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能耗现状和特点
- 格式:pdf
- 大小:174.81 KB
- 文档页数:2
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评估咨询的特点分析前言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对“公共建筑”的定义,“公共建筑”是指“供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建筑”。
公共建筑又可分为一般公共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
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工程技术规范》(DG/TJ08-2068-2009)对大型公共建筑也给出了定义,“大型公共建筑”是指“单栋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以上且采用中央空调的公共建筑”。
从单位建筑面积能耗特点出发,我国大型公共建筑的耗电量为70~300kWh/(m2·年),为普通居民住宅的10~20倍,是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同类建筑的1.5倍~2倍,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型公共建筑以每年3000~4000万平方米的速度快速增长,高能耗指标的大型公共建筑占城镇建筑总面积的比例也越来越大, 具有很大的节能潜力。
(引用自《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第28卷第3期)耗。
节能评估咨询的建筑能耗定义即狭义建筑能耗定义,因此公共建筑能耗主要包括:照明能耗、空调与通风能耗、生活热水供应、办公设备、建筑其它设施能耗(如电梯,给排水设备等)和其它用于特殊功能的能耗(例如厨房,信息中心等)。
图1 大型公共建筑耗能设备及部件节能的重点也不同相同,应该分别对待。
具体到各类大型公共建筑,其用能特点简述如下:1.1办公建筑对办公建筑能耗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办公人员数量。
办公类建筑全年使用时间约为250天,每天工作8小时,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室内采光主要依靠人工照明。
制冷主要通过集中式空调提供。
照明系统以及计算机等主要办公设备运转时间与工作时间等长。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前许多办公建筑设有信息中心和数据机房,尤其是银行、保险、证券大楼的信息中心及数据机房面积较大,调研结果显示这类大型信息机房的耗能巨大。
其主要原因为信息机房的空调设备主要用于维持电子设备允许的工作温度,而机房内部的电子设备发热量很大,可达200-1500W/m2,因而一般安装独立的小型集中式空调,全年不间断供冷,加之为满足机房的恒温恒湿要求,有时在制冷的同时还要用电加热器补充加热控温、用电加湿器加湿,导致冷热抵消。
我国建筑耗能状况及有效的节能途径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然而,随着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耗能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我国建筑耗能现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以及提出有效的节能途径。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综述,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本文旨在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在概述部分,我们将首先介绍建筑耗能的定义、分类及其对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接着,我们将概述我国建筑耗能的总体状况,包括能耗总量、能耗结构、能耗强度等方面的情况。
我们还将简要介绍国内外在建筑节能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实践经验,为后续的分析和探讨奠定基础。
通过对我国建筑耗能状况的概述,我们期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建筑耗能问题的关注和重视,推动建筑行业走向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道路,为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二、我国建筑耗能状况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业成为了能源消耗的主要领域之一。
我国建筑耗能状况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能耗总量巨大: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发展迅速,建筑物数量和规模持续扩大。
由于建筑设计、材料、施工、运行管理等方面的不足,导致建筑能耗总量巨大,占全社会总能耗的比重逐年上升。
能源利用效率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能源利用效率普遍偏低。
这主要源于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节能意识不强,以及建筑材料的能效标准不高。
建筑运行管理的不规范也导致了能源浪费。
结构性矛盾突出:我国建筑耗能结构不合理,住宅建筑和商业建筑的能耗占比较大,而公共建筑的能耗相对较低。
