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6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5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第二单元5.《秋天的怀念》史铁生一、文学常识《秋天的怀念》体裁:散文,选自《史铁生作品集》。
作者: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
代表作: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
作者与背景史铁生(1951—2010),当代作家。
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
原籍河北涿(zhuō)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
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
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出血逝世。
史铁生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二、字词残疾焦躁不安憎恨(zēng) 暴怒无常砸碎墙壁沉寂瘫痪(tānhuàn) 侍弄(shì) 捶打整宿(xǐu) 翻来覆去唰唰啦啦憔悴(qiáocuì) 央求神色喜出望外絮絮叨叨豌豆仿膳踩扁敏感诀别淡雅深沉泼泼洒洒烂漫创伤(chuāng)词语解释:1.瘫痪(tānhuàn):由于神经机能发生障碍,身体某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地丧失活动能力。
2.憔悴(qiáocuì):形容人脸色不好。
3.整宿:整夜,整个晚上。
4.诀(juã)别: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5.絮絮叨叨(xùxùdāodāo):形容说话等连续不断。
三、问题巩固(一)下面是课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的句子,表现了母爱的伟大。
试结合上下文做具体分析。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解析:面对“我”的“暴怒无常”,母亲逆来顺受,表现出极大的理解、忍耐和宽容。
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1.综合性学习。
班内决定举行以“朋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解读“朋友”内涵】“朋”字的甲骨文看起来像并列的两串贝壳,这种并列的关系表达了“朋”字的内涵。
“友”字的甲骨文看起来像两只同时伸出来的右手,两手相交表示握手。
大家都伸出右手紧紧相握,以表达亲密友好之意。
所以“友”字的本义是。
(2)【展示“朋友”形象】请根据下面的提示,向大家介绍你的一位朋友。
我的朋友是一个的人,在我的时候,他。
2.育才中学开展“迎接新同学,结交新朋友”活动,你作为其中一员,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段开场白。
(要求:引用一句有关交友的名言)(2)根据活动安排,在合唱《让我们荡起双桨》之后是舞蹈《友谊地久天长》,请你为衔接这两个节目写几句串台词。
(3)本次活动即将结束,请作为主持人的你拟写一段结束语。
3.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重视友情,讲究朋友之谊。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新学期、新同学、新气象,同学们来自不同学校,为了增进大家对彼此的了解,使大家尽快融入集体中,七年级(6)班决定举办一次“珍惜缘分,珍爱友情”的主题活动,请你参加。
(1)为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请你给本次活动拟一则宣传语。
(2)唐代大诗人李白是一个十分重视朋友的人,他有许多送别朋友的诗歌,请根据提示填空。
朋友是你排遣忧愁、倾诉心声的对象,你把他们看得很重。
“桃花潭水深千尺,”,这是你对汪伦真挚的情感流露;“,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你与孟浩然的依依惜别;“我寄愁心与明月,”,这是你为王昌龄远离的无限伤感。
(3)古今中外不仅有众多写朋友的诗词、名言,还有一些动人的交友小故事,请你写出一个并简要介绍。
故事名称:故事内容:(4)同学们都制作了优美精致的友情卡,请在上面写几句话送给自己的朋友,愿这份如诗、如画、如歌般的友情陪伴你们一起走过漫漫人生路。
4.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上网交友的人越来越多,上网交友成为一种时尚,青少年学生更是迷恋网络。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汇总预习第一单元1.《春》朱自清一、作者介绍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
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诗坛。
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词语解释①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②朗润:明朗润泽③赶趟儿:原意指赶得上,这里的意思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④酝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⑤婉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⑥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招展,迎风摆动⑦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打算在春天。
意思是,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情及早安排好⑧吹面不寒杨柳风:出处南宋的志南和尚《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三、中心思想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
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主要图画,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2.《济南的冬天》老舍一、作者简介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舍予”“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收在《老舍文集》里。
“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
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
二、词语解释①响晴:(天空)晴朗无云②温晴:温暖晴朗③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④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⑤秀气:清秀。
