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光电信息变换
- 格式:ppt
- 大小:1.42 MB
- 文档页数:68
第七章临床尿液检测仪器一、名词解释1.尿干化学分析试剂带:它以滤纸为载体,将各种试剂成分浸渍后干燥,作为试剂层,再在其表面覆盖一层纤维素膜作为反射层。
一般把这样一条上面附有试剂块的塑料条叫做试剂带。
3.尿11项分析仪:可以检测包括尿蛋白、尿葡萄糖、尿pH、尿酮体、尿胆红质、尿胆原、尿潜血、亚硝酸盐、尿白细胞、尿比重、维生素C的尿液分析仪。
4.尿液分析仪光学系统:包括光源、单色处理、光电转换三部分。
光线照射到反应区表面产生反射光,反射光的强度与各个项目的反应颜色成正比。
不同强度的反射光再经光电转换器件转换为电信号进行处理。
5.尿液分析仪的调校:保证检验质量,新仪器安装后,或每次大维修之后,必须对仪器技术性能进行测试、评价,这一过程称为尿液分析仪的调校。
6.影像式尿有形成分分析仪:经过多年的发展,根据检测技术和影像的拍摄方式,影像型尿有形成分分析仪可分为流动式尿有形成分分析仪和静止式有形成分分析仪。
7.流式细胞术尿有形成分分析仪:是应用流式细胞术和电阻抗的原理进行分析的仪器。
8.尿有形成分的识别分析:仪器通过对前向散射光波形(散射光强度和散射光脉冲宽度)前向荧光波形(荧光波长和荧光脉冲宽度)和电阻抗值的大小综合分析,得出细胞的形态、细胞横截面积、染色片段的长度、细胞容积等信息并绘出直方图和散射图。
仪器通过分析每个细胞信号波形的特性来对其进行分类。
9.前向散射光脉冲宽度:反映细胞的长度。
二、选择题【A型题】在五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1.尿蛋白定性干化学检测法只适用于检测(A)A.白蛋白B.球蛋白C.糖蛋白D.黏蛋白E.核蛋白2.用尿液分析仪检测门诊患者尿液时,常采用下列哪种尿标本(B)A.晨尿B.随机尿C.清洁剂尿D.3小时尿E.24小时尿3.尿液分析仪检测后质量控制主要指(B)A.严格规范的实验操作B.对报告的审核、签发C.正确的尿标本收集D.有效的标本标记E.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操作4.有关尿液分析仪质控的表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E)A.质控物成分应稳定B.选择质控物时,最好使用多项符合控制品C.在一天内最好使用统一份质控物D.使用不同批号的试剂带前均需做质控E.使用不同批号的试剂带前不需做质控5.同普通光学显微镜方法相比,下列哪项不是影像式尿有形成分分析仪的优势(C)A.速度快捷B.精确度高C.有散点图报告D.分析标准定量度E.视野清晰6.流式细胞尿有形成分分析仪定量参数不包括(A)A.精子B.红细胞C.白细胞D.上皮细胞E.细菌7.流式细胞尿有形成分分析仪标记参数不包括(C)A.病理管型B.小圆上皮细胞C.红细胞D.结晶E.类酵母细胞8.尿液分析仪检测尿蛋白,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B)A.黄疸尿对结果有影响B.混浊尿对结果无影响C.对白蛋白敏感D.尿液酸碱度影响检测结果E.多种药物可以影响结果9.下面关于尿液分析仪的叙述中,错误的是(E)A.此类仪器采用球面分析仪接受双波长反射光B.尿试剂带简单、快速、用尿量少C.尿蛋白测定采用指示剂蛋白误差原理D.细胞检查不可替代镜检E.尿葡萄糖检查的特异性不如班氏定性法10.下述中不符合尿干化学试剂带反应原理的是(A)A.粒细胞中的酯酶作用于重氮盐而产生颜色反应B.细菌可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C.PH值及其对尿中白蛋白特别敏感D.尿中葡萄糖用特异性酶法测定E.尿红细胞检测一般应用隐血试验原11.下述中不符合尿液分析仪10项检测试剂带内容的是(E)A.白细胞酯酶B.亚硝酸盐C.PHD.比重E.球蛋白12.尿干化学试剂带测定隐血试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A.试剂带只对完整的红细胞起反应B.试剂带对尿中游离血红蛋白、肌红蛋白都呈阳性反应C.镜检尿中红细胞数与试剂带阳性关系相关但并不一致D.维生素C对本试验有抑制作用E.菌尿可使测量结果呈假阳性13.尿干化学试剂带测定尿糖,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D)A.试剂带法比班式法特异性高B.维生素C可产生假阴性反应C.试剂带法比班式法灵敏度高D.测定结果根尿液与试剂模块反映是时间无关E.过氧化物可产生假阳性结果14.尿干化学试剂带测定比重,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B)A.干化学尿比重测定,PH变化范围为6.2~7.0B.最适合测定比重范围在1.000~1.004的新生儿尿液C.尿液中蛋白质浓度增加将使比重增加D.尿素含量大于10g/L,比重结果降低E.