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语文七下《故宫博物院》word表格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2
《故宫博物院》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历史、建筑特色和文化价值。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故宫博物院的历史、建筑特色和文化价值。
2.教学难点:故宫博物院的历史变迁和建筑风格。
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2.故宫博物院相关图片、视频资料3.教学课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故宫博物院,激发学生兴趣。
2.学生分享对故宫博物院的了解和印象。
(二)故宫博物院历史介绍1.教师讲述故宫博物院的历史变迁,让学生了解其作为中国皇家宫殿的背景。
2.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资料,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历史。
(三)故宫博物院建筑特色1.教师讲解故宫博物院的建筑风格,如:明清建筑风格、宫廷建筑特点等。
2.学生观察故宫博物院建筑图片,分析其建筑特色。
(四)故宫博物院文化价值1.教师介绍故宫博物院的文化价值,如:文物收藏、历史研究、旅游观光等。
2.学生讨论故宫博物院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第二课时(一)故宫博物院游览路线1.教师讲解故宫博物院的游览路线,让学生了解游览顺序和重点景点。
2.学生绘制游览路线图,加深对故宫博物院的认识。
(二)故宫博物院景点介绍1.教师介绍故宫博物院的重点景点,如:太和殿、乾清宫、紫禁城等。
2.学生通过观看景点图片,了解各景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三)故宫博物院文物欣赏1.教师展示故宫博物院的珍贵文物,如:瓷器、书画、玉器等。
2.学生欣赏文物,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课后作业2.学生收集故宫博物院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其历史、建筑和文化。
六、教学反思1.提高学生对故宫博物院的认识,加强历史文化教育。
2.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二)故宫博物院景点介绍1.教师介绍太和殿的历史背景:“同学们,太和殿,也称为金銮殿,是故宫的中心,也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
《故宫博物院》一、教材分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7~9年级阅读目标中提出“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写作目标中提出“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
可见,初中阶段的说明文学习已经提到了写作的高度,更强调学以致用。
基于以上认识,在教学时,应对阅读说明文的有关要求做一些介绍,并有所侧重。
《故宫博物院》侧重于介绍说明顺序。
作者沿着游览参观路线,按照从南到北的顺序有主有次地介绍故宫的建筑物和布局。
做到了“清楚明白”,为学生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模本。
二、设计思路《故宫博物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鲁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6课本单元以介绍园林建筑、名胜古迹为主题。
阅读这些文章,会使人开阔眼界,感受我国劳动人民惊人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学习本单元,要把握阅读说明文应注意的几个方面:抓住事物特征、理清说明顺序、了解说明方法、体会说明语言。
三、教学目标1、速读课文,获取信息,理解文章内容。
2、把握文章抓住事物特征、有序说明、突出重点、详略得当的写法,训练信息筛选和加工能力。
3、理解故宫建筑群所凝聚的深刻的人文内涵。
四、教学重点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五、教学难点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一)导入:首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多媒体播放《故宫》短片,教师随短片音乐深情朗诵。
)师:俄国伟大的文学家果戈里曾经说过:“当歌曲和传说已经缄默的时候,建筑还在说话。
”在北京有一座城中城,她就在诉说着历史,诉说着文化。
她不仅是凝固的历史,更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她就是故宫。
今天就让我们紧随作者黄传惕的脚步走进故宫,去探寻古人的智慧,触摸历史的脉搏。
(板书课题)带着喜悦兴奋的语气范读题目用生动形象的画面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内探究(二)初览故宫:一柱一椽成音符。
《故宫博物院》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历史、建筑风格和文化价值。
2.培养学生对古建筑和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故宫博物院的历史、建筑风格和文化价值。
2.教学难点:故宫博物院建筑群的空间布局和象征意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播放《故宫博物院》纪录片片段,引导学生关注故宫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文化。
2.学生分享对故宫的初步了解和印象。
(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历史、建筑风格和文化价值。
2.学生分组讨论,整理所学内容,准备进行课堂分享。
(三)课堂分享1.每组派代表分享本组的学习成果,其他学生补充和提问。
(四)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故宫博物院平面图,引导学生分析故宫建筑群的空间布局。
2.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故宫建筑群的空间布局和象征意义。
(五)互动环节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猜猜看”活动,让学生根据故宫建筑的特点和象征意义进行猜测。
2.学生分享猜测结果,教师揭晓答案。
(六)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七)课后作业1.学生绘制故宫博物院平面图,标注主要建筑和景点。
四、教学反思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不足之处进行调整和改进。
2.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提出改进意见。