七(上)语文期末总复习专题专题02:写人叙事类记叙文阅读(二)知识能力点一:赏析重要词语【中考真题】例一:(2022年福建卷)12.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
⑴探听着,热烈地希望着,有访问一位受伤的将军.....的那种提心吊胆的心情。
(赏析加点词语)(3分)参考答案:将劫后的长治城比喻成“受伤的将军”,突出长治城的坚强与威武,表达作者的心痛与崇敬。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词语的特殊用法(修辞)。
很明显,本题加点的词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例二:(2021年福建卷)13.联系上下文,按照要求赏析。
⑴我们此行,是去拜会..红军长征途中著名的老山界。
(赏析加点词语)(3分)参考答案:“拜会”指拜访会见;用语正式、庄重,表达对老山界的敬意。
【解析】此题考查动词的表达效果分析。
侧重动词的情感色彩分析。
动词是用来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存在、变化的词。
动词的表达效果主要有:①具体细致地描绘事物的复杂情态;②准确生动地描写动作的全过程;③刻画人物的行为特征,表现特定情境;④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在心理和情感;⑤表示强调。
“拜会”指拜访会见,常用于正式、庄重场合。
作者探访老山界,却说是拜访会见,用语庄重,带有敬意,表达对老山界的无比敬爱之情。
例三:(2020年福建卷)12. 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⑴在沉重的呼吸里,枯瘦..的村庄摇摇晃晃。
(赏析加点词语)(2分)参考答案:“枯瘦”一词,赋予村庄以人的情态,形象地写出瘟疫弥漫下村庄的萧条、了无生气。
【解析】此题考查形容词的表达效果分析。
形容词是用来描摹人或事物的,它可以表示描摹对象的状态、性质、颜色、形状等,许多形容词的前边可以加表示程度的副词来修饰。
句中的“枯瘦”就是抓住村庄的状态来描摹的。
结合语境,我们可知瘟疫弥漫下的村庄萧条、了无生气,就像枯瘦的病人。
例四:(2018年福建卷)12.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6分)高粱擎起硕大的锣鼓槌相互撞击,没有敲出多大的声响,却惊起一对翠蓝色的珍鸟从深处腾出..在旁边的一片谷地,立在穗上颤颤悠悠,..,在半空里飞旋两遭,没有树枝可依,又飘落像一双新婚伉俪相对荡着秋千。
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5、《秋天的怀念》一、文学常识体裁散文,选自《史铁生作品集》。
作者: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
代表作: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
1. 文章几次写到秋天?答:文章两次写秋天,一次是在母亲将去世前,一次在母亲去世后多年。
“秋天是背景的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
2. 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
3. 为什么文章的题目叫《秋天的怀念》?答:题目为“秋天的怀念“其主要寓意为秋天怀念同样是在秋天去世的母亲,也表明经过人生的秋天,母亲牵挂的儿女都已经长大,懂得了怎样面对生活的困境。
“我”也走出了人生低谷,乐观生活。
”4. 母亲是个怎样的人?答:面对“我”的“暴怒无常”母亲逆顺受,表现出极大的忍耐.理解和宽容,“悄悄地“偷偷地”等词语,形象地表现出母亲的慈爱。
5.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从这里你可以看出什么?答;可以看出,母亲喜欢花,是个热爱生活的人,可为了“我”,她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养花。
6. 在痛苦的弥留之际,母亲心里只惦记着儿女。
7. “母亲扑过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答:“扑”和“抓”等词语表现了母亲反应很强烈,面对厌世自弃的“我”,母亲极尽所能地劝抚.安慰“我”。
“忍住哭声”表现了母亲的坚强和内心的沉重。
8. “母亲进了,挡在窗前:……”母亲为什么要挡在窗前?“挡在窗前”是怕“我”触景生情。
“挡”挡住的不是落叶,是儿子郁闷烦躁的情绪。
9.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分析这句话。
答:“憔悴的脸”表明母亲积劳成疾。
“央求”写出了母亲的耐心.慈祥,即使“暴怒无常”的“我”也不由得为之感动。
10. 课文最后一段为什么祥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答“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的菊花,象征了母亲的品格:淡雅.高洁.深沉。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重要知识点期末复习提纲梳理汇总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第一课中学时代中学序曲1.中学时代的意义①为人的一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②见证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
2.成长礼物的含义①新的机会和可能,新的目标和挑战。
3.中学生活馈赠给我们哪些成长的礼物?①提供了发展自我的多种机会。
②新的目标和要求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③有机会改变不完美的自己,重新塑造一个新的“我”。
4.面对中学生活新挑战我们应该如何做?我们要珍视当下,把握机遇、从点滴做起,为美好明天付出不懈努力。
少年有梦1.梦想的含义梦想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2.青少年编织梦想的重要性①它是青少年时期重要的生命主题。
②它能不断激发我们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
③人类需要这样的梦想,才能不断进步和发展。
3.少年梦想的特点①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
②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
③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4.如何实现梦想①要付诸行动。
②需要努力,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③努力,需要立志。
努力,需要坚持。
努力也需要方法。
第二课学习新天地学习伴成长1.如何正确看待初中阶段的学习(1)地位中学阶段学习是我们的重要任务,(2)范围包括知识的获取、各种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会如何做人。
(3)范围不局限在学校,我们所看、所听、所尝、所触、所做都是学习。
(4)表现不仅表现为接受和掌握,而且表现为探究、发现、体验和感悟。
(5)态度自觉、主动。
2.终生学习的重要性①学习伴随着我们成长。
