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化学作业汇编(10-13)(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
- 格式:doc
- 大小:1.06 MB
- 文档页数:50
对应学生用书P61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填入答题栏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
本卷共4页。
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有关能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化石能源物质内部蕴涵着大量的能量B.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起来C.吸热反应中由于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因而没有利用价值D.物质的化学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热能、电能为人类所用答案C 解析常见的吸热反应,如水的电解、制水煤气等均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2.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原电池的负极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B.原电池的电极只能由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C.原电池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D.原电池中电子流入的一极是正极答案B解析通常是活泼金属作负极,不活泼金属(或非金属导体,如石墨)作正极,燃料电池中两个电极材料也可以相同。
3.1000 K时反应C(s)+2H 2(g)CH4(g)的K=8.28×107,当各气体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H2 0.7 mol·L-1、CH4 0.2 mol·L-1时,上述反应( )A.正向移动B.逆向移动C.达到平衡D.不一定答案A解析Q=错误!≈0.408。
Q<K,说明该反应没达到平衡,v正>v逆,平衡正向移动。
4.室温下,等体积的pH=2的HCl和CH3COOH溶液,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两溶液浓度前者大于后者B.两溶液分别和足量的锌反应,生成氢气的体积相等C.两溶液分别和相同的锌反应,生成氢气的起始速率相等D.两溶液分别与其体积相等的pH=12的NaOH溶液混合后,都呈中性答案C解析A项,两溶液pH相同,即c(H+)相同,但醋酸是弱电解质,部分电离,故浓度比盐酸大;B项,醋酸的物质的量大于盐酸的物质的量,与足量锌反应,醋酸生成氢气的体积较大;C项,两溶液的c(H+)相同,与相同的锌反应时,生成氢气的起始速率相等;D项,pH=2的醋酸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醋酸有剩余,所得溶液呈酸性。
高考化学模块综合测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一直是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O2、甲烷都属于温室气体B.用甘蔗生产的燃料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利用乙醇燃料不会产生温室气体C.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属于新能源D.太阳能电池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解析】CO2、甲烷都可导致温室效应,应尽量减少排放,A正确;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可造成温室效应,B错误;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属于新能源,都属于新能源,C正确;D.太阳能电池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D正确。
【答案】 B2.把0.6 mol X气体和0.4 mol Y气体混合于2 L容器中,使它们发生如下反应:3X(g)+Y(g)===n Z(g)+2W(g),5 min末已生成0.2 mol W,若测知以Z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01 mol·L-1·min-1,则上述反应中n的值是() A.1B.2C.3 D.4【解析】由题意知v(W)=0.2 mol2 L×5 min=0.02 mol·L-1·min-1,根据n∶2=v(Z)∶v(W)知n=1。
【答案】 A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等质量的白磷蒸气和白磷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B.人类日常利用的煤、天然气、石油等的能量,归根到底是由太阳能转变来的C.燃烧热是指1 mol物质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D.H+(aq)+OH-(aq)===H2O(l)ΔH=-57.3 kJ·mol-1也能表示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解析】等质量的白磷蒸气和白磷固体分别完全燃烧,由于白磷蒸气含有的能量高,所以前者放出的热量多,A错误;人类日常利用的煤、天然气、石油等的能量,归根到底是由古代的动物、植物等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形成的,因此是太阳能转变来的,B正确;燃烧热是指1 mol物质完全燃烧产生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C错误;H+(aq)+OH-(aq)===H2O(l)ΔH=-57.3 kJ·mol-1表示可溶性的强酸与强碱反应产生可溶性盐和水时放出的热量,由于醋酸是弱酸,因此该反应不能表示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D错误。
第一章过关检测对应学生用书P9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下列分别是利用不同能源发电的实例,其中不属于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是( )答案C 解析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均属于有待开发或正在开发的新能源。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B.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C.焓变是指1 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D.形成产物中的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时,ΔH<0答案D解析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故A项错;物质的状态变化时伴随能量变化,例如升华,气化过程要吸热,但不是化学变化,故B项错;焓变是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值差,故C项错。