这种结构性矛盾不仅影响了能源利用效率,也增加了节能减排的难度。
区域差异明显: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气候条件、资源状况等因素的差异,导致我国建筑耗能状况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例如,北方地区因冬季采暖需要,建筑能耗明显高于南方地区。
技术创新和标准化进展缓慢:虽然我国在建筑节能技术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整体上仍落后于发达国家。
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的现状及分析导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型公共建筑在城市中的数量不断增加。
然而,这些建筑也面临着能源消耗的巨大压力。
本文将探讨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的现状,并分析其原因和解决方案。
1. 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的现状大型公共建筑包括办公楼、商业中心、医院、学校、体育馆等,其能耗主要体现在电力消耗和热能消耗两个方面。
1.1 电力消耗大型公共建筑通常配备大量的电力设备,如空调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网络设备等。
这些设备的广泛使用导致了大量的电力消耗。
由于公共建筑的规模较大,其设备的耗电量也相应增加。
1.2 热能消耗大型公共建筑需要提供舒适的室内温度,因此需要进行供暖或制冷。
这些活动通常需要大量的热能消耗。
此外,大型公共建筑常常具有复杂的建筑结构和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导致热量易于散失,进一步增加了供暖和制冷的负担。
2. 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的原因分析2.1 设备能效低下尽管现代大型公共建筑多采用高效的设备,但由于建筑规模较大,设备的总能耗仍然较高。
一些老旧建筑仍在使用能效较低的设备,这进一步加剧了能源消耗。
2.2 管理不善大型公共建筑的能源管理通常比较复杂。
由于建筑面积大,设备多,管理人员需要做出科学合理的能源使用计划,合理调控各项设备。
然而,一些大型公共机构缺乏科学的能源管理体系,导致能源的浪费和不必要的能耗。
2.3 建筑设计不合理部分大型公共建筑在设计阶段没有充分考虑节能和能源利用效率的问题。
例如,一些建筑在玻璃幕墙的选材和设计上没有采取隔热措施,导致热能散失较大。
此外,一些建筑在空间布局上存在问题,导致能源不能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3. 解决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问题的方案3.1 提高设备能效替换老旧设备,采用能效更高的设备是降低能耗的有效途径。
通过引入智能控制系统,实现设备的按需调控,也可以有效减少能耗。
此外,加强设备维护和管理,及时排除设备故障,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也能够提高能效。
3.2 建立科学的能源管理体系建立科学的能源管理体系,包括制定能源使用计划、设立能源监测系统、强化能源管理人员培训等,能够帮助大型公共建筑实现能源的合理利用。
大型公共建筑能耗调查与分析报告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型公共建筑的数量不断增加,其能耗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情况,本文对北京市的大型公共建筑进行了能耗调查,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二、能耗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选取了北京市的10栋典型大型公共建筑,包括政府办公楼、商业大厦、教育建筑、医疗建筑等。
调查采用能源监测和数据采集系统,对建筑的电、水、燃气等能源消耗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
同时,我们还收集了建筑的使用功能、面积、人员数量等基本信息。
三、能耗调查结果经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北京市的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存在以下问题:1. 能耗水平较高: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的大型公共建筑平均能耗为每平方米每年200千瓦时,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其中,商业大厦的能耗最高,平均每平方米每年350千瓦时。
2. 能耗结构不合理:电和燃气是北京市大型公共建筑的主要能源消耗,而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较低。
3. 能耗管理不严格:部分建筑的能耗管理不够严格,存在浪费现象。
例如,夜间无人值守的灯光照明和无人使用的空调设备等。
四、能耗分析为了深入了解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高的原因,我们对监测数据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1. 建筑保温性能差:部分老旧建筑的外墙保温性能较差,导致冬季采暖和夏季空调使用时间长,能耗增加。
2. 设备能效低:部分设备的能效较低,例如老旧的空调系统和照明系统等,导致能源消耗增加。
3. 人员密度高:部分商业大厦的人员密度较高,尤其是在高峰时段,导致空调和照明等设备的能耗增加。
4. 能源管理不科学:部分建筑的能源管理不够科学,例如缺乏合理的开关机时间和温度设置等,导致能源浪费。
