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市级联考】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末联考地理试卷(原卷版)
- 格式:doc
- 大小:576.50 KB
- 文档页数:10
2017-2018学年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分)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A.在屋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为居民提供生活用热水,符合节能减排B.为解决电力紧张问题可以大力发展火力发电C.可燃冰主要是甲烷与水在低温高压下形成的水合物晶体,因此可存在于海底D.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起来2.(2分)为消除目前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环境污染,同时缓解能源危机,有关专家提出了利用太阳能制取氢能的构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2O的分解反应是放热反应B.氢能源是一级能源C.2 mol 液态H2O具有的总能量低于2 mol H2和1 mol O2的总能量D.氢气不易贮存和运输,无开发利用价值3.(2分)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某密闭容器盛有0.1molN2和0.3molH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形成的N ﹣H键数目为0.6N AB.标准状况下,22.4L氯气和56g铁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 AC.6.4 g由S2、S6、S8组成的混合物含硫原子数为0.2 N AD.常温下,1L0.1mol/L HClO溶液中ClO﹣离子数目为0.1N A4.(2分)下列化学用语或说法正确的是()A.加入铝片能放出H2的溶液中一定大量存在:Cl﹣、NO3﹣、Na+、SO32﹣B.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Cr2O72﹣、Al3+、NO3﹣、Cl﹣C.氢硫酸溶液中H2S的电离方程式为:H2S⇌S2﹣+2H+D.已知酸性H2CO3>HClO>HCO3﹣,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CO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H2O+ClO﹣=HClO+HCO3﹣5.(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某反应在高温下才能自发向右进行,则该反应的△H>0、△S>0B.同一物质的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熵值相同C.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大大增加D.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6.(2分)已知0.01mol•L﹣1的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要使溶液中值增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①加少量纯碱固体②升高温度③加少量冰醋酸④加水。
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2017-2018学年度上期高2016级期末联考生物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1—30题,每题1分;31—40题,每题2分,共50分)1.人体的体液是指A.细胞外液和细胞液B.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C.组织液、血浆和淋巴D.细胞外液和消化液2.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仅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B.氧气、血红蛋白、葡萄糖、胰岛素等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和无机盐含量有关D.过敏反应具有反应强烈,不易消退,一般不损伤组织细胞的特点3.血浆中的葡萄糖被肝细胞利用通过的人体内环境的名称依次是A.血浆组织液B.组织液血浆组织液C.消化液细胞内液D.组织液淋巴血浆4.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种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自由扩散进入血浆C.②表示的过程与抗利尿激素有关D.该图说明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内环境5.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B.膝跳反射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C.兴奋的完成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和刺激D.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同6.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调节,说法不正确的是A.大脑皮层H区域受损的病人,不能听懂话B.用针刺手,人体产生疼痛觉,这是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C.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D.过目不忘与大脑皮层的活动有关7.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说法不正确的是A.突触小体是轴突末梢分支膨大后的形成的呈杯状或球状的结构B.递质被突触后膜上受体识别的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C.递质的释放不一定会导致下一个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D.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的8.下列关于激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呆小症B.垂体能分泌生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C.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由小肠黏膜分泌的激素D.胰岛能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9.炎热的夏季,当某人从闷热的室外走进冷气十足的空调房间,耗氧量、体内酶活性、尿量、甲状腺激素的变化依次为A.增加、不变、减少、增加B.增加、不变、增加、增加C.不变、减少、增加、增加D.减少、降低、增加、增加10.下列关于下丘脑的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B.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也能产生热觉和冷觉C.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感受器和渗透压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D.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一定需要下丘脑的参与11.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在第一、二、三道防线中均起作用B.机体自身的组织或者细胞也可能成为抗原C.第三道防线的“作战部队”主要是众多的淋巴细胞D.免疫系统功能包括防卫、监控和清除12.每年的12月1日为世界防治艾滋病日,下列关于艾滋病说法,不正确的是A.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最终导致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B.艾滋病的直接死因,往往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者恶性肿瘤C.艾滋病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D.人类至今不能攻克艾滋病的原因是因为人体感染HIV后,不能产生相应的抗体13.下图表示枪乌贼鱼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束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
