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现代派散文赏析:《我的空中楼阁》多层面绘景艺术
- 格式:docx
- 大小:21.86 KB
- 文档页数:3
文题解读文章题目一语双关,既指“我”家居的“小屋”,又指幻景中的“空中楼阁”,理想中“独立”“安静”的生活环境,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独立人格的向往。
作者作品李乐薇(1930~),江苏省南京市人,现代作家。
早年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后一直在台湾从事文化教育工作。
以散文见长,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而富于感情。
她善于借助外在的形象来表现无形的主观意念,刻意于意象的经营,能够运用有声、有光、有色、有味、有形的物象幻化暗示出微妙的“自我情绪”,透露出常有的现代派艺术信息。
背景纵览在《我的空中楼阁》这篇散文中,作者引入现代派诗歌艺术,综合运用多向叠景,以及幻觉错觉、虚实契应、声色交感、移位变形等多种技法。
致力于潜意识和自我情绪的表现,从而使作品给人一种境界超然的空灵美和遗世独立的超越感。
字词梳理1.字音山脊.(jǐ)谦逊.(xùn)掠.过(lǜe)婀娜.(nuó)翩.然(piān)休憩.(qì)宁谧.(mì)花蕊.(ruǐ)囿.于(yòu)2.辨音3.辨义幅——副幅:量词(用于布帛、呢绒、图画等)。
副:①作量词,用于成组成套的东西,如“一副对联”;②也用于面部表情、态度等,如“一副笑容”。
绚烂——灿烂绚烂:色彩华丽。
如“绚烂的朝霞”“绚烂多彩”等。
灿烂:多用来形容颜色光彩、鲜明、耀眼的物品;也指文化遗产、思想等的美好优秀,同义范围大。
4.词义囿于:局限。
柔静:柔和恬静。
宁谧:安宁,平静。
翩然:形容动作轻快的样子。
缥缈:也写作飘渺,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婀娜:姿态柔软而美好。
眉黛:古代女子用黛画眉,所以称黛为眉。
黛,青黑色的颜料。
空中楼阁:空中花园,现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
游目骋怀:放眼观看,使人开怀。
游目,放眼往远处看;骋怀:开怀。
课文剖析山如眉黛......。
(“山如眉黛”“眉梢的痣一点”独出心裁,熨帖自然,....,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使“山”“屋”的形象呈现出新颖动人之态。
我的空中楼阁朗诵赏析在我们的生活中,朗诵是一种非常美妙的艺术形式,它通过语言的表达和声音的传达,将文字和情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而《空中楼阁》这首诗歌作品,更是一首经典的朗诵作品,它通过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让人们在朗诵中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空中楼阁》这首诗歌的内容。
这首诗歌是由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他生活在一个混乱的时代,而他的诗歌却充满了对理想和远方的向往。
《空中楼阁》就是他在这个时代中的一种思考和表达,他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
在诗歌中,他用“空中楼阁”这个形象来比喻人们追求的理想,而“水中影”则是对现实的反思。
整首诗歌通过对比和对话的方式,让人们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也让人们在朗诵中感受到了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反思。
其次,我们来谈一谈《空中楼阁》这首诗歌的语言和表达。
王之涣的诗歌语言优美,表达深刻,他通过对诗歌语言的运用,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朗诵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也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诗歌语言的热爱和对文字的理解。
在朗诵中,我们可以通过语言的表达和声音的传达,将诗歌的情感和思想完美地传递给听众,让人们在朗诵中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最后,我们来谈一谈《空中楼阁》这首诗歌的朗诵。
在朗诵中,我们可以通过语言的表达和声音的传达,将诗歌的情感和思想完美地传递给听众。
在朗诵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反思,也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诗歌语言的热爱和对文字的理解。
在朗诵中,我们可以通过声音的变化和语调的把握,将诗歌的情感和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们在朗诵中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
