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产妇保健手册填写
- 格式:ppt
- 大小:112.00 KB
- 文档页数:28
一、目的为加强母婴保健工作,保障母婴健康,提高人口素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机构内从事母婴保健工作的所有人员。
三、管理职责1. 母婴保健科负责制定母婴保健手册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母婴保健手册的日常管理工作。
3. 母婴保健工作人员负责母婴保健手册的填写、保管和归档。
四、手册内容1. 母婴保健手册包括以下内容:(1)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等。
(2)孕产史:包括孕产次数、分娩方式、出生婴儿性别、出生缺陷等。
(3)孕产期检查记录:包括产前检查、孕期保健、分娩、产后42天体检等。
(4)儿童生长发育记录:包括出生时体重、身长、头围等,以及定期生长发育监测。
(5)儿童疫苗接种记录:包括预防接种日期、疫苗名称、接种单位等。
(6)健康教育知识:包括孕产期保健、儿童保健、疾病预防等。
2. 母婴保健手册填写要求:(1)字迹工整,内容真实、准确。
(2)检查、记录项目齐全,不得漏填、错填。
(3)及时更新信息,确保手册内容完整。
五、手册管理1. 母婴保健工作人员在接诊时,应主动向孕产妇及儿童家长宣传母婴保健知识,指导其填写母婴保健手册。
2. 母婴保健工作人员负责保管好所负责的母婴保健手册,确保手册的完整、安全。
3. 母婴保健手册的归档工作由母婴保健科负责,定期进行整理、归档。
4. 母婴保健手册的借阅、复印等工作,严格按照档案管理规定执行。
六、监督与考核1. 各部门负责人应定期检查本部门母婴保健手册的填写、保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母婴保健科对母婴保健手册的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相关部门。
3. 将母婴保健手册的填写、保管情况纳入工作人员考核内容,对存在问题的人员进行相应处理。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母婴保健科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母婴保健科负责修订。
孕期1到10个月检查表怎么填写?孕期1到10个月检查表怎么填写?随着孕期的进展,孕妇需要定期进行各项检查以确保胎儿的健康和母体健康。
孕期检查内容包括一系列项目,如体格检查、B超、血常规、尿常规、唐氏筛查等等。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具体阐述孕期1到10个月检查表如何填写。
1. 体格检查在孕期检查中,体格检查是特别关键的一个环节。
每次检查都会记录孕妇的体重、体温、血压等指标。
孕妇应当在检查前吃饭后再进行体重测量,每周一次,记录下来以便于宫内发育的评估。
血压应当每次都进行测量,记录在检查表上,做好监测。
体温的测量也特别重要,超过37.5℃应当询问医生。
2. 化验检查孕期检查中的化验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型、肝功、B超等等。
除了B超,其他检查可以在主治医师建议下每个月检查一次。
化验检查的结果直接反映了孕妇的身体状况。
血常规和尿常规检查可以反映孕妇的贫血等状况。
在孕妇初次化验和随后的化验检查中,医生通常会为孕妇开具《孕产妇保健手册》,要求孕妇保存好每次检查的结果,以便于对孕妇及胎儿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
对于孕妇,需要做好化验结果的记录和整理,以便于准时询问医生并做相应处理。
3. 唐氏筛查唐氏筛查是孕妇特别关怀的一项检查,通常在孕15-20周进行。
这项检查通过分析孕妇血液中的被母体的羊水细胞漂移出来的染色体,来推断胎儿是否存在染色体特别。
唐氏筛查有肯定的误差,假如结果显示可能患有唐氏综合症,建议进一步进行羊水穿刺检查,以确诊为止。
孕妇在进行唐氏筛查时,需要结合个人状况合理进餐,舒适便捷衣着以便于医师进行取血检查。
4. 备孕学问在整个孕期检查中,医师会向孕妇介绍一些相关的备孕学问,让孕妇更好地对自己和胎儿进行爱护。
如孕妇应当如何合理进餐、保证睡眠、避开接触有毒物质等等。
备孕学问是特别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孕妇需要仔细学习和实践。
总结孕期1到10个月检查表是孕妇在孕期中定期进行的一项重要检查。
体格检查、化验检查、唐氏筛查和备孕学问是本文介绍的四个方面。
