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中的微生物
- 格式:ppt
- 大小:666.00 KB
- 文档页数:23
冰箱杀菌技术原理
冰箱杀菌技术主要涉及以下几种原理:
1. LECO净味系统:LECO净味系统通过将冰箱内的异味和微生物收入其中,并将它们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实现杀菌和去除异味的目的。
该系统可以自由除菌,为冰箱内部创造一个全新的环境,使果蔬长久维持在一个鲜活的状态,创造出生态保鲜空间。
2. 双重除臭剂:双重除臭剂采用两阶段净味过滤片,分别吸收碱性气体和酸性气体,分层次的净味会更加高效。
内部风扇装置配合冷气循环系统,使新鲜空气充满冰箱每个角落,带来更清新的保鲜环境,持久保鲜。
3. UV光催化抗菌:UV光催化抗菌技术通过LED激活催化物质,进行分解。
抗氧率非常高,除臭效果也非常棒,强效净化冰箱内部空气。
光催化物质基本不消耗,所以无需更换过滤器,持久使用强效依然。
综上所述,冰箱杀菌技术主要通过以上三种原理,实现对冰箱内部环境的清洁、杀菌和保鲜。
使用这些技术可以确保冰箱内的食物安全,为用户提供一个健康、干净的饮食环境。
中国医用冰箱管理与消毒卫生现状及对策医院病区内放置的冰箱主要用于存放一定品种和数量需要低温保存的药品和血液制品等。
医用冰箱的管理是科室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有研究表明,药品的不合理存放会影响其治疗效果。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医用冰箱在使用过程中常常存在管理不善、微生物污染等问题,导致医用冰箱成为医院交叉感染的一个重要途径。
对医院病区内冰箱的管理及卫生状况进行总结,探讨可行的改善措施,可为医院改进医用冰箱的管理及卫生状况提供参考。
1医用冰箱管理问题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许多新药、特殊生物制剂、化疗药物等都需要冷藏或低温保存,冰箱药品管理作为临床用药管理的特殊环节也日益受到关注。
刘娅林等的调查显示,病区冰箱普遍缺乏规范的整理方法,高危、非高危、特殊药品未分区放置,高危药品标识不醒目,部分药品有混装或过期等问题。
向代群等的调查也显示,未进行规范化管理前,病区冰箱存在不清洁、无标识、药物缺乏标注等问题。
由于大型综合医院使用的药物数量多,如果缺乏管理制度很容易产生这类问题。
宗波等在对全院的医用冰箱进行调查时发现,虽然大部分冰箱有专人管理,但做到定期除霜、物品分类放置并标识化管理的仅占1/3,有正常运作记录的仅占10.8%,半数冰箱都存放私人物品,部分药品盒有潮湿霉变的情况,而能做到定期消毒的冰箱数仅占14.3%。
这显示了医务人员对冰箱的管理和消毒意识淡薄,导致冰箱管理混乱,卫生条件差,这些都会增加医院感染的风险。
除此之外,护士对医院冰箱管理的认知情况也令人担忧,董小芳就护士对冰箱药物管理的认知情况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虽然大部分人都认为冰箱药物管理重要,但接近半数临床护士对冰箱药物的相关知识不够了解,尤其是低年资护士,并且发现现有病区冰箱的药物存放及登记不够合理且存在安全隐患。
这都表明合理、规范、统一的冰箱药物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病区冰箱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是:缺乏统一的管理制度、不能定期检查维护、未定期检测温度、药品缺乏标识化管理、药品没有分类分区放置、冰箱缺乏正常运作记录、冰箱内存放私人物品、冰箱故障后难以迅速处理。
菌种保存冰箱安全操作规定引言菌种保存是微生物学和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
科学可靠的菌种保存可以保证微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科学研究的连续性。
菌种保存的冷冻保存方式是最为常见和有效的保存方法之一。
但是,违反菌种保存冰箱的安全操作规定,随意闯入菌种保存冰箱,有可能对保存的菌种造成污染和损失,甚至危及实验室人员的健康。
因此,遵循菌种保存冰箱的安全操作规定是保障微生物资源利用和实验室人员健康的重要措施。
菌种保存冰箱的安全操作规定1.菌种保存冰箱的存储区域应设置在实验室较为安静、通风、避光、无污染和可控的环境中。
2.菌种保存冰箱应定期检查温度计、温控器、除霜器、门封等设备的运行情况,确保运行正常、准确。
3.菌种保存冰箱应按照标识要求进行分类管理、密封、记录、归档,禁止存放超过规定存放期限的菌种。
4.使用菌种保存冰箱前,应事先清洗双手,并戴上手套,以防止细菌污染。
工作使用直接联系菌种的器具应予高温灭菌后再使用。
5.冰箱内温度计勿用普通水洗涤,避免带入水汽影响温度计准确度;温控器、门封、电源插座等部位勿用水洗涤,以免导致开短路或触电。
6.禁止将非菌种保存物品、不常用的试剂、文献、杂物等放置在菌种保存冰箱内。
7.禁止将不该进入菌种保存冰箱的人员强行带入。
冷藏冷冻室是较为隐蔽的环境,有食品和饮品进入时很容易产生细菌污染,若不慎启动或移动冰箱,还有酿成跌伤、烫伤的危险。
8.菌种保存冰箱的门扉应该始终保持关闭状态,若非常需求打开冰箱门时,尽量迅速地取出或放入所需物品后立即关闭冰箱门,并检查门嵌板是否紧密。
