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436.69 KB
- 文档页数:15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基于FPGA的时分多路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指导老师:戴慧洁武卫华班级:通信111班组长:徐震震组员:胡彬、韦景山、谢留香、徐勇、周晶晶、张秋红日期:一、课程设计目的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是一门综合设计性实践课程。
使大家在综合已学现代通信系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借助可编程逻辑器件及EDA技术的灵活性和可编程性,充分发挥自主创新意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符合实际需求的通信系统电路设计与调试任务。
它不仅能够提高大家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和挖掘大家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为将来进入社会从事相关工作奠定较好的“能力”基础。
二、课程设计内容时分多路数字电话基带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三、课程设计要求任务1、64Kb/S的A律PCM数字话音编译码器的开发设计2、PCM 30/32一次群时分复接与分接器的开发设计3、数字基带编码HDB3编译码器的开发设计4、同步(帧、位、载波同步(可选))电路的开发设计四、小组分工小组成员负责项目徐震震同步(帧同步、位同步)谢留香PCM 30/32一次群时分复接韦景山64Kb/S的A律PCM数字话音编码胡彬PCM 30/32一次群时分分接徐勇64Kb/S的A律PCM数字话音译码周晶晶数字基带编码HDB3译码张秋红数字基带编码HDB3编码五、时分多路数字电话基带传输系统框图PCM编码设计一、设计要求1、PCM编码器输入信号为:一个13位逻辑矢量的均匀量化值:D0,D1…D12其中:D0为极性位,取值范围在-4096~+4096之间;一个占空比为1/32的8K/S的取样时钟信号;一个占空比为50%的2.048Mb/S的合路时钟信号;2、PCM编码器输出信号为:一个8位逻辑矢量的13折线非均匀量化值:C0,C1…C7其中:C0为极性位.C0=1为正,C0=0为负;一个占空比为1/32的8K/S的取样时钟信号;一个占空比为50%的2.048Mb/S的合路时钟信号;二、PCM编码分析脉冲编码调制(PCM)在通信系统中完成将语音信号数字化功能。
课程设计报告课题名称 FM调制解调系统的仿真模型设计学院电子信息学院专业通信工程班级 BX0906 学号姓名指导教师胡之惠定稿日期: 2011 年 12月23 日目录课程设计目的 (3)课程设计时间 (3)课程设计环境 (3)课程设计内容 (3)4.1 Systemview软件简介 (3)4.2 调制解调系统的基本原理 (3)4.3.仿真设计模型 (5)4.4.结果波形图 (5)4.5.模块说明及参数设置 (7)总结及心得体会 (8)参考文献 (8)1、课程设计目的1. 学习使用计算机建立通信系统仿真模型的基本方法及基本技能,学会利用仿真的手段对于实用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算法进行实际验证2. 学习现有流行通信系统仿真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学会使用这些软件解决实际系统出现的问题。
3. 通过系统仿真加深对通信课程理论的理解。
2、课程设计时间1周3、课程设计环境systemview5.04、课程设计内容4.1. Systemview软件简介Elanix公司的SystemView是一个完整的动态系统设计、仿真和分析的可视化环境,主要用于电路和通信系统的设计、仿真,是一个强有力的动态系统分析工具,能满足从数字信号处理、滤波器设计到复杂的通信系统等不同层的设计、仿真要求。
在SystemView环境下,可以构造各种复杂的模拟、数字、数模混合系统和各种速率的系统,可用于线性或非线性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仿真。
SystemView包括基本库和专业库。
SystemView可以实时仿真各种DSP结构,并进行各种系统时域和频域分析、谱分析,对各种逻辑电路、射频/模拟电路(混合器、放大器、RLC电路和运放电路)等进行理论分析和失真分析。
SystemView的各种专业库特别适合于现代通信系统的设计、仿真和方案论证。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系统越来越复杂,设计和仿真难度也随之加大,利用SystemView可以十分方便地完成相应的通信系统设计和仿真。
光纤通信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掌握光纤的传输特性以及光纤的类型和结构。
2. 使学生掌握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了解发射机、光纤、接收机等关键部件的工作原理。
3. 让学生掌握光纤通信的优点,了解其在现代通信领域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光纤通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分析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2.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践掌握光纤的连接、敷设和测试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小组合作和交流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光纤通信技术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其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2.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勤奋学习的态度,使其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3.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光纤通信领域的发展,增强国家自豪感和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课程性质为理论实践相结合。