尿比重检测时尿液分析的常规检测项目之一1.尿干化学试剂带测定尿酮体,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A.本法对酮体各组分的灵敏度相同B.测定时应使用新鲜尿液C.试剂带受潮,可使尿酮体检测出现假阳性结果D.尿中苯丙酮可出现假阳性结果E.干化学尿酮检测采用硝基铁氰化钠法2.下述中哪项不属于尿干化学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内容(E)A.正确的尿标本收集方法B.有效的尿标本标记C.适宜的防腐剂D.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检测E.检测报告的审核、签发3.世界上第一台尿液分析仪出现在(D)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90年代D.20世纪70年代E.20世纪80年代4.尿液分析仪试剂带的结构是(C)A.2层,最上层是塑料层B.3层,最上层是吸水层C.4层,最上层是尼龙层D.5层,最上层是绒制层E.4层,最上层是吸水层5.尿液分析仪试剂带空白快的作用是(A)A.消除不同尿液标本颜色的差异B.消除试剂颜色的差异C.消除不同光吸收差异D.增强对尿标本的吸收E.减少对尿标本的吸收6.尿液分析仪原理一般采用(B)A.三波长分析法B.双波长分析法C.单波长分析法D.原子吸收分析法E.气相色谱法7.尿液分析仪的结构主要由(C)A.4部分构成B.5部分构成C.3部分构成D.6部分构成E.2部分构成8.关于尿液分析仪的安装,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E)A.应安装在清洁通风的地方B.应安装在稳定的水平实验台上C.应安装在足够空间便于并与操作的地方D.仪器接地良好E.应安装在恒温、恒湿的地方9.关于尿液分析仪使用的注意事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E)A.保持仪器清洁B.使用干净的取样杯C.使用新鲜的混合尿D.试剂带浸入尿样时间为2秒E.试剂带浸入尿样时间为20秒10.尿液分析仪的维护与保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E)A.使用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B.仪器要有专人负责C.每天测试前应对仪器全面检查D.开瓶未使用的尿试剂带,应立即收入瓶内盖好瓶盖E.仪器可在阳光长时间照射下工作11.流式细胞术尿有形成分分析仪的工作原理是(A)A.应用流式细胞术和电阻抗B.应用流式细胞术和原子发射C.应用流式细胞术和气相色谱D.应用流式细胞术和液相色谱E.应用流式细胞术和原子吸收12.U F-100型尿有形成分分析仪使用的荧光染料是(B)A.铬黑T和靛蓝B.菲啶和羧花氰C.铬黑T和菲啶D.羧花氰和铬黑TE.菲啶和铬黑T13.S edtron自动尿有形成分分析仪,使用的放大倍数为(C)A.100倍和300倍B.200倍和400倍C.100倍和400倍D.200倍和300倍E.150倍和300倍【X型题】每题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
光电成像原理与技术考试要点第一章:1. 试述光电成像技术对视见光谱域的延伸以及所受到的限制。
答 :[1]电磁波的波动方程该方程电磁波传递图像信息物空间和像空间的定量关系,通过经典电磁场理论可以处理电磁波全部的成像问题[2]收到的限制:当电磁波的波长增大时,所能获得的图像分辨力将显著降低。
对波长超过毫米量级的电磁波而言,用有限孔径和焦距的成像系统所获得的图像分辨力将会很低。
因此实际上己排除了波长较长的电磁波的成像作用。
目前光电成像对光谱长波阔的延伸仅扩展到亚毫米波成像。
除了衍射造成分辨力下降限制了将长波电磁波用于成像外, 用于成像的电磁波也存在一个短波限。
通常把这个短波限确定在 X 射线 (Roentgen 射线与 y 射线 (Gamma 射线波段。
这是因为波长更短的辐射具有极强的穿透能力,所以,宇宙射线难以在普通条件下聚焦成像。
2. 光电成像技术在哪些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光电成像技术突破了人眼的哪些限制?答:[1]应用:(1人眼的视觉特性 (2各种辐射源及目标、背景特性 (3大气光学特性对辐射传输的影响 (4成像光学系统 (5光辐射探测器及致冷器 (6信号的电子学处理 (7图像的显示[2]突破了人眼的限制 :(1可以拓展人眼对不可见辐射的接受能力 (2可以拓展人眼对微弱光图像的探测能力 (3可以捕捉人眼无法分辨的细节 (4可以将超快速现象存储下来3. 光电成像器件可分为哪两大类?各有什么特点?答:[1]直视型:用于直接观察的仪器中,器件本身具有图像的转换、增强及显示等部分,可直接显示输出图像,通常使用光电发射效应,也成像管 .[2]电视型:于电视摄像和热成像系统中。