3.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焓变大于0的是( )A.铁与稀盐酸反应B.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的反应C.碳酸钙高温分解反应D.工业合成氨的反应答案B解析A、D两项为放热反应,ΔH<0;C项为吸热反应,ΔH>0,但是没有化合价变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B项合理。
4.为了更好地解决能源问题,人们一方面研究如何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另一方面寻找新能源。
以下做法可以提高燃料燃烧效率的是( )A.将煤转化成煤气或转化为液体甲醇B.将煤脱硫后燃烧C.通入大量的空气D.将煤干馏成煤焦油来燃烧答案A解析提高燃料利用率可以通过改变燃料的状态,如固体转化为液体或气体。
将煤脱硫后燃烧是为了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通入大量的空气,会带走部分热量。
煤的干馏产物焦炉煤气主要成分是CO、H2,可以转化为甲醇,属于煤的液化;煤焦油的主要成分是苯、甲苯、二甲苯、苯酚、萘等,通常只作为工业用品,而不作为燃料。
5.已知下面表格中的数据,键能/kJ·mol-1436463432,,共价键,H—BrH—IO===O,键能/kJ·mol-1366298496,,共价键Cl—ClBr—BrI—I,键能/kJ·mol-1243193151根据上述表格中的数据,推断下列反应为吸热反应的是( )①2H2O(g)===2H2(g)+O2(g) ②H2(g)+Cl2(g)===2HCl(g)③H2(g)+Br2(g)===2HBr(g)④2HI(g)===H2(g)+I2(g)A.①④B.②③C.只有①D.只有④答案A解析已知1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H—O共价键。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基础快练]对应学生用书P13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在一段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物质的量的减少或任何一种生成物物质的量的增加B .化学反应速率为0.8 mol·L -1·s -1,是指在1 s 时某物质的浓度是0.8 mol·L -1C .化学反应速率可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D .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现象越明显 答案 C解析 化学反应速率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是表示某一时间段内的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2.某一反应物的浓度是1.0 mol·L -1,经过20 s 后,它的浓度变成了0.2 mol·L-1,在这20 s 内用该物质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 A .0.04B .0.04 mol·L -1·s -1C .0.08 mol·L -1·s -1D .0.04 mol·L -1 答案 B解析 v =Δc Δt =1.0 mol·L -1-0.2 mol·L -120 s=0.04 mol·L -1·s -1。
A 项无单位,D 项单位不正确。
3.对于反应:CaCO3(s)+2HCl(aq)===CaCl2(aq)+H2O(l)+CO2(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HCl和CaCl2表示的反应速率数据不同,但所表示的意义相同B.不能用CaCO3的浓度变化来表示反应速率,但可用水来表示C.用H2O和CO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相同D.用CaCl2浓度的减小表示其反应速率答案 A解析因为CaCO3是固体,H2O为纯液体,不能用其表示化学反应速率;D 项中,CaCl2为生成物,故应用其浓度的增加表示反应速率。
4.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B(g)2C(g)+D(g)。
高考化学 章末综合测评(一)(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下列变化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①液态水汽化 ②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 ③浓硫酸稀释 ④KClO 3分解制取O 2 ⑤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 ⑥CaCO 3高温分解 ⑦CO 2+C=====高温 2CO ⑧Ba(OH)2·8H 2O 与固体NH 4Cl 混合 ⑨C +H 2O(g)=====高温 CO +H 2 ⑩Al 与盐酸反应A .①②④⑥⑦⑧⑨B .②④⑥⑦⑧⑨C .①③④⑤⑥⑧⑩D .①②④⑧⑨【解析】 ③⑤两项变化均放出能量,ΔH <0。
【答案】 B2.下列关于反应热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当ΔH <0时,表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 .由C(s)+1/2O 2(g)===CO(g)的反应热为110.5 kJ·mol -1,可知碳的燃烧热为110.5 kJ·mol -1C .反应热的大小与反应物所具有的能量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无关D .1 mol NaOH 分别和1 mol CH 3COOH 、1 mol HNO 3反应放出的热量:CH 3COOH<HNO 3【解析】 A 项,ΔH <0时表示反应为放热反应;B 项,CO(g)不是稳定的氧化物;C 项,反应热等于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的差值,故与二者的能量有关;D 项,CH 3COOH 电离时吸热,故正确。
