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白鹅教案与教学反思
- 格式:docx
- 大小:229.90 KB
- 文档页数:4
2023年四年级语文下册《白鹅》教学反思(精选5篇)2023年四年级语文下册《白鹅》教学反思(精选5篇)1在《白鹅》这篇课文中,作者重点表现的则是白鹅性情的特色──高傲。
刚把这只鹅抱回家时,从“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的姿态中,留下了最初的“高傲”的印象。
继而以“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一过渡段统领全文,过细刻画了鹅“严肃慎重”的声调,“大模大样”的步态和“三眼一板”“一丝不苟”的吃相。
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的特色。
如,用鹅的“引吭大叫”与狗的“狂吠”对比,表现鹅的叫声“大”和“严格”的特色;用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显出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大家风范;通过对狗“躲在篱边窥伺”“敏捷地跑过来,努力地吃它的饭”“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等如小偷般的委琐相的描写,彰显鹅的老爷派头。
这一系列对比,非常形象活泼,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
此外,作者还善于运用反语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如,用“我们的鹅老爷”“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似乎含有贬义的词语表现鹅的个性,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鹅的爱好之情。
改变学习方式,变静止的学习为动态的表演,富有创意:一是了解对词语把握的情况;二是进一步感悟察看过细的态度和用词精确,运用对比、拟人来突出特色的表达方法;三是在多种感官及师生合作参与的学习中获得愉悦的体验,提高效率。
最后的拓展练习题很灵活,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练习,既可以灵活运用本课的词语,进行语言重组,又可以拓展思维,有创意地表达。
阅读教学引领学生经历“感受──理解──积聚──运用”的语言学习过程。
课文是读与写的例子,本课的教学用好了这个资源,创设由内化──外化的转换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地学好语言和表达方法。
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道路。
2023年四年级语文下册《白鹅》教学反思(精选5篇)2本节课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和地域特点,设计了《白鹅》的教学过程。
首先学生认读了本课词语。
字词是构建语文的基础。
15 白鹅备课素材【教材分析】《白鹅》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文章,在作者丰子恺眼里这白鹅俨然就是一位高傲而固执,忠诚而可爱的朋友,所以文本的字里行间每每渗透着那份欣赏和爱怜。
《白鹅》一文,重点刻画白鹅的性格高傲,从一开始抱回家的印象“左顾右盼,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到“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吃相中”过渡句统领全文,接着分别从“严肃郑重”的叫声、“大模大样”的步态、“从容不迫”的吃相具体细致刻画了鹅的高傲。
从作者的描述中,不难让我们感觉到这种高傲不令人讨厌,而是可爱有趣,让人发笑的。
另外,作为一代文学大师,丰子恺的行文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文章结构严谨,围绕“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分别从“叫声、步态、吃相”三个方面具体写出特点,每个部分都有一个总起句(过渡句),是学生学习篇章结构的典范。
语言风格十分幽默有趣,善于采用对比的写作方法来表现鹅的高傲,善于采用“看贬实褒”的表达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作者介绍】丰子恺(1898.11.9-1975.9.15)原名丰润,曾用名丰仁、婴行,号子恺,字仁。
浙江桐乡石门镇人。
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
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
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丰子恺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早在二十年代他就出版了《艺术概论》《音乐入门》《西洋名画巡礼》等著作。
他一生出版的著作达一百八十多部。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净角:净角是京剧表演主要行当之一,俗称花脸。
以面部化妆运用图案化的脸谱为标志,音色宏亮宽阔,演唱风格粗壮浑厚,动作大开大阖,顿挫鲜明。
京剧形成以后,对净角的表演艺术进行了磨炼和提高,扮演人物的范围不断扩大,艺术上更为丰富和成熟。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白鹅》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白鹅》的教学设计1【教材简说】《白鹅》是人教课标版小语第七册的一篇精读课文,重点表现的则是白鹅的特点──高傲。
以“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一过渡段统领全文,细致刻画了鹅“严肃郑重”的声调,“大模大样”的步态和“三眼一板”“一丝不苟”的吃相。
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的特点。
如鹅与狗对比,表现鹅的叫声“大”和“严厉”的特点;与鸭对比,显出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大家风范;通过对狗如小偷般的委琐相的描写,彰显鹅的老爷派头。
此外,还善于运用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如,用“我们的鹅老爷”“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似乎含有贬义的词语表现鹅的个性,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对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字;理解、积累并学会运用部分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能体会到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感悟丰子恺用词的准确、描写的风趣及写话训练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感受丰子恺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感受反语的写法,从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对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略)第二课时教学流程一、复习引课1、由鹅身上的傲气引导学生回忆复现鹅的姿态和叫声的描写:丰老先生是从哪几方面写白鹅高傲的特点?用波浪线划出过渡句,从这句话里你知道了什么?(出示课件,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2、引读出示: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引出下文步态的学习。
二、感受高傲你最喜欢哪一部分,觉得哪句最有趣,就读一读。
