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 第五章 真核生物特殊的染色体作图
- 格式:pptx
- 大小:684.06 KB
- 文档页数:18
第五章连锁一─真核生物染色体制图基础第一节连锁与交换一、连锁1、上世纪初W. Bateson和P. C. Punnett(1906)用甜豌豆做了以下杂交:P PPLL×ppll(紫花,长花粉粒)(红花,圆花粉粒)F1PpLl自交F2P—L—+ P—ll + pp L—+ppll284 + 21 + 21 + 55 = 384 所得结果不符合独立联合的9∶3∶3∶1。
2、Morgan研究果蝇眼睛颜色(pr紫色,pr+红色)和翅形(vg残翅,vg+正常翅),做了以下杂交:pr+pr+vg+vg+ ×pr pr vg vgpr++vg再以双性杂合子雌性为母本,以双性隐性纯合子为父本测交pr+pr vg+vg ×pr pr vg vg从测交结果可以推测出F1配子的基因型如下:pr+vg++ pr vg + pr+vg+ pr vg+1339 + 1195 + 151 + 154 =2839 (1∶1) (1∶1)3、Morgan又做了以下杂交,每个亲本的一个性状为隐性纯合子,另一个为显性纯合子。
pr+pr+vg vg ×pr pr vg+vg+pr+pr vg+vg ×pr pr vg vgpr+vg++ pr vg + pr+vg+ pr vg+157 + 146 + 965 + 1067 =2335 (1∶1) (1∶1)结果与测交应得到的F1四种配子的基因型之1∶1∶1∶1有很大背离。
4、分析:①Morgan认为,在第一个杂交中,两个非等位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对于第二个杂交,一个亲本的染色体携带pr vg+另一个亲本携带pr+vg。
②对于配子基因型中非亲本基因组合的产生,Morgan认为,这是由于在减数分裂期间,同源染色体联会时,在非姊妹染色单体间产生交换的结果。
交换的细胞学证据是,在减数分裂期间,同源染色体配对时,两个非姊妹染色单体间所出现的交叉(chias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