【答案】 D3.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已知2H 2(g)+O 2(g)===2H 2O(g) ΔH =-483.6 kJ·mol -1,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 -1B .已知2C(s)+2O 2(g)===2CO 2(g) ΔH =a ,2C(s)+O 2(g)===2CO(g) ΔH =b ,则a >bC.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ΔH=-57.3 kJ·mol-1,则含4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 D.已知P (白磷,s)===P (红磷,s)ΔH<0,则白磷比红磷稳定【解析】氢气的燃烧热必须是生成液态水的过程所放出的热量,液态水变为气态水是吸热的,氢气的燃烧热小于241.8 kJ·mol-1,A错误;焦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高于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焓变是负值,即a<b,B错误;中和热是指稀的强酸和强碱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水时所放出的热量,醋酸是弱酸,其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40.0 g即1 mol NaOH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小于57.3 kJ的热量,C正确;P (白磷,s)===P (红磷,s)ΔH<0,所以红磷的能量低于白磷的能量,所以白磷不如红磷稳定,D错误。
本套资源目录2019_2020学年高中化学1.1.1焓变反应热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2019_2020学年高中化学1.1.2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的测定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2019_2020学年高中化学1.2燃烧热能源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2019_2020学年高中化学1.3化学反应热的计算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2019_2020学年高中化学2.1化学反应速率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2019_2020学年高中化学2.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2019_2020学年高中化学2.3.1化学平衡状态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2019_2020学年高中化学2.3.2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2019_2020学年高中化学2.3.3化学平衡常数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2019_2020学年高中化学2.3.4化学平衡图像等效平衡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2019_2020学年高中化学2.4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2019_2020学年高中化学3.1.1强弱电解质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2019_2020学年高中化学3.1.2弱电解质的电离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2019_2020学年高中化学3.2.1水的电离溶液的酸碱性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2019_2020学年高中化学3.2.2ph的计算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2019_2020学年高中化学3.2.3ph的应用酸碱中和滴定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2019_2020学年高中化学3.3.1盐类的水解及影响因素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2019_2020学年高中化学3.3.2溶液中离子浓度的比较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2019_2020学年高中化学3.4.1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2019_2020学年高中化学3.4.2沉淀反应的应用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2019_2020学年高中化学4.1原电池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2019_2020学年高中化学4.2化学电源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2019_2020学年高中化学4.3电解池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2019_2020学年高中化学4.4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焓变反应热1.“焓”是指( )A.物质所具有的能量 B.反应热的变化C.化学键所具有的能量 D.物质的一种化学性质答案 A解析“焓”是与物质内能有关的物理量。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同步练习及单元测试目录第1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2节燃烧热能源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检测及试题解析第1章单元复习第1章单元测试第3节化学平衡第4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第2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单元检测及试题解析第2章单元复习第2章单元测试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3章单元复习第3章单元测试第3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单元检测及试题解析第3章第1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第3章第2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3章第3节盐类的水解第3章第4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第4章电化学基础单元检测及试题解析第4章第1节原电池第4章第2节化学电源第4章第3节电解池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综合检测高二化学选修4 同步练习第一章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一. 教学内容: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二. 重点、难点1. 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其微观原因;3. 正确认识、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三. 具体内容 (一)绪言1. 选修4的基本结构和地位、与必修的关系2. 关于“化学暖炉”、“热敷袋”的构造和发热原理3. 举出人们利用化学反应的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变例子(二)焓变和反应热1. 为什么化学反应过程中会有能量的变化?2. 反应热的定义3. 反应热产生的原因4. 反应热的表示5. 有效碰撞6. 活化分子7. 活化能8. 催化剂能量反应过程E 1E 2反应物生成物活化分子活化能活化分子变成生成物分子放出的能量反应热没加催化剂加了催化剂(三)热化学方程式 1. 定义2. 表示意义3. 与普通化学方程式的区别4.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应注意的问题(四)实验: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典型例题】[例1 ] 已知在25℃、101kPa 下,1g 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 的热量。