②学习没有终点。
3.学习的重要性①学习不仅能让我们生存,而且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
②学习能点亮我们心中的明灯,激发前进的动力。
③分享生命经验,获得成长,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为幸福生活奠基。
享受学习1.如何体味学习①学习是辛苦的。
②学习是快乐的。
③学习是苦乐交织的。
当经历了学习的辛苦,获得成果时,能体味学习的美妙滋味。
专题05 诗词默写与鉴赏知识梳理【1-3单元诗词理解性默写梳理】(一)《观沧海》(曹操)1. 曹操的《观沧海》一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交代地点和事件的诗句),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观沧海》一诗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描写了荡漾的海水与耸立的山岛,两者一动一静,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与威严。
3.《观沧海》一诗中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4.《观沧海》中,描写诗人奇特想象(虚写),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远大抱负(抒发诗人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5.《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6.《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7. 曹操《观沧海》中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以奇特想象创造出大海浑涵万物、气宇盖世的艺术境界。
8.《观沧海》中,写望海的初得景象,描写大海神奇壮观的语句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9.曹操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英雄,他有广阔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在《观沧海》中他用“日星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诗勾画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雄伟景象。
10.《观沧海》中描写大海雄伟壮阔的诗句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11.《观沧海》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12.盛夏时节,美丽的景区吸引了众多游客。
看到湖边一片郁郁葱葱,人们不禁想起曹操《观沧海》中“树木从生,百草丰茂”这两句诗。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两句选取两种富有季节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侧的气氛。
2.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再扣诗题中“遥有此寄”四字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句子专项测试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得分:_________一、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6分)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2.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 )3.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 )4.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二、下列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A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B 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C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D 为人进出的们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三、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33分)1.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爆炸了。
(改为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会场上乱成了一团。
(改为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
(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突然,郝副营长凑到我的耳朵边轻轻地问:“记者,你见过电灯吗?”(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空气是那么...明朗。
(用加点词语造句)...清鲜,天空是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战士们站在战车上。
“有朋自远方来”名师教案
【课前】
学生组成四人学习小组。
分工搜集中国传统文化中与“朋友”相关的素材,分类记录在自己的文化积累本上。
点拨指导:
1.“中国传统文化”通常指我国古代历史上各种优秀的道德传承、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
2.素材来源
古诗文网(适合查找诗词文章)
中国知网(适合查找电子文献,包括古人事迹、汉字溯源、经典论述等)
百度百科(适合了解常见的成语典故)
3.搜索技巧:在网站的搜索栏输入关键词进行查找,关键字宁
少勿多、宁粗勿细,多个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4.使用如“汉字溯源”“友情诗文”“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友情故事”等小标题分类整理。
【课上】
附1:学习活动评价量表
附2:学习资源推送
影视文化资源:
【人艺 | 话剧】《知己》(冯远征 / 张志忠 / 王雷 / 王刚等)【央视94年版 | 电视剧】《三国演义》第一集《桃园三结义》。
《秋天的怀念》《散步》复习复习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够:1. 掌握《秋天的怀念》《散步》重点字词和文章结构。
2. 正确理解作者通过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3. 掌握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作用。