9.冰箱内菌种存放位置应按照标识要求严格归类,不得将有害菌种与好菌种混放,避免公害现象的发生。
10.菌种冰箱定期应进行全面的清洁消毒工作,尤其是保持冷冻区的高温灭菌消毒。
待面板干透后,再分区放置菌种。
11.使用过程中,如发现存放的菌种的外观、性状、生理生化特征等出现异常现象,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菌种并跟踪研究原因。
分析检测冰箱贮藏鸡胸肉微生物变化规律胡海梅1,江 峰1,陈开松1,李泓利2,贾 雯2(1.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031;2.中国农业大学 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摘 要:冰箱是保存食品的常用设备,其低温条件可有效延长食品的贮藏期,延缓食品的腐败变质,也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食品的营养物质。
但在低温条件下仍有部分嗜冷、耐冷微生物可以存活甚至生长繁殖,是人们感染食源性疾病的可能来源。
本文以鸡胸肉为研究对象,经过在冰箱中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短期贮藏,通过微生物多样性检测和微生物分离纯化测序,分离鉴定出在低温下仍可生存的微生物,其中包括可能的致病微生物,以期为肉类食品在冰箱贮藏过程中的食品安全问题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冰箱;低温;鸡胸肉;微生物;食源性疾病Microbial Changes in Chicken Breast Stored in RefrigeratorHU Haimei1, JIANG Feng1, CHEN Kaisong1, LI Hongli2, JIA Wen2(1.Changhong Meiling Co., Ltd., Hefei 230031, China; 2.School of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 Engineering, China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Abstract: Refrigerator is a common equipment for preserving food, and its low temperature conditions can effectively extend the storage period of food, delay the deterioration of food, and also retain the nutrients of food to a large extent. However, under low temperature conditions, some cold-loving and cold-tolerant microorganisms can survive and even grow and reproduce, which is a possible source of food-borne diseases. This paper takes chicken breas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fter short-term storage in the refrigerator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microorganisms that can survive at low temperatures, including possible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a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through microbial diversity detection and microbial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sequencing,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study of food safety problems in the storage process of meat in the refrigerator.Keywords: refrigerator; low temperature; chicken breast; microorganism; foodborne disease温度是影响微生物生长繁殖的重要因素之一。
保鲜膜对冰箱保鲜过程中微生物的影响作者:宦昭润葛晓馥来源:《未来英才》2017年第16期摘要:为了了解冰箱冷藏过程中保鲜膜的效果及加热是否能有效减缓微生物的生长。
本研究设置了三组对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保鲜膜并不能有效抑制细菌滋生,虽然其比无保鲜膜包裹的有略微的抑制效果,在长期储藏中,微生物生长依旧迅速。