(出示课件,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
)1.自由读,感受步态的高傲:鹅走来了。
自由读第4自然段:有没有感受到高傲的步态。
《白鹅》教学反思15篇《白鹅》教学反思1《白鹅》是第四组的第一篇课文,是著名的文学家丰子恺先生的一篇优美作品。
上课伊始,我引导学生回顾了上组课文有关童话的内容,进而转向本单元关于动物的学习。
我鼓励学生将自己喜欢的动物说给大家听,并简单地阐述理由。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类与动物之间也有着各种各样的情感。
出示课题《白鹅》,学生齐读课题,引导学生想象以前学过的关于鹅的课文或诗歌,学生背诵古诗《鹅》,从“曲项向天歌”一句中引出鹅是一个高傲的动物。
然后,我让学生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将不理解的字词句做上记号),说说课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指名回答:A:鹅的吃相使我印象深刻!B:好一个高傲的动物!C:鹅的叫声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很好,其实,课文中有一句话已经告诉我们这是一只怎样的白鹅了!出示:“好一个高傲的动物!”齐读,怎样将这句好读好呢,要找出重点词语,然后重读就能读好。
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高傲”是个什么意思呢?高傲就是极其骄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
哦,高傲是这个意思,怎么看起来好像作者是在贬低白鹅呢?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接着往下面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白鹅的高傲的呢?你能快速找到吗?你是怎样快速找到的呢?(“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这是一个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那么课文是否仅从这三个方面写的呢?还没有其他方面呢?——姿态!阅读第1自然段,找出表现白鹅姿态高傲的词语:伸长头颈,左顾右盼。
阅读第2自然段,体会过渡段的作用!(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启示下文)然后读一读。
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阅读第3自然段,学习白鹅叫声的高傲。
首先,找出变现白鹅叫声高傲的词语(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读一读包含这些词语的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白鹅叫声的高傲!这些词语都说明了白鹅叫声(“大”和“严厉”)的特点。
提问:那么白鹅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厉声叫嚣”、“引吭大叫”的呢?哦,鹅是在有生客进来,或篱笆外有人走路时叫的。
小学语文《白鹅》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小学语文《白鹅》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习《白鹅》,了解白鹅忠诚、勇敢的品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感受力和联想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动物和自然的情感,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学习《白鹅》这篇课文,包括课文导读、课文分析和课文讲解等环节。
总共安排了两个课时进行教学。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综合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问答法、分组合作法等。
通过开放式的讨论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在课前,我选择了一张白鹅图片作为导入,通过观察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说出图片中的动物是什么,以及白鹅在社会和文化中的形象。
2. 课文讲解在课文讲解环节,我首先进行了课文导读,简要介绍了《白鹅》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然后,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到文中白鹅忠诚、勇敢的品质,并引导学生思考白鹅为什么要保护小鸟。
接着,我对课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讲解。
我通过逐句解读,解释生字词的意思和句子的结构,帮助学生理解《白鹅》中描述的情景和情感。
3. 语文活动在课堂活动环节,我设计了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语文活动,以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首先,我组织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的回顾。
我利用图片和卡片,让学生依次回忆出课文中白鹅的形象和重要情节,以及白鹅保护小鸟的勇敢行为。
通过回忆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记忆能力。
其次,我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的情感体验和联想。
我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白鹅为什么要保护小鸟,提问学生是否有类似的经历或故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力。
最后,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通过合作的方式创作一段与白鹅保护小鸟有关的故事。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发言人讲述他们的故事,并展示给全班。
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4. 总结在本节课的最后,我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和归纳。
《白鹅》教学反思(15篇)《白鹅》教学反思1《白鹅》一课是四年级第三单元第一课,在这课中作者重点表现的是白鹅的特点——高傲,__从四个方面去表现:姿态、叫声、步态、吃相。
__运用反语表达自己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同时体现出白鹅的有趣。
为了更好的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课,我在同年级不同班级执教了三次,有不同的感受。
让学生学好一篇课文,个人认为首先要让孩子们把字词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重点要学生自己在文中找出生字词,并且采用各种方法让学生熟记。
然后回到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为第二课时理解课文内容打好基础。
个人认为,语文教学,语言文字是基础,基础部打牢固,再漂亮的房子也建不起来。
通过研读教材,发现课文写的生动有趣,特别是语言文字的运用很生动,我希望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孩子们能积累更多的词汇,学习作者运用反语的表达方式,学习一种新的表达方式。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也就是课文的理解运用的教学,我把学生学习目标定位为:了解白鹅的特点,其次,通过朗读,读出白鹅的有趣。
最后体会语言文字的生动性和幽默性。
课堂主要分四个环节:一导入、二整体把握文本、三、朗读指导、四、课外延伸。
