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中河北省环境角色定位的构思
- 格式:pdf
- 大小:300.36 KB
- 文档页数:4
河北省在京津冀生态文明一体化建设中面临的新任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内容不仅涉及到协同抓经济建设,还有协同抓生态建设,全面实施京津冀生态文明一体化建设。
而在这一背景下,河北省如何与京津冀协同共建生态文明面临着众多问题。
包括如何与京津冀进行生态文明一体化建设的顶层规划设计,建立一体化共建共治机制,规划城乡协调发展生态格局,为京津发展提供生态支撑等。
标签:京津冀;协同共建;生态文明;问题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京津冀三地既要协同抓经济建设,又要协同抓生态建设,全面实施京津冀生态文明一体化建设,使区域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水平同步提高,共赢双赢。
而在这一背景下,作为生态文明水平较低的河北省如何与京津冀协同共建生态文明,破除各自为政、地方割裂,破解当前严重困绕京津冀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众多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1 当前河北省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新形势与新要求1.1 巨大的治霾压力要求省政府尽快拿出能见效、能落地的治理方案2014年全年至2015年第一季度,中国遭遇了雾霾的反复侵袭。
根据环保部发布的每个季度全国74城市空气质量报告,在最严重污染的前10大城市中,河北省的唐山、石家庄、保定、邯郸、廊坊、邢台、衡水等城市几乎次次榜上有名,河北省成为了雾霾重灾区。
由于雾霾直观可见,影响交通出行,影响身体健康,所以国人对河北省生态文明成就评价大打折扣,河北俨然已经成为中国污染最为严重的省市。
雾霾不仅在影响着外资和内资入住河北、增资河北的投资热情,甚至影响着旅游,乃至人才引进和人才留驻。
面对巨大的治霾压力,要求河北省政府尽快与京津合作,制定并落实《京津冀地区联合治理大气污染行动计划》,把PM2.5迅速降下来,把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升上去。
1.2 “环首都生态示范区”需要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不能拖后腿按照中央统一部署,京津冀地区要建成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
习总书记在2014年2月27日举行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提出,要着力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在已经启动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的基础上,完善防护林建设、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清洁能源使用等领域合作机制。
京津冀都市圈河北区域资源环境现状分析作者:张敏来源:《中国市场》2008年第23期摘要:河北区域是京津冀都市圈中资源最丰富而环境又最脆弱的地区,关注河北的资源和生态环境状况,分析都市圈经济发展对河北的自然生态和环境有可能造成的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有的放矢的提出应对策略,对保障区域经济的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将会是十分的必要。
关键词:京津冀都市圈;资源;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京津冀都市圈身处中国渤海地区,是拉动我国华北地区经济腾飞的引擎,河北作为都市圈中资源最丰富、环境最脆弱、经济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重点关注自身的资源和生态环境状况,以保障区域经济的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将会是十分的必要。
一、河北的资源环境优势资源与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与载体,河北许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首先,河北地处暖温带及温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地生产条件良好;它既有高原和山地草场,又有多种防护林与经济林地,还有耕作熟制各异的农地及都市圈人口集聚的大比例建设用地;绵长的海岸带,丰富的旅游资源更为河北增添了几分独有的魅力。
其次,河北是全国矿产资源大省。
目前已发现各类矿产116种。
其中探明储量的矿产74种,储量居全国大陆省份前10位的有45种,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石化能源资源尤为丰富。
这些资源分布广泛,体系比较完整,具有建设大型钢铁、建材、化工等综合工业基地和发展煤化工、盐化工、油化工的有利条件和良好基础。
再次,河北还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条件。
坝上地区、燕山、太行山是津冀都市圈的水源地,也是京津及华北平原的主要生态屏障;环渤海区是“东北、西北、华北”三北的中转站和重要出海通道;4780公里的海岸线上有秦唐沧曹等四大港口,其中秦皇岛和黄骅是我国最大的两个能源输出港。
此外,在京津冀都市圈中,河北从铁矿开采到钢铁冶炼、石油开采到基本(石化、盐化、煤化)化工;从密集的港口到综合运输枢纽、粮食主产区到其他基础产业领域,可以说是应有尽有,河北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资源优势是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这不仅是河北自身的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京津冀都市圈能够确立的必要条件之一。
河北省明确京津冀协同发展城市功能定位2014年03月27日 09:41:32来源:新华网分享到:0新华网石家庄3月26日电(记者王民)26日出台的《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明确,这个省将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以建设京津冀城市群为载体,充分发挥保定和廊坊首都功能疏解及首都核心区生态建设的服务作用,进一步强化石家庄、唐山在京津冀区域中的两翼辐射带动功能,增强区域中心城市及新兴中心城市多点支撑作用。
按照拟定的《河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这个省将打造京津保三角核心区,做大保定城市规模,以保定、廊坊为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地和京津产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地,与京津形成京津冀城市群的核心区。
把首都周边的一批县(市)建设成规模适度、特色鲜明、设施完善、生态宜居的卫星城市,构筑层次分明、梯度有序、分工明确、布局合理的区域城镇布局结构。
其中,保定市作为畿辅节点城市,利用地缘优势,谋划建设集中承接首都行政事业等功能疏解的服务区。
做强产业支撑,以白洋淀科技城、京南现代产业基地、首都服务功能承接区为载体,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和临空经济、现代物流等产业,承接首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医疗养老等功能疏解。
着力做优城市环境,按照国际化标准抓好城市建设管理,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增强对驻京外迁企事业单位和吸引力。
廊坊市将充分发挥“京津走廊”区位优势,抓住京冀共建北京新机场和临空经济区的有利时机,以生态、智能、休闲、商务为发展方向,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与北京关联度高的产业,着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成为京津冀城市群核心区的重要节点城市,建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此外,石家庄围绕建成京津冀城市群南部副中心城市,唐山围绕建成东北部副中心城市,加强与京津功能分工和配套协作,带动冀中南、冀东两翼发展。
