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疼痛来自心灵的呻吟
- 格式:docx
- 大小:4.77 KB
- 文档页数:2
慢性疼痛的处理与减轻方法慢性疼痛指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的疼痛,这种疼痛可以极大地影响一个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慢性疼痛不能简单地通过服用药物来解决,需要综合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慢性疼痛的处理与减轻方法。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减轻慢性疼痛的最常见方法之一。
药物治疗的目的是缓解或控制疼痛。
同时,药物治疗也包括抗抑郁药、抗癫痫药、肌肉松弛剂和镇静剂等药物。
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因为某些药物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
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减轻慢性疼痛,包括热敷、冷敷、按摩、针灸和牵引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放松肌肉、改善血流和增强身体的自然愈合过程。
3.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一种通过对认知和行为的影响来减轻疼痛的治疗方法。
心理治疗可以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治疗和生物反馈等。
这些方法通过帮助患者减少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来减轻慢性疼痛。
4.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可以通过手术去除疾病或损伤导致的疼痛。
手术治疗适用于一些耐药性的疼痛和严重的疼痛病症。
5. 瑜伽和冥想瑜伽和冥想可以通过放松心灵和身体来减轻慢性疼痛。
瑜伽和冥想可以帮助患者减少疼痛所产生的身体紧张和焦虑感。
6. 饮食饮食也可以起到减轻慢性疼痛的作用。
营养丰富的饮食可以帮助身体不断地自我修复,降低身体疼痛感。
应该尽量避免高热量和高糖分的饮食,而增加富含纤维素和蛋白质的饮食。
7. 改变生活方式改变生活方式也可以对慢性疼痛的治疗产生积极的影响。
例如,适当的锻炼可以有助于缓解疼痛,例如散步、跑步、游泳。
减少酗酒和吸烟也可以减轻慢性疼痛。
结论针对慢性疼痛,药物治疗是最常见的解决方法。
但是,由于慢性疼痛的复杂性,需要综合治疗。
综合治疗可以包括物理治疗、心理治疗、手术治疗、瑜伽和冥想,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等方法。
这些方法都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疼痛、降低焦虑和抑郁情绪,改善身体和心理健康。
无因之痛多是心理作祟作者:钱琦来源:《科学养生》2013年第11期生活中,大多数人都知道紧张可以造成头痛,但很多久治不愈的慢性腰背痛、肠激惹综合征、纤维肌痛等也可能是心理原因造成的,即“躯体化形式障碍”。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如果排除了其他身体问题,那么压力和紧张往往就是问题的“罪魁祸首”。
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可以很简单:让病人回忆疼痛是怎样发生的,自己是怎样应对的,在不良情绪中寻找根源。
纠正了认知上的误区,疼痛就好了一大半。
长痛短痛皆心病白领陈先生近一个月来被肚子痛折磨得苦不堪言,痛起来吃喝都会呕吐。
他先后在多家大医院做肠镜等检查,均未发现身体有明显病变。
在住院期间,他痛得无法进食,只能靠打营养针维持生命,还要打杜冷丁止痛,而且用到的剂量越来越大。
他担心自己患上不治之症,情绪低落,经常感到紧张焦虑。
后来他到医院心理科就诊,被发现腹痛其实是由长期心理压力造成的,最后给予对症处理和暗示治疗,住院3天就使疼痛得到缓解。
美国心理治疗师威尔·鲍姆曾接诊一名年近半百的女子,她抱怨腰背和屁股痛了20多年,最开始是摔倒引起的,15年前一场车祸令问题变得更严重。
