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4404.3-1999粮食作物种子 赤豆、绿豆
- 格式:pdf
- 大小:61.58 KB
- 文档页数:3
第十一章种子质量评定与签证前几章已经介绍了种子质量分折的技术和方法,本章将介绍种子质量评价的内容、依据、方法,国内外种子质量评价的差异,结果报告的格式等内容。
本章讲3节:§1、种子质量评定§2、国内外主要农作物种子质量分级标准§3、签证第一节种子质量评定一、种子质量评定的内容种子质量评定主要是对种子的品种品质和播种品质两方面进行评定。
其中种子纯度、净度、发芽率、水分4项指标必须达到现行有效规定(如种子质量标准、合同约定、标签标注)的最低要求。
从管理角度讲商品种子的质量内容,还应该包括种子标签。
(种子检验员考试,基础知识占30%,主要包括种子基础知识、种子法、标签通则)种子标签是构成种子商品质量的重要内容,根据《标签通则》规定.(一)、应标注内容1.作物种类与种子类别:种子类别:按常规种和杂交种进行标注;其中常规种可以不具体标注;同时按育种家种子、原种、大田用种进行标注,其中大田用种可以不具体标注;作物种类与种子类别可以联合标注:例如:玉米杂交种、玉米自交系。
2.品种名称属于授权品种或审定通过的品种,应标注批准的品种名称。
3.产地:指种子繁育所在地,按照行政区域最大标注至省级。
(易出问题,省批准范围少)4.种子经营许可证编号(无生产许可证编号)3000万公司农业部发;500万公司省发;100万公司地区批省发。
最大难点:土地证、房产证。
5. 质量指标:指生产商承诺的质量指标。
纯度、净度、芽率、水分必须≥国标(≮国标)。
6.检疫证明编号:应用下列方式之一标注:——产地检疫合格证编号;——植物检疫证书编号。
有的省给一个编号印在包装袋上;山东省要求贴标签(但现不严格)。
7.净含量:指种子的实际重量或数量:以kg或g;粒数表示。
(≥1000g,以kg表示;先玉335用粒数表示)8.生产年月:指种子收获的日期。
如2008年10月收获的玉米种子,标注为:2008-10。
9.生产商名称:指最初的商品种子供应商。
农业土壤数据规范篇一:农业标准目录农业标准目录种子种苗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1 GB/T 7414—1987* 主要农作物种子包装2 GB/T 7415—1987* 主要农作物种子贮藏3 GB 15671—1995*主要农作物包衣种子技术条件4 GB 4404.1—1996* 粮食作物种子禾谷类6 GB 4404.3—1999* 粮食作物种子赤豆、绿豆7 GB 4404.4—1999* 粮食作物种子荞麦8 GB 4404.5—1999* 粮食作物种子燕麦9 GB 16715.2—1999* 瓜菜作物种子白菜类10 GB 16715.3—1999* 瓜菜作物种子茄果类11 GB 16715.4—1999* 瓜菜作物种子甘蓝类12 GB 16715.5—1999* 瓜菜作物种子叶菜类13 GB 4407.1—1996* 经济作物种子纤维类 14 GB 4407.2—1996* 经济作物种子油料类15 GB/T 16715.1—1996瓜菜作物种子瓜类16 GB 4406—1984* 种薯17 GB/T 3543.1—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总则18 GB/T 3543.2—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扦样19 GB/T 3543.3—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净度分析20 GB/T 3543.4—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发芽试验21 GB/T 3543.5—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真实性和品种纯度鉴定 22 GB/T 3543.6—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水分测定23 GB/T 3543.7—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其他项目检验24 GB/T 17317—1998* 小麦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25 GB/T 17315—1998* 玉米杂交种繁育制种技术操作规程26 GB/T 17318—1998* 大豆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27 GB/T 3242—1982棉花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28 GB/T 17319—1998* 高粱杂交种繁育制种技术操作规程29 NY/T 5222-2004 无公害食品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30 NY/T 328—1997 苹果无病毒苗木繁育规程31 GB 17316—1998*水稻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32 NY/T 66—1987 籼型水稻不育系(或杂交种)与保持系种子真实性室内检验方法33 GB 17314—1998*籼型杂交水稻“三系”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34 NY 414—2000低芥酸低硫甘油菜种子35 GB 4862—1984* 中国哈密瓜种子36 GB/T 8080—1987* 绿肥种子37 NY 329—1997苹果无病毒苗木38 GB 9847—2003 