在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以此为基础,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学习效果。
二、教学内容1. 光纤通信原理- 光纤的结构与分类- 光纤的传输特性:模式、带宽、损耗- 光的发射与接收原理2. 光纤通信系统组成- 发射机:光源、调制器- 光纤:单模光纤、多模光纤- 接收机:光检测器、解调器3. 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 现代通信网络中的应用- 不同场景下的光纤敷设与接入技术- 光纤通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趋势4. 光纤通信性能分析- 系统性能指标:速率、误码率、距离- 影响光纤通信性能的因素- 提高系统性能的方法和技术5. 实践操作- 光纤的切割、熔接和测试- 光纤通信实验:搭建简易光纤通信系统- 小组合作:设计并分析光纤通信方案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以下安排和进度:- 第1周:光纤通信原理- 第2周:光纤通信系统组成- 第3周: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 第4周:光纤通信性能分析- 第5周:实践操作(实验课)教材章节对应如下:- 第1-2章:光纤结构与特性、光纤通信原理- 第3章:光纤通信系统组成- 第4章:光纤通信技术与应用- 第5章:光纤通信性能分析与优化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课本,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光纤通信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设计1. 引言通信系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无线通信、互联网、电视、手机、卫星通信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
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通信系统的性能,在通信工程领域中,仿真技术被广泛应用。
本课程设计将介绍通信系统仿真的相关概念、方法和工具,以及如何根据具体问题进行通信系统的仿真。
2. 通信系统仿真的目的和意义通信系统仿真是通过计算机模拟通信系统的运行和性能,以达到理解系统特性、优化设计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它在通信工程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广泛的应用。
通信系统仿真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理解系统特性:通过仿真可以深入了解通信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信源、信道、调制解调器、信道编码和解码等,从而更好地理解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优化设计:通过仿真可以评估不同的系统设计方案,找到最佳的参数配置和算法,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降低成本。
•解决问题:通过仿真可以模拟通信系统在不同情况下的性能表现,从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干扰问题、误码率改善等。
3. 通信系统仿真的基本原理通信系统仿真的基本原理是模拟和计算。
通信系统仿真通常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模拟和计算:•信源:通过模拟产生各种类型的信号,比如正弦波、随机信号等。
•信道:通过模拟产生不同的信道特性,比如传输损耗、多路径效应、噪声等。
可以通过添加白噪声、多径信道模型等方式来模拟实际信道的特性。
•调制解调器:通过模拟调制解调过程,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或者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信道编码和解码:通过模拟编码和解码过程,对信号进行编码和解码,提高抗干扰性能。
•误码分析:通过模拟接收端信号的误码情况,分析误码率和误差传播等指标。
通信系统仿真的计算过程需要使用编程语言和相关工具,比如MATLAB、Python等,以及通信系统仿真平台,比如NS-3、OPNET等。
4. 通信系统仿真的步骤通信系统仿真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仿真目标:明确仿真的目标,包括仿真对象、仿真精度和仿真场景等。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题目模拟调制系统GUI实现专业通信工程年级 2012级学生姓名XXX 学号 XXXXXXXXXXX一、设计要求运用MATLAB GUI仿真软件对模拟调制技术进行仿真。
设计任务如下:1、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DSB)及相干解调原始信号为频率f0=1Hz的余弦信号m(t),载波频率fc=10Hz;2、具有离散大载波的双边带调幅(AM)及相干解调原始信号为频率f0=1Hz的余弦信号m(t),载波频率fc=10Hz;3、单边带调幅(SSB)及相干解调原始信号为频率f0=1Hz的余弦信号m(t),载波频率fc=10Hz;4、残留边带调幅(VSB)及相干解调频率f01=5Hz的余弦信号与频率为f02=2.5Hz的正弦信号叠加作为信源m(t),载波fc=20Hz.二、设计目的1、熟练掌握MATLAB软件GUI的使用方法。
2、编程实现上述几中模拟调制技术及解调,并画出已调信号的波形,解调信号的波形,将解调信号与原始信号进行比较,完成设计任务的要求。
三、设计思路3.1 设计原理模拟信号的载波传输是指用基带信息信号调制正弦载波的参数形成已调信号后再送往信道传输的信息传输方式。
通常把不含信息的高频信号,它可能是正弦波,也可能是脉冲序列,称之为载波;携带信息并且需要传输的基带信号(或低频信号)称之为调制信号;按调制信号的变化规律去改变载波的摸个或默写参数的过程称之为调制。
用调制信号改变载波的某个或某些参数锁形成的携带信息的带通信号称之为已调信号,多数情况下已调信号是一个窄带带通信号;将携带信息的带通信号变回到基带信息信号的过程称为解调。
