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害气体可致鸡脱毛
- 格式:pdf
- 大小:120.49 KB
- 文档页数:1
畜禽舍中的有害气体由于畜禽呼吸、排泄、生产中有机物分解等的影响而使畜禽舍内空气的成分和数量与大气相比发生较大的变化,不仅空气中的氮、氧和二氧化碳所占比例发生变化,而且增加了大气原来没有或很所有的成分,其中主要氮、硫化氢、二氧化碳、甲烷和其他一些异臭气体。
因为他们对人、畜均有直接毒害或因不良气味刺激人的感官而影响工作效率,所以统称为有害气体。
特别是封闭式畜禽舍,如果通风不良、卫生管理差、畜禽饲养密集,这些有害气体浓度增大,对畜禽生产危害极大,甚至造成慢性中毒或急性中毒。
一、氨(NH3)1、性质来源氨是无色、具有刺激性臭味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为17.03,密度为,0.593g/cm3极易溶于水。
常温下,1体积的水可溶解700体积的氨;0o C时,1L水可以溶解907g氨。
在标准状态下,每升氨的重量为0.771g,每毫克氨的容积为1.316ml。
大气中的氨主要来源于工厂废气和土壤、粪便中的含氮物质。
在畜禽舍内氨主要由含氮有机物(如粪、尿、饲料、垫草等)分解产生,其含量的多少,取决于畜禽舍地面的结构、舍内通风换气情况、舍内管理水平和畜禽的密度等。
氨的比重较小,在温暖的畜禽舍内一般上部空气氨浓度较高,潮湿的墙壁、垫草及各种设备的表面都可以吸附氨,同时由于氨产生在地面和畜禽的周围,因此在空气潮湿的畜禽舍内地面空气氨含量较高,根据畜禽舍空气采样测定,氨含量少者为4.56-26.6mg/m3,而多者可达114-380 mg/m3。
2、氨对畜禽的影响氨易被畜禽的呼吸道黏膜、眼结膜吸附而产生刺激作用、引起黏膜和结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甚至产生咽喉水肿、声门痉挛、支气管炎、肺水肿等,并刺激三叉神经末梢,引起呼吸中枢和血管中枢神经反射性兴奋。
氨被吸入肺部,可通过肺泡上皮进入血液,引起血管中枢的反应,并与血红蛋白(Hb)结合,置换氧基,破坏血液运氧的能力。
造成组织缺氧,引起呼吸困难。
高浓度的氨可直接引起接触部位的碱性化学性灼伤,使组织溶解、坏死;进入呼吸系统的氨还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麻痹、中毒性肝病、心肌损伤等症。
鸡发生啄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养鸡技术目前,随着养鸡规模的不断扩大,养鸡生产中啄癖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啄癖的发生对养鸡业形成了极大的危害。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鸡发生啄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1、常见形式在实际生产中,鸡群发生啄癖主要有三种形式,即强迫叼啄、相互叼啄和自行叼啄,其中以强迫叼啄是最多见的啄癖形式。
临床中有以下几种易发的表现类型。
啄肛癖的主要发病群体是雏鸡、初产蛋鸡和产大蛋鸡,鸡群出现啄肛的行为之后会严重危害到其他鸡群,严重时会将其腹腔中的内脏啄掏出来,后果非常严重。
啄蛋癖在产蛋鸡群中发生的比较多见,啄蛋鸡见到产蛋箱内或地面上的鸡蛋就会表现出叼啄的行为。
啄趾爪、冠和肉髯在实际生产中也都是时常发生的。
啄异物癖就是鸡群叼啄饲具、墙壁等情况。
2、原因分析2..1 营养方面①鸡群采食的饲料中如果含有较多的玉米但是蛋白质含量却很低。
②鸡饲料中维生素的供给不足。
③饲料中的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含量低,临床中比较常见的情况就是钙磷不足或者是配比不当、食盐少等。
④鸡采食的饲料中含有的粗纤维量少,鸡采食之后没有足够的饱食感。
⑤鸡群如果日常的饮水量不够也同样会导致啄癖的情况出现。
2..2 管理方面①鸡场内鸡舍的温湿度不当,舍内没有良好的通风情况,如果环境温度过高加之通风状况差时,舍内就会有较高浓度的氨气、硫化氢及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导致鸡群的生理平衡被严重的破坏;但是如果环境的温度过低,就会直接影响鸡羽毛的生长状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诱发鸡群啄羽的情况出现。
