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试题10套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03.00 KB
- 文档页数:28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字,都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 )A、條倍脩休B、特牧福祈C、盆簋益孟D、颖颍顿颈2、下列各组字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阿)A 说——悦B 矜——鳏C 歌——謌D 昏——婚3、下列各组字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A )A 遁——遯B 脩——修C 辟——避D 罢——疲4、下列句子,有疑问代词做介词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 C )A 姜氏何厌之有?B 敢问何谓也?C 谁为为之?孰令听之?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5、下列句子,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一句是(D)A 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B 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C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D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6、下列句子,具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句是(A )A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B 从左右,皆肘之。
C 乃幽武,置大窖,绝不饮食。
D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7、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B)A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B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C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D 盍各言尔志?8、下列句子,“于”为介词引进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B )A 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B 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C 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
D 百里奚举于市。
9、下列句子为判断句的一句是(D)A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B 是非君子之言也。
C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10、下列句子,属于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工具的一句是(A)A 惠等哭,舆归营。
B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C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 君为我呼入,吾将兄事之。
11、下列各组汉字,都是形声字并且具有相同义符的一组是(C )A、陣都鄙隣B、树析休栔C、修脩儵倏D、胃肺膾炙12、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的一组是(D )A、暱——昵B、翦——剪C、桀——揭D、赴——讣13 下列各组字,关系为通假字的一组是(A)A、知——智B、昏——婚C、雕——彫D、襍——雜14 下列句子,属于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B )A 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B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古代汉语试题(1)一、名词解释:(10分)引申义、笺、读为、脱文、传二、说明下列字的结构,并指出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
(10分)本、裁、从、象、徒、泪、刃、堵、鼠、莫三、单项选择题:(10分,每小题1分。
请将所选择的答案填入括号内。
)1.许慎的“六书”解释中“比类合谊,以见指挥。
”是对()所作的解说。
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2.下列句子中,“及”用作本义的是()。
A.楚人为食,吴人及之。
B.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C.敌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D.及前王之踵武。
3.下列句子中宾语前置用“之”复指的是()。
A.我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B.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C.语曰:“唇亡而齿寒”,其斯之谓与D.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
4.《说文解字》分析字形的主要依据是()。
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5.先秦汉语中宾语前置规则最严格的是()。
A.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前置B.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前置C.宾语前置用“之”、“是”复指D.介词“以”的宾语前置6.下列句子中为形容词意动用法的是()。
A.春风又绿江南岸。
B.君子之学以美其身。
C.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D.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
7.下列句子中为名词做状语表示比喻的是()。
A.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B.童子隅坐而执烛。
C.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8.近体诗一般在()使用对仗。
A首联、颈联B.颈联、颔联C.颔联、尾联D.首联、尾联9.《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谷。
”赵岐注:“五谷____稻黍稷麦菽也。
”赵岐所使用的术语是()。
A.曰B.为C.谓D.谓之10.下列句子中“间”用作本义的是()。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C.愿足下假臣奇兵三千,从间路绝其辎重。
D.至曰:“楚有六间,不可失也。
”四、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并说明它古今词义的变化是属于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还是感情色彩不同。