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C8H18(l )+25/2O2(g )=8CO2(g )+9H2O (g ) △H=-48.40kJ ·mol-1B. C8H18(l )+25/2O2(g )=8CO2(g )+9H2O (l ) △H=-5518kJ ·mol-1C. C8H18(l )+25/2O2(g )=8CO2(g )+9H2O △H=+5518kJ ·mol-1D. C8H18(l )+25/2O2(g )=8CO2(g )+9H2O (l ) △H=-48.40kJ ·mol-1 答案:B解析:掌握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注意事项。
综合练习1、对于任何一个平衡体系,采用以下措施,一定会使平衡移动的是( )A.加入一种反应物B. 升高温度C.对平衡体系增加压强D.使用催化剂2、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0H ∆<的反应均是自发反应B.S ∆为负值的反应均不能自发进行C.冰在室温下自动融化成水,是熵增的重要结果D.高锰酸钾加热分解是一个熵减小的过程3、下列物质能跟镁反应并生成氢气的是( )A.氯化钠溶液B.氢氧化钠溶液C.氯化铵溶液D.碳酸钠溶液4、下列电离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A.()3+2-2443Al SO 2Al +3SO =B.+-HFH +F C.+-HI H +ID.2+-2Cu(OH)Cu +2OH 5、下列几种情况对中和滴定结果无影响的是( )①盛待测液的锥形瓶里留有蒸馏水②滴定管尖嘴部分在滴定前有气泡③滴定管在滴定前未将刻度调在“0”,而调在“2.40”④滴定达终点时,视线高于滴定管内液体的凹面的最低点A.①B.①③C.③④D.②③6、S(单斜)和S(正交)是硫的两种同素异形体。
已知:①S(单斜,s)()2+O g =()2SO g 1297.16kJ/mol H ∆=-②S(正交,s)()2+O g =()2SO g 2296.83kJ/mol H ∆=-③S(单斜,s)=S(正交,s) 3H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0.33kJ/mol H ∆=B.单斜硫转化为正交硫的反应是吸热反应C.S(单斜,s)=S(正交,s)30H ∆<,正交硫比单斜硫稳定D.S(单斜,s)=S(正交,s)30H ∆>,单斜硫比正交硫稳定7、—定温度下,下列溶液的离子浓度关系式正确的是( )A.pH=5的2H S 溶液中,+-5-1(H )(HS )110mol L c c -==⨯⋅B.pH=a 的氨水溶液,稀释10倍后,其pH=b ,则a =b +1C.pH=2的224H C O 溶液与pH=12的NaOH 溶液任意比例混合:++--24(Na )(H )(OH )(HC O )c c c c +=+D.pH 相同的①3CH COONa ②3NaHCO ③NaClO 三种溶液的+(Na )c :①>②>③8、工业上制备纯硅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42SiCl g +2H g Si s +4HCl g kJ/mol(0)H Q Q ∆=+>,某温度、压强下,将一定量反应物通入密闭容器进行以上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若增大压强能提高4SiCl 的转化率B.若反应开始时4SiCl 为1mol,则达平衡时,吸收热量为Q kJC.反应至4min 时,若HCl 浓度为0.12mol/L,则2H 的反应速率为0.03mol/(L·min)D.当反应吸收热量0.025Q kJ 时,生成的HCl 通入含0.1mol NaOH 的溶液恰好反应9、下列事实能说明某一元酸(HA)为弱电解质的是( )①25℃时NaA 溶液的pH 大于7②用HA 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很暗③HA 溶液不与24Na SO 溶液反应④0.1-1mol L ⋅ HA 溶液的pH=2.1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①②④10、室温下向10mL 0.1-1mol L ⋅ NaOH 溶液中加入0.1-1mol L ⋅的一元酸HA,溶液pH 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高考衣食住用行衣:高考前这段时间,提醒同学们出门一定要看天气,否则淋雨感冒,就会影响考场发挥。
穿着自己习惯的衣服,可以让人在紧张时产生亲切感和安全感,并能有效防止不良情绪产生。
食:清淡的饮食最适合考试,切忌吃太油腻或者刺激性强的食物。
如果可能的话,每天吃一两个水果,补充维生素。
另外,进考场前一定要少喝水!住:考前休息很重要。
好好休息并不意味着很早就要上床睡觉,根据以往考生的经验,太早上床反而容易失眠。
考前按照你平时习惯的时间上床休息就可以了,但最迟不要超过十点半。
用:出门考试之前,一定要检查文具包。
看看答题的工具是否准备齐全,应该带的证件是否都在,不要到了考场才想起来有什么工具没带,或者什么工具用着不顺手。
行:看考场的时候同学们要多留心,要仔细了解自己住的地方到考场可以坐哪些路线的公交车?有几种方式可以到达?大概要花多长时间?去考场的路上有没有修路堵车的情况?考试当天,应该保证至少提前20分钟到达考场。
高考真题汇编一、选择题1.(2018·全国卷Ⅰ)最近我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种CO2+H2S协同转化装置,实现对天然气中CO2和H2S的高效去除。
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其中电极分别为ZnO@石墨烯(石墨烯包裹的ZnO)和石墨烯,石墨烯电极区发生反应为:①EDTAFe2+-e-===EDTAFe3+②2EDTAFe3++H2S===2H++S+2EDTAFe2+该装置工作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阴极的电极反应:CO2+2H++2e-===CO+H2OB.协同转化总反应:CO2+H2S===CO+H2O+SC.石墨烯上的电势比ZnO@石墨烯上的低D.若采用Fe3+/Fe2+取代EDTAFe3+/EDTAFe2+,溶液需为酸性答案 C解析CO2在ZnO@石墨烯电极上转化为CO,发生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CO2+2H++2e-===CO+H2O,A正确;根据石墨烯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可知①×2+②即得到H2S-2e-===2H++S,然后与阴极电极反应式相加得总反应式为CO2+H2S===CO+H2O +S,B正确;石墨烯电极为阳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因此石墨烯上的电势比ZnO@石墨烯电极上的高,C错误;由于铁离子、亚铁离子均易水解,所以如果采用Fe3+/Fe2+取代EDTAFe3+/EDTAFe2+,溶液需为酸性,D正确。