总之,《空中楼阁》是一首经典的诗歌作品,它通过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让人们在朗诵中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
在朗诵中,我们可以通过语言的表达和声音的传达,将诗歌的情感和思想完美地传递给听众,让人们在朗诵中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希望我们能够通过朗诵,感受到诗歌的魅力,也希望我们能够通过朗诵,感受到诗歌的力量。
《我的空中楼阁》教材解析《我的空中楼阁》教材解析台湾作家李乐薇以散文见长,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而富于感情。
《我的空中楼阁》是其散文中的精品,作者怀着对韵、趣、味等高雅审美的执著追求,托物言志、寄情于景,以生活中的小屋作为理想的栖息所,寄寓了对“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表现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文章意境深邃,文质兼美。
本文拟就其语言的典雅美、形象美、哲理美作一赏析,以领略作者的深厚语言功底以及语言艺术的魅力。
一、典雅美《我的空中楼阁》的语言优美而不粗俗,体现了古朴典重,雅致隽永的典雅美。
首先是大量的文言词句的使用。
文中将文言虚词“而”、“于”、“以”、“之”等自然融入了文句中,既古朴典重,又使节奏舒徐有致,琅琅上口。
如“细而密的枝叶”,“美而浓的树荫”,“轻灵而自由”;“不逊于花”,“憩于枝头”,“适于心灵散步”,“足以举目千里,足以俯仰天地”,“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地利之便”等。
文中也用典雅的四字句,如“山如眉黛”、“满山皆树”、“凌空而起”、“姿态翩然”、“游目骋怀”、“雾失楼台”等,有的巧妙地化用了前人之语,有的自出新杼,富有创造性,但都显得隽逸潇洒,言简意丰。
其次是讲究整齐和谐,富有语势。
采用两相对应写法,文采斐然,韵味无穷,“那时山上只有一片微光,一片柔静,一片宁谧”,彩笔纵横,妙语连珠。
再如“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清健或挺拔,苗条或婀娜”等整齐中见变化,雅致隽永又色彩绚丽,给人以清新活泼的美趣。
典雅的语言需要作者有高度的艺术修养,做到古为今用,既新巧别致又清新优美,造语工整而见匠心。
二、形象美形象是艺术的生命,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就必须以形象的语言来描写,使之绘声绘色,形神皆备。
《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其形象美的语言展示得淋漓尽致。
这里只略举几例稍加赏析。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作者: 陈林森
作者机构: 星子中学
出版物刊名: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09-110页
摘要:《我的空中楼阁》是台湾作家李乐薇写的一篇散文,现已收入今年冬秋修订后的高中语文第一册.这篇散文无论从它丰蕴的内涵.由衷的真情、美妙的想象、新颖的角度,还是从它摇曳的文字、轻盈的节奏、流美的韵律、绚烂的色彩方面,都有很多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确实是"一篇难得的美文".特别是比喻的运用,更是富有创造性,表现了作者驾驭语言的高超技巧.。
《我的空中楼阁》简析_模板《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情景相生、亦虚亦实,隐显相衬的抒情散文。
《我》在处理情和景的关系时,注意把它们置于和其他景物的联系之中,“小屋”不是孤立的小屋;而是在特定环境下的小屋;从而愈显出小屋独具的美。
吴乔说:“夫诗以情为主,景为宾。
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
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
”《我》这篇散文也是如此,写“空中楼阁”正是为了抒发作者憧憬美好事物的真情实感,多以“情乐”为主宰,所以文中充满了“乐景”。
1、关于情与景的关系,古人和外国著名作家有许多真知灼见,略举一二做为我们阅读赏析诗与文的借鉴:刘勰:“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姜白石:“意中有景,景中有意。
”范晞文:“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
”“情景相触而莫分也。
”谢榛:“作诗本乎情景,孤不自成,两不相背。
凡登高致思,则神交古人。
穷乎遐迩,系乎忧乐,此相因偶然,著形于绝迹,振响于无声也。
夫情景有异同,模写有难易,诗有二要,莫切于斯者。
观则同于外,感则异于内,当自用其力,使内外如一,出入此心而无间也。
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以数言而统万形,元气浑成,其浩无涯矣。