五、建议措施根据以上分析结果,我们提出以下降低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的建议措施:1. 加强保温性能:对老旧建筑进行外墙保温改造,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减少能源消耗。
2. 更新设备能效:及时更新老旧的空调系统和照明系统等设备,提高设备的能效,减少能源消耗。
2023年第二季度公共建筑能耗分析报告概述本报告旨在对2023年第二季度公共建筑的能耗进行分析和评估。
通过对各类公共建筑的能源消耗情况进行综合考察和对比,旨在发现节能潜力和提出改善建议,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和资源节约。
能耗数据根据2019年至2023年第二季度的能耗数据统计,我们对各类公共建筑的能源消耗进行了分析。
具体数据包括电力消耗、自然气体消耗等相关指标,以及不同建筑类型和地区的能源消耗对比。
电力消耗公共建筑电力消耗总览根据统计数据,2023年第二季度公共建筑的电力消耗总量为X 兆瓦时,相比上一季度有X%的增长。
主要消耗源包括电灯、空调、电梯等设备。
不同建筑类型的电力消耗对比我们对不同类型的公共建筑进行了电力消耗对比,结果显示X建筑类型的电力消耗最高,其次是Y建筑类型,最低的是Z建筑类型。
自然气体消耗公共建筑自然气体消耗总览根据统计数据,2023年第二季度公共建筑的自然气体消耗总量为X立方米,相比上一季度有X%的增长。
主要消耗源包括供暖和热水系统等设备。
不同地区的自然气体消耗对比我们对不同地区的公共建筑进行了自然气体消耗对比,结果显示X地区的自然气体消耗最高,其次是Y地区,最低的是Z地区。
节能潜力和改善建议基于对能耗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了公共建筑能源消耗中的一些潜在问题,并提出了以下改善建议:1. 推广使用节能型电器设备,如LED灯具和高效空调系统,以减少电力消耗。
2. 加强公共建筑能源管理机制,建立能源消耗监测和节能意识培训制度。
3. 在设计和建设新的公共建筑时,注重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以降低自然气体消耗。
结论通过本报告的能耗分析,我们认识到公共建筑能源消耗情况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通过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和节能策略,我们可以实现公共建筑能源的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希望相关部门和机构能根据本报告的建议,制定相应的措施来优化公共建筑的能耗情况。
如有任何问题或进一步讨论,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
山西公共建筑能源消耗限额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共建筑能源消耗问题日益引起广泛关注。
山西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公共建筑能源消耗问题尤为突出。
为了提高公共建筑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制定公共建筑能源消耗限额至关重要。
二、山西公共建筑能源消耗限额标准1.能源消耗限额指标根据《山西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能源消耗限额指标分为供暖、通风、空调、照明四个方面。
具体指标根据建筑物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功能用途等因素确定。
2.能源消耗限额分类能源消耗限额分为两类:一类是供暖、通风、空调、照明等系统的设计能耗限额;另一类是实际运行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限额。
3.能源消耗限额要求公共建筑在进行节能设计时,应严格按照能源消耗限额要求进行。
设计单位需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功能用途等因素,确保设计方案符合能源消耗限额标准。
三、山西公共建筑能源消耗现状1.能源消耗总量据统计,山西省公共建筑能源消耗总量逐年上升。
尤其在冬季供暖期,能源消耗量较大,对能源供应产生一定压力。
2.能源消耗结构山西公共建筑能源消耗主要以煤炭、天然气、电力等为主。
其中,煤炭消耗占比最大,达到50%以上。
3.能源消耗存在的问题(1)建筑节能设计水平较低,导致能源浪费;(2)能源管理水平不高,能源利用率较低;(3)可再生能源推广力度不足。
四、节能措施与建议1.建筑节能设计在建筑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功能用途等因素,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材料,提高建筑物的保温、隔热性能。
2.能源管理机制建立公共建筑能源管理制度,对能源消耗进行监测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加强能源管理人员培训,提高能源管理水平。
3.推广可再生能源在公共建筑中大力推广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4.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公共建筑能源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例如,对供暖、通风、空调、照明等系统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确保设备运行在最佳状态。
徐州地区公共建筑能耗现状与节能建议文章以徐州市某行政办公楼为例,对其围护结构、采暖空调、绿色照明及水量消耗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公共建筑的节能建议和措施,不断完善节能制度,加强用能管理。