1、汉字起源有种种传说,不属于起源传说的是()A八卦说B 结绳说 C仓颉造字说D图画说2、《周易•系辞》和《说文解字》认为“八卦”为()所作A神农氏B伏牺氏C仓颉D郑樵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益”字应属()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亦”字应属()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5、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眉”字应属()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6、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吹”字应属()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7、下列四组字中,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A丘皿行回B人血象舟 C 山雨目本D果州考豆8、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A采明北晶B耳林从解C治星炊信 D 自文蚕进9、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内形外声的一组是()A超街碧冈B风瓣闻闽C阁围屈觉D辩凤国裹10、“辟”和“避”的关系是()A古今字B通假字C繁简字 D 异体字11、大汶口文化中发现有四个与早期汉字结构相似的图形符号,这几个符号属于大汶口文化早期,距今约()年至5000年A 2000B 3000C 40000 D4500 12、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保”字应属()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 1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自”字应属()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 1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星”字应属()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15、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牟”字应属()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16、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A亦街炎伐B涉崔莫私 C安即和牧 D鸣步武益17、下列四组字中,全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修约菜苗B保禄私空C寐融照哀D问娶分笺18、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左形右声的一组是()A攻期江棋B郊胡鸽邵C河诂语超D滑株鸠功19、“说——悦”这组古今字中,古字和今字的关系是()A改换意符B增加意符C读音相同D意义同源20、《经传释词》的作者是()A王引之B张玉书 C阮元 D 许慎21、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组是()A止末行锦 B目曰戒哀 C又甘受朝 D皿亦眉疆22、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的是()A佗——他 B翦——剪 C说——悦 D反——返23、下列各组字,关系为通假字的是()A陈——阵 B 赴——讣 C矢——屎 D曾——增24、我国目前收集汉字最多的字典是()A《康熙字典》B《汉语大字典》C《中华字海》D《词源》25、“北”是一个()字。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1、汉字起源有种种传说,不属于起源传说的是()A八卦说 B结绳说 C仓颉造字说 D图画说2、《周易•系辞》和《说文解字》认为“八卦”为()所作A神农氏 B伏牺氏 C仓颉 D郑樵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益”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亦”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5、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眉”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6、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吹”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7、下列四组字中,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A丘皿行回 B人血象舟 C 山雨目本 D果州考豆8、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A采明北晶 B耳林从解 C治星炊信 D 自文蚕进9、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内形外声的一组是()A超街碧冈 B风瓣闻闽 C阁围屈觉 D辩凤国裹10、“辟”和“避”的关系是()A古今字 B通假字 C繁简字 D 异体字11、大汶口文化中发现有四个与早期汉字结构相似的图形符号,这几个符号属于大汶口文化早期,距今约()年至5000年A 2000B 3000C 40000D 450012、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保”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1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自”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1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星”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15、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牟”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16、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A亦街炎伐 B涉崔莫私 C安即和牧 D鸣步武益17、下列四组字中,全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修约菜苗 B保禄私空 C寐融照哀 D问娶分笺18、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左形右声的一组是()A攻期江棋 B郊胡鸽邵 C河诂语超 D滑株鸠功19、“说——悦”这组古今字中,古字和今字的关系是()A改换意符 B增加意符 C读音相同 D意义同源20、《经传释词》的作者是()A王引之 B张玉书 C阮元 D 许慎21、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组是()A止末行锦 B目曰戒哀 C又甘受朝 D皿亦眉疆22、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的是()A佗——他 B翦——剪 C说——悦 D反——返23、下列各组字,关系为通假字的是()A陈——阵 B赴——讣 C矢——屎 D曾——增24、我国目前收集汉字最多的字典是()A《康熙字典》 B《汉语大字典》 C《中华字海》 D《词源》25、“北”是一个()字。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古代汉语是指中国古代的语言形式,其词汇、语法、句子结构与现代汉语相比有着较大的差异。
由于其独特性和历史价值,学习古代汉语成为了许多人的兴趣和研究领域。
