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医院感染质量控制综合评价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26.54 KB
- 文档页数:5
附件:1.二级及以上医院无独立医院感染管理科。
2.医院无专职人员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3.二、三级医院未开展监测工作和评价,无监测资料未结合监测资料采取控制措施。
4.未将医院感染控制内容作为专项纳入医疗例会、医院行政办公会或者院长查房。
1.二、三级医院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由院长或者主管医疗的副院长担任,成员结构合理;一级医院有院长或者主管医疗的副院长任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组长。
2.委员会应制定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计划,并对计划的实施进行考核和评价。
对医院感染突发或者重大事件有讨论。
3.委员会会议一年不少于2 次,会议应由主任委员主持,研究解决本院医院感染控制的实际问题。
并有会议记录和落实情况。
1.二级及以上医院设有医院感染管理科,直属于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的领导;一级医院有人负责。
一级医院有基本办公场地和设施,二级及以上医院配备单独办公用房和电脑办公设施,三级医院有单独办公用房和电脑办公设施。
2.按要求合理配备感染管理科专职医、护、技人员,专职人员数量:每200-250 张实际床位配备1 名专职人员,专职人员3 人以上应配备专职临床医师或者预防医学医师、微生物、护理等专业人员,条件不够的二级医院设兼职医生,兼职医生每周在医院感染科工作12- 15 小时,工作根据医院感染科医生职责由医院感染科安排。
有医院感染控制专项经费(包114查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文件检查过去 1 年的会议记录查文件、档案及经费来源。
一项不合要求扣1 分一项不合要求扣0.5 分一项不合要求扣1 分。
含培训经费)保证工作正常开展。
3.有专职人员、兼职人员及各类人员责任制度4.有年度计划,工作总结、有信息反馈,。
5.有全院培训计划并开展培训工作,有总结及效果评价。
6.三级医院有专题研究1.医院感染管理应纳入医院医疗质量控制体系。
医务、护理部门应催促临床科室落实感染控制的各项诊疗护理操作规程及制度,并组织培训、考核和督导检查。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标准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标准是评价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是否达标的重要依据,也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手段。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感染监测与报告。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对医院内感染病例进行及时监测和报告。
监测内容应包括感染发生率、病原微生物分布情况、感染部位及类型等。
报告应及时准确,确保信息畅通,为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二、感染预防与控制。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感染预防与控制体系,包括手卫生、消毒灭菌、医疗器械管理、环境清洁等方面的制度和规范。
医护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提高感染控制意识,确保操作规范,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三、感染风险评估与管理。
医院应对感染风险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对于高危患者和高危科室,应加强监测和管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感染风险。
四、医院感染管理团队。
医院应建立专业的感染管理团队,包括感染管理科室、感染管理委员会等。
团队成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地开展感染管理工作,保障患者安全。
五、感染管理质量考核。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机制,定期对感染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评估。
考核内容应包括感染监测与报告、感染预防与控制、感染风险评估与管理等方面,评估结果作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参考。
六、持续改进。
医院应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及时总结经验,改进不足,提高感染管理工作水平。
通过定期的质量评估和内部审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感染管理质量不断提升。
综上所述,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标准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对于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医院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不断完善感染管理工作,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价
标准
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
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价标准
检查时间年月日
普通病房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价标准病区:
检查时间年月日
新生儿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价标准
检查时间年月日
检查时间年月日
检查时间年月日
检查时间年月日
检查时间年月日
检查时间年月日导管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价标准
检查时间年月日
血液净化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价标准
检查时间年月日医疗废物转运贮存站管理质量评价标准
检查时间年月日爱婴病房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价标准
检查时间年月日。
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价标准
检查时间年月日
普通病房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价标准
检查时间年月日
新生儿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价标准
检查时间年月日
检查时间年月日
检查时间年月日
检查时间年月日
检查时间年月日
检查时间年月日导管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价标准
检查时间年月日
血液净化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价标准
检查时间年月日医疗废物转运贮存站管理质量评价标准
检查时间年月日爱婴病房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价标准
检查时间年月日。
检查部门:受检科室:检查日期:检查人:
★
一、检查说明