”“景多则堆垛,情多则暗弱,大家无此失矣。
” 李渔:“作词之料,不过情景二字,非对眼前写景,即据心上说情。
说得情出,写得景明,即是好词。
”“词虽不出情景二字,然二家亦分主客。
情为主,景是客。
”王夫之:“从此写景,乃为活景。
”“情景者,文章之辅车也。
故情以景幽,单情则露。
景以情研,独景则滞。
” 田同之:“词中情景不可太分,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
”况周颐:“至真之情,由性灵肺腑中流出。
”2、关于虚与实蒋和:“其行间空白处,俱觉有味,……大抵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
”布颜图:“山水间烟光云影,变幻无常,或隐或现,或虚或实,或有或无,冥冥中有气,窈窈中有神,茫无定象,虽有笔墨莫能施其巧。
故古人殚思竭虑,开无墨之墨,无笔之笔以取之。
”恽格:“人但知有画处是画,不知无画处皆画,画之空处,全局所关,即虚实相生法,人多不著眼空处,妙在通幅皆灵,故云妙境也。
我的空中楼阁原文全解我的空中楼阁全文赏析一、设计缘起近日听了于漪、钱梦龙、陈钟梁、王大绩等专家的专题报告,对语文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
专家们一致认为,语文应该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从这两方面入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而上述目的要想达到,必须是通过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教育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但我们必须把这些例子用好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
现版教材中不乏文质兼美的文章,《我的空中楼阁》就是其中的一篇佳作。
我想通过《我的空中楼阁》的说课稿把自己的浅薄的教学认识表达出来,以求教于大家。
二、设计思路《我的空中楼阁》是台湾作家李乐薇的作品,是一篇优秀的散文。
在老版教材中被选作自读课文,现编入新教材为讲读课文,由此可见其经久不衰的魅力。
这篇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实细腻。
至于这篇文章,学生可以学习和借鉴的东西很多:学生可以品味文章的语言风格;学生可以探讨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感情世界;学生也可以从中得到写作的启迪……而我认为,这篇文章属于文质兼美的佳作,应该作为引导学生发现美的一个契机,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上集中表现“美”,以“美”作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
完成教学任务需要2课时。
三、教学目标通过反复的讨论,现在教育界对语文的性质基本上达成了共识,并写进了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所以,语文教学必须是通过语言文字的教学,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从教材的安排上看,《我的空中楼阁》被选编为高一语文第一册第6课,是散文单元中的重要篇目。
高一语文第一册《教材说明》明确提出,高一着重培养理解文章的能力、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注意考虑教材特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储备、大纲要求等多方面,同时体现教师的教学风格。
中职语文课文《我的空中楼阁》的“三美”赏析作者:刘传洋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7年第08期《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经典的写景散文,位于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
题目“我的空中楼阁”一语双关,既指“立于山脊”的“我”的小屋,又指“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课文以全景式的描写横向展开,然后由实而虚,虚实结合,将现实的自然景观融进飘渺的诗的境界,耐人尋味。
文章很美,从文字所描写的画面来看,有远山、小屋、绿树、花园等景物,景色唯美,意境深远;语言很美,字字珠玑,清新而自然、纯净而恬淡,没有丝毫杂质;文中所抒发的情怀更美,热爱自然,追求独立、自由、安静的生活环境。
下面分别来探讨一下绘画美、语言美、情怀美的赏析。
一、绘画美——文中有画,画中有文《我的空中楼阁》文字中尽是美妙的画面,你看那郁郁葱葱的远山,你看那掩映在远山中立于山脊的小屋,还有那满山遍野的鲜花,紫藤、月季、喇叭花、圣诞红给美妙的画面又添加了诸多色彩,再看那天边的云和霞,夜晚的小屋,点点灯光点缀了黑夜,门外还有鸟语花香,这该是多少人羡慕的生活环境,难怪李乐薇先生如此痴迷和眷恋小屋。
