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3新人教版
- 格式:docx
- 大小:29.91 KB
- 文档页数:4
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通过电的利用,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等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1.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发明家爱迪生及其发明成就,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汽车、飞机,化学工业和新材料的出现。
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巨大影响。
2.了解电力的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理解科学技术发展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激励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科学。
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及其成就。
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今天我们已经习惯了借助电灯照明,使用电话与人交流,我们走在大街上,放眼望去,五颜六色的汽车来来往往,遥望蓝天,银白色的飞机在空中翱翔……这些都让我们自然地联想起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其中,电力的广泛应用是主要标志,人类由“蒸汽时代”过渡到“电气时代”。
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情况。
一、电的应用1.背景史料1史料2工业革命使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为资本国际化准备了条件,大量积累的资本为工业集中奠定了雄厚的基础……而科学的突破,技术的创新,对于工业革命的形成至关重要。
教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爆发的背景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呈现):(1)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2)经济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3)科学技术:19世纪以来,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
2.电的应用史料1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用实验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可以产生电流。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教学活动介绍:本节课主要以学生活动的方式展开。
通过小组收集-整理-展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动手设计,语言表述历史,团结合作等能力。
学习目标:通过学生活动,使学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及发明过程,进一步论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力,对人类进步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课前准备:教师:1、确定本次成就展的主题“科技──让生活更美好”2、将班级同学分成4个活动小组,分别为“展示图片,走进历史”“人物扮演,再现历史”“观看视频,感知历史”“畅游展台,回味历史”小组,用各种不同的形式加以展示。
课前准备:各小组分工准备:第一组:“展示图片走进历史”组收集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相关的科学家的资料;第二组:“人物扮演再现历史”组邀请著名的科学家来到展馆并介绍成果的发明进程及原理;第三组:“观看视频感知历史”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的过程。
第四组“畅游展台,回味历史”回味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发明。
教学活动过程:〔教师导语〕(一)导入环节:同学们听说世博会吗?世界博览会是展示世界文明最新成果的盛会,第一届世博会是在英国的水晶宫召开,率先完成工业的英国已经是世界上的强国,没有人怀疑英国的强大,因为强大带来的巨大召唤力使得英国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世博会。
到2010年中国举办的世博会,世博会它走过了近二百年的历程,向世人展示人类智慧的结晶,人们也感叹着科技进步的神奇力量,今天,让我们也担当此重任,来举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展。
通过课前自学,我们已经掌握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我们课前已经做了一些准备,请四个小组各展神通,用你们独特的方式展示你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的成果。
(二)展示环节:有请第一组同学上场:[展示图片走进历史]第一小组:(代表)我们小组通过阅读书籍及上网等,收集到了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的科学家的人物图片及他们生平,我们制成了幻灯片,展示给大家。
第一名同学:大家好,我带来了发明电磁感应现象的法拉第的图片(多媒体)法拉第生于英国新英顿,他出生贫寒,主要靠自学成才。
三次科技革命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内容、特点及影响。
2、指导学生阅读处理相关的历史材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坚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信念,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学情分析】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技术的发明和使用。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科技革命,涉及面非常广。
三次科技革命也是历年中考的热点,通过对本专题的复习,达到进一步熟悉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内容、特点及影响等考点,培养学生不断探索、科技创新的情操。
三、【重难点】重点:比较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性成就。
难点:三次科技革命的深远影响。
四、【教学方法】讲述法、列表法、比较法、问题教学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五、【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老师——法国有一位作家曾写过这样一个故事,叫做“80天环球旅行”。
提到环球航行,首先想和同学们交流几个问题:问:在世界史中,谁最先进行环球航行?答:麦哲伦问:他花费多长时间环球航行?答:三年问:使用的交通工具是什么?答:帆船老师——的确,麦哲伦率领他的船队足足用了三年时间环绕地球一周,但是如果我们使用火车、飞机或者其他的手段,结果会怎样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19世纪末,一个法国人乘火车环球旅行一周,花费了43天的时间。
20世纪50年代,一架B-50型轰炸机,经过四次漂亮的空中加油,仅仅用了94个小时,便绕地球一周。
超音速飞机问世之后,人们飞的更高更快。
1979年,英国人只用了14个小时零6分钟,还不到一天就环球地球一周。
问:同学们,究竟是什么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神奇呢?答:工业革命(利用多媒体图片,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问:我们已经学习过几次工业革命呢?答:三次欣赏一组图片,请同学们说出着些图来源于哪个时代及涉及到哪些人物,然后进行三次科技革命的专题复习:通过图片巩固哈格里夫斯和瓦特的发明成果。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学习目标】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和特点。
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和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
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刻影响。
感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学习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和影响。
【学习难点】垄断组织及垄断组织形成的影响。
【课前预习】一、第二次工业革命1.第二次工业革命展开的背景?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自然科学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步。
2.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何时开始的?19世纪六七十年代3.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在哪些国家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4.什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六七十年代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5.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什么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二、电的应用1.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是什么?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
2.电磁感应现象是谁在何时发现的?根据这一现象发明发明了哪些机器?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电动机和发电机。
3.何时发电机进入生产领域,电力开始作为动力带动机器?19世纪70年代4.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出哪些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事物。
他在纽约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火力发电站和输电网。
发电站为电灯提供了能源,促进了电灯的广泛使用。
5.在各国发明家的共同努力下有哪些新发明问世?发电机、电动机、电焊、电钻、电话、电车、电报等纷纷问世。
6.电力进入生产生活领域后人类社会进入了什么时代?“电气时代”。
三、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1. 内燃机的发明(1)内燃机的发明是哪次工业革命中应用技术的另一重大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中。
(2)在内燃机的发明过程中,先后有哪些成果问世?(1)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一台煤气内燃机。
(2)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成汽油内燃机。
(3)德国工程师迪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
专题一:三次科技革命一、2019年考纲本专题相关考点:1、工业革命及意义2、第二次工业革命二、专题解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纵观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科技力量兴起时期,社会发展就快,反之则慢甚至保守落伍。