她长年卧床,必须睡在能够调节高度的床上,让她的头部升高。
她走路的时候要拄拐杖,身上穿护腰,随身还要带一个垫子。
医生拍片检查未发现有什么异常,她只好去做推拿按摩等,为此花了20多万美元。
鲍姆通过询问发现,她喜欢讨好别人,乐于助人,也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对自己要求很严格。
确定她的疼痛是心理问题后,鲍姆让她把一些材料带回家学习,结果三周后疼痛就开始减轻,逐渐摆脱了拐杖、坐垫与护腰。
纠正患者的错误观念对于慢性疼痛的患者,医生首先要小心地检查患者身体,排除器质性病变的可能。
然后详细了解患者的内心冲突和情绪变化,看疼痛发生的规律、时间,以及有什么社会事件背景。
在治疗上,首先要使患者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情况与健康状态,给他们解释和指导,令其了解疾病的有关知识,逐步矫正认知上的误区;二是尽快稳定患者的情绪,必要时可使用抗抑郁和抗焦虑等药物对症处理;三是进行系统的心理治疗和家庭治疗,解决患者的内心冲突。
人体奥秘“哎哟”会缓解疼痛“痛”是指病人身体内部的伤害性感觉。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它包括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痛感觉,以及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痛反应。
一篇研究报告已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疼痛》上。
之前的生物学家曾认为,人类受伤时大喊大叫是进化的结果,旨在向同伴发出警告,以示危险。
但最新研究却表明,人类疼痛时喊出来,实际是为了分散自己痛苦的感觉。
新加坡国立大学心理学和神经生物学系的研究人员对56名志愿者进行了测试,观察他们能将手放在冷水中多久。
第一次实验中,受试者被允许在感到疼痛时喊“哎哟”,而在之后四次实验中则被禁止发声。
第二次测试,他们感到疼痛时需按一个按钮;第三次可按下一个自己喊“哎哟”的录音;第四次时按下另外一个人喊“哎哟”的录音;最后一次则只能被动地坐着,直到再也无法忍受冰冷的痛苦。
结果显示,当受测者被允许大喊大叫时,忍受痛苦的时间最长,平均承受了30秒钟,比什么也不能做延长了5秒。
而听录音则对延长承受痛苦的时间没有任何帮助。
研究人员解释称,这表明在痛苦时发出声音不仅是交际行为。
呻吟是一种“止痛剂”痛苦的表达可以跨越语言障碍。
“Ow”、“ouch”等在英语中表示呻吟的词汇,在南非词语中是“eina”,意大利词语中是“ahia”,而中国人则是“哎哟”。
研究人员指出,这些声音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即只需最简单地将嘴巴张开,舌头平躺,嘴唇也不用伸展。
这样一个简单的发音,几乎不需要发音控制,而音量却能最大化输出。
就其本身而言,当身体疼痛时,这样发音最容易,并且也最有效。
研究人员观察到,当受测者发出“哎哟”的时候,其忍受痛苦的能力比什么都不做更强。
这证明,痛苦时呻吟可能是一种“止痛剂”,即使只是最简单的发音,如“哎哟”、“啊”,也能帮助个人缓解疼痛。
不过,这其中的具体原理和过程仍未明确。
研究人员分析,在痛苦时无意识地发声,也许是肌肉活动占用了周围神经系统的两个部分,当肌肉的变化反馈到大脑,信息可能与处理疼痛相关的流程进行竞争,从而对痛苦信息进行了干扰。
慢性疼痛是一种病?作者:来源:《北京广播电视报》2017年第28期什么被称为慢性疼痛?慢性疼痛需要去医院进行治疗吗?专家帮您解答。
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
像头痛、肩痛、腰酸背痛这些症状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往往被大家所忽视。
然而,网上却有一种说法称:慢性疼痛是一种疾病。
记者为此向专家进行求证。
疼痛成为第五大生命体征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副主任医师武百山说:“如果一种疼痛,持续超过一个月,就可以定义为慢性疼痛。
1995年国际上,就把它列为第五大生命体征。
呼吸,血压,脉搏,体温还有疼痛。
在2002年的第十届国际疼痛研究会上,各国的专家就建议,把慢性疼痛看作是一种疾病来对待。