苹果苗木39 GB/T 9659—1988* 柑桔嫁接苗分级及检验 5 GB 4404.2—1996* 粮食作物种子豆类40 GB 6941—1986* 人参种子41 GB 6942—1986* 人参种苗土壤与肥料42 NY/T 395—2000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43 NY/T 52—1987 土壤水分测定法44 NY/T 53—1987 土壤全氮测定法(半微量凯氏法)45 NY/T 85—1988 土壤有机质测定法46 NY/T 86—1988 土壤碳酸盐测定法47 NY/T 87—1988 土壤全钾测定法48 NY/T 88—198849 NY/T 89—198850 NY/T 148—199051 NY/T 149—198952 NY/T 295—199554 NY/T 30—198655 GB/T 15772—199556 GB/T 15773—199557 GB/T 15774—199558 GB/T 16453.1—199659 GB/T 16453.2—199660 GB/T 16453.3—199661 GB/T 16453.4—199662 GB/T 16453.5—199663 GB/T 16453.6—199664 NY/T 396—200065 NY/T 397—200066 NY/T 294—199567 NY/T 309—199668 NY/T 310—199669 GB 10205—198870 GB 10206—198871 GB 15063—199472 GB 2440—199174 GB 3559—199275 GB 535—199576 GB 536—199877 GB/T 17419—1998*78 GB/T 17420—1998*79 GB/T 2946—199280 GB/T 10510—199882 NY 410—200083 NY 411—2000土壤全磷测定法15N土壤植物标准样品石灰性土壤有效磷测定方法土壤有效硼测定方法中性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交换性盐基的测定土壤全量钙、镁、钠的测定土壤中氧化稀土总量的测定对马尿酸偶氮氯膦分光光度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荒地治理技术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风沙治理技术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崩岗治理技术农用水源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农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蔬菜地分等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肥力等级划分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粒状)料浆法磷酸一铵复混肥料尿素硝酸铵农业用碳酸氢铵硫酸铵液体无水氨含氨基酸叶面肥料微量元素叶面肥料氯化铵微生物肥料根瘤菌肥料固氮菌肥料84NY 412—2000 磷细菌肥料85NY 413—2000 硅酸盐细菌肥料86GB 8569—1997 固体化学肥料包装87GB/T 13565—1992 肥料采样报告格式88GB/T 13566—1992 肥料堆密度的测定方法89GB/T 10207—1988 磷酸一铵、磷酸二铵中有效磷含量测定90GB/T 10208—1988 料浆法磷酸一铵中有效磷含量测定91GB/T 10209—1988 磷酸一铵、磷酸二铵中总氮含量测定蒸馏后滴定法 92GB/T 10210—1988 磷酸一铵、磷酸二铵中水含量测定93GB/T 10211—1988 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粒度测定94GB/T 10212—1988 磷酸一铵、磷酸二铵颗粒平均抗压强度测定 95GB/T 10511—1989 硝酸磷肥中总氮含量的测定蒸馏后滴定法 96GB/T 10512—1989 硝酸磷肥中磷含量的测定磷钼酸喹啉重量法 97GB/T 10513—1989 硝酸磷肥中游离水含量的测定卡尔·费休法 98GB/T 10514—1989 硝酸磷肥中游离水含量的测定烘箱法99GB/T 10515—1989 硝酸磷肥粒度测定100 GB/T 10516—1989 硝酸磷肥颗粒平均抗压强度测定101 GB/T 8571—1988 复混肥料实验室样品制备102 GB/T 8572—1988 复混肥料中总氮含量测定蒸馏后滴定法 103 GB/T 8573—1988 复混肥料中有效磷含量测定104 GB/T 8574—1988 复混肥料中钾含量测定四苯基合硼酸钾重量法 105 GB/T 8575—1988 复混肥料中游离水含量测定真空干燥法106 GB/T 8576—1988 复混肥料中游离水含量测定真空烘箱法 107 GB/T 8577—1988 复混肥料中游离水含量测定卡尔·费休法 108 GB/T 14539.1—1993 复混肥料中砷、镉、铅的测定试样溶液制备 109 GB/T 14539.2—1993 复混肥料中砷的测定方法110 GB/T 14539.3—1993 复混肥料中镉的测定方法111 GB/T 14539.4—1993 复混肥料中铅的测定方法112 GB/T 14540.1—1993 复混肥料中钼的测定方法硫氰酸钠分光光度法113 GB/T 14540.2—1993 复混肥料中硼的测定方法甲亚胺-H 酸分光光度法 114 GB/T 14540.3—1993 复混肥料中锰的测定方法115 GB/T 14540.4—1993 复混肥料中锌的测定方法116 GB/T 