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污染
- 格式:docx
- 大小:23.73 KB
- 文档页数:5
什么是⽩⾊污染⽩⾊污染是⼈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种形象称谓。
它是指⽤聚苯⼄烯、聚丙烯、聚氯⼄烯等⾼分⼦化合物制成的各类⽣活塑料制品使⽤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
对于⽩⾊污染的具体内容和解释,店铺⼩编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欢迎阅读!⼀、什么是⽩⾊污染1、⽩⾊污染是⼈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种形象称谓。
它是指⽤聚苯⼄烯、聚丙烯、聚氯⼄烯等⾼分⼦化合物制成的各类⽣活塑料制品使⽤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
2、⽩⾊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品包装、泡沫塑料填充包装、快餐盒、农⽤地膜等。
3、⽩⾊污染是我国城市特有的环境污染,在各种公共场所到处都能看见⼤量废弃的塑料制品,他们从⾃然界⽽来,由⼈类制造,最终归结于⼤⾃然时却不易被⾃然所消纳,从⽽影响了⼤⾃然的⽣态环境。
从节约资源的⾓度出发,由于塑料制品主要来源是⾯临枯竭的⽯油资源,应尽可能回收,但由于现阶段再回收的⽣产成本远⾼于直接⽣产成本,在现⾏市场经济条件下难以做到。
⼆、⽩⾊污染的危害1.对⼈体的危害:使⽤⼀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可能致癌、并有抑制免疫、⽣殖毒性和内分泌毒。
发泡塑料制品的制作原料是聚苯⼄烯,所⽤的发泡剂是氟利昂。
除污染问题外,它⾥⾯还含有“⼆恶英”及其它⼀些有毒物质。
当温度超过65℃以上时,⼀些毒素和“⼆恶英”就会析出并渗⼊⾷品中,会对⼈的肝脏、肾脏、⽣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吃掉⽤发泡餐盒装过的热⾷物就等于吃掉了“⼆恶英”等毒素。
2.对⼟壤的危害: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进⼊⼟壤⾥,会影响⼟壤内的物、热的传递和微⽣物⽣长,改变⼟壤的特质。
作为⽣活垃圾进⼊垃圾场填埋或散落在⽥野进⼊⼟壤后,废塑料制品混在⼟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其中包括使⽤后遗留在⼟壤中的地膜。
农⽥使⽤的塑料薄膜⽼化后,会破碎遗留在⽥间,不分解腐烂。
白色污染的建议书范文五篇白色污染的建议书篇1___:一、什么白色污染白色污染产生的由来。
我们要从塑料出现讲起,以石油为原料就制得乙烯、丙烯、氯乙烯、苯乙烯等,这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反应生成大量的化合物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
而我们日常使用的塑料就是由上述四种高分子组成的材料制成。
由于塑料产量不断增大,成本越来越低,大家在生产和生活中大量使用的薄膜、包装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使用后随手把它抛弃在环境中,给景观和环境带来很大破坏,由于塑料包装物大多呈白色,所以我们把这种污染叫白色污染。
二、白色污染的两种危害1、视觉污染是指塑料袋、盒、杯、碗等塑料制品散落在环境中,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城乡和风景的整体美感。
2、潜在危害。
白色污染的潜在危害是多方面。
主要表现: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和塑料袋盛装食物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有人测试过,当温度达到650 c时,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中的有害物质将渗入到食物中,对人体的肝脏、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造成的损害。
如果我们将使用的塑料制品抛弃到水田、路边、公园等,就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和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农作物的减收。
如果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就会引起的消化不化,还会导致动物的死亡。
以上两点,都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不提高警惕,吃亏的始终还是人类自己。
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制造白色污染的数据近两年来,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
塑料袋逐渐成为了人们的方便之手。
1、10月2日早上7点,家住在星荷路的梁小明同学到离家不远的广百超市买菜,一条鱼、几根黄瓜、三把青菜。
花了十几块买了五样菜的同时,梁小明同学不禁感叹,如果家家都这样使用塑料袋,这“白色污染”要严重到什么程度?2、根据市区多家大中型超市提供的数据显示,这些大中型超市每天塑料戴的消耗量在3万个以上,按130个塑料袋重1公斤的标准计算,市民一天从各大超市拿回家的白色污染物就达230多公斤。