所以,慢性疼痛是一种疾病,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关于慢性疼痛,中医又是怎么来看待这个问题的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微创骨科田向东解释:“从中医来讲,《黄帝内经》里面讲到疼痛属于痹症的范畴,是由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风行盛者为行痹,寒气盛者为痛痹,湿盛者为着痹。
什么叫行痹呢,就是串着疼。
着痹就是像被一团湿气包着,而寒气引起了直接的疼痛。
”腰腿痛是发病率最高的疼痛疾病原来,慢性疼痛确实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疾病,那么,它都包括哪几类呢?武百山介绍,主要可以分成四大类。
第一类是慢性疼痛的软组织疼痛,第二大类是慢性的骨关节疼痛,第三类是慢性的神经痛,第四类是癌痛。
专家告诉记者,在我国,这种慢性疼痛患者已经超过了1亿人,并且,每年这个数字还在不断的攀升。
其中,腰腿痛是发病率最高的疼痛疾病,发生率仅次于感冒。
然而,很多患者却对慢性疼痛有很大的误区。
田向东举例:“第一种情况就是疼不是病,忍忍就行了。
第二种是怎么治也治不好,就不治了。
但是疼痛的确是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治疗起来需要一个过程,而病人比较心急时就会自暴自弃。
第三个是胡乱的止疼。
左一个偏方,右一个秘方,开始尝试,这些都是太粗暴的止疼。
”不及时治疗后果严重通过专家的讲解,记者了解到,对慢性疼痛放任不管,久而久之便会给身体带来不可修复的伤害。
老年人慢性疼痛的六大特征老年人慢性疼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它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不良影响。
老年人慢性疼痛的表现形式和特点与其他年龄段有所不同。
下面介绍老年人慢性疼痛的六大特征。
一、疼痛部位广泛老年人慢性疼痛往往不限于某一个部位,而是呈现出广泛性疼痛。
疼痛可能来源于骨骼、关节、肌肉、皮肤、内脏等各个部位,疼痛的属性也可能是深部疼痛、表浅疼痛、撕裂样疼痛、刺痛样疼痛等。
二、疼痛程度难以忍受老年人对疼痛的耐受能力比年轻人要差,因此老年人慢性疼痛的程度常常难以忍受。
疼痛常常是阵发性的,感觉像钻心一样,有时会加重影响生活,影响睡眠,甚至影响心理健康。
三、呈现出周期性老年人慢性疼痛的病程通常呈现周期性。
疼痛的发作时间可能是早晨、晚间、睡前、睡醒、运动后等。
在这些时段,疼痛可能会变得更加剧烈,痛苦也会加剧。
四、疼痛相关的身体功能下降老年人慢性疼痛会对身体的各项功能造成影响,强烈的疼痛会导致行走能力减弱,影响平衡和协调能力,甚至影响活动能力。
因此,老年人慢性疼痛常常和社会孤立,抑郁等问题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五、伴随焦虑和抑郁等情绪老年人慢性疼痛会对情绪造成不良影响。
疼痛强烈的时候,老年人往往会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等情绪,这些情绪更加放大了疼痛的感受和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因此,老年人慢性疼痛的治疗需要重视身心的统一。
六、难以进行标准化治疗老年人慢性疼痛不同于其他年龄段的慢性疼痛,治疗也需要注意到这些独特的特点。
老年人慢性疼痛的治疗难度较大,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功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造成了各种合并症,在治疗时也需要注意药物的选择和用量。
另外,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需要得到足够的关注,治疗也需要注意到身心健康的统一。
综上所述,老年人慢性疼痛的六大特征包括:疼痛部位广泛、疼痛程度难以忍受、呈现出周期性、疼痛相关的身体功能下降、伴随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难以进行标准化治疗。