充分发挥张家口、承德的生态优势和秦皇岛的滨海资源优势,打造服务首都的特色功能城市。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生态环境建设思路及建议
王玫
【期刊名称】《共产党员(河北)》
【年(卷),期】2015(000)018
【摘要】河北生态环境建设与京津协同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行政区划障碍突出。
京津冀三省市处于同一生态区,但由于该地区是全国省级行政区划切割最严重、体制性障碍最突出的地区,生态环境建设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各自为战状态,三省市基本上各自为界,没有形成优势互补,联合也没有出现实质性的进展,致使京津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较之珠三角、长三角相对滞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合作共建尚任重道远。
【总页数】2页(P24-25)
【作者】王玫
【作者单位】河北生态环境建设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4.3
【相关文献】
1.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环境治理的对策建议 [J], 刘亚丽;高玉敏
2.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承接产业转移的财政政策建议 [J], 朱云飞;赵宁
3.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J], 冯海波;王伟;万宝春;赵娜;付素静;马幼松
4.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冀西北地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J], 贾巨
才;孔伟;任亮
5.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生态环境建设研究 [J], 赵甜甜; 王铭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拧紧环境治理''''牛鼻子''''《中国环保在线》报社【期刊名称】《区域治理》【年(卷),期】2017(000)011【摘要】11月6日,河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京津冀协同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河北省环保厅副厅长、新闻发布人殷广平表示,要紧抓环境治理''牛鼻子'',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并在生态环保领域率先突破.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基本方略,对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作为重点任务做出了战略部署,特别是对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河北省政府新闻办11月6日下午召开的''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京津冀协同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河北省环保厅副厅长、新闻发布人殷广平表示,河北省要紧紧扭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牛鼻子'',扎实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在生态环保领域率先突破.【总页数】1页(P3-3)【作者】《中国环保在线》报社【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4【相关文献】1.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环境治理的对策建议 [J], 刘亚丽;高玉敏2.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拧紧环境治理"牛鼻子" [J], 《中国环保在线》报社3.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环境治理与河北产业发展研究 [J], 史城至;尚娟;刘洁;宋薇4.市场监管总局领导赴河北调研: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 [J],5.市场监管总局领导赴河北调研: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北环京津区域发展研究摘要河北省位于中国的北方,与首都北京和港口城市天津接壤,是京津冀地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河北环京津区域的发展进行研究。
首先,本文将分析河北环京津区域的地理位置和优势;然后,将探讨河北环京津区域的经济、交通、产业等发展情况;最后,本文将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河北环京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1. 引言河北环京津区域是中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核心区域,具有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深入推进,河北环京津区域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对河北环京津区域的发展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
2. 河北环京津区域的地理位置和优势河北环京津区域位于中国的北方,毗邻首都北京和港口城市天津。
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也是河北省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河北环京津区域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战略位置:河北环京津区域距北京和天津都非常近,交通便利,具有发展城市经济的独特优势。
•资源丰富:河北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农业资源和水资源,为区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人才优势:河北省拥有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人才资源丰富,为区域创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3. 河北环京津区域的发展情况3.1 经济发展河北环京津区域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首先,河北省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形成了以钢铁、建材等为代表的一批重要产业集群。
其次,服务业的发展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特别是金融、物流等领域。
此外,河北省还大力发展了农业和旅游业,为区域经济增长贡献了重要力量。
3.2 交通发展河北环京津区域的交通发展日益完善。
近年来,河北省加大了铁路、公路和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交通网络。
这为区域内外的人员流动和物资流通提供了便利条件,也为区域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3.3 产业结构调整为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河北环京津区域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一方面,加大了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提高了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和竞争力。