课时作业(一)A组—基础巩固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B.Y的能量一定高于NC.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D.因为是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以发生解析一个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决定于所有反应物的总能量之和与所有生成物的总能量之和的相对大小,前者大的为放热反应,后者大的为吸热反应。
所以,放热反应中每种反应物的能量不一定比每种生成物的能量都高。
放热反应也往往需要加热才能进行,如碳的燃烧;吸热反应不一定都需要加热,如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不用加热就能发生。
答案 C2.下列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的是( )A.二氧化碳与碳生成一氧化碳B.碳与水蒸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C.碳酸钙受热分解D.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解析据条件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只有D项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而A、B、C三项均为吸热反应。
答案 D考查内容常见的吸、放热反应3.反应A+B―→C(ΔH<0)分两步进行:①A+B―→X(ΔH>0),②X―→C(ΔH<0)。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解析由于A+B―→X为吸热反应,故X的能量大于A和B的能量和,可排除A项和C项;而总反应A+B―→C为放热反应,故C的能量小于A和B的能量和,B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 D4.(双选)下列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B.Ba(OH)2·8H2O与NH4Cl固体的反应C.硫磺在氧气中燃烧D.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的反应解析A、C两项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D两项为吸热反应,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BD考查内容常见的吸、放热反应5.如图是一个简易测量物质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的实验装置,利用此装置可以很方便地测得某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高考化学学业分层测评(十九)(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K 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B.由于K sp(ZnS)>K sp(CuS),所以ZnS沉淀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CuS沉淀C.其他条件不变,离子浓度改变时,K sp不变D.两种难溶电解质作比较时,K sp小的,溶解度一定小【解析】K 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A正确;沉淀易向更难溶的方向转化,由于K sp(ZnS)>K sp(CuS),所以ZnS沉淀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CuS沉淀,B正确;K 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离子浓度改变时,K sp不变,C正确;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的难溶物,K sp小的,溶解度一定小,阴、阳离子个数比不同的难溶物,K sp小的,溶解度不一定小,D错误。
【答案】 D2.某pH=1的Zn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含有FeCl3杂质,为了除去FeCl3杂质,需将溶液调至pH=4,在调节溶液pH时,应选用的试剂是() A.NaOH B.ZnOC.Na2CO3D.Fe2O3【解析】加入的物质应该能消耗溶液中的H+而促使Fe3+成为沉淀,过滤除去,但同时要注意不能引入新的杂质离子,故选B。
【答案】 B3.在2 mL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NaCl和NaI溶液中滴入几滴AgNO3溶液,发生的反应为()A.只有AgCl沉淀生成B.只有AgI沉淀生成C.生成等物质的量的AgCl和AgI沉淀D.两种沉淀都有,但以AgI为主【解析】在同浓度的NaCl和NaI溶液中c(Cl-)=c(I-),但滴入几滴AgNO3溶液后,由于K sp(AgI)<K sp(AgCl),所以生成的沉淀以AgI为主,且先生成沉淀AgI。
【答案】 D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AgCl在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aCl2和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相同B.常温下,向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少量BaSO4粉末,过滤,向洗净的沉淀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常温下K sp(BaCO3)<K sp(BaSO4)C.向AgCl浊液中滴加Na2S溶液,白色沉淀变成黑色,说明AgCl的溶解平衡正向移动D.已知K sp(Ag2CrO4)=2.0×10-12,K sp(AgCl)=1.8×10-10,说明Ag2CrO4的溶解度小于AgCl【解析】A选项,CaCl2溶液中c(Cl-)浓度大,AgCl的溶解度小,错误;B选项,如果K sp(BaCO3)>K sp(BaSO4),但存在BaSO4(s)Ba2+(aq)+SO2-4(aq),因为Na2CO3溶液浓度大,也有可能生成少部分BaCO3沉淀,错误;D选项,Ag2CrO4的溶解度大,错误。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1.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在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测定实验时,应使用的仪器正确的组合是()①天平②量筒③烧杯④滴定管⑤温度计⑥试管⑦酒精灯A.①②④⑤B.②③⑤C.②③④⑦D.全部答案 B解析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测定实验需要温度计来测定溶液温度、需要烧杯来盛放溶液、需要环形玻璃搅拌棒来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还需要量筒来量取一定量的酸、碱溶液,所以应使用的仪器正确的组合是②③⑤,B项正确。