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2017-2018学年度上期高2016级期末联考数学试卷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设命题,则为2:,2n p n N n ∀∈≤p ⌝A.B.C.D. 2,2nn N n >∀∈2,2n n N n ∃∈≤2,2n n N n >∃∈2,2nn N n =∃∈2.某学校高中部学生中,高一年级有700人,高二年级有500人,高三年级有300人,为了了解该校高中学生的健康状况,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高中学生中抽取一个容量为的样本,已知从高n 三年级学生中抽取15人,则为n A.40B.55C. 65D.753.某人在打靶中,连续射击两次,事件“至少有一次中靶”的对立事件是A.两次都不中靶B.只有一次中靶C.至多有一次中靶D.两次都中靶4.“”是方程“表示椭圆”的52m -<<22152x y m m +=-+A.必要不充分条件 B.充分不必要条件 C.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D.充要条件5.已知命题;命题:若,则,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2:0,1p x R x x ∈++>∀q a b <22a b <A.B. C. D. p q ∧p q ∧⌝p q ⌝∨p q⌝∨⌝6.已知双曲线-=1 (a >0,b >0)的离心率为,则双曲线的渐进线方程为:C x 2a 2y 2b 243C A. B.C. D. 43y x =±34y x =±y x =y x =7.过点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的绝对值相等的直线的条数为(2,1)A -A.2 B.3C.4D.无法确定8.右图是把二进制的数111111(2)化成十进制数的一个程序框图,则判断框内应填入的条件是A .i≤4B .i≤5C .i >5D .i >49.已知集合表示的平面区域为,若在区域内任取一点,则点240(,)00x y x y x y x y +-≤⎧⎧⎫⎪⎪⎪+≥⎨⎨⎬⎪⎪⎪-≥⎩⎩⎭ΩΩ(,)P x y 的坐标满足不等式的概率为P 221x y +≤A.B.C.D.316π16π32π364π10.点是抛物线上的点,点是圆关于直线对称的曲M 22y x =N 221:(1)(3)1C x y +++=10x y ++=线上的点,则的最小值是C MN1-1-1-1-11.过双曲线右焦点作一条直线,当直线斜率为1时,直线与双曲线左、右22221(0)5a a x ya -=>-F 两支各有一个交点;当直线斜率为2时,直线与双曲线右支有两个不同交点,则的取值范围为a A. B.C. D.2)12.设为椭圆上一点,点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为椭圆的右焦点,且A 22221(0)x y a b b a +=>>A B F ,若,已知椭圆离心率为,则的取值范围为0AF BF =g ,123ABF ππ⎡⎤∠∈⎢⎥⎣⎦e 1eA. B.C.D.⎛ ⎝(第Ⅱ卷 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 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向上的点数不小于3的概率的是________.14.甲乙两名运动员在某项测试中的6次成绩的茎叶图如右图所示,甲乙的平均数都等于乙的众数,则成绩较为稳定(方差较小)的那位运动员成绩的方差为_______.15.已知动点分别与两点连线的斜率乘积为,则动点的轨迹方程为P (2,0),(2,0)A B -34-P ________________.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双曲线的右支与焦点为的抛物线xOy 22221(0,0)x y a bb a -=>>F交于、,若,则=_______.20)2(x py p =>A B AF BF t OF +=t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本小题满分10分)现从A 、B 、C 、D 、E 五人中选取三人参加一个重要会议,五人中每个人被选中的机会均相等,求:(1)A 和B 都被选中的概率;(2)A 和B 至少有一个被选中的概率。
四川省蓉城2017-2018学年度上期高二期末联考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新媒体技术推动阅读模式变革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形成了新的阅读方式——社会化阅读,它是以读者为中心,强调分享、互动和可移动性的全新阅读模式。
首先,新媒体技术打破了区隔的空间、整合了碎片化的时间,极大地提升了信息传递的时效,推动了信息的跨域传播,孵化出一个个集合的阅读社群;其次,以兴趣和情感为核心的亚文化传播,让网络社群升级到文化层面的情感共振及价值认同,促使阅读从传统的私人化行为演化为一种以互动和共享为核心的社会化行为;最后,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生活场景不断转移到线上,线上的社群文化也开始嵌入现实生活,这使碎片化的信息互动升级为更具系统性的知识交流,让阅读的社会化作用更加凸显,这就是社会化阅读。
社会化阅读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存在需要注意的问题。
为适应移动状态下的阅读需要,社会化间读的内容大都以浓缩的形式出现,可谓短平快;微信朋友圈或群推荐的阅读材料,基于熟人、朋友关系,容易引起重视并被优先阅读,也容易产生先入为主的效应。
一般来说,群主或群里比较活跃的人的推荐有时不可避免地带有引导性甚至经过了“再创造”。
群友在分享阅读材料时,会有即时的评论发表,这就形成社会化阅读的一个突出特点:阅读分享与舆论的酝酿、形成几乎同时出现,没有给理性思维留下足够的时间。
以微信朋友圈为例,国其转发分享功能十分强大,如果不注意,很容易让“朋友圈”变成“谣言圈”。
在当前网络时代下,信息知识过剩、信息污染、信息干扰等问题,容易造成阅读浪费。
社会化阅读潜藏着一些危机,如时间和空间的碎片化促使“浅阅读”大行其道、过多地沉迷虛拟空间会使得现实社会的文化互动变得稀缺等。
社会化阅读方式对传统文化、教育以及传统价值观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
在传统社会中,出版物是经过审查、去杂质化的,社会化阅读则很难实现对内容的把关。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选择题)1至4页,第Ⅱ卷(非选择题)5至6页,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错误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1. 战国中后期,荀子主张“礼法兼用”,韩非子也尝试为法治寻找“道”的依据,《吕氏春秋》一书则兼容了儒、墨、道、法诸家言论。
这种现象表明当时A. 儒家思想备受秦国重视B. 法家地位有所下降C. 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D. 思想专制局面形成2. 唐代皇帝将老子李耳追认为其始祖。
741年,唐玄宗正式下令在科举考试中设置道举。
道举考试测试《老子》《庄子》《文子》嵌列子》,考试形式和经科相同,合格及第者称道学举士。
道举的设立旨在A. 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 促进文化的多元发展C. 积极应对佛教思想的冲击D. 适应政治统治的需要3. 朱熹作《朱子家礼》,阐述了家族生活的“通则”和“冠礼”“婚礼”“葬礼”“祭礼”四种重要的礼仪制度。
他尽量以从众和从俗的原则对古礼进行修订,使之更加简化易行。
这一做法A. 促进了儒家伦理的世俗化B. 造成了宗法观念的淡漠C. 中断了儒家传统的继承性D. 导致了日常仪式的繁琐4. 明中叶以来,“弃儒从商”日渐成风,以至时人有“士好言利”之讥,而“学者以治生为本”一类观点也多见于明儒论著之中。
这种现象表明当时A. 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动摇B. 商业发展影响价值观念C. 重义轻利观念不断强化D. 经世致用成为主流思想5. 下表呈现的是“纸是谁发明的”这一问题的不同史料,对此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A. 不同史料导致历史真相多样化B. 文字史料不能客观再现史实C. 考古发现可弥补文献史料的不足D. 历史结论只能依靠考古证实6. 1839年,林则徐在《谕各国商人呈缴烟土稿》的通令中指出:“况茶叶、大黄,外夷若不得此,即无以为命,乃听尔年年贩运出洋,绝不靳惜,恩莫大焉!”材料反映出当时林则徐A. 力促平等的商贸往来B. 主张抵制西方的原料掠夺C. 对西方商务了如指掌D. 仍受天朝上国思想的束缚7. 民国成立之前,历史教科书中几乎没有关于“四大发明”的记载;民国以来,教科书编纂者们逐步把有争议的“四大发明”的知识镶嵌进历史教科书。
蓉城名校2017-2018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考试时间共120分钟,满分150分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条码粘贴处”。