第一次尝试,我没有见学生,只是给语文老师说了声,要求孩子们把课文读熟,在教学中,我努力地引导学生理解,朗读,希望读出味道来,把学生的读作为课堂的亮点,让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个飞跃,指导怎样读出感情,读出味道。
特别在读鹅的步态一段时,有的孩子读的绘声绘色。
感觉效果还不错。
对文中“三眼一板”“净角”等词语的理解运用了一段视频,给学生直观的认识,课件的使用时有效地。
在学习白鹅叫声这段,训练了学生说话,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张扬个性,站在白鹅的立场,大胆表达出当时的心情,充满了趣味性,发展了学生语言。
不足之处,时间把握不好,按照教学设计,内容只完成了一半,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没有进行第一课时的学习,对句子读错的特别多,因为这篇课文比较长,词句比较难,生僻字比较多。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白鹅说课(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白鹅说课第【1】篇〗《白鹅》说课稿一、说教材《白鹅》是编排在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3课,本文主要是向我们描绘了一只高傲的白鹅的形象特点,从而表达了作者对于白鹅的喜爱之情。
全文共有7个自然段。
共可以分为4个大段:第一段(1—2)主要描写了白鹅高傲的姿态;第二段(3)主要描写了白鹅的叫声;第三段(4)主要描写了白鹅的步态;第四段(5-7)主要描写了白鹅的吃饭。
全文结构非常清楚,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主要是围绕着“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句话来统领全文的。
全文就是细致刻画白鹅的三大方面重点来描写了它的性格特点,这句话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篇文章的语言活泼、诙谐、准确运用了多种修辞表现手法,主要运用了对比,拟人,反语等。
而反语的应用,更显得这只鹅虽然固执迂腐,却率真质朴,憨态可居,文中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白鹅的喜爱。
面对这份文本,虽然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具备了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掌握了多种学习方法,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具体感性的思维正向抽象的思维转变,学生对于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所以在教学策略方面,主要是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读中感悟、从读中品味。
作为教者的我们只有帮助学生建构这样的感性的语文世界,才能品味到语言的精妙之处。
因而,本文最大的教学价值是训练学生去领会语言的独特与精妙之处,初步掌握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把事物的特点写具体细致。
二、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特点的分析、解读,基于学生学习水平的估计,基于编者意图的领会,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读13字,会正确书写14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厉声呵斥、厉声叫器,引吭大叫、局促不安、步调从容、大模大样、三眼一板、一丝不苟、倘若、从容不迫、窥伺、不胜其烦”等词语,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等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白鹅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具体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白鹅》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分析1. 教材内容本课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第15课,题目为《白鹅》。
主要讲述了一个小女孩曾经拥有一只白鹅,最后不得不放生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爱护动物,珍惜自然的主题。
2. 教学目标•了解故事情节,掌握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爱护动物的意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读懂故事内容,理解故事背后的寓意;•掌握关键词句,能流畅朗读故事。
2. 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中抽象的道德观念,例如爱护动物、感恩等;•能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对动物的思考和情感。
2. 导学(15分钟)•通过问答、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
3. 阅读理解(2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内涵和寓意。
4. 讨论分享(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5. 总结反思(10分钟)•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引导学生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留下思考题目供学生课后思考。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学生对故事中的道德观念理解较为困难,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或故事引导学生理解。
在交流讨论环节,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促进学生自主思考,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比较理想的。
但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更加细致地设计教学内容,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白鹅》教案(优秀6篇)白鹅教案篇一《白鹅》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抓住白鹅的高傲体现在哪这一线索贯穿教学,白鹅教学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因此教学中我采用研究性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读书、思考、感悟相结合,在积极主动的阅读活动中,理解和感悟白鹅的高傲,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二、本课教学思路清晰,注重让学生整体阅读、体验文本,感受白鹅的高傲。
导入新课后,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学习本课词语。
字词是构建语文学习的基础,识字教学在中年级阅读教学中也是很重要的,这样有助于读好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也对白鹅形象有了整体感知,为后面学习课文、体验情感做了铺三、品读课文,感受高傲四、通过初读,学生初步感知了鹅的高傲,我便用这只白鹅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将学生带入文本。