五、教学资源1.教材:《故宫博物院》2.纪录片:《故宫博物院》3.图片:故宫博物院建筑群、平面图等六、教学时间1.1课时(45分钟)七、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表现:参与度、分享内容、提问等。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故宫博物院的历史:让学生理解故宫作为明清两代皇宫的历史地位,及其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性。
2.建筑风格: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识别并理解故宫的建筑风格,如屋顶的飞檐、黄瓦、红墙等。
3.文化价值:引导学生探讨故宫作为文化遗产的意义,以及它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教学难点:1.建筑群的空间布局:通过互动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故宫中轴对称的布局特点及其背后的文化含义。
《故宫博物院》教案教案:《故宫博物院》一、教学目标:1.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建筑结构和展览内容。
3.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历史文化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故宫博物院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讲解。
2.故宫博物院建筑结构和展览内容的介绍。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故宫博物院的一些基本信息,如地理位置、规模等。
2.知识讲解(30分钟)(1)讲解故宫博物院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故宫博物院作为中国古代皇家宫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价值。
它建于明代,是中国最大的宫殿建筑群,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之一(2)讲解故宫博物院的建筑结构:故宫博物院的建筑结构呈现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特点,共有上百个建筑群,数千间建筑。
主要包括三大殿堂、六大院落和玉河等。
每个殿堂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风格,如太和殿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储秀宫是皇后居住的地方等。
(3)讲解故宫博物院的展览内容:故宫博物院有着丰富的展品,包括绘画、书法、工艺品等。
其中最著名的是故宫珍品展,其中包括了故宫藏品中最有价值、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如《清明上河图》等。
3.学习活动(30分钟)(1)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展品进行研究和解读,了解它的历史背景、设计构思和艺术表现等。
(2)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选择的展品,并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
4.巩固练习(15分钟)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一份阅读理解题,并进行讨论。
5.拓展延伸(1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关于故宫博物院的话题进行研究,如故宫博物院与中国历史的关系、故宫博物院的世界影响等,写一篇小论文。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故宫博物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培养了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历史文化意识。
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展示环节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拓展延伸的活动,学生能够激发自己的兴趣,进一步挖掘故宫博物院的相关知识。
《故宫博物院》学习目标:1、读课文,扎实记忆文中字词,了解故宫博物院的特点。
2、通过合作探究,掌握文章以空间为序的写作特点。
3、全力以赴,阳光展示,培养爱国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掌握文章以空间为序的写作特点学习方法:1、大声朗读课文两遍,充分预习:①边读边给生字、生词作记号。
给段落标上序号。
②再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按顺序主出故宫博物院的参观路线(注意:方位词)③在此基础上总结本文的说明顺序有什么特点。
2、认真限时完成,规范书写;小组合作讨论,答疑解惑。
【自学导航】一、检查预习矗立()鳌头()湛蓝()鎏金()蟠龙()中轴线()金銮殿()击磬()玉玺()攒() zhào ( )书藻井() jiǎo( )健妃嫔()修缮()玲珑:湛蓝:布局:肃穆:幽雅:悠扬:井然有序:二、读课文,划分文章结构层次,概括大意,并理清说明顺序。
三、走进故宫1、今天我们组织一个免费旅游团,我是导游,因有事情,已先行来到太和门,你们是如何从天安门到太和门与我汇合?2.现在已经进入了故宫博物院,你最想看的是什么?有句话可要说在前头,本次参观是免费的,导游无钱可赚,我可不会给大家做详细的讲解。
3.①走进太和殿,你有何感受?请描绘一下太和殿的外景。
②在介绍中,描述龙有十次之多,为什么?③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4.由于旅社时间安排过紧,本次参观故宫博物院只能允许大家详细参观和殿,其余几个景点只能边走边看了。
下面我们马上要到神武门搭车了,在出来的路上还可以欣赏到哪些宫殿呢?【拓展迁移】按空间顺序画出故宫的示意图。
【自主练习】①一是圣母殿,它建于宋天圣年间,重修于宋崇宗元年(1102年),这是全祠的主殿。
殿外有一周围廊,是我国古建筑中现存最早的带围廊的宫殿。
殿宽七间,深六间,极为宽敞,却无一根柱子,原来屋架全靠墙外回廊上的木柱支撑。
廊柱略向内倾,四角高挑,形成飞檐。
屋顶黄绿琉璃瓦相间,远看飞阁流丹,气势十分雄伟。
《故宫博物院》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故宫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1.2 教学内容1.2.1 故宫的概况:介绍故宫的历史、建筑风格和规模。
1.2.2 故宫的建筑特点:分析故宫的宫殿布局、建筑结构和装饰艺术。
1.2.3 故宫的艺术价值:介绍故宫馆藏的文物精品和艺术特色。
第二章:教学资源与方法2.1 教学资源2.1.1 图片:收集故宫的图片,展示故宫的壮丽景观。
2.1.2 视频:播放故宫的纪录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故宫。
