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相态变化的凝析气藏压井液漏失机理与产能恢复
- 格式:pdf
- 大小:1.61 MB
- 文档页数:8
《凝析气藏气液变相态渗流理论研究》篇一一、引言凝析气藏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具有独特的气液变相态特性。
气液变相态渗流研究对于了解凝析气藏的开发利用、提高采收率及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凝析气藏气液变相态渗流理论展开深入研究,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凝析气藏基本特性凝析气藏是指在地下高压高温环境下,烃类组分凝结为液体的气藏。
凝析气藏的主要特点是存在多相渗流,包括气体、轻质油和重质油等多种相态。
在储层条件下,由于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各相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导致渗流规律复杂多变。
三、气液变相态渗流理论基础在凝析气藏中,气液变相态渗流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相态分布、多相渗流模型和传质过程等。
在理论研究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考虑气体、液体的性质和流动特点,分析多相态间的转化关系以及其在不同储层条件下的分布特征。
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气液变相态渗流模型,该模型能够更准确地描述凝析气藏的渗流规律。
四、模型建立与求解(一)模型建立针对凝析气藏的气液变相态渗流问题,我们建立了多相渗流模型。
该模型考虑了气体、轻质油和重质油等多种相态的分布和转化关系,以及储层条件对各相态的影响。
通过引入状态方程和物质守恒原理,我们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
(二)模型求解在模型求解过程中,我们采用了数值模拟方法。
通过对方程进行离散化处理,将其转化为易于求解的线性方程组。
在求解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了多相态的分布特征和转化关系,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我们还对求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五、实验验证与结果分析(一)实验验证为了验证模型的准确性,我们进行了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
室内实验主要针对不同储层条件下的凝析气藏进行模拟实验,以验证模型的适用性。
现场试验则通过收集实际生产数据与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验证模型的可靠性。
(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验证,我们发现所建立的多相渗流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凝析气藏的气液变相态渗流规律。
137随着地层压力的降低,凝析气井在开采过程中井底附近将出现反凝析的过程,即凝析气部分转变为凝析油,从而造成对近井地带的储层污染,降低了气相的相对渗透率[1]。
反凝析对储层污染的影响,目前的研究成果较少,因此,利用数值模拟分析反凝析对储层的影响,以期为凝析气藏的开发提供理论借鉴。
1 模型建立由于模拟过程中相渗曲线等重要实验,采用的数据均是人工造缝岩心实验得来,难以代表地层真实的渗流行为[2]。
不确定性参数多,难以定量分析地质及开发因素带来的影响。
因此,以数值模拟来进行分析,判断随着地层压力的降低反凝析的情况。
1.1 反凝析饱和度分析从测试的情况看,由于平面流体的非均质性,实例分析井反凝析液饱和度差异较大,其分布范围为1.84%~24.51%,但普遍较高,在衰竭开采的模式下,地层中的反凝析油量将非常可观。
若单井储量按1亿m 3天然气概算,地层体积约为30万m 3,按15%最大反凝析液量计算,则反凝析油量可达到4.5万m 3。
1.2 机理模型建立根据实力分析区块地质特征参数,构建了双孔单渗模型机理分析,其中裂缝孔洞模型以裂缝和孔洞为主要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洞穴型储层以洞穴为主要储集空间、以裂缝和洞穴为主要渗流通道,模拟模型及生产控制参数取值如表1所示。
表1 模型基础参数取值参数\类型裂缝-孔洞洞穴基质孔隙度,%0.0010.001基质渗透率,%0.0010.001裂缝孔隙度,%40.001裂缝渗透率/md 0.51洞穴孔隙度,%/60洞穴渗透率,%/100储层厚度/m 90m 90m 影响半径/m 300m 300m 单井气储量/108m 32.0 1.2地层压力/MPa 7070初期日产气/104m 3/d 1010后期定井底流压/MPa17172 反凝析污染的影响从数值模拟拟合结果可以看出,反凝析饱和度主要发生在近井地带,如图1所示,污染主要集中在30m以内。