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并日益走向全球化。
三、考点解析四、备考视角:科技创新在历年中考都有相当比重,本专题复习可立足科技革命与人类生活的影响来进行,既要理解标志性的发明和成就,也要把握不同科技革命发生的大致时间,在做相关习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五、课堂练习1.英国国家博物馆近代史的一个部分标示着这样的序言:“它用巨大的、不受地理自然条件限制的动力开创了人类经济发展新时代,它的出现意味着人类第一次用智慧释放出一种自然力量,鼓励了人类的创新。
”这一部分主题应当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交通工具的革新D.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2.对下列图示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图一的经济结构是在英国工业革命后形成的B.图二的经济结构是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C.当今世界正在形成图三的经济结构D.经济结构演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3、进入本世纪第二个十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后,随着我国经济较快增长,居民收入显著提高。
汽车在我国家庭中快速普及,下列品牌与最早流水线大批量生产的汽车“亲缘”最近的是()A.长安福特B.北京现代 C 东风本田D.上海大众4、2015年12月10日,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在瑞典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请问下列选项与诺贝尔生前的贡献领域有关的是()A.政治领域B.经济领域C.化学领域D.文化领域5.“科学开始对工业没有什么影响。
……电力时代,也就是第二次技术革命,其引发力量不是来自生产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似乎同生产没有关系的科学研究成果。
”材料反映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A.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B.兴起于重工业C.科学技术是生产力D.电力的广泛使用6.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点是( )A.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B.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C.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D.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7.2017年6月初,美国总统特朗普为发展经济,宣布退出保护全球气候的《巴黎协定》。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设计思想】本学年度我校全面在课堂教学中推进“四要素”建设,即目标、问题、活动及评价。
本课设计从课标要求出发,根据教材内容及学情,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围绕第二次工业革命展开,设置了三个篇章:第二次工业革命之魅力,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光芒及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力量。
通过提出具有梯度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及给予我们的启示。
【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课位于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材的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中的第一课,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起着引领作用。
在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中已经学习过第一次工业革命,为本课内容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经过九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世界史有了一定了解。
在内容部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许多成就是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用丰富的图片及视频材料引起学生兴趣,学生理解的难度也大大降低。
三、教学目标、重难点课标要求通过电的利用,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等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材料,观察图片等,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发明家爱迪生和他的发明成就,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和使用等基本史实。
2、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有什么不同?”等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进而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难点: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的进步的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材料)1931年10月18日,闻名世界的伟大发明家爱迪生与世长辞,他为人们点燃了二十世纪的灯火!10月21日,全美国熄灯哀悼他的去世。
那天夜晚,连自由女神高举的火把也熄灭了。
师:为什么爱迪生可以受到这样的特殊对待?(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人物——爱迪生来引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学习,激发学生兴趣。
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通过电的利用,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等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1.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发明家爱迪生及其发明成就,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汽车、飞机,化学工业和新材料的出现。
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巨大影响。
2.了解电力的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理解科学技术发展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激励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科学。
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及其成就。
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今天我们已经习惯了借助电灯照明,使用电话与人交流,我们走在大街上,放眼望去,五颜六色的汽车来来往往,遥望蓝天,银白色的飞机在空中翱翔……这些都让我们自然地联想起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其中,电力的广泛应用是主要标志,人类由“蒸汽时代”过渡到“电气时代”。
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情况。
一、电的应用1.背景史料1史料2工业革命使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为资本国际化准备了条件,大量积累的资本为工业集中奠定了雄厚的基础……而科学的突破,技术的创新,对于工业革命的形成至关重要。
教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爆发的背景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呈现):(1)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2)经济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3)科学技术:19世纪以来,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
2.电的应用史料1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用实验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可以产生电流。
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1教学分析: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就:电力方面的重大发明、内燃机和交通工具的发展、化学工业和新材料;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上网搜集或者提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资料,对资料进行概括、归纳,以加深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认识;通过举例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对当今社会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的了解,使学生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的意识,树立不畏艰难、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科学态度: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录像:人的一生应当如何度过?(思考人生)今天的飞机、汽车、火车、高铁等先进科技与哪几次工业革命有关?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电的应用1.阅读教材,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和特点。
(从政治、经济、自然科学等方面思考)提示:(1)政治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进一步巩固和扩大。
(2)经济上: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
(3)自然科学: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步,为工业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2.阅读教材和图文史料,认识电力的发明和运用过程。
设问:图一现象是谁发现的?它与图二、图三的发明有何关系?图二、图三的发明有何意义?提示:英国科学家法拉第。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为发电机和电动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使电力成为新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
【图解发明】提示: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
3.读教材和图文史料,了解爱迪生在“电气时代”的发明创造。
设问:指出图一、图二、图三、图四发明创造的名称。
简要概括爱迪生在电器发明上的贡献。
提示:图一是电灯、图二是留声机、图三是电影摄影机、图四是碱性蓄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