3.2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DSB)调制DSB的定义:抑制载波分量的传送,既不影响信息的传输,而且还会提高功率利用率,这种调制方式就是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简称双边带调幅,记作:DSB。
1、信号表达式为:2、频谱表达式为:3、双边带调幅信号的波形和频谱示意图:解调解调一般要用相干解调器,它由乘法器和低通滤波器组成,这种方法要求接收端提供一个与发送端载波信号完全同频同相的相干载波(或称为同步载波),因此又称为相干解调(或同步解调)。
通信工程简单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通信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学习并掌握常用的通信技术和方法,如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特点及适用场景。
3. 了解通信工程中常用的信号处理技术和传输媒介,并理解其工作原理。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通信原理进行简单的通信系统设计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使用通信设备和软件进行数据传输、接收和处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通信工程学科的兴趣,激发其探索通信领域新技术的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其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
3.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其认识到通信工程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将通信工程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高中生具有一定的通信工程基础知识,对通信技术和设备感兴趣,希望通过实践操作提升自己的技能。
教学要求:结合通信工程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课程设计深入理解通信原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通信系统基本概念:介绍通信系统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组成,包括信源、信道、信宿等。
教材章节:第一章 通信系统概述2. 通信原理:讲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重点掌握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技术。
教材章节:第二章 通信原理3. 信号处理技术:学习信号采样、量化、滤波等处理方法,了解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 信号处理技术4. 传输媒介:介绍有线和无线传输媒介的特点及适用场景,如光纤、同轴电缆、无线电波等。
教材章节:第四章 传输媒介5. 通信设备与软件:学习常用通信设备和软件的使用方法,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通信仿真软件等。
教材章节:第五章 通信设备与软件6. 通信系统设计:结合实际案例,指导学生进行简单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分析,培养实践能力。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分类;2. 掌握通信系统中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技术;3. 了解通信系统中信道编码、解码的作用及方法;4. 熟悉常见的通信系统及其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通信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2. 能够设计简单的通信系统,并进行仿真实验;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通信系统性能进行评估;4. 能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通信领域的最新发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通信科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能力;3. 增强学生的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关注通信技术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4.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术道德。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通信系统相关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知识,为后续学习深造和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通信技术人才。