本文将为您带来一些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古代汉语。
一、选择题1. 下列古代诗词的作者是谁?春江花月夜 A. 杜甫 B. 李白 C. 苏轼 D. 白居易答案:C. 苏轼2. “神仙何日下凡尘,一念人间便现身”是哪位古代文人的名句?A. 王安石B. 范仲淹C. 文天祥D. 李清照答案:B. 范仲淹3. 古代文人常用的七律格式是几个字?A. 五言绝句B. 七言绝句C. 五言律诗D. 七言律诗答案:D. 七言律诗4. 下列哪位古代文人并非唐代诗人?A. 白居易B. 杜牧C. 杜甫D. 王之涣答案:D. 王之涣5. 古人常用“昔日门前流水人家,今日泱泱众人墓”来表达什么意思?A. 感叹时光荏苒B.寄托对往事的思念与怀念之情C. 不舍人间美好D. 对现实的无奈与不满答案:A. 感叹时光荏苒二、填空题1.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中的“子规”是指什么鸟?答案:夜鹭2. 宋代文学家苏轼自号为:答案:东坡居士3. 古代诗词中的“修短合度”是指什么意思?答案:诗句的构思要合乎逻辑,字数要适中4. 古代文人的纸笔工具中,常用的毛笔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答案:动物的毛发5. 古人用“五岳归来不看山”来表达什么意思?答案:经历过更大的风浪后,对一般的景物不再感到惊讶或惊奇三、简答题1. 简要描述古代中国诗歌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答案:古代中国诗歌多以五言或七言为基本结构,常常表达个体对于自然、思乡、友情等情感的抒发。
例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其中表现了登高时的壮丽景色和人们对于自然的情感抒发。
2. 简述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主要区别。
答案: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词汇、语法以及诗词体裁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1、汉字起源有种种传说,不属于起源传说的是()A八卦说 B结绳说C仓颉造字说 D图画说2、《周易•系辞》和《说文解字》认为“八卦”为()所作A神农氏B伏牺氏C仓颉 D郑樵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益”字应属()A象形 B 指事C会意 D形声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亦”字应属()A象形 B 指事C会意 D形声5、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眉”字应属()A象形B指事C会意 D形声6、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吹”字应属()A象形B指事C会意 D形声7、下列四组字中,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A丘皿行回 B人血象舟 C 山雨目本 D果州考豆8、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A采明北晶 B耳林从解 C治星炊信 D 自文蚕进9、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内形外声的一组是()A超街碧冈 B风瓣闻闽 C阁围屈觉 D辩凤国裹10、“辟”和“避”的关系是()A古今字 B通假字C繁简字 D 异体字11、大汶口文化中发现有四个与早期汉字结构相似的图形符号,这几个符号属于大汶口文化早期,距今约()年至5000年A 2000 B3000 C40000 D 450012、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保”字应属()A象形B指事C会意 D形声1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自”字应属()A象形B指事C会意 D形声1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星”字应属()A象形B指事C会意 D形声15、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牟”字应属()A象形 B指事C会意 D形声16、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A亦街炎伐 B涉崔莫私C安即和牧D鸣步武益17、下列四组字中,全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修约菜苗 B保禄私空 C寐融照哀 D问娶分笺18、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左形右声的一组是()A攻期江棋 B郊胡鸽邵 C河诂语超 D滑株鸠功19、“说——悦”这组古今字中,古字和今字的关系是()A改换意符 B增加意符 C读音相同 D意义同源20、《经传释词》的作者是()A王引之 B 张玉书C阮元 D 许慎21、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组是()A止末行锦B目曰戒哀C又甘受朝D皿亦眉疆22、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的是()A佗——他B翦——剪C说——悦D反——返23、下列各组字,关系为通假字的是()A陈——阵B赴——讣C矢——屎D曾——增24、我国目前收集汉字最多的字典是()A《康熙字典》 B《汉语大字典》 C《中华字海》 D《词源》25、“北”是一个()字。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属于古代汉语中的名词的是:A. 君子B. 德C. 学而时习之D. 不亦说乎答案:A2.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哪部古代文学作品?A. 《诗经》B. 《楚辞》C. 《论语》D. 《左传》答案:A3. “夫子何为者?”中的“夫子”指的是:A. 丈夫B. 老师C. 父亲D. 尊称答案:B4. 下列哪个词在古代汉语中表示“学习”?A. 学B. 习C. 问D. 阅答案:A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话?A. 孔子B. 老子C. 墨子D. 韩非子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在古代汉语中,“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其基本含义是__________。
答案:爱人2.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中的__________篇。
答案:《子衿》3. “朝闻道,夕死可矣”体现了__________的思想。
答案:孔子4. 在古代汉语中,“士”指的是__________。
答案:读书人5.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出自__________。
答案:《论语》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诗经》的艺术特点。
答案:《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语言简练、意象生动,既有现实主义精神,又不乏浪漫主义色彩。
诗中多用赋、比、兴等修辞手法,表达了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真实感受。
2. 阐述孔子的“中庸之道”。
答案:孔子的“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张在行为和态度上保持适度,避免走向任何极端。
中庸强调内心的平和与稳定,认为这是达到道德完善和社会和谐的关键。
它倡导人们在处理事务时既不过分激进,也不过分保守,而是要寻求一个平衡点。
3. 描述《左传》的文学价值。
答案:《左传》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其文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历史事件的生动叙述和对人物性格的深刻刻画上。
