多变性,除了细菌先天固有的耐药性外,细菌也可以通过接合、转导和转化等方式,由染色体、质粒等介导产生基因突变,从而使细菌产生获得性耐药。
另一方面,就抗生素而言,大量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特别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使用,更易筛选出耐药菌株[1]。
因此,适当的检测耐药菌株,了解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对防止和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病原菌特别是耐药菌株的播散和流行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 细菌耐药机制细菌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抵制抗菌药物作用: ①产生灭活酶,使抗菌药物失活或结构改变。
细菌产生的灭活酶主有水解酶和钝化酶两大类。
水解酶可破坏药物使之失效,如β内酰胺酶可水解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的β内酰胺环而使药物失效。
这类酶可由染色体或质粒介导。
钝化酶又称合成酶,它们多数为革兰阴性菌所产生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钝化酶。
该酶可修饰抗菌药物分子中某些保持抗菌活性所必需的基因,使其与作用靶位核糖体的亲和力大为降低,从而失去其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的作用。
动物及健康人肠道共生的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及产生原因分析【摘要】目的了解目前动物和人肠道共生的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方法从甘肃、湖北、北京、山东、四川等地相对封闭的养殖场及养殖场附近的健康人群采集鸡、猪、鱼、人粪便样本,分离大肠埃希菌。
用API20E鉴定条鉴定怀疑为大肠埃希菌的菌种,采用KB纸片法检测生化鉴定为大肠埃希菌的菌株的耐药性,利用WHONET5.3软件进行药敏试验数据分析。
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检测具有相似耐药谱型的大肠埃希菌菌株间的同源性。
结果①共收集571株大肠埃希菌,其中从海水养殖鱼类和淡水养殖鱼类分离31株,另从海水养殖鱼类和淡水养殖鱼类分离嗜水气单胞菌株57株;②来源鸡的大肠埃希菌对所有检测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最高;③除β�材邗0防�抗生素和阿米卡星外,鸡、猪和人来源菌株的耐药率表现为高、中、低现象,对老的一些抗菌药物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尤其明显;不同地区分离株的耐药性也有较大的差异;④本次调查首次在国内养鸡场发现产ESBL大肠埃希菌,并且非常多见;⑤嗜水气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有较大的差异,47株耐药谱型相近的菌株中发现了三组基因水平同源性菌株(相似度大于95%)。
结论①从不同地区、不同种类动物分离菌株的耐药性不同,与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相关。
目前我国家禽养殖业滥用喹诺酮类和β�材邗0防嘤绕涫侨�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现象较为普遍,应该加以严格控制;②不同菌种的生物学特性不同,导致耐药性不同;③同源性分析发现耐药菌株可在同一种类动物间传播,不同类动物的大肠埃希菌之间可能存在耐药基因的水平传播;④应当加强养殖动物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监测。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养殖场;抗生素;耐药性ABSTRACT Objectives To investigate the resistant profiles of Escherichia coli, the commensal intestinal isolates from pig,chicken, fish and healthy human beings. Methods E.coli isolates were recovered from fecal specimens of chicken, pig, fish and healthy human beings collected from farms of Gansu, Hubei, Shandong, Sichuan and Beijing areas. The isolates were identified by API20E system. The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of these isolates were tested by K��Bdisk diffusion method, and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WHONET5.3 software. 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PFGE) were applied to identify the homogeneity of 47 E.coli isolates which showed similar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profiles. Results Totally 571 E.coli isolates were recovered, include 31 seawater and freshwater cultivating fish isolates. Otherwise 57 Aeromonas hydrophila isolated from seawater and freshwatercultivating fish. The chicken isolates showed the highest resistantlevel compared to isolates from other sources. The antimicrobials susceptibility of the isolates from chicken, pig and human were low,middling and high respectively (except beta��lactams and amikacin). At the same time, the antimicrobials susceptibility of the isolates from five areas were different significantly. The extended��spectrumbeta��lactamases (ESBLs) producing E.coli isolates were recovered from poultry farm. The resistant profiles oE.coli and Aeromonas hydrophila isolates collected from fish fecal specimens were different. With PFGE analysis, three group isolates were highly homogeneous. Conclusion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of the isolates we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China. The drug��resistant isolates could transmit among animals of the same species, horizontal transfer of resistance genes from E.coli did occurred between animals of different species.It is important to survey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of the E.coli isolates fromlivestock farm.KEY WORDS Escherichia coli; Livestock farm;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细菌耐药性是全球关注的热门话题,近年我国对引起人类疾病临床分离株的研究文献较多,抗菌药物在人类医学领域以外使用造成耐药性灾害的报道不多。