在进行画面美的教学时,先带领学生品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咀嚼,回味课文所呈现的画面,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再次聆听课文录音,想象着文中的美景,然后观看视频画面,将文字和画面结合起来,体会文中有画,画中有文的意境。
我们来赏析几个画面:画面一: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赏析:一句句优美的语言,勾勒了一幅幅美妙的画面,看吧,山上的小屋如同一片风帆,一只飞雁,蓝色的小屋给大山带来了生机和情调,字里行间充溢着对小屋的亲切、珍爱与赞赏之情。
画面二:有形的围墙围住一些花,有紫藤、月季、喇叭花、圣诞红之类。
天地相连的那一道弧线,是另一重无形的围墙,也围住一些花,那些花有朵状,有片状,有红有白,有绚烂,也有飘落。
品读《我的空中楼阁》_高三语文教案_模板《我的空中楼阁》是台湾现代作家李乐薇女士的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写得非常优美,读后犹如食过橄榄嚼过甘饴,回味无穷。
喜欢读散文的人必定是耐心很好的人,也必定是懂得享受闲暇时间的人。
以自己的经验而论,总认为心浮气燥的人是不适合读散文的。
优秀的散文很适合安静的时候细嚼,只有反复地细嚼才能啧出味道。
我们那时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大抵只是为了应付考试,长大一点,重新翻阅,心情是截然不同的,对于自然、人、家庭,会有全新的感受和领悟。
随着年龄的增长,看惯了红尘俗事,便喜欢安静,也因此喜欢读一些优美的散文。
这一篇写景的小文不仅适合夜深人静时捧读,更适合悠悠地朗诵,昏黄的夜灯下,舒适地倚着床背,以一种平静的心情,逐字逐句地读,读着读着,便不由自主地陷于美景之中,深深地陶醉,如果有梦,那一定是甘甜而清香的。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文章开头第一句话就唤醒了我的想象,如果山林是一位婀娜的美人,那小屋就是惹眼的美人痣?多好的比喻,我几乎要惊呼了!小屋的形象一下子柔和起来。
世界太拥挤,城市太嘈杂,拥有小屋的人本已令人羡慕,况且又是那样美如仙境的小屋,我的心小鸟般云雾般飘渺着飞远了。
如痣小屋是她的世外桃园,如今的人,尤其是城市里厌倦了灯红酒绿的人,为生活所累的人,想着逃避苦难的人,也一定会爱上这可爱灵动翩翩欲飞的小屋,也一定如我般向往这一方净土。
有人说,女人写散文,能把枯燥的东西写得有趣。
看来是有一定道理的。
“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
”“无需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令人惊叹的语句,如此美不胜收的环境,怎不叫人羡慕?这不正是天人合一的景观吗?大自然就是一副无需雕饰的巨画,屋在画中,人也在画中,画随屋动,人随画行,这一切和谐而有序,几乎让人嗅到新鲜的氧气。
我能想象人在画中从容快乐地行走,脚步似一串丁冬作响的音符,心情怎能不雀跃?小屋是清新的自然的,文字也是,爱极了这优美流畅的文字。
《我的空中楼阁》写景手法分析作者:陈黎娜来源:《语文教学之友》2009年第08期《我的空中楼阁》全文笔调清新俊逸、语言优美隽永,是一篇寄寓情怀、托物言志的抒情佳作。
在文中,作家用唯美的文字和唯美的情思为读者精心营造了一方精美绝伦的艺术圣境,它不仅给人以伸手可触、心爽神怡的美的享受,还让人在灵魂的自省中得到哲理的启迪。
学习此文的写景手法对中学生的写作有极大的导向作用。
一、定景换点就写景而言,中学生最大的弱点就是看到一个事物不知从何谈起,更不要说条理性,而本文给予了一个定景换点的范例。
比如文章前半部分以客观的笔调展示了小屋之美,作者首先从整体外观上着力刻画一座玲珑的小屋,它像一副精美的画、一首清丽的诗。
作者调换立足点来观察小屋,如湛蓝的天空之下,柔和的山脊之上,阳光明媚而和煦,绿树婆娑而轻舞,多么丰满谐调的底色,何等诗情画意的外景!而小屋呢?“恰似眉梢的痣一点”,精巧而又恰当地处于其中,翘起一角活泼的屋檐,露出一排错落的屋瓦,“一片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若隐若现”,“姿态翩然”;树的点缀,使小屋少了几丝呆滞,多了几许灵动;小屋的出现,使山上少了几分单纯,添了几抹亮丽。
何等巧夺天工的匠意,何等清水芙蓉的本然!如果远观近看小屋有形有体,那么,从它的形体之中已经显现出几分含蓄与风度,飘逸出几分轻灵与自由。
通过这一点,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想象自己的家或者参观某个景点,用最美好的心情给家或景点设定一个整体外观的描述,再具体一些就好比上课时以某位学生为固定点,其余学生就在自己的坐位上观察。
每位学生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容貌当然有所差别。
学生应当有所领悟,写景可以多换个角度去观察,何愁无话可说。
二、定点换景如果前面构筑的是小屋整体外观的远视图,后面则是以神姿仙态的小屋为固定点来观看不同方位的景。
文章写出了小屋各个不同方位的装饰,那的确是人间难得几回见的圣景。
作者从左右、俯仰、鲜花、围墙、交通、灯光、雾月来展现小屋美的气息:“左顾有山外青山”,“足以举目千里”,“右盼有绿野阡陌”,“足以俯仰大地”;四季有鲜花相伴,每天与云霞为友,红的像火绚烂地绽放,白的像雪轻盈地飘落;破晓有破晓时的风姿,自能拥有一片现实的微光;入暮有入暮时的倩影,独自欣享一分浪漫的宁谧。