②如果鸡群舍内有比较强的光线导致鸡接受的光色照射不当,就容易诱发鸡群出现恶癖症。
③如果舍内鸡群的饲养密度过大,很容易引起鸡群发生啄癖。
④饲养场如果将各品种、日龄和强弱的鸡都混在同群进行饲养;饲喂也做不到定时、定量的要求,突然更换饲料等都能诱发鸡群出现啄癖。
⑤应激因素的不利影响,环境中噪音强,鸡群受到突然的惊吓等都会引起鸡群出现啄癖。
2..3 生理方面①实际的养鸡生产过程中,初生雏鸡都会对外界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感,所以很容易就会出现相互叼啄的情况。
斗鸡饲养注意斗鸡饲养人员每天结合饲喂、上水、撒鸡,到鸡舍巡查,观察斗鸡的吃食、饮水、粪便便可随时了解鸡群状况,及早发现问题,及早处理。
在巡查时,应注意以下十方面的内容。
1、有害气体:对斗鸡危害最大的气体是氨气和硫化氢,氨气:是一种挥发性和刺激性强的气体,如果鸡舍有大量的氨气产生,一进鸡舍就会首先感知。
当嗅到氨的气味时,说明鸡舍内氨气早已超标。
硫化氢:比重比空气大,是一种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常常积聚在地面,愈接近地面,浓度愈高。
如果在鸡舍的稍高处嗅到硫化氢气味,则表明鸡舍内的硫化氢已经严重超标。
从这些变化中,可以判定空气中是否含有有过量的硫化氢:铜质器具表面突然变黑。
镀锌铁器表面出现白色沉淀物。
黑色美术颜料颜色褪色。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味气体,特别是用煤炉保温的鸡舍,应防止人员和鸡的一氧化碳中毒。
发现这三种有害气体超量时,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例如适当加大通风量,更换垫料等,以减轻和杜绝对鸡的危害。
2、温度饲养斗鸡,温度至关重要。
特别是小雏鸡。
看分散度也可以发现温度的高低,斗鸡扎堆,密度高时,说明温度偏低。
斗鸡远离热源,到旁边四散,说明温度偏高。
查看室内温度计,可以直接发现温度高低。
发现温度计上的温度和实际要求的温度不吻合时,要立即采取升温或降温措施,必须把温度控制在要求范围内。
3、通风通风是否良好是养殖成功的关键。
在寒冷的冬季,气温低,往往只注意保暖而忽视了通风。
通风良好时,斗鸡只活泼好动,舍内无异味,表现为一种舒爽的感觉。
一旦发现斗鸡无病打蔫、呼吸微喘,舍内异味很浓、灰尘弥漫,应立即加强通风换气。
通风时,注意冷空气不能直接吹到斗鸡身上。
4、粪便正常斗鸡的粪便稀软,呈淡灰色条状,上面有少许白色尿酸盐。
一旦发现粪便颜色变化或者出现有血便,便是发病征兆。
传染性法氏囊病与传染性支气管炎可使鸡产生下痢,粪便呈黄白色;斗鸡患新城疫时排出绿色、黄白色水样粪便;舍内出现有血便,说明斗鸡感染上球虫病。
当发现以上异常粪便时,应找到排粪的鸡,隔离治疗。
养殖与饲料2021年第11期养殖生产畜禽舍内有害气体的危害及调控措施赵雅丽山西省畜牧兽医学校,太原030024摘要我国的畜牧业正朝着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和壮大,对当前的规模化养殖场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养殖场的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到畜禽的成活率、生长发育及其生产性能。
畜禽舍有害气体增多,会造成畜禽中毒、甚至死亡的发生,直接影响到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为此,本文介绍了畜禽舍中常见的有害气体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对畜禽产生的危害;提出了应对措施:合理选址、科学布局,自动监控、有效通风,调控饲料、加强管理,清除粪便、注重卫生。