在治疗老年人慢性疼痛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特征,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缓解疼痛,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疾病-----痛苦的心灵在呐喊疾病----------痛苦的心灵在呐喊疾病是心灵的呐喊,是潜意识的呐喊。
它告诉我们-----有些什么不对劲了,要回头看看自己,看看自己的心。
身体所染的疾病和潜意识的关系好比显示器和中央处理器的关系,疾病就是显示器上所呈现出来的文字、图片、声音或动画。
显示器(身体及身体的状况)只负责呈现,呈现的内容则由主机(大脑)中的中央处理器(潜意识)决定。
即使关闭显示器,不让语言、文字、图片、声音等显示出来,计算机的程序却一直在运行。
所以即使医生用药物消除了疾病的症状-----比如退热、消炎、切掉肿瘤,疾病这种呐喊所要表达的意义没有被我们理解和接纳,那么高烧还会再起,炎症还会转移阵地、肿瘤还会再发,恶性的循环会一再地持续下去,直至更严重的后果。
也就是说潜意识用各种各样的声音(发烧、炎症、溃疡、肿瘤等)提醒我们,我们还置若罔闻的话,最后它就无力发出声音了,这时候就是我们最后的时刻到了。
疾病的疗愈需要病人、医生和心理咨询师的通力合作,最重要的两个人是患者自己和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医生打打下手而已。
而且希望我们有运气遇到一个合格的、有爱心的、负责的医生。
(不幸的是,有些人会遇到“职业刽子手”。
)真正的治疗是超越疾病,解读疾病的呐喊所要表达的意义。
看到我贴出来的海灵格经典语录,有咨询者打来电话问海灵格关于疾病的解释:信念促成疾病,醒悟便得康复。
疾病乃是拒绝荣耀自己父母的结果。
疾病乃是企图为他人赎罪。
和解比赎罪更好。
癌症由恨生成,却远远地回避着爱。
有时癌症是一种赎罪的形式。
头痛的问题可能是来自被堵塞的爱。
心痛和头痛常常是堵塞了的爱的一种表达。
多数情绪的痛苦都是中断了的爱。
对于合格的心理咨询师来说,每句话都在表达深刻的真相。
而一般人却很难看得懂。
因此,大家会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直到昏迷地(在无明中)死去。
浪费了大好的机会(生病)和一生的时光。
海灵格谈疾病一、致病的连结经常见到的致命疾病的连结,是孩子为所爱的人决定:“我将代替你离去”、“宁愿是我而不是你”或是“我将随你而去”。
慢性疼痛的名词解释慢性疼痛是一种持续存在的疼痛感觉,通常持续超过三个月以上。
与急性疼痛不同,慢性疼痛可以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或作为其他疾病的症状出现。
慢性疼痛常常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使他们失去正常生活和工作的能力。
慢性疼痛的特点是它持续存在的时间较长,并且在常规医疗治疗下难以缓解或消除。
它可以来源于多种因素,如疾病、创伤、手术后的恢复、神经病变等,通常伴随着局部组织的病理变化。
慢性疼痛通常被分为两类:组织源性疼痛和神经源性疼痛。
组织源性疼痛是由于组织的损伤或炎症导致的疼痛。
举例来说,骨骼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会导致关节组织的退变和炎症,从而引起长期的疼痛。
神经源性疼痛则是由于神经系统的损伤或异常引起的疼痛。
例如,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都属于神经源性疼痛,这些疼痛是由于神经传递异常而引起的。
慢性疼痛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首先,慢性疼痛会导致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功能障碍,如行走困难、丧失劳动能力等。
这使得患者的工作和社交活动受到了限制,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其次,慢性疼痛还会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负面影响,如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等。
这将进一步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使他们产生自我价值感丧失和社交孤立等问题。
对于慢性疼痛的治疗,医学界提出了多种方法。