我们在广百超市门口观察了二十多分钟,没发现一个人是提着自己的菜篮子或其工具走进超市的',而几乎所有的人走出超市时,手里都提着两个以上的塑料袋。
什么是白色污染范文一、什么是白色污染所谓“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
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
二、白色污染的危害白色污染存在两种危害: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视觉污染指的是塑料袋、盒、杯、碗等散落在环境中,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环境的美感。
白色污染的潜在危害则是多方面的。
1、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和塑料袋盛装食物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当温度达到65℃时,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中的有害物质将渗入到食物中,会对人的肝脏、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
我们现在用来装食物的超薄塑料袋一般是聚氯乙烯塑料。
早在四十年前,人们就发现聚氯乙烯塑料中残留有氯乙烯单体。
当人们接触氯乙烯后,就会出现手腕、手指浮肿,皮肤硬化等症状,还可能出现脾肿大、肝损伤等症。
在我国,我们用的超薄塑料袋几乎都来自废塑料的再利用,是由小企业或家庭作坊生产的。
这些生产厂所用原料是废弃塑料桶、盆、一次性针筒等。
生产时,首先用机械把原料粉碎成塑料粒子,再把塑料粒子放在一个水池里清洗(名曰消毒),取出来晒干,再用机械把它压成膜,制成各种塑料袋。
每次吃饭时,就有不少人用塑料袋装饭菜,他们不知道这种行为不仅危害环境,也危害自己的身体。
2、使土壤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我国目前使用的塑料制品的降解时间,通常至少需要200年。
农田里的废农膜、塑料袋长期残留在田中,会影响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抑制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农作物的减产。
若牲畜吃了塑料膜,会引起牲畜的消化道疾病,甚至死亡。
3、填埋作业仍是我国处理城市垃圾的一个主要方法。
由于塑料膜密度小、体积大,它能很快填满场地,降低填埋场地处理垃圾的能力;而且,填埋后的场地由于地基松软,垃圾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很容易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危及周围环境。
“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措施“白色污染”对外界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给予人们以伤害。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白色污染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和参考!“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措施视觉危害:视觉危害是指散落在环境中的废塑料制品对市容、景观的破坏。
在大城市、旅游区、水体中、铁道旁散落的废塑料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严重破坏了市容、景观,尤其是铁路行业,由于管理不善,旅客随意将用过的餐盒抛之窗外,甚至列车服务员亦将垃圾弃于车外,造成交通干线两旁的绿色植物白色化,沿途的树木枝条飘挂成串。
潜在危害:1.对人体的危害: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可能致癌、并有抑制免疫、生殖毒性和内分泌毒。
发泡塑料制品的制作原料是聚苯乙烯,所用的发泡剂是氟里昂。
除污染问题外,它里面还含有“二恶英”及其它一些有毒物质。
当温度超过65℃以上时,一些毒素和“二恶英”就会析出并渗入食品中,会对人的肝脏、肾脏、生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吃掉用发泡餐盒装过的热食物就等于吃掉了“二恶英”等毒素。
2.对土壤的危害: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进入土壤里,会影响土壤内的物、热的传递和微生物生长,改变土壤的特质。
作为生活垃圾进入垃圾场填埋或散落在田野进入土壤后,废塑料制品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其中包括使用后遗留在土壤中的地膜。
农田使用的塑料薄膜老化后, 会破碎遗留在田间,不分解腐烂。
破坏土地结构, 阻碍植物吸收水分及根系生长, 影响农作物收成。
据调查,每亩地若含残膜公斤,就可使玉米减产11%~23%,小麦减产9%~16%, 而且这种污染很难消除。
3.对动物的危害:废弃在地面和水上的废塑料袋,容易被鱼、马、牛、羊等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塑料袋在动物肠胃里消化不了,导致动物肠胃肌体损伤和死亡,在动物园、牧区、农村和海洋,这种现象屡见不鲜。
北京动物园的羚羊.长颈鹿有的误食塑料袋致病,“国宝”大熊猫因误食塑料袋致死的事也有发生。
4.对海洋的危害:废弃塑料对海洋的污染已成为国际性问题,向海洋倾倒的塑料垃圾不仅危急海洋生物的生存,而且还因缠绕在海轮的螺旋桨上,而酿成海难事故。
什么是白色污染?它对环境有什么危害?