产后访视和产后42天健康检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李丽娟一、概述(一)意义产后访视和产后 42 天健康检查具有很大的意义,它是孕产期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促进母乳喂养,防治产褥感染及产后抑郁等,也是保障母婴安全、母婴健康的重要环节。
(二)产褥期产妇的生理变化在产褥期产妇身体上各个系统都在发生变化,除乳房以外,均要恢复到未孕状态.1 .子宫子宫要逐渐复原,宫底要下降。
子宫的恢复主要表现在:它开始收缩变硬,逐渐缩小;产后 1 周耻骨联合上可触及宫底;但产后 10 天以后子宫即进入了盆腔,耻骨联合上再触不到宫底;产后 6 周,子宫可恢复到未孕时大小;即子宫要从分娩前的 1000 克逐渐恢复到未孕时的 50 克。
2 .乳房产褥期最重要的变化是乳房的变化, 分娩以后乳房开始有乳汁分泌;要早吸吮、早开奶。
吸吮刺激是使乳汁不断分泌的关键环节;坚持母乳喂养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3 .内分泌产褥期妇女内分泌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恢复月经和恢复排卵;在不哺乳的情况下产后 6 ~ 10 周可以恢复月经;产后 10 周左右能恢复排卵;在哺乳的情况下妇女月经恢复延迟,部分哺乳期妇女月经一直不来潮;一般情况下产后 4 ~ 6 个月可恢复排卵;大多数产后月经复潮前多有排卵,所以要注意避孕。
二、产后访视(一)时间与对象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在收到分娩医院转来的产妇分娩信息后,应于产后 3 ~ 7 天、产后 28 天分别到产妇家中进行产后访视 1 次,对产妇及新生儿同时访视,出现母婴异常情况适当增加访视次数或指导及时就医。
(二)访视流程产后访视应遵循访视流程: 1. 访视前电话预约。
2. 社区访视人员应统一着装,佩带上岗证. 3。
按门铃或敲门、自我介绍、说明来访目的。
4. 进入产妇家,在接触母婴前,清洁双手. 5. 检查顺序:先检查新生儿后检查产妇。
(三)访视包访视人员要携带访视包,访视必备物品包括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 75%的酒精、酒精棉球、消毒棉签、塑料布、一次性消毒手套、婴儿秤、布兜、电筒等.附带物品有镊子、拆线剪、处方、新洁尔灭、母乳喂养指导的资料。
母子健康手册母亲姓名:儿童姓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基本情况母亲姓名年龄职业民族身份证号户口所在地工作单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父亲姓名年龄职业民族身份证号工作单位联系电话儿童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年月日胎次出生医学证明号身份证号户口所在地建册单位建册日期(盖章)目录一、寄语二、孕前篇(一)健康教育内容(二)孕前期自我记录(三)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记录三、孕产期篇(一)健康教育内容(二)孕产期自我记录及医生记录(三)孕期体重自测表(四)孕期体重管理曲线图(五)胎动记录表(六)孕妇学校听课记录(七)分娩情况自我记录(八)分娩情况医生记录(九)产褥期情况自我记录(十)产褥期情况医生记录四、儿童篇(一)宝宝可享受的免费服务(二)健康检查服务流程(三)婴儿期健康教育内容(四)婴儿期育儿记录及健康检查记录(五)幼儿期健康教育内容(六)幼儿期育儿记录及健康检查记录(七)学龄前期健康教育内容(八)学龄前期育儿记录及健康检查记录(九)儿童身长(身高)、体重标准曲线图(十)家庭安全自评表五、预防接种篇(一)国家政策及须知(二)接种反应的对症处理原则(三)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时间表寄语拥有一个健康、可爱、聪明的宝宝是每个准爸爸和孕妈妈共同的心愿。
我国政府十分关注妇女儿童健康,为了保证您和家人享受国家的惠民政策和服务,获得相关的健康科普知识,并帮助您记录与宝宝共同成长的温馨时刻,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专家编写了《母子健康手册》,在全国推广使用。
这本手册含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出生记录、儿童保健、预防接种等方面的内容,将孩子印记、父母笔记与医生手记融为一体,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在这里,您可以知晓党和政府提供的免费便民惠民妇幼健康服务项目,可以了解孕产期保健和儿童保健的相关知识,可以学习孕期和儿童期危急情况的早期预防和应对。