以期为临床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畜禽舍;有害气体;危害;调控;措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畜产品的种类、数量、品质及安全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我国的畜牧业正朝着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和壮大,对当前的规模化养殖场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养殖场的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到畜禽的成活率、生长发育及其生产性能的优劣,如果畜禽舍内的有害气体增多甚至过量,就会造成畜禽中毒,甚至死亡的发生,直接影响到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为此,本文将分析畜禽舍中常见的有害气体对畜禽产生的危害及其应对措施,以期为临床生产提供参考。
1有害气体对畜禽的影响不同浓度、不同类型的有害气体对畜禽造成不同的影响。
为确保畜禽健康生长,一般要求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不应高于如下指标:二氧化碳1500mg/m3、氨气20mg/m3、硫化氢10mg/m3,消除畜禽舍内有害气体含量,对于改善畜禽舍空气质量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1]。
1.1氨气氨气主要来源于各种含氮有机物,是粪便、尿液、垫料、饲料残渣等腐败分解的产物,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的气体。
在肉鸡养殖后期,鸡舍内氨气浓度可高达50mg/m3[2]。
养殖场氨气浓度升高可引起咳嗽、流泪、鼻塞、流涕,结膜和上呼吸道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甚至发生咽喉水肿、支气管炎、肺水肿等,导致缺氧、抗病力降低,生产性能下降。
鸡舍中硫化氢气体标准在我国的畜牧业中,鸡舍养殖占据了很大比重。
然而,在鸡舍环境中,硫化氢气体(H2S)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硫化氢气体是一种有毒气体,对鸡只的生长和健康产生严重危害。
本文将介绍鸡舍中硫化氢气体的来源、影响及控制方法,并探讨鸡舍中硫化氢气体标准的重要性。
1.硫化氢气体简介硫化氢气体是一种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在低浓度时,它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使鸡只感到不适;在高浓度时,它会导致鸡只窒息、中毒甚至死亡。
2.鸡舍中硫化氢的来源鸡舍中硫化氢气体主要来源于鸡只排泄的粪便。
在鸡舍内,粪便中的有机物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产生硫化氢气体。
此外,饲料中的含硫氨基酸分解和含硫化合物的分解也会产生硫化氢。
3.硫化氢对鸡只的影响硫化氢气体对鸡只具有强烈的毒性。
低浓度时,鸡只表现为呼吸急促、体弱多病;高浓度时,鸡只出现中毒症状,如呼吸困难、神经紊乱、运动障碍等。
长期暴露于硫化氢环境中,会导致鸡只生长缓慢、生产性能下降,甚至死亡。
4.鸡舍中硫化氢气体标准为保证鸡舍内空气质量,我国制定了鸡舍中硫化氢气体的标准。
根据《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9),鸡舍内硫化氢气体浓度应控制在10mg/m以下。
此外,鸡舍内氨气浓度也应控制在15mg/m以下。
5.控制鸡舍中硫化氢气体的方法控制鸡舍中硫化氢气体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1)加强鸡舍通风:通过增加通风量,降低鸡舍内硫化氢气体浓度。
(2)合理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减少鸡只排泄物积累。
(3)改进饲料配方:降低饲料中含硫氨基酸和含硫化合物的含量。
(4)及时清理鸡舍粪便:减少粪便分解产生的硫化氢气体。
6.检测和监测硫化氢气体的重要性定期检测和监测鸡舍内硫化氢气体浓度,有助于及时发现空气质量问题,采取相应措施降低硫化氢气体浓度,确保鸡只健康生长。