首先,药物疗法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阿片类药物、非甾体消炎药和抗抑郁药等都可以用于缓解慢性疼痛。
然而,这些药物并非万能的,而且使用药物长期可能会带来依赖和副作用。
因此,非药物治疗方法也被广泛应用。
物理疗法、心理治疗、针灸等方法在缓解慢性疼痛方面也有不错的效果。
此外,一些综合性的慢性疼痛管理方案,如多学科团队合作和康复治疗等,也逐渐被采用。
总而言之,慢性疼痛作为一种持续存在的疼痛感觉,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通过理解其病理机制和采用综合性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然而,由于每个患者的疼痛特点和诱因均有所不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是必不可少的。
“哎哟”能缓解疼痛的秘密“哎哟”会缓解疼痛“痛”是指病人身体内部的伤害性感觉。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它包括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痛感觉,以及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痛反应。
一篇研究报告已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疼痛》上。
之前的生物学家曾认为,人类受伤时大喊大叫是进化的结果,旨在向同伴发出警告,以示危险。
但最新研究却表明,人类疼痛时喊出来,实际是为了分散自己痛苦的感觉。
新加坡国立大学心理学和神经生物学系的研究人员对56名志愿者进行了测试,观察他们能将手放在冷水中多久。
第一次实验中,受试者被允许在感到疼痛时喊“哎哟”,而在之后四次实验中则被禁止发声。
第二次测试,他们感到疼痛时需按一个按钮;第三次可按下一个自己喊“哎哟”的录音;第四次时按下另外一个人喊“哎哟”的录音;最后一次则只能被动地坐着,直到再也无法忍受冰冷的痛苦。
结果显示,当受测者被允许大喊大叫时,忍受痛苦的时间最长,平均承受了30秒钟,比什么也不能做延长了5秒。
而听录音则对延长承受痛苦的时间没有任何帮助。
研究人员解释称,这表明在痛苦时发出声音不仅是交际行为。
呻吟是一种“止痛剂”痛苦的表达可以跨越语言障碍。
“Ow”、“ouch”等在英语中表示呻吟的词汇,在南非词语中是“eina”,意大利词语中是“ahia”,而中国人则是“哎哟”。
研究人员指出,这些声音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即只需最简单地将嘴巴张开,舌头平躺,嘴唇也不用伸展。
这样一个简单的发音,几乎不需要发音控制,而音量却能最大化输出。
就其本身而言,当身体疼痛时,这样发音最容易,并且也最有效。
研究人员观察到,当受测者发出“哎哟”的时候,其忍受痛苦的能力比什么都不做更强。
这证明,痛苦时呻吟可能是一种“止痛剂”,即使只是最简单的发音,如“哎哟”、“啊”,也能帮助个人缓解疼痛。
不过,这其中的具体原理和过程仍未明确。
研究人员分析,在痛苦时无意识地发声,也许是肌肉活动占用了周围神经系统的两个部分,当肌肉的变化反馈到大脑,信息可能与处理疼痛相关的流程进行竞争,从而对痛苦信息进行了干扰。
慢性疼痛来自心灵的呻吟
慢性疼痛是一种常见的,并且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感觉。
虽然它不如被为报警信号的急性疼痛那么令人痛不欲生,但它的持久性与医生的束手无策,往往使患者的痛苦加重。
一些患者的慢性疼痛可以找到躯体病因,但是许多找不到器质性原因的慢性疼痛,常常使医生感到无奈,甚至有些医学家感叹:真的无法理解高度进化的人,何以允许慢性疼痛这样一种除了造成痛苦之外,别无意义的现象存在。
实际上,许多查不出器质性原因的慢性疼痛是心理疾病所致,这种由心理发出的信号往往被医生所忽视。
以致患者四处求医,作多种多样的检查,消耗大量的医药资源,最终仍毫无疗效。
一般说来,与心理疾病有关的疼痛包括以下一些情况:
1. 紧张性疼痛
这类疼痛常由心理冲突所致。
人处于心理冲突或长期的精神压力状态时,如果不能很好地排解这些压力,除了可出现紧张、烦恼、失眠等症状外,也可表现为慢性疼痛,最多见为头痛、背痛、牙痛或腰痛,这是一种解脱压力,摆脱窘境的心理转换方式。
这种疼痛很明显的特点就是随着精神压力的消长而消长。
第1 页。