在这里,您可记录获知孕育新生命喜讯时的激动,可记录感受腹中新生命第一次活动瞬间的感觉,可记录听到新生命第一声天籁之音的感触,可记录孩子叫您爸爸妈妈时的幸福与快乐。
妇幼保健院母子健康手册发放信息录入工
作制度
1、按要求孕早期发放母子健康手册,发放率达100%。
产妇首次就诊时,询问是否已建立《母子健康手册》,首先登录系统,验证是否发放,未建立母子健康手册的及时建册,嘱其每次检查时携带手册。
2、母子健康手册发放数和系统发放数必须相符,发放母子健康手册前要先看发放记录,避免重发和漏发,如发现重复发放,职责不到位,进行绩效考核,补发的母子手册要注明。
3、将产前检查随访记录及时录入电子档案,无健康档案者督促产妇到所辖区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档,信息无法录入的孕产妇信息,每天汇总反馈到所属辖区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定邮箱和市妇幼保健院保健部邮箱,信
息表格一栏前面注明时间。
反馈到辖区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息每三天核实一次,辖区已建档、已改孕次的要重新登记在一个表格上,及时将产前检查随访记录录入电子档案,录入完整率达100%。
4、孕13周前孕产妇产前检查记录在第一次随访记录表上,2-5次产前检查记录在登记本上。
5、每天报送《母子健康手册发放情况记录表》发送专用邮箱XXX。
6、每月进行绩效考核,从每个门诊反馈到辖区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息中随机抽取10条信息进行绩效考核。
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一、服务对象:辖区内常住的孕产妇..二、服务内容一孕早期健康管理孕13周前为孕妇建立母子健康手册;并进行第1次产前检查..1.进行孕早期健康教育和指导..2.孕13周前由孕妇居住地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母子健康手册..3.孕妇健康状况评估:询问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等;观察体态、精神等;并进行一般体检、妇科检查和血常规、尿常规、血型、肝功能、肾功能、乙型肝炎;有条件的地区建议进行血糖、阴道分泌物、梅毒血清学试验、HIV抗体检测等实验室检查..4.开展孕早期生活方式、心理和营养保健指导;特别要强调避免致畸因素和疾病对胚胎的不良影响;同时告知和督促孕妇进行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5.根据检查结果填写第1次产前检查服务记录表;对具有妊娠危险因素和可能有妊娠禁忌症或严重并发症的孕妇;及时转诊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并在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二孕中期健康管理1.进行孕中期孕16~20周、21~24周各一次健康教育和指导..2.孕妇健康状况评估:通过询问、观察、一般体格检查、产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对孕妇健康和胎儿的生长发育状况进行评估;识别需要做产前诊断和需要转诊的高危重点孕妇..3.对未发现异常的孕妇;除了进行孕期的生活方式、心理、运动和营养指导外;还应告知和督促孕妇进行预防出生缺陷的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4.对发现有异常的孕妇;要及时转至上级医疗卫生机构..出现危急征象的孕妇;要立即转上级医疗卫生机构;并在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三孕晚期健康管理1.进行孕晚期孕28~36周、37~40周各一次健康教育和指导..2.开展孕产妇自我监护方法、促进自然分娩、母乳喂养以及孕期并发症、合并症防治指导..3.对随访中发现的高危孕妇应根据就诊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议督促其酌情增加随访次数..随访中若发现有高危情况;建议其及时转诊..四产后访视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在收到分娩医院转来的产妇分娩信息后应于产妇出院后1周内到产妇家中进行产后访视;进行产褥期健康管理;加强母乳喂养和新生儿护理指导;同时进行新生儿访视..1.通过观察、询问和检查;了解产妇一般情况、乳房、子宫、恶露、会阴或腹部伤口恢复等情况..2.对产妇进行产褥期保健指导;对母乳喂养困难、产后便秘、痔疮、会阴或腹部伤口等问题进行处理..3.