随时间沿井筒径向扩展的距离,可以看出污染区扩展的速度前期快,后期变缓,最终趋于稳定。
文章编号:1000-2634(2007)02-0049-05凝析气藏气2液2液体系相态特征模拟研究3严文德1,孙雷1,李士伦1,孙良田1,姚林君2(1.“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成都610500; 2.四川石油管理局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摘要:针对凝析气藏中凝析气2反凝析油2地层水之间的相态变化极其复杂,常规相平衡计算只考虑了凝析气与反凝析油之间相态变化的问题,开展了流体组成中考虑气态凝析水组分的流体P VT实验。
模拟计算了过饱和水凝析气体系的CCE和CVD实验过程,研究认为:过饱和水的存在会对体系的CCE和CVD过程造成明显的相态影响。
对多相流体复杂相平衡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凝析气藏;过饱和水;相态模拟;CCE实验模拟;CVD实验模拟中图分类号:T372 文献标识码:A引 言常规的凝析油气体系相平衡模型一般只包括油、气两相,凝析气藏长期开发的实践表明,考虑地层水的凝析气藏气2液2液三相相平衡研究,可以更为真实地反映地层流体相态变化特征,这对于凝析气藏合理开发方式的确定和产出地层水类型的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另外,注入溶剂对凝析气藏近井带地层、井筒以及输送管线中的凝析油气体系相态也会造成一些影响,因此,研究考虑地层水存在的多相流体复杂相平衡问题具有重要意义[1-3]。
目前西南石油大学[4-8]等少数几家单位开展了初始饱和气态水的凝析气藏地层流体体系相态特征研究,并建立了考虑地层水的凝析气藏气2液2液三相相平衡计算模型[9]。
1 富含饱和气态水凝析气体系相态实验及拟合结果 在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的Q6922井富含饱和气态水体系相态特征实验基础上,利用ECL(2003a)的P VT 相态模拟模块对初始饱和气态水的Q6922井流体组成P VT相态特征进行拟合,其实验结果和拟合效果见表1~2和图1~2。
由拟合结果可以看出,其各项参数的拟合效果很好,所得到的流体高压物性参数场计算能够满足后续P VT相态特征模拟研究的需要。
凝析气井反凝析污染的评价及消除3严 谨1 ,2 张烈辉1 王益维2(1 .“油气田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南石油学院 2 . 西南石油学院研究生院)严谨等 . 凝析气井反凝析污染的评价及消除 . 天然气工业 ,2005 ;25 (2) :133~135摘 要 凝析气井开采过程中 ,当地层压力小于露点压力时 ,将在地层中发生反凝析现象 ,凝析液在井筒附近 产生附加表皮系数 ,导致产气量下降 。
对反凝析污染进行评价 ,可以为不同开发时期产能的合理调整提供依据 ,有效提高气田的开发效益 。
文章应用气藏工程和数值模拟方法对丘东凝析气藏不同开采时期及整个开采过程的反 凝析污染进行了评价 ,并优选出消除丘东气田近井带反凝析污染的注气气源 、注气量和注气时效 。
计算结果表明 , 丘东气田气井投产第二年出现近井带反凝析污染 ,污染主要发生在距井筒 10 m 以内 ;考虑到丘东气田的地面建设 以及吐哈油田天然气开发的实际特点 ,采用间歇注气来解除反凝析污染 ;丘陵 L P G 干气作为间歇注气消除近井带 凝析污染的首选气源 ,合理的注入气量为 4 . 5 ×104 m 3 ,气田从第三年末开始注气 ,每半年注一次 ,连续注 9 a ,可以 获得较高的累积采气量 。
主题词 凝析油气藏 反凝析 污染 气藏工程 数值模拟 注气一 、引 言三 、评价方法1 . 气藏工程方法通过对凝析气藏生产过程中近井地带反凝析油 分布动态和临界流动饱和度扩散速度的分析 ,预测 生产井的动态污染程度 ,为气井的合理配产提供依据 。
在时间 t 时 , 地层中达到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 度的径向半径〔1〕为 :凝析气藏特别是中低渗透性高含凝析油型凝析气藏 ,气井开发过程中当井筒附近压力低于凝析油 气体系的露点压力时 ,随着凝析气从储层深部向井 底的连续流动 ,会在井底附近地层不断产生反凝析 现象而使凝析油饱和度上升 ,开始因反凝析饱和度 低 ,凝析油不流动 ,但会对渗流通道造成局部堵塞 , 使气体相对渗透率降低 ,从而使产量下降 。
气藏工程作业题第一章1、综述国内外天然气资源现状与发展趋势。
答:一、世界天然气现状:1、世界天然气资源丰富:据美国地质调查局1994年预测,世界天然气总量大致为立方米;且主要分布在中东、前苏联、美洲。
2、剩余天然气可采储量年年上升:1996——2002年世界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增长率为1.96%;2000年之后,增长率达到3.05%。
到2006年为止天然气剩余储量为立方米。
3、世界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2000年以来;世界天然气产量年均增长率为3.12%;2006年世界天然气产量达到立方米,为2000年产量的1.19倍。