2.选择题使用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直线1:310l x y +-=与直线2:0l mx y -=平行,则实数m 的取值是A .13 B .13- C .3 D .3-2.双曲线22149x y -=的渐近线方程是 A .3y 2x =± B .2y 3x =± C .9y 4x =± D .4y 9x =± 3.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是 A .命题“若0232=+-x x ,则1=x ”的逆否命题为: “若1x ≠,则232x x -+≠0”B .“1x =”是“2320x x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C .命题p :2,0x R x x ∃∈-≤, 则⌝p :2,0∀∉->x R x x D .若∨p q 为假命题,则,p q 均为假命题4.圆()224+9x y -=和圆()22325x y +-=的位置关系是 A .内切 B .相交 C .外切 D .外离5,焦点是)0,4(-、)0,4(,则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A .221412x y -= B .221124x y -= C .221106x y -= D .221610x y -= 6.到两定点)3,0(1-F 和)3,0(2F 的距离之和为6的点M 的轨迹是A .椭圆B .圆C .线段D .双曲线7.己知命题“R x ∈∃,使02)1(22≤+-+x a x ”是假命题,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3)(5,+)-∞-∞ B .()3,1- C .(3,5)-D .(][),35,+-∞-∞ 8.已知双曲线方程为2214y x -=,过(1,0)P 的直线l 与双曲线只有一个公共点, 则l 的条数共有A .4条B .3条C .2条D .1条9.若直线(2)3=-+y k x 与曲线=y 有两个公共点,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A .5(0,)12 B .13[,]34 C .5(,)12+∞ D .53(,]12410.椭圆221169x y +=上一点P 到直线110x y ++=的距离最大值为A .. C . D 11.设P 是椭圆2212516x y +=上一动点,F 是椭圆的左焦点,椭圆外一点()64,M , 则PF PM +的最大值为A .15B .16C D12.如图,已知双曲线1C :22221(0,0)x y a b a b-=>>,椭圆2C 以双曲线的焦点为顶点,以 双曲线的顶点为焦点,双曲线1C 的一条渐近线与以椭圆2C 的长轴为直径的圆交于A ,B 两点,与椭圆2C 交于C ,D 两点,且34CD AB ,则双曲线1C 的离心率为A . 5B .17C D .7142y x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9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蓉城名校2017-2018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考试时间共90分钟,满分100分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条码粘贴处”。
2.选择题使用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 选择题(共42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得3分,选错得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用点电荷来代替实际带电体是采用了理想模型的方法B .库仑首先提出电场的概念C .电场强度的方向就是电荷受力的方向D .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概念在物理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例如场强qF E =, 电容U Q C =,电流RU I =是采用比值法定义的 2.两个分别带有电荷量-Q 和+5Q 的相同金属小球(均可视为点电荷),固定在相距为 2r 的两处,它们间库仑力的大小为F 。
两小球相互接触后将其固定距离变为r ,则两 球间库仑力的大小为A .F 54B .F 516C .F 45D .F 165 3.两段材料和质量都相同的均匀导线,它们的长度之比为L 1∶L 2=1∶2,则它们的电阻 之比R 1∶R 2为A .1∶2B .2∶1C .1∶4D .4∶14.如图所示,MN 为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连线的中垂线,O 为两点电荷连线的中点,A 、B 、C 、D 到O 的距离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C 两点的电势相同B .B 、D 两点的电场强度不相同C .将一带负电粒子沿直线AOC 移动,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D .将一带正电粒子沿圆弧ADC 移动,电场力始终不做功5.如图所示,小灯泡的电阻和电动机M 内阻都等于R ,串联接到电路中,接通后,电动 机正常工作。
2017-2018学年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高二(上)期中数学试卷(理科)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5分)已知直线l1:x+3y﹣1=0与直线l2:mx﹣y=0平行,则实数m的取值是()A.B.C.3 D.﹣32.(5分)双曲线=﹣1的渐近线方程是()A.y=±x B.y=±x C.y=±x D.y=±x3.(5分)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是()A.命题“若x2﹣3x+2=0,则x=1”的逆否命题为:“若x≠1,则x2﹣3x+2≠0”B.“x=1”是“x2﹣3x+2=0”的充分不必要条件C.命题p:∃x∈R,x2﹣x≤0,则¬p:∀x∉R,x2﹣x>0D.若p∨q为假命题,则p,q均为假命题4.(5分)圆(x﹣4)2+y2=9和圆x2+(y﹣3)2=25的位置关系是()A.内切B.相交C.外切D.外离5.(5分)已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焦点是(﹣4,0),(4,0),则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A.B.C.D.6.(5分)如果点M在运动的过程中总满足关系式,则点M的轨迹是()A.椭圆B.圆C.线段D.双曲线7.(5分)已知命题“∃x∈R,使2x2+(a﹣1)x+2≤0”是假命题,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3)∪(5,+∞)B.(﹣1,3)C.(﹣3,5)D.(﹣∞,﹣3]∪[5,+∞)8.(5分)已知双曲线方程为,过P(1,0)的直线L与双曲线只有一个公共点,则L的条数共有()A.4条 B.3条 C.2条 D.1条9.(5分)关于x的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A.B.C.D.10.(5分)椭圆上一点P到直线x+y+11=0的距离最大值为()A.B.C.D.11.(5分)设P是椭圆上一动点,Q是圆(x+3)2+y2=1上一动点,直线kx+y﹣6k﹣4=0恒过定点M,则|PQ|+|PM|的最大值为()A.15 B.16 C. D.12.(5分)如图,已知双曲线C1:=1(a>0,b>0),椭圆C2以双曲线的焦点为顶点,以双曲线的顶点为焦点,双曲线C1的一条渐近线与以椭圆C2的长轴为直径的圆交于A,B两点,与椭圆C2交于C,D两点,且|CD|=t|AB|,则t的取值范围是()A.B.C.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5分)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A(﹣3,﹣4,5)和点B(2,﹣1,6)的距离是.14.(5分)在圆x2+y2=16上任取一点P,过点P作x轴的垂线PD,垂足为D,点M满足.当点P在该圆上运动时,点M的轨迹方程是.15.(5分)若双曲线的焦点分别为F1,F2,其上一点P满足∠F1PF2=60°,则△F1PF2的面积是.16.(5分)已知点E为不等式组表示区域内的一点,过点E的直线l与圆M:(x﹣1)2+y2=16相交于A、C两点,过点E与l垂直的直线交圆M于B,D两点,当AC取最小值时,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10分)求过两直线x﹣2y+3=0和x+y﹣3=0的交点,且满足下列条件的直线l的方程.(Ⅰ)和直线x+3y﹣1=0垂直;(Ⅱ)在y轴的截距是在x轴上的截距的2倍.18.(12分)已知命题p:实数m满足m2﹣5am+4a2<0,其中a>0;命题q:方程=1表示双曲线.(1)若a=1,且p∧q为真,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2)若¬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19.(12分)已知圆C经过点A(5,2),B(1,4)且圆心在直线x﹣y+1=0上.(1)求圆C的方程;(2)过点P(3,1)作直线l与圆C相交于M,N两点,且|MN|=6,求直线l 的方程.20.(12分)已知椭圆C:(a>b>0)过点(0,﹣3),且离心率为.(1)求椭圆C的方程;(2)若椭圆C上存在不同的两点A,B关于直线y=2x﹣6对称,求直线AB的方程.21.(12分)已知圆M:(x+1)2+y2=1,圆N:(x﹣1)2+y2=25,一动圆C与圆M 外切,与圆N内切,动圆圆心P的轨迹为曲线W.(1)求曲线W的方程;(2)若P,Q为曲线W上的两动点,且,求证:为定值.22.(12分)已知椭圆C:与双曲线有共同的焦点,若动直线l与定圆O:x2+y2=1相切,且与椭圆C交于M、N两点.(1)求椭圆C的方程;(2)求△OMN面积的取值范围.2017-2018学年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高二(上)期中数学试卷(理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5分)已知直线l1:x+3y﹣1=0与直线l2:mx﹣y=0平行,则实数m的取值是()A.B.C.3 D.﹣3【解答】解:由﹣1﹣3m=0,解得m=﹣.经过验证两条直线平行.故选:B.2.(5分)双曲线=﹣1的渐近线方程是()A.y=±x B.y=±x C.y=±x D.y=±x【解答】解:化已知双曲线的方程为标准方程,可知焦点在y轴,且a=3,b=2,故渐近线方程为y==故选:A.3.(5分)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是()A.