二、教学内容1. 通信系统基本概念:通信系统的定义、分类及发展历程;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2. 信号与信道:信号的定义、分类及特性;信道的定义、分类及特性;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第三节3. 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模拟调制、数字调制及解调技术;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节4. 信道编码与解码:信道编码的目的、方法及分类;解码的基本原理;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第四节5. 常见通信系统及其应用:电话通信、无线电广播、电视通信、移动通信等;教材章节:第三章6. 通信系统性能评估:误码率、信道容量等性能指标;教材章节:第四章7. 通信系统设计与仿真:通信系统的设计方法、流程及仿真实验;教材章节:第五章本章节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在教学过程中,按照教学大纲逐步引导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知识、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设计报告课题名称专业班级:姓名:学号:起止时间: 2014.06.16-2014.06.29重庆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目录一、课题内容二、设计目的三、设计要求四、实验条件五、系统设计1、通信系统的原理2. 所设计子系统的原理六、详细设计与编码1. 设计方案2. 编程工具的选择3. 编码与测试4. 运行结果及分析七、设计心得八、参考文献 (20)一、课题内容本课题是基于MATLAB的通信系统仿真-模拟调制系统仿真二、设计目的1、培养学生系统设计与系统开发的思想;2、培养学生利用软件进行通信仿真的能力;三、设计要求1、对通信系统有整体的较深入的理解,深入理解自己仿真部分的原理的基础,画出对应的通信子系统的原理框图;2、提出仿真方案;3、完成仿真软件的编制;4、仿真软件的演示;5、提交详细的设计报告。
四、实验条件计算机、Matlab软件五、系统设计1、通信系统的原理(阐述整个通信系统原理,最后之处你主要负责哪一部分)通信的目的是传输信息。
通信系统的作用就是将信息从信源发送到一个或多个目的地。
对于电通信来说,首先要把消息转变成电信号,然后经过发送设备,将信号送入信道,在接收端利用接收设备对接受信号作相应的处理后,送给新宿再转换为原来的消息。
通信的一般模型如下:通常,按照信道中传输的是模拟信号还是数字信号,相应地把通信系统分为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
模拟通信系统是利用模拟信号来传递信息的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是利用数字信号来传递信息的通信系统:信源编码与译码目的:完成模/数转换、数据压缩(提高信息传输的有效性)。
加密与解密目的:保证所传信息的安全。
信道编码与译码目的:增强抗干扰能力。
数字调制与解调目的: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带通(调制)信号 。
我做的是模拟通信系统仿真,就模拟系统典型调制方式AM 、SSB 、FM 进行仿真。
本次设计对AM 调制方式进行了仿真,并对大信噪比、小信噪比条件下对信号进行包络解调。
通信系统介绍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掌握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估方法,了解通信系统的最新发展动态。
1.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分类。
2.理解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的原理和特点。
3.掌握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估方法。
4.了解通信系统的最新发展动态。
5.能够分析简单的通信系统问题。
6.能够进行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估。
7.能够阅读和理解通信系统的相关英文资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通信系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队协作的精神。
3.培养学生关注通信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分类: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如发射器、信道、接收器等,以及通信系统的分类,如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
2.模拟通信系统:模拟通信系统的原理和特点,如调幅、调频、调相等,以及模拟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估。
3.数字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的原理和特点,如数字调制、信道编码、误码纠正等,以及数字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估。
4.通信系统的最新发展动态:如5G通信技术、物联网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用于向学生传授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
2.讨论法:用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通信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通信系统的原理和性能。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通信原理》等。
通信系统专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模拟和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关键技术。
2. 学会分析并描述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如误码率、带宽、功率等。
3. 掌握通信系统中常用的调制解调技术,了解其优缺点及适用场景。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通信系统,并进行仿真实验。
2. 培养学生运用通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项目实践,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通信系统设计与调试经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通信工程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探索新技术的积极性。