1.符号意义:“√”表示正确(或完整),各项完全相符: “X”表示不正确(或不完整),有一项不均属之; “NA"表示不适用或不涉及。
2.检查频次:根据医院及科室的实际情况决定检查频率。
3.样本量:根据医院及科室的实际情况决定检查样本量,但应达到统计学相关要求。
二、指标计算公式
1.感染科护理管理落实率(%)=检查完全正确(或完整)项目数/(总的检查项目数-不适用项目数)x100%。
2.单项正确或完整率(%)=各单项检查结果正确(或完整)人数/(总的检查人数-不适用人数)X100%。
医院院内感染质量控制评分标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安全和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其中,院内感染成为医院管理中的一大挑战。
院内感染是指在医院内住院或接受治疗过程中,患者感染了原本无菌的部位或器官。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各大医院都开始实施院内感染质量控制评分标准,以评估和监测院内感染的程度和治疗效果。
一、背景介绍院内感染是医疗机构中最普遍的并发症之一,不仅给患者造成痛苦,还会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等。
据统计,全球每年大约有超过800万人因院内感染导致死亡。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院内感染质量控制评分标准非常重要。
二、评分标准的制定原则1. 国际标准参照:评分标准需要参考国际上已有的相关标准,例如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制定的《医院感染控制实践指南》、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医疗保健相关感染预防和控制的指南》等。
通过综合借鉴国际标准,提高评分标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 数据来源可靠:评分标准的制定需要依赖大量的数据支持,这些数据应该来自可靠的统计和研究。
通过统计患者的感染率、死亡率、传染率等数据,建立起科学可行的评分标准。
3. 具备针对性:不同类型的院内感染可能存在差异,因此评分标准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感染制定相应的评分指标,比如手术部位感染、泌尿系感染、呼吸道感染等。
同时,评分标准还需要根据医院的规模、科室特点等因素进行修正和适应。
三、评分指标的选择1. 感染防控措施:评分标准需要考量医院是否有完善的感染防控策略和制度,如是否进行手卫生教育、是否定期开展感染防控培训等。
2. 设施和设备的清洁与消毒:考察医院的设施和设备是否达到卫生标准,进行科学规范的清洁和消毒。
3. 医护人员的手卫生行为:探究医护人员是否遵守手卫生的标准,如是否正确使用消毒液、是否按规定频率洗手等。
4. 患者感染率:评估患者出现感染的比例,包括院内感染和手术后感染等。
这一指标可以反映出医院的感染控制水平和患者安全情况。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评价标准普通病房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评价标准普通门诊、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评价标准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评价标准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评价标准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评价标准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评价标准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评价标准血液病房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评价标准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评价标准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评价标准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评价标准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评价标准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评价标准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评价标准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评价标准营养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评价标准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评价标准抗菌药物使用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评价标准医疗废物管理1.总后勤部《军队医院感染管理规定》〔2003〕后字第5号2.总后勤部《军队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2004〕后字第14号3.总后卫生部《关于组织实施军队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工作的通知》卫医疗〔2009〕121号4.总后卫生部《军队消毒管理办法》〔2003〕卫防字第4号5.《军队医院感染管理技术规范》(WSB 46-2001)6.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7.卫生部《消毒管理办法》卫生部第27号令(2002年)8.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卫医发〔2004〕100号9.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卫医发〔2004〕108号10.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GBZ/T 213-200811.卫生部《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卫医发〔2005〕73号12.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卫生部第48号令(2002年)13.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三个规范(WS 310—2009)14.《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1—2009)15.《医院感染监测规范》(WS/T 312—2009)16.《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 313-2009)17.卫生部《医院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卫医发〔2009〕23号18.卫生部《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卫医发〔2009〕90号19.卫生部《医院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卫医发〔2009〕123号20.卫生部《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卫医管发〔2010〕15号21.卫生部《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卫医政发〔2010〕35号22.其他相关法规、文件。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估细则引言医院感染是医院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据统计,全球每年因医院感染导致死亡的患者数量高达100万人。