我的空中楼阁原文及赏析我的空中楼阁原文及赏析李乐薇,祖籍江苏省南京市,台湾当代作家。
1930年生,早年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后来一直从事文化教育工作,是台湾当代散文作家。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我的空中楼阁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
世界上有很多已经很美的东西,还需要一些点缀,山也是。
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小屋点缀了山,什么来点缀小屋呢?那是树!山上有一片纯绿色的无花树;花是美丽的,树的美丽也不逊于花。
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
树的美在于姿势的清健或挺拔、苗条和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有了这许多树,小屋就有了许多特点。
树总是轻轻摇动着。
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而小屋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山皆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
小屋后面有一棵高过屋顶的大树,细而密的枝叶伸展在小屋的上面,美而浓的树荫把小屋笼罩起来。
这棵树使小屋给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
换个角度,近看改为远观,小屋却又变换位置,出现在另一些树的上面,这个角度是远远地站在山下看。
首先看到的是小屋前面的树,那些树把小屋遮掩了,只在树与树之间露出一些建筑的线条,一角活泼翘一起的屋檐,一排整齐的图案式的屋瓦。
一片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
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
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势上,却象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一由!小屋之小,是受了土地的限制。
论“领土”,只有限的一点。
在有限的土地上,房屋比土地小,花园比房屋小,花园中的路又比花园小,这条小路是我袖珍型的花园大道。
和“领土”相对的是“领空”,论“领空”却又是无限的,足以举目千里,足以俯仰天地,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
高中语文《我的空中楼阁》赏析高中语文《我的空中楼阁》赏析台湾作家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优美散文,编入高中语文人教版教材,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人教版课文《我的空中楼阁》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我的空中楼阁》赏析《我的空中楼阁》高尚雅洁而绝无尘俗气,表现了作者特有的精神气质。
文以气为主,该文气盛之极。
作者纵横挥洒,机无滞碍,所描绘的形象,既生动感人,又让人联类无穷,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和再创造的余地,可谓深远难尽,动而不板,活泼怡人。
《我的空中楼阁》犹如一幅迷人的立体画。
画的主体便是“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的`”小屋,这小屋的前面是树,“那些树把小屋遮掩了”;小屋在山的怀抱中,山的背景又是多变而神奇的,花、云、光、空气都别有洞天,且山下万家的灿烂灯火与山上闪烁疏落的灯光互为映辉,照淡了黑暗,画面更具朦胧、空灵、含蓄的韵致:“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
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至此,一幅写意的立体画卷便多侧面、有层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从而达到了以形传神,神韵别具的佳境。
作者精心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这是生命之色,是希望之所在。
于是字里行间自然洋溢着自享清福、独立安静、快乐怡情的特有精神美。
无论是“举目千里”、“俯仰天地”,“左顾山外青山,右盼绿野阡陌”,还是“心灵散步”、“游目骋怀”,“享受充足的睡眠”,以及“一天一个美梦”,都使画卷的艺术造型美与主人的雅洁脱俗构成了和谐,从而完成了意境的创造,具有独特的神韵,产生了无穷的魅力。
作者的精神气质既激奋、高昂,又悠宛、沉稳,但写得波澜层叠,变幻纵横,把无形的神寓于有形的景之中。