重点难点1. 通过课文内的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2. 正确赏析阅读题内的景物描写对于文章情节的作用。
知识解析知识点一、字词闯关夺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瘫痪()诀别()侍弄()烂漫()整宿()絮叨()翻覆()分歧()2.根据拼音写汉字。
nèn shà dūn chāi()芽()时()下()散lín lín wàng qiāo水波()()喜出()外()然无声知识点二、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人物描写分为肖像、语言、动作、心理和神态五个方面,下面就从这五个方面入手分别阐释其内涵及作用:1.肖像描写:交代人物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以及思想性格,对塑造人物形象和性格起烘托作用。
2.语言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精神品质,有时推动情节发展。
3.动作描写: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
4.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人物的性格、品质。
5.神态描写:不同的脸部表情和姿态可以提现人物不同的思想感情。
知识点三、景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1.含义: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
它一定是对一个物体或景色的细致描写。
2.方法:①:运用修辞手法,它包括比喻、拟人、对比等,可以把景物描绘得更形象。
②:加修饰语,即在所描写的景物前加上一些表性质、颜色、状态的词,把景物写活。
③:融入作者的感受,就是常说的情景交融,抒发真情实感,才能深深打动读者,引起他们的共鸣。
3.作用:①暗示时代背景。
②渲染气氛。
③烘托人物性格、心理。
④推动情节发展、预示结局。
典例解析考点一:字词闯关练习【例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沉寂.(jì)絮叨.(dāo)诀.别(jué)憔.悴(jiáo)B.淡雅.(yǎ)高洁.(jié)烂漫.(màn)创.伤(chuàng)C.承.受(chéng)整宿.(xiǔ)仿膳.(shàn)焦躁.(zào)D.憎.恨(zèng)遗.言(yí)捶.打(chuí)豌.豆(wān)【变式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分歧.(qí)霎.时(sà)拆.散(chāi)嫩.芽(nèng)B.散.步(sàn)蹲.下(dūn) 尽.管(jìn) 熬.过(áo)C.毕竟.(jìng)铺.垫(pù) 信服.(fú)桑.树(sāng)D.背.着(bēi)水泡.(pào) 和.气(hé) 委.屈(wěi)【例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后来发生了分岐..: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B.我决定委曲..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第二单元5.《秋天的怀念》史铁生一、文学常识《秋天的怀念》体裁:散文,选自《史铁生作品集》。
作者: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
代表作: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
作者与背景史铁生(1951—2010),当代作家。
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
原籍河北涿(zhuō)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
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
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出血逝世。
史铁生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二、字词残疾焦躁不安憎恨(zēng) 暴怒无常砸碎墙壁沉寂瘫痪(tānhuàn) 侍弄(shì) 捶打整宿(xǐu) 翻来覆去唰唰啦啦憔悴(qiáocuì) 央求神色喜出望外絮絮叨叨豌豆仿膳踩扁敏感诀别淡雅深沉泼泼洒洒烂漫创伤(chuāng) 词语解释:1.瘫痪(tānhuàn):由于神经机能发生障碍,身体某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地丧失活动能力。
2.憔悴(qiáocuì):形容人脸色不好。
3.整宿:整夜,整个晚上。
4.诀(juã)别: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5.絮絮叨叨(xùxùdāodāo):形容说话等连续不断。
三、问题巩固(一)下面是课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的句子,表现了母爱的伟大。
试结合上下文做具体分析。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解析:面对“我”的“暴怒无常”,母亲逆来顺受,表现出极大的理解、忍耐和宽容。
“悄悄地”“偷偷地”等词语,形象地表现出母亲的慈爱。
2.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解析:面对厌世自弃的“我”,母亲尽其所能地劝抚、安慰“我”。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6 理想问题研究:1.第1节四个比喻,喻意是什么?不必孤立地体会每个比喻的喻意,从石到火,从火到灯,从灯到路,四个比喻是连环的,这在修辞手法上又叫“顶针”。
前两个比喻为第三个比喻作铺垫,诗意主要在后两个比喻上。
“黎明”指理想境界。
漫漫黑夜里,理想指示了光明的方向,所以说“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可见,这一节的意思主要是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
联系实际,就很好懂。
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中国的先进分子树立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这个理想像灯一样,照亮了夜行的路。
这个理想像路一样,引中国人民走到光明的新中国,引中国人民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前两个比喻,从星星之火,到点燃熄灭的灯,说的是理想传播的过程,例如李大钊等人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时,共产主义理想在中国是星星之火;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传播,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就有如一盏明灯了。
2.第2节诗是说,不同年代有不同的理想,理想有时代性,对吗?除此之外,还包含什么意思?说得对。
理想有时代性,理想有层次性。
社会不断进步,理想也不断提高。
社会是逐步发展的,理想也是逐步提高的。