2. 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使学生认识到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创新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课程针对通信系统专业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既掌握了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知识,又具备了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的能力,为未来从事通信工程及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紧密围绕通信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
主要内容包括:1. 通信系统概述:介绍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分类。
- 教材章节:第1章 通信系统概述2. 通信原理:讲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包括信号传输、调制解调等。
- 教材章节:第2章 信号与系统,第3章 数字信号处理3. 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分析误码率、带宽、功率等性能指标及其相互关系。
- 教材章节:第4章 通信系统性能分析4. 调制解调技术:介绍常用调制解调技术及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5章 模拟调制,第6章 数字调制5. 通信系统设计与实践:结合实际案例,指导学生进行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仿真实验。
- 教材章节:第7章 通信系统设计,第8章 通信系统仿真教学进度安排如下:1. 第1周:通信系统概述2. 第2-3周:通信原理3. 第4-5周: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4. 第6-7周:调制解调技术5. 第8-10周:通信系统设计与实践三、教学方法针对本章节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
武汉理工大学《数字通信系统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吕义斌专业班级:电信1102班指导教师:吴巍工作单位:信息工程学院题目:△M通信系统设计初始条件:具备通信课程的理论知识;具备模拟与数字电路基本电路的设计能力;掌握通信电路的设计知识,掌握通信电路的基本调试方法;自选相关电子器件;可以使用实验室仪器调试。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1、△M码速率128KB,有线通信,语音信号无明显失真;2、对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与模块进行设计,包括△M编译码电路,同步脉冲序列,低通滤波器等;3、对△M斜线、临界过载等进行误差分析,设计相应电路以检测上述现象;4、进行系统仿真,调试并完成符合要求的课程设计书。
时间安排:二十二周一周,其中3天硬件设计,2天硬件调试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目录摘要 (3)1.增量调制原理 (4)2.增量调制的过载特性与编码的动态范围 (5)2.1 增量调制系统的量化误差 (5)2.2 过载特性 (6)2.3 动态范围 (7)3.增量调制的抗噪性能 (9)3.1 量化信噪比 (9)3.2 误码信噪比 (10)4. 增量调制系统模块电路设计分析 (10)4.1 加法器电路与限幅放大电路 (11)4.2 极性变换电路、积分器和射随器电路 (12)4.3 抽样脉冲发生器电路与定时判决器 (13)4.4 低通滤波器 (13)4.5 总体电路设计 (14)5.电路仿真及信号波形测量 (15)6. 实物制作 (17)7. 课程设计实践心得体会 (18)附录1. (19)附录2. (20)参考文献 (21)摘要增量调制简称,它是继PCM之后出现的又一种模拟信号数字化方法。
最早是由法国工程师De Loraine于1946年提出来的,其目的在于简化模拟信号的数字化方法。
在以后的三十多年间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在军事和工业部门的专用通信网和卫星通信中得到广泛应用,不仅如此,近年来在高速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中已被用作A/D转换器。
即时通信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即时通信系统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2. 掌握即时通信系统的功能特点、应用场景及相关技术;3. 了解我国即时通信系统的相关政策法规。
技能目标:1. 学会使用至少一款即时通信软件,并掌握基本操作;2. 能够分析即时通信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即时通信程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即时通信技术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2. 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遵守网络道德规范;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即时通信技术,提高其信息素养和沟通能力,为未来学习和社会交往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即时通信系统概述:介绍即时通信的定义、发展历程、分类及作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 内容列举:即时通信的定义、发展历程、分类、作用2. 即时通信技术原理:讲解即时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协议及关键技术;-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 内容列举:基本原理、协议、关键技术3. 即时通信软件应用:介绍常用即时通信软件的功能特点、操作方法及使用技巧;- 教材章节:第二章- 内容列举:常用软件介绍、功能特点、操作方法、使用技巧4. 网络安全与道德规范:讲解网络安全知识、网络道德规范及相关政策法规;- 教材章节:第三章- 内容列举:网络安全知识、网络道德规范、政策法规5. 即时通信程序设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即时通信程序;- 教材章节:第四章- 内容列举:设计思路、编程语言、实现方法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共5个课时,每个课时60分钟。