全文摇曳多姿,有起笔的突兀,也有中段的翻腾,还有收处的逸宕,从而形成其特有的风格,既柔和温婉,又富于情感,有如行云流水,随笔而转,构思随笔而曲,而气韵行于其间,风致高雅,以生动传神取胜,以灵动之笔写出神韵。
《我的空中楼阁》我的空中楼阁(教案)【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李乐薇,祖籍江苏省南京市,1930年生,早年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后来一直从事文化教育工作,是台湾当代散文作家。
以散文见长,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含蓄,善于借助富有物质感的形象来表现无形的主观意念,刻意于意象的经营,能够运用省、光、色、味、形的物象幻化暗示出微妙的“自我的情绪”,透露着浓郁的现代派艺术气息。
【示范教案】教学目标1.鉴赏本文诗的语言和画的结构,体会作者独特的感受。
2.掌握文章托物言志的方法,领悟意境美。
美的能力。
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第一课时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读好文章,如饮美酒,久而弥笃。
李乐薇先生的《我的空中楼阁》就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令人回味无穷的抒情散文。
今天的学习要从鉴赏文章灵巧的表现手法、诗化的语言人手去深刻体会作者描摹事物的独特感受。
2.创设美好氛围,进行配乐朗读。
3.分析观察角度,理出“文脉”,初步感知课文。
观察角度:远望—近看—远眺—仰视—俯瞰理清“文脉”,山间小屋何以成为“空中楼阁”?开头描写小屋“立于山脊——个柔和的角度上”已易使人产生悬空之感;其次“近看改为远观”,树遮掩了小屋,只看到建筑的线条、屋檐、窗等,颇有“凌空而起”之势;再次,它有无限大的“领空”作“开放性院子”,而山路被称为“空中走廊”;最后点明,夜间小屋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掌握了文脉,理清了观察角度,全文的基本内容就大致清楚了。
4.本文在表现技巧方面的特色(1)诗的语言①两相对应,饱含情致先请学生划出,再仔细体味。
本文在描写小屋时多用两两相对的句子,如“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示小屋的小巧;……”“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显得淡雅流畅,使景物更具情韵,而且击节而咏,音节和谐,给人强烈的美感。
②奇特的想象,精巧的比喻要求学生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细细感受作用与韵致。
和谐之美——《我的空中楼阁》鉴赏
谭祈勇
【期刊名称】《学苑教育》
【年(卷),期】2009(000)005
【摘要】《我的空中楼阁》是台湾作家李乐薇的名作。
这篇散文意境优美、闲适、和谐,意味无穷,让人咀嚼不尽。
【总页数】1页(P30-30)
【作者】谭祈勇
【作者单位】重庆万州新田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3
【相关文献】
1.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散文单元鉴赏 [J], 曹洪新
2.和谐之美的陶瓷艺术——论陶瓷造型中的和谐之美 [J], 何毅华
3.心性和谐之美与天道和谐之美──考察程朱学派美学思想的核心维度 [J], 荆成
4.心性和谐之美与天道和谐之美──考察程朱学派美学思想的核心维度 [J], 荆成
5.感受人文地理情怀体验人地和谐之美——以一节试题鉴赏课为例 [J], 李卫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意境隽永耐人寻味——散文《我的空中楼阁》赏析《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奇颖秀逸、情采飞扬、韵致风流的写景美文。
它描绘的是淡雅清丽、美妙多姿的风景图:眉黛似的远山,苍翠欲滴的山林,虚无缥缈的小屋。
表露的却是追求大自然的美,厌弃尘世俗流、纸醉金迷的“自我意识的觉醒”。
那若隐若现、姿态翩然、轻灵而有风度的“空中楼阁”,并非对景物形态的自然照摄,而是主观化、情绪化,作为审美主体形象的“再造的世界”,“是一种纯粹的`、超越和独立的宇宙之创造”(台湾现代派诗人纪弦语)。
它寓含着深刻的象征意蕴,寄托着作者冷寂中的挚切追求与憧憬,可以说是作者向往超世拔俗的心灵的“楼阁”幻境。
作者李乐薇,江苏省南京市人,年生,早年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是台湾当代散文作家。
他的散文作品,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含蓄,善于借助富有物质感的形象来表现无形的主观意念,刻意于意象的经营,能够运用有声、有光、有色、有味、有形的物象幻化暗示出微妙的“自我的情绪”,透露着浓郁的现代派艺术气息。
在《我的空中楼阁》这篇散文中,他引入现代派诗歌艺术,综合运用多向叠景,以及幻觉错觉、虚实契应、声色交感、移位变形等多种技法,致力于潜意识和自我情绪的表现,从而使作品给人一种境界超然的空灵美和遗世独立的超越感。