2.H2与O2发生反应的过程用模型表示如下(“—”表示化学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过程Ⅰ是吸热过程B.过程Ⅲ一定是放热过程C.该反应过程所有旧化学键都断裂,且形成了新化学键D.该反应的能量转化只能以热能的形式进行答案 D解析过程Ⅰ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形成原子,属于吸热过程,A项正确;过程Ⅲ为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属于放热过程,B项正确;过程Ⅰ中所有的旧化学键断裂,过程Ⅲ为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C项正确;该反应可通过燃料电池实现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化,D 项错误。
3.已知:①Fe 2O 3(s)+32C(s)===32CO 2(g)+2Fe(s) ΔH 1=+234.1 kJ·mol -1②C(s)+O 2(g)===CO 2(g)ΔH 2=-393.5 kJ·mol -1则2Fe(s)+32O 2(g)===Fe 2O 3(s)的ΔH 是( ) A .-824.4 kJ·mol -1B .-627.6 kJ·mol -1C .-744.7 kJ·mol -1D .-169.4 kJ·mol -1答案 A解析 根据盖斯定律,32×②-①即得热化学方程式:2Fe(s)+32O 2(g)===Fe 2O 3(s) ΔH =32ΔH 2-ΔH 1≈-824.4 kJ·mol -1。
高考化学章末综合测评(二)(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熵增大的反应一定是自发反应B.焓增大的反应一定是自发反应C.熵、焓都为正值的反应是自发反应D.ΔH-TΔS<0的反应一定是自发反应【解析】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须用复合判据ΔH-TΔS<0。
【答案】 D2.对于可逆反应4NH3+5O24NO+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单位时间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1.5x mol H2O,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达到平衡状态后,NH3、O2、NO 、H2O(g)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5∶4∶6 C.达到平衡状态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反应速率增大D.达到平衡时,5v正(O2)=4v逆(NO)【解析】若单位时间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1.5x mol H2O,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正确;达到平衡状态后,NH3、O2、NO 、H2O(g)的物质的量不变,比值不一定为4∶5∶4∶6,B错误;达到平衡状态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各物质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C错误;达到平衡时,4v正(O2)=5v逆(NO),D错误。
【答案】 A3.反应CO+H2O(g)CO2+H2在800 ℃达到平衡时,分别改变下列条件,K值发生变化的()A.将压强减小至原来的一半B.将反应温度升高100 ℃C.添加催化剂D.增大水蒸气的浓度【解析】化学平衡常数K只受温度影响。
【答案】 B4.某可逆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则温度对此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影响的曲线(如图所示)中,正确的是()【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可逆反应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
速率曲线交叉点即平衡状态,由于这个可逆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加快的幅度大于正反应速率加快的幅度,故正确答案为B项。
【答案】 B5.下列说法中可以充分说明反应:P(g)+Q(g)R(g)+S(g),在该温度下已达平衡状态的是()A.反应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B.P和S的生成速率相等C.反应容器内P、Q、R、S四者共存D.反应容器内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而变化【解析】该反应前后为气体计量数相等的反应,故容器内压强气体物质的量不变,故不选A、D两项;B项,P和S的生成速率相等,说明v正=v逆;C项,可逆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一定共存,不能说明达到平衡,故C项不选。
本套资源目录2019_2020学年高中化学课时作业10塑料纤维和橡胶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2019_2020学年高中化学课时作业11改善大气质量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2019_2020学年高中化学课时作业12爱护水资源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2019_2020学年高中化学课时作业13垃圾资源化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2019_2020学年高中化学课时作业1生命的基础能源__糖类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2019_2020学年高中化学课时作业2重要的体内能源__油脂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2019_2020学年高中化学课时作业3生命的基础__蛋白质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2019_2020学年高中化学课时作业4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2019_2020学年高中化学课时作业5合理选择饮食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2019_2020学年高中化学课时作业6正确使用药物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2019_2020学年高中化学课时作业7合金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2019_2020学年高中化学课时作业8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2019_2020学年高中化学课时作业9玻璃陶瓷和水泥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塑料、纤维和橡胶(建议用时:30分钟)[基础达标练]1.下列塑料可作耐高温材料的是( )A.聚氯乙烯B.聚苯乙烯C.聚四氟乙烯D.有机玻璃C[聚四氟乙烯可以作不粘锅的内衬,具有耐高温的特性。