发现有产褥感染、产后出血、子宫复旧不佳、妊娠合并症未恢复者以及产后抑郁等问题的产妇;应及时转至上级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检查、诊断和治疗..4.通过观察、询问和检查了解新生儿的基本情况..五产后42天健康检查1.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正常产妇做产后健康检查;异常产妇到原分娩医疗卫生机构检查..2.通过询问、观察、一般体检和妇科检查;必要时进行辅助检查对产妇恢复情况进行评估..3.对产妇应进行心理保健、性保健与避孕、预防生殖道感染、纯母乳喂养6个月、产妇和婴幼营养等方面的指导..三、服务流程四、服务要求一开展孕产妇健康管理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当具备服务所需的基本设备和条件..二按照国家孕产妇保健有关规范要求;进行孕产妇全程追踪与管理工作;从事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工作的人员应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并接受过孕产妇保健专业技术培训..三加强与村居委会、妇联相关部门的联系;掌握辖区内孕产妇人口信息..四加强宣传;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示免费服务内容;使更多的育龄妇女愿意接受服务;提高早孕建册率..五每次服务后及时记录相关信息;纳入孕产妇健康档案..六积极运用中医药方法如饮食起居、情志调摄、食疗药膳、产后康复等;开展孕期、产褥期、哺乳期保健服务..七有助产技术服务资质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孕中期和孕晚期对孕产妇各进行2次随访..没有助产技术服务资质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督促孕产妇前往有资质的机构进行相关随访..五、工作指标一早孕建册率=辖区内孕13周之前建册并进行第一次产前检查的产妇人数/该地该时间段内活产数×100%..二产后访视率=辖区内产妇出院后28天内接受过产后访视的产妇人数/该地该时间内活产数×100%..六、附件1.第1次产前检查服务记录表2.第2~5次产前随访服务记录表3.产后访视记录表4.产后42天健康检查记录表附件1第1次产前检查服务记录表填表说明:1.本表由医生在第一次接诊孕妇尽量在孕13周前时填写..若未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需同时建立..随访时填写各项目对应情况的数字..2.孕周:填写此表时孕妇的怀孕周数..3.孕次:怀孕的次数;包括本次妊娠..4.产次:指此次怀孕前;孕期超过28周的分娩次数..5.末次月经:此怀孕前最后一次月经的第一天..6.预产期:可按照末次月经推算;为末次月经日期的月份加9或减3;为预产期月份数;天数加7;为预产期日..7.既往史:孕妇曾经患过的疾病;可以多选..8.家族史:填写孕妇父亲、母亲、丈夫、兄弟姐妹或其他子女中是否曾患遗传性疾病或精神疾病;若有;请具体说明..9.个人史:可以多选..10.妇产科手术史:孕妇曾经接受过的妇科手术和剖宫产手术..11.孕产史:根据具体情况填写;若有;填写次数;若无;填写“0”..12.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13.体格检查、妇科检查及辅助检查:进行相应检查;并填写检查结果..标有的项目尚未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其中梅毒血清学试验、HIV抗体检测检查为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免费测查项目..14.总体评估:根据孕妇总体情况进行评估;若发现异常;具体描述异常情况..15.保健指导:填写相应的保健指导内容;可以多选..16.转诊:若有需转诊的情况;具体填写..17.下次随访日期:根据孕妇情况确定下次随访日期;并告知孕妇..18.随访医生签名:随访完毕;核查无误后随访医生签署其姓名..附件2第2~5次产前随访服务记录表填表说明:1.孕周:此次随访时的妊娠周数..2.主诉:填写孕妇自述的主要症状和不适..3.体重:填写此次测量的体重..4.产科检查:按照要求进行产科检查;填写具体数值..5.血红蛋白、尿蛋白:填写血红蛋白、尿蛋白检测结果..6.其他辅助检查:若有;填写此处..7.分类:根据此次随访的情况;对孕妇进行分类;若发现异常;写明具体情况..8.指导:可以多选;未列出的其他指导请具体填写..9.转诊:若有需转诊的情况;具体填写..10.下次随访日期:根据孕妇情况确定下次随访日期;并告知孕妇..11.随访医生签名:随访完毕;核查无误后医生签名..12.