文章开篇大笔著墨,从山叙起,先点出马和小屋的边线。
用“山例如眉黛,小屋犹如眉梢的痣一点”的熨帖比喻,勾画出了山和小屋的形象姿态,并使山和小屋退回去凡俗,顿然生辉。
“小屋妩媚地立于山脊一个轻盈的角度上”,与山的切合就是那样清爽、自然,鲲的一个浑然天成的整体画面,从而展现出了山和小屋韵致人与自然的美的风貌。
如果说开篇就是大处着眼,小处泼墨,用粗线条大笔勾勒山和小屋的轮廓风貌,那么,下面则就是对山和小屋展开具体内容的分层描写:一是写“小屋点缀了山”。
作者采取比喻手法,以“飘”过一片风帆、“掠”过一只飞雁的动景,来写小屋点缀了山的静景的美,别出心裁,出奇制胜,画出了“山上有了小屋”的生气和灵动的情调,使山光水色平添异彩,生机勃发,令人恍然神往。
我的空中楼阁鉴赏●课文鉴赏说明一、整体感知本文作者好像一个画家,挥动着自己彩色的画笔,以小屋为中心,通过辐射式的笔法,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尽情地描绘着自己心爱的小屋及其周围的自然环境。
小屋与山,与周围的树相互点缀,小屋有自己的领土与领空,有形和无形的围墙又衬托出小屋的美妙,如此等等,使小屋独具特色而又令人赏玩不尽。
因此,粗读课文,就要引导学生大体感知作者所说的“空中楼阁”,然后仔细品味这楼阁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情绪。
对全文内容的感知,可按连续递进的三个层次进行:景物外观(小屋的位置,小屋周围的环境)──景物性状(小屋的神)──景物描写蕴含的感情(作者对自由生活、独立人格的追求和向往)。
下边这个表可以帮助我们理清线索,整体感知全文的主要内容:描写的景物景物的特点蕴含的感情小屋与山小屋点缀了山小屋使山富有生气和情调小屋与树(近看)树点缀了小屋,使小屋有了绿的背景有活力,有精神,使小屋含蓄而有风度小屋与树(远观)小屋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像鸟和蝶一样,轻灵而自由小屋的领土与领空有限的领土和无限的领空,袖珍的花园和开放性的院子无限的领空显示出小屋的开放性小屋的围墙有形的围墙围住一些花,无形的围墙展示着大自然无形的围墙显示出小屋的开放性小屋的空气与光线空气清新,光线明亮,充满柔静与宁谧呼吸的是香,富有科学的时间性和浪漫的文学性小屋的交通山路和山坡,便于“我”行走幸福的阶梯,是“我”的空中走廊小屋的白天和夜晚白天清晰,夜晚朦胧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品,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小屋的室内装饰室外的鸟语和门外的巨画,富有生气的大自然使小屋主人有回归自然之乐二、鉴赏要点1.点题之笔本文题为“我的空中楼阁”,“空中楼阁”一语双关:既指“我”居住的“小屋”建于山上,在烟雾迷蒙中,犹如耸入天际的楼阁,又指幻景中的“空中楼阁”,理想中“独立”“安静”的生活环境。
文章前一部分重在自然景物的真实描写,尽管有着丰富的联想、想像,但写的是实实在在的山、树、房屋的形势、情姿。
浅析我的空中楼阁散文浅析我的空中楼阁散文《我的空中楼阁》的作者李乐薇在这篇散文中,匠心独运,以诗化的语言刻意追求作品中的绘画美、色彩美、动态美以及意境美,将自己的生活情趣和小屋四周的景物完美地融于一体。
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优美、深邃的艺术境界,让读者身临其境,留连忘返。
一、构图美。
作者的切入角从“山”入笔。
用“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的熨帖比喻,将自己居住的`小屋位置放在一个大背景中,加以衬托,使“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既清新、自然,又浑然天成。
这一整体画面,犹如妙笔丹青取景画图时,用粗线条大笔勾勒山和小屋的轮廓风貌。
接着,勾画近处局部:描绘“树”与小屋的关系,突出“这棵树使小屋给予人另一种印象,是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
再接着,作者变换仰视觉度,将取景框推向空中,左顾----“山外青山”,右盼----“绿野阡陌”,还有那围墙外似云似霞的“云雾”和姹紫嫣红的“花朵”。
整个画面远看背景:有山、有树、有花;仰视小屋“凌空而起,姿态翩然”;鸟瞰山下“万家灯火”,使小屋呈现出“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之美妙精彩。
以上构图,层次明快亮丽,景致幽深雅静。
读之,产生一种“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艺术审美愉悦感。
二、色彩美。
作者的调色版上始终将“绿”作为全文的主色调,在“绿”的渲染下,“树与树之间露出一些建筑的线条,一角活泼翘起的屋檐,一排整齐的图案式的屋瓦”。
小屋那“蓝”的墙,“白”的窗和院内“红”的花便成了一幅明净的水彩画,这是晨曦微露后的景色,作者是用鲜亮的暖色调来表现的。
至于入暮后,作者又多用冷色调,描写“夜幕深垂的晚上”,当<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港台现代派散文赏析:《我的空中楼阁》多层面绘景
艺术
本文是关于港台现代派散文赏析:《我的空中楼阁》多层面绘景艺术,感谢您的阅读!