2.1.3 教材:选用权威、生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故宫知识。
2.2 教学方法2.2.1 讲授法:讲解故宫的历史、建筑和艺术价值。
2.2.2 讨论法:组织学生探讨故宫的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
2.2.3 参观法:组织学生实地参观故宫,增强教学效果。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时间3.1 教学过程3.1.1 导入:简要介绍故宫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3.1.2 讲解:详细讲解故宫的历史、建筑和艺术价值。
3.1.3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故宫的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
3.1.4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作业。
3.2 教学时间3.2.1 课时安排:本节课安排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思4.1 教学评价4.1.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反思自己的收获。
4.1.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促进共同进步。
4.1.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指导。
4.2 教学反思4.2.1 教师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4.2.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改进教学方法。
第五章:教学拓展与延伸5.1 教学拓展5.1.1 组织学生实地参观故宫,增强教学效果。
16.《故宫博物院》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以空间为序说明事物的顺序,体会这类说明文的条理性。
2.认识并学习方位词语的准确运用。
3.了解故宫博物院这一古代建筑群的概貌和特色,认识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智慧和创造才能,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教学设想1.本文最初是一篇广播稿。
据此,可设计一种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授课方式。
在这种总体设想下,可分为两个步聚:第一步,教师以导游或解说员身份介绍故宫博物院的总体概况第二步,在教师的示范和指导下,由学生担任导游,就某些局部内容向大家介绍,借以指导朗读,增强学生对空间的感性认识,缩短与课文的距离。
2.对全文内容的掌握,可以与处理课后练习结合起来,首先组织学生熟悉课文,标注表明方位走向的词语;在这个基础上,分组讨论填写练习一的《故宫博物院示意图》;最后,全班一起讨论填写《故宫博物院示意图》,使学生对全文空间说明顺序,清晰分明的结构层次形成清楚的认识。
3.对说明的重点太和殿,可采取综合方法处理,空间方位可由学生解决,政治含义以教师分析为主,最后用课后练习巩固。
4.绘制《故宫博物院导游图》(不标建筑物名称和导游路线)大图或投影胶片均可。
备用。
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1.了解故宫博物院全貌,掌握全文结构层次说明顺序。
2.初步认识故宫建筑群雄伟、壮丽的总特点。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解题。
1. 注音:矗立鳌头湛蓝藻井斗拱蟠龙金銮殿击磬檀木攒乾清官坤宁宫肃穆额枋矫健鎏金翊妃嫔2.解释字义、词义:攒挥霍湛蓝井然有序点缀错综相连和谐迥然不同以上字词可出示字词卡片或使用投影。
3. 解题。
学生朗读“预习提示”第一句。
教师:这篇课文就是介绍故宫博物院的一篇说明文。
(加黑字板书)教师朗读课文第1段,学生标注有关名称,教师提示;“紫禁城”:中国古代皇帝自称天了,他的住地称皇宫、紫宫,是禁地,不许百姓靠近,所以称紫禁城。
这个词表明了它过去的封建性质和功用。
“故宫”:明清两代已成为历史,皇宫被人们称为故宫,这是人们习惯的称呼,表明着时代的变迁。
语文《故宫博物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文物藏品。
(2)能够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描写故宫博物院的内容。
(2)学会欣赏古代建筑艺术和文物,培养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 作者写作思路和表达技巧的把握。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涉及的古代建筑艺术和文物的知识。
2. 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文化和保护文化遗产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写作思路。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3. 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故宫博物院》文本。
2. 图片:故宫博物院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3. 教学设施:投影仪、电脑等。
教案内容请参考后续章节。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故宫博物院的照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兴趣。
(2)简要介绍故宫博物院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所描述的故宫博物院的特点。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汇报。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写作思路。
(2)讲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古代建筑艺术和文物的知识。
5. 欣赏与实践:(1)学生欣赏故宫博物院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2)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绘制故宫博物院平面图、模拟导游讲解等。
七、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 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故宫博物院的一件文物进行研究,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下节课进行分享。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故宫博物院》表格式教案《故宫博物院》表格式教案教案课题: 14故宫博物院(共 1 课时第 1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祖国传统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