可通过安装硫化氢气体检测仪进行实时监测,或定期采集气体样品送检。
7.总结鸡舍中硫化氢气体对鸡只生长和健康产生严重影响,控制硫化氢气体至关重要。
家禽羽毛异常体现在哪些方面1.管理因素(1)饲料:当家禽每天采食量受到限制,长期受到半饥饿状态下或者因为更换饲料导致采食量下降,会出现啄羽或羽毛脱落现象。
(2)笼具:我国目前对蛋鸡采用的3层阶梯式笼,笼前网立丝的间距约为7cm横丝间距约为13cm,当蛋鸡在长时间采食或饮水时头伸出笼外的过程中颈部羽毛与网摩擦,折断或脱落。
(3)温度:如果育雏室温度长期过高,较长时间高温刺激皮肤则雏鸡羽毛生长机能受损,羽毛不能生长或者推迟长出。
在高温季节,家禽为了散发体内热量,会出现脱毛现象,在温度较高的同时出现意外断水,可加重应激出现脱毛。
(4)光照:过强或过弱的光照以及频繁的停电,会引起家禽羽毛异常同时会诱发啄癖。
(5)有害气体:家禽饲养密度过高,育雏室或鸡舍不定期清洁舍内积留大量CO2、H2S、NH3等有害气体直接恶性刺激雏鸡皮肤,羽毛生长机能也会损害则鸡羽毛生长不良,已长出的羽毛甚至自行脱落。
2.疾病因素在一般情况下,鸡只正常生长发育,但当鸡只遭受疾病侵袭会使羽毛出现异常,严重的可直接导致鸡只死亡。
(1)病毒性疾病:这类疾病对鸡只的危害比较严重,在出现一系列症状和病变以后伴随着羽毛生长异常,诸如羽毛蓬乱羽毛不整等,这也是判断鸡群是否患病的一个较明显特征。
患急性型新城疫的病鸡常表现精神沉郁,不喜走动羽毛松乱无光泽,垂头缩颈,翅膀下垂,冠和肉髯发绀;因1日龄雏鸡接种污染REV生物制品而出现的鸡矮小综合症,鸡只羽毛生长不正常再身体躯干部位羽小支紧贴躯干;鸡只感染IB,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鸡全身衰弱羽毛松乱,昏睡,双羽下垂,长堆在一起;感染IBD的鸡只羽毛会出现逆立且无光泽;AI,EDS-76等病毒性疾病都会使病鸡出现除典型症状外的羽毛松乱。
(2)细菌性疾病:Anderson等(1948)报道;感染鸡白痢而幸存下来的雏鸡大多生长手阻,发育不良羽毛不丰满,肛门周围绒毛玷污;年龄较大的鸡或成年鸡副伤寒急性经过会突然停食,精神委顿羽毛蓬松,冠和肉髯苍白,皱缩;1日龄以上雏鸡发生禽副伤寒后也会出现羽毛松乱;Kashiwazaki等报道成年鸡鼠伤寒沙门氏菌野外爆发,具有羽毛蓬乱症状;患结核病的病鸡被毛出现粗乱和蓬松且无光泽;另外急性型禽霍乱,禽伪结核病,急性败血型大肠杆菌病禽亚利桑那菌病,急性败血型葡萄球菌病,曲霉菌感染等细菌性疾病感染都会使鸡只出现羽毛松乱、不整、无光泽等异常现象。
2011.2ShuiQin ShiJie禽舍内的有害气体浓度过高,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尤其在冬季,通风和保温发生矛盾时,许多养殖户为了保温,而忽视了禽舍的通风换气,致使禽舍内有害气体浓度过高,在诱发各种疾病的同时,也为其他疾病的治疗带来困难。
所以,消除禽舍内的有害气体,保持空气清新对家禽的健康很重要。
如何消除已产生的有害气体和如何控制有害气体的产生则是该环节的两个主要方面。
1有害气体畜禽场中的有害气体来源于有机物的分解,像垫草、粪尿等排泄物,它们中的有机物主要由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组成,它们在有氧条件下会彻底氧化,不会产生恶臭。
绝大部分恶臭是这些有机物在合适的条件下经过慢性厌氧发酵而形成的。
研究表明,垫草及排泄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和粗蛋白在放置过程中要发生降解,碳水化合物会转化成挥发性脂肪酸、醇类及二氧化碳等,这些物质略带臭味和酸味。
含氮化合物会转化生成氨、硫酸、乙烯醇、二甲基硫醚、硫化氢、三甲胺等,这些气体有的具有腐败洋葱臭,有的有腐败的蛋臭、鱼臭等。
各种具有不同气味的气体混合在一起,也即人们常说的恶臭。
畜禽场散发的恶臭及有害气体成分很多,主要有氨、硫化氢、硫醇类等。
一般来说,有害气体的含量与地面的材料及粪便、垫草、垃圾、污水的处理有关,也与粪便、污水、垫草中有机物的成分及含量有关,还与管理的好坏有关。
1.1氨氨(NH3)无色,具有辛辣刺激性臭味的气体,比重0.596,极易溶于水,可感觉最低浓度为5.3mg/kg。