标签:公共建筑;节能建议;用能管理引言節能与环保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共识,各国都在积极制定和完善建筑能耗评价体系和标准。
由于商业和民用建筑占到了总能耗的30%以上,尤其是大型公共建筑,如宾馆、商场、办公楼等空调系统能耗达到建筑能耗的40%~60%,因此节能潜力巨大。
就目前来看,公共建筑的能源浪费行为比较普遍,所以我们通过对徐州地区公共建筑能耗现状的调查,结合徐州气候特点,通过对公共建筑的水、电、采暖、空调等能源消耗数据的分析和整理,从而提出公共建筑的节能建议,最大限度地挖掘公共建筑的节能潜力。
下面就以我们调查研究的徐州市某行政办公楼为例,对其能源消耗情况进行分析。
1 建筑用能概况1.1 建筑基本信息(见表1)1.2 建筑用能系统(见表2)1.3 其他主要办公设备(见表3)2 节能分析2.1 围护结构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越小的工况,建筑全年累计负荷总量越小,建筑节能率越高。
建筑全年累计热负荷随传热系数降低而减小的幅度较大,而全年累计冷负荷受传热系数的影响不大,之前对围护结构单独分析时发现外墙也具有此特性,可知外墙在围护结构节能中占重要地位。
该办公楼建设时间较晚,在设计和建筑中均严格按照相关节能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施工,外墙采用混凝土空心砌块,挤塑聚苯板保温,屋顶也采取了保温措施,所以围护结构的整体保温隔热性能较好。
2.2 采暖空调该办公楼楼展厅、培训室等大空间采用全空气系统,其他空间等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冷源采用水冷螺杆式冷水机组,热源采用板式热交换器,城市管网集中供热;所有末端设备、水泵及通风机均选用高效节能产品;空调水系统为双管制变水量系统,冷水管路同程或异程设置,各环路供回水主立管为异程式;空调水路、风路管道均采用难燃B1级橡塑保温,厚度满足设计标准。
天津市公共建筑能耗标准天津市公共建筑能耗标准的研究与实践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公共建筑的能耗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和缓解资源紧张问题,天津市发布了公共建筑能耗标准,旨在规范公共建筑的能源消耗和资源利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天津市公共建筑能耗标准的制定、具体规定及实践情况,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天津市公共建筑能耗现状天津市公共建筑能耗现状不容乐观。
据统计,天津市公共建筑的能源消耗量逐年攀升,其中以电力和热力为主。
在资源利用效率方面,部分公共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较低,存在一定的浪费现象。
因此,制定合理的能耗标准势在必行。
三、能耗标准制定考虑因素在制定天津市公共建筑能耗标准时,主要考虑了以下因素:1. 节能: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优化能源结构,降低公共建筑的能源消耗量。
2. 环保:在满足公共建筑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量选择环保型设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成本控制:合理控制公共建筑能耗成本,避免浪费。
四、具体规定与措施天津市公共建筑能耗标准中涉及到的具体规定和措施包括:1. 设备选型:要求公共建筑在设计阶段应选择高效、节能型设备,如采用高效空调系统、LED灯具等。
2. 布局设计:合理规划建筑布局,减少能源传输损耗。
例如,合理设计建筑物的朝向和形状,提高自然光的利用效率。
3. 运行管理:要求公共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加强能源管理,制定合理的运行方案,避免浪费。
例如,实行分区或分时控制,合理调整室内温度等。
4. 能耗监测与评估:要求公共建筑安装能耗监测系统,定期对能源消耗情况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5. 节能改造:鼓励公共建筑在既有条件下进行节能改造,如外墙保温、屋顶绿化等。
6. 宣传与培训:加强节能宣传与培训,提高公共建筑的业主和用户节能意识。
7. 激励政策:政府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对节能效果显著的公共建筑给予奖励或补贴。
8. 绿色建筑认证:鼓励公共建筑申请绿色建筑认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不同类型大型公建电能消耗的特性比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型公共建筑物的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增加。
这些建筑物的用电量巨大,是能源消耗的重要来源之一。
本文将比较不同类型大型公共建筑物的电能消耗特性。
首先考虑商业办公建筑物,这类建筑物的电能消耗特点是大量使用灯具、电脑、空调等设备,其中空调是最为能耗的设备。
商业办公建筑物具有相对稳定的使用规律,白天人员集中使用,夜晚和节假日相对较少。
因此,在使用空调等大功率耗电设备时,应根据人员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控制。
其次是医院建筑物。
医院需要持续且高效的能源供应,不仅需要提供电力设备,还需要额外的氧气等制氧设备。
由于医院的特殊用途,需要提供安全、稳定的用电环境,所以备用发电机的应用是常见的。
此外,医院的耗电设备使用时间较长,且设备种类繁多,因此医院的电能消耗稳定且大量。
再者是交通建筑物,如地铁、机场等。
交通建筑物的电能消耗特点是具有大规模的耗电设备和复杂的用电环境。