“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废弃农用塑料薄膜、塑料包装、快餐盒等废旧塑料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因塑料制品大多呈白色,故称为“白色污染”。
造成“白色污染”的物质主要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产、
害。
感。
牧区、
目前我国“白色污染”的防治主要为1、加强铁路两侧“白色污染”问题的管理;2、停止使用难降解的一次性餐具及超薄塑料袋;3、强制回收废塑料并使之资源化;4、开发使用降解塑料。
白色污染的现状第一、侵略土地过多。
塑料类垃圾在自然界停留的时间也很长,一般可达100—200年。
第二、污染空气。
塑料、纸屑和粉尘随风飞扬。
第三、污染水体。
河、海水面上漂着的塑料瓶和饭盒,水面上方树枝上挂着的塑料袋、面包纸等,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如果动物误食了白色垃圾会伤及健康,甚至会因其绞在消化道中无法消化而活活饿死。
第四、火灾隐患。
白色垃圾几乎都是可燃物,在天然堆放过程中会产生甲烷等可燃气,遇明火或自燃易引起的火灾事故不断发生,时常造成重大损失。
第五、白色垃圾可能成为有害生物的巢穴,它们能为老鼠、鸟类及蚊蝇提供食物、栖息和繁殖的场所,而其中的残留物也常常是传染疾病的根源。
第六、废旧塑料包装物进入环境后,由于其很难降解,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
首先,废旧塑料包装物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将导致农作物减产;塑料制品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质轻、防水、耐用、生产技术成熟、成本低的优点,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且呈逐年增长趋势。
塑料包装材料在世界市场中的增长率高于其它包装材料,1990-1995年塑料包装材料的年平均增长率为8.9%。
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
1995年,我国塑料产量为519万吨,进日塑料近600万吨,当年全国塑料消费总量约1100万吨,其中包装用塑料达211万吨。
包装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废旧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丢弃在环境中。
这些废旧塑料包装物散落在市区、风景旅游区、水体、道路两侧,不仅影响景观,造成“视觉污染”,而且因其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危害。
据调查,北京市生活垃圾的3%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14万吨;上海市生活垃圾的7%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19万吨。
天津市每年废旧塑料包装物也超过10万吨。
北京市每年废弃在环境中的塑料袋约23亿个,一次性塑料餐具约2.2亿个,废农膜约675万平方米。
人们对此戏称为“城郊一片白茫茫”。
白色污染有哪些白色污染究竟是怎么回事?白色污染有哪些类型?接下来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具体的白色污染有什么吧?一、电磁污染电磁污染又称无线电频谱污染,主要是由于电力设备用电量的增加来增加地球上电磁辐射的能量。
涉及的领域主要包括高电压输电线路、电梯、电视台及广播台、手机基站、NFC、雷达、微波炉等,电磁污染主要发生在每种个体辐射源之间,影响了空气、水、土壤、植物等自然环境,也影响到了人类的健康。
二、静电污染静电污染又称静电干扰、静电干扰辐射,是由于地面放电、电缆、家用电器等静电产生而产生的电磁波,它可以增加地球上电磁辐射的能量,影响生物的活动和物质反应,破坏地球自然环境。
通常情况下,机器设备会受到这种污染的影响,导致这些设备无法正常工作,最终造成经济损失。
三、燃烧污染燃烧污染也叫烟气污染,烟气污染一般指工业排放的废气,这些废气含有有害气体、悬浮颗粒物、氨气等污染物,从而影响大气的自然环境。
污染的具体来源是直接排放产生的,或是某种燃料燃烧产生的,其中碳氢燃料燃烧比较多,但也有其他的化学反应产生的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空气中的懒气(主要是由某些气态物质所构成的)也是重要的污染源之一。
四、噪声污染噪声污染是指污染大气环境的声音,目前主要来自化工、冶金等工业活动和交通噪声等来源,是一种无形的污染源。
大量研究表明,环境噪声污染可引起耳鸣、头昏、嗓音、失眠、头痛、口腔炎、内科疾病、多$4把妄病等症状,继而引发更加严重的疾病。