某地区不同食源性大肠杆菌耐药性检测分析作者:谭琳琳孔军来源:《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年第23期【关键词】食源性大肠杆菌;耐药性;肉品;蔬菜;乳制品;即食食品[中图分类号]R15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23-0205-02大肠杆菌属于一种条件致病菌,是食品粪便与水源污染指示菌,也是人与动物肠道共生菌,周生菌毛与鞭毛,又称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一些大肠杆菌能够将肠毒素产生,引发婴儿与幼畜严重腹泻[1]。
本研究检测分析了某地区不同食源性大肠杆菌耐药性。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菌株:2018年至2019年采集某地区农贸市场、各大超市肉品、蔬菜、乳制品、即食食品样品396份,分离出大肠杆菌阳性样品126份,阳性率为31.8%。
(2)药敏纸片和培养基: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等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等四环素类,氯霉素等氯霉素类,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萘啶酮酸等喹诺酮类,复方新诺明等磺胺类,氨苄西林、头孢他啶、哌拉西林、头孢噻肟、亚胺培南、阿莫西林等β-内酰胺类,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多粘菌素B等多粘菌素类;药敏纸片:购买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生产的抗生素药敏纸片;培养基:购买青岛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MH琼脂培养基、EC培养基、LB琼脂培养基、EMB培养基、LST培养基。
(3)仪器和设备:购买苏州安泰空气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SW-CJ 型净化工作台,上海弘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LabTech自动高压灭菌锅,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生产的SPX-250B-Z型生化培养箱、HPX-9272MBE型电热培养箱,上海领德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BCD-268E型低温冷藏箱,北京市六一仪器厂生产的DYYBC型电泳仪。
1.2方法1.2.1菌株分离在225ml0.85%生理鹽水中放入25g样品,均质后用移液枪将1ml均质液吸取出来,在LST肉汤管中放置,在37℃的温度下培养2d,将产气的LST管挑出来,将100μl 菌液吸取出来,在EC肉汤管中放置,在44℃的温度下培养2d。
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大肠埃希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通常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肠道中。
尽管它通常对人体无害,但它也是一种致病菌,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尤其是在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中。
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是当前医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因为耐药性的加强给治疗这种细菌感染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本文将就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和其耐药性进行分析。
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大肠埃希菌是引起泌尿道感染、腹泻以及败血症等疾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大肠埃希菌感染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细菌感染之一,每年影响数百万人。
其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发热、腹痛、腹泻、尿频、尿痛、脓尿等。
在免疫功能低下、慢性疾病患者、婴幼儿及老年人中尤为常见。
大肠埃希菌主要通过食物、饮水和接触传播,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
大肠埃希菌在医院内也是一种重要的医院感染病原体,尤其是在重症监护病房、外科手术室等感染压力较大的科室中。
由于过度使用抗生素以及抗生素的滥用,大肠埃希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其中最具挑战性的是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性。
根据国内的研究数据显示,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等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逐年上升。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性也呈逐年增强的趋势。
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造成了临床治疗的困难,使得原本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失效,从而延长了感染的病程,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和费用。
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也给临床医生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往往需要根据病原菌的耐药性情况来选择更合适的抗生素治疗,以避免治疗失败。
耐药性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和不规范使用,特别是在临床和畜牧业中的过度使用,导致细菌对抗生素产生了适应性。
大肠埃希菌本身也存在着多种耐药基因,使其更容易在抗生素的压力下形成耐药菌株。
针对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问题,应该采取综合性的措施来加以解决。
首先是加强对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减少滥用和不必要的使用,避免产生耐药菌株。