例如地铁需要大量运转的牵引设备和电动机、通风照明系统和电子设备等。
机场则需要大规模的照明和空气调节设备。
由于交通建筑物的特殊功能,因此在设计和施工时应采用可持续发展思想,优化设备选型和运行管理,以实现更好的能效。
最后是体育场馆建筑物。
体育场馆的电能消耗特点是具有高度可变性和不稳定性。
体育场馆在比赛期间需要大量的照明、音像设备、照明设备等,来保障比赛的顺利举行。
而在其他时段则相对较少使用,处于闲置状态。
因此,体育场馆建筑物的能耗优化需结合活动规律和管理模式进行。
总的来说,大型公共建筑物的电能消耗存在差异。
商业办公建筑物的能耗相对稳定,医院和交通建筑物的能耗相对大量且稳定,体育场馆建筑物的能耗则具有高度可变性和不稳定性。
针对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应采取相应的节能措施,以提高建筑节能程度、降低能耗费用、减少环境污染。
为了降低大型公共建筑物的电能消耗,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是优化建筑设计。
合理的建筑设计应考虑到建筑物的能耗问题,包括建筑物的取暖、冷却和照明等内容。
收稿日期3作者简介男,年生,讲师,张家口市,5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分析王金奎1邵旭1韩春咏21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2秦皇岛市德大房地产摘要建筑节能已成为节能减排的重要领域.办公建筑是城市公共建筑中的主要类型之一,其建筑能耗较大,尤其是大型公共建筑能耗更多.本文分析了其用能特征,能耗指标,总结得出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策略.关键词大型公共建筑;能耗中图分类号TU180引言建筑能耗是指建筑使用能耗,包括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炊事、照明、电器等方面的能耗.它是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能耗并列,属于民生能耗.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建筑能耗在国家总能耗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建筑节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高耗能的问题日益突出.大型公共建筑是指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办公建筑、商业建筑、旅游建筑、科教文卫建筑、通信建筑、交通运输用房及其他公共建筑.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大型公共建筑总面积不足城镇建筑总面积的4%,但总能耗却占全国城镇总耗电量的22%,大型公共建筑单位面积年耗电量达到70~300KWh,为普通居民住宅的10~20倍,是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同类建筑的15倍~2倍,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型公共建筑以每年3000~4000万平方米的速度飞速增长,高能耗指标的大型公共建筑占城镇建筑总面积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具有很大的节能潜力.因此,做好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管理工作,对实现十一五末我国单位GDP 能耗降低20%的节能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1大型公共建筑高能耗的原因11设计上的缺点一些大型公共建筑在设计上片面追求形式,忽视建筑功能,造成能源和资源的浪费.比如南方很多大型公共建筑都搞大玻璃幕墙,完全不考虑避阳、绝热等措施.同时,建筑体与室外地区建筑相连部分少,无法有效利用室外低温,导致建筑内部发热量大,很多大型公共建筑的空调冷冻机从每年3月就开始运转,直到12月,造成巨大的能量浪费.调查显示,深圳每年抵消阳光热的空调耗能占总耗能的4%以上.为此,有专家指出,南方建筑应当首先着眼于西面、南面、东面的遮阳和整体绿化,严格控制落地窗、玻璃幕墙的使用.12采暖空调设备运行上的缺点大型公共建筑中,风机跟水泵的电耗占采暖空调电耗的50%~70%,大头都是输配,根本原因在于选型不当,导致运行工作重点偏高;另外,大多数风机由于灰尘堵塞,阻力增大,实际风量远远小于设计风量,效率也仅在40%~50%.这也是导致建筑物能耗高的原因.13管理上太粗放我国的大型公共建筑和政府办公大楼大多数耗能非常高,因为是公用的,没有人为巨大的能耗负责.建设部表示,今后,对超过2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和超过20万平方米的居住小区,将实行建筑能耗核准制.第28卷第3期2010年9月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JOU RNA L OF HEBEI INSTITUT E OF A RCHITECTURE A ND CIVIL ENGINEERING Vol 28No 3Sep.2010:2010-0-20:19720702414缺乏有效的行政监管体系虽然建设部先后批准发布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21项重要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但仅仅停留在书面上,很少有项目因没有达到节能标准受到处罚,该强制执行的并没有强制执行.15缺乏政策激励措施推广建筑节能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增加生产商、开发商和用户的成本和支出,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利益.