五、光污染光污染也叫夜间污染,是指大气中源于各种有形的光源所形成的污染现象,如照明设备、广告屏幕、招牌等,它会将过量的光投射到夜间,破坏我们自然夜景,引起各种生物环境混乱,使生物失去了正常的日夜活动节律,从而违背自然的规律。
所谓“白色污染”,是指废弃的不易降解的塑料对环境的污染,主要包括塑料袋、塑料快餐盒、餐具、杯盘、塑料包装、农用地膜等对环境的污染1.白色污染的事例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应用与发展,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是,合成材料废弃物的急剧增加,却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
在我国农村,广泛应用的地膜覆盖技术对提高作物产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由于缺乏有力的旧地膜回收措施,造成旧地膜在土壤中的残留量逐年增加,这些塑料薄膜,大部分以高压聚乙烯或聚氯乙烯为材料,需要200~400年才能分解掉。
这些材料物品是一种不能被微生物分解的材料,埋在土里经久不烂,长此下去会破坏土壤肥效,污染地下水等。
据统计,每亩土地残留的塑料薄膜和其他废弃物达4千克,会使玉米减产11%~23%,小麦减产10%~16%,大豆减产6%~10%,蔬菜减产60%左右。
近年来,残留在农田里的废弃物以达几十万吨。
当然,还有一些工业生产上所用的工业塑料。
它是以天然或合成树脂为主要成分,添加上若干助剂,在一定温度并受到一定外力作用下,可塑制成形。
而当这些条件消失后,仍能保持人们所需的几何形状的高分子材料。
如果这些工程塑料一经废弃,便成了“白色污染”。
此外,还有一些生活塑料,例如塑料饭盒、食物袋……2.白色污染的概况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工农业都以较快的速度发展着。
社会的政治、经济,也进步极快,但随之带来的社会问题也日渐严重。
除了一些人类社会活动的一些状况,众所周知的当然还有环境问题。
尽管任何国家都有环境保护法,但环境问题还是日益突出。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各种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是不言而喻的。
3.白色污染的危害第一、占地过多。
堆放在城市郊区的垃圾,侵占了大量农田。
现在北京人每人平均年产垃圾440公斤,全市年产400万吨左右,相当于两个半景山。
北京的垃圾堆放场地已有4500余处,占地超过1万多亩。
垃圾在自然界停留的时间也很长:烟头、羊毛织物1—5年;橘子皮2年;经油漆的木板13年;尼龙织物30—40年;皮革50年;易拉罐80—100年;塑料100—200年;玻璃1000年。
1、什么是白色污染?白色污染是什么意思?所谓“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
它是指用聚笨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并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
城市塑料协圾的消耗量、废弃量十分惊人。
在“白色垃圾”中,污染最明显、最令人头痛、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是那些遍布城市街头的废旧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快餐具。
据有关部门统计,仅以一次性塑胶泡沫快餐意为例,我国全年消耗量达4亿至7亿个,其中天津市达2000万至4000万个。
2、什么视觉污染?是指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弃物对市容、景观的破坏,如散落在自然环境、铁道两旁、江河湖泊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飞舞或悬挂枝头的超薄塑料袋,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
3、视觉污染的危害?视觉污染不仅会损害视觉,而且能导致神经功能失调,扰乱人体内的自然平衡,使体温、心率、血压脉搏等不协调,还会引起头晕目眩、烦躁不安、食欲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乏力、失眠等症状,久而久之会患上神经官能症。