龙源期刊网 有一种身体疼痛是“心理痛”作者:小富来源:《新天地》2010年第10期人体从头到脚均可由不同原因引起疼痛,最常见的如头痛、肩酸背痛、肢体痛、胸痛、腹痛、腰痛等等。
疼痛并不是坏事,它使人重视,及时查找原因,防患于未然。
绝大多数的疼痛是躯体疾病的表现之一,往往通过治疗躯体疾病就能得到缓解。
而慢性疼痛情况较为复杂,需要医生专业检查治疗,不能随便止痛。
久治不愈的疼痛往往与心理、情绪有关,可称之为“心理痛”。
一、幻觉妄想性疼痛:由于受异常心理因素的影响,患者能感受到别人感觉不到的痛、触觉等,或者自觉有物理因素如电波等控制,使其频频出现胸痛、身体多处疼痛、不适等,经各种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二、焦虑性疼痛:情绪不稳定、坐立不安、对周围的各种刺激过分敏感,如小的噪音、报警声或者吵闹的环境,听到他人吵闹、打斗声等也会感到身体某处不适或疼痛,甚至有濒死感。
三、癔症:具有特殊的性格特点:以自我为中心、容易接受暗示、富有表演色彩、情感表现易大起大落。
可表现为形形色色的疼痛全身各处均可出现,甚至可出现视盲或者瘫痪,其疼痛不符合神经系统解剖分布是其鉴别之点。
四、抑郁症:抑郁症病人中,绝大多数有各种疼痛,而且由于疼痛症状突出,可能将抑郁症状掩盖起来。
这类患者的表现形式为躯体化,即隐匿性抑郁,长期受到各种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长期处于压抑状态,没有正常的表达和宣泄,为应付现实生活常常强装笑脸,但内心却很痛苦。
时间长了往往表现为躯体的不适,如头痛、胸痛、周身不适等等。
这些疼痛患者用普通止痛药不起作用,必须根据患者心理症状的特点,给予心理治疗,必要时用抗精神病药物,抗焦虑、抗抑郁药使精神症状缓解。
(责编:辛娅)。
龙源期刊网 为什么老人常喊痛却查不出原因作者:来源:《新传奇》2016年第39期有些老年人经常对子女诉说身上疼痛,可是当子女带老人去医院时,医生往往又查不出具体疼痛的部位,甚至依病人的要求做各种各样的检查,也查不出确切病因。
行为医学专家指出,对于这些常喊疼痛的老人,做子女的切莫太關心。
对于这种常年累月的疼痛,医学上称为慢性疼痛。
患有慢性疼痛的病人常具有典型的行为和情绪特征:疼痛成了病人生活的中心和持久的注重点,病人总在设法试图搞清疼痛的原因、部位、性质等。
病人还常有急躁、易怒的表现,有时又消极、悲观,特别不爱活动,常只因求医才出门。
这类病人还有一个显著的行为特点就是总像在打盹,提不起精神来。
慢性疼痛一般是由有组织损伤的急性疼痛迁延而成。
急性疼痛当组织恢复后,疼痛自然也就终止,但如果遇到下列因素时,就易发展为慢性疼痛。
一是病人把疼痛看成是某种严重疾病的信号,因而出现焦虚、恐病、感到无助无望,进而行为紊乱、活动减少、滥用止痛剂;二是病人疼痛发作时,容易引起家庭、配偶、亲友、同事和医务人员的过度关心和重视,这些关心和担忧,让病人感受到生病的种种“好处”,使病人的疼痛行为不断得到强化。
上述两种因素是导致病人出现熳性疼痛的重要原因。
由于慢性疼痛患者心理因素偏多,因此患者往往用遍了中药、西药、针灸、按摩、推拿等常用的治疗疼痛的方法,效果也不会太好。
对于这类老人,在用传统方法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行为治疗,效果较好。
具体行为治疗可由患者本人和患者家属共同来完成。
患者可通过深呼吸及自我催眠的方式,来改变对疼痛的认识,知道疼痛是不用药物也可得到控制的,消除对慢性疼痛的无助无望心理,加速疼痛的缓解和消失。
患者家属、亲友在病人疼痛发作时,表面上对病人不要太关心,即对病人想卧床、不想活动、爱服用止痛剂等行为不予理睬,有时甚至進行批评,而对他们的恰当行为进行奖励。
通过这些方法,可让常喊疼痛的老人快乐地走出慢性疼痛的阴影。
慢性疼痛真的是种病吗作者:暂无来源:《农家参谋》 2019年第5期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主观感觉,一般可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
如果疼痛无法在短期内缓解,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或以上,就演变为慢性疼痛。
急性疼痛是“症状”,而慢性疼痛则是一种“疾病”。
慢性疼痛能引起食欲下降和睡眠障碍,影响身体功能,让人变得暴躁,甚至让人感到绝望。