书中运用了许多修辞技巧,如夸张、对比等,使得叙述富有文学性和戏剧性。
目录(打印版)古代汉语试题(1) (2)试题(1)参考答案 (3)古代汉语试题(2) (5)试题(2)参考答案 (6)古代汉语试题(3) (8)试题(3)参考答案 (8)古代汉语试题(4) (10)试题(4)参考答案 (10)古代汉语试题(5) (12)试题(5)参考答案 (13)古代汉语试题(6) (15)试题(6)参考答案 (16)古代汉语试题(7)及答案 (18)古代汉语试题(8)及答案 (21)古代汉语试题(9)及答案 (24)古代汉语试题(10)及答案 (26)古代汉语试题(1)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
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
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
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A《经传释词》B《词诠》C《助字辨略》D《古汉语虚词通释》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A会意B形声C假借D转注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A莫、休、甘、武B炎、寒、贼、朱C从、信、秉、亦D友、及、伐、取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A错措 B睹覩 C置寘 D沽酤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A孟尝君顾谓冯谖。
B天帝使我长百兽。
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D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古代汉语考研精选试题及答案模拟试题:古代汉语考研精选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属于古代汉语中的连绵词的是()。
A. 江河B. 朋友C. 昼夜D. 国家2. “之乎者也”被称为文言虚词,其中“之”字在古代汉语中通常用作()。
A. 代词B. 助词C. 动词D. 形容词3. 在古代汉语中,“吾”和“我”都可以用作第一人称代词,但用法上有所区别。
“吾”更常用于()。
A. 口语B. 书面语C. 谦辞D. 敬语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被动句式的是()。
A.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 臣诚恐见欺于王。
C. 吾日三省吾身。
D.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5. “六书”是汉字造字的基本方法,其中“形声”属于()。
A. 象形B. 指事C. 会意D. 形声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6. 古代汉语中的“鼎”是一种______,常用于______。
7.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窈窕”形容的是女子的______。
8.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夭夭”形容的是桃花的______。
9.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中的“规矩”指的是______。
10.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中的“匹夫”指的是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解释“之”在下列句子中的用法和意义。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12. 简述“对仗”在古代汉语诗歌中的作用。
四、阅读理解(共25分)13. 阅读下列古文,回答问题。
(15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 这段古文出自哪部经典著作?- “天下为公”的含义是什么?- “选贤与能”在当今社会有何启示?14. 翻译下列句子,并解释其中的重点词汇。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行有途径,知有依止,虽小无妨”这句话出自下列哪部古代典籍?A. 《尚书》B. 《论语》C. 《大学》D. 《中庸》答案:C. 《大学》2. 古代汉语里的“夙兴夜寐”是形容什么样的生活状态?A. 早起晚睡B. 日理万机C. 黑白颠倒D. 心事重重答案:A. 早起晚睡3.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的下一句是?A.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B.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C.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D. 青春健康,人人向上答案:A.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二、简答题1. 请简述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特点是多样性和崇尚国风。
古代中国文学以诗、赋、词、曲为主要形式,其中最著名的是诗歌。
古代文学注重表达情感和抒发感慨,特别是对自然景色和人生的思考。
同时,中国古代文学也强调对传统文化和国家荣誉的崇尚,这在许多作品中都可以看到。
2.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谁的诗句?请简要介绍该诗人及其代表作品。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杜牧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诗人,擅长写现实主义诗歌。
他的诗作以豪放洒脱、意境深远著称,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除《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外,他的代表作还有《秋夜将晓斜风起》等。
三、辨析题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正确的解释,并简要阐述。
1. 不可思议A. 想象力差,无法理解B. 难以置信,超出常理C. 不值得思考D. 智商不高答案:B. 难以置信,超出常理解释:不可思议指的是某种事物或现象超出人们的理解和常理,难以用常规的思维方式来解释。
2. 回首A. 翻过来看B. 审视过去,回想过去C. 看到后方D. 看到前方答案:B. 审视过去,回想过去解释:回首是指将视线投向身后,引申为审视过去的经历或回想过去的事情。
四、判断题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
正确的在题前括号内划“√”,错误的划“×”。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属于古代汉语中的名词的是:A. 君子B. 仁义C. 礼仪D. 道德2.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哪部古代文学作品?A. 《诗经》B. 《楚辞》C. 《论语》D. 《史记》3. 古代汉语中,“吾”和“余”在人称代词中分别代表什么?A. 我、你B. 你、我C. 我们、他们D. 他、她4. “夫子何为者”中的“夫子”指的是:A. 丈夫B. 老师C. 父亲D. 儿子5.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的“子衿”指的是:A. 儿子的衣领B. 学者的衣领C. 女子的衣领D. 儿童的衣领6.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中的“三秋”指的是:A. 三个秋天B. 形容时间很长C. 形容时间很短D. 形容天气很冷7. 下列哪个词在古代汉语中表示“朋友”?A. 兄弟B. 姐妹C. 同志D. 君子8. “朝辞白帝彩云间”出自哪位古代诗人之手?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维9.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夭夭”形容的是:A. 桃花的颜色B. 桃花的香气C. 桃花的形态D. 桃花的生命力10. “君子之交淡如水”出自哪部古代文学作品?A. 《诗经》B. 《论语》C. 《道德经》D. 《庄子》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在古代汉语中,“___”一词常用来表示“老师”或“导师”。
