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实验高中2018届高三第二次质量预测理综试卷(扫描版)
- 格式:pdf
- 大小:768.99 KB
- 文档页数:3
2018年河南省洛阳市高考第二次统一考试理科综合物理试题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下列说法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A.牛顿首次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B.卢瑟福首次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C.居里夫人首次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D.爱因斯坦首次提出能量量子假说,成功解释了黑体辐射15.某电场在直角坐标系中的电场线分布情况如图所示,O 、P 、M 、N 为电场中的四个点,其中P 和M 在一条电场线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 点的场强小于N 点的场强B.M 点的电势高于N 点的电势C.将一负电荷山O 点移到M 点电势能增加D.将一正电荷由P 点无初速释放,仅在电场力作用下,可沿PM 电场线运动到M 点16.宇航员的训练、竞技体育的指导、汽车的设计等多种工作都用到急动度的概念。
加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称为急动度,其方向与加速度的变化方向相同。
一质点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3s 时的急动度和t=5s 时的急动度等大反向B.2s ~4s 内的质点做减速运动C.t=6s 时质点速度大小等于7m/sD.0~6s 内质点速度方向不变17.已知火星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91,其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21,自转周期与地球相近,公转周期约为地球公转周期的两倍。
根据以上数据可推知 A.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322B.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约为9C.火星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约为地球椭圆轨道半长轴的34倍D.在地面上发射航天器到火星,其发射速度至少达到地球的第三宇宙速度18.水平面上放置一个斜面足够长的斜劈A,小物块B静止在斜面上,如图所示。
现对B施加一个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F的大小从零随时间均匀增大,斜劈A一直处于静止状态。
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
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 How much is the shirt?A. £19.15B. £9.18.C. £9.15.答案是C1. Where is the man's Maths book probablyA. In the drawer.B. On his desk.C. On his bed.2. What happened when the woman got to the campus?A. The class was over.B. The bus left the station.C. Her books were lost.3.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A. When to go to Germany.B. What to do in Germany.C. How to go to Germany.4. What did the woman probably do last night?A. She saw a film alone.B. She went shopping.C. She watched a foot ball match.5. When is the woman supposed to finish her essay?A. By this Saturday.B. By next Monday.C. By next Friday.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河南省2018届高三第二次仿真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物理试题(二)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β射线与γ射线一样是电磁波,但穿透本领远比γ射线弱B .氡的半衰期为3.8天,4个氡原子核经过7.6天后就一定只剩下1个氡原子核C .已知质子、中子、α粒子的质量分别为m 1、m 2、m 3,那么,质子和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释放的能量是(2m 1+2m 2-m 3)c 2D .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外的电子发生电离产生的 2.放在租糙的水平地面上的斜面体,倾角θ = 45,斜面光滑.斜面上有两个质量均为m 的小物块A 、B ,它们之间有轻绳连接.当用水平外力F 推物块A 时,两个滑块和斜面体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若斜面对物块A 的支持力大小为N A 、斜面对物块B 的支持力大小为N B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AB N N ==,B .A B N N =,C .A B N N ,D .A B N N , 3.如图所示,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底端固定一轻弹簧,O 点为原长位置。
质量为0.5 kg 的滑块从斜面上A 点由静止释放,物块下滑并压缩弹簧到最短的过程中,最大动能为8 J 。