慢性疼痛治得好吗?慢性疼痛的治疗目的并不是达到完全无痛状态,而是通过控制疼痛,达到个体能够耐受的水平,同时注重身体功能的恢复,帮助个体重新回到工作岗位或者维持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正常生活状态。
部分抗抑郁药物能缓解某些类型的疼痛,例如神经痛。
临床上还有一些用于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对特定类型疼痛也有效果。
这些药物主要用于神经损伤或者神经源性疾病引起的持续疼痛,如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
慢性疼痛可否自行购买非处方药?答案是否定的。
应先咨询医生以及专业药师,切勿长期盲目服用药物。
如果患者正服用处方药,需要与医生确认,缓解疼痛的非处方药和服用的处方药同时使用是否存在安全问题。
通常非处方止痛药可缓解数天(3-5天)的轻中度疼痛,如果疼痛症状不能缓解、疼痛加重或疼痛持续时间较长者,则需及时去医院就诊。
服用非处方止痛药安全吗?所有药物均可能产生副作用。
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可能会导致潜在的副作用,尤其是老年人。
这些副作用包括消化不适、胃炎、溃疡、消化道出血、肾功能下降、高血压恶化,也会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对乙酰氨基酚相比于非甾体类抗炎药,副作用更少,对胃黏膜无明显刺激,但需注意,用药过量可能存在肝脏损伤风险。
很多非处方药和处方药均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如果患者使用的不同药物均含有此药物成分,就有服用过量的危险。
因此务必告知医生药物的服用情况。
慢性疼痛就诊时,要告诉医生哪些信息?疼痛是一种主观感受,患者的主诉常常是医护人员疼痛评估的核心。
建议患者通过记录疼痛日记向医护人员提供全面的疼痛信息,主要内容包括:疼痛部位、疼痛发作频率、疼痛强度、疼痛性质(如牵扯样痛、电击样痛、针刺样痛、撕裂样痛、烧灼样痛、重压性痛、膨胀样痛及麻木样痛等)、使疼痛加重和缓解的情境、使用过的药物及其缓解疼痛的效果、有无副作用等。
【人生感悟】让疼痛,成为一种习惯你我满身是伤,奔跑在人生的起跑线上,有时候会跌倒,雪上加霜,有时候会满身是血。
疲于奔命是人生为我们规划好的行程,变本加厉是生命赐予我们的常态,我们不敢有稍微的停顿,害怕赶不上时代的步伐,落到队伍的最后面,成为一名与世隔绝的隐者。
疼痛似乎与我们的生命相伴随生,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我们的思想与肉体,深入骨髓的疼痛,痛彻心扉,我们每天靠麻醉自己度日如年,似乎疼是与生俱来的字眼。
有人会说,我的人生充满了幸福,就像一瓣洁白的花朵,但幸福的背后,依然是艰辛,洁白的花朵下面却有虫子在噬咬着心灵,世上没有不受伤的花,世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只要是逆境就会有疼痛产生,疼是迎难而上的代言人。
有一位老人,一生凄苦,年轻的时候当兵,一生伤痛,身体里依然留着几颗子弹,时间久了,嵌在肉里骨里,医生也无计可施。
不仅如此,由于老来无子,只能靠政府的养老金度日,孤独也是一种痛呀,长期的折磨让老人满头银发。
但他的脸上,却闪现着一丝安详,毫无对生命的怨怼与责怪,问他,他笑着回答:疼了一辈子,习惯了。
让疼痛成为一种习惯,是如此豪迈的字眼,如此大度地对待铿锵如铁的人生,不苛责,不埋怨,命运既然送给你榴莲,何苦纠缠着那一颗颗早已经送给别人的槟榔?羡慕,嫉妒,求上天也赐予自己这样的幸福观:身上一身病,却让病痛顺其自然,只是轻轻地药物纠正,疼痛是身体的事情,精神也可以万古长青,肉体上可以沧桑巨变,可以老态龙钟,可以让疼痛折磨得不成人形,体无完肤,但精神上,我依然是长者风范,虽然垂垂老矣,但仙风道骨。
如果想达到这种境界,着实不易,你不仅要有极高的悟性,更要有上善若水的情怀,你要屏蔽身体送给你的疼痛信号,建一座属于自然与清醒的灯塔,更要将不快与人间的悲观失望抛至脑后,化为乌有,从此后自己踏入自我营造的人间仙境,这需要一种自我奋进的力量,脚踏实地,却不故步自封,有潇洒地抛掉多余财富与累赘的力量与勇气。
疼痛源自内心,发作时煎熬无比,但人在最痛时,却是人最清醒的时候,也是愿望最迫切的时候,这个时候,你不会要求生命送给你一座金山银山,更不会向往灯红酒绿、车水马龙,你想做到的是平息这样一种风波,回归平衡,在这种力量的支配下,爱世界的心不请自来,爱其他人的思绪便成为座上宾客,所以说,圣人们总是在经历生老病死的折磨后才成贤成哲的,这世上,没有随随便便的快意人生,更没有不需要刀光剑影的江湖。