加热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但是过长的冷藏保存还是很难避免微生物繁殖过量对食物的危害。
关键词:保鲜膜;冰箱冷藏;微生物如今的日常生活中保鲜膜无处不在,超市中包装各种蔬菜、水果、肉类食品等,同时它也常出现在家庭的餐桌和冰箱中。
保鲜膜在保鲜水果蔬菜方面有巨大的贡献。
保鲜膜的主要材质有3种: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和聚偏二氯乙烯(PVDC)。
家庭生活种常用的主要为聚乙烯保鲜膜,其不含氯,无毒,可不加增塑剂,被认为是最安全的保鲜膜。
现在人们又研制了各种抗菌保鲜膜:PE/Ag纳米防霉保鲜膜、壳聚糖- PE双层抑菌保鲜膜等,为我们保存食物提供了新的保障[1]。
冰箱冷藏过程中大多数细菌生长被抑制,代谢速度变慢,繁殖速度也相对较慢。
但是有部分特殊的细菌例如:李斯特细菌,其耐低温、耐酸,乳制品和肉制品是最容易受到它的光顾的,在冷藏室4℃的环境下,李斯特菌可以迅速繁殖,很不利于食物保鲜。
李斯特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死亡、患病、流产的新闻屡见不鲜。
人们一旦使用了未经高温彻底加热的食物,就很容易患病,除了像普通肠胃炎的症状,感染了李斯特菌还会出现败血症、脑膜炎等。
日常生活为了避免食物中细菌的滋生,我们常将食物放置冰箱中,同时用保鲜膜进行包裹,这样可以尽可能的减少食物间的交叉污染,但是保鲜膜真的能有效制约微生物的生长么?微生物浓度的测量方法有:①计数器测定法用血细胞计数器进行计数。
取一定体积的样品细胞悬液置于血细胞计数器的计数室内,用显微镜观察计数。
由于计数室的容积是一定的(0.1mm3),因而根据计数器刻度内的细菌数,可计算样品中的含菌数。
微生物需要的条件
1.充足的营养:必须有充足的营养物质才能为细菌的新陈代谢及生长繁
殖提供必需的原料和足够的能量。
2.适宜的温度:细胞生长的温度极限为-7℃~90℃。
各类细菌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可分为嗜冷菌,最适生长温度为(10℃~20℃);嗜温菌,20℃~40℃;嗜热菌,在高至56℃~60℃生长最好。
病原菌均为嗜温菌,最适温度为人体的体温,即37℃,故实验室一般采用37℃培养细菌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有些嗜温菌低温下也可生长繁殖,如5℃冰箱内,金黄色葡萄球菌缓慢生长释放毒素,故食用过夜冰箱冷存食物,可致食物中毒。
3.合适的酸碱度:在细菌的新陈代谢过程中,酶的活性在一定的PH 范围才能发挥。
多数病原菌最适PH 为中性或弱碱性(pH7.2~7.6)。
人类血液、组织液PH为7.4,细菌极易生存。
胃液偏酸,绝大从数细菌可被杀死。
个别细菌在碱性条件下生长良好,如霍乱孤菌在PH8.4~9.2时生长最好;也有的细菌最适pH偏酸,如结核杆菌(pH6.5~6.8)、乳本乡
杆菌(pH5.5)。
细菌代谢过程中分
解糖产酸,PH下降,影响细菌生长,所以培养基中应加入缓冲剂,保持PH 稳定。
4.必要的气体环境:氧的存在与否和生长有关,有些细菌仅能在有
氧条件下生长;有的只能在无氧环
境下生长;而大多数病原菌在有氧
及无氧的条件下均能生存。
一般细
菌代谢中都需CO2,但大多数细菌自身代谢所产生的CO2即可满足需要。
有些细菌,如脑膜炎双球菌在初次
分离时需要较高浓度的CO2(5~10%),否则生长很差甚至不能生长。
冰箱细菌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冰箱已经成为了家庭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电器之一。
它可以帮助我们将食物新鲜保存,延长食物的保质期。
然而,我们是否意识到冰箱内可能存在的细菌问题呢?冰箱细菌是指生长在冰箱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霉菌等。
虽然细菌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但冰箱是一个温度适宜、潮湿的环境,为细菌生长提供了理想的条件。
此外,冰箱内存放的食物往往是易腐的,容易成为细菌滋生的营养来源。
因此,冰箱成为了细菌滋生的温床。
冰箱细菌的存在对我们的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首先,某些细菌会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和脂肪,产生有害物质,如氨、亚硝酸盐等。
这些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不利,长期摄入可能会增加患病的风险。
其次,一些细菌可以分泌有毒物质,如肉毒杆菌,如果误食含有肉毒杆菌的食物,可能导致食物中毒。
再者,细菌还会引起食物变质和产生异味,影响食物的口感和品质。
那么,如何有效地预防冰箱细菌呢?首先,保持冰箱的清洁是非常重要的。
定期将冰箱内的食物取出,并清洗冰箱内部的各个角落和抽屉。
使用温和的清洁剂进行清洁,避免使用强酸或强碱类清洁剂,以免残留物对食物造成污染。
同时,要注意定期更换冰箱的密封胶条和清洗除臭剂,保持冰箱内空气的流通和无异味。
其次,食物的存储也需要合理安排。
