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新生有机波谱解析 第三章 核磁共振氢谱
- 格式:ppt
- 大小:1.93 MB
- 文档页数:155
中国药科大学教案(第一章紫外光谱首页)教学目的1.了解电磁辐射能与分子吸收光谱类型之间的关系。
2.了解电子跃迁类型、发色团类型及其与紫外光吸收峰波长的关系。
3.掌握共扼体系越长,吸收峰的波长也越长的道理。
并会计算共扼烯烃,α,β-不饱和醛、酮、酸、酯及某些芳香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4.了解溶剂对π-π*及n-π*跃迁的影响。
5.会计算最大摩尔吸光系数(εmax)。
6.了解紫外光谱在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中的应用本章讲授提纲及学时分配本章讲授3个学时。
第1学时:电磁辐射基础知识电磁辐射能与分子吸收光谱类型之间的关系紫外光谱的产生原理电子跃迁类型发色团类型第2学时:电子跃迁和发色团与紫外光吸收峰波长的关系吸收带及芳香化合物的紫外光谱特征共扼体系越长,吸收峰的波长也越长共扼烯烃的λmax的计算方法α,β-不饱和醛、酮、酸、酯的λmax的计算方法第3学时:紫外光谱在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研究中的应用以黄酮为例介绍紫外光谱在天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鉴定中的应用有机化合物构型的确定本课程学科的新进展紫外光谱是一种发展较早且成熟的技术,近来少见最新进展的报道。
教学参考书1.张正行.有机光谱分析2.宁永成.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与有机波谱学本章内容的重点重点要求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紫外光谱的关系,重点掌握化合物分子中的共轭体系与紫外吸收的关系,并且能用紫外光谱初步判断共轭烯烃类、芳香化合物及其他具有较大共轭体系的有机化合物所具有的共轭体系的种类。
同时,能运用紫外光谱的基本原理初步判断共轭烯烃类、芳香化合物及其他具有较大共轭体系的有机化合物紫外光谱的最大吸收位置。
本章内容的难点1.磁辐射能与分子吸收光谱类型之间的关系。
2.电子跃迁类型、发色团类型及其与紫外光吸收峰波长的关系。
本章内容及讲授的改进意见复习思考题教材p16练习一;p25练习二;p31练习三。
教具及教学设备要求多媒体教学授课教师年月日教研室主任年月日中国药科大学教案(第二章红外光谱首页)教学目的1.了解分子振动能级与红外光谱的关系。
第三章 核磁共振氢谱参考答案1.5.(5B)谱图中总共有六组峰,峰面积之比为:2:2:1:1:1:1。
由于苯乙烯分子总共8个氢原子,因此峰面积之比即为不同种类氢原子个数之比。
结合苯环氢化学位移为7.27分析,不难得出,从低场到高场这六组峰分别为:7.41(2H, d):芳环上的H ,大致为双峰,表明邻近碳上有一个H ,故为苯环上A ,A’碳上氢原子的信号;7.34(2H,t):同样是芳环上的H ,大致为三重峰,表明邻近碳有两个H ,故为苯环上B ,B’碳上氢原子的信号;7.25(1H,tt):同样是芳环上的H ,根据峰面积只有一个H ,只能是苯环上C 碳上氢原子的信号,与A ,A’碳上氢原子、B ,B’碳上氢原子偶合会产生tt 峰;6.72(1H, dd, J 1=12Hz ,J 2=17Hz):为H x ,化学位移移向低场,3J X-M =17Hz ,3J X-A =12Hz ;5.75(1H , dd, J 1=17Hz ,J 2=2Hz):为H M ,由J 值判断;5.25(1H, dd, J 1=12Hz ,J 2=2Hz):为H A ,由J 值判断;此外,也可通过烯氢被苯环取代后,剩下的三个烯氢原子化学位移为同>顺>反来归属上述三种烯烃氢原子。
60MHz 核磁化学位移δ(ppm ) 300MHz 化学位移(Hz ) 132Hzδ=ଵଷଶு௭ൈଵలൈଵలு௭=2.20 ppm ν=2.20×300×106Hz×10-6=660Hz 226Hzδ=ଶଶு௭ൈଵలൈଵలு௭=3.77 ppm ν=3.77×300×106Hz×10-6=1131Hz 336Hzδ=ଷଷு௭ൈଵల௭ൈଵలு௭=5.60 ppm ν=5.60×300×106Hz×10-6=1680Hz 450Hz δ=ସହு௭ൈଵలൈଵలு௭=7.50 ppmν=7.50×300×106Hz×10-6=2250Hz(5D)从谱图中可知,峰面积之比为1:4:1:1:1:2:1:1:6,峰形较复杂 根据化学位移可知,5.0-6.5 ppm 的信号应该是烯氢所出,3.85 ppm 为与羟基相连CH 的出峰,其它信号为与非吸电原子相连的饱和碳氢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