立足京津冀一体化论河北环境现状与改善措施作者:李思语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7年第11期【摘要】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深入贯彻实施,河北作为京津的重要后续支撑和天然保护屏障,良好的环境基础是经济发展关键。
改革开放以后,大气污染、水环境污染,土地流失现象严重,导致河北生态平衡受到了严重打击。
本文希望立足河北发展现状,深入了解当地环境发展的问题所在,根据具体情况,提出改善措施。
改善环境污染现状,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的关键任务,也是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建成的重要基础。
【Abstract】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Beijing-Tianjin-Hebei, Hebei is an important follow-up support and natural protection barrier for Beijing and Tianjin, a good environmental foundation is the key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ir pollution, water pollution and land loss caused serious damage to the ecological balance in Hebei.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Hebei province, this paper aims to understand the problems of local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 and puts forward improvement 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situation. Improv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promoting sustainable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 are the key tasks to build a demonstration zone for Beijing-Tianjin-Hebei cooperation development, and the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building a socialist society.【关键词】河北;环境现状;污染;改善措施【Keywords】Hebei; environmental status; pollution; improvement measures【中图分类号】X1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11-0037-041 环境发展现状1.1高度雾霾,造成大气污染严重据了解,在世界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排名中,中国石家庄在内的十余个城市居高不下,一度成为引起热烈反响的世界话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及河北省的角色定位作者:张美慧来源:《对外经贸》2015年第06期[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区域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之一。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在立足各自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对整体和个体进行科学定位。
其中,明确河北省的角色定位,对提升河北省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河北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最大受益者,要积极承担服务的角色,利用传统区位优势,积极对接京津产业,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特别是区域产业整合升级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河北省;角色定位[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5)06-0087-03京津冀和长三角、珠三角并列为我国三大重要发展区域,各项经济发展总量指标占全国的比重很大,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很重要的支撑作用。
京津冀地区生产要素总量相对丰裕,但长期以来的无序竞争和重复建设导致北京的首都优势、天津的港口优势以及河北的资源优势没能协同发挥,未能形成整体的区域竞争能力。
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相比,目前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整体实力不强,地区发展滞后的状况明显。
因此,从增强区域整体实力、平衡三大区域发展水平的角度来看,京津冀协同发展意义深远。
2013年,北京人均GDP 93213元,天津人均GDP 99607元,河北人均GDP 38716元,京津冀三地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相差较大。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仅是解决三地发展问题,也是解决天津和河北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更是优化国家区域发展和社会生产力布局,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形成新的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体定位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在立足各自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对整体和个体进行恰当的定位。
北京市在政治、文化、教育、科技、人才、旅游等资源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产业结构明显向服务业倾斜。
2013年北京第三产业增加值在京津冀三地中居于首位;天津市工业发展比较成熟,综合实力较为均衡,具有加工制造业与港口优势,生产要素在三者之间居中,第二、三产业相对发达;河北省自然资源丰富,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低,农业、重工业及现代制造业配套产业相对较发达,拥有广阔的海岸线和内陆,市场发展潜力大。
京津冀一体化给河北带来高中地理(实用版)目录1.京津冀一体化的背景和意义2.河北省在京津冀一体化中的作用和地位3.河北省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4.应对策略和建议5.京津冀一体化对河北省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正文1.京津冀一体化的背景和意义京津冀一体化是我国在新时代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旨在优化区域布局和经济结构,加强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协同发展,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这一战略的实施,对于推动河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河北省在京津冀一体化中的作用和地位河北省位于京津冀地区的核心位置,连接北京和天津,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深入实施,河北省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