要将不同种类的食物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特别是生食和熟食要分开存放,以免生食受到熟食的污染。
同时,将食物放入密封的容器中,可以减少细菌的污染和食物的变质。
另外,要定期清理冰箱内的食物残渣和污渍,以防止细菌滋生。
此外,适当的温度控制也是预防冰箱细菌的关键。
冰箱内部的温度应保持在4℃至8℃之间,这个温度范围可以有效地抑制细菌的生长。
因此,使用温度计监测冰箱的温度,调节冰箱的温度控制开关,是非常必要的。
除了以上措施,我们还应该养成良好的食物卫生习惯。
如经常清洗蔬菜水果、熟食煮熟后及时冷却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细菌的污染。
此外,要定期检查食物的保质期,及时清理过期食物,并根据个人需求购买适量的食物,避免食物过量存放导致浪费。
离子除菌的冰箱原理离子除菌技术是一种利用离子发生器产生的负离子来除去冰箱内的细菌和臭味的技术。
冰箱是家庭生活中常用的家电之一,其主要功能是将食物和饮料等物品进行冷藏和保鲜。
然而,由于长时间存放食物和环境湿度等因素,冰箱内部很容易滋生细菌,产生异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离子除菌技术被引入到冰箱中。
离子除菌原理的核心是利用负离子对空气中的细菌、病毒、霉菌等微生物进行除菌。
其工作原理如下:1. 发生器产生负离子:冰箱内部装配了一个负离子发生器,当冰箱运行时,发生器会产生大量的负离子。
2. 负离子与细菌接触:负离子会随着空气流动扩散到整个冰箱内部,遇到细菌等微生物后会与其接触。
3. 离子与细菌发生反应:负离子与细菌接触后,会引发化学反应。
负离子通过与细菌中的蛋白质、DNA等分子结合,干扰其正常的代谢过程,从而杀死细菌。
4. 细菌消除:经过负离子作用后,细菌的功能受到破坏,细菌无法再进行繁殖和生存,从而实现了对细菌的消除。
离子除菌技术相较于传统的冰箱消毒方式具有多项优势。
首先,离子除菌无需使用任何化学物质,不会产生有害物质,不会对食物的口感和品质造成影响,更加环保。
其次,离子除菌是一种持久的除菌方式,通过持续不断地释放负离子,可以保持冰箱内部的洁净环境,有效预防致病菌的滋生。
另外,离子除菌还可以有效去除冰箱内部的异味,提供一个清新的食品存储环境。
除去菌的冰箱有一些注意事项。
首先,离子发生器需要定期清洗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其次,离子发生器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臭氧,因此需要确保冰箱的通风良好,避免臭氧浓度过高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同时,在人们定期清洁冰箱的同时,也要定期清洗和更换离子发生器。
总结起来,离子除菌冰箱是一种利用离子发生器产生负离子来除去冰箱内细菌和臭味的技术。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发生器产生的负离子与细菌发生反应,干扰其正常的代谢过程,从而杀死细菌。
离子除菌技术具有环保、持久、无味等优势,可以有效预防食物污染和异味问题。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笔记重点大全单选题(经典例题高频考点-名师出品必属精品)1、冰箱可以保鲜,原因是冰箱中()A.微生物少B.温度低,微生物生长缓慢C.微生物被冻死了D.缺少空气,微生物无法生存答案:B解析:食品保存的原理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冰箱中温度低,能抑制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
冰箱内温度低,微生物生长繁殖速度慢,因此食品放在冰箱内可以保鲜,不容易腐败变质。
故选B。
小提示:此题考查的是食品保存的原理,注意掌握。
2、2022年2月4日,第24届冬奥会即将在首都北京举行。
本次冬奥会共设置了109个小项,自由式滑雪就是其中项目之一,运动员起跳的动作包括以下步骤: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②骨绕关节活动;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④骨骼肌收缩。
这些步骤发生的正确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④①②D.③①②④答案:C解析: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
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
所以,动员起跳的动作发生的正确顺序是: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④骨骼肌收缩;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②骨绕关节活动。
故选C。