4、白色污染存在两种危害: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5、潜在危害”是指塑料废弃物进入自然环境后难以降解而带来的长期的深层次环境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塑料地膜废弃物在土壤中大面积残留,长期积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2.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体中的塑料废弃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食,导致动物死亡。
3.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
如果将其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且长时间难以降解。
6、什么是食品污染?食品污染是指食品受到有害物质的侵袭,致使食品的质量安全性、营养性和或感官性状发生改变的过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化学物质的不断产生和应用,有害物质的种类和来源也进一步繁杂。
7、白色污染的防治(1)、我们应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餐具和纸制餐具的使用。
白色污染一、什么是白色污染所谓“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
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
二、白色污染的危害白色污染存在两种危害: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视觉污染指的是塑料袋、盒、杯、碗等散落在环境中,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环境的美感。
白色污染的潜在危害则是多方面的。
1、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和塑料袋盛装食物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当温度达到65℃时,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中的有害物质将渗入到食物中,会对人的肝脏、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
我们现在用来装食物的超薄塑料袋一般是聚氯乙烯塑料。
早在四十年前,人们就发现聚氯乙烯塑料中残留有氯乙烯单体。
当人们接触氯乙烯后,就会出现手腕、手指浮肿,皮肤硬化等症状,还可能出现脾肿大、肝损伤等症。
在我国,我们用的超薄塑料袋几乎都来自废塑料的再利用,是由小企业或家庭作坊生产的。
这些生产厂所用原料是废弃塑料桶、盆、一次性针筒等。
生产时,首先用机械把原料粉碎成塑料粒子,再把塑料粒子放在一个水池里清洗(名曰消毒),取出来晒干,再用机械把它压成膜,制成各种塑料袋。
每次吃饭时,就有不少人用塑料袋装饭菜,他们不知道这种行为不仅危害环境,也危害自己的身体。
2、使土壤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我国目前使用的塑料制品的降解时间,通常至少需要200年。
农田里的废农膜、塑料袋长期残留在田中,会影响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抑制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农作物的减产。
若牲畜吃了塑料膜,会引起牲畜的消化道疾病,甚至死亡。
3、填埋作业仍是我国处理城市垃圾的一个主要方法。
由于塑料膜密度小、体积大,它能很快填满场地,降低填埋场地处理垃圾的能力;而且,填埋后的场地由于地基松软,垃圾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很容易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危及周围环境。
4、若把废塑料直接进行焚烧处理,将给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
塑料焚烧时,不但产生大量黑烟,而且会产生二恶英——迄今为止毒性最大的一类物质。
二恶英进入土壤中,至少需15个月才能逐渐分解,它会危害植物及农作物;二恶英对动物的肝脏及脑有严重的损害作用。
焚烧垃圾排放出的二恶英对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一个极敏感的问题。
另外,由于一次性塑料餐具难降解,现在许多城市都推广使用绿色餐具——纸制餐具,原理是纸制品的组成物纤维素能被微生物降解。
但是,用纸制餐具代替发泡塑料餐具亦不明智。
首先,纸制餐具同样也会带来视觉上的污染。
它们的降解速度并不快,往往在几十天甚至几个月内也不会降解彻底。
其次,制纸制餐具时,除用到草浆、稻浆外,还要加入1/3左右的木浆,若全面推广,势必造成大量木材的消耗,导致森林砍伐的加剧。