第2~5次产前随访服务;应该在确定好的有助产技术服务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相应的检查;并填写相关结果;没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督促孕产妇前往有资质的机构进行相关随访;注明督促日期;无需填写相关记录..13. 若失访;在随访日期处写明失访原因;若死亡;写明死亡日期和死亡原因..产后访视记录表填表说明:1.本表为产妇出院后一周内由医务人员到产妇家中进行产后检查时填写..2.一般健康状况:对产妇一般情况进行检查;具体描述并填写..3.一般心理状况:评估产妇是否有产后抑郁的症状..4.血压:测量产妇血压;填写具体数值..5.乳房、恶露、子宫、伤口:对产妇进行检查;若有异常;具体描述..6.分类:根据此次随访情况;对产妇进行分类;若为其他异常;具体写明情况..7.指导:可以多选;未列出的其他指导请具体填写..8.转诊:若有需转诊的情况;具体填写..9.随访医生签名:随访完毕;核查无误后随访医生签名..产后42天健康检查记录表填表说明:1.一般健康状况:对产妇一般情况进行检查;具体描述并填写..2.一般心理状况:评估是否有产后抑郁的症状..3.血压:如有必要;测量产妇血压;填写具体数值..4.乳房、恶露、子宫、伤口:对产妇进行检查;若有异常;具体描述..5.分类:根据此次随访情况;对产妇进行分类;若为未恢复;具体写明情况..6.指导:可以多选;未列出的其他指导请具体填写..7.处理:若产妇已恢复正常;则结案..若有需转诊的情况;具体填写..8.随访医生签名:检查完毕;核查无误后检查医生签名..9.若失访;在随访日期处写明失访原因;若死亡;写明死亡日期和死亡原因..。
孕产妇保健工作计划(精选3篇)孕产妇保健工作计划1一、孕早期健康管理1、孕12周前由卫生院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
2、孕妇健康状况评估:询问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等、观察体态、精神等、并进行一般体检、妇科检查和血常规、尿常规、血型、肝功能、肾功能、乙型肝炎检查。
3、开展孕早期个人卫生、心理和营养保健指导、特别要强调避免致畸因素和疾病对胚胎的不良影响、同时进行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宣传告知。
4、根据检查结果填写第1次产前随访服务记录表、对具有妊娠危险因素和可能有妊娠禁忌症或严重并发症的孕妇、及时转诊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并在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
二、孕中期健康管理1、孕妇健康状况评估:通过询问、观察、一般体格检查、产科检查、化验室检查对孕妇健康和胎儿的生长发育状况进行评估、识别需要做产前诊断和需要转诊的高危重点孕妇。
2、对未发现异常的孕妇、除了进行孕期的个人卫生、心理、运动和营养指导外、还应进行预防出生缺陷的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宣传告知。
3、对发现有异常的孕妇、要及时转至上级医疗卫生机构。
出现危急征象的孕妇、要立即转上级医疗卫生机构。
三、孕晚期健康管理1、督促孕产妇在孕28~36周、37~40周去有助产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各进行1次随访。
2、开展孕产妇自我监护方法、促进自然分娩、母乳喂养以及孕期并发症、合并症防治指导。
3、对随访中发现的高危孕妇应根据就诊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议督促其酌情增加随访次数。
随访中若发现有意外情况、建议其及时转诊。
四、产后访视1、通过观察、询问和检查、了解产妇一般情况、乳房、子宫、恶露、会阴或腹部伤口恢复等情况。
2、对产妇进行产褥期保健指导、对母乳喂养困难、产后便秘、痔疮、会阴或腹部伤口等问题进行处理。
3、发现有产褥感染、产后出血、子宫复旧不佳、妊娠合并症未恢复者以及产后抑郁等问题的产妇、应及时转至上级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检查、诊断和治疗。
4、通过观察、询问和检查了解新生儿的基本情况。
五、产后42天健康检查1、卫生院为正常产妇做产后健康检查、异常产妇到原分娩医疗卫生机构检查。
《母子保健手册》管理规范·建册对象:·自治区境内的早孕期妇女和新生儿,包括流动人口和常驻人口. ·建册内容:建册日期、建册单位、联系电话、建册编号(分别是孕妇和新生儿的健康档案编号,此项由辖区医疗单位填写)、孕妇基本情况、产前胎儿筛查情况、产期检查随访服务情况、分娩情况、产后访视情况、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产后42天健康检查情况、新生家庭访视情况、3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监测情况和7岁以内健康体检情况等。