3、下列哪两种动物不是腔肠动物A.水螅和水母B.海蜇和珊瑚虫C.海葵和海蜇D.血吸虫和涡虫答案:D解析: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有: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身体辐射对称,体壁由内胚层(内层)、外胚层(外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壁围成的空腔叫做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ABC.水螅、水母、海蜇、珊瑚虫、海葵,都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属于腔肠动物,不符合题意。
极端微生物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摘要:本文综述了极端微生物的种类、生理特点和生理机制,介绍极端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 the types, characteristics and biological mechanism of extremophiles. Application of extremophiles and extremozymes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summarized.关键词:极端微生物、生理机制、环境保护Key words: extremophiles, biological mechanism,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极端微生物是指生活在极端环境中微生物,极端环境包括如高温、低温、高酸、高碱、高盐、高压、高辐射等环境。
在极端环境中,它们形成了独特的结构、生理机能和遗传因子。
它们不仅在生命起源、系统进化等方面给了人们许多重要的启示,而且极端微生物特殊的基因类型、生理机制及代谢产物,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传统酶工业中的酶活要求高,在应用的过程中经常会表现出不稳定性,尤其是在高温、强碱、强酸等极端环境下易出现失活状态,这使酶工程的应用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极端酶正好弥补了这方面的缺陷[1]。
极端微生物能够产生各种具有特殊功能的酶类及其它活性物质,在医药、食品、化工、环保等领域有着重大的应用潜力。
因此研究极端微生物具有重要意义。
1极端微生物的主要类群根据极端环境的不同,目前极端微生物主要分为:嗜热微生物、嗜冷微生物、嗜酸微生物、嗜碱微生物、嗜盐微生物和嗜压微生物。
1.1 嗜热微生物最适生长温度高于45℃~50℃的微生物称为嗜热微生物。
按微生物生长的耐热程度的不同可分为5个不同类群:耐热菌、兼性嗜热菌、专性嗜热菌、极端嗜热菌、超嗜热菌[2~4]。
食品中常见的19种微生物污染食源性微生物是影响食品安全的第一大危害,也是全球性的威胁。
以下总结了食品中常见的19种微生物污染,供检测同行们参考。
1、大肠菌群大肠菌群,它不代表某一个或某一属细菌,而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组与粪便污染有关的细菌。
大肠菌群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人和温血动物的粪便。
一般食品中大肠菌群超标,表示食品受动温血动物的粪便污染,其中典型大肠杆菌为粪便近期污染,其他菌属则可能为粪便的陈旧污染。
人吃了大肠菌群超标的食物可能会导致:肠道传染病、食物中毒等。
2、霉菌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意即'发霉的真菌',它们往往能形成分枝繁茂的菌丝体,但又不像蘑菇那样产生大型的子实体。
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长出一些肉眼可见的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的菌落,那就是霉菌。
霉菌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比较青睐于温暖潮湿的环境,一有合适的环境就会大量的繁殖,必须采取措施来阻止霉菌的繁殖或切断其传播途径,就可以摆脱霉菌的污染。
霉菌对食物的污染,降低食品的食用品质外,还会产生霉菌毒素。
霉菌毒素对人主要毒性表现在神经和内分泌紊乱、免疫抑制、致癌致畸、肝肾损伤、繁殖障碍等。
3、酵母酵母是一些单细胞真菌,并非系统演化分类的单元。
是子囊菌、担子菌等几科单细胞真菌的通称,一般泛指能发酵糖类的各种单细胞真菌,有的对食品加工有益,如发酵粉、酿酒酵母,有的为致病菌。
空气中、人体中都存在一定数量的酵母菌,只要在合适的环境就会快速繁殖。
吃了致病性酵母菌污染的食品易造成食物中毒,有些免疫力低的人群亦可能发生酵母菌感染。
4、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病原菌,隶属于葡萄球菌属,有“嗜肉菌'的别称,是革兰氏阳性菌的代表,可引起许多严重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空气、水、灰尘及人和动物的排泄物中都可找到。
因此,食品受到污染的时机很多。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报告,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占第二位,仅次于大肠杆菌。