17767.1—1999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中总氮含量的测定117 GB/T 17767.2—1999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中总磷含量的测定118 GB/T 17767.3—1999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中总钾含量的测定119 GB/T 2441—1991 尿素总氮含量的测定蒸馏后滴定法120 GB/T 2443—1991 尿素中缩二脲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121 GB/T 2444—1991 尿素中水分的测定卡尔·费休法122 GB/T 2448—1991 尿素粒度的测定筛分法123 GB/T 2947—1982 卡尔·费休法测定尿素、硝酸铵中水分124 GB/T 3595—1983 肥料中氨态氮含量的测定蒸馏后滴定法 125 GB/T 3597—1983 肥料中硝态氮含量的测定氮试剂重量法 126 GB/T 3598—1983 肥料中尿素态氮含量的测定尿素酶法127 GB/T 3600—1983 肥料中氨态氮含量的测定甲醛法128 GB/T 6690—1986 久效磷含量分析方法129 GB/T 8570.1—1988液体无水氨实验室样品的采取130 GB/T 8570.2—1988液体无水氨氨含量的测定131 GB/T 8570.3—1988液体无水氨残留物含量的测定重量法 132 GB/T 8570.4—1988液体无水氨残留物含量的测定容量法 133 GB/T 8570.5—1988液体无水氨水分的测定卡尔·费休法134 GB/T 8570.6—1988液体无水氨油含量的测定重量法和红外光谱法 135 GB/T 8570.7—1988液体无水氨铁含量的测定邻菲啉分光光度法 136 NY/T 297—1995有机肥料全氮的测定137 NY/T 298—1995138 NY/T 299—1995139 NY/T 300—1995 140 NY/T 301—1995 141 NY/T 302—1995 142 NY/T 303—1995 143 NY/T 304—1995 144 NY/T 305—1995 145 NY 334—1998146 NY 335—1998147 NY 336—1998148 NY 337—1998植保与农药149 GB/T 15790—1995* 150 GB/T 15791—1995* 151 GB/T 15792—1995* 152 GB/T 15793—1995* 153 GB/T 15794—1995* 154 GB/T 15795—1995* 155 GB/T 15796—1995* 156 GB/T 15797—1995* 157 GB/T 15798—1995*158 GB/T 15799—1995*159 GB/T 15800—1995*160 GB/T 15801—1995*161 GB/T 15802—1995*162 GB/T 15803—1995*163 GB/T 15804—1995*164 NY/T 59—1987165 NY/T 60—1987166 NY/T 84—1988167 NY/T 401—2000168 NY/T 402—2000169 NY/T 403—2000170 NY/T 404—2000有机肥料全磷的测定有机肥料全钾的测定有机肥料速效磷的测定有机肥料速效钾的测定有机肥料水分的测定有机肥料粗灰分的测定有机肥料有机物总量的测定有机肥料中铜、锌、铁、锰的测定增产菌粉剂增产菌生产工艺流程增产菌筛选方法增产菌使用方法稻瘟病测报调查规范稻纹枯病测报调查规范水稻二化螟测报调查规范稻纵卷叶螟测报调查规范稻飞虱测报调查规范小麦条锈病测报调查规范麦类赤霉病测报调查规范小麦丛矮病测报调查规范粘虫测报调查规范棉蚜测报调查规范棉铃虫测报调查规范棉红铃虫测报调查规范棉花叶螨测报调查规范东亚飞蝗测报调查规范高粱蚜测报调查规范水稻二化螟防治标准桃小食心虫防治标准茶尺蠖防治标准脱毒马铃薯种薯(苗)病毒检测技术规程脱毒甘薯种薯(苗)病毒检测技术规程脱毒苹果母本树及苗木病毒检测技术规程脱毒生姜种姜(苗)病毒检测技术规程171 NY/T 405—2000 脱毒大蒜种蒜(苗)病毒检测技术规程172 NY/T 406—2000 脱毒草莓种苗病毒检测技术规程 173 GB 12743—2003 大豆种子产地检疫规程174 GB 12943—1991*苹果无病毒母本树和苗木检疫规程 175 GB 15569—1995*农业植物调运检疫规程176 GB 7331—2003 马铃薯种薯产地检疫规程 177 GB 7411—1987* 棉花原(良)种产地检疫规程 178 GB 7412—2003 小麦种子产地检疫规程179 GB 7413—1987* 甘薯种苗产地检疫规程180 GB 8370—1987*181 GB 5040—1985*182 GB 8371—1987*183 GB 15699—1995184 GB/T 17768—1999185 NY 293—1995186 GB/T 17515—1998187 GB 10501—1989188 GB 12685—1999189 GB 12686—1990190 GB 13649—1992191 GB 13650—1992192 GB 15582—1995193 GB 15583—1995 40% 194 GB 15954—1995195 GB 15955—1995196 GB 2548—1993197 GB 2549—1981198 GB 2897—1995199 GB 2898—1995 50% 200 GB 334—1981201 GB 3726—1995202 GB 3796—1999203 GB 434—1995204 GB 435—1984205 GB 437—1993206 GB/T 9553—1993 207 GB/T 9559—1988 208 GB 4838—1984209 GB 