命题“若x2﹣3x+2=0,则x=1”的逆否命题为:“若x≠1,则x2﹣3x+2≠0”B.“x=1”是“x2﹣3x+2=0”的充分不必要条件C.命题p:∃x∈R,x2﹣x≤0,则¬p:∀x∉R,x2﹣x>0D.若p∨q为假命题,则p,q均为假命题【解答】解:命题“若x2﹣3x+2=0,则x=1”的逆否命题为:“若x≠1,则x2﹣3x+2≠0”,故A正确;“x2﹣3x+2=0”⇔“x=1,或x=2”,故“x=1”是“x2﹣3x+2=0”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B 正确;命题p:∃x∈R,x2﹣x≤0,则¬p:∀x∈R,x2﹣x>0,故C错误;若p∨q为假命题,则p,q均为假命题,故D正确;故选:C.4.(5分)圆(x﹣4)2+y2=9和圆x2+(y﹣3)2=25的位置关系是()A.内切B.相交C.外切D.外离【解答】解:根据题意,圆(x﹣4)2+y2=9的圆为(4,0),半径为3,而圆x2+(y﹣3)2=25的圆心为(0,3),半径为5,两圆的圆心距d==5,则有5﹣3<d<5+3,两圆相交;故选:B.5.(5分)已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焦点是(﹣4,0),(4,0),则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A.B.C.D.【解答】解:根据题意,双曲线的焦点是(﹣4,0),(4,0),则其焦点在x轴上且c=4,又由双曲线的离心率e=,则有=,则有a=,则b2=c2﹣a2=16﹣6=10,则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1;故选:D.6.(5分)如果点M在运动的过程中总满足关系式,则点M的轨迹是()A.椭圆B.圆C.线段D.双曲线【解答】解:根据题意,关系式,则动点M到(0,﹣3)与(0,3)的距离之和为6,设A(0,﹣3),B(0,3),而点A(0,﹣3)与B(0,3)之间的距离为6,即|AB|=6,则点M的轨迹是线段AB,故选:C.7.(5分)已知命题“∃x∈R,使2x2+(a﹣1)x+2≤0”是假命题,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3)∪(5,+∞)B.(﹣1,3)C.(﹣3,5)D.(﹣∞,﹣3]∪[5,+∞)【解答】解:命题“∃x∈R,使2x2+(a﹣1)x+2≤0”是假命题,那么:“∀x∈R,使2x2+(a﹣1)x+2>0”是真命题,即(a﹣1)2﹣16<0,解得:﹣3<a<5.故选:C.8.(5分)已知双曲线方程为,过P(1,0)的直线L与双曲线只有一个公共点,则L的条数共有()A.4条 B.3条 C.2条 D.1条【解答】由题意可得:双曲线x2﹣=1的渐近线方程为:y=±2x,点P(1,0)是双曲线的右顶点,故直线x=1 与双曲线只有一个公共点;过点P (1,0)平行于渐近线y=±2x时,直线L与双曲线只有一个公共点,有2条所以,过P(1,0)的直线L与双曲线只有一个公共点,这样的直线共有3条故选:B .9.(5分)关于x 的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解答】解:设y 1=,y 2=k (x ﹣2)+3,图象如图所示,当直线与半圆相切时,圆心O 到直线AB 的距离d=r ,,解得:k=﹣(舍去)或k=,则利用图象得:实数k 的范围为(].故选:D .10.(5分)椭圆上一点P 到直线x +y +11=0的距离最大值为( ) A .B .C .D .【解答】解:根据题意,椭圆上一点P ,设P 的坐标为(4cosθ,3sinθ),则P 到直线x +y +11=0的距离d==,(tanα=),分析可得:当sin (θ+α)=1时,d=取得最大值8;故选:B .11.(5分)设P是椭圆上一动点,Q是圆(x+3)2+y2=1上一动点,直线kx+y﹣6k﹣4=0恒过定点M,则|PQ|+|PM|的最大值为()A.15 B.16 C. D.【解答】解:设椭圆的两个焦点分别F1(﹣3,0),F2(3,0).直线kx+y﹣6k﹣4=0即k(x﹣6)+y﹣4=0,令,解得x=6,y=4,可得直线恒过定点M(6,4),则|PQ|+|PM|=|PF1|+1+|PM|=10﹣|PF2|+1+|PM|=11+|PM|﹣|PF2≤11+|MF2|=11+=16,故选:B.12.(5分)如图,已知双曲线C1:=1(a>0,b>0),椭圆C2以双曲线的焦点为顶点,以双曲线的顶点为焦点,双曲线C1的一条渐近线与以椭圆C2的长轴为直径的圆交于A,B两点,与椭圆C2交于C,D两点,且|CD|=t|AB|,则t的取值范围是()A.B.C.D.【解答】解:依题意可得椭圆C2的方程为:,以椭圆C2的长轴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x2+y2=a2+b2.由,可得,由,可得由|CD|=t|AB|=|OC|=t|OB|⇒|=|OC|2=t2|OB2|⇒=t2•b2,∴=∵,∴,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5分)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A(﹣3,﹣4,5)和点B(2,﹣1,6)的距离是.【解答】解:|AB|==.故答案为:.14.(5分)在圆x2+y2=16上任取一点P,过点P作x轴的垂线PD,垂足为D,点M满足.当点P在该圆上运动时,点M的轨迹方程是.【解答】解:设M的坐标为(x,y),由,可得M为PD的中点,∴P的坐标为(x,2y),∵点P在圆x2+y2=16上,∴x2+4y2=16,即.故答案为:.15.(5分)若双曲线的焦点分别为F1,F2,其上一点P满足∠F1PF2=60°,则△F1PF2的面积是3.【解答】解:根据题意,双曲线中a==3,b=,则c==2,双曲线上有一点P,设|PF1|=m,|PF2|=n,则有|m﹣n|=2a=6,则有m2+n2﹣2mn=36,①又由∠F1PF2=60°,则有m2+n2﹣2mncos60°=4c2=48,即m2+n2﹣mn=48,②①﹣②可得:mn=12,则△F1PF2的面积S=mnsin60°=3;故答案为:3.16.(5分)已知点E为不等式组表示区域内的一点,过点E的直线l 与圆M:(x﹣1)2+y2=16相交于A、C两点,过点E与l垂直的直线交圆M于B,D两点,当AC取最小值时,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8.【解答】解:由不等式组作可行域如图,圆M:(x﹣1)2+y2=16的圆心为M(1,0),半径为4.E为图中阴影三角形及其内部一动点,由图可知,当E点位于直线x+y=2与y轴交点时,E为可行域内距离圆心M最远的点.此时当AC过E且与ME垂直时最短.与AC垂直的直线交圆得到直径BD.|ME|=,|AC|=2=2,S四边形ABCD=×8×2=8.故答案为:8.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10分)求过两直线x﹣2y+3=0和x+y﹣3=0的交点,且满足下列条件的直线l的方程.(Ⅰ)和直线x+3y﹣1=0垂直;(Ⅱ)在y轴的截距是在x轴上的截距的2倍.【解答】解:(Ⅰ)由可得两直线的交点为(1,2)∵直线l与直线x+3y﹣1=0垂直,∴直线l的斜率为3,则直线l的方程是:y﹣2=3(x﹣1),即:3x﹣y﹣1=0;(Ⅱ)当直线l过原点时,直线l的方程为2x﹣y=0,当直线l不过原点时,令l的方程为,∵直线l过(1,2),∴a=2,则直线l的方程为2x+y﹣4=0.18.(12分)已知命题p:实数m满足m2﹣5am+4a2<0,其中a>0;命题q:方程=1表示双曲线.(1)若a=1,且p∧q为真,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2)若¬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解答】解:命题p:实数m满足m2﹣5am+4a2<0,其中a>0,解得a<m<4a;命题q:方程=1表示双曲线则(m﹣3)(m﹣5)<0,解得3<m <5.(1)若a=1,则p:1<m<4.由p∧q为真,∴,解得3<m<4.∴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3,4).(2)若¬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q是p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等号不能同时成立.解得3.∴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19.(12分)已知圆C经过点A(5,2),B(1,4)且圆心在直线x﹣y+1=0上.(1)求圆C的方程;(2)过点P(3,1)作直线l与圆C相交于M,N两点,且|MN|=6,求直线l 的方程.【解答】解:(1)线段AB的中点E(3,3),k AB==﹣,可得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y﹣3=2(x﹣3),化为:2x﹣y﹣3=0.联立,解得圆心C(4,5).∴r2=|AC|2=(5﹣4)2+(2﹣5)2=10.∴圆C的方程为:(x﹣4)2+(y﹣5)2=10.(2)直线l的斜率不存在时,直线l的方程为:x=3,则圆心C到直线l的距离d=1,可得弦长=2=6,满足条件.直线l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l的方程为:y﹣1=k(x﹣3),即kx﹣y+1﹣3k=0,则圆心C到直线l的距离d==,可得弦长|MN|=2=2=6,解得d=1.∴=1,解得k=,可得直线l的方程为:y﹣1=(x﹣3),化为:15x﹣8y﹣37=0.综上可得直线l的方程为:x=3或15x﹣8y﹣37=0.20.(12分)已知椭圆C:(a>b>0)过点(0,﹣3),且离心率为.(1)求椭圆C的方程;(2)若椭圆C上存在不同的两点A,B关于直线y=2x﹣6对称,求直线AB的方程.【解答】解:(1)由题意可得b=3,又,∴,得a2=36.∴椭圆C的方程为;(2)设A(x1,y1),B(x2,y2),AB中点(x0,y0),点A,B在椭圆上,有,∴,则,又y0=2x0﹣6,联立可得x0=4,y0=2,∵AB中点(4,2)在椭圆内,∴直线AB存在,直线AB的方程是y=(x﹣4)+2,即x+2y﹣8=0.21.