2. “___”是古代汉语中用来表示“朋友”的词语。
3. “___”是古代汉语中的一个量词,用来计数车辆。
4. “___”在古代汉语中表示“这样”或“如此”。
5. “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等待”的动词。
6. “___”一词在古代汉语中用来表示“智慧”或“聪明”。
7. “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早晨”的词语。
8. “___”在古代汉语中是一个表示“给予”的动词。
9. “___”一词在古代汉语中用来表示“勇气”或“勇猛”。
10. “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忠诚”的词语。
自考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词在古代汉语中表示“你”?A. 吾B. 尔C. 己D. 彼答案:B2.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哪部古代文献?A. 《诗经》B. 《尚书》C. 《礼记》D. 《春秋》答案:A3. 在古代汉语中,“江”和“河”分别指的是什么?A. 长江和黄河B. 黄河和长江C. 河流和湖泊D. 湖泊和河流答案:B4.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夭夭”是什么意思?A. 茂盛B. 枯萎C. 凋谢D. 凋零答案:A5.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成语用来形容什么?A. 不冒险就不会有收获B. 虎穴很难进入C. 虎子很难得到D. 冒险是必要的答案:A6. “温故而知新”是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话?A. 孔子B. 老子C. 墨子D. 韩非子答案:A7.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维答案:A8.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是什么意思?A. 说话B. 说服C. 高兴D. 说服别人答案:C9.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强调的是什么?A. 学习的重要性B. 团结合作C. 谦虚学习D. 尊师重道答案:C10. 下列哪个成语与“画蛇添足”意思相近?A. 多此一举B. 恰到好处C. 画龙点睛D. 点石成金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的______。
答案:《离骚》12.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过于______,就没有人愿意与他为伍。
答案:苛求13.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黄鹤楼》。
答案:崔颢14.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句诗出自______的《摸鱼儿》。
答案:元好问15.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周易》的______卦。
答案:乾16.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______的《春晓》中的名句。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属于古代汉语中的名词活用为动词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几时有C. 把酒问青天D. 黄河入海流2.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哪部古代文学作品?A. 《诗经》B. 《楚辞》C. 《论语》D. 《史记》3. 以下哪位是唐代著名的女诗人?A. 李清照B. 薛涛C. 辛弃疾D. 李白4. “夫子何为者?树德而崇道。
”中“树德”的含义是:A. 种植德树B. 树立德行C. 种植道德D. 树立道德观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仗修辞手法的是:A. 朝辞白帝彩云间B. 两岸猿声啼不住C. 轻舟已过万重山D. 千里江陵一日还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__________,非礼也。
”是《论语》中孔子的一句名言,强调了礼仪的重要性。
2. “__________,江船火独明。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3. 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以“__________”回击了廉颇的挑衅,表现了他的机智和勇敢。
4. “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句,表达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
5. “__________,万径人踪灭。
”出自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诗经》的艺术特点。
2. 描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形象特点。
四、论述题(30分)请论述《史记》在中国古代史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五、翻译题(每题5分,共10分)1. 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成现代汉语。
2. 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翻译成现代汉语。
六、作文题(30分)以“我心中的古代英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观点鲜明,论据充分,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A2. A3. B4. B5. D二、填空题1. 礼之用2. 月落乌啼霜满天3. 吾岂是尔等闲杂之人4. 长风破浪会有时5. 千山鸟飞绝三、简答题1. 《诗经》的艺术特点包括:形式上以四言为主,具有韵律美;内容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劳动、战争、婚恋等;表现手法上,多采用赋、比、兴三种手法,形象生动,富有情感。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各组汉字中,属于同音字的是:A. 甲、假、价B. 乙、亿、艺C. 丙、病、并D. 丁、顶、定2.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以下哪部古代文学作品?A. 《诗经》B. 《楚辞》C. 《左传》D. 《史记》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是谁说的?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荀子4. 下列成语中,与“画蛇添足”意思相反的是:A. 画龙点睛B. 画饼充饥C. 画地为牢D. 画虎不成反类犬5.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的意思是:A. 桃树和李树不言语,但它们的果实很受欢迎。