现将物块由A 点上方0.4 m 处的B 点由静止释放,弹簧被压缩过程中始终在弹性限度内,g 取10 m/s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块从O 点开始做减速运动B .从B 点释放滑块动能最大位置比从A 点释放要低C .从B 点释放滑块最大动能为9 JD .从B 点释放弹簧最大弹性势能比从A 点释放增加了1 J4.如图,一光滑平行金属轨道平面与水平面成θ角,两导轨上端用一电阻R 相连,该装置处于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轨道平面向上.质量为m 的金属杆ab ,以初速度v 0从轨道底端向上滑行,滑行到某一高度h 后又返回到底端.若运动过程中,金属杆保持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并不计金属杆ab 的电阻及空气阻力,则( )A .上滑过程中安培力的冲量比下滑过程安培力的冲量大B .上滑过程通过电阻R 的电量比下滑过程多C .上滑过程通过电阻R 产生的热量比下滑过程多D .上滑过程的时间比下滑过程长二、多选题5.在天体运动中,把两颗相距很近的恒星称为双星.已知组成某双星系统的两颗恒星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相距为L .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各自绕它们连线上的某一点,在同平面内做匀速同周运动,运动过程中二者之间的距离始终不变.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m 1的动能为E k 则m 2的动能为A .12k m m GE l- B .122k m m G E l - C .12k m E m D .21k m E m 6.如图,在方向水平向右、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垂直于磁场和纸面放入一根通电直导线,以导线为中心,半径为R 的圆周上有a 、b 、c 、d 四个点,已知c 点的实际磁感应强度小于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导线的电流方向垂直纸面向外B.b、d两点的实际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C.b、d两点的实际磁感应强度方向相同D.a点的实际磁感应强度小于B7.如图甲所示,一小物块从水平转动的传送带的右侧滑上传送带,固定在传送带右端的位移传感器记录了小物的位移x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图线在前3.0s 内为二次函数,在3.0s~4.5s内为一次函数,取向左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传送带的速度保持不变,g取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传送带沿顺时针方向转动B.传送带沿逆时针方向转动C.传送带的速度大小为2m/sD.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0.28.如图所示,在两个同心的大小圆之间分布着指向圆心的电场,在半径为R的小圆内分布着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今在大圆周上的A点从静止开始释放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的粒子(重力不计),它将往返于电场和磁场中不断运动.当粒子能够返回A点且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最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B.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速度大小为mC.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最短时间为2m qBD.大圆和小圆间的电势差为22 32 qB Rm9.下列有关分子动理论和物质结构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A.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分子势能一定减小B.温度越高,物体中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C.温度越高,物体内热运动速率大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比例越大D.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随分子距离的增大,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会减小E.非晶体的物理性质是各向同性而晶体的物理性质都是各向异性10.如图甲所示为一列沿x轴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
河南省洛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中三年级第二次统一考试理综物理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说法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A. 牛顿首次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B. 卢瑟福首次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C. 居里夫人首次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D. 爱因斯坦首次提出能量量子假说,成功解释了黑体辐射【答案】B【解析】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故A错误;卢瑟福首次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故B正确;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故C错误;普朗克首次提出能量量子假说,成功解释了黑体辐射,故D错误;故选B.2. 某电场在直角坐标系中的电场线分布情况如图所示,O、P、M、N为电场中的四个点,其中P和M在一条电场线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M点的场强小于N点的场强B. M点的电势高于N点的电势C. 将一负电荷山O点移到M点电势能增加D. 将一正电荷由P点无初速释放,仅在电场力作用下,可沿PM电场线运动到M点【答案】C【解析】电场线密的地方电场强度大,由图可知M点电场线比N点的密,所以M点的场强大于N点的场强度,故A错误;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所以M点的电势低于N点的电势,故B 错误;将一负电荷由O点移到M点电场力做负功,所以电荷的电势能增加,故C正确;一正点电荷从P点由静止释放,该电荷所受的电场力是变力,与电场线的相切,据曲线运动的条件该电荷并不能沿电场线运动到M点,故D错误.故选C.3. 宇航员的训练、竞技体育的指导、汽车的设计等多种工作都用到急动度的概念。
加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称为急动度,其方向与加速度的变化方向相同。
一质点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3s时的急动度和t=5s时的急动度等大反向B. 2s~4s内的质点做减速运动C. t=6s时质点速度大小等于7m/sD. 0~6s内质点速度方向不变【答案】D【解析】加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称为急动度,等于a-t图象的斜率。