禽舍中的氨来自禽舍内的粪便、垫料、饲料残渣等含氮有机物的分解,尤其是舍内潮湿、肮脏而又通风不良时,可使禽舍氨气含量大增。
禽舍内氨的分布并不均匀,虽然其比重较轻,但因其产自粪便等废弃物,所以禽舍下部浓度相对较高。
由于禽对氨特别敏感,禽舍空气中氨的浓度应控制在20mg/kg以下。
氨中毒的家禽多位于距门窗较远的地方,常见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喜饮水,冠发紫,眼结膜充血、流泪;有的眼睑水肿或角膜混浊,伸颈张口呼吸;严重时造成死亡,临死前出现抽搐或麻痹。
控制畜禽舍内有害气体保障养殖环境健康安全随着即将到来的冬季,不少养殖户为了保持畜禽舍内温度都会选择关闭门窗,值得注意的是保温虽然做到了,但通风也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从而导致舍内有害气体含量上升,诱发畜禽各种呼吸疾病,给养殖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因此,山西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山西农科110专家樊立超就冬季畜禽舍内有害气体的危害及控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请农民朋友及时关注。
樊立超山西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山西农科110专家一、畜禽舍主要有害气体有害气体是指对人、畜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或者对家畜的生产力和人的健康虽无影响,但使人感到不舒服,影响工作效率的气体。
在畜舍内,产生最多、危害最大的有害气体主要有:氨、硫化氢、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恶臭物质等。
二、对畜禽带来的危害氨:氨是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氨的密度小,在温暖的舍内一般会升至舍顶,但由于氨是在地面和畜禽周围产生的,故在畜禽舍地面含量也较高,特别是当畜禽舍内潮湿、通风不良时,舍内氨的浓度就会更高。
家畜吸入氨时,首先吸附于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等粘膜及眼结膜上,引起疼痛、咳嗽、流泪,发生气管炎、支气管炎及结膜炎等。
家畜短时间少量吸入氨后,可在体内变为尿素而排出体外,因而氨中毒能迅速缓解。
氨是动物圈舍内公认的应激源,在氨浓度为10~15毫克每千克时,会降低动物对感染的抵抗力。
首先,溶解与呼吸道和眼结膜上,产生碱性刺激,1%氨,溶液的pH值为11.7使黏膜发炎充血,严重可使眼失明。
其次,由肺泡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破坏其输养能力,引起组织缺氧。
第三,短时间和低浓度氨可由尿排出,可以得到缓解,但长时间高浓度中毒则不易缓解,会使中枢神经麻痹,中毒性肝病,心脏损伤。
第四,降低生产力。
氨浓度过高不仅加快诱发流行性猪萎缩性鼻炎,而且还会导致增重下降,爬跨行为减少。
第五,使抵抗力和免疫力降低。
家畜如果长期处于低浓度的氨中,对结核病和其他传染病的抵抗力显著减弱。
蛋鸡脱毛的原因一、环境因素温度在高温季节,鸡为了散发体内的热量,会出现少量掉毛的现象,但在新开产的母鸡群内表现不明显。
相对湿度小,空气过于干燥则会使蛋鸡的皮肤干燥、羽毛散乱、质地变脆,容易折断。
光照改变,停电或光照程序紊乱,时间变短,强度变小等都会导致产蛋率下降并引发脱毛现象。
笼具问题我国目前普遍使用的蛋鸡笼主要是三层阶梯式笼,鸡笼的前网立丝的间距约为7cm,横丝间距约为13cm,当鸡在采食和饮水时头颈部伸出笼外的过程中颈部的羽毛常常与前网立丝摩擦,时间长了会导致母鸡颈部羽毛折断或脱落。
生理问题产蛋鸡体内雌激素的水平比较高,而雌激素又能够抑制新毛的生长,因此在产蛋高峰之前一般不出现换羽现象。
但是,在产蛋高峰期之后,体内雌激素的水平有所下降,产蛋鸡会出现局部换羽的情况,尤其是在颈部和背部。
春季开产的蛋鸡在进人秋季后会出现部分羽毛脱换现象。
二、管理因素喂料量不足当产蛋鸡每天的采食量受控制,长期不能饱饲的情况下会出现啄毛和掉毛现象。
这种情况不一定伴随产蛋率的下降,可能会见到蛋重略小。