(12分)已知圆M:(x+1)2+y2=1,圆N:(x﹣1)2+y2=25,一动圆C与圆M 外切,与圆N内切,动圆圆心P的轨迹为曲线W.(1)求曲线W的方程;(2)若P,Q为曲线W上的两动点,且,求证:为定值.【解答】解:(1)∵圆M:(x+1)2+y2=1,圆N:(x﹣1)2+y2=25,动圆P与圆M外切并与圆N内切,圆心P的轨迹为曲线W,设圆P的半径为r,由题意得|PM|+|PN|=(1+r)+(5﹣r)=6,∴曲线W是以(﹣1,0),(1,0)为焦点,长轴长为6的椭圆,∴曲线W的方程为+=1,证明(2)∵,∴OP⊥OQ,当OP,OQ斜率都存在且不为0时,设l OP:y=kx,P(x1,y1),Q(x2,y2),由,可得x12=,y12=,则|OP|2=设l OQ:y=x,联立,可得x22=,y22=,则|OQ|2=∴==,当OP,OQ斜率一个为0,一个不存在时,=+=综上所述:为定值.22.(12分)已知椭圆C:与双曲线有共同的焦点,若动直线l与定圆O:x2+y2=1相切,且与椭圆C交于M、N两点.(1)求椭圆C的方程;(2)求△OMN面积的取值范围.【解答】解:(1)由双曲线,得,,∴,则双曲线的焦点坐标为(﹣1,0),(1,0),即椭圆的焦点坐标也为(﹣1,0),(1,0),∴a2=b2+c2=2+1=3,则椭圆方程为;(2)如图,设圆O:x2+y2=1的切线为x=ty+m,由,得m2=t2+1.联立,得(3+2t2)y2+4tmy+2m2﹣6=0.设M(x1,y1),N(x2,y2),则,∴|MN|=====∈[).∴∈[).赠送初中数学几何模型【模型五】垂直弦模型:图形特征:运用举例:1.已知A、B、C、D是⊙O上的四个点.(1)如图1,若∠ADC=∠BCD=90°,AD=CD,求证AC⊥BD;(2)如图2,若AC⊥BD,垂足为E,AB=2,DC=4,求⊙O的半径.2.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内接于⊙O,对角线AC⊥BD于P,设⊙O的半径是2。
第I卷(100分)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
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o does the man want to talk with?A. Tami.B. Dr. Maxwell.C. Ally Simpson.2. What will the woman probably do?A. Stay at home for lunch.B. Make a phone call to the airline.C. Leave for the airport before lunch.3. What does the man think of the book he,s reading now?A. Enjoyable.B. Interesting.C. Relaxing.4. When does the man hope to see the woman?A. This afternoon.B. Tomorrow afternoon.C. Tomorrow night.5. What did the man mean when he said No?A. He didn’t put any sugar in the coffee.B. He added some natural flavors instead.C. He didn’t think the coffee tasted delicious.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蓉城名校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考试时间共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用0。
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条码粘贴处”。
2。
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
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艺术。
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飘渺无踪的。
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
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
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文学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
一切艺术作品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惟不能,而也不必.《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几句话决没完全描写出孔子说这番话时候的心境,而“如斯夫"三字更笼统,没有把当时的流水形容尽致.如果说详细一点,孔子也许这样说:“河水滚滚地流去,日夜都是这样,没有一刻停止。
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这流水时常变化不尽么? 过去的事物不就永远过去决不回头么?我看见这流水心中好不惨伤呀!……"但是纵使这样说去,还没有尽意.而比较起来,“逝者知斯夫,不含昼夜!"九个字比这段长而臭的演义就值得玩味多了!陶渊明在《归园田居》用四十字把乡村风景描写得多么真切!然而仔细观察起来,乡村景物还有多少为陶渊明所未提及。
从此可知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在音乐里面,我们也有这种感想,凡是唱歌奏乐,音调由洪壮急促而变到低微以至于无声的时候,我们精神上就有一种沉默肃穆和平愉快的景象。
蓉城名校联盟2017~2018学年度(上)高2016级期中联考政治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①中学生参与“反假币”知识问答②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③2017年9月18日,成都市举行纪念“九·一八”86周年主题活动④2017年9月,发改委要求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开展月饼市场价格检查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答案】B【解析】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通过分析发现,①③属于文化现象;②是政治现象,④是经济现象,不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
2. 象形文字,又称表意文字,都是独立地从原始社会最简单的图画和花纹产生出来的。
所描绘的或者是具体事物的形象,或者是生活当中的场景,或者是生活当中的事件,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这一事实说明①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②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③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答案】B【解析】所描绘的或者是具体事物的形象,或者是生活当中的场景,或者是生活当中的事件,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这一事实说明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①④适合题意;②③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3. 狼孩被发现时,生活习性与狼一样: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怕火、光和水;饿了找吃的,吃饱了就睡;不吃素食,而要吃肉;不会讲话。
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2017-2018学年度上期高2016级期末联考地理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25小题。
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协调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 关于我国三大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 西部地区能源、矿产资源丰富,第二产业比重在三大区中最大B. 东北地区平原面积广,第一产业比重在三大区中最大C. 东部地区资金、技术优势明显,第三产业比重在三大区中最大D. 中部地区面积最大,工业结构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2. 关于东部与西部地区间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西部地区应全面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以促进区域发展②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逐步转移第二产业,有利于两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③东部地区将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到西部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④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3. “北大荒”位于黑龙江省东部,与俄罗斯相邻,这里地广人稀,土壤肥沃,有“黑土地”之称。