2.了解方位词在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的重要作用。
3.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4.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学以致用,初步学写说明文。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故宫博物院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集中体现。
学习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学习。
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2.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故宫挂图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上次有位同学同他父母去北京旅游了一趟。
回来后同学们就好奇地围着他,请他们介绍故宫的情况,他就兴致勃勃地介绍了起来,说了许多,越说越乱,急得满头大汗,同明顺序(1)提问:本文采用了哪一种说明顺序?明确:本文是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介绍故宫的,大体上按照游览参观路线沿中轴线由南向北逐次介绍的。
(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理解课文总说、分说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过程明确:第1、2段是总说,概括介绍故宫的位置、历史、在古建筑中的地位、总体布局和艺术风格。
中间(3~15)是分说。
根据故宫的特点,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为前朝和内廷两部分分别加以说明。
前朝主要介绍“前三殿”,先介绍殿前建筑(4),然后依次介绍太和殿(5~8)、中和殿(9)、保和殿(10)。
内廷主要介绍“后三宫”,分乾清宫(12)、交泰殿、坤宁宫(13),接着总结介绍后三宫的彩画图案(14)和御花园(15)。
最后一段对故宫作总的概括,再次强调其艺术特点。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优质课课案)○烟台市实验中学孙贞锴【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故宫博物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鲁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一篇典范的以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现代说明文。
文章相对浅白,怎样在教学中做到既讲习应该讲习的基本内容、又适度发掘有价值的教学因素,这就值得深究了。
阅读学习说明类文章,读懂当然是基本目的,但这个“懂”必须是语文课程范畴的“懂”,因此,本文的教学绝不能自觉不自觉地以了解、增进故宫有关知识作为教学目的(关于故宫的知识、资料图片可适当引介,但终究只是个“引子”而已)。
语文教学的宗旨所在和对话指向——绝非仅仅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文本表达的内容(文本的原生价值),更在于让学生学习文本表达相应内容时所采用的言语手段(文本的教学价值),指向其言语形式。
叶圣陶先生指出:“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
”故,说明文的阅读教学必须坚决地站在语言文字立场之上展开。
学习说明性的课文,我们更要引导学生关注知识背后的语言文字和语言表达,关注作者思考问题所表现出的科学的思想态度,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7—9年级)中提出的相应要求,让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获取主要信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等。
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当然应该教,应该渗透,但是怎么教、怎么教更好呢?“只要是学习一篇说明文,就一定要让学生弄清楚说明对象、说明特征、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结构、说明语言……这样一来,说明文的学习还有什么美感可言?”(《语文教学通讯》20XX年第2期《警惕:说明文教学的去语文化》)学生在本单元前两篇经典说明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的学习中,对说明文基本的文体知识已有较充分的把握和训练,如果再按部就班地按照相关套路设计这篇课文的学习,难免有些枯乏,很可能滑向一种简浅的重复和浪费,既不合乎学情,也不符合教材编者意图,更体现不出单元教学统摄下的篇目教学侧重点。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作者:盛子君【教材分析】《故宫博物院》最早是一篇广播稿,其最大的特点是把故宫博物院庞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说得井然有序,条理清晰。
这得益于运用了总分式的结构和空间顺序。
同时作者在说明故宫建筑群特征时,没有平均用墨,而是选择太和殿作为重点,使文章内容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学情分析】通过本单元前三课的学习,学生对说明文的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如说明对象、说明文的结构、说明方法、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等。
空间顺序和详略得当的写法对于学生来说是相对陌生的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梳理文章总分式的结构。
过程与方法:学习运用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学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地说明事物的写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历史与价值,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流程】一、课堂导入“不到长城非好汉,不游故宫真遗憾”,的确到了北京,故宫是非游不可的景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规模宏大壮丽的故宫博物院。
二、整体理解1.学生带着任务默读课文。
任务一:勾画出故宫建筑群的总体特征。
任务二:勾画出表明作者行踪的语句,并圈画出建筑物。