第一课时:即时通信系统概述第二课时:即时通信技术原理第三课时:即时通信软件应用第四课时:网络安全与道德规范第五课时:即时通信程序设计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和内容列举,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即时通信系统的相关知识。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报告------调频无线发射机目录1 绪论 (1)1.1无线通信技术简介 (1)1.2开发环境介 (1)2设计需求及应用分析 (1)3 设计方案及工作原理 (2)3.1设计需求 (2)3.2设计方案及工作原理 (2)3.2.1方案比较 (2)3.2.2方案论证 (2)3.2.3方案选择 (2)3.2.4设计总电路 (3)3.2.5工作原理 (3)4 电路各模块功能介绍及参数的确定 (3)4.1预加重电路模块 (3)4.2音频放大模块 (4)4.3FM调频模块 (4)4.4谐振电路模块 (5)4.5功率放大模块 (5)4.6发射模块 (6)5 电路的仿真与调试 (7)5.1电路的仿真与调试 (7)5.2误差分析 (11)6 心得体会 (11)附录元件清单 (12)1 绪论1.1无线通信技术简介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无线通讯技术已广泛地在通信、计算机、自动控制、自动测量、遥控/遥测、仪器仪表、医疗设备和家用电器等领域中应用。
无线电路与人们熟知的双向无线电、电视、广播设备并无不同之处。
它们中的一些需要高线性调制(TV图像),一些需要经过中继站工作(双相无线电),真正的差别在于元件的体积小得多,以及在无线电中,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能使用时分复用、扩频或其他能有效提高通信带宽利用率的方法。
无线通信技术以惊人的速度持续增长,几乎每天都有新的应用的报道。
除了诸如无线电广播和电视等传统的通信应用外,射频(RF)和微波也正在被应用于无绳电话、蜂窝移动通信、局域网和个人通信系统中。
无钥匙进门,射频识别,在医院或疗养院中监控病人,计算机的无线鼠标和无线键盘,以及家用电器的无线网络化,这些都是应用射频技术的其他一些领域。
其中某些应用传统上采用红外技术,然而射频电路由于其卓越的性能正在取而代之。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射频技术有望继续保持当前的增长率1.2开发环境介电子通信类常用的设计软件:Protel 99 SE---PCB电路板设计Matlab---模块仿真System view---数字通信系统的仿真Proteus――单片机及ARM仿真LabVIEW――虚拟仪器原理及仿真本设计主要依靠Multisim完成。
青岛农业大学理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通信系统仿真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 PSK调制和解调系统学生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时间实习(设计)地点理信学院机房2015年 09月01日一、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实践,能进一步掌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的程序设计方法;通过设计一个完整的小型程序,初步掌握开发软件所需的需求定义能力、功能分解能力和程序设计能力、代码调试技能;学习编写软件设计文档;为未来的软件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要求学生掌握所学的程序设计方法的基本知识。
结合实际深入理解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
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开发一个小型的程序,能根据问题的需要构造所需的数据结构,设计适合的算法,解决问题。
掌握设计任务的具体要求,进行设计、调试软件的具体方法、步骤和技巧。
对一个实际课题的软件设计有基本了解,拓展知识面,激发在此领域中继续学习和研究的兴趣,为学习后续课程做准备。
二 PSK 信号调制解调模型的建立2.1、PSK 信号调制模型的建立相移键控(PSK )是利用载波的相位变化来传递数字信息,而振幅和频率保持不变的一种数字信号传递方法。
PSK 的调制原理框图如下图所示,与ASK 信号的产生方法比较,只是对s 的要求不同,在ASK 中s 是单极性的,而在PSK 中S 是双极性的基带信号。
)(t st c ωcos图1 模拟调制方法开关电路)(2t e PSK图2 键控法2.2、PSK 信号解调模型的建立PSK 信号的解调通常采用相干解调法,解调器原理框图如下图。
在相干解调中,怎样得到与接收的PSK 信号同频同相的相干载波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2te PSK e图3 PSK 信号的解调原理框图2.3、PSK 调制过程分析根据PSK 调制的定义,设初始相位0和π分别表示二进制“1”和“0”。
因此,PSK 信号的时域表达式为2()cos()PSK c n e t A t ωϕ=+,其中,n ϕ表示第n 个符号的绝对相位:因此,可得到下式典型波形如下图所示图4 PSK 信号的时间波形由于两种码元的波形相同,极性相反,故2PSK 信号可以表述为一个双极性全占空矩形脉冲序列与一个正弦载波的相乘,即其中,2PSK Acos ,()Acos ,1c c t Pe t t P ωω⎧=⎨--⎩概率为概率为00,1n ϕπ⎧=⎨⎩,发送“”时发送“”时()2PSK()cos c e t s t t ω=()()n s n s t a g t nT =-∑这里,g(t)是脉宽为TS 的单个矩形脉冲,而an 的统计特性为即发送二进制符号“0”时(an 取+1),)(2t e PSK 取0相位;发送二进制符号“1”时( an 取 -1),)(2t e PSK 取π相位。
这种以载波的不同相位直接去表示相应二进制数字信号的调制方式,称为二进制绝对相移方式,且其带宽为基带信号的两倍。