河南省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仿真测试卷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二)本试卷共26页,38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有关细胞成分及其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中的微量元素不参与有机物的合成B. 脂肪是动物细胞内主要的能源物质C. 有氧呼吸合成ATP的过程与放能反应相联系D. 与细胞代谢有关的酶都是在核糖体中合成的【答案】C【解析】细胞中的微量元素也参与有机物的合成,例如Fe2+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A错误;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糖类是细胞内主要的能源物质,B错误;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成CO2和H2O,并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即有氧呼吸合成A TP的过程与放能反应相联系,C正确;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蛋白质都是在核糖体中合成的,D错误。
2. 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研究DNA修复细胞机制的三位科学家。
P53蛋白对细胞分裂起监视作用。
P53蛋白可判断DNA损伤的程度,如果损伤较小,该蛋白就促使细胞自我修复(过程如图所示);若DNA损伤较大,该蛋白则诱导细胞凋亡。
理科综合物理试题(二)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第18~21题有多选项题目要求。
全部答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的0分。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β射线和γ射线一样是电磁波,但穿透本领远比γ射线弱B. 氡的半衰期为3.8天,4个氡原子核经过7.6天后就一定只剩下1个氡原子核C. 已知质子、中子、α粒子的质量分别为m1、m2、m3,那么质子和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释放的能量是(2m1 + 2m2 - m3)c2D. 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是核外的电子发生电离产生的【答案】C【解析】A、β射线是电子流,不是电磁波,穿透本领比γ射线弱,故A错误;B、半衰期具有统计意义,对大量的原子核适用,对少量的原子核不适用,故B错误;C、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可得释放的能量是,故C正确;D、β衰变是原子核的衰变,与核外电子无关,β衰变时释放的电子是由核内一个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的同时释放出来的,故D错误;故选C。
2. 放在租糙的水平地面上的斜面体,倾角θ = 45,斜面光滑。
斜面上有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物块A、B,它们之间有轻绳连接。
当用水平外力F推物块A时,两个滑块和斜面体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
若斜面对物块A的支持力大小为N A、斜面对物块B的支持力大小为N B,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B.C.D.【答案】C【解析】对AB的整体,沿斜面方向:,即F=2mg,则对物块A:;对物体B: ,故选C.3. 如图所示,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底端固定一轻弹簧,O点为原长位置。
质量为0.5 kg的滑块从斜面上A点由静止释放,物块下滑并压缩弹簧到最短的过程中,最大动能为8 J。
现将物块由A点上方0.4 m处的B点由静止释放,弹簧被压缩过程中始终在弹性限度内,g取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块从O点开始做减速运动B. 从B点释放滑块动能最大位置比从A点释放要低C. 从B点释放滑块最大动能为9 JD. 从B点释放弹簧最大弹性势能比从A点释放增加了1 J【答案】C【解析】物块从O点时开始压缩弹簧,弹力逐渐增大,开始阶段弹簧的弹力小于滑块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物块做加速运动.后来,弹簧的弹力大于滑块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物块做减速运动,所以物块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弹簧的弹力等于滑块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时物块的速度最大.故A错误.由上分析知,物块的动能最大时合力为零,弹簧的弹力等于滑块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即mgsin30°=kx,则知弹簧的压缩量一定,与物块释放的位置无关,所以两次滑块动能最大位置相同,故B错误.设物块动能最大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 p.从A释放到动能最大的过程,由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得:E k1+E p=mgx A sin30°…①从B释放到动能最大的过程,由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得:E k2+E p=mgx B sin30°…②由②-①得:E k2-E k1=mg(x B-x A)sin30°据题有:x B-x A=0.4m所以得从B点释放滑块最大动能为:E k2=E k1+mg(x B-x A)sin30°=8+0.5×10×0.4×0.5=9J,故C正确.根据物块和弹簧的系统机械能守恒知,弹簧最大弹性势能等于物块减少的重力势能,由于从B点释放弹簧的压缩量增大,所以从B点释放弹簧最大弹性势能比从A点释放增加为:△E p>mg(x B-x A)sin30°=0.5×10×0.4×0.5J=1J,故D错误.故选C.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要正确分析物块的受力情况,判断其运动情况,知道物块压缩弹簧后先加速后减速,同时要明确能量是如何转化的.4. 如图,一光滑平行金属轨道平面与水平面成θ角,两导轨上端用一电阻R相连,该装置处于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轨道平面向上。