缺水长时间断水,特别是在夏季,可造成严重的应激脱毛,并伴有产蛋量严重下降。
在蛋鸡的日常管理中如果鸡群受到惊吓,噪声大等各种应激。
则会引起产蛋率的明显降低并诱发换毛。
中毒性疾病二噁英中毒会使蛋鸡停止产蛋、掉毛、烦躁、不安。
一些治疗性药物会影响某些营养素的吸收利用,有引起羽毛脱落的可能性。
外寄生虫鸡虱和螨是笼养蛋鸡在秋冬季常出现的外寄生虫疾病。
鸡的脱羽螨寄生在羽根的表皮掘洞里,患鸡因啄痒而啄断自体羽毛或啄伤皮肉。
另外寄生在毛囊里的羽虱,吸取毛囊里的营养,导致羽毛枯干,自行脱落。
造成“脱羽症”。
严重时,除翅膀和尾部的大羽外,全部羽毛几乎脱光。
羽毛脱落严重以致产蛋量下降。
啄羽癖个别自食或相互啄食羽毛或脱落的羽毛,啄得皮肉暴露出血后,发展为啄肉癖,常见于产蛋高峰期和换羽期。
三、解决办法1一切按正常管理程序进行。
2注意看天气预报,变天时给鸡群添加泰德维他,黄金肽,为它乐等电解多维饮水5天,提高鸡体抵抗力,防止各种应激。
专业文献综述题目家禽生产过程中硫化氢的产生及控制研究进展系别动物科学学院班级动科122班姓名玛娜尔。
托乎达森学号123531216指导教师沙尔山别克2015年5月8日新疆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家禽生产过程中硫化氢的产生及控制研究进展作者:玛娜尔。
托乎达森指导老师:沙尔山别克摘要:随着近年来养鸡业的迅猛发展,目前我国在品种、营养、家禽生产中的毒气的控制及疾病控制和饲养技术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但在环境控制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环境控制对家禽生产的影响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国内目前基本解决了家禽良种引进、烈性传染病控制、营养和饲养技术等问题的前提下,鸡舍环境控制在家禽生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家禽生存环境是鸡群健康的前提,是提高生产性能的重要措施,是提高产品质量的保证。
关键词:家禽生产、硫化氢、控制引言:近年来,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程度的提高一方面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畜产品,另一方面也产生了大量的畜禽粪尿。
这些畜禽粪尿在腐败分解过程中产生许多恶臭物质,主要有[1]、硫化氢、硫醇、氨气、叫噪、粪臭素脂肪酸、醇、酚、醛、酉旨、氮杂环类物质.畜牧场恶臭的成分及其性质非常复杂[1],其中有一些并无明显臭味甚至具有芳香味,但对动物有刺激性和毒性。
此外,恶臭对人和动物的危害与其浓度和作用时间有关。
低浓度、短时间的作用一般不会有显著危害高浓度臭气往往导致对健康损害的急性症状,但在生产条件下这种机会较少。
值得注意的是低浓度[3]、长时间的作用,对人畜的健康和家畜生产力产生渐进性的危害,往往会对动物的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产生不良影响,但使人们意识不到是恶臭作用的结果.同时,长期处于此环境中,动物有产生慢性中毒的危险。
因此,在现代集约化的养殖生产中,畜禽舍内环境空气质量问题显得越发重要。
研究表明,规模化鸡舍中产生的有害气体氨气、硫化氢等严重的危害了家禽和养殖人员的健康。
鸡舍空气中的硫化氢,主要来源于含硫有机物的分解。
乡村科技2015.09群脱羽的原因分析一、疾病方面鸡群发生痛风病、黄曲霉毒素中毒、碳酸氢钠中毒、肉毒梭菌毒素中毒、慢性传染病、肿瘤等均可引起脱羽,但由体外寄生虫引起的脱羽最为常见。
鸡患羽干虱病时,羽毛根部羽枝和羽小枝残缺或脱落;鸡患膝螨病时,因膝螨虫刺激皮肤,致使皮肤发炎、潮红发痒,羽毛变脆脱落,由于寄生部位奇痒,鸡常啄咬患部羽毛,严重时羽毛几乎全部脱光,一般常见于背、臀、腹及翅等部位;鸡冠癣病可引起鸡头部及身体有毛部分的羽毛成片脱落,而且皮肤增厚,有麦麸样鳞屑。
此外,鸡输卵管寄生的前殖吸虫病,也可致使病鸡羽毛脱落。
二、管理方面温度对鸡只羽毛的影响尤其明显。
在秋冬交替之际,如果温度突然变低,而供暖又没能及时跟上,或者在寒冷的冬季,鸡舍内供暖条件太差,致使舍内温度过低,均会引起鸡只脱羽并伴随产蛋量急剧下降。