B. 桃树和李树不言语,但它们的花朵很美丽。
C. 桃树和李树不言语,但它们的果实很甜美。
D. 桃树和李树不言语,但它们的树荫下自然形成了小径。
...(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然而”的常用词。
7.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但是”的常用词。
8.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因为”的常用词。
9.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所以”的常用词。
10.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如果”的常用词。
三、翻译题(每题5分,共20分)11. 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成现代汉语。
12. 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翻译成现代汉语。
13. 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翻译成现代汉语。
14. 将“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翻译成现代汉语。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5. 简述《诗经》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16. 简述《论语》中孔子的教育思想。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7. 论述《左传》在古代汉语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18. 论述《史记》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六、作文题(20分)19. 以“古代汉语的魅力”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答案:一、选择题1. A2. A3. A4. A5. D二、填空题6. 然7. 而8. 因9. 故10. 若三、翻译题11. 温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这样的人可以成为老师。
大学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四书五经》?A.《诗经》B.《尚书》C.《道德经》D.《礼记》答案:C2.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哪部古代文学作品?A.《诗经》B.《楚辞》C.《左传》D.《论语》答案:A3. “温故而知新”是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观点?A. 孔子B. 老子C. 墨子D. 韩非子答案:A4.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维答案:A5.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以下哪部著作?A.《中庸》B.《大学》C.《孟子》D.《庄子》答案:B6.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描述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A. 春B. 夏C. 秋D. 冬答案:C7.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体现了哪种学习态度?A. 谦虚B. 勤奋C. 好奇D. 专注答案:A8.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强调了什么?A. 创新的重要性B. 遵守规则的重要性C. 个人努力的重要性D.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答案:B9.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谁的名言?A. 孔子B. 荀子C. 韩愈D. 苏轼答案:A10. 下列哪个成语与“掩耳盗铃”意思相近?A. 自欺欺人B. 亡羊补牢C. 杯弓蛇影D. 画蛇添足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出自《________》。
答案:论语12. “________”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
答案:诗经13. “________”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答案:论语14. “________”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著作,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
答案:史记15. “________”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主要阐述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
答案:中庸16. “________”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著作,由老子所著。
古代汉语知识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精选题)一、单选题1.是旁指代词的是A、他B、奚C、兹D、斯参考答案:A2.下列划线句子是被动句的是A、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
B、知人之所不言,其罪大矣。
C、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D、焉用亡郑以陪邻?参考答案:A3.“虏魏太子申以归。
”以,的词性、词义分别是A、动词,认为B、介词,把、用C、介词,凭借D、连词,来参考答案:D4.下列划线句子是被动句的是A、妾请子母俱迁江南,毋为秦所鱼肉也。
B、攻之不可,达之所不及,C、亡国破家相随属。
D、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参考答案:A5.下列划线句子是被动句的是A、亡国破家相随属。
B、攻之不可,达之所不及,C、秦西巴以有罪益信。
D、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参考答案:C6.表示远指指示代词的是A、兹B、斯C、此D、彼参考答案:D7.下列属于双宾语的是()A、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B、置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C、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D、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
参考答案:B8.下列疑问代词中不是指处所的是哪一个?A、安B、谁C、焉D、恶参考答案:B9.下列属于双宾语的是()A、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
B、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C、置诸橐以与之。
D、威王问兵法。
参考答案:B10.下列是第二人称代词的是A、男B、女C、他D、余参考答案:B11.表示近指指示代词的是A、彼B、夫C、此D、然参考答案:C12.“何功之有哉”之,的词性、词义分别是A、动词、到B、代词、他C、助词、表示提宾标志D、代词、这参考答案:C13.“妾请子母俱迁江南,毋为秦所鱼肉也。