在体会作者如何感受到鹅的高傲时,我抓住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让学生做做动作,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并在动作中理解了词语左顾右盼,初步感受到白鹅的高傲。
接着我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围绕白鹅的高傲还体现在哪,把感受深的句子划下来,在旁边做批注。
这不仅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感悟文本,也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习惯,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能够认真读文体会,并写下感受,达到了预设目标。
《白鹅》教案篇二一、教学方针(一)了解写作配景,理解作者笔下的白鹅的鲜明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心爱之情。
(二)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准确描摹的方法。
(三)咀嚼欣赏本文生动而风趣的语言,感受作者的生活情趣。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可让学生回忆曾经读过的以"鹅"为题材的诗文来导入新课。
如骆宾王的《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白鹅》说课稿(一)一、说教材本课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著名的漫画大师文学家丰子恺先生描写动物的一篇佳作。
作者重点表现的是白鹅性格的特点——高傲。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的特点,并运用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如用“鹅老爷”“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似乎含有贬义的词语来表现鹅的个性,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嚣、吭”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看”。
会写“吠、促”等15个字,能正确读写“即将、姿态”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体会语言的趣味。
3.能根据“叫声、步态、吃相”分类摘抄文中表现鹅高傲的词语,体会作者是如何把“高傲”写清楚的。
4.能根据问题提示,结合具体语句,体会文章用对比的写法。
5.比较阅读《白鹅》和《白公鹅》,说说两位作家笔下的鹅的共同点,体会两篇文章表达上的相似之处。
能根据“叫声、步态、吃相”分类摘抄文中表现鹅高傲的词语,体会作者是如何把“高傲”写清楚的是教学的重点。
能根据问题提示,结合具体语句,体会文章对比的写法是本课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语文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的教学原则。
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我选择以下教学方法:1.朗读品悟法。
“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读”也是语文实践的主要途径之一。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读进去,想开去,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来理解和体会语言。
本课教学我以读为本,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读悟交融,让学生在朗读中积极思考、以读促思,以读促情,从而体会作者语言之中蕴含的喜爱之情。
2.入景体验法:感情需要感情去触摸,感情需要用感情去交融,这就需要科学的方法来助读,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进入深度的学习体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联系实际对比自己,体会白鹅进门时的高傲,同时引导入境,想象鹅可能是在说什么,体会白鹅叫声的高傲。
2023年《白鹅》教学反思(15篇)《白鹅》教学反思1鉴于小学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我以求真、求实、倡简为目标来设计本课,因此在教学设计时牢记一个宗旨:语文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学”出发,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反思这节课,我认为较好地体现了主题,达到了教学目标.到了中年段,理解词语和句子仍然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所以我在本课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低年级所学的一些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方法,加强学习方法的迁移,比如: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的词句,一定程度上也达到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白鹅在不同情况下不同的叫声,“三眼一板”指白鹅任何时候吃饭顺序都不变的规矩,这都要联系上下文才能理解。
另外,为了引导学生理解白鹅走路的姿态,我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的净角出场的录像,把这些抽象的和学生生活距离比较远的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形象而直观地感受“白鹅”走路的高傲,就达到了一个直观,形象的效果。
还有,教学中我利用学文与表演相结合。
表演是麻醉混合剂,是催化剂,既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但是,在本节课的时间安排上显得有些紧,学生读的还是不充分,还有对课文的写话练习和写作方法的`教学没有完全展开,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遗憾.由此我也在思考,如果语文是一门艺术,我想大概是一门取舍的艺术吧,每节课多角度地突出主题的建构是容易的,但需要取时间还是舍内容,才是更应该权衡的.这一点也正是这节课我感觉最难把握的,既想把整节课的教学设计完整地展示出来,又想把教学课文的每个环节做到尽善尽美,让我着实感受到了寸时寸金的可贵.倒底在40分钟内如何取舍,我想这将是我和各位同行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共同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最后想说,教学本课后,心中存有许多留恋和些许遗憾。
留恋的是大家陪我共同渡过的四十分钟,遗憾的是这"白鹅"还羽翼未丰,请大家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呵护。
同时让我们每天多些努力,使我们的学生都能开开心心学语文,扎扎实实学语言,实实在在用语文。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白鹅》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能够理解《白鹅》这篇课文所传达的主题及人物性格。
•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能够观察并描绘白鹅的形象特点。
•能够进行有效的阅读和朗读练习。
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及人物性格。
•能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课文内容。
•观察和描绘白鹅的形象特点。