建国以来,经过数十年的开发,这里到处是良田沃野,阡陌纵横,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大豆生产基地。
2000年,我国政府决定停止对“北大荒”的开垦,你认为其主要原因是什么A. 东北地区粮食过多,出售困难B. 近些年气候干旱,土壤肥力降低C. 将剩下的荒地作为今后发展用地D. 保护湿地,改善生态环境我国各地的民居往往能反映其地域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根据图示的民居风格分析完成下面小题。
四川省蓉城2017-2018学年度上期高二期末联考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新媒体技术推动阅读模式变革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形成了新的阅读方式——社会化阅读,它是以读者为中心,强调分享、互动和可移动性的全新阅读模式。
首先,新媒体技术打破了区隔的空间、整合了碎片化的时间,极大地提升了信息传递的时效,推动了信息的跨域传播,孵化出一个个集合的阅读社群;其次,以兴趣和情感为核心的亚文化传播,让网络社群升级到文化层面的情感共振及价值认同,促使阅读从传统的私人化行为演化为一种以互动和共享为核心的社会化行为;最后,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生活场景不断转移到线上,线上的社群文化也开始嵌入现实生活,这使碎片化的信息互动升级为更具系统性的知识交流,让阅读的社会化作用更加凸显,这就是社会化阅读。
社会化阅读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存在需要注意的问题。
为适应移动状态下的阅读需要,社会化间读的内容大都以浓缩的形式出现,可谓短平快;微信朋友圈或群推荐的阅读材料,基于熟人、朋友关系,容易引起重视并被优先阅读,也容易产生先入为主的效应。
一般来说,群主或群里比较活跃的人的推荐有时不可避免地带有引导性甚至经过了“再创造”。
群友在分享阅读材料时,会有即时的评论发表,这就形成社会化阅读的一个突出特点:阅读分享与舆论的酝酿、形成几乎同时出现,没有给理性思维留下足够的时间。
以微信朋友圈为例,国其转发分享功能十分强大,如果不注意,很容易让“朋友圈”变成“谣言圈”。
在当前网络时代下,信息知识过剩、信息污染、信息干扰等问题,容易造成阅读浪费。
社会化阅读潜藏着一些危机,如时间和空间的碎片化促使“浅阅读”大行其道、过多地沉迷虛拟空间会使得现实社会的文化互动变得稀缺等。
社会化阅读方式对传统文化、教育以及传统价值观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
在传统社会中,出版物是经过审查、去杂质化的,社会化阅读则很难实现对内容的把关。
蓉城名校联盟2018~2019学年度上期高中2017级期末联考文科数学考试时间共12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条码粘贴处”。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命题:,,则命题的否定为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直接利用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写出结果即可.【详解】因为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所以,命题:,则¬p为:,.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命题的否定,特称命题与全称命题的否定关系,是基础题.2.总体由编号为,,…,,的个个体组成,现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的样本,请以随机数表第行第列开始,向右读取,则选出来的第个个体的编号为70 29 17 12 13 40 33 12 38 26 13 89 51 0356 62 18 37 35 96 83 50 87 75 97 12 55 93A. B. C. D.【解析】【分析】根据随机数表,依次进行选择即可得到结论.【详解】从随机数表第行第列开始由左到右依次选取两个数字中小于30的编号依次为29,17,12,13,26,03,则第5个个体的编号为26.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简单随机抽样的应用,正确理解随机数法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比较基础.3.已知甲:或,乙:,则甲是乙的A. 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分不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即可得到结论.【详解】“或”推不出““能推出“或”,必要性具备,∴甲是乙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判断,注意“或”是或命题,一真俱真,属于基础题.4.已知直线的方程为,直线的方程为,则的充要条件是A. 或B.C. D. 或【答案】A【解析】直接由两直线垂直的系数间的关系列式求解m的值.【详解】∵直线的方程为,直线的方程为,∴l1⊥l2的充要条件是即m(2m﹣2)=0,解得:m=0或m=1.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与直线的垂直关系,若两直线A1x+B1y+C1=0与A2x+B2y+C2=0垂直,则A1A2+B1B2=0,是基础题.5.在正方体中,点分别是棱的中点,则异面直线与所成角为A. B.C. D.【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MN∥,可知∠即为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解之即可.【详解】∵点分别是棱的中点,∴为平行四边形,∴MN∥∴∠即为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在等边三角形中,易知:∠∴异面直线与所成角为60°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异面直线及其所成的角,其中通过平移构造出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解答本题的关键.6.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入的值为,则输出的值为A. B. C. D.【答案】A【解析】【分析】由已知中的程序框图可知:该程序的功能是利用循环结构计算并输出变量T的值,模拟程序的运行过程,可得答案.【详解】执行程序框图,有,,不满足条件返回,,不满足条件返回,,不满足条件返回,,满足条件退出循环,输出,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程序框图的应用问题,解题时应模拟程序框图的运行过程,以便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基础题.7.甲、乙两名运动员在某项测试中的6次成绩如茎叶图所示,,分别表示甲乙两名运动员这项测试成绩的平均数,s1,s2分别表示甲乙两名运动员这项测试成绩的标准差,则有()A. B.C. D.【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茎叶图看出两组数据,先求出两组数据的平均数,再求出两组数据的方差,比较两组数据的方差的大小就可以得到两组数据的标准差的大小.【详解】由茎叶图可看出甲的平均数是,乙的平均数是,∴两组数据的平均数相等.甲的方差是(36+1+0+0+1+36),乙的方差是(49+4+0+0+4+49).∴甲的标准差小于乙的标准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两组数据的平均数和方差的意义,是一个基础题,解题时注意平均数是反映数据的平均水平,而标准差反映波动的大小,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8.某市进行了一次法律常识竞赛,满分分,共有人参赛,得分全在内,经统计,得到如下的频率分布直方图,若得分在的有人,则A.B.C.D.【答案】A【解析】【分析】由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性质能求出a的值,进而可得值.【详解】由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性质得:(a+0.010+0.020+0.030+0.035)×10=1,解得:a=0.005∵有人参赛,得分在的有人,∴解得:N=600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频率、频数的计算问题,也考查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是基础题目.9.以下命题为真命题的个数为①若命题的否命题是真命题,则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②若,则或③若为真命题,为真命题,则是真命题④若,,则的取值范围是A. B. C. D.【答案】C【解析】【分析】由逆否命题同真同假可知①②正确,根据复合命题真值表可知③错误,把不等式有解问题转化为函数的最值问题可判④正确.【详解】①根据命题的否命题与命题的逆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同真同假,故①正确;②命题的逆否命题为:若a=2且b=3,则a+b=5,显然正确,故原命题正确,故②正确;③若为真命题,为真命题,则p为假命题,q为真命题,是假命题,故③错误;④,,则的最大值大于零即可,易知在上单调递增,所以>0,即,故④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命题真假的判断.