4、世界天然气贸易趋于全球化:国际天然气贸易持续强劲增长,2006年世界天然气贸易量达到立方米;增幅3.07%。
二、中国天然气现状:1、常规天然气资源相对丰富:据初步估算,全国天然气储量已达到立方米,其中可采储量为立方米,与第二轮天然气资源评价相比,增加了立方米。
2、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潜力大,开采前景乐观:(1)、煤层气资源潜力大,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占世界总煤层气资源的10%;(2)、中国水溶气等非常规气开采前景乐观:中国有大量含油盆地,存在着大量的地层水,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水溶气资源。
三、国内外天然气资源开发趋势:1、天然气将成为21世纪世界能源的支柱:目前煤炭、石油的消费比重在不断下降,而天然气的消费比重在快速增长,鉴于石油价格居高不下,天然气的使用量将不断增大。
2、国内天然气资源发展空间巨大:目前我国剩余天然气可采储量为:立方米,天然气年产量为立方米,此外,煤层气等非常规气资源也有一定发展空间。
3、天然气贸易世界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天然气的需求量逐渐上升,天然气贸易量也在不断增加。
2、气田开发和油田开发有何共同点和差异性。
答:一、气田开发和油田开发的共同点:(1)、埋藏的隐蔽性、模糊性;(2)、地层的非均质性、各向异性、非连续性和非有序性;(3)、油气田开发的风险性;(4)、流体渗流的复杂性。
凝析气藏储层污染及解除方法现状报告摘要:对低渗低产凝析气井,水锁和反凝析伤害尤为严重。
对于致密低渗透凝析气藏,一般需要通过水力压裂措施才能进行有效开发,但是大量室内实验和现场实践表明,在油气藏压裂作业过程中一般都会出现水基流体的滤失,特别在低渗透非均质储层或衰竭式低渗透油气藏中,压降常常与毛管力在数量级上大小相当。
此时,气藏产量下降。
这是由于液体持续地滞留导致产生水锁伤害及液体没有完全返排。
压裂液的滤失造成在沿裂缝区域形成高含水饱和度带,减少了侵入地带的气相相对渗透率,形成压裂过程中的水锁伤害,同时在低渗透凝析气藏进行压裂后,压力急剧下降,在达到露点压力以下时会在裂缝面处出现反凝析液。
进而引起裂缝面处的污染,低渗透凝析气藏产能急剧下降。
因此解除近井反凝析堵塞和水锁是深层低渗凝析气藏开发必须解决的难题。
低渗透凝析气藏的反凝析污染、水锁伤害对气井生产、气藏采收率等产生严重影响。
调研了国内外文献,详细阐述了反凝析和水锁效应机理,提出了各种解决此两种伤害的方法,并提出在注气吞吐前先注入一个有限尺寸的甲醇溶液前置段塞来解除反凝析和水锁产生的地层堵塞,以改善注气吞吐,提高凝析气井产能的效果,该方法在现场得到了成功应用。
低含凝析油的凝析气藏,高渗储层均可能由于反凝析和水锁的存在而严重影响气井产能;高临界凝析油流动饱和度和高含水饱和度导致反凝析影响严重。
解除近井反凝析堵塞和反渗吸水锁的主要机理是延缓反凝析出现和加速反凝析油和地层水的蒸发;凝析气注入可反蒸发凝析油中的重烃;注甲醇可有效解除反凝析油和水锁的双重堵塞。
将向近井带注入化学溶剂、注气和加热等方法结合起来。
关键词:凝析气井;反凝析堵塞;水锁;一、近井地带反凝析、反渗吸伤害1.反凝析伤害机理在凝析气井的开发过程中,随着压力的不断下降,当压力下降到低于露点压力时,就会引发反凝析现象,发生反凝析伤害,从而进一步加剧近井地层的堵塞和伤害,导致凝析气井产能的进一步下降。
【年度人物系列报道】专家简介: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石油危机的冲击和煤、石油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使能源结构逐步发生变化。
天然气在能源的大舞台上逐渐开始担任重要的角色,如今它已被国际列为世界三大支柱能源之一。
另外,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它对地球环境的改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环境与经济并重的时代背景下,天然气的开采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计划中的要点。
数十年来,纵深挖掘、横向勘探之后,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的主体对象由原来的常规气层逐步向凝析、低渗、超深层等复杂常规气藏及煤层、页岩层等非常规气藏转变。
“大力发展复杂气藏和非常规气藏技术,精确找到油气层并尽可能多地开采天然气,是现在及将来很长一段时间的研究重点。
”石军太说。
与气藏“相恋”“国内常规气藏技术已经发展得很完善,甚至并不输于国外,且常规气层中的天然气也被开发了大部分。
但是在复杂、非常规气藏方面,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出于这个原因,石军太从硕士期间起就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气藏科研之路,但是他最初选择石油专业,只因石军太,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副教授,油气田开发工程硕士生导师。