4839—1998210 GB 5452—1985 56%211 GB 6694—1998212 GB 6695—1998 20%213 GB 8200—1987214 GB 9548—1999苹果苗木产地检疫规程柑橘苗木产地检疫规程水稻种子产地检疫规程烟草种子霜霉病检疫规程悬浮种衣剂产品标准编写规范苏云金芽孢杆菌制剂农药乳化剂术语多菌灵原药三环唑原药草甘膦原药杀螟硫磷原药杀螟硫磷乳油乐果原药乐果乳油甲胺磷原药赤霉素原药敌敌畏乳油敌敌畏原油对硫磷原药对硫膦乳油敌百虫原粉甲胺磷乳油农药包装通则溴甲烷原药氯化苦硫酸铜井冈霉素水剂林丹乳油农药包装农药通用名称磷化铝片剂氰戊菊酯原药氰戊菊酯乳油杀虫双水剂甲基对硫磷原药篇二:《全国耕地土壤监测技术规程》《全国耕地土壤监测技术规程》1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实施土壤监测过程中监测点的建立、监测的内容、观测记载、分析测试及编写报告的技术规程。
2011年新发布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 (2012年1月1日 实施)1、GB4404.2-2010 粮食作物种子 豆类 作物种类 种子类别 品种纯度 /%不低于 净度/% 不低于发芽率/% 不低于 水分/% 不高于大豆 原种 99.9 99.085.012.0大田用种 98.0 蚕豆 原种 99.9 90.0大田用种 97.0 赤豆 (红小豆) 原种 99.0 85.013.0大田用种 96.0 绿豆原种 99.0 大田用种96.0注:长城以北和高寒地区的大豆种子水分允许高于12.0%,但不能高于13.5%。
长城以南的大豆种子(高寒地区除外)水分不得高于12.0% 2、GB4404.3-2010 粮食作物种子 荞麦 作物种类 种子类别 品种纯度 /%不低于 净度/% 不低于发芽率/% 不低于水分/% 不高于苦荞麦 原种 99.0 98.085.013.5大田用种 96.0 甜荞麦原种 95.0 大田用种90.0 3、GB4404.4-2010 粮食作物种子 燕麦 作物种类 种子类别 品种纯度 /%不低于 净度/% 不低于 发芽率/% 不低于 水分/% 不高于 燕麦原种 99.0 98.085.013.0大田用种97.04、GB16715.1-2010 瓜菜作物种子 瓜类 作物种类种子类别品种纯度 /%不低于 净度/% 不低于发芽率/% 不低于水分/% 不高于西瓜亲本原种 99.7 99.090 8.0大田用种 99.0 二倍体杂交种 大田用种 95.0 三倍体杂交种 大田用种 75 甜瓜常规种原种 98.0 90 8.0 大田用种 95.0 85 亲本 原种 99.7 90 大田用种 99.0 杂交种 大田用种 95.0 85 哈密瓜常规种原种 98.0 90 7.0 大田用种 90.0 85 亲本 大田用种 99.0 90 杂交种大田用种95.0 冬瓜原种 98.0709.0大田用种96.060黄瓜常规种原种98.0908.0大田用种95.0亲本原种99.990大田用种99.085杂交种大田用种95.0905、GB16715.2-2010 瓜菜作物种子白菜类作物种类种子类别品种纯度/%不低于净度/%不低于发芽率/%不低于水分/%不高于结球白菜常规种原种99.098.085.07.0大田用种96.0亲本原种99.9大田用种99.0杂交种大田用种96.0不结球白菜常规种原种99.0大田用种96.06、GB16715.3-2010 瓜菜作物种子茄果类作物种类种子类别品种纯度/%不低于净度/%不低于发芽率/%不低于水分/%不高于茄子常规种原种99.098.0758.0大田用种96.0亲本原种99.9大田用种99.0杂交种大田用种96.085辣椒(甜椒)常规种原种99.0807.0大田用种95.0亲本原种99.975大田用种99.0杂交种大田用种95.085蕃茄常规种原种99.085大田用种95.0亲本原种99.9大田用种99.0杂交种大田用种96.07、GB16715.4-2010 瓜菜作物种子甘蓝类作物种类种子类别品种纯度/%不低于净度/%不低于发芽率/%不低于水分/%不高于结球甘蓝常规种原种99.099.085.07.0大田用种96.0亲本原种99.980.0大田用种99.0杂交种大田用种96.0球茎甘蓝原种98.099.085.0大田用种96.0花椰菜原种99.098.0大田用种96.0。
蚕豆、豌豆、红小豆、绿豆:质量标准,水分含量标准,测定方法豆类泛指所有能产生豆荚的豆科植物,同时,也常用来称呼豆科的蝶形花亚科中的作为食用和饲料用的豆类作物。
豆主要是指豆科植物的种子或荚果。
接下来为大家介绍几种生活中常见的豆类。
一、蚕豆:别名南豆、胡豆等,属于豆科、豌豆属,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
蚕豆是世界上第三大重要的冬季食用豆作物。
蚕豆营养价值较高,其蛋白质含量为25%-35%。
蚕豆还富含糖、矿物质、维他命、钙和铁。
此外,作为固氮作物,蚕豆可以将自然界中分子态氮转化为氮素化合物,增加土壤氮素含量。
【蚕豆质量标准】1.纯粮率:1级≥98%,2级≥95%,3级≥92%,等外〈92%2.杂质总量≤1.0%,其中无机杂质0.5%二、豌豆:豆科一年生攀援草本,原产地中海和中亚细亚地区,是世界重要的栽培作物之一。
种子及嫩荚、嫩苗均可食用;种子含淀粉、油脂,可作药用,有强壮、利尿、止泻之效;茎叶能清凉解暑,并作绿肥、饲料或燃料。
【豌豆质量标准】1.纯粮率:1级≥98%,2级≥95%,3级≥92%,等外〈92%2.杂质总量≤1.0%,其中无机杂质0.5%三、红小豆:古名荅,小菽,赤菽等;别名小豆,赤豆,赤小豆,五色豆,米豆,饭豆。
小豆蛋白质含量平均22.56%,变幅为20.92%~24.00%;脂肪0.59%;总淀粉53.17%,其中直链淀粉11.50%。
【红小豆质量标准】1.纯粮率:1级≥98%,2级≥95%,3级≥92%,等外〈92%2.杂质总量≤1.0%,其中无机杂质0.5%四、绿豆:一年生直立草本,绿豆供食用,亦可提取淀粉,制作豆沙、粉丝等。