饮水系统一旦出现障碍,会造成长时间断水,鸡群会在这种严重应激下发生脱羽,并伴有产蛋量下降或诱发其他疾病。
另外,通风不良,鸡群长时期受有害气体刺激,光照太强,密度、湿度过大等均可引起鸡只啄食自体或其他鸡只的羽毛,从而形成啄癖,造成尾部背部的羽毛脱落。
三、营养方面1.蛋白质与氨基酸。
鸡羽毛中的蛋白质含量高达90%,其中角蛋白占比为85%~90%。
当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不足时,将严重影响羽毛的生长发育,从而引发脱羽。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硫和含硫氨基酸缺乏时,可直接影响角蛋白(羽毛的主要成分)的合成,致使鸡群特别是产蛋鸡群出现裸躯病,有的甚至全身掉毛后迟迟不能生长。
2.矿物质。
锌、钙、硒、砷、碘等在饲料中的含量也会影响羽毛的生长发育,有的甚至会引发疾病。
缺锌时,鸡只羽毛生长缓慢,质地不良,羽毛末端易磨损,严重时主翼羽和尾羽全部磨掉。
钙在日常饲料中的含量容易过量,从而干扰锌、铜的吸收利用,引起继发性掉毛及皮肤衍生物病变,与锌、铜缺乏症状一致。
当饲料中硒、砷含量高时,可引起鸡群慢性中毒,表现为尾羽逆乱,容易脱毛等。
家禽养殖中的空气质量与卫生管理家禽养殖业作为农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然而,由于养殖密度高、动物排泄物庞大等原因,家禽养殖环境中容易产生臭气和有害气体,给空气质量与卫生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家禽养殖中的空气质量与卫生管理,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空气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家禽养殖场中,污染空气的主要因素包括动物粪便和尿液的排泄、饲料的发酵和腐败、禽羽脱落、尘土等。
这些因素导致空气中产生氨气、硫化氢、甲烷、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
这些有害气体不仅对禽类本身的生长健康有害,还会影响周边环境和人们的生活质量。
二、空气质量与卫生管理措施1.养殖场规划设计在养殖场的规划设计中,应该合理设置禽舍与周边的距离,减少有害气体向周边扩散的可能性。
同时,要确保养殖场的通风系统和封闭设施的合理布局,以实现空气流通和有效的排风。
2.聚集粪便管理及时清理禽舍内的粪便,有效控制氨气的产生和扩散。
可以采用定期清理、隔离处理、消毒等方式,将粪便及时转化为有机肥料或进行适当处置。
3.合理配饲与饮水管理合理配饲,避免饲料过量或浪费,减少饲料的腐败和发酵,从而降低有害气体的产生。
合理管理饮水设施,减少其滴漏和积水,以避免滋生细菌和有害气体的繁殖。
4.定期通风和消毒通过定时开启通风设施,及时排除养殖场内的异味和有害气体,保持空气的新鲜度。
另外,要定期对禽舍、设备和器材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以杀灭细菌和寄生虫,保障家禽的健康与生长。
5.科学养殖管理科学管理养殖密度,避免家禽过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合理设置养殖设施,保证家禽的活动空间和生活品质。
同时,要做好疫病防控工作,减少家禽疾病的发生,降低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三、空气质量与卫生管理效益加强空气质量与卫生管理,对家禽养殖有着重要的意义和积极的影响。
首先,有效管理空气质量和卫生能够提高养殖场的生产效益。
良好的空气质量促进家禽的健康生长,减少疾病发生,提高养殖效率和产量。
鸡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方法
鸡一氧化碳中毒又称鸡煤气中毒。
一氧化碳俗称煤气,是煤炭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所产生的一种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吸入后易与血红蛋白结合使其失去携带氧的能力,导致全身组织缺氧而中毒。