]2.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各种高分子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然橡胶易溶于水B.羊毛是合成高分子材料C.聚乙烯塑料是天然高分子材料D.聚氯乙烯塑料会造成“白色污染”D[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一般不溶于水,A项错误;羊毛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B项错误;聚乙烯塑料是合成高分子化合物,C项错误;聚氯乙烯塑料会造成“白色污染”,D项正确。
] 3.下列关于天然橡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天然橡胶能溶于汽油、苯等有机溶剂B.天然橡胶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C.天然橡胶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D.天然橡胶受空气、日光作用,会被还原而老化D[从天然橡胶的结构简式可知,天然橡胶为线型结构,能溶于汽油、苯等有机溶剂,A项正确;天然橡胶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B项正确;天然橡胶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受日光、空气作用,会逐渐被氧化而老化,C项正确,D项错误。
[综合训练]对应学生用书P21一、选择题1.对于达到平衡的反应:2SO 2(g)+O2(g)2SO3(g)ΔH<0;下列对改变条件后引起的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 A.减小SO3的浓度,逆反应速率变小,正反应速率变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加快,加快的程度是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C.减小容积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加快,且正反应速率加快的程度大于逆反应速率D.使用正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都加快,且正反应速率加快的程度大于逆反应速率答案C解析减小SO3的浓度,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瞬间不变,随后减小,A项错误;由题给条件可知,该反应正向放热,升温平衡向左移动,说明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但逆反应速率加快的程度大于正反应速率,B项错误;加压平衡向右移动,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右移动,说明正反应速率加快的程度大于逆反应速率,C项正确;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平衡不移动,D项错误。
2.对于3Fe+4H2O(g)高温Fe3O4+4H2(g),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 )A.K=错误!B.K=错误!C.K=错误!D.K=错误!答案D解析平衡常数是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但固体和纯液体不写入平衡常数计算式中。
3.关于化学平衡常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与化学反应方程式本身和温度有关B.只与反应的温度有关C.与化学反应本身和温度有关,并且会受到起始浓度的影响D.只与化学反应本身有关,与其他任何条件无关的一个不变的常数答案A解析大量实验证明,化学平衡常数决定于两个方面的因素:化学反应本身和反应体系的温度,与起始浓度等其他外界条件没有任何关系。
4.乙酸蒸气能形成二聚分子:2CH 3COOH(g)(CH3COOH)2(g) ΔH<0,欲测定单个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应采用的条件是( )A.高温低压B.低温高压C.低温低压D.高温高压答案A解析要使测定的单个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准确,就要尽可能增大乙酸的含量,降低二聚乙酸的含量,使平衡向生成CH3COOH的方向移动。
课时作业(十)A组—基础巩固一、自发过程和自发反应1.下列关于自发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只有不需要任何条件就能够自动进行的过程才是自发过程B.需要加热才能够进行的过程肯定不是自发过程C.同一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在不同条件下都有自发的可能D.非自发过程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可能变为自发过程解析在温度和压强一定的条件下,不借助光、电等外部力量就能自动进行的过程为自发过程,A项错误;有的自发反应需要加热才能进行,如高温自发反应,B项错误;C项正确,同一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在不同条件下都有自发的可能;D项错误,非自发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变为自发过程。
答案 C2.在图①中A、B两个容器里,分别收集着两种作用不同的理想气体。
若将中间活塞打开,两种气体分子立即都占有了两个容器(如图②)。
关于此过程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此过程是体系从混乱程度小向混乱程度大变化的过程,即熵增大的过程B.此过程为自发过程,而且没有热量的吸收或放出C.此过程从有序到无序,混乱度增大D.此过程是自发可逆的解析由题意可知,此过程为不伴随能量变化的自发过程,是体系混乱度增大的过程。
而自发过程是不可逆的。
答案 D3.下列关于判断过程的方向的说法错误的是( )A.NH4NO3溶于水吸热,说明其溶于水不是自发过程B.同一种物质气态时熵值最大,液态时次之,而固态时熵值最小C.不借助于外力能自发进行的过程,其体系的能量趋向于从高能状态转变为低能状态D.由能量判据和熵判据组合而成的复合判据,更适合于所有的过程解析NH4NO3溶于水吸热,但是熵增的反应,故是自发过程,A项错误。
答案 A二、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判据4.关于冰融化为水的过程判断正确的是( )A.ΔH>0,ΔS>0 B.ΔH<0,ΔS>0C.ΔH>0,ΔS<0 D.ΔH<0,ΔS<0解析同一物质气态时具有的焓和熵大于液态时,液态时具有的焓和熵大于固态时,故冰融化为水是一个吸热熵增的过程,A项正确。
答案 A5.已知反应N2O4(g)===2NO2(g) ΔH=+57.4 kJ·mol-1ΔS=+176 J·mol-1·K-1,则在298.15 K时该反应自发向________(填“左”或“右”,下同)进行,在500 K时反应自发向________进行。