而我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3.92%,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7.2%。
第三,制纸浆历来是耗水大户、耗能大户及排污大户。
造浆工艺需大量水,而我国属于水资源短缺的国家。
若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中,会引起水污染;纸制餐具成型后需立即烘干,这就需要耗大量能。
而我国能源结构是以燃煤为主,这样就会增加空气中SO2的含量,引起酸雨。
三、白色污染的防治1、我们应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餐具和纸制餐具的使用。
任何一次性餐具不仅不利于环保,也是对资源的最大的浪费。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应过度依赖塑料袋。
在商店,完全可以用一两个塑料袋分类装好的商品,商品重量也完全在袋子的承受范围之内的,有些顾客却硬是要求多拿一两个袋子。
大部分消费者把超市塑料袋带回家中当垃圾袋使用,丢弃后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因此,我们应拒绝使用塑料袋买菜或盛装食物,买菜可用菜篮子或布袋避免使用上的一次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而盛装食物可以使用自备的不锈钢或塑胶饭盒,既卫生,又环保,还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
2、回收废塑料并使之资源化是解决白色污染的根本途径。
其实,塑料和其它材料比,有一个显著的优点:塑料可以很方便地反复回收使用。
废塑料回收后,经过处理,既能重新成为制品,亦可制得汽油与柴油。
近年来,在德、日、美等国家,由于重视对包装材料的回收处理,已经实现了塑料的生产、使用、回收、再利用的良性循环,从根本上消除了白色污染。
而在我国,回收废塑料的工作已经起步。
我们应配合政府有关部门,把废弃物分类,以便回收工作能顺利地进行。
3、加强环保宣传,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环保氛围,是解决白色污染及其它各种形式污染的前提。
例如,要回收废塑料,就要实行垃圾回收分装制度,把不同类的垃圾放在不同的垃圾桶内,这就需要我们有高度自觉的环保意识。
工业灾害2006年我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基本完成记者昨日从全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座谈会上获悉,2006年,四川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基本完成。
2006年与2005年相比,二氧化碳减少3.5万吨,下降2.69%,化学需氧量减少2.9万吨,下降3.7%,氨氮减少0.066万吨,下降1%。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中,生活污染已经超过了工业污染。
据介绍,2006年全省城市空气质量总体较2005年有所好转,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由2005年的6个城市增加到10个,全省五大流域121个省控监测断面,满足水环境功能要求的断面干流达到70%以上,纳入“责任书”考核的5个断面均完成了考核目标。
虽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在下降,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全省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占据相当大的比例,污染物排放总量仍然很大;生活污染削减任务加大。
2007年我省将加大污染整治力度,主要措施包括对200家企业实行限期治理,实施32条重点小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开展农村污染源整治工作等。
伐木危害沙漠化。
缺少了氧气的供应,也少了天然的过滤器。
生态的环境被强占,生态循环规律被破坏了。
气温会有所变化,造成了气候的不稳定的变化。
砍伐后树木的废弃物会被燃烧,造成了环境的污染自然灾害危害面广、破坏性大,是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最大威胁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
概括起来,自然灾害的危害有10个方面。
对人身的危害直接危害:自然灾害特别是重大或突发性的灾害,可以造成人员大批伤亡。
如,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大地震,死亡24.2万人。