3.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图片展示和角色扮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阅读练习和朗读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或短视频展示白鹅的形象,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2.理解课文: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3.讨论交流: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
4.角色扮演: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文,体验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5.作业布置:布置相关阅读和写作任务,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5.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和作业表现评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多参与讨论和表演,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白鹅》以一只白鹅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善良与友爱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课文中的道理理解较深,通过讨论和角色扮演能够很好地体会到人物性格的转变。
然而,课堂时间有限,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我在引导讨论和角色扮演环节更加耐心地引导。
同时,作业设计也需要更具针对性,帮助学生巩固课文内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综合评价,本节《白鹅》的教学设计还有待完善,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课后作业的指导,以提升教学效果。
以上即为本课《白鹅》的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白鹅》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白鹅》这篇课文是一篇描写动物的说明文。
作者通过对白鹅的外貌、叫声、步态和生活习性的描写,展示了白鹅的美丽和优雅。
本文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富有童趣,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
课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易于学生理解。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对动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动物题材的课文比较感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说明文的文体特点还不够了解,因此在阅读和理解上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欣赏动物的美,培养对动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学会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难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学会欣赏动物的美。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精神。
同时,运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白鹅的图片、视频等。
2.生字词卡片:准备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3.课堂练习题:准备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白鹅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白鹅的外貌特征。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教师巡视课堂,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并帮助他们解决生字词问题。
3.操练(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让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白鹅教案与反思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白鹅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阅读《白鹅》,认识“白、鹅、河、乐、热”五个字。
(2)学习韵母e,掌握其字形,读音及写法,会读带四声的O。
(3)继续学习四声2.过程与方法目标(1)充分利用书中图画、挂图、卡片、游戏等手段服务教学。
(2)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认识生字,记忆字母。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自主的学习活动中领悟、体会。
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重点:学习单韵母“e”,认识字形,会读、会写。
教学难点:掌握e的'发音,学会e的四声及读出带调韵母的音。
教学准备:e及带四声的e的卡片,生字卡片,四线格。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识字1.谈话导入:你去过池塘边吗?你看到过白鹅戏水的情景吗?下面就让我们去看看吧。
2.出示书上图画:让我们一边欣赏美丽的图画,一边学习这首好听的的儿歌吧。
3.出示儿歌,读熟(1)让学生利用已有的识字基础试读。
(2)把自己认识的字画出来,给同学们读一读。
(3)找会读的同学再指名读,领读。
(4)说说“快快乐乐”和“亲亲热热”的情景是什么样的,表演一下。
(5)自己练习。
(6)开火车读。
4.在读儿歌的基础上,认识五个字。
(1)在儿歌中认字。
(2)用同桌合作学习的方法认字(同桌互相检查,如有不会的就教教他)。
(3)读生字卡。
(4)认词语。
二、学习韵母e1.读准音(1)老师写上“鹅、河、乐、热”四个字的音节“e”用红笔。
(2)让学生反复地慢读这四个音节,体会e的读音。
(3)学生认读(如果学生读不准,师示范读音)。
(4)学生练读。
2.记忆字形借助图中白鹅戏水图或让学生自己想方法记忆e的字形,看谁的方法最好。
3.继续学习四声(1)读带声调的韵母e(按序,变序)(2)读儿歌中自己认识的字,体会声调,并说出它是几声。
4.写韵母e(1)e的家在哪?(中格)(2)师指导书写。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白鹅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白鹅教案第1篇】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2.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正确读写“高傲、郑重”等词语。
了解白鹅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好词佳句。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风趣。
2.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
2.从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3. 教学用具课件4. 标签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播放白鹅的录像或出示白鹅的。