”鱼肉是A、名词作状语B、名词活用作动词C、形容词活用作名词D、动词活用作名词参考答案:B14.下列疑问代词中指人的是哪一个?A、安B、谁C、焉D、恶参考答案:B15.下列属于双宾语的是()A、齐威王欲将孙膑。
古代汉语试题+答案1.加着重号的字用本义的是( )A.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B.今之争奪,非鄙也,財寡也。
C.四鄙之萌人。
D.我皆有禮,夫猶鄙我。
2.下面对"聞佳人兮召予,將騰駕兮偕逝"中"逝"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逝:往。
B.逝:跑。
C.逝:死。
D.逝:通"誓",发誓。
3."殮不憑其棺,窆不臨其穴","臨"在句子中应理解为( ) A.面对 B.临视 C.哭悼死者 D.从高处向低处看4.对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条是( ) A.德之不脩,學之不講。
[講:講解] B.不憤不啓,不悱不發。
[憤:憋悶,積] C.多行不義必自斃。
[斃:死亡] D.臧宣叔逆晋師,且道之。
[逆:違背]5.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用引申义的一句是( )A.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
B.敢問以國報隹誰者奈何?C.臧紇斬鹿門之關以出。
D.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
6.下面列举的词义变化的例子,其变化类型属词义缩小的一例是( )A.響:回聲-聲音 B.色:臉色-颜色C.獄:案件-監獄 D.墳:土堆-墳墓7.在下面的同义词辨析中,对"恭"和"敬"两词的词义差异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A."恭"可以用作动词带宾语;"敬"没有动词用法。
B."敬"表示一般的对人尊敬;而"恭"则表示对人非常尊敬。
C."敬"多用对人有礼貌,不怠慢;"恭"多指对事严肃认真,不掉以轻心。
D."恭"多指对人有礼貌,不怠慢;"敬"多指对事严肃认真,不掉以轻心。
8."斗"的词义由"酌酒器"引申为"斗星",引申义与本义的联系是( )A.引申义与本义所指称的对象有相似之处。
目录(打印版)古代汉语试题(1) (2)试题(1)参考答案 (3)古代汉语试题(2) (5)试题(2)参考答案 (6)古代汉语试题(3) (8)试题(3)参考答案 (8)古代汉语试题(4) (10)试题(4)参考答案 (10)古代汉语试题(5) (12)试题(5)参考答案 (13)古代汉语试题(6) (15)试题(6)参考答案 (16)古代汉语试题(7)及答案 (18)古代汉语试题(8)及答案 (21)古代汉语试题(9)及答案 (24)古代汉语试题(10)及答案 (26)古代汉语试题(1)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就是--------------------( )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
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与叶音三种注音方法。
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
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就是--------------------------( )A《经传释词》B《词诠》C《助字辨略》D《古汉语虚词通释》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就是指----------------------( )A会意B形声C假借D转注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就是---------------------------( )A莫、休、甘、武B炎、寒、贼、朱C从、信、秉、亦D友、及、伐、取5、下列各组字中就是古今字关系的就是-------------------------( )A错措 B睹覩 C置寘 D沽酤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就是-------------------------( )A孟尝君顾谓冯谖。
B天帝使我长百兽。
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D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她三句不同的就是------------------( )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下列说法错误的就是----( )A“为之所”就是双宾语句。
B“无”与“勿”就是古今字。
C“何厌之有”就是宾语前置句。
D两个“之”用法不同。
9、“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义来源与发展的就是-----------( )A段玉裁B桂馥C王筠D朱骏声10、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童子隅坐而执烛”用法不同的就是-------( ) A其后秦稍蚕食魏。
B舜勤于民事而野死。
C良庖岁更刀,割也。
D子路拱而立。
二、填空(每题1分,共10分)1、《说文解字》作者就是东汉___。
这就是中国___的奠基之作,收字___个,另有重文1163个。
2《诗词曲语辞汇释》由近人_________所著,这就是一部研究诗词曲中________的一部专著。
3、形声字“裁”的意符为______,声符为________。
4、文字学家辨别本义主要就是凭_________,如“叔”的本义就是__________。
5、“以劝事君者”中,“劝”的意义为_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6分)1、转注2、偏义复词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词性、意义或用法。
(每题1分,共20分)1、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
2、亟请於武公,公弗许。
3、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4、晋不可启,寇不可翫。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6、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7、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8、于就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9、师进次于陉。
10、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秦军引而去。
11、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12、子曰:“过而不改,就是谓过矣。
”13、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14、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于三子者之撰。
”1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语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矣。
”16、封书谢孟尝君曰:“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17、世以鲍焦无从容而死者,皆非也。