大肠杆菌的耐药性研究摘要:随着新的抗菌药物的不断出现和临床应用,引起医院感染的细菌种类也发生着变化,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已成为抗感染治疗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尤其是大肠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的发展越来越令人担忧。
本文就大肠杆菌的研究现状、耐药原因、耐药机制、以及耐药性的消除做一扼要概述,并全面的阐述了细菌耐药性的耐药机制。
细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细菌自身的原因也有滥用抗生素的原因等。
就以上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对抗细菌耐药性的对策,要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研发等,以及对细菌耐药性所引发的思考。
关键词:耐药性;大肠杆菌;耐药机制近年来,随着临床上应用的抗菌药物的日益增多,特别是许多广谱抗生素及新型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使细菌耐药性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其中肠杆菌属细菌是目前临床感染中最重要的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更为显著。
细菌的耐药性是普遍存在的,细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就细菌本身而言,细菌有显著的适应性和惊人的多变性,除了细菌先天固有的耐药性外,细菌也可以通过接合、转导和转化等方式,由染色体、质粒等介导产生基因突变,从而使细菌产生获得性耐药。
另一方面,就抗生素而言,大量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特别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使用,更易筛选出耐药菌株[1]。
因此,适当的检测耐药菌株,了解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对防止和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病原菌特别是耐药菌株的播散和流行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 细菌耐药机制细菌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抵制抗菌药物作用: ①产生灭活酶,使抗菌药物失活或结构改变。
细菌产生的灭活酶主有水解酶和钝化酶两大类。
水解酶可破坏药物使之失效,如β内酰胺酶可水解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的β内酰胺环而使药物失效。
这类酶可由染色体或质粒介导。
钝化酶又称合成酶,它们多数为革兰阴性菌所产生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钝化酶。
该酶可修饰抗菌药物分子中某些保持抗菌活性所必需的基因,使其与作用靶位核糖体的亲和力大为降低,从而失去其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的作用。
甘南牦牛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分析董艳娇;马永生;朱静;贺鹏迦;罗巧慧【摘要】为了解甘南牦牛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用药敏片法对分离的27株甘南牦牛源大肠杆菌进行了10种常见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所有分离株对这些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对青霉素和利福平耐药性最高为96.3%,红霉素其次为70.3%,头孢曲松为22.2%,对四环素、新霉素、链霉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等药物较敏感,对加替沙星不耐药.此外,每株大肠杆菌都存在多重耐药现象,最多可耐5种,最少耐2种.因此,甘南牦牛源大肠杆菌有一定的耐药性,需强化甘南地区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耐药性监测,以更好的为临床合理选药,防治大肠杆菌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期刊名称】《畜牧兽医杂志》【年(卷),期】2017(036)002【总页数】4页(P4-7)【关键词】大肠杆菌;耐药性;分析【作者】董艳娇;马永生;朱静;贺鹏迦;罗巧慧【作者单位】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甘肃合作747000;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甘肃合作747000;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甘肃合作747000;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甘肃合作747000;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甘肃合作74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5.1+2牦牛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以牦牛高热、呼吸困难、食欲减退、肠炎、消瘦为主要特征,部分牛还出现关节肿大、结膜潮红,严重能引起怀孕母牛流产、早产、产弱胎及犊牛死亡。
该病为甘南牦牛常见多发病,是造成牦牛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以1~4月龄的犊牦牛最易感,且流行范围广,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大肠杆菌病不仅感染牛,各种畜禽均有发生,而且能通过患病动物的肉、乳及其排泄物和污染物传播给人,轻则引起肠炎、尿路感染,重则引起败血症和死亡而反刍动物是大肠杆菌感染人的很重要贮存宿主。
目前大肠杆菌病的控制以药物防治为主要手段。
大肠杆菌的耐药性研究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是人和其他动物的肠道中的正常菌群之一、尽管大肠杆菌在人体内是必需的,并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但它也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包括腹泻、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等。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大肠杆菌的耐药性问题也日益严峻。
本文将就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展开研究。
大肠杆菌耐药性的主要原因是基因水平的耐药性遗传。
大肠杆菌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耐药性基因,例如水平转移、突变等。
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也是导致大肠杆菌耐药性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多重耐药的大肠杆菌感染在全球范围内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首先,大肠杆菌对多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表现出广泛的耐药性。