冰箱贮藏蔬菜水果,能保鲜,原理是什么冰箱贮藏蔬菜水果能够保鲜的原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低温:冰箱中的低温能够减缓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从而延缓蔬菜水果的腐败过程。
低温还有助于减缓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延长食材的新鲜度。
2. 湿度调节:冰箱通常具有可调节的湿度功能,能够提供适宜的湿度环境来保持蔬菜水果的新鲜度。
某些蔬菜水果喜欢高湿度的环境,如叶菜类,而另一些则喜欢较低湿度的环境,如苹果和西瓜。
通过调节冰箱的湿度,可以满足不同食材的贮藏需求。
3.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调节:冰箱中的密闭环境能够减少氧气的流动,并通过蔬菜水果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这有助于延缓食材的腐败过程。
一些蔬菜水果还会产生乙烯气体,这是一种促进成熟和腐败的气体,而冰箱的密闭环境可以减少乙烯的积累,延缓食材的衰老。
4. 防止交叉污染:冰箱的分隔功能可以防止不同食材之间的交叉污染,避免食材之间的气味和微生物传播,从而保持食材的新鲜度。
综上所述,冰箱通过提供低温、适宜的湿度、调节氧气和二氧化碳、以及防止交叉污染等方式,能够有效地延长蔬菜水果的保鲜时间,使其在贮藏过程中保持新鲜度和营养价值。
1/ 1。
家庭冰箱中的微生物种类调查羊宋贞;冯广达;姚青;王永红;姚雨欣;朱红惠【期刊名称】《生物技术通报》【年(卷),期】2013(000)002【摘要】旨在了解家庭冰箱中的主要微生物种类及其致病风险.随机选取了5个家庭冰箱为研究对象,采用营养琼脂(NA)、马铃薯葡萄糖(PDA)和高氏1号培养基对冰箱内不同位置的微生物进行了采集和分离.通过16S rRNA、26S rRNA或ITS基因序列分析和扫描电镜观察形态对其进行了鉴定,共分离到细菌84株和真菌74株.研究结果表明,家庭冰箱中的细菌主要以芽孢杆菌(Bacillus)、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库克氏菌(Kocuria)和假单胞菌(Pseudomonas)属的菌株为主.真菌则以枝孢菌(Cladosporium)、曲霉(Aspergillus)和青霉(Penicillium)属的霉菌为主.家庭冰箱中的致病菌主要为葡萄球菌,其他致病菌分布则较为随机.家庭冰箱中存在着种类丰富的细菌和真菌.葡萄球菌的污染较为普遍,冰箱的安全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总页数】6页(P195-200)【作者】羊宋贞;冯广达;姚青;王永红;姚雨欣;朱红惠【作者单位】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华南应用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微生物新技术公共实验室,广州510070;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广州510642;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华南应用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微生物新技术公共实验室,广州510070;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广州510642;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华南应用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微生物新技术公共实验室,广州510070;广州市先烈中路小学,广州510070;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华南应用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微生物新技术公共实验室,广州51007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家庭冰箱冷藏猪肉的微生物变化 [J], 程芳芳;苏晓鸥;王瑞国;张志岐;李阳2.冰箱为家庭第二污染重地夏季远离"冰箱性肠胃炎" [J],3.对冰箱中微生物喜恶情况的研究 [J], 陈瑞利;杜磊;庞慧丽4.夏日炎炎中的家庭好帮手——冰箱洗衣机导购指南 [J],5.嗜冷微生物和冷育微生物的研究:Ⅳ.冰箱中产生怪味的冷育微生物 [J], 周宇光;崔存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微生物菌种保存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一、菌种保藏的认识1.刚买回来的阳性菌株是第0代吗?菌株买回来时上面都会写明第几代,常规来说都是第0代。
像购买的ATCC或CICC的冻干粉都是标记为0代的。