一种需要满足了,就会产生新的需要,新的理想。
反过来说,理想逐步提高,也使社会不断进步。
这一节的标点值得注意,第一行,第三行,句末用分号,句号只有两个,两个句子是从两个角度来说的。
饥寒、温饱、文明,是从生活状况来说的。
离乱、安定,是从社会秩序来说的。
3.第3节的意思怎样理解?跟第2节有什么联系?第2节讲,人类的理想步步提高,从温饱到文明,从安定到繁荣,具有历史性;第3节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类理想,把理想比作珍珠,人类理想有如珍珠链。
为什么它又是历史的脊梁骨呢?因为正是一代一代的理想,使人类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理想是人类不断奋斗的精神动力。
“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这个“照”字,既承接“莹莹光”,又照应第1节诗里“照亮”的“照”,先辈的理想照亮了子孙前进的道路。
七上语文第二单元笔记
七上语文第二单元主要涉及的内容有:
1. 文学作品欣赏:本单元选取了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如《草原》、《开国大典》等,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欣赏,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感受文学的魅力。
2. 语文素养:本单元着重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查字典、筛选信息等语文基本技能。
3. 写作训练:本单元的写作训练主题为“写人”,要求学生学会通过具体事例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4. 综合性学习: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主题为“探索大自然”,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了解大自然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5. 语文天地:本单元的语文天地主要介绍了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法艺术,让学生了解汉字的博大精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综上,七上语文第二单元的重点内容包括文学作品欣赏、语文素养培养、写作训练、综合性学习以及语文天地。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相关技能,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期末复习资料第一单元语文知识:⑴朱自清《春》、老舍《济南的冬天》、刘湛秋《雨的四季》《古代诗歌四首(曹操《观沧海》、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王湾《次北固山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一般性文学常识(出处、作者):散文、近体诗、散曲的一些必要的文体知识;⑵修辞方法:比喻、比拟⑶词性:名词⑷表现手法:联想与想象⑸文章开头的结构作用[开篇点题,领起下文]、关键词句以及精彩语句的赏析与理解、人称的变换(《雨的四季》)⑹朗读的方法:重音与停连重点词语:【春】朗润赶趟儿吹面不寒杨柳风酝酿宛转黄晕一年之计在于春花枝招展嗡卖弄喉咙应和嘹亮烘托静默风筝抖擞健壮呼朋引伴(划线词语在教材中有书下注解)[书下注解中“重音、停连”这两个词语自课后题题干] 【济南的冬天】响晴镶单单安适着落慈善肌肤秀气宽敞贮蓄澄清空灵地毯【雨的四季】花苞静谧高邈莅临造访吝啬淅淅沥沥咄咄逼人蝉娇媚棱镜粗犷睫毛衣裳铃铛端庄屋檐凄冷化妆淅沥干湿草垛绿茵茵【古代诗歌四首】临碣石澹澹竦峙星汉幸甚至哉杨花子规龙标五溪夜郎客路潮平两岸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归雁洛阳边昏鸦断肠天涯(重点在理解含义、掌握字形)需要背诵的篇目:春;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后四篇古诗词为课标规定的必背篇目)写作:⑴概念是生活中与人沟通、交流、分享信息的一种方式;是表达、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每个人生存发展的基本能力。
⑵方法的指导:从身边的事写起,写自己做熟悉的事情写自己最想表达的情感与想法;要善于观察、积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养成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有趣、有意义、印象深刻。
⑶写作的作用:能训练人的思维。
⑷写作的要求:内容充实、文从字顺第二单元语文知识:⑴史铁生《秋天的怀念》、莫怀戚《散步》、《散文诗二首(泰戈尔《金色花》、冰心《荷叶•母亲》)》、刘义庆《〈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一般性文学常识(出处、作者);散文诗、笔记体小说(或曰志人小说)的一些必要的文体知识;⑵词义和语境⑶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文章语言的品味、关键语句的理解、景物描写及其作用、对称句子的作用、重点词语:【秋天的怀念】憔悴瘫痪暴怒沉寂侍弄捶打央求絮叨诀别淡雅高洁烂漫翻覆去喜出望外【散步】信服分歧取决一霎两全粼粼各得其所【散文诗二首】匿笑花瑞菡萏敧斜蒂梗沐浴祷告姊妹亭亭徘徊遮蔽心绪流转荫蔽【〈世说新语〉二则】内集儿女文义俄而骤何所似差可拟未若因风期行日中舍去乃尊君在不相委而去家君引顾(实词、虚词的理解与用法)写作:⑴记事能力的培养方法与途径:反复学习、训练;写日记或周记的习惯⑵记事的要求:写清楚;起因、经过、结果;理清龙去脉,按顺序有条理地写;⑶记事的目的:传达情感、分享经验;⑷如何记事:写亲身经历的、有真切感受的,说发自内心的话⑸模仿课文写法综合性学习:⑴如何交友?⑵展示自我(自我介绍)的方法⑶综合性学习的评价第三单元语文知识:⑴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林海音《窃读记》、《论语十二章》一般性文学常识(出处、作者);散文诗、笔记体小说(或曰志人小说)的一些必要的文体知识;⑵词性:动词⑶词语的感情色彩⑷默读的方法与要求,过渡段的作用⑸出自《论语》的成语含义及用法重点词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确凿长吟轻捷拥肿(臃肿)攒敛人迹罕至无从消释宿儒人声鼎沸拗盔甲绅士窜觅跪云霄倘若鉴赏啄食和蔼恭敬质朴博学渊博倜傥淋漓【再塑生命的人】不求甚解混为一谈花团锦簇美不胜收捡感慨搓捻绽开争执惭愧悔恨激荡奥秘拼凑企盼截然不同疲倦不堪小心翼翼恍然大悟油然而生【窃读记】汗涔涔尴尬众目睽睽煞有介事贪婪饥肠辘辘惯技贪懒踉踉跄跄惨淡蹭抵达难堪俯视狼狈原谅枉然弹簧自卑畅销诅咒威风凛凛废寝忘食【《论语》十二章】子时习不亦说乎愠君子吾日三省为人谋忠信传十有五立惑天命耳顺从心所欲逾矩温故而知新罔殆回箪堪之者好乐饭疏食,饮水肱于如浮云焉善者川上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三军夺匹夫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实词、虚词的理解与用法)写作:如何写好一个人:首先要细心观察,抓住人物的特点;展开具体描写,要抓住人物区别于他人的独特之处;把人放在事件中写(与人交往,个性化语言、动作行为和心理活动);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了解《朝花夕拾》的内容与各篇特典,以及读经典的作用与意义。