医院感染不仅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还会增加医疗事故的发生率,影响医院声誉。
因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估对于医疗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本文档旨在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估的细则,为医疗机构提供参考和指导,保障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提高。
范围本文档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估,包括但不限于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治疗、医院感染的监测和控制、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估与管理等方面。
标准和要求1.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治疗1.1 医疗机构应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采取有效措施对医院感染进行预防和治疗。
1.2 医疗机构应建立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技术标准化体系,确保医疗操作规范化、标准化。
1.3 医疗机构应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及时掌握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制定防控措施。
2.医院感染的监测和控制2.1 医疗机构应建立医院感染监测和控制机制,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医院感染监测,掌握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制定防控措施。
2.2 医疗机构应将监测结果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机构,并按要求进行报表填报。
2.3 医疗机构应建立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评估和管理制度,对高危人群进行监测和管理。
2.4 医疗机构应建立医院感染的针对性隔离措施,对感染患者、病原菌携带者进行隔离治疗。
3.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估与管理3.1 医疗机构应建立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估制度,定期组织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估工作。
3.2 医疗机构应建立观察研究机制,注重医院感染防控实效评价。
3.3 医疗机构应开展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估工作,定期进行医院感染管理情况评估,并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4.文件和记录4.1 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文件体系,健全记录、保密、归档、审计等制度。
4.2 医疗机构应按要求保留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原始数据和记录,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完整。
医院感染控制质量标准及评价方法
一普通病房消毒隔离质量标准及评估细则
二 ICU病房消毒隔离质量标准及评估细则
三产房护理质量标准及评价方法
四新生儿室护理质量标准及评价方法
五手术室消毒隔离质量标准及评价方法
六内窥镜室消毒隔离护理质量标准及评价方法
七门诊消毒隔离护理质量标准及评价方法
八发热门诊消毒隔离质量标准及评价方法
九口腔门诊消毒隔离质量标准及评价方法
十手部清洁、消毒护理质量标准及评价方法
十一各类环境、物品等卫生质量标准及评价方法
十二浸泡消毒、灭菌质量标准及评价方法
十三一次性医用物品管理使用质量标准及评价方法
十四医疗废弃物管理质量标准及评价方法。
四川省医院感染质量控制综合评价标准
篇一:江西省医院感染质量控制综合评价标准(试行)
附件:
1
2
3
4
5
篇二:四川省综合医院评价标准分值表
四川省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XX版)
1.医院制定有中长期发展规划(10分)
2.医院发展规划内容(20分)
3.年度工作计划与总结(5分)
854.医院功能定位明确(20分)
5.按?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要求配备医院资源(15分)
6.建筑面积(:四川省医院感染质量控制综合评价标准)(15分)
1.依法执业(13分)(二)组织管理(47分)
2.组织架构(10分)
3.人力资源(24分)
1.加强依法职业管理(2分)
2.实行双向转诊(2分)
3.负责一,二,三类医疗技术项目分类管理,手术分
级管理,医师定期考核及准入授权管理(3分)
(三)医疗管理(204.开展全员质量教育(3分)
一.医院管理5.组织重大手术,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2分)(3006.会诊管理(3分)
7.加强医疗纠纷事故及授权责任的防范(3分)8.督促检查药品,医疗器械的供应健全管理(2分)
妇产、儿童医院均为(四)医院信息化建设及运行监测统计指标(48分)
(五)财务管理(25分)
(1)医院有教学组织管理机构(2分)
(六)保障管理(30分)(2)教学质量保证体系(6分)
1.医学教育(25分(3)建立完整的续传医学教育管理体(8分)
(4)住院医师培训(9分)45分
2.医学科研(20分)
医院质量管理规章制度,技术规范健全(4分)
(一)基础质量管理(35分)2.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10分)
3.院科三级质量管理组织体系(10分)
4.专业技术人员的三基三严(11分)
1.核心医疗制度(26分)
2.急诊质量管理(15分)
二.医疗质量管理3.住院管理(20分)
(800分)4.手术管理(15分)
5.重症医学管理(25分)
6.麻醉与镇痛管理(15分)
7.血液净化管理(15分)8.康复治疗质量管理(10分)
(二)环节质量(505分)9.介入诊疗管理(10分)
10.临床营养管理(10分)11.医用氧舱管理(8分)
12.放射治疗管理(8分)
13.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17分)14.临床检验管理(40分)15.医学影像管理(35分)16.病理管理(12分)17.药事和药学工作管理(70分)18.输血管理(30分)19.医院感染管理(90分)20.病理管理(34分)
(三)终末医疗质量与监测指标(50分)
(四)护理管理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210分)
(一)医德医风及服务行为管理(27分)(二)院务公开(10分)(三)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30分)
三.医院服务(“三好一满意”活动)(四)门诊及服务流程管理(63分)(200分)(五)服务收费管理(50分)
(六)医保管理(10分)
(七)社会评价(10分)
(一)病人安全目标管理(72分)
(二)医院基础设施和基本功能完备(6分)
(三)开展全员医疗服务安全培训监督,培训改进(12分)
(四)执行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和医疗事故防范预案(10分)四.医疗安全(150分)(五)医院制定预防非医疗因素引起的意外伤害事件的措施(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