其中②的判断是本题难点,转化为其逆否命题是关键,属于基础题.10.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中,点为底面的中心,在正方体内随机取一点,则点到点的距离大于1的概率为()A. B. C. D.【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几何概型,空间几何体的体积,空间想象能力.到点的距离不大于1的点在以点为球心,1为半径的半球内;其体积为正方体体积为则在正方体内随机取一点,则点到点的距离大于1的概率为故选B11.若椭圆与双曲线的离心率之积等于,则称这组椭圆和双曲线为孪生曲线.已知曲线:与双曲线是孪生曲线,且曲线与曲线的焦点相同,则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A. B. C. D.【答案】D【解析】【分析】由孪生曲线定义可知双曲线的基本量,从而得到其渐近线方程.【详解】曲线:的离心率为,又曲线:与双曲线是孪生曲线,∴双曲线的离心率为由曲线与曲线的焦点相同可知:双曲线的焦点位于y轴上,且半焦距为4∴双曲线的实半轴长为,短半轴长为,∴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点睛】本题以“孪生曲线”为背景,考查了椭圆与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属于中档题.12.已知⊙的方程是,,,若在⊙上存在点,使,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A. B.C. D.【答案】A【解析】【分析】在⊙上存在点,使转化为以AB为直径的圆与⊙有公共点的问题,列不等式求解即可.【详解】根据直径对的圆周角为90°,结合题意可得以AB为直径的圆和圆有交点,即两个圆相交或相切.而以AB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两个圆的圆心距为,故|m﹣|≤≤|m+|,求得≤m≤,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体现了等价转化的数学思想,属于中档题.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蓉城名校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考试时间共分钟,满分分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注意事项:.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用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条码粘贴处”。
.选择题使用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分)一、选择题(~题,每题分;~题,每题分,共分).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来判断下列叙述,其中正确的是.在长期有毒农药的诱导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野兔保护性的体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互相选择的结果.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定向产生了适应白色环境的变异.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标志.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等位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使地球上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向一定方向进化.果蝇的长翅()对残翅()为显性。
在一个由只长翅果蝇和只残翅果蝇组成的种群中,若杂合子占长翅个体的,那么隐性基因在该种群内的基因频率为.....如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个体的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种群基因库出现了差别就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自然条件下,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表述正确的是.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液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细胞内液.肝脏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消化液和组织液.如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③分别代表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①.③和细胞内液之间通过毛细血管壁进行物质交换.①中无机盐浓度过高时,下丘脑某些细胞的分泌活动会增强.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血浆蛋白、、受体蛋白、胰岛素.载体蛋白、酶、抗体、激素、.、、血红蛋白、、.、葡萄糖、氨基酸、尿素、递质.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保持不变.所有稳态的形成都需要消化,呼吸,循环,泌尿,免疫五大系统的参与.人体正常的血浆为—,剧烈运动后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血浆渗透压的大小只与蛋白质的含量有关.下列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范畴的是.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通过肝脏可增加或减少血糖含量.通过肺可按一定速率呼出和吸入.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取甲、乙两支试管,向甲内加入血浆,乙内加入等量蒸馏水,用试纸检测。
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2017-2018学年度上期高2016级期末联考地理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25小题。
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协调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 关于我国三大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 西部地区能源、矿产资源丰富,第二产业比重在三大区中最大B. 东北地区平原面积广,第一产业比重在三大区中最大C. 东部地区资金、技术优势明显,第三产业比重在三大区中最大D. 中部地区面积最大,工业结构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2. 关于东部与西部地区间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西部地区应全面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以促进区域发展②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逐步转移第二产业,有利于两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③东部地区将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到西部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④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3. “北大荒”位于黑龙江省东部,与俄罗斯相邻,这里地广人稀,土壤肥沃,有“黑土地”之称。
建国以来,经过数十年的开发,这里到处是良田沃野,阡陌纵横,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大豆生产基地。
2000年,我国政府决定停止对“北大荒”的开垦,你认为其主要原因是什么A. 东北地区粮食过多,出售困难B. 近些年气候干旱,土壤肥力降低C. 将剩下的荒地作为今后发展用地D. 保护湿地,改善生态环境我国各地的民居往往能反映其地域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根据图示的民居风格分析完成下面小题。
4. 关于甲图民居的主要分布区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 位于我国北部边疆地区,东西地域差异明显B. 所在高原地形崎岖破碎,水土流失严重C. 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大气降水较少D. 该省份煤炭、稀土、铁矿石等资源丰富5. 关于乙图傣族民居的叙述,下列说法错误的A. 竹楼悬空主要是为了防虫蛇侵袭B. 这种竹楼透气通风,是对湿热环境的适应C. 所在省份以高原地形为主,高寒缺氧D. 傣族聚居区是我国重要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国家电网公司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将投资1264亿元发展新疆电网,重点健身哈密南——郑州、哈密北——重庆、淮东——四川三天特高压支流配送云河,到2005年形成3000万千瓦“疆电外送”能力。