因此在一些发达国家,国家为了鼓励和推广,都会出台一些相应的政策.如美国,政府规定达到房屋建筑节能标准的开发商可以享受税收抵扣政策等.而在中国银行贷款的规定里,就没提节能建筑一个字;生产商、开发商和用户使用节能建筑材料就没有任何优惠和补贴政策.2建筑能耗的评价指标21规定性指标规定性指标是对各能耗系统的最高能耗进行规定.该方法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建筑的各组成元素进行规定,如建筑围护结构(墙体、屋面、门窗)的传热系数、体形系数、窗墙比、遮阳,以及采暖、空调、照明设备最小能效指标等规定一个限值.具体参数有建筑围护结构各部位的传热系数或传热热阻,热损失系数(规定每度室内外温差单位时间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热损失不超过法定的指标),空调系统的季节能效比SEER(Seasonal Energy Efficiency Ratio),供热季节性能系数H SPF(H eating Season Performance Factor ),综合部分负荷IPLV (Integr ated Part Load Value),能效比EER(Energy Efficiency Ratio),能效系数COP 等.然而,建筑的设计日趋多样化和个性化,许多建筑往往不能完全满足这些规定性指标的要求,例如南向外墙采用大面积玻璃窗导致南向窗墙比超标,建筑体形复杂多变导致体形系数过大等.因此,这种分项指标由于过于具体,而且各指标评价相对独立,缺乏有效的关联,无法进行建筑各部分能耗综合全面的分析;各个指标规定太死板,也限制了建筑师的设计自由和创造性.另一类是对各能耗系统的总性能进行规定,即不具体规定建筑局部的热工性能,允许设计师在某个环节有一定的突破,但在整个综合能耗上满足规定,从而给设计师较大自由发挥的空间.如围护结构的综合指标:综合传热值OT TV (Overall Thermal T ransfer Value),周边全年负荷系数PAL(Perimeter Annual Load),空调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空调能量消耗系数CEC/A C(Co efficient of ener gy con sumption for air conditioning )等.该指标满足了设计师、设备工程师自由设计和建筑节能规范控制两方面的需求.22综合性指标综合性指标,即综合影响建筑能耗各个方面的因素,包括建筑围护结构,空调系统,其他建筑设备等,通过建筑能耗的统计数据,以建筑实际的能耗数据(如耗电量、耗煤量、天然气消耗等)作为表达建筑能耗现状的指标.以年能耗作为评价指标的一类方法其优点是显著的:计算(统计)方法明确,客观,能够比较广泛地从各个侧面反映了建筑的综合能耗性能,而且可以方便的转化为经济指标,直接与建筑运行的成本相关联,比较容易被接受和运用.然而这类数据并不能全面地评价现有建筑能耗状况,建筑能耗与许多主观、客观因素相关,这种笼统地评价,并没有考虑到影响建筑能耗的各个相互关联的因素,给出的一个绝对指标不足以反映建筑节能的潜力(能耗数据高可能因为需求本身就高,也可能建筑设计不合理,设备维护管理不善等等原因).3建筑节能设计分析31建筑热工设计在公共建筑的空调负荷中,通过围护结构传热产生的冷负荷占有较大的比例,因此在建设热工设计方面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针对公共建筑的具体情况,我认为应该从下面几方面进行考虑第一,控制窗户面积现在人们经常单纯从建筑外观角度出发盲目增大窗户面积,不少建筑大面积地采用玻璃幕墙,这样就大大提高了空调冷负荷大多数建筑物的窗墙比都超过了3%有研究表明,应该把空调建筑的54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第28卷....0.窗墙比控制在30%以下,日本的节能建筑把窗墙比降低到16%以下.第二,建议使用吸热玻璃、Low E 玻璃、双层玻璃.吸热玻璃、反射玻璃、双层玻璃可以提高玻璃的隔热性,减少由外窗引起的冷负荷.普通玻璃太阳辐射透过率为80%以上,而茶色玻璃可减少到60%,反射玻璃可以达到40%.而我们调查的建筑物绝大多数使用的是普通玻璃.32改善外遮阳设施良好的外遮阳设施可以大幅度地降低由太阳辐射造成的冷负荷,降低幅度可达40%.而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公共建筑没有使用外遮阳,即使有,也是效果很不理想.建议在这方面学习欧洲一些国家的技术,如开合式的木制遮阳窗,可自由伸缩的织物或PVC 遮阳篷等,他们在此方面的做法已很成熟.4结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受众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单纯的能耗模拟和规范性限制条件已不能全面的反映现有大型公共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能耗情况.要想使大型公共建筑粗放的用能方式所造成的能源消耗高、浪费大的情况降到最低限度,并最终提高建筑能源利用的效率,有必要提出新的评估方法和提高人们的节能意识,详尽地反映出建筑能耗的实际情况,为高能耗建筑的进一步节能改造做好准备,最终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参考文献[1]GB 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薛志峰.公共建筑节能.第1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22~28[3]孙西京,任普亮,田立奇等.陕西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分析.