3.河北省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尽管河北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在旅游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旅游资源开发不够、公共基础设施落后、旅游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河北省旅游业的发展。
4.应对策略和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应对策略和建议:(1) 加强旅游资源开发,挖掘地方特色文化,提升旅游产品的附加值。
(2) 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交通、住宿、餐饮等条件,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3) 提高旅游业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培训和教育,提升服务水平和技能。
(4) 加强与京津地区的合作,实现旅游资源共享和市场互动,促进区域旅游业的共同发展。
5.京津冀一体化对河北省旅游业发展的影响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实施,河北省旅游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区域内部人员流动和资源共享的加强,将有助于提升河北省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吸引力,为河北省旅游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京津冀一体化思考首先,京津冀一体化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推进,可以在三地之间实现资源共享。
北京可以将部分非核心功能转移到天津和河北省,让这些地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减轻北京的发展压力。
同时,天津和河北省也可以得到更多的投资和技术支持,加快自身的发展。
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可以打破原有的地区之间的壁垒,实现资源共享,推动整个区域的协调发展。
其次,京津冀一体化能够优化空间布局和促进城市发展。
在京津冀一体化的推进过程中,可以形成以北京为中心,以天津和河北省为辐射的多中心发展格局。
此举能够减少北京市的人口和压力,同时使得天津和河北省的发展更加均衡。
在优化空间布局的同时,可以加强城市之间的互联互通,提高区域内的交通运输效率和通勤便利性,促进区域内居民和企业的互动交流。
再次,京津冀一体化对于环境保护也具有积极意义。
由于京津冀地区工业化进程较为迅速,同时人口密度也较高,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通过京津冀一体化的推动,可以更好地协调和整合资源,实施环境保护措施,减少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
此外,减少各地之间长途运输的需求,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从而为京津冀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最后,京津冀一体化的推进还能促进经济发展和区域一体化。
京津冀地区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科技资源和产业资源。
通过实施一体化政策,可以促进资源的集中配置,形成规模效应,推动区域内的经济发展。
特别是在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京津冀地区具备良好的条件来发展创新型产业。
通过加强协作机制和深化合作,可以实现区域间的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对接,形成竞争优势,提高整体经济竞争力。
京津冀一体化思考1200字以上如上所述,京津冀一体化将有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空间布局的优化,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一体化发展。
当然,在实施一体化过程中还需要解决一些困难和问题,如人口流动、土地管理和环境保护等。
然而,通过合作和协调,可以逐步克服这些问题,并实现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和高效融合。
构建河北省”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路径作者:牟永福来源:《河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7年第03期摘要:“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是国家赋予河北省四大功能定位之一。
基于京津冀地区对于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日益增长的需求,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直接关系到该区域环境质量改善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的提升,从而有利于区域绿量增加、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发展环境优化。
然而,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过程同样也是一个应对挑战与抓住机遇的过程,在压力和动力“双力”推动下,必须尽快构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四大支撑体系——环境支撑、产业支撑、文化支撑和制度支撑,加速推进京津冀生态文明建设一体化进程。
关键词:河北省;京津冀;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支撑区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378(2017)03-0088-09DOI:10.3969/j.issn.1005-6378.2017.03.013建设“京津冀生态支撑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框架之一,包含了政治性和生态性两个特点:一是国家赋予河北省的政治责任,二是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可持续性的生态支撑点。
建设“京津冀生态支撑区”意义重大,可以有效释放生态红利,有利于优化配置区域生态资源,有利于破解区域资源环境约束,有利于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有利于促进绿色循环低碳经济发展,有利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有利于扩大区域生态空间和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一、“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提出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是国家赋予河北省的四大功能定位之一,是产业转型升级的生态试验田,是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的生态示范区,是现代商贸物流的绿色载体,是京津冀一体化的生态基础和资源能源保障,处于重中之重的位置。
河北省“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历史定位,来源于京津冀三地对自身的研究、判断和分析。
对于北京、天津、河北三方在区域布局中各自扮演什么样的角色,2004年的“廊坊共识”已经有所讨论和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