2017——2018学年高中三年级第二次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其中第Ⅱ卷33~40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卷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自填写在答题卷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卷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上交。
可能用到相对原子质量:H-1 Li-7 C-12 N-14 O-16 Na-23 Mg-24Ca-40 Cr-52 Cu-64 Au-197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1.有关人体成熟红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细胞中无染色体,只进行无丝分裂 B.细胞中无线粒体,只进行被动运输C.细胞中有血红蛋白,只运输却不消耗氧 D.细胞中无遗传物质,只转录却不复制2.下列生命系统的活动中,不是单向进行的是A.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的运动B.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C.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能量和物质的流动 D.两个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3.用32p标记了果蝇精原绍胞DNA分子的双链,再将这些细胞置于只含31p的培养液中培养,发生了如下图A→D和D→H的两个细胞分裂过程。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BC段细胞中一定有2条Y染色体 B.EF段细胞中可能有2条Y染色体C.EF段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一定有8条D.FG段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可能有8条4.Ⅰ型糖尿病可能因人的第六号染色体短臂上的HLA—D基因损伤引起。
该损伤基因的表达使胰岛B细胞表面出现异常的HLA-D抗原,T淋巴细胞被其刺激并激活,最终攻击并使胰岛B 细胞裂解死亡。
洛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中三年级第二次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化学部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Be-9 C-12 N-14 O-16 Al-27 S-32Fe-56 Cu-64 I-127 Pb-207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与生产、生活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血液透析”和“静电除尘”利用了胶体的不同性质B.氨基酸在人体中生成新的蛋白质的反应属于缩聚反应C.从海水中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D.在食品袋中放入盛有硅胶的透气小袋,可防止食物受潮8.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5mol雄黄(As4S4),结构如右图,含有N A个S-S键B.将1 mol NH4NO3溶于适量稀氨水中,所得溶液呈中性,则溶液中NH4+的数目为N A C.标准状况下,33.6L二氯甲烷中含有氯原子的数目为3N AD.高温下,16.8gFe与足量水蒸气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6N A9.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认识逐渐加深。
BHT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合成方法有如下两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能与Na2CO3溶液反应B.与BHT互为同系物C.BHT久置于空气中不会被氧化D.两种方法的反应类型相同10.下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N的氧化物都能与Z、R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B.Y的单质能从含R简单离子的水溶液中置换出R单质C.X、M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熔点很高D.简单离子的半径:R>M>X11.实验室利用下图装置制取无水A1C13(183℃升华,遇潮湿空气即产生大量白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的试管中盛装二氧化锰,用于常温下制备氯气B.②、③、⑥、⑦的试管中依次盛装浓H2SO4、饱和食盐水、浓H2SO4、NaOH溶液C.滴加浓盐酸的同时点燃④的酒精灯D.⑤用于收集AICl3,⑥、⑦可以用一个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代替12.利用如下实验探究铁钉在不同溶液中的吸氧腐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上述正极反应均为:O2+4e-+2H2O=4OH-B.在不同溶液中,Cl-是影响吸氧腐蚀速率的主要因素C.向实验④中加入少量(NH4)2SO4固体,吸氧腐蚀速率加快D.在300min内,铁钉的平均吸氧腐蚀速率酸性溶液大于中性溶液13.向0.1mol·L-1的NH4HCO3溶液中逐渐加入0.1mol·L-1NaOH溶液时,含氮、含碳粒子的分布情况如图所示(纵坐标是各粒子的分布系数,即物质的量分数a),根据图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开始阶段,HCO3-反而略有增加,可能是因为NH4HCO3溶液中存在H2CO3,发生的主要反应是H2CO3+OH-=HCO3-+H2OB.当pH大于8.7以后,碳酸氢根离子和铵根离子同时与氢氧根离子反应C.pH=9.5时,溶液中c(HCO3-)>c(NH3·H2O)>c(NH4+)>c(CO32-)D.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首先发生的反应:2NH4HCO3+2NaOH=(NH4)2CO3三、非选择题:共174分,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洛阳市2017- -2018 学年高中三年级第二次统一考试英语试卷本试卷共12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登。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徐黑。
写在试题卷演草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演草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徐到答题卡上。