校级培育团队“气藏工程教学团队”成员,S P E会员,中国石油学会会员,Energy & Fuel、Fuel、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Methods、Petroleum Science Technology 等高水平国际期刊审稿人。
主要研究方向为:复杂常规气藏(凝析气藏、低渗气藏等)和非常规气藏(煤层气藏、页岩气藏等)相态特征、渗流机理及产能预测方面的研究。
目前负责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1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科研启动基金、2项油田攻关横向课题;参与1项国家自然科学重大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973”子课题,3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多项气藏开发横向项目。
SMM-G气井储层保护与产能恢复技术1、技术主要简介气田开发不同于油田,气藏在整个开发过程更容易受到外来流体和储层水浸的影响,气井对水和油很敏感,当油气水条件发生变化时,气井原来的平衡流动状态就会被打破,这是气井的产量会大幅度的下降,主要时因为储层受到了伤害,导致油气相的渗透率下降,引起油气流动阻力增加,从而使油气产量下降。
在凝析气田和干气田开采中,采取的各种完井、修井和增产措施不当,往往会使气井储层受到伤害,产量大幅度的递减,近年来技术工作者在气井储层保护方面进行了多项技术研究,但是由于储层保护技术方法措施单一,加之工艺措施不配套,现场应用效果并不理想,如何使受到伤害的油气井产量恢复或在作业时减轻或不产生伤害一直是近来气井技术研究的公关方向。
目前对气井储层伤害机理研究的较多,认识比较统一,认为储层的伤害主要包括有机垢和无机垢堵塞、粘土膨胀运移、乳化、水锁和气锁,以及润湿性变化使油气井产量降低,但在解除方法上一直没有很好的办法。
对于气井来说,要保持稳产高产,第一要在完井阶段做好储层保护,第二在修井时防止外来流体侵入,第三是采取有效的压裂解堵措施;但是由于气井修井必须压井,特低渗透气藏必须压裂才能增产和投产,因此除在完井过程中做好储层保护以外,在后两个阶段的储层保护工作也非常重要,侵入修井压井液和压裂液会产生粘土膨胀运移、乳化、水锁和气锁等二次伤害。
压裂措施占产时间长排液慢,并且对于敏感性强的储层压裂本身往往效果并不理想,一般酸化解堵也很难取得明显的增产效果,特别对于中低渗透气藏,除常规的粘土膨胀运移有机无机垢伤害外,乳化、水锁和气锁以及润湿性变化是修完井和增产措施中最容易产生的伤害,对气井的产量影响很严重。
针对上述伤害机理,在前期修完井液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SMM-G油气井增产技术,进行了静态进行了岩心润湿性、吸附特性、原油聚并、耐温、耐酸、耐盐和配伍性实验,对有关的各项物理化学性能进行了评价,以及天然岩芯模拟伤害与恢复油气渗透率测试实验评价,认为该技术完全可以解除油气井水气锁和乳化伤害,并通过润湿性调整,可以提高油气相渗透率,达到增产的目的。
气藏工程管理规定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气藏评价 (2)第三章地质与气藏工程方案 (4)第四章方案实施 (10)第五章开发动态监测 (11)第六章开发过程管理 (14)第七章技术创新与应用 (20)第八章附则 (2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气藏工程管理,加强气田开发过程调控,提高气田开发水平,依据《天然气开发管理纲要》,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气藏工程管理以地质研究为基础、气藏工程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各专业的协同工作优势,大力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实现气田科学开发。
第三条气藏工程管理的任务是在气藏评价和气藏开发过程中,深化气藏认识,搞好地质与气藏工程方案设计和实施,做好动态监测和跟踪,把握气田开发趋势,搞好气田开发调整,确保气田取得好的开发效果。
第四条气藏工程各项工作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执行行业、企业的相关标准和规定,树立“安全第一、环保优先、以人为本”的理念。
第五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股份公司)及所属油(气)田公司、全资子公司(以下均简称油田公司)在国内陆上的天然气开发活动。
控股、参股公司和国内合作的陆上天然气开发活动参照执行。
第二章气藏评价第六条气藏评价阶段开展的气藏地质与气藏工程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气藏地质特征描述、地质模型建立、储量评价、储层渗流物理特征、试气试采动态特征及产能评价等。
第七条气藏地质特征描述主要内容包括:(一)构造特征。
主要研究圈闭要素、断层特征及其封闭性、构造对气、油、水的控制作用。
(二)储层特征。