单元基础过关练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砸碎.(suì)整宿.(xiǔ)憔悴..(qiáo cuì)絮.叨(xù) 仿膳.(shàn) 霎.时(shà)粼.粼(lín) 分歧.(qí) 匿.笑(nì)并蒂.(dì) 姊.妹(zǐ) 欹.斜(qī)菡萏..(pái huái)..(hàn dàn) 徘徊二、根据拼音写汉字。
tān huàn(瘫痪) bào(暴)怒huī(恢)复沉jì(寂) chuí(捶)打yāng(央)求jué(诀)别烂màn(漫) áo(熬)nèn(嫩)芽领xiù(袖) chāi(拆)散委qū(屈) 取jué(决) 花bàn(瓣)dǎo(祷)告花ruì(瑞) fù(覆)盖心xù(绪)三、解释下列词语。
1.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2.诀别: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3.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4.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5.花瑞:指花带来的好兆头。
6.欹斜:倾斜,歪斜。
欹,倾斜。
7.匿笑:偷偷地笑。
8.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9.亭亭:形容人或花木美好。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女: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文义:文章的义理。
3.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
4.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体。
拟:相比。
5.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不及。
因:趁、乘。
6.陈太丘与友期.行期:约定。
7.期日中..日中:正午时分。
8.太丘舍去..舍:舍弃。
去:离开。
9.去后乃.至乃:才。
10.尊君..在不.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总复习资料(共7个专题)专题一字音、字形一、知识梳理第一单元朗润.(rùn)酝酿..(yùn niàng)鸟巢.(cháo)喉.咙(hóu) 宛.转(wǎn) 应和.(hè)嘹.亮(liáo) 黄晕.(yùn) 撑.伞(chēng)蓑笠..(gē bo)..(suō lì) 抖擞.(sǒu) 胳膊一髻.(jì) 镶.嵌(xiāng) 宽敞.(chǎng)贮.蓄(zhù) 着.落(zhuó) 湛.蓝(zhàn)唤.醒(huàn) 暖和.(huo) 摇篮.(lán)响晴.(qíng) 安适.(shì) 肌肤.(fū)秀.气(xiù) 绿萍.(píng) 水藻.(zǎo)chénɡ(澄)清空líng(灵) 水mò(墨)画lán(蓝)汪汪花bāo(苞) 静mì(谧)高miǎo(邈) lì(莅)临lìn sè(吝啬)粗guǎng(犷) 菜qí(畦) 绿yīn(茵)茵淅淅lì(沥)沥jié(睫)毛干sè(涩)duō(咄)咄逼人第二单元瘫痪.(huàn) 憔悴..(qiáo cuì) 诀.别(jué)烂漫.(màn) 沉寂.(jì) 央.求(yāng)淡雅.(yǎ) 絮.絮叨叨(xù) 翻来覆.去(fù)捶.打(chuí) 信服.(fú) 领袖.(xiù)分歧.(qí) 粼.粼(lín) 嫩.芽(nèn)霎.时(shà) 散.步(sàn) 拆.散(chāi)委屈.(qū) 牛棚.(pénɡ) 庭.院(tínɡ)花bàn(瓣) xī(膝)盖笑xī(嘻)嘻nì(匿)笑dǎo(祷)告mù(沐)浴并dì(蒂) hàn dàn(菡萏) qī(攲)斜yīn bì(荫蔽) zǐ(姊)妹第三单元确凿.(záo) 菜畦.(qí) 攒.(cuán)油蛉.(líng) 桑椹.(shèn) 斑蝥.(máo)秕.谷(bǐ) 系.(jì) 书塾.(shú)宿儒.(rú) 蝉蜕.(tuì) 厥.(jué)窦.(dòu) 盔.甲(kuī) 倜傥..(tì tǎng)拗.(ǎo) 锡箔..(xī bó) 人迹罕.至(hǎn)人声鼎.沸(dǐng) 珊.瑚(shān) 蟋蟀.(shuài)敛.(liǎn) 脑髓.(suǐ) 陌.生(mò)倘.若(tǎnɡ) 绣.像(xiù) 搓捻..(cuō niǎn)企.盼(qǐ) 难堪.(kān) 自卑.(bēi)觅.食(mì) 惭愧.(kuì) 譬.如(pì)适宜.(yí) 知趣.(qù) 汗涔涔.(cén)花团锦簇.(cù) 煞.有介事(shà) 众目睽.睽(kuí)威风lǐn(凛凛) 饥肠lù(辘辘) 踉踉qiànɡ(跄跄)贪lán(婪) wǎnɡ(枉)然光gù(顾)隐cáng(藏) qīng(倾)盆大雨妥dànɡ(当)zàn(暂)时急cōng(匆匆) qiè(窃)读yè(腋)下锅sháo(勺) diǎn(踮)起屋yán(檐) zhòu(皱)起书guì(柜)第四单元殉.职(xùn) 热忱.(chén) 派遣.(qiǎn)狭隘.(ài) 纯粹.(cuì) 鄙.薄(bǐ)拈.轻怕重(niān) 漠.不关心(mò) 帐篷.(péng)呼啸.(xiào) 戳.(chuō) 坍.塌(tān)废墟.(xū) 浇灌.(guàn) 裂.缝(liè)流淌.(tǎng) 干涸.(hé) 缝隙.(xì)琢.磨(zuó) 微薄.(bó) 酬.劳(chóu)山毛榉.(jǔ) 白桦.(huà) 橡.树(xiànɡ)xūn(薰)衣草páo(刨)根问底沉默guǎ(寡)言shùn(瞬)间chī(痴)想yǐn(隐)秘tiě(铁)青níng(凝)成yòu(诱)惑xuān(喧)腾zhā(扎)根màn(漫)湿第五单元污涩.(sè) 怂恿..(sǒng yǒng) 蜷.伏(quán)惩.戒(chéng) 怅.然(chàng) 诅.骂(zǔ)红绫.(líng) 相称.(chèn) 郁.闷(yù)一缕.(lǚ) 娱.乐(yú) 羽翮.(hé)瞵.视(lín) 昂藏.(cáng) 栅.栏(zhà)俊俏.(qiào) 胸襟.(jīn) 斑.斓(bān)干瘪.(biě) 丰腴.(yú) 白鹭.(lù)黛.青(dài) 釉.绿(yòu) 鸢.鹰(yuān)孵.育(fū) 筵.席(yán) 跼蹐.(jí)褴褛..(chī xiāo)..(líng dīng) 鸱枭..(lán lǚ) 伶仃哺rǔ(乳) 羞qiè(怯) pú(匍)匐yīng wǔ(鹦鹉) 温xùn(驯) 禁gù(锢)余huī(晖) chēn(嗔)怪zhòu(咒)骂pán(蹒)跚cuān(蹿)起níng (柠)檬神采yì(奕奕)第六单元称.职(chèn)滑稽.(jī)陛.下(bì)赏赐.(cì) 御聘..(yù pìn) 爵.士(jué)头衔.(xián) 华盖.(gài) 骇.人听闻(hài)随声附和.(hè) 呈.报(chéng) 精致.(zhì)愚蠢.(chǔn) 妥.当(tuǒ) 花纹.(wén)圈.定(quān) 后裙.(qún) 缥缈..(piāo miǎo)灯笼.(long) 闪烁.(shuò) 溅.起(jiàn)镀.金(dù) 港.湾(gǎng) 尧.(yáo)焚.起(fén) 神秘.(mì) 白昼.(zhòu)开pì(辟) 女wā(娲) 莽莽zhēn(榛榛)róu(揉) jué(掘)起péng(蓬)勃枯téng(藤) 绵yán(延) pí(疲)倦chéng(澄)澈jì(寂)寞zōnɡ(踪)迹黄ní(泥) 掺huo(和) 兴高采liè(烈)二、专题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A.长喙.(huì)附和.(hè)厌倦.(juàn)B.坍.塌(dān) 哭泣.(qì) 嘘.声(xū)C.抽噎.(yē) 呻吟.(yīn) 较.量(jiào)D.酬.劳(chóu) 企.盼(qǐ) 绽.开(dìng)【解析】B项“坍”应读tān;C项“吟”应读yín;D项“绽”应读zhàn。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名著阅读知识点与练习题《朝花夕拾》(一)、题目解说“朝花夕拾”的含义是“早晨的花晚上拾起”,即“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意思。