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6. “疆电外送”工程主要输送A. 煤电和地热发电B. 核电和煤电C. 水电和太阳能发电D. 煤电和风电7. 随着新疆能源资源开发不断加大,最容易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A. 土地盐碱化B. 土地荒漠化C. 湿地萎缩D. 水土流失8. “疆电外送”对调入区的影响不正确的是A. 加快产业向外转移B. 促进工业化进程C. 缓解能源紧张局面D. 有效缓解空气污染压力下图是某山区公路规划线路设计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9. 图中公路沿线甲、乙、丙、丁四地中,海拔最高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10. 若甲、丁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为40千米,要在边长为2米的图幅中完整绘制该区域图,所选用的比例尺最合理的是A. 1:40000B. 1:21000C. 1:4000D. 1:2000011. 图中公路规划方案能反映出山区公路建设遵循的原则有①尽可能连接居民点②尽可能避免跨越河流③在陡坡段呈“之”字形弯曲④在山谷中应尽量避开陡坡A. ①④B. ②③C. ①②D. ③④12. 下表是某年我国a.b两个省区农作物播种面积(万公顷),推测a.b两省分别是A. 内蒙古、江苏B. 河南、新疆C. 河北、甘肃D. 广西、黑龙江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3. 图中山脉属于阶梯分界线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14. 甲地形区目前主要的生态问题是A. 土地荒漠化B. 水土流失C. 土壤盐碱化D. 森林面积锐减15. 河流在乙处附近径流量明显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 降水量减少B. 沿岸农业灌溉用水过多C. 植被较稀疏D. 蒸发量增大下表反映了我国四个省区煤炭、太阳辐射能、天然气、水四种资源的丰歉程度(★号越多代表资源分布越丰富),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6. 读表,下表组合正确的是A. 甲—煤炭乙—天然气丙—水资源丁—太阳能B. 甲—煤炭乙—太阳能丙—水资源丁—天然气C. 甲—天然气乙—太阳能丙—水资源丁—煤炭D. 甲—天然气乙—煤炭丙—水资源丁—太阳能17. 与新疆相比,四川乙这种资源贫乏的主要原因是A. 地势较低,大气密度较大B. 盆地地形,地形比较封闭C. 地质历史时期植被较稀疏D. 气候湿润,多阴雨天气传统公共自行车租赁用车需要定点办卡、定点桩位还车,某“共享单车”企业通过“打开手机应用,就可以实时查看在线单车情况。
在骑行过程中,始终模块计时、定位模块记录车辆位置,骑行结束后,应用程序上显示骑行时间、费用、路线和距离。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8. 推测“共享单车”企业可能属于A. 动力导向型B. 原料导向型C. 劳动力导向型D. 技术导向型19. 使用“无桩式”共享单车时,用户利用手机中特定电子地图找车、还车,这主要利用的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是A. 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B. 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C. 网络技术和人工检车D. 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20. 与传统公共自行车租赁相比,“共享单车”发展面临的困境时是①不便于外地游客用车②乱停乱放现象严重,增加城市管理难度③投入成本高,设备维护费用高④用车费用高,市场需求小A. ①②B. ①④C. ③④D. ②③“互联网+农业”是指利用互联网的新技术、新理念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以互联网之长补农业之短的模式。
农民通过互联网获取市场信息、寻求技术支持、开展网络销售等。
“互联网+农业”通过众多成熟的电子商务平台,将农产品销售直接面向网络消费群体,可有效解决因信息不畅而导致的农产品滞销问题。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在“互联网+”背景下,对农业增产影响最大的因素是A. 科技水平B. 劳动力素质C. 淡水资源D. 气候条件22. 下列问题中,可以利用“互联网+”直接解决的是A. 土壤肥力低B. 交通运输不便C. 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低D. 农业生产市场定位差23. 利用“互联网+”销售农产品,需要首先改善A. 冷藏保鲜技术B. 物流配送服务C. 乡村道路条件D. 农产品加工技术海水稻(海稻):是耐盐碱水稻的形象化称呼,是在沿海滩涂等盐碱地生长的特殊水稻。
它没有普通淡水稻的病虫害,抗鸟、抗虫、抗盐碱,不用打药、不用施肥、不用除草。
据2016年3月国土资源部统计,我国内陆尚有15亿亩盐碱地,其中有2亿亩具备种植海水稻的潜力。
其试种、推广成功后,按照每亩产值200-300千克计算,可增产粮食500亿千克,多养活约2亿人。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4. 关于海水稻的叙述正确的是A. 海水稻种植是粗放型B. 土壤盐碱度越高,海水稻长势越好C. 海水稻生产符合绿色农业要求D. 海水稻种植投入少,效益高25. 海水稻试种、推广成功后对我国产生的积极意义有①彻底解决我国用地紧张的问题②利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③产量高、效益好,农民种植的积极性高④海水稻抗涝、抗倒伏的特有基因资源,对我国南方地区意义重大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沙漠面积最大的三个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数字①②③处表示我国三个沙漠化严重的地区,这些地方荒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有哪些?(3)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治理措施有哪些?2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山西能源基地2015年以来,受国内外市场需求明显下降、国际煤炭价格持续下跌等影响,山西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成为影响经济和就业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
山西的煤炭行业压产能、调结构的任务迫在眉睫。
材料二山西省煤田分布图和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图。
(1)山西省水土流失严重,试分析其自然原因是什么?(2)根据材料一,分析山西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有哪些?(3)根据材料二,分析山西省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的好处有哪些?2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黑龙江是中国第一产粮大省。
该省黑土广布,是中国最大的绿色食品生产省,正实现从“中华大粮仓”向“健康大厨房”的转变,其绿色产品远销境外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材料二下图为东北地区简图。
(1)描述图示区域内山地及平原等地形区的分布特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黑龙江省有哪些适宜发展绿色农业的优势条件?(3)分析松嫩平原地区加强玉米加工工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29. 由于我国东部地区的产业升级,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
读下面“我国东部地区某鞋厂某品牌旅游鞋产销流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我国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对中西部产业承接区的影响。
(2)分析该品牌旅游鞋厂的生产特点,并提出今后的发展策略。
30.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是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同时“引江济汉”工程师中线工程的一部分。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引江济汉”工程对汉江的作用。
(2)从自然角度分析丹江口水库成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优势条件。
(3)说明丹江口水库作为华北未来可持续供水水源地应采取的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