器件本身的功能是完成将二维空间的可见光图像或辐射图像转换成一维时间的视频电信号使用光电发射效应或光电导效应,不直接显示图像 .4. 什么是变像管?什么是像增强器?试比较二者的异同。
答:[1]变像管:接收非可见辐射图像,如红外变像管等,特点是入射图像和出射图像的光谱不同。
光电专业课程
1、首先,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个涉及光学、光子学、光电技术和信息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专业。
因此,该专业的课程设置非常广泛,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
2、以下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些主要专业课程:
光学原理:该课程主要介绍光学的基本原理和现象,包括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现象。
光子学原理:该课程主要介绍光子学的基本原理和现象,包括光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光子散射、光子吸收、光子发射等现象。
光电技术:该课程主要介绍光电转换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包括光电探测、光电转换器件、光电信号处理等。
信息理论与技术:该课程主要介绍信息论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包括信息量、信息熵、信道容量等概念,以及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等技术。
计算机原理与技术:该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包括计算机体系结构、汇编语言、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技术。
3、除了以上专业课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还会开设一些实践课程,例如实验课、课程设计等,这些实践课程
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此外,还有一些数学、物理、工程力学等基础课程,这些课程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于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非常重要。
总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非常广泛,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计算机原理第七章第一节—四节“计算机外围设备”的相关知识。
主题:第七章第一节—四节“计算机外围设备”的相关知识。
学习时间:2016年12月5日--12月11日内容:我们这周主要学习第七章一节—四节“外围设备概述”、“磁盘存储设备”、“磁带存储设备”的相关知识。
希望通过这四节内容的学习能使同学们掌握计算机外围设备的相关知识。
一、学习要求1.了解外围设备概述知识;2.掌握磁盘存储设备的相关知识;3.了解磁带存储设备相关内容。
二、主要内容(一)外围设备概述1.概念:计算机系统中除主机外的其他设备,包括输入和输出设备、外存储器、模数转换器、数模转换器、外围处理机等,是计算机与外界进行通信的工具,例如打印机、磁盘驱动器或键盘。
其主要功能是在计算机和其他机器之间,以及计算机与用户之间提供联系,将外界的信息输入计算机,取出计算机要输出的信息,存储需要保存的信息和编辑整理外界信息以便输入计算机。
2.基本组成:---存储介质,它具有保存信息的物理特征;---驱动装置,它用于移动存储介质;---控制电路,它向存储介质发送数据或从存储介质接受数据;---外围设备可分为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外存设备、数据通信设备和过程控制设备几大类。
3.常见外围设备简介1)输入设备输入设备主要完成输入程序、数据和操作命令等功能,也是进行人机对话的主要部件。
(1)键盘键盘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一种输入设备,与CRT显示器组成终端设备。
键盘是由一组排列成阵列形式的按键开关组成的,每按下一个键,产生一个相应的字符代码(每个按键的位置码),然后将它转换成ASCII码或其他码,送主机。
ASCII:(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 用于信息交换的美国标准代码。
ASCII是128个字符组成的字符集。