据鲁迅说《朝花夕拾》的文章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
《朝花夕拾》是关于鲁迅生平史实的第一手资料,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早年鲁迅的完整形象。
这部回忆性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是他中年以后回忆青少年时期的往事之作。
(二)知识点1、请用一句话概括《朝花夕拾》的内容(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2、《朝花夕拾》共十篇,分别简要概括主题:《狗猫鼠》——(对猫的讨厌和仇恨原因)《阿长与山海经》——(怀念小时候的保姆长妈妈)《二十四孝图》——(批判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五猖会》——(反映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与摧残)《无常》——(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讽刺了当时自称正人君子的军阀统治文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写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写出了对百草园的喜爱以及对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感受)《父亲的病》——(揭露了庸医害人的实质)《琐记》——(介绍鲁迅先生冲破封建束缚,追求新生活,离家求学的一段故事)《藤野先生》——(写作者与最使作者感激的日本老师的交往和弃医从文思想转变的重要原因)《范爱农》——(追叙作者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辛亥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
)3、《朝花夕拾》中六个主要人物形象:长妈妈:——勤劳质朴善良,但在某些方面又颇为愚昧的农村妇女藤野先生:——严谨认真,平等待人,毫无民族偏见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妥协懦弱父亲:——严厉慈爱衍太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寿镜吾:——方正,质朴,博学,严而不厉4、《朝花夕拾》中,温馨的回忆表现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孩子们在百草园的雪地上捕鸟的情景;《五猖会》中孩子们买“吹嘟嘟”,吡吡地吹上两天,享受一份游戏的快乐;《无常》一文中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一位母亲为死去的儿子哭得伤心,就放他儿子还阳片刻.理性的批判表现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老师让孩子们背一些枯燥乏味的书;《五猖会》中去看赛回前,父亲强迫我背书,让我感到扫兴和痛苦;《无常》一文中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公理,反被要求到阴间寻求公正的裁判。
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5、《秋天的怀念》一、文学常识体裁:散文,选自《史铁生作品集》。
作者: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
代表作: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
1. 文章几次写到秋天?答:文章两次写秋天,一次是在母亲将去世前,一次在母亲去世后多年。
“秋天是背景的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
2. 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
3. 为什么文章的题目叫《秋天的怀念》?答:题目为“秋天的怀念“其主要寓意为秋天怀念同样是在秋天去世的母亲,也表明经过人生的秋天,母亲牵挂的儿女都已经长大,懂得了怎样面对生活的困境。
“我”也走出了人生低谷,乐观生活。
”4. 母亲是个怎样的人?答:面对“我”的“暴怒无常”母亲逆来顺受,表现出极大的忍耐.理解和宽容,“悄悄地“偷偷地”等词语,形象地表现出母亲的慈爱。
5.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从这里你可以看出什么?答;可以看出,母亲喜欢花,是个热爱生活的人,可为了“我”,她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养花。
6. 在痛苦的弥留之际,母亲心里只惦记着儿女。
7.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答:“扑”和“抓”等词语表现了母亲反应很强烈,面对厌世自弃的“我”,母亲极尽所能地劝抚.安慰“我”。
“忍住哭声”表现了母亲的坚强和内心的沉重。
8.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母亲为什么要挡在窗前?“挡在窗前”是怕“我”触景生情。
“挡”挡住的不是落叶,是儿子郁闷烦躁的情绪。
9.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分析这句话。
答:“憔悴的脸”表明母亲积劳成疾。
“央求”写出了母亲的耐心.慈祥,即使“暴怒无常”的“我”也不由得为之感动。
10. 课文最后一段为什么祥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答: “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的菊花,象征了母亲的品格:淡雅.高洁.深沉。
同时也表明了“我”已经懂得了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真谛,会勇敢面对生活中的磨难。
11.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从这里,你可以看出什么?答:可以看出母亲觉得自己很粗心,对自己说的话很敏感,怕儿子伤心,周到保护儿子,照顾儿子情绪。
12. “我”和妹妹到北海看花的心情:愧疚怀念:怀念亲爱的母亲;热爱:对生活充满希望:为自己的任性和无理感到懊悔;6、《散步》一、文学常识莫怀戚,1951年出生,男,汉族。
笔名周平安、章大明。
当代作家。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作协副主席。
重庆人。
其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