开展储层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储层展布、储层物性及孔喉结构、裂缝发育及分布、储层渗流特征研究,进行储层分类与评价。
(三)气藏流体特征。
分析气藏流体组分、性质和高压物性特征,研究油气水分布、水体能量及控制因素。
凝析气藏和高含硫气藏要取得原始状态下有代表性的流体样品,进行相态分析。
(四)气藏类型。
从气藏圈闭类型、储层特征、流体性质、油气水关系、驱动类型、压力系统等方面,分析影响气田开发主控因素,动静态资料相结合确定气藏类型。
不同凝析气井米无阻流量预测方法张安刚;范子菲;宋珩;吴学林【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4(014)035【摘要】凝析气藏开发过程中,气井的绝对无阻流量会随着地层压力的降低而降低.当地层压力降至露点压力以下时,凝析气体的组成将会发生变化,不仅导致凝析气的黏度、密度和偏差系数发生变化,同时凝析油的析出也会降低储层的气相渗透率.考虑凝析气藏的相态变化对凝析气高压物性、气相相对渗透率的影响,以及不同气井间产气厚度、井点渗透率、泄气半径等参数的差异性,基于二项式气井产能方程的系数变化,建立了不同凝析气井在不同地层压力下的米无阻流量预测方法.应用实例表明,与不考虑相态变化影响的预测方法对比,该方法得到的米无阻流量更接近实际产能试井结果;而且考虑相态变化影响时得到的不同地层压力下的气井米无阻流量偏低.同时绘制出了不同渗透率条件下气井米无阻流量与地层压力的关系图版.【总页数】4页(P202-205)【作者】张安刚;范子菲;宋珩;吴学林【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29【相关文献】1.塔河油田凝析气井无阻流量经验公式建立及应用 [J], 张春福;郭瑞2.三相流动凝析气井无阻流量影响因素分析 [J], 赵兴东;刘启国;曲卉慧3.凝析气井无阻流量影响因素分析 [J], 朱绍鹏;李文红;劳业春4.基于产气指数的页岩气井无阻流量预测方法 [J], 陈建军5.不同地层压力下凝析气井无阻流量的确定方法——以hd1断块流二Ⅳ油组为例[J], 窦松江; 黄强强; 李炼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凝析气藏气液变相态渗流理论研究》篇一一、引言凝析气藏作为一种非常规的天然气资源,其气液变相态渗流问题一直是国内外油气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凝析气藏气液变相态渗流理论的研究,为实际油气开采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二、凝析气藏概述凝析气藏是指在地层条件下,天然气中轻质烃类组分在压力和温度的作用下,部分凝结成液体的气藏。
其气液两相共存的特点使得渗流过程变得复杂,需要深入研究其渗流机理。
三、气液变相态渗流理论(一)基本理论框架凝析气藏的气液变相态渗流涉及到多相流体力学、渗流力学、热力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基本理论框架包括多相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规律、气液相间相互作用及能量转换等。
(二)气液两相渗流模型针对凝析气藏的气液两相渗流,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是研究的关键。
模型应考虑多相流体的流动特性、相间作用力、多孔介质的渗透性等因素。
目前,常用的模型包括两相渗流模型、毛管力模型等。
(三)渗流过程中的相态变化凝析气藏的气液相态变化是影响渗流过程的重要因素。
在压力和温度的作用下,气体和液体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使得渗流过程变得更加复杂。
研究应关注相态变化对渗流速度、流动方向及能量传递的影响。
四、实验研究及模拟分析(一)实验研究方法通过室内实验,模拟凝析气藏的实际地质条件,观察和分析气液两相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规律和相态变化过程。
实验可包括岩心流动实验、毛管压力实验等。
(二)模拟分析方法借助数值模拟软件,对凝析气藏的气液变相态渗流过程进行模拟分析。
通过设定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开发方案,研究不同因素对渗流过程的影响,为实际开发提供指导。
五、结论及展望(一)结论总结通过对凝析气藏气液变相态渗流理论的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多相流体力学、渗流力学和热力学等理论是研究的基础;建立合适的气液两相渗流模型是关键;相态变化对渗流过程具有重要影响;实验研究和模拟分析是研究的有效手段。
(二)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凝析气藏的气液变相态渗流问题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青海油田东坪凝析气藏气井产能试井异常曲线的校正方法和解释模型的建立发布时间:2022-04-22T04:05:56.331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1月中作者:吴朝全马明谢碧波[导读] 凝析气藏在生产中表现出的产能递减现象促使人们去了解储层中的真实流动状态,而相态变化对不稳定试井测试压力响应有较大影响。