港台现代派散文赏析:《我的空中楼阁》多层面绘景艺术超世拔俗的心灵幻境
──《我的空中楼阁》多层面绘景艺术
《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奇颖秀逸、情采飞扬、韵致风流的写景美文。
它描绘的是淡雅清丽、美妙多姿的风景图:眉黛似的远山,苍翠欲滴的山林,虚无缥缈的小屋。
表露的却是追求大自然的美,厌弃尘世俗流、纸醉金迷的“自我意识的觉醒”。
那若隐若现、姿态翩然、轻灵而有风度的“空中楼阁”,并非对景物形态的自然照摄,而是主观化、情绪化,作为审美主体形象的“再造的世界”,“是一种纯粹的、超越和独立的宇宙之创造”(台湾现代派诗人纪弦语)。
它寓含着深刻的象征意蕴,寄托着作者冷寂中的挚切追求与憧憬,可以说是作者向往超世拔俗的心灵的“楼阁”幻境。
作者李乐薇,江苏省南京市人,1930年生,早年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是台湾当代散文作家。
他的散文作品,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含蓄,善于借助富有物质感的形象来表现无形的主观意念,刻意于意象的经营,能够运用有声、有光、有色、有味、有形的物象幻化暗示出微妙的“自我的情绪”,透露着浓郁的现代派艺术气息。
在《我的空中楼阁》这篇散文中,他引入现代派诗
歌艺术,综合运用多向叠景,以及幻觉错觉、虚实契应、声色交感、移位变形等多种技法,致力于潜意识和自我情绪的表现,从而使作品给人一种境界超然的空灵美和遗世独立的超越感。
文章开篇大笔着墨,从山叙起,先点出山和小屋的位置。
用“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的熨帖比喻,勾画出了山和小屋的形象姿态,使山和小屋脱去凡俗,顿然生辉。
“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与山的契合是那样清新、自然,融为一个浑然天成的整体画面,从而展现了山和小屋韵致和谐的美的风貌。
如果说开篇是大处着眼,大处泼墨,用粗线条大笔勾勒山和小屋的轮廓风貌,那么,下面则是对山和小屋进行具体的分层描绘:一是写“小屋点缀了山”。
作者采取比喻手法,以“飘”过一片风帆、“掠”过一只飞雁的动景,来写小屋点缀了山的静景的美,别出心裁,出奇制胜,画出了“山上有了小屋”的生气和灵动的情调,使山光水色平添异彩,生机勃发,令人恍然神往。
二是写树“点缀小屋”。
作者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方位,写树的姿势──“清健或挺拔,苗条或婀娜”,写树的动态──“轻轻摇动着”;写树的高大──细而密的枝叶“伸展在小屋的上面”。
从而衬托出“小屋的静”、显出“小屋的小巧”“别致出色”。
同时通过着意突现绿的色调,绿的荫蔽,使小屋另添一种风韵,“显得含蓄而有风度”,更揭示出了树点缀小屋的美妙境界。
接着,作者由近看改为远观,采用仰视的巧妙角度,一个远镜头便把小屋推向了空中:林海绿丛中的小屋在树的遮掩、簇拥下,只露出一些线条,一角屋檐,一排屋瓦。
还有一片蓝墙、白窗,
树影晃动,那小屋若隐若现,扑朔迷离,似鸟飞蝶舞,凌空而起,姿态翩然,轻灵而自由。
这个画面的描绘,联想奇瑰、浪漫,美妙多姿,给人一种“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的“空中”感。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