2.菌种保藏时为什么要进行分离纯化?分离纯化后才能获得单一菌株,单一菌株进行菌种保藏才有意义,防止菌种交叉污染和变异,这也是菌种保存的基本原则。
3.怎样纯化菌株?纯化就是从TSA上或别的非选择性平板上转接一次,这就相当于纯化了。
二、菌种可以保存的种类1.所有的菌都能保存吗?如果不是的话,什么样的菌可以保存?什么样的菌不可以保存?菌种保存的原理是预防或减缓DNA复制时自发突变导致菌种退化,因此要创造代谢不活泼的状态,而菌种保存时使菌种进入休眠态(孢子、芽孢),并创造干燥、低温、缺氧、缺营养的环境,创造的环境越接近此状态,所保存的菌种的时间就越长,所以从原理上讲,所有菌种都可用这种方法保存,但需要注意的是,苛刻菌(如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萘瑟氏菌)等特殊细菌保存时,需-80℃或更低温度保存,才可以做到更长期的保存。
2.菌种保存管能保存霉菌及酵母菌吗?可以。
对于霉菌等真菌需培养7天进行保存,而酵母菌需培养三天将孢子洗脱下来进行保存,保存管中的小瓷珠可以作为介质来吸附孢子和菌丝,相当于砂土保存法中砂土作为载体起到的作用。
三、菌种的保存时间和保存条件1.怎样延长菌株的保存时间呢?大量的实验证明菌株在低温、干燥、缺氧、缺营养的条件下保存效果是最好的,越接近这种保存条件,菌株的保存时间越长。
2.能用菌种保存管永久保存菌株吗?温度越低,保藏效果越好。
从目前的试验数据及实际保存效果来看,-20℃可保存1~5年,-80℃或液氮中可保存5~10年,不同菌种及不同的保存温度保存时间会有所不同(例如:大肠、沙门等常规细菌-20℃目前可以保存到6年)。
但需要注意的是所保存的菌种需每年抽检进行生化特征的鉴定,确定菌株无变异。
3.为什么说,如果有条件的话,菌种保存管最好置于-80℃冰箱或液氮中?因为,贮存在-70℃以下低温中能减少冰晶形成,可极大降低冰晶形成对细菌的伤害,同时可为被保存的菌种创造更低的代谢环境,从而延长细菌保存的时间。
《输血科储血冰箱空气培养时间标准》1. 概述输血科储血冰箱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设备,用于存储血液和血液制品,并确保其安全使用。
储血冰箱空气培养时间标准是指对储血冰箱内空气进行微生物检测的时间标准,是确保储存血液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储血冰箱空气培养时间标准的意义、标准制定、执行及个人观点等方面展开讨论。
2. 意义储血冰箱内部环境的微生物污染可能会对储存的血液和血液制品造成污染,而污染的血液再次输注给患者可能会导致医院感染事件,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通过制定储血冰箱空气培养时间标准,可以及时发现并清除储血冰箱内的微生物污染,保障血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 标准制定输血科储血冰箱空气培养时间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血液储存的环境特点、微生物的生长规律以及实际使用情况。
通常情况下,标准制定需要结合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参考国际通行的标准,并根据医院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制定。
4. 执行储血冰箱空气培养时间标准的执行需要全院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和配合。
在执行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还需要建立健全的监测和反馈机制,对于检测结果异常的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输血环节的安全性。
5. 个人观点作为我个人的观点,我认为储血冰箱空气培养时间标准的制定和执行至关重要。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进行操作和执行,才能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日常工作中,我会严格遵守相关标准和规定,做好输血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保障患者的用血安全。
6. 总结本文从储血冰箱空气培养时间标准的意义、制定、执行及个人观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通过对这一主题的深入讨论,相信读者能对输血科储血冰箱空气培养时间标准有了更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也希望全体医护人员能够加强对输血环节质量控制工作的重视,共同维护患者的用血安全。
储血冰箱空气培养时间标准是保障输血安全的重要环节。
在执行过程中,除了对空气进行微生物检测外,还需要对储血冰箱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进行监测和控制,以确保血液的存储质量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