你想说什么你想用你熟悉的哪首诗来赞美它(美丽、洁白……)(《咏鹅》)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描写白鹅的文章,大家一定会对白鹅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齐读课文题目。
3.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丰子恺先生,你能介绍一下对他的了解吗丰子恺(1898~1975) 曾用名丰润、丰仁,号子恺,浙江崇德(今桐乡)人。
他一生涉猎文学、绘画、音乐、翻译、书法等各艺术领域,并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他曾经教过书,做过编辑,也曾潜心作画著书。
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任上海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等职,对我国的艺术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初读课文1.要求。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画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边画边把新词读两遍。
(3)利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忆字形,联系上下文或借助词典理解字义。
(4)思考: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白鹅重点介绍了哪方面第2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讨论。
(1)字音。
①颈(jǐng)勿读jìng。
②“看守”的“看”是多音字,这里读kān。
③“净角”的“角”是多音字,这里读jué。
④“奢侈”的“侈”读chǐ,勿读chì。
⑤“供养”的“供”是多音字,在这里读gōng。
⑥“窥伺”的“伺”读sì,勿读cì。
“侍候”的“侍”读shì。
《白鹅》教学反思《白鹅》教学反思引言概述:《白鹅》是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思考和反思。
本文将从教学反思的角度,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生参与、评价方式和教师角色等五个方面,对《白鹅》的教学进行反思。
一、教学目标:1.1 通过学习《白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解文学作品中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1.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白鹅》中的人物、情节和主题进行深入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1.3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师应该通过《白鹅》的教学,引导学生对人性、友情和爱情等价值观进行思考,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方法:2.1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采用讲授、讨论、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2.2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情景模拟等方式,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2.3 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白鹅》中的情节和人物,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三、学生参与:3.1 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2 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学生对《白鹅》的理解和感受,给予他们充分的表达机会,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3 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讨论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评价方式:4.1 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教师可以采用问答、小组讨论、个人写作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对《白鹅》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年级语文《白鹅》教学反思四年级语文《白鹅》教学反思(精选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语文《白鹅》教学反思(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四年级语文《白鹅》教学反思1《白鹅》是丰子恺先生的一篇散文,入选教材时做了改动。
文章结构极其简单,全文围绕一句“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从白鹅的叫声、步调、吃相三大方面去展示白鹅的骄傲,可爱。
与以前所接触的课文不同的是,整篇课文主要以反语的形式和活泼、流畅、诙谐、准确的语言,向大家展示了一种新的、表述语言的方式和方法。
因此,在教学时,除了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认识到作者对事物的观察的细致,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认识到作者语言的“别有用心”,也就是让学生体会到反语的独特魅力。
针对这一教学目标,我便在自己的课堂上,由“高傲”入手,设计了几个大问题,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交流,去细细体会作者的文字表面所呈现出的白鹅的“凶”和“厉害”,实质是对白鹅的尽职、勇敢的赞赏;体会白鹅步调的从容、大模大样,体现的不过是作者对白鹅由衷的喜爱和关注。
应该说,这篇文章的理解是有一定难度的。
不仅在语言表达方式上,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在文字表述上,也比较脱离口语化,书面性较显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诌诌”。
这些对学生的理解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因此,我在教学时,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比如课堂上让学生根据文章的重点语句,进行大胆的联想或想象,去品悟作者字里行间所蕴藏的对白鹅真挚的喜爱;让学生模仿表演,加深对白鹅的高傲的认识,以及作者用词的准确;还有让学生试运用书上精彩词语帮白鹅做自我介绍……这节课的设计里,最没有把握上好的,就是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领悟(事实也确实如此,在这一环节上的教学有点乱)为了使学生能真正理解作者的语言,进而感悟白鹅的高傲,我想我在课堂上走了不少弯路,但学生的认识仍只是停留在“白鹅”叫声大而严厉,而不能从文字表面进一步去体会作者对白鹅的赞赏。
部编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白鹅》教学设计一、教材简介《白鹅》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三篇精读课文,文章中作者对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这三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刻画,向我们生动地描绘出一只性格高傲的白鹅。