这主要是由于大肠杆菌产生了β-内酰胺酶,该酶能水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使抗生素失去抗菌活性。
此外,突变引起的修改通过减少外膜表达的纤毛蛋白(OmpC和OmpF),以限制抗生素的摄入和增加抗生素外排也是大肠杆菌耐药性的重要机制。
其次,大肠杆菌还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表现出耐药性。
一些菌株上存在能够修饰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酶,例如磷酸化酶(APH)、乙酰化酶(AAC)和核酸糖基转移酶(ANT)。
这些酶可以使抗生素失去杀菌活性,使得大肠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此外,大肠杆菌还表现出针对其他类别抗生素的耐药性。
例如,四环素和氯霉素,大肠杆菌可以通过表达特殊的泵来对抗这些抗生素的作用。
青霉素类抗生素可以被一些大肠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分解。
而戊巴比妥酸、磺胺类等其他类别抗生素也会产生抗药性。
为了解决大肠杆菌耐药性问题,应采取综合的控制策略。
首先,要控制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
医疗机构应该加强对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宣传,严格规范抗生素的处方行为,减少不必要的使用。
其次,加强医疗机构的感染控制措施,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此外,应加强监测和监管体系,及时了解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情况,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健康食源性动物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刘兰平1,朱才箭2,郭文1,陈超1,赖茂生2
(1.南康区畜牧水产局,江西赣州341400;2.南康区畜牧科学研究所)
文章编号:1004-2342(2019)02-0033-02中图分类号:S852.61+2
文献标识码:C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E.coli )作为能引起人和动物患病的重要条件致病菌,其耐药性越来越受到关注。
对于大肠杆菌病,
主要利用抗生素进行预防与防治,故而该类疾病因不断增长的耐药性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极为突出。
况且作为人类膳食结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动物性食品携带的耐药性大肠杆菌可因为被人类摄取而使人类引发获得性的耐药株,使治疗人类由该类细菌引起的疾病带来难度。
一旦高效的抗生素对此类病原菌无效,将可能引起严重的治疗危机。
针对这种情况,除了研发新的抗菌药物和研究新的治疗方法外,对常在菌的耐药性进行监测是非常必要的。
因此对健康动物源大肠杆菌进行耐药性分析,一是可以为养殖场对大肠杆菌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数据指导,二是可以指导养殖场合理用药,延缓耐药性的增长和传播。
1
材料与方法
1.1样品及质控菌
从3个规模猪场采集了58份肛门拭子,2个鸡场采集了50份泄殖腔拭子;ATCC 25922作为质控菌。
1.2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将采集的样品加入2~3mL LB 肉汤,进行增菌,后蘸取菌液进行纯培养2次,再挑取单个菌落稀释后,用法国梅里埃公司肠杆菌科细菌生化鉴定管按照说明书进行生化鉴定。
1.3药物敏感性分析
按照CLSI (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推荐的实验方法测定分离株的MIC 值。
2
结果与分析
1.4大肠杆菌的分离
根据生化结果,共分离得到猪源大肠杆菌58株、鸡源大肠杆菌50株,分离率100%。
1.5MIC 结果
分离株对TET(四环素)的耐药率达96.55%,最为耐药。
其余依次是AMP (氨苄西林)、STR (链霉素)、CL(氯霉素)、FLR(氟苯尼考)、NEO(新霉素)、CIP (环丙沙星),耐药率分别为71.92%、59.85%、52.09%、50.99%、43.84%、37.81%,但对FOX(头孢西林)、CAZ(头孢他啶)、AMI(阿米卡星)、APR(安普霉素)、CL(多黏菌素)比较敏感。
具体见表1和图1。
摘要:为了解健康食品源动物大肠杆菌的耐药状况,从3个规模猪场、2个鸡场分别采集58份肛门拭子、50份泄殖腔拭子,分离率100%。
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了大肠杆菌分离株对14种抗生素的MIC 值。
结果表明,分离株对四环素最为耐药,耐药率达96.55%;其次是氨苄西林、链霉素、氯霉素、氟苯尼考、新霉素、环丙沙星,耐药率分别为71.92%、59.85%、52.09%、
50.99%、43.84%、37.81%;分离株对头孢西林、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安普霉素、多黏菌素较为敏感。
研究表明,健康动物体内的大肠杆菌对临床常用的一些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性,临床治疗时应合理选药,可不同抗生素交叉用药、协同用药,已达更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大肠杆菌;耐药性;
食源性33··
3小结与讨论
从1941年青霉素首次用于人类至今,抗生素
已经挽救了无数生命,但是多重耐药菌的出现对全球健康卫生构成了巨大威胁。
面对这种情况,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来对抗耐药性的不断增长和快速传播。
作为农业方面,我们应该规范食品动物的抗菌药物使用。
青霉素问世不久,青霉素耐药菌株就在不同的国家进行流行,类似这样的情况发生在每一代新的抗生素身上。
四环素和氨苄西林都属于在临床上较早使用的抗生素,健康食品动物大肠杆菌分离株对其有较高的耐药性,
与这个情况相符。
为了使治疗获得良好的效果,在用药过程中应合理用药,如交替使用抗生素或者不同机制抗生素联合用药,以免产生耐药性从而导致治疗难度加大。
(收稿日期:2019-03-07)
药物四环素
猪源(n=58)MIC5064
氨苄西林128头孢西林2头孢噻肟0.06头孢他啶0.125MIC90128
>12880.1251
鸡源(n=50)耐药率MIC5072.411281.724
6.900.030.00
0.125
93.1064MIC90>1284
324128耐药率71.430.00
28.570.00100.0链霉素1625648.286425671.43新霉素212844.83212842.86阿米卡星240.00220.00庆大霉素16427.591114.29安普霉素81610.34880.00多粘菌素0.51 5.170.250.50.00氯霉素163232.763212871.43氟苯尼考8>12844.831612857.14环丙沙星0.56432.760.125842.86表1108株大肠杆菌耐药性分
析
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需要,扩大作者学术交流渠道,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农网Logo ”;博看网。
作者著作权使用费及稿酬一次性给付。
如作者不同意编入该数据库,请来稿时声明,
本刊将做适当处理。
滋g/mL,%
图1不同来源大肠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