洗净置流水中,遮光发芽,可制成芽菜,供蔬食。
入药,有清凉解毒、利尿明目之效。
全株是很好的夏季绿肥。
【绿豆质量标准】1.纯粮率:1级≥97%,2级≥94%,3级≥91%,等外〈91%2.杂质总量≤1.0%,其中无机杂质0.5%五、蚕豆、豌豆、红小豆、绿豆水分含量标准蚕豆水分≤14%豌豆水分≤12%红小豆水分≤14%绿豆水分≤13.5%六、水分含量对蚕豆、豌豆、红小豆、绿豆的影响水分含量是影响蚕豆、豌豆、红小豆、绿豆贮藏、运输、流通环节中的重要参数,控制及检测的可靠性、准确性直接影响其品质的稳定、贮藏和运输的安全,以及经营各方的利益,所以需严格把控水分含量。
经济作物栽培学复习思考题(农学专业)绪论1、掌握作物的概念:包括广义的作物和狭义的作物概念。
广义:凡是有利于人类而由人工栽培的植物都统称为作物。
狭义:指在大田里种植面积较大的栽培植物。
2、广义的作物又可分为哪3类?农作物(大田作物或作物)、园艺作物和林木三类。
3、根据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的分类方法,将作物分为哪三部八大类?每类能列出几个有代表性的作物。
〈1〉、第一部:粮食作物(又称食用作物),此部分三大类①禾谷类作物,有稻、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玉米、高粱、粟、黍(亦称稷)、薏苡等②豆类作物有大豆、豌豆、绿豆、蚕豆、红小豆(赤豆)、饭豆、豇豆等。
③薯芋类作物(又称根茎类作物)有甘薯、马铃薯、木薯、豆薯、山药(薯蓣)、芋、菊芋、焦藕等。
〈2〉、第二部:经济作物(或称工业原料作物)④纤维作物有棉花、黄麻、红麻、苎麻、亚麻、苘麻、大麻、龙舌兰麻(剑麻)、焦麻、菠萝麻等。
油料作物:有油菜、花生、芝麻、向日葵、胡麻、苏子、红花、甘蓝等,大豆⑤糖料作物有甘蔗、甜菜、甜高粱等。
其它作物(包括嗜好类作物和特用作物)嗜好类作物主要有烟草、茶叶、咖啡、可可等。
特用作物主要有桑、橡胶、香料作物(如薄荷、留兰香等)、编织原料作物(如席草、芦苇)等。
〈3〉、第三部:饲料及绿肥作物⑦饲料及绿肥作物有苕子(蓝花草)、紫云英(红花草)、黄花苜蓿、草木樨、柽麻、田菁、水葫芦、水浮莲、红萍、绿萍、三叶草等。
4、掌握喜温作物、耐寒作物(喜凉作物)对温度反映的差异性,每类能列出几个有代表性的作物。
①喜温作物:这类作物在全生育期中需要的温度和积温比较高,其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为10℃,最适温度28~30℃,最高温度30~40℃。
水稻、甘蔗、花生、苎麻、棉花、烟草、高粱等属于这类作物。
②耐寒作物(或称喜凉作物):这类作物在全生育期中需要的温度和积温比较低,其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为1~3℃(过去定为5℃),最适温度20~25℃,最高温度28~30℃。
不同贮存温度下绿豆,豇豆和鹰嘴豆种子活力及生理生化变化高平平;赵四妮
【期刊名称】《作物品种资源》
【年(卷),期】1997(000)002
【摘要】对0 ̄4℃和室温贮存8年的绿豆、豇豆和鹰嘴豆种子研究表明:绿豆种子表现出较强的耐贮能力,其活力受贮存温度的影响较小。
两种条件贮存种子均保持了较好的活力,豇豆种子受贮存条件的影响较明显。
室温贮存种子活力下降,生理活性降低;鹰嘴豆对环境因子的反应最敏感,耐贮能力差。
【总页数】4页(P48-51)
【作者】高平平;赵四妮
【作者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榆次晋中农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330.31
【相关文献】
1.不同贮藏温度下鲜切马铃薯的生理生化变化 [J], 刘程惠;胡文忠;姜爱丽;张聪
2.不同温度条件下赤霉素对水蜡树种子活力的影响 [J], 那娃提·乌木拉扎克;王琳
3.不同温度下豇豆花粉对卵圆真绥螨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J], 于静静;高芳铭;曹凤勤;郝慧华
4.丁香酚麻醉斑点叉尾鮰在不同无水保活温度下的生理生化变化 [J], 白婵;熊光权;黄敏;曲畅;廖涛;张金木
5.不同温度下豆蚜在闽南饲用(印度)豇豆上的发育及试验种群生命表 [J], 李春燕;季洁;陈恩;陈志彤;应朝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粮食作物种子
粮食作物种子包括禾谷类种子、豆类和薯类作物种子,其质量要求见表1~表5。
表1 禾谷类种子质量要求,%
表2 豆类种子质量要求,%
表3 种薯类种子质量要求,%
表4 马铃薯脱毒种薯的块茎质量指标,%
(二)经济作物种子
经济作物种子包括纤维类(棉花、黄麻、红麻和亚麻种子)、油料类、糖料类作物种子等,其质量要求见表5~表9。
表5 棉花种子(包括转基因种子)质量要求,%
表6 黄麻、红麻和亚麻种子质量要求,%
表7 油菜种子质量要求,%
表8 糖用甜菜多胚种子质量要求,%
表9 糖用甜菜单胚种子质量要求,%
(三)瓜类作物种子
瓜类作物种子包括西瓜、甜瓜、哈密瓜、冬瓜和黄瓜种子等,其质量要求见表10。
表10 瓜类种子质量要求,%
(四)叶菜类作物种子
叶菜类作物种子包括白菜类、甘蓝类、茄果类和绿叶菜类作物种子,其质量要求见表11~表14。
表11 白菜类种子质量要求,%
表12 甘蓝类种子质量要求,%
表13 茄果类种子质量要求,%
表14 绿叶菜类种子质量要求,%
(五)绿肥种子
绿肥作物种子包括紫云英、苕子类和草木樨类作物种子,其质量要求见表15。
表15 绿肥类种子质量要求,%。