明确:总体特征:“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表明行踪的语句:“从天安门往里走,沿着一条笔直的大道穿过端门,就到了午门的前面。
”“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
桥的北面是太和门,一对威武的铜狮守卫在门的两侧。
”“进了太和门,就到紫禁城的中心。
”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太和殿后面是中和殿。
”“中和殿后面是保和殿。
”“从保和殿出来,下了石级,是一片长方形小广场,西起隆宗门,东到景运门。
”“后三宫往北就是御花园。
”“从御花园出顺贞门,就到紫禁城的北门――神武门,对面就是景山。
”参观的建筑物: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石桥、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隆宗门、景运门、文华殿、武英殿、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东六宫、西六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文如同一篇解说词,按照游览参观路线,以空间为顺序,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南到北,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宫的建筑群,使我们了解到故宫的位置、地位、总体布局、艺术风格等多方面的知识,从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良传统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生字词,了解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复杂事物的思路,掌握突出重点、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1)资料搜集法:组织分组,自主预习,查找与故宫相关的资料,熟悉说明对象。
(2)方位图示法:小组合作,删繁就简,画一张醒目清晰的方位路线图浓缩全文说明内容。
(3)情境表演法:角色扮演,口头介绍,内化课文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巨大成就,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故宫特点,理清游览路线,掌握条理分明的结构顺序和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2.难点:能抓住事物的特征,用自己的语言对说明对象条理清楚地进行解说。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提起首都北京,大家能想到哪些名胜古迹?北京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明的古城,长城、故宫、天坛、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现在秋高气爽正是出游的好时节,我们今天就组团在黄传惕导游的带领下一起去故宫旅游一趟,好不好?(二)检查预习,漫谈认识请按小组展示,介绍课前预习收集到的有关故宫的图片、资料,以“我所知道的故宫”为题,谈谈自己对故宫的初步认识与感受。
看来大家对故宫的认识主要是文字资料,下面我们来看一段故宫的视频短片(3分2秒)。
(三)整体感知,画路线图1.对说明文来说,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是最首要的。
在游览故宫之前,我们首先要搞清楚故宫的特征是什么?请在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故宫建筑特征的语句。
[明确]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新课教学()分钟二、整体感知,明确任务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为介绍故宫为我们提供的四份材料。
2.根据不同的任务,确定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出示:【课件3】任务一: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
任务二: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做讲解。
三、温馨提示,指导方法1.画图提示:画出有关的方位词,理清游览路线,画好故宫博物院路线图。
(板书:故宫博物馆参观路线图)⑴交代行踪的词:“从……往里……,沿着……穿过……到……”“走进……”“进了……就到……”“从……出……就到……”⑵方位词语:“北面”“中心”“中轴线上”“后面”“往北”……2.景点讲解:(板书:景点介绍)(1)根据课文和图片分组介绍一两处景物。
(外观、内景、位置、用途等。
)(2)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来介绍;语言优美,说明准确,有自己的创意。
四、汇报评价,点拨指导。
(一)检查指导任务一、参观路线图1.指名说一说参观路线图怎么画?(参观路线是怎样的?)2.师生评价,教师指导:(1)只看参观的路线,我们的着眼点就放在文章中的某些方位词或表示行踪的词语上,可以用笔圈画出各处景点,再通过说明语言确定出具体方位,就可以绘制出参观路线图了。
(2)阅读《材料三》明确参观时按由南向北的空间顺序。
(板书:由南向北)出示:【课件4】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桥→太和门→三大殿(太和殿、安排学生交流怎样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这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
为了使学生能更出色地完成两个任务,教师在学生动手之前先给予了提示,这样使学生完成任务时有章可循,相当于为学生的达标铺路搭桥。
中和殿、保和殿)→小广场→前朝(三大殿、文华殿、武英殿)→内廷(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东六宫、西六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景山(二)检查指导任务二、介绍一两处景物1.检查提问:你想选取哪两处景物来介绍呢?你想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呢?2.课文重点介绍了哪个宫殿?(太和殿)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学生小组讨论,指名汇报,教师指导)出示:【课件5】A.台基──修建得很高(三层台基高七米),设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个圆雕龙头),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B.外观气势雄伟(是故宫最大的殿堂),色彩壮丽;内部装饰庄严富丽;C.位置和功用(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借雄伟的建筑显示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