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1.能不能把第三自然段“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中的“熬”换成“度过”?为什么?答:(1)不行(2)因为“熬“在文中是”忍受“艰苦支持的意思,强调母亲过冬不容易,而”度过“仅指时间上的过去,不能体现”忍受“。
2.“我“为什么一定要要母亲去散步?答:这一细节充分体现了“我”很会替母亲着想,如果把母亲一个人冷落在家,母亲会孤独寂寞,这儿写出了母子间浓浓的亲情。
3.人物性格:“我”:孝顺老人,不溺爱孩子;妻子:贤惠,明理,孝敬老人,尊重丈夫;母亲:慈祥,善良,善解人意,疼爱孙子;儿子:懂事,聪明,活泼。
4.“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说说你对着句话的理解。
回答1:老人家和儿女,就是“我“和妻子的整个世界,他们吧照顾老人,呵护儿女这个重担背负起来,用最认真的态度.最稳健的步伐走在这生命历程中,这是对生命的一种强烈的责任感。
回答2:每个家庭都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几代人组成的。
中年人以他们强烈的责任感挑起了家庭的两头重担,一个个家庭完整和谐.幸福美好,而整个世界也是有一个个家庭组成的,每个家庭和睦美好才能使整个世界更和睦,人类的生命才能生生不息,繁荣昌盛。
7、《散文诗两首》一、作者简介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被称为诗圣。
他的诗集有《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长篇小说有《沉船》《戈拉》。
1913年他的散文诗集《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冰心,原名谢婉莹。
有散文集《寄小读者》《往事》,诗集《繁星》《春水》。
她的创作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3《金色花》描写了三次嬉戏:①让母亲嗅到花香②投影到母亲读的书页上③跳到母亲面前变成孩子4、《金色花》中心思想《金色花》这首散文诗是以一个活泼、调皮、可爱的孩子的口吻写的。
以“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进行想象,描绘了儿童与母亲的三次嬉戏,表达了儿童对母亲的爱和依恋,表现了家庭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5、《荷叶母亲》中“我”的情绪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6、当“我”注意到雨中的荷叶覆盖红莲时,为什么“不宁的心绪散尽了”?因为“我”看到荷叶护莲,就像坚强的母亲对儿女深情的关爱和勇敢无畏的守护一样。
7、文章第⑧段的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8、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理解:本段是文章的主旨。
把母亲比喻成荷叶,把“我”比喻成红莲,“心中的雨点”象征着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
抒发了对伟大无私的母爱的赞美之情。
(托物言情的写法)9、《荷叶母亲》中心思想这首散文诗借雨天里勇敢慈怜的荷叶隐蔽着红莲,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和关爱,歌颂了伟大的母爱。
《世说新语》二则一、特殊用法的文言词语(一)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二)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
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动词。
今义:日期,名词。
3.太丘舍去.:古义:离去、离开今义:前往。
4.下车引.之:古义:拉。
今义:引用。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
今义:照顾或顾客。
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点拨:融洽欢快轻松。
2、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点拨:“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
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在有意象,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撒盐”一喻只有物象而无意蕴。
3、文末为什么要强调谢道韫是王凝之的妻子?(表示一种赞扬与敬佩)4、《陈太丘与友人期》一文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人要诚实守信,重视礼仪,也即文章的主旨。
1、文中对谢道韫的评价如何?点拨:聪明有才学。
2、从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什么样的人?点拨: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
3、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点拨:阅读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
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4、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点拨: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
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是: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
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5、通过文章对这两个人的描写,以及对这两人之间发生的事情的记叙,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元方:明事理、懂礼仪;友人:不守信用、不懂礼貌知错能改启示: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6拓展延伸:(1)除“柳絮”一喻外,你还能写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比喻词吗?能否再写出几句咏雪的诗句吗?词:鹅毛、鸭绒、扬花、梨花、花絮、飞花,句:①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③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④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⑤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2)你还知道哪些古代聪明小孩的故事。
答: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王冕四岁画画曹植七岁做诗甘罗十二岁做宰相岳柱八岁指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