2011年新发布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2012年1月1日实施)1、GB4404.2-2010 粮食作物种子豆类作物种类种子类别品种纯度/%不低于净度/%不低于发芽率/%不低于水分/%不高于大豆原种99.999.0 85.012.0大田用种98.0蚕豆原种99.990.0 大田用种97.0赤豆(红小豆)原种99.085.0 13.0大田用种96.0绿豆原种99.0大田用种96.0注:长城以北和高寒地区的大豆种子水分允许高于12.0%,但不能高于13.5%。
长城以南的大豆种子(高寒地区除外)水分不得高于12.0%2、GB4404.3-2010 粮食作物种子荞麦作物种类种子类别品种纯度/%不低于净度/%不低于发芽率/%不低于水分/%不高于苦荞麦原种99.098.0 85.0 13.5大田用种96.0甜荞麦原种95.0大田用种90.03、GB4404.4-2010 粮食作物种子燕麦作物种类种子类别品种纯度/%不低于净度/%不低于发芽率/%不低于水分/%不高于燕麦原种99.098.0 85.0 13.0 大田用种97.04、GB16715.1-2010 瓜菜作物种子瓜类作物种类种子类别品种纯度/%不低于净度/%不低于发芽率/%不低于水分/%不高于西瓜亲本原种99.799.0908.0大田用种99.0二倍体杂交种大田用种95.0三倍体杂交种大田用种75甜瓜常规种原种98.0 908.0大田用种95.0 85亲本原种99.790大田用种99.0杂交种大田用种95.0 85哈密瓜常规种原种98.0 907.0大田用种90.0 85亲本大田用种99.090杂交种大田用种95.0冬瓜原种98.0 709.0 大田用种96.0 60黄瓜常规种原种98.0908.0大田用种95.0亲本原种99.9 90大田用种99.0 85杂交种大田用种95.0 905、GB16715.2-2010 瓜菜作物种子白菜类作物种类种子类别品种纯度/%不低于净度/%不低于发芽率/%不低于水分/%不高于结球白菜常规种原种99.098.0 85.0 7.0大田用种96.0亲本原种99.9大田用种99.0杂交种大田用种96.0不结球白菜常规种原种99.0大田用种96.0 6、GB16715.3-2010 瓜菜作物种子茄果类作物种类种子类别品种纯度/%不低于净度/%不低于发芽率/%不低于水分/%不高于茄子常规种原种99.098.0 75 8.0大田用种96.0亲本原种99.9杂交种大田用种96.0 85辣椒(甜椒)常规种原种99.0807.0大田用种95.0亲本原种99.975大田用种99.0杂交种大田用种95.0 85蕃茄常规种原种99.085大田用种95.0亲本原种99.9大田用种99.0杂交种大田用种96.07、GB16715.4-2010 瓜菜作物种子甘蓝类作物种类种子类别品种纯度/%不低于净度/%不低于发芽率/%不低于水分/%不高于结球甘蓝常规种原种99.0 99.0 85.0 7.0亲本原种99.980.0大田用种99.0杂交种大田用种96.0球茎甘蓝原种98.099.085.0 大田用种96.0花椰菜原种99.098.0 大田用种96.08、GB16715.5-2010 瓜菜作物种子绿叶菜类作物种类种子类别品种纯度/%不低于净度/%不低于发芽率/%不低于水分/%不高于芹菜原种99.095.0 70.0 8.0 大田用种93.0菠菜原种99.0 97.0 70.0 10.0莴苣原种99.098.080.07.0大田用种95.09、GB8080-2010 绿肥种子作物种类种子类别品种纯度/%不低于净度/% 不低于发芽率/% 不低于水分/% 不高于紫云英原种99.097.080.010.0大田用种96.0毛叶苕子原种99.098.012.0大田用种96.0光叶苕子原种99.0大田用种96.0蓝花苕子原种99.0大田用种96.0白香草木樨原种99.096.011.0大田用种94.0黄香草木樨大田用种94.0 10、GB19176-2010 糖用甜菜种子(1)糖用甜菜多胚种子作物种类发芽率/%不低于净度/%不低于三倍体率/%不低于水分/%不高于粒径/㎜二倍体原种80.098.0—14.0≥2.5大田用种磨光种—≥2.0包衣种90.0 —12.0 2.0~4.5多倍体原种70.0 —14.0≥3.0大田用种磨光种75.0 45(普通多倍体)或90(雄性不育多倍体)≥2.5包衣种85.0 12.0 2.5~4.5(2)糖用甜菜单胚种子种子类别单粒率/%不低于发芽率/%不低于净度/%不低于三倍体率/%不低于水分/%不高于粒径/㎜原种95 80.0 98.0—12.0≥2.0大田用种磨光种95.0包衣种90.099.0丸化种95.0 98.0 3.5~4.751。
吉林省地方标准 《绿豆品种白绿6号》修订说明(送审稿)白城市农业科学院2011年11月30日吉林省地方标准《绿豆品种白绿6号》修订说明一、任务来源根据2010年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 关于下达2010年度吉林省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吉质监标函【2010】264号) ”, 《绿豆品种白绿6号》原标准号DB22/979—2002,由白城市农业科学院修订完成。
在前期研究、推广、生产和销售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产品典型性状和各项指标进行反复调查、鉴定;同时进行大量的生产和市场调研,广泛DB22ICS :备案号:征求多方面意见,并借鉴国内外有关资料和经验完成了《绿豆品种白绿6号》的修订任务。
二、标准修订的目的由于目前绿豆生产上还存在着品种混杂、退化、种子质量下降等问题,急需白绿6号种子质量统一标准。
为了提高我们的《绿豆品种白绿6号》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增强出口创汇的能力,促进绿豆生产的发展,繁荣地方经济。
随着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栽培水平提高,应对原标准的栽培密度、施肥量等指标进行相应的修订。
三、修订原则和依据(一)按照下列文件要求和规定编写绿豆品种白绿6号标准内容。