现场生产中主要采用试井方法来获得气井产能计算参数,而测试中因地层静压缺失、流压不稳、井底积液、井口计量不准确等原因导致部分井产能测试点异常,无法准确求取地层参数,预测产能。
笔者认为,通过剖析凝析气藏产能测试曲线异常的主要原因,提出产能曲线异常校正方法,编制产能异常矫正程序,建立凝析气藏不稳定试井解释理论模型,可以提高求取参数的准确性,准确预测产能,为后期气田高效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青海油田测试公司吴朝全马明谢碧波青海茫崖 816400[摘要] 凝析气藏在生产中表现出的产能递减现象促使人们去了解储层中的真实流动状态,而相态变化对不稳定试井测试压力响应有较大影响。
现场生产中主要采用试井方法来获得气井产能计算参数,而测试中因地层静压缺失、流压不稳、井底积液、井口计量不准确等原因导致部分井产能测试点异常,无法准确求取地层参数,预测产能。
笔者认为,通过剖析凝析气藏产能测试曲线异常的主要原因,提出产能曲线异常校正方法,编制产能异常矫正程序,建立凝析气藏不稳定试井解释理论模型,可以提高求取参数的准确性,准确预测产能,为后期气田高效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产能试井;凝析气藏;产能曲线;校正方法;建立模型 0 引言青海油田东坪气藏位于柴达木盆地阿尔金山前东段,区内发育基岩风化壳、中生代与新生代三套地层,有效储层包括滩坝沉积细砂岩、扇细砂岩和基岩段三种储层类型,非均质性强,储层流体属轻质低粘凝析油。
为了进一步研究储层参数及储层动态,更好地指导东坪气藏开发,在该区域开展了不稳定试井(单井和多井)及产能试井资料录取工作,针对在试井资料解释和总结分析中存在一些问题,提出了异常曲线的校正方法,编制了校正软件,建立了解释模型,提高求取参数的准确性,提出下步工作思路[1-2]。
凝析气藏的开发方式1.引言1.1 概述凝析气藏是一种特殊的油气藏,具有高含凝析油和气的特点。
它是在地下形成的一种含有大量气体和液体的油气储层,在地面条件下,由于温度和压力的改变,其中的液体组分会发生相态变化,从而产生凝析油。
凝析气藏的开发方式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和工程方法,将地下的凝析气藏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
凝析气藏的开发方式通常包括几个关键步骤。
首先是对凝析气藏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工作,了解储层的性质和特点,确定气藏的分布范围和储量。
接下来是进行开发方案的设计,包括井网布置、钻井和完井工艺等。
在钻井过程中,需要考虑气藏中高含硫和高含CO2的特点,选择适当的钻井液和完井液,以确保井筒的完整性和生产效果。
凝析气藏的开发方式还涉及到生产工艺的选择和优化。
由于凝析气藏产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液态组分,对于气液两相流体的处理和分离是必要的。
常用的处理方法包括采用低温低压工艺、采用循环蒸馏和使用多级分离器等。
此外,还需要考虑液态组分的回注和再压缩,以提高凝析气藏的产能和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凝析气藏的开发方式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地质、工程和生产等多个因素。
正确选择和优化开发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凝析气藏的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对于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相信未来凝析气藏开发方式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提升。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编写: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具体内容如下:1.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
在概述中,将简要介绍凝析气藏的背景和意义,引起读者对凝析气藏开发方式的关注。
同时,可以提出凝析气藏开发方式的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内容做出铺垫。
在文章结构中,我们将详细说明本文的整体结构和各部分的内容。
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对凝析气藏的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进行介绍。
正文部分将重点讨论凝析气藏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凝析气藏的开发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