·第一次产前随访服务要求:·时间:孕足12周前·服务对象:孕妇·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内容:1、为孕产妇进行健康状况评估:询问既往史、家族史等,观察体态、精神等,进行一般体检、妇科检查和血常规,有条件的地区进行血型、尿常规、肝功能、阴道分泌物、梅毒血清学试验、HIV抗体检测等实验室检查。
2、为其提供孕早期个人卫生、心理和营养保健指导,特别要强调避免致畸因素和疾病对胚胎的不良影响,同时进行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宣传告知。
3、根据检查结果填写第一次随访服务记录本,对具有危险因素和可能有妊娠禁忌症及严重并发症的孕妇,及时转诊上级医疗保健机构,并在2周内随访转诊记录。
·第2、3次产前随访服务要求:·时间:孕16-20周、21-24周·服务对象:孕妇、胎儿·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内容:1、孕妇健康状况评估:通过询问、观察、一般体格检查、产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对孕妇健康状况和胎儿生长发育状况进行评估,筛查出需要做产期诊断和需要转诊的孕妇。
2、对示发现异常的孕妇,应进行孕中期的个人卫生、心理、运动和营养指导,同时进行预防出生缺陷的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宣传告知。
3、给予自我监护方法指导、分娩准备教育和母乳喂养指导,落实孕妇在24周后到有助产资质的医疗保健机构继续进行产前检查和住院分娩.4、发现异常的孕妇,及时转至上级医疗保健机构,出现危急征象的孕妇,要立即组织人员转诊护送。
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一、服务对象本规范适用于辖区内所有孕产妇。
二、服务内容一)孕12周前由孕妇居住地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其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进行1次孕早期随访。
1.孕妇健康状况评估:询问既往史、家族史等,观察体态、精神等,并进行一般体检、妇科检查和血常规检查。
有条件的地区建议进行血型、尿常规、肝功能、分泌物、梅毒血清学试验、HIV抗体检测等实验室检查。
2.开展孕早期个人卫生、心理和营养保健指导,特别要强调避免致畸因素和疾病对胚胎的不良影响。
同时进行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宣传告知。
3.根据检查结果填写第一次产前随访服务记录表。
对具有妊娠危险因素和可能有妊娠禁忌症及严重并发症的孕妇,及时转诊到上级医疗保健机构,并在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
二)孕16~20周、21~24周各进行1次产前随访,对孕妇的健康状况和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评估和指导。
1.孕妇健康状况评估:通过询问、观察、一般体格检查、产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对孕妇健康和胎儿的生长发育状况进行评估,识别需要做产前诊断和需要转诊的重点孕妇。
2.对未发现异常的孕妇,除了进行孕期的个人卫生、心理、运动和营养指导外,还应进行预防出生缺陷的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宣传告知。
3.开展自我监护方法指导、分娩准备教育和母乳喂养指导,并落实孕24周后到有助产资质的医疗保健机构继续进行产前检查和住院分娩。
4.对发现有异常的孕妇,要及时转至上级医疗保健机构。
出现危急征象的孕妇,要立即转上级医疗保健机构急诊。
三)孕25~36周、37~40周各进行1次产前随访,重点孕妇应在有助产资质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并酌情增加次数。
1.询问前次产前检查之后有无特殊情况出现,特别要关注孕期并发症和合并症的表现特征。
2.测量体重及血压,检查有无水肿及其他异常,建议复查血常规和尿常规。
3.复查胎位,听胎心率,测宫底高度、腹围,并注意胎儿大小与孕周是否相符。
4.对孕妇进行孕期保健教育,并督促做好自我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