DB22/977-2002 绿豆种子质量标准DB22/T981-2002 白城绿豆栽培技术规程GB/T5511-1985 粮食、油料检验粗蛋白质含量测定法(二)依据吉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绿豆品种白绿6号”成果中有关该品种的试验数据、田间试验结果和实验室分析得出的实验数据,作为修订依据。
四、标准制定的主要过程(一)调查研究阶段2010年12月,标准修订启动后,标准修订小组立即着手进行有关绿豆品种白绿6号标准方面的省内外调研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查新工作。
在大量收集、整理和分析国内外在该研究领域的有关技术资料,并按修订标准的要求进行分类整理的基础上,将最新的研究数据写入标准,为科学制定标准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修订阶段修订人员认真查阅了标准制定的有关文件,严格遵循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所规定的标准编写要求和格式修订了《绿豆品种白绿6号》。
粮油检验综合知识1、粮食定义:粮食作物的种子、果实、块根、块茎以及加工产品的统称。
《条例》中粮食的含义是指小麦、稻谷、玉米、杂粮及其成品粮。
2、原粮、成品粮和粮油副产品的定义:原粮亦称“自然粮”,一般指未经加工的粮食的统称,如稻谷、大麦、小麦、玉米、大豆等。
成品粮由原粮、油料经加工而成的符合一定标准的粮油制成品的统称,如面粉、大米、小米、玉米面、大豆油等。
粮油副产品是指粮食油料在加工过程中除成品以外的其他产品,如麦麸、花生饼、米糠等。
3、粮油标准的定义和分级:粮油标准通常是粮油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名词术语、包装、标签等标准的简称。
我国以现行粮油标准分为四级。
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国家标准代号以GB(汉语拼音头两个字母,表示。
如《GB1350-1999稻谷》表示标准名称是稻谷,标准级别是国家标准,标准序号是1350,标准发布年代是1999年。
4、粮油质量标准四种形式:我国粮油质量标准形式分为:“三项质量标准”(水分、杂质、不完善粒)、最低等级制标准、“半等级制半增减价标准”和“全项目增减价标准”四种形式。
目前实行的是“半等级制半增减价标准”5、粮油检验的定义和任务:粮油检验是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粮油的物理性状、化学性状、生物学性状进行评价、检测和分析的一门专业技术。
它贯穿在粮油收购、销售、调运、储藏、加工、进出口等流转环节中,是整个粮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粮油检验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执行粮油质量标准,进行粮油质量的检验和监督,正确贯彻依质论价政策,促进粮油质量及出品率的提高,监测病虫害、微生物及有害物质对粮油的危害和污染,以保证粮油的安全储存和合理利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粮油检验方法:物理检验、化学检验、生物学检验、感官分析。
6、粮油感官鉴定的几种方法:(1)、视觉鉴定法(2)、嗅觉鉴定法(3)、味觉鉴定法(4)、触觉鉴定法。
7、检验粮油样品的定义及分类:从一批受检的粮油中按规定扦取一定数量具有代表性的部分称为粮油样品简称样品。
五谷杂粮米(食品安全企业标准)五谷杂粮米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以五谷杂粮米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大米、糯米、红米、小麦、玉米糁、薏米、燕麦片、荞麦、小米、黍米、高粱米、黑米、绿豆、赤小豆、扁豆、麦仁、黑豆为原料,辅以白砂糖、芝麻、枸杞、红枣、杏仁、百合干、莲子、花生,经净选、配料、混合、真空包装等工序制成的五谷杂粮米。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1351 小麦GB 1352 大豆GB 1354 大米GB/T 1532 花生GB 27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粮食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 500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灰分的测定GB 5009.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GB 5009.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 500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镉的测定GB 5009.2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族和G族的测定GB/T 5009.36 粮食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 5009.9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的测定GB 5009.1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铬的测定GB/T 5494 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杂质、不完善粒检验GB/T 