在文章中作者运用反语,显得这只鹅虽然三眼一板,却率真质朴,憨态可拘。
丰子恺先生语言幽默、诙谐,极富童趣,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他对生命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
本单元以“作家笔下的动物”为主题,旨在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情感的。
这一要素在第一单元“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又提高了要求,强调不仅要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还要关注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二、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最好还能读出感情来,朗读的形式要多样,要能引起学生的朗读兴趣。
因此,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等。
在本课教学中,我遵循新课标提出的以“朗读为主”,层层递进,升华情感,让学生享受朗读的快乐,更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三、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对文本的理解与感受逐渐接近作者的情感。
在教学中,作为教师应紧扣教学重点,重视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文本,体会情感。
为了全面准确的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肢体语言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间不断进行思维交流和心灵沟通的过程。
四、教学目标:1.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白鹅的特点写清楚的。
2.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体会语言的趣味。
3.能说出不同作家笔下白鹅的共同点,体会其表达的相似之处。
五、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体会语言的趣味。
六、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白鹅的特点写清楚的。
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八、教法、学法:1.教法:情景教学法、讲授法2.学法:朗读法、品词析句法九、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回顾课文1.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白鹅》。
《15 白鹅》教学反思《白鹅》是著名画家、文学家丰子恺的一篇文章,作者重点表现的是白鹅高傲的性格特点。
整篇文章思路清晰,结构完整,学生比较容易读懂,作者用词生动传神,而且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是供学生学习习作的一篇范文。
在教学中,我重视了对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的训练,努力用多种形式的读去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用词的生动和抓住特点的表达方式。
对于这堂课的教学,我做出如下几点反思:1.教学效果(思效)。
我利用课文特点,为学生搭建想象的平台。
如在体会鹅的高傲姿态时,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做出“伸长脖颈,左顾右盼”的动作,学生边模仿边想象此时的鹅可能在想什么,孩子们积极性一下被调动起来。
我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
如文中对鸭的步态和鹅的步态的对比性描写,学生受我的启发,联想现实生活中鸭子走路的摇摇摆摆,着急又走不快的动作状态,再想想鹅大模大样、悠闲自在的步态,就很容易体悟到鹅的高傲。
再加上多媒体中图片、动画的助力作用,文中描写鹅的情景自然清晰的展现出来,根本不用教师再去繁琐地讲解。
单一的教学不仅苍白无力,也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我们只有将方法多样化,将内容形象化,我们的课堂才能生动起来。
2.教学收获(思得)。
我想,每篇课文不要局限于文本本身的语文知识,应该向最能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的综合学习靠拢,特别是写作实践活动。
尤其是针对中偏上的学生,作为老师,要将习作的要点融入到平时的教学中,再在作文课上加以总结、运用。
教师不要怕学生的习作不够优秀,只要孩子们愿意去写,能够坚持,学生的积累就会越来越丰富,语文能力会越来越高,到一定的时候,学生的习作自然会“新旧通融”“文理相通”“情理相柔”。
3.不足之处(思失)。
我让学生写一段习作《鸭》,大部分学生表现不错,但也有不理想的地方,比如,学生的习作没有体现细节之处,只是简要交代“鸭”的来历,爱游泳,吃鱼,然后就被杀了,做了烤鸭。
他们却抓不住“鸭”的特点来写,如游泳时的潇洒和文静,它吃鱼又是怎么吃的?鸭为什么被杀,杀后看见了什么?你吃烤鸭的感觉是什么?四年级学生应该能根据事物进行联想,这得要仔细观察,边观察,边想象,没有想象的文章是枯燥的,因此,针对学生的习作训练情况,我应该在平时教学中多渗透一些习作方面的知识。
15白鹅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白居易《远师》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看”,会写15个生字,会写16个词语。
2.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白鹅的特点写清楚的。
【语文要素】
3.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体会语言的趣味。
4.能说出不同作家笔下白鹅的共同点,体会其表达的相似之处。
【语文要素】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白鹅的特点写清楚的。
2.能说出不同作家笔下白鹅的共同点,体会其表达的相似之处。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看”,会写15个生字,会写16个词语。
2.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白鹅的特点写清楚的。
(重点)
一、揭题,说说课题
板书课题,简介作者,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谈对白鹅的认识。
二、词语归类,把握文本结构
1.认读。
出示词语:严肃郑重、厉声叫嚣、引吭大叫、步调从容、大模大样、净角出场、三眼一板、一丝不苟、架子十足。
(“吭”“模”需注意读音;“厉”“嚣”需注意书写)
2.分类。
将上述词语分类,说明分类依据。
点拨:按照情感色彩分类。
“严肃郑重、步调从容、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为褒义词,“厉声叫嚣、引吭大叫、架子十足”为贬义词,“大模大样、净角出场”为中性词。
按照描写角度分类。
叫声:严肃郑重、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步态:步调从容、大模大样、净角出场。
吃相:三眼一板、一丝不苟、架子十足。
3.齐读课文,理清层次。
(教师相机正音)把词语放回文中读一读。
想一想:课文写了鹅的哪些方面?
要点:叫声、步态和吃相。
4.归纳特点。
词组中的词都是写鹅的,写了鹅不同方面的特点,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整组词,选择哪个?(高傲。
意为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
)
三、认识反语,体会作者情感
1.圈画。
自读课文,文中还有哪些词句也能表现鹅的高傲?