第-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道小题,从每题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将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你将听一遍。
1. How long has David been an athlete?A.6 years.B.14 years.C.20 years.2. What does the woman. want to do?A. Give up smoking.B. Tum on the light.C. Smoke a cigarette.3. What help does the woman need?A. To have her car fixed.B. To send Jim to the airport.C. To be driven to the airport.4. When does it often rain?A. In June.B. In March.C. In August.5.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A. A movie.B. A novel.C. A live concert.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共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2018 学年度高三二模理综试卷及答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N~14 S~32 F~19 Cl~35.5 Br~80 I~127 Si~28 Na~23 K ~39 Ca~40 Mg ~24 Al~27 Fe~56Cu~64 Ag~108 Zn~65 B a~137 Mn ~55 P b~207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 小题,每小题 6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用15N 标记含有100 个碱基对的DNA 分子(其中有腺嘌呤60 个),该DNA 分子在含14N 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 4 次。
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A.含有15N 的DNA 分子有两个B.含有14N 的DNA 分子占总数的7/8 C.第四次复制消耗胞嘧啶脱氧核苷酸320 个D.复制结果共产生16 个DNA 分子2.现用洋葱根尖进行如下处理并完成实验:①用蒸馏水培养根尖,观察有丝分裂;②将正常培养的装置移到冰箱中再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并统计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数;③在蒸馏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甲苯培养根尖,观察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A.实验①应先在低倍镜下找到长方形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染色体变化特点B.实验②是为了验证“低温可能是形成多倍体的诱因”,其原理是低温抑制着丝点分裂C.实验③的目的可能是研究甲苯对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影响,但还需设计对照组D.实验③依据的原理之一是“致癌物质会使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原癌基因被激活”3.在一个新鲜萝卜中挖一凹槽,在凹槽中放入浓盐水。
一段时间后,萝卜变软,凹槽中水分增多。
下列图示的实验与此实验原理差异最大的是()4. 溶菌酶是存在于眼泪和白细胞中的酶,有杀菌功能,整个分子大致呈球形,故称为球蛋白(如图)。
下列关于溶菌酶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1①溶菌酶从细胞进入泪液不穿过生物膜②溶菌酶是由两条多肽链共同组成的③双缩脲试剂5%NaOH 溶液与1%CuSO 4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与溶菌酶反应呈紫色④溶菌酶的空间结构与其功能密切关系⑤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5.如图表示处于平衡状态的某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人工种群,则 a 点后的变化可能原因是过度放牧B.若图②所示为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则 b 点后的变化可能原因是天敌的减少C.图③中 c 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D.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捕捞,维持资源种群数量在K/2 左右6.下图为人体内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解。
洛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中三年级第二次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试题(物理部分)二、选择题:1.下列关于近代物理知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康普顿效应实验说明了光不但具有粒子性,还具有能量和动量B. 一个处于n=3能级状态的氢原子自发跃迁时,能发出3种频率的光子C. 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D. 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实际上是原子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形成的2.如图所示,某电路上接有保险丝、交流电压表、“220V 900W”的电饭锅及“220V 200W”的抽油烟机.现接入u=31lsin100πt(V)的交流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交流电压表的示数为311VB. 1s内流过保险丝的电流方向改变50次C. 电饭锅的热功率是抽油烟机的热功率的4.5倍D. 为保证电路正常工作,保险丝的额定电流不能小于5A3.甲、乙为两颗地球卫星,其中甲的轨道为圆,乙的轨道为椭圆,圆轨道的直径与椭圆轨道的长轴相等,如图所示,P点为两轨道的一个交点。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 卫星乙在远地点的线速度小于卫星甲的线速度B. 卫星乙在近地点的线速度小于卫星甲的线速度C. 卫星乙的周期大于卫星甲的周期D. 