全球品牌畜牧网讯
鸡一氧化碳中毒又称鸡煤气中毒。
一氧化碳俗称煤气,是煤炭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所产生的一种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吸入后易与血红蛋白结合使其失去携带氧的能力,导致全身组织缺氧而中毒。
1、症状
雏鸡轻度中毒时,表现为精神不振、运动减少,采食量下降,羽毛松乱,生长发育缓慢。
严重中毒时,首先是烦躁不安,接着出现呼吸困难症状,以及运动失调,昏迷、嗜睡,头向后仰,死前出现肌肉痉挛和惊厥。
2.预防鸡舍和育雏室采用烧煤取暖时应通风换气,保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检查取暖设施,防止烟筒堵塞、倒烟、漏烟;舍内要有通风换气设备并定期检查。
3.治疗发现鸡群中毒后,应立即打开鸡舍门窗或通风设备进行通风换气,同时还要尽量保证鸡舍的温度,饲养人员也要做好自身防护。
病鸡吸入新鲜空气后,轻度中毒鸡可自行逐渐康复。
对于中毒较严重
的鸡皮下注射糖盐水及强心剂,有一定的疗效。
为防止继发感染可应用抗生素类药物给全群鸡饲喂。
更多疾病预防知识,请更多关注全球品牌畜牧网兽医在线栏目。
氨气等有害气体对畜禽的危害寒冬来临,养殖场需要防寒保暖。
防寒保暖措施能够使畜禽免于受冻,却又会引起通风不良、圈舍内空气质量下降、氨气等有害气体增加。
详细来说有以下危害:
★畜禽食欲减退、生产机能下降、生长缓慢、料肉比上升等。
★易诱发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造成大量死亡。
★疫情不止,药物大量使用,饲养成本加大。
★畜禽合格率、均匀度下降,淘汰率升高等。
★畜禽产品质量下降,影响人体健康。
★畜禽饲养人员工作环境差,身体健康受到威胁。
有害气体的污染引发冬季呼吸道疾病的流行,给养殖场带来经济损失。
清除有害气体、净化空气可以改变这种情况,保证养殖场的盈利。
新普康公司潜心研究,推出治理养殖场冬季有害气体的解决方案:
1、每7天使用百毒安全场消毒一次,可达到净化空气、祛除氨气、杀菌消毒、减少发病的功效。
2、每7天使用百毒安全场消毒一次,联合每月使用烟熏消毒散消毒一次,可达到彻底净化空气、祛除氨气、杀菌消毒、减少发病的功效。
百毒安的作用效力不受有机物、硬水、酸碱等影响!
★市场上的甲醛或戊二醛类消毒剂受温度影响较大,在低温时效果大大降低。
★其他类消毒剂特别是季胺盐类受水质影响较大。
★一些络合碘类消毒剂稳定性差,被养殖场环境中酸碱中和而迅速失去作用;
百毒安有效减少或杜绝猪群发病的机会、净化空气;使用本品的同时,应加强猪场卫生管理,及时清除粪便、剩料、垃圾等污染物。
郑州新普康
2012.12.1。
氨气对鸡群产生的危害及消除措施
氨气是由鸡粪、鸡尿等有机废物分解产生的一种气体。
长期居住在高浓度氨气环境中的鸡群会导致健康状况下降,生产下降,甚至引发疾病。
以下是氨气对鸡群产生的危害及消除措施的详细解释。
1.氨气对鸡群的危害:
-呼吸道疾病:高浓度氨气会刺激鸡的呼吸道,导致呼吸道疾病,如气管炎、支气管炎等。
-免疫功能下降:氨气会抑制鸡的免疫功能,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
-生产下降:高浓度氨气会导致鸡的食欲减退,消化功能下降,使鸡的生产性能下降,鸡蛋产量减少。
-羽毛损伤:氨气会导致鸡的皮肤和羽毛受损,引起潮湿和发炎等问题。
2.氨气的消除措施:
-良好的通风系统:合理设计和使用通风设备能有效降低鸡舍内的氨气浓度。
确保鸡舍内的新鲜空气流通,将废气排出。
-酸性添加剂:给饲料中添加酸性添加剂,如有机酸、无机酸等,可以降低鸡粪中氨气的生成。
-床料管理:采用适当的床料管理措施可以减少氨气的产生。
选择吸水性好的床料,保持干燥。
定期更换床料,防止床料污染和氨气积累。
-温湿度控制:保持鸡舍的适宜温湿度,避免湿度过高。
湿度过高会加速鸡粪的分解,增加氨气的产生。
需要注意的是,消除氨气的措施需综合考虑,因不同的鸡舍条件可能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
此外,定期检测鸡舍内的氨气浓度,及时调整和改进氨气消除措施,以确保鸡群的健康和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