解析依据ΔH-TΔS<0,反应发进行分析判断,计算ΔH-TΔS判断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已知反应N2O4(g)===2NO2(g) ΔH=+57.4 kJ·mol-1ΔS=+176 J·mol-1·K-1,则在298.15 K时,ΔH-TΔS=57.4 kJ·mol-1-0.176 kJ/(mol·K)×298.15 K=4.93 kJ/mol>0,说明反应N2O4(g)===2NO2(g)非自发进行,则2NO2(g)===N2O4(g)是自发进行的反应,则在298.15 K时该反应自发向左进行,在500 K时,ΔH-TΔS=57.4 kJ·mol-1-0.176 kJ/(mol·K)×500 K=-30.6 kJ/mol<0,说明反应自发进行,该反应自发向右进行。
答案左右6.指出下列反应或过程的ΔS的正、负号,并判断常温时,反应能否自发进行。
(1)2H2O2(aq)===2H2O(l)+O2(g),ΔS________0,________自发进行。
(2)C(s)+H2O(g)===CO(g)+H2(g),ΔS________0,________自发进行。
(3)-10 ℃的水结冰,ΔS________0,________自发进行。
解析(1)反应为ΔS>0的反应,能自发进行。
(2)反应的ΔS>0,但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高温时能自发进行。
(3)过程ΔS<0,但却能自发进行。
答案(1)> 能(2)> 不能(3)< 能考查内容根据反应判断焓变和熵变及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综合判据7.根据所学有关熵的知识来回答下列问题:(1)对同一物质而言,不同状态时的熵值是:________态大于________态大于________态,如水蒸气的熵值________液态水的熵值________冰的熵值。
(2)不同的物质,一般说来,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其熵值越大,如NO2的熵值________O2的熵值,________N2的熵值。
(3)对于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物质(如同分异构体)结构越复杂,熵值越大。
如正戊烷的熵值________异戊烷的熵值________新戊烷的熵值。
(4)温度越高,同一物质的熵值________,如20 ℃时的水的熵值________30 ℃时水的熵值。
以上这些规律,就是熵增原理。
解析本题考查熵值、焓变的基本知识及变化关系。
答案(1)气液固大于大于(2)大于大于(3)小于小于(4)越大小于考查内容熵值、焓变的基本知识及变化关系8.有A、B、C、D四个反应:________;另两个反应中,在温度高于________ ℃时,可自发进行的反应是________;在温度低于________ ℃时,可自发进行的反应是________。
解析由焓判据和熵判据组合的复合判据ΔH-TΔS适合于所有过程和反应。
当ΔH-TΔS<0时,反应能自发进行;当ΔH-TΔS>0时,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的反应,ΔH-TΔS恒小于0,即ΔH<0,ΔS>0,满足此条件的为反应C;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的反应,ΔH-TΔS恒大于0,即ΔH>0,ΔS<0,满足此条件的为反应B;反应A的复合判据ΔH-TΔS=10 500 J/mol-T×30.0 J/(mol·K),当T>350 K,即t>77 ℃时,ΔH-TΔS<0,反应能自发进行;反应D的复合判据ΔH-TΔS=-11 700 J/mol+T×105.0 J/(mol·K),当T<111.4 K,即t<-161.6 ℃时,ΔH-TΔS<0,反应能自发进行。
答案 C B 77 A -161.6 D考查内容化学反应方向的复合判据9.高温时空气中的N2和O2会反应生成NO而污染大气:N2(g)+O2(g)===2NO(g)。
试通过计算说明在1 200 ℃的条件下,此反应能否正向自发进行?估算自发进行的最低温度是多少?[已知该反应:ΔH=+180.50 kJ/mol,ΔS=247.7 J/(mol·K)]解析反应自发进行的条件是ΔG=ΔH-TΔS<0,在 1 200 ℃的条件下,ΔH-TΔS=+180.50 kJ/mol-(1 200+273)K×247.7×10-3 kJ/(mol·K)=-184.36 kJ/mol<0,说明反应能够自发进行。
假设反应自发进行的最低温度为T,则有ΔG=+180.50 kJ/mol-(t+273)K×247.7×10-3 kJ/(mol·K)<0,解得t>455.7 ℃。
答案该反应在1 200 ℃的条件下能够自发进行,该反应自发进行的最低温度约为455.7 ℃。
考查内容化学反应方向的复合判据B组—能力提升10.根据所学的知识和经验,判断下列变化在常温下的焓变,熵变及方向性,填表。
变化ΔH ΔS 方向性H2O(l)―→H2O(g)CaO(s)+SO2(g)===CaSO3(s)2Fe3+(aq)+Cu(s)===2Fe2+(aq)+Cu2+(aq)NH4Cl(s)===HCl(g)+NH3(g)后根据常温(298 K)判断ΔH-TΔS的“+”“-”。
答案变化ΔH ΔS 方向性H2O(l)―→H2O(g) ΔH>0 ΔS>0 不能自发CaO(s)+SO2(g)===CaSO3(s) ΔH<0 ΔS<0 自发2Fe3+(aq)+Cu(s)===ΔH<0 ΔS>0 自发2Fe2+(aq)+Cu2+(aq)NH4Cl(s)===HCl(g)+NH3(g) ΔH>0 ΔS>0 不能自发11.向锥形瓶中加入约20 g NH4Cl晶体,在一小木块上洒少量水,将锥形瓶放在木头上,再向其中加入约40 g Ba(OH)2·8H2O,如图所示。
用玻璃棒将固体充分混合均匀,静置。
回答下列各问题:(1)拿起木块时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该反应的ΔH________0(填“>”或“<”)。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有________生成,可证明ΔS________0(填“>”或“<”)。
(3)下列变化过程与该实验中的焓变和熵变相同的是________。
A.NH4NO3溶于水 B.CaCO3的分解反应C.NaOH溶于水 D.甲烷的燃烧解析(1)由图可知,木块与锥形瓶粘在一起,说明该反应吸热,使水凝结成冰,把木板和锥形瓶粘在了一起。
(2)该反应中有氨气生成,是个熵增的反应。
(3)该反应为ΔH>0,ΔS>0的反应,A、B两项符合,C、D两项ΔH<0。
答案(1)锥形瓶“粘”在木块上>(2)2NH4Cl+Ba(OH)2·8H2O===BaCl2+2NH3↑+10H2O 气体>(3)AB12.(1)化学反应:CaCO3(s)===CaO(s)+CO2(g)ΔH(298 K)=178.2 kJ/mol,ΔS(298 K)=169.6 J/(mol·K),常温下该反应________(填“能”或“不能”)自发进行,CaCO3的分解反应要自发进行,温度T应高于________ K。
(2)化学反应2NO(g)+2CO(g)===N2(g)+2CO2(g)在298 K、100 kPa下:ΔH=-113.0 kJ/mol,ΔS=-145.3 J/(mol·K),反应在常温下________(填“能”或“不能”)自发进行。
(3)反应2HCl(g)===H2(g)+Cl2(g),已知:HCl(g)的S=186.6 J/(K·mol),H2(g)的S=130 J/(K·mol),Cl2(g)的S=233 J/(K·mol),则该反应的ΔS=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