卫星乙在P点的加速度大于卫星甲在P点的加速度4.在x轴上O、P两点分别放置电荷量为q1、q2的点电荷,一带正电的试探电荷在两电荷连线上的电势能E P 随x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B两点电势能为零,BD段中C点电势能最大,则A. q1和q2都是正电荷且q1> q2B. B C间场强方向沿x轴负方向C. C点的电场强度大于A点的电场强度D. 将一负点电荷从B点移到D点,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5.如图所示为某质点做直线运动时的v-t图象图象关于图中虚线对称,则在0~t1时间内,关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质点能两次到达某一位置,则两次的速度都不可能为零B. 若质点能三次通过某一位置,则可能三次都是加速通过该位置C. 若质点能三次通过某一位置,则可能两次加速通过,一次减速通过D. 若质点能两次到达某一位置,则两次到达这一位置的速度大小一定相等6.如图所示,自动卸货车始终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车厢在液压机的作用下改变与水平面间的倾角,用以卸下车厢中的货物.当倾角增大到θ时,质量为M 的木箱A 与装在箱内的质量为m 的物体B 一起以共同的速度v 沿车厢底匀速滑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B 间没有静摩擦力B. A 受到B 的静摩擦力方向沿车厢底向下C. A 受到车厢底面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Mg sinθD. A 与车厢底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θ7.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固定两根足够长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PQ和MN,两导轨间距为L,导轨处于磁场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向下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为B。
全国Ⅰ卷二轮复习调研考试文科综合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是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7年10月,日本著名相机制造企业尼康,突然宣布关闭位于无锡的工厂。
并且裁减2000余名员工。
2018年1月,日本著名的多元化材料生产商日东电工宣布中国苏州工厂停产,数千名员工全部解散。
据此完成1~3题1.日资相机制造企业尼康宣布中国无锡工厂停产的主要原因是中国A.摄影需求不足B.智能手机的普及C.技术工人缺乏D.经济增长减缓,购买力下降2.日东电工企业最可能A.向美国转移B.回迁日本C.向欧洲转移D.向印度、东南亚转移3.从短期来看,多家外资企业撤离苏州,对苏州产生的影响有①失业率上升②商品价格大幅度上涨③财政收入下降④房产价格下降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江流在前,雪峰镇后,沃土环绕,一楼住牛羊,二楼做厨房,楼顶晒谷粮,三楼为居室,四楼敬神明,顶上建碉房。
衣耕、畜牧、生活、贮藏、战斗,你所需要的一切,都在这里。
高可超过50m,屹立于不可能之处,历经地震、战争,百千年不倒。
”这是对图1示意的我国某少数民族传统建筑的描述。
据此完成4~6题。
4.该建筑可能位于A.华北平原B.塔里木盆地C.横断山区D.内蒙古高原5.图示建筑特点与其原因对应正确的是A.牛羊住室内--夜晚气温低B.窗户较小--太阳辐射强C.打麦场在楼顶--农业单产地D.楼顶设置水槽--缺水6.农业社会时期,制约该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A.地形、热量B.水源、地形C.土壤、光照D.热量、水源河流阶地是指在地质作用下,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其中高于河漫滩的最低一级阶地称为一级阶地,向上一次是二级阶地、三级阶地等。
河南省2018届高三第二次质量预测理综物理试卷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毎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关于近代物理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光电效应现象揭示了光具有波动性B. —群氢原子从n=4的激发态跃迁时,最多能辐射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C. 卢瑟福通过 粒子散射实验证实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D. 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取4个氡原子核,经过7.6天后一定剩下1个氡原子核2. 如图所示,斜面体B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物块A放在粗糙的斜面体B上,轻质弹簧两端分别与物块A 及固定在斜面体底端的挡板拴接,初始时A、B静止,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现用力F沿斜面向上拉A,但A、B均保持静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弹簧对挡板的弹力减小B. A、B之间的摩擦力减小C. 水平面对B的摩擦力不变D. 斜面体B对地面的压力减小3. 如图所示,A为置于地球赤道上的物体,B为绕地球椭圆轨道运行的卫星,C为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卫星,B、C运行轨道与赤道在同一平面内,P为B、C两卫星轨道的交点,巳知A、B、C绕地心运动的周期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卫星B在近地点的速度大于卫星C的速度B. 卫星B在P点的加速度大于卫星C的加速度C. 卫星C的运行速度小于物体A的速度D. 卫星C和物体A具有相同大小的加速度4. 如图所示,真空中两等量异种点电荷Q1、Q2固定在x轴上,其中Q1带正电.三角形acd为等腰三角形,cd边与x轴垂直且与x轴相交于b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点电势高于b点电势B. a点场强小于b点场强C. 将电子从a点移动到c点,电场力做正功D. 将电子从d点移动到b点,电势能不变5. 如图所示为一半球形的坑,其中坑边缘两点M、N与圆心等高且在同一竖直面内。
现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站在M、N两点,同时将两个小球以v1、v2的速度沿图示方向水平抛出,发现两球刚好落在坑中同一点Q,已知∠MOQ=60°,忽略空气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