(2)光笔、图形板和画笔(或游动标)输入光笔(light pen)的外形与钢笔相似,头部装有一个透镜系统,能把进入的光会聚为一个光点。
第七章多媒体技术基础习题一、是非题1.多媒体技术中的“媒体”通常是指存储信息的实体。
A.对 B.错2.按照ITU对媒体的划分,电报码、条形码、图像编码、声音编码和文本编码等属于表示媒体。
A.对 B.错3.NTSC制式使用的颜色空间为YUV。
A.对 B.错4.人的视觉敏感程度对颜色比对亮度更高。
A.对 B.错5.一般人耳所能感受的声音频率在100Hz~10kHz范围内。
A.对 B.错6.音频、视频的数字化过程中,量化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有损压缩编码过程,必然带来信息的损失。
A.对 B.错7.扫描仪、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的光电转换元件一般都选用CCD。
A.对 B.错8.多媒体技术的特点也就是信息载体所呈现出的集成性、交互性、实时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A.对 B.错9.位图与矢量图相比较,位图不仅色彩逼真并且可以任意缩放比例,因此比矢量图应用更广。
A.对 B.错10.DVD格式中使用的是MPEG-2压缩标准。
A.对 B.错11.多媒体的“交互性”是指用户与多媒体系统之间实现信息的双向处理、沟通、控制的交互过程。
A.对 B.错12.MIDI具有生成文件较小、容易编辑,但缺乏自然声音的真实感。
A.对 B.错13.就合成乐曲的音质而言,FM合成器比波表合成器合成的音质好。
A.对 B.错14.视频是一种动态图像,动画也是由动态图像构成,二者并无本质的区别。
A.对 B.错15. Flash由于使用了矢量方式保存动画文件,并采用了流式技术,特别适合于网络动画制作。
A.对 B.错二、单选题1. 其表现形式为各种编码方式,如文本编码、图像编码、音频编码等的媒体是______。
A. 感觉媒体B. 显示媒体C. 表示媒体D. 存储媒体2. 下列______属于存储媒体。
A.打印机B. 磁盘阵列C. 触摸屏D. ADSL调制解调器3. 下列______不属于感觉媒体。
A. 语音B. 图像C. 条形码D. 文本4. 下列哪项不是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性______。
南京理工大学光电检测课后习题答案第1章1、举例说明你说知道的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
(1)光电检测技术在工业生产领域中的应用:在线检测:零件尺寸、产品缺陷、装配定位…(2)光电检测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家用电器——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自动对焦---红外测距传感器自动感应灯:亮度检测---光敏电阻空调、冰箱、电饭煲:温度检测---热敏电阻、热电偶遥控接收:红外检测---光敏二极管、光敏三极管可视对讲、可视电话:图像获取---面阵CCD医疗卫生——数字体温计:接触式---热敏电阻,非接触式---红外传感器办公商务——扫描仪:文档扫描---线阵CCD红外传输数据:红外检测---光敏二极管、光敏三极管(3)光电检测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夜视瞄准机系统:非冷却红外传感器技术激光测距仪:可精确的定位目标光电检测技术应用实例简介点钞机(1)激光检测—激光光源的应用用一定波长的红外激光照射第五版人民币上的荧光字,会使荧光字产生一定波长的激光,通过对此激光的检测可辨别钞票的真假。
由于仿制困难,故用于辨伪很准确。
(2)红外穿透检测—红外信号的检测红外穿透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人民币的纸张比较坚固、密度较高以及用凹印技术印刷的油墨厚度较高,因而对红外信号的吸收能力较强来辨别钞票的真假。
人民币的纸质特征与假钞的纸质特征有一定的差异,用红外信号对钞票进行穿透检测时,它们对红外信号的吸收能力将会不同,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实现辨伪。
(3)荧光反应的检测—荧光信号的检测荧光检测的工作原理是针对人民币的纸质进行检测。
人民币采用专用纸张制造(含85%以上的优质棉花),假钞通常采用经漂白处理后的普通纸进行制造,经漂白处理后的纸张在紫外线(波长为365nm的蓝光)的照射下会出现荧光反应(在紫外线的激发下衍射出波长为420-460nm的蓝光),人民币则没有荧光反应。
所以,用紫外光源对运动钞票进行照射并同时用硅光电池检测钞票的荧光反映,可判别钞票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