5508 粮油检验粉类粮食含砂量测定GB/T 5509 粮油检验粉类磁性金属物测定GB/T 5835 干制红枣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8665 粮食包装面粉袋GB/T 10458 荞麦GB/T 10461 小豆GB/T 10462 绿豆GB/T 11761 芝麻GB/T 11766 小米GB 1310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糖GB 1312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谷物加工卫生规范GB/T 13356 黍米GB/T 18672 枸杞GB/T 22496 玉米糁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NY/T 832 黑米NY/T 1504 莲子LS/T 3215 高粱米SB/T 10617 熟制杏核和杏仁DB 62/T411 百合干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3 技术要求3.1 原料和辅料要求3.1.1原料3.1.1.1大米、糯米、红米:应符合GB 1354的规定。
绿豆的执行标准范文绿豆,又称为小豆、青豆等,是人们常见的一种豆类作物。
绿豆味甘,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功效,常被用于制作绿豆汤、绿豆糕等食品。
为了确保绿豆的质量和安全性,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应的执行标准。
下面是绿豆的执行标准的详细介绍。
1.外观质量:首先,绿豆的大小应均匀,不应过大或过小。
其次,绿豆应该饱满,表皮光滑,没有明显的损伤和变色。
另外,绿豆的颜色应鲜绿,没有沾染杂色。
2.内部质量:绿豆在烘焙前应干燥,含水量不应超过14%。
此外,绿豆的内部应该完整,没有虫蛀、霉变、发芽等问题。
绿豆的纯度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绿豆中不应掺杂有其他种子、异物等。
3.化学成分:绿豆的营养价值主要体现在其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方面。
执行标准通常要求绿豆中的蛋白质含量不低于20%,碳水化合物含量不高于60%,脂肪含量不高于4%。
此外,标准还要求绿豆中的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的含量要在允许范围之内。
4.生产加工:绿豆的执行标准还包括绿豆的种植、加工过程中的操作规范。
种植过程中要求不施用有害农药、化肥等,保证绿豆的环境友好性。
加工过程中要求采用洁净设备,并按照卫生安全规定进行操作,确保绿豆的无菌质量。
以上是绿豆的执行标准的一些主要内容。
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标准可能会有所差别,但总体上都是为了保证绿豆的质量和安全性。
消费者在购买绿豆时,可以根据标准要求来判断绿豆的品质,选择优质的绿豆产品。
同时,也要注意绿豆的保存和烹饪方法,以充分发挥绿豆的营养价值和功效。
绿豆的执行标准绿豆的执行标准是指对绿豆进行检验和质量评定的标准。
绿豆是一种经济作物,常用于食品制作和药材加工。
因此,其质量安全问题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和生产经济的效益。
以下是绿豆执行标准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一、基本规定绿豆的执行标准适用于绿豆类产品的检验和质量评定。
标准按照国家标准制定,包括产品分类、技术要求、检验方法、包装、运输和储存等方面。
绿豆的质量安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二、产品分类绿豆按其品种、产地、加工方式等因素不同进行分类。
品种包括小绿豆、赤小豆、黑小豆等。
产地可以进口或国产,加工方式包括脱皮、粗清、筛选等。
不同分类的产品按照相应的技术要求进行检验和评定。
三、技术要求绿豆的技术要求包括外观质量、含水率、杂质、霉变、色泽等。
外观质量要求绿豆颗粒完整无破损、无发黑、无生虫、无异物等。
含水率要求符合国家标准和产地规定。
杂质包括矿物杂质、农药残留等,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霉变和色泽要求符合国家规定,不能有异味。
四、检验方法绿豆的检验方法包括质量外观检验、含水率检测、霉变检测、色泽检测等。
检验方法要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检测设备要保持良好状态。
检验结果应有关联的检验报告或证书。
五、包装、运输和储存绿豆的包装规定应符合国家标准和生产所在地的相关要求。
运输和储存环境要求通风、干燥、无异味、无污染。
在包装、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应注意防潮、防虫和防霉。
总之,绿豆的执行标准对绿豆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符合标准的产品可以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提高生产经济的效益。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绿豆的质量安全问题,积极推动执行标准的落实,加强绿豆产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