调制过程产生的代码和波形如下:clear all;close all;clf; %清除窗口中的图形max=20 %定义max 长度g=zeros(1,max);g=randint(1,max);%长度为max 的随机二进制序列cp=[];mod1=[];f=2*2*pi;t=0:2*pi/199:2*pi;for n=1:length(g);if g(n)==0;A=zeros(1,200);%每个值200个点else g(n)==1;A=ones(1,200);endcp=[cp A]; %s(t),码元宽度200c=cos(f*t);%载波信号mod1=[mod1 c];%与s(t)等长的载波信号,变为矩阵形式endfigure(1);subplot(3,2,1);plot(cp);grid on;axis([0 200*length(g) -2 2]);title('随机二进制信号序列');cm=[];mod=[];for n=1:length(g);if g(n)==0;B=ones(1,200);%每个值200个点c=cos(f*t); %载波信号else g(n)==1;B=ones(1,200);c=cos(f*t+pi); %载波信号endcm=[cm B]; %s(t),码元宽度200mod=[mod c]; %与s(t)等长的载波信号1,1,1n P a P ⎧=⎨--⎩概率为概率为endtiaoz=cm.*mod;%e(t)调制figure(1);subplot(3,2,2);plot(tiaoz);grid on;axis([0 200*length(g) -2 2]);title('2PSK 调制信号');figure(2);subplot(3,2,1);plot(abs(fft(cp)));axis([0 200*length(g) 0 400]);title('原始信号频谱');figure(2);subplot(3,2,2);plot(abs(fft(tiaoz)));axis([0 200*length(g) 0 400]);title('2PSK 信号频谱');运行结果:图5 二进制、PSK 信号波形和频谱图2.4、PSK 解调过程分析根据PSK 调制的原理框图图6 PSK 信号的解调原理框图带通滤波器的意义是让有用信号(已调信号)通过,滤除一部分噪声,所以有用信号在a 处得到信号为()()cos c a t s t tω=假设相干载波的基准相位与2PSK 信号的调制载波的基准相位一致(通常默认为0相位)。
所以得到下式 带通滤波器相乘器低通滤波器抽样判决器定时脉冲输出)(2t e PSK t c ωcos a b c d e222211()()cos ()cos ()()cos 222PKS c c c c t e t t s t t s t s t t ωωω===+通过低通滤波器后21()()2d t s t =最后通过抽样判决器恢复出数字信号。
但是,由于在2PSK 信号的载波恢复过程中存在着的相位模糊,即恢复的本地载波与所需的相干载波可能同相,也可能反相,这种相位关系的不确定性将会造成解调出的数字基带信号与发送的数字基带信号正好相反,即“1”变为“0”,“0”变为“1”,判决器输出数字信号全部出错。
这种现象称为2PSK 方式的“倒π”现象或“反相工作”。
这也是2PSK 方式在实际中很少采用的主要原因。
另外,在随机信号码元序列中,信号波形有可能出现长时间连续的正弦波形,致使在接收端无法辨认信号码元的起止时刻。
2PSK 信号相干解调各点时间波形如下图所示:图7 2PSK 信号相干解调时各点时间波形为了更直观的了解解调过程,我用MATLAB 绘出解调过程的相关波形,代码和波形如下:clear all;close all;clf; %清除窗口中的图形max=20 %定义max 长度g=zeros(1,max);g=randint(1,max); %长度为max 的随机二进制序列cp=[];mod1=[];f=2*2*pi;a b c d et=0:2*pi/199:2*pi;for n=1:length(g);if g(n)==0;A=zeros(1,200); %每个值200个点else g(n)==1;A=ones(1,200);endcp=[cp A]; %s(t),码元宽度200c=cos(f*t); %载波信号mod1=[mod1 c]; %与s(t)等长的载波信号,变为矩阵形式end%figure(1);subplot(3,2,1);plot(cp);grid on;%axis([0 200*length(g) -2 2]);title('随机二进制信号序列');cm=[];mod=[];for n=1:length(g);if g(n)==0;B=ones(1,200); %每个值200个点c=cos(f*t); %载波信号else g(n)==1;B=ones(1,200);c=cos(f*t+pi); %载波信号endcm=[cm B]; %s(t),码元宽度200mod=[mod c]; %与s(t)等长的载波信号endtiaoz=cm.*mod; %e(t)调制tz=awgn(tiaoz,10); %信号调制中加入白噪声,信噪比为10 jiet=2*mod1.*tz; %同步解调figure(1);subplot(3,2,1);plot(jiet);grid onaxis([0 200*length(g) -2 2]);title('相乘后信号波形')figure(1);subplot(3,2,2);plot(abs(fft(jiet)));axis([0 200*length(g) 0 400]);title('相乘后信号频谱');%低通滤波器fp=500;fs=700;rp=3;rs=20;fn=11025;ws=fs/(fn/2); wp=fp/(fn/2);%计算归一化角频率[n,wn]=buttord(wp,ws,rp,rs);%计算阶数和截止频率[b,a]=butter(n,wn);%计算H(z)jt=filter(b,a,jiet);figure(1);subplot(3,2,3);plot(jt);grid onaxis([0 200*length(g) -2 2]);title('经低通滤波器后信号波形') figure(1);subplot(3,2,4);plot(abs(fft(jt)));axis([0 200*length(g) 0 400]);title('经低通滤波器后信号频谱'); %抽样判决for m=1:200*length(g);if jt(m)<0;jt(m)=1;else jt(m)>=0;jt(m)=0;endendfigure(1);subplot(3,2,5);plot(jt);grid onaxis([0 200*length(g) -2 2]);title('经抽样判决后信号波形')figure(1);subplot(3,2,6);plot(abs(fft(jt)));axis([0 200*length(g) 0 400]);title('经抽样判决后信号频谱');运行结果:图8 解调相关波形三、高斯白噪声对系统影响分析当信号经过信道传输时会受到噪声的影响,这是不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