间接危害:①疾病是自然灾害的主要衍生灾害;②灾害对人的心理造成危害。
对城市的危害对城市影响最大的突发性自然灾害,灾害来势愈猛,灾情发展愈迅速,城市损失则愈严重。
在各种自然灾害中对城市影响最大的是地震、洪水、风暴潮等。
另外,龙卷风、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塌陷、冰雪等对城市也构成严重的威胁。
随着城市的发展,许多缓变自然灾害,如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质污染、热岛效应、土地沙漠化等,也对城市显示出愈来愈大的危害。
我国西北一些古化城市已经被沙漠吞没,现在一些城市也已“沙临城下”。
对工业和矿业的危害工矿区是人口密集、社会财富集中的地区之一,因此一旦发生灾害,往往也是危害程度高的地区。
工矿企业的生产系统是人-机-环境-资源组成的巨系统;工矿区的生活系统是由人-生命线工程-环境组成的巨系统。
灾害对其中任一个子系统或环节的侵袭与破坏,都可对工业和矿业构成威胁。
在所有的自然灾害中,地震、洪水、大风、风暴潮、滑坡、泥石流等高强度灾害对工矿企业的危害不容忽视,可以使整个企业或其中一部分顷刻毁灭,造成巨大损失。
如,1976年唐山大地震100亿元损失中,大部分是工矿企业损失。
砂土液化、地面下沉、地裂缝可危及厂房基础。
矿井中突水、突瓦斯、崩塌、冒顶、突泥、岩爆等灾害可使矿井毁坏或停产。
30多年来,我国煤矿因突水淹没全井共58次,部分淹井64次,经济损失达27亿元。
突瓦斯事件每年约1000次以上,瓦斯突出总量达30亿立方米,每年约损失10亿元。
自然灾害对生命线工程,包括水、电、燃料的供应和交通的破坏,对机器设备的破坏,给工矿企造成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此外,自然变异,如湿度、雷电、温度变化,对生产工艺也可造成很大的损失,如高温易发生火灾,高温高湿易使设备及原材料腐蚀。
1988年7月高温,全国工业减产124亿元。
1983年商品霉变损失达100亿元。
有些自然灾害,如旱灾、农作物病虫害等,虽然不直接破坏工矿业,但其造成的后果,如水资源匮缺、农产品减少等,也在很大程度影响工矿业的发展。
1959~1961年,连年干旱引起了我国经济全面衰退。
1986年,全国200个城市因缺水损失达200亿元。
特别需要提出的是,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造成的空气污染、水资源污染、温室效应等,对工矿业的发展亦显示出越来越严重的威胁。
据1988年环境科学院资料,因大气污染每年损失101亿元,因水污染每年损失157亿元。
对农业的危害我国是农业大国,对灾害的反应最敏感,损失最重。
现在全国约有耕地16亿亩,每年平均有6亿~7亿亩蒙受水、旱、雹、风、冻、雪、霜等气象灾害的危害,少收粮食200亿公斤,倒房300万间,受灾人口2亿多人。
每年约有10亿亩庄稼发生病虫草害,约损失粮食200亿公斤。
有老鼠30亿只,每年损失粮食150亿公斤。
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土地沙化及地震,也经常对农业生产造成破坏。
据不完全统计,1949~1990年期间至少有130万亩耕地被山地地质灾害毁掉。
对森林的危害几乎所有的自然灾害对森林都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其中尤以森林火害与病虫鼠危害最大。
现在,森林病虫害有6500多种,每年的发生面积都在1亿亩以上;枯死500万亩,减少木材生长量1000万立方米,年经济损失约10亿元。
在1.15亿公顷的森林中,每年约发生火灾4660次,年均火烧林面积100万公顷,每年因火灾损失约10亿元。
另外,滑坡、泥石流、洪水、大风等自然灾害也对森林起了一定的破坏作用。
对牧业的危害草原沙化、恶性杂草传播、干旱、雪灾、冻害是牧区的主要威胁。
我国可利用的草原面积约33.65亿亩,每年约退化2000万亩。
牧区每年因气象灾害一般年份牲畜死亡5%,灾年可达24%左右。
1977年10月,内蒙古东部降了历史上罕见的大雪,仅锡林郭勒盟损失各类家畜就达300万头(只)。
1989年春青海雪灾,全省死亡成畜70多万头(只),仔畜死亡96万头(只),直接损失达1.7亿元。
1990年春西藏雪灾,损失6亿元。
对渔业的危害由于连年干旱,水资源趋势性减少,致使许多河、湖干涸。
我国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约有2600个,现在约1/3以上已干涸。
特别是水质污染,对渔业构成了灭绝性的灾害。
洞庭湖水面积减少37%,妨碍了淡水渔业的发展。
海洋渔业受到赤潮危害的程度似按等比级数增加,如渤海沿海1990年因赤潮损失达2亿元以上。
对交通的危害滑坡、泥石流、洪水、雪灾、风沙对陆路交通的危害巨大。
全国蒙受地质灾害的铁路总长达9980公里,每年因此而中断交通100多次,尤以成昆、宝成、陇海路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