建设科技,2008(24):74~75Analysis on Energy Consumption of Large sized Public BuildingWan g J in kui 1,Shao Xu 1,Han Chun yong 21Depar tment of Architecture,Hebei Inst itute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2Qinhuangdao Deda R ea l Estate CompanyAbstract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has been the important field of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s reduction.Office building is the main type of urban public buildings.It consumes huge building ener gy,and the large sized public building consumes mor e.Characteristics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nergy consumption index are analyzed and design strategies are discussed.Key wo r ds large sized public building;ener gy consumption 55第3期王金奎邵旭韩春咏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分析。
公共建筑运行能耗与碳排放强度分级标准一、概述公共建筑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能耗和碳排放对环境造成重要影响。
为了规范公共建筑的能耗和碳排放水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需要建立公共建筑运行能耗与碳排放强度的分级标准。
二、问题分析1. 公共建筑的能耗问题公共建筑通常具有较大的日常运行能耗,包括供暖、通风、空调、照明等。
不同类型的公共建筑,如学校、医院、政府办公楼等,其能耗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2. 公共建筑的碳排放问题公共建筑的日常运行也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造成影响。
3. 目前存在的问题目前针对公共建筑的能耗和碳排放管理标准不够明确,缺乏相应的分级标准,导致管理和监管不够精准。
三、制定公共建筑运行能耗与碳排放强度分级标准的必要性1. 加强能源利用效率通过分级标准,可以引导公共建筑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行能耗。
2. 减少碳排放建立分级标准可以促使公共建筑减少碳排放,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3. 规范管理分级标准的建立可以规范公共建筑的运行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促进行业的良性竞争。
四、制定公共建筑运行能耗与碳排放强度分级标准的基本原则1. 合理科学制定标准要保持合理和科学,对不同类型的公共建筑采取差异化的标准。
2. 可操作性制定的标准要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便于实施和监管。
3. 激励约束标准既要激励公共建筑减少能耗和碳排放,又要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保证标准的执行。
五、建立公共建筑运行能耗与碳排放强度的分级标准1. 制定标准范围首先确定涵盖的公共建筑类型和范围,包括学校、医院、政府办公楼等。
2. 确定能耗和碳排放的计量指标建立能耗和碳排放的计量指标体系,包括能耗强度、碳排放强度等。
3. 制定分级标准根据不同类型的公共建筑,制定相应的运行能耗与碳排放强度的分级标准,分为A、B、C、D四个级别。
4. 确定标准的执行检查体系建立标准的执行检查体系,保证标准的执行效果。
六、分级标准的实施与管理1. 宣传推广制定完善的宣传推广政策,推动分级标准的实施,提高公众和建筑业的认知和支持度。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严寒地区的公共建筑,如办公楼、学校、医院等,能耗成为了一个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严寒地区公共建筑的能耗特点、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严寒地区公共建筑的能耗特点1.季节性能耗大严寒地区的气候条件决定了公共建筑的季节性需要高效能量供应。
冬季需要采取较大的暖气供热措施,而夏季则需要大量的制冷设备保持室内舒适度。
这些季节性能耗往往在能耗的总体计算中占比很高。
2.保温难度大在寒冷的严寒地区,建筑的保温质量和技术难度都很高。
建筑的外墙、窗户、屋顶等部位的隔热性能对于节能效果至关重要。
3.室内外温差大严寒地区昼夜温差大,同时,室内外温差也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剧烈变化,对建筑的空调、供暖等设施提出了较高要求。
4.节能设备普及程度低严寒地区的公共建筑中,节能型设备的普及程度仍较低,大量的传统能源消耗方式难以满足现代的节能要求。
二、严寒地区公共建筑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1.建筑能耗高公共建筑的高能耗是影响能源消耗的主要因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采取多种措施:( 1)优化建筑结构和隔热层,减少热量损失。
( 2)采用地源热泵、太阳能、风力等可再生能源,减少传统能源的使用。
( 3)合理安排建筑的通风系统,增加自然通风,降低室内温度,减少空调设备的使用。
2.建筑保温功能不足公共建筑保温功能不足也是能源消耗的重要原因。
解决方案:( 1)增加建筑的隔热层,优化建筑结构。
( 2)选择保温材料,如岩棉、玻璃纤维等优质材料。
( 3)加装防风、保温窗、保温门等设施,减少室内外温差。