18、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五、简答(每题3分,共9分)1、古汉语动量表示法有何特点?2、举例说明古汉语判断句有哪些活用形式?3、介词“于”有哪些用法?六、指出下列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词,并说明其活用情况与意义(每题2分,共10分)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2、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4、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5、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
七、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并分析其特点(每题2分,共10分)1、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鬼神非人实亲,(惟德就是依)。
4、紾兄之臂而夺之食,则得食。
5、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八、解释加点的虚词的词性、语法意义,能释出的要释出。
(每题2分,共10分)1、太后盛气而揖之。
2、皮之不存,毛将安傅?3、宣子未出山而复。
4、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5、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尽大事。
九、给下面的短文加标点,并翻译。
(15分)陈涉之初起王楚也使周市略定魏地北至狄狄城守田儋详为缚其奴从少年之廷欲谒杀奴见狄令因击杀令而召豪吏子弟曰诸侯皆反秦自立齐古之建国儋田氏当王遂自立为齐王发兵以击周市周市军还去田儋因率兵东略定齐地。
试题(1)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1、C2、A3、C4、D5、A6、A7、D8、B9、D10、D二、填空(每空1分)1、许慎、文字学、93532、张相、特殊语辞3、衣、(“裁”无“衣”)4、字形、手拾5、勉励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1、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受”写作“授”不得分。
2、偏义复词:由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词构成,只有一个词起表义作用,另一个词不表义,只就是一种陪衬,这种复合词叫做偏义复词。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了该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词性、意义或用法(每题1分,能准确解释出词语的意义即可)1、成熟2、屡次3、安抚4、放松警惕5、外交使节6、咨询,征求意见7、劳苦8、拜访9、临时驻扎10、向后退11、足12、犯错误13、通“馈”,赠送、窥探14、站起来、才干15、走向,接近16、遭受17、胸襟宽大18、言语真实五、简答(每题3分)1、(1)古汉语没有动量词,数词直接用在动词之前。
(2)数词置于整个句子之后,在其她部分后加上代词“者”。
2、(1)表比喻 ;(2)表复杂内容;(3)表原因;(无举例则不得分)3、(1)引进处所,涉及对象;(2)引进比较对象;(3)引进施事者;(4)引进时间;(全答对得满分,每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六、指出下列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词,并说明其活用情况与意义(每题2分,指明活用的词、说明活用情况、活用的意义就是三个得分点,全答对得满分,答出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也得1分)1、端:名词用作动词;穿上礼服章甫:名词用作动词;戴上礼帽2、药: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药3、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4、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产生6、剑:名词作状语;表示工具,用剑七、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并分析其特点(每题2分,指明句式类型1分,分析出特点1分)1、判断句,“此“作主语;”“谁”作谓语。
2、被动句,“见”表被动,“于”引出主动者。
3、宾语前置句,用“实”复指否定句中。
4、双宾语句,“夺”带双宾语,“之”作间接宾语,“食”作直接宾语。
5、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宾语“之”前置。
八、解释加点的虚词的词性、语法意义,能释出的要释出(每题2分,指明词性1分,说明语法意义或译出1分)1、连词,用在状语与动词之间2、介词,用在主谓之间,表示寓意未完,让读者等待下文。
3、副词,用在动词之前,表否定4、疑问代词,表处所“哪里”5、代词,表说话人自称“我”九、给下面的短文加标点,并翻译。
(15分,标点5分,每错3个扣1分,扣完为止;翻译10分,意译即可)也,地,狄,奴,廷,奴。
令,令,曰:“立,齐,国‘儋,氏,王。
”王,市。
去,地。
陈胜刚刚起义称王楚地的时候,让周市攻取平定魏地,向北到达狄地。
狄城守官田儋假装捆绑了她的仆从,带领青年人到廷堂,想拜见令,杀死了仆从,得以拜见令,趁机杀死令,于就是召见豪强子弟,说:“诸侯都叛秦,自立为王。
齐国,就是古代建的国;儋,就是田姓,应当称王。
”于就是自封为齐王,发兵攻打周市,周市军队返回了狄,田儋于就是率领军队向东攻取平定齐地。
《史记》卷94,《田儋列传》古代汉语试题(2)一、单项选择题(1×10)1、下列各组中的汉字全就是会意字的一组就是( )A信武果 B 取尖安 C从休亡 D 朝高回2、下列定义就是许慎为“形声”所下的就是( )A 建类一首,同意相受B 比类合谊,以见指撝C 以事为名,取譬相成D 视而可识,察而见意3、下列汉字属于“肉”部的就是( )A肖 B服 C 期 D朔4、下面全为异体字的一组就是( )A 阙掘咏詠 B沽酤预豫 C賸剩笋筍 D陈阵泪淚5、“庄子持竿不顾”中的“顾”用的就是( )A引申义 B 本义 C 假借义 D 比喻义6、下列词语中属于联绵词的就是( )A恭敬 B动静 C恐惧 D逶迤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属于词组的就是( )A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B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C 虽遇执事,其弗敢违。
D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就是寡人之过也。
8、《方言》的作者就是( )A王念孙 B许慎 C 段玉裁 D扬雄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属于意动用法的就是( )A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B遂置姜氏於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C臣有子三人,家贫,无以妻之,佣未反。
D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10、下列属于双宾语的就是( )A生庄公及共叔段。
B公赐之食。
C姜氏何厌之有? D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二、填空题(1ⅹ15)1、《说文解字》就是我国最早的通过系统分析字形来确定本义的专著,共( )部首。
2、词义引申主要有三种方式,它们分别就是( )、( )与( )。
3、如果一个形声字有多项意义,我们可以根据( )来辨认本义。
4、对汉字来说,跟图画有着明显界限的( )与( )的出现,就是汉字体系形成的标志。
5、“知、智”就是一对( )字,“民归之,由水之就下”中“由”通( )。
6、“隄”字的意符“阝”如果独立成字就是( ),“媵”的声符独立成字就是( )。
7、采取( )或( )两种构形模式所造成的字都属于象形字。
8、用字通假的基本原则就是( )。
三、解释加点的词或解释其语法作用。
(20)(一) 解释加点词的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