要点:词语有“傲慢、厉声叫嚣、厉声叫骂”等。
短语有“不亚于狗的狂吠、傲然地站着”等。
语句有“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脖子来咬你一口”“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等。
2.比较情感色彩。
这些词句、短语有什么通之处?(都是贬义)
3.小组辨析。
作者用了一连串表示贬义的词句,你觉得作者喜不喜欢鹅?默读文章,说理由。
预设1:对鹅的称呼,“我们的鹅”“鹅老爷”“我们这位鹅老爷”,称“老爷”是一种戏谑的称呼,“我们”修饰,直接表露了作者的态度,即喜爱。
预设2:不同的形象,看守门户时是尽职的守门人,可敬;步态似净角出场,动作大模大样,为正面角色;吃食有堂倌侍候,并无贬义;面对偷食者,又如被欺侮的“鹅老爷”,憨态可掬。
言语的表面是“贬”,刻画的形象是“褒”,表达的情感是“喜”。
预设3:褒义的用词,“严郑重、步调从容、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从容不迫”等。
4.认识反语。
明贬暗褒,即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
阅读是要读懂言外之意。
5.举例说一说。
生活中,反语经常被用到,你能举个例子吗?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教师指导书写要领。
2.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体会语言的趣味。
2.能说出不同作家笔下白的共同点,体会其表达的相似之处。
(难点)
3.读写结合,刻画一种小动物。
一、回顾内容,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文,知道了白鹅是一种高傲的动物。
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
面来描写白鹅高傲这个特点的。
(交流并板书:叫声、步态、吃相)
二、紧扣对比,揣摩精妙构思
1.文本除了写鹅,还写了什么?圈画出来。
(鸭子和狗)
2.同桌分角色表演读。
出示第6自然段,同桌两个分角色读一,演一演。
点拨:的要点:角色不同,一个是食客,一个是偷食者。
语速不同,鹅从容不迫,慢;狗敏捷迅速,快。
衔接紧凑,偷食者是见缝插针,所以读的时候接话要快。
演的要点:抓动作词。
鹅,踏着方步,狗,敏捷地跑;鹅,吃一口饭去喝水,狗,努力地吃饭;鹅,咬,狗,逃;鹅,厉声叫骂,狗,蹲着静候。
3.发现对比。
文中的两个动物,它们的形象有什么不一样?
明确:截然相反,鹅,吃饭慢,动作;狗,努力吃,动作快。
鹅,生气叫骂,急切;狗,逃跑静候,不急。
4.比较。
删去描写狗的语言,再读,鹅吃饭的场景还有趣吗?
明确:与狗对比,鹅的形象就发生了变化。
原本是个“鹅老爷”,不见得讨人喜欢;狗来偷食,“鹅老爷”被欺侮却无能为力,憨样讨人喜欢。
通过对比把作者对鹅的喜爱凸显得更明显。
5.找对比。
文中还有很多对比,找出来读一读,体会鹅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点拨:与狗的叫声对比。
狗狂吠是为了看家,鹅的叫声与之一对比,鹅尽职的形象就鲜明起来。
与鸭的步态对比。
鸭子步态局促,鹅的步态与之一对比,鹅的从容、大气就更明显了。
三、比较阅读,发现相似之处
读一读“阅读链接”中叶·诺索夫的《白公鹅》,和丰子恺的《白鹅》比一比。
1.小组讨论,说一说两位作家笔下的鹅有什么共同点。
(高傲)
2.两篇文章在表达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点拨:
(1)在结构上,都是围绕一个特点分层写。
(2)在描写方法上,两篇课文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作者并没有仅仅把鹅当作动物来写,而是更多地赋予它人的情感,鹅的形象变得可亲了,鲜活了,使人读起来感到非常亲切。
(3)两篇文章都用了反语来表达对鹅的喜爱之情。
(4)都用到了对比的写法。
四、迁移写话,训练具体描写
1.出示丰子恺的画:《吾见母鸡》。
2.仔细观察这幅画,有主要轮廓但没有细节。
学生想象细节。
想象提示:(1)称呼母鸡是什么?(2)把母鸡与其他动物对比。
(3)边描写边想象。
3.写一段描写母鸡的话,把从画中感受到的情感写进语言中。
要点提示:(1)通过想象,把特点写具体。
(2)通过语言文字,用某种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并把喜爱藏起来。
4.生自由写作。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白鹅》是一篇状物散文,丰子恺先生从白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具体细致地刻画了鹅的高傲,表达了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我先通过设计词语归类环节来初步把握文本结构。
再让学生自读课文,抓住“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吃相中”一句,体会作者先总写后分述的写作方法,并结合有关语句具体体会白鹅的高傲,从中感受作者用词的生动形象和语言的幽默风趣。
在学习的过程中,相机让学生分类积累表现白鹅高傲的词语。
最后,紧密结合“阅读链接”中推荐的《白公鹅》,引导学生与课文进行比较,体会不同作家写同一种动物时的表达有什么相似之处。
你可以选择这样的三心二意:信心、恒心、决心;创意、乐意。
摘一个崇高的目的支持下,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会获得成功。
大部分人往往对已经失去的机遇捶胸顿足,却对眼前的机遇熟视无睹。
这个世界不符合所有人的梦想、只是有人学会遗忘,有人却一直坚持。
如果你盼望明天,那必须先脚踏现实;如果你希望辉煌,那么你须脚不停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