3.建筑设备老化冬季供暖、夏季制冷设备老化也是公共建筑能耗高的常见原因,解决方法:( 1)改进建筑设备,采用节能型空调、供暖设备等。
( 2)对老旧设备进行更新和维护。
( 3)实施节约用电政策,限制建筑设备过度使用。
4.公众节能观念淡薄公众节能意识不强对能源消耗也有一定的影响,解决方案:( 1)开展能源消费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节能意识。
大型公建节能会诊(三)—— 调查分析篇大型公共建筑能耗调查分析□清华大学王远魏庆薛志峰江亿不同规模的公共建筑,其全年的用能特点和能源消耗总量不同。
通过对北京市41座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调查,得到各个建筑的全年电耗现状以及各系统设备构成、运行状况。
结合正在建设的公共建筑能耗数据库,对北京市几类大型公共建筑的用能现状、能耗差异及特点进行描述。
提出在建筑缺乏用能设备分项计量的条件下,需要对大型公共建筑重点用能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监测。
国内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现状我国各地研究者对某些城市大型公共建筑进行了能耗调查与节能潜力分析,得到表1的结果。
表1 各大城市公共建筑的能耗调查结果根据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以及产业结构调整中继续加大第三产业比重的需要,未来几年内写字楼、公寓、饭店、会展中心及奥运场馆等大型公共建筑会大幅度增加,同时一批普通公共建筑由于使用功能改变进行改造后,能源需求成倍增长,在用能特点上转变成为大型公共建筑。
加上现有存量,北京市的大型公共建筑面积在未来几年内将达到4000万m2。
按照现有的能耗指标推算,北京市仅大型公共建筑的全年电耗就会高达60 亿kWh。
将会对北京市的能源供应造成巨大压力,并制约北京市的经济发展。
大型公建能耗调查统计与数据库建设1、能耗调查统计方法对北京市大型公共建筑能耗调查采用普查和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式。
2005年3月初,向百余栋大型公共建筑的管理负责人发出了能耗调查表,通过回收此表得到的数据和几年来北京市政府积累的统计数据,为建立能耗数据库奠定基础。
在进行问卷式能耗普查的同时,作者于2005年4月至5月期间对北京市41座典型建筑入户调查,深入了解了几类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情况,空调系统运行情况,其他设备运行情况等。
表2是进行深入调研的各类建筑基本情况。
其中综合性商务楼指的是汇集商业、办公、娱乐、居住等多种功能的建筑物单体或建筑群,而其他三种类型建筑——写字办公楼、商场、宾馆饭店则功能相对较为单一,通常为单体建筑。
我国建筑能耗状况及建筑节能工作中的问题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这种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带来了能耗高、环境压力大等问题。
特别是在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背景下,我国建筑能耗问题尤为突出。
本文旨在深入剖析我国建筑能耗的现状,探讨建筑节能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我国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本文将首先概述我国建筑能耗的总体状况,包括能耗总量、能耗结构、能耗强度等方面,揭示我国建筑能耗的严峻形势。
接着,本文将从政策、技术、经济等多个层面,深入分析建筑节能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政策执行力度不够、节能技术研发推广不足、建筑节能市场体系不完善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结合国内外建筑节能的成功案例和实践经验,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建议,包括加强政策引导、推动技术创新、完善市场机制等。
本文还将展望我国建筑节能的未来发展趋势,为相关决策部门和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我国建筑能耗现状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伴随着建筑业的迅猛发展,建筑能耗问题也日益凸显。
据统计,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30%以上,且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这一现状不仅加剧了我国的能源压力,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在建筑能耗中,住宅建筑的能耗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由于设计理念、建筑材料、施工技术和使用习惯等多方面原因,我国住宅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普遍较差,导致冬季采暖和夏季制冷能耗较高。
公共建筑的能耗也不容忽视,尤其是大型商业建筑、办公楼和酒店等,由于其功能复杂、人员流动频繁,能耗问题更加突出。
我国建筑能耗还存在一些其他问题。
一是建筑节能标准执行不力。
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建筑节能标准,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监管不力、执行不到位等原因,导致标准没有得到有效贯彻。
二是建筑能耗统计和监测体系不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