灵魂与身体对话23:与头痛、腹痛、痛经等各种疼痛有关的身体语言疼痛就是强烈地引起你对的注意。
疼痛的位置会进一步告诉我们与信息相关的事。
头疼来自于认定自己无能。
下一次你头疼的时候,问问自己你哪里做错了,你是如何让自己做错的。
宽恕自己,让过去的过去,头疼就会“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偏头疼是那些力求完美的人给自己施加强大压力造成的。
还包括令人惊奇的一大堆怒火。
“我经常头疼”,“我的头痛死了”,你可以换个方式表达你的这些难受。
“我头痛”是对自己发出指令。
说得越多疼得越厉害。
灯泡真的能进嘴巴里,很多人试验过了。
痛不要在你身上经常/反复/偶尔发作,不好受的。
所以要在你的心智中去掉“疼痛”这个词。
“痛苦”都是你自己召唤来的。
头痛可能来自你今生面对的压力。
大部分的头痛(严重的偏头痛)和你前世如何死亡有关,如某类的头部重击。
注意头痛是何时开始的?当时有什么事情发生?头痛发作的时间与请客可能跟你在某一世的情景类似。
脖子、腿、咽喉、心口的疼痛可能来自前世死亡的“创伤残留”。
喉咙疼一般是由于愤怒。
如果还伤风感冒了,那么同时存在思想困惑。
心脏代表爱,血液代表快乐。
我们的心脏很乐意把快乐送往身体的各个角落。
当我们拒绝我们自己的爱与快乐时,心脏便枯萎了、变冷了。
结果是我们走向贫血、心绞痛和心脏病发作。
任何类型的疼痛,我认为都表明了“内疚”。
内疚者总在寻找惩罚,惩罚导致了疼痛。
慢性疼痛来源于慢性内疚,这种内疚经常隐藏得很深,以至于我们常常意识不到。
内疚完全是一种没有用的情感。
它永远不会让任何人好受一些,也不会改变任何状况。
“头脑”代表了“我们”。
我就是我们给世界出示的东西。
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认识的自己。
当我们头脑里的某些思想出了问题,我们就会感觉到“我们”出了问题。
头脑的问题无关年龄。
我们需要检视自己的思维(心智模式)有哪些认知的误区,内疚、自我责备,自我“反思”、自我否定。
责备越多,恐惧越深,不能自拔。
我们不要接受别人的责备,无论是家长,亲人,上司,还是陌生人。
慢性疼痛浅谈 目的探讨慢性疼痛的病因、治疗原则及方法。
方法运用药物、康复、微创、细胞移植、心理治疗等方法综合治疗慢性疼痛。
结论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治疗慢性疼痛,使病人的身心经过治疗得以康复。
标签: 慢性疼痛病因治疗原则及方法疼痛通常是疾病的一种表现。
其定义是:一种不快的感觉,通常与身体组织的损伤有关。
疼痛是一种主观的、个人的、多维的体验,它涉及心理、行为、情感、认知和感觉等内容。
如果连续1个月以上,几乎每天或大多数时间都有疼痛现象,那么就可判定为慢性疼痛。
中国至少有1亿以上的慢性疼痛患者。
慢性疼痛与急性疼痛不同。
虽然慢性疼痛是长期存在的,但它并不是急性疼痛的简单加长版。
急性疼痛是一种症状,对身体其实是有益的。
因为病理损伤没有消除,疼痛会令你避免重复造成最初疼痛的动作,可以时刻警告你,让你的伤痛有时间得到恢复。
慢性疼痛通常是造成疼痛的根源已经消除了,疼痛却依然存在,似乎并未接到“停止”的信号。
此时的疼痛是源于神经系统的故障,而不再只是1个症状。
慢性疼痛会让身体处于高度警戒状态,但其实对身体的威胁并不存在。
1病因疼痛的生理学过程通常是:身体遭受创伤时,细胞的损伤会转化成神经脉冲,一直传送至脊髓,后传递至大脑,以告诉受伤的准确位置。
疼痛感会在最开始的短期间全面轰炸你的大脑,产生糟糕的感觉。
但当受伤部位开始愈合后,疼痛便会减轻,直至彻底消失。
在慢性疼痛中,这一标准过程会出现紊乱。
从某种意义上看,慢性疼痛是大脑反应过激的表现。
纽约布朗克斯的蒙迪菲奥里头痛中心主任、神经科医师理查德·利普顿现象的指出:形成慢性疼痛的过程就好似学习的过程,……。
不幸的是,我们的大脑正是有熟能生巧的功能。
如果反复操练疼痛,那么疼痛也就来得更加娴熟了。
这一过程的医学名称叫做致敏化。
致敏化分为2个层面。
其中1个层面是:获得疼痛信息并将之传输到脊髓的神经末梢,会变得极度敏感。
此时的神经末梢会对平时并不形成威胁的东西产生激烈反应。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慢性疼痛来自心灵的呻吟
导语:慢性疼痛是一种常见的,并且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感觉。
虽然它不如被为报警信号的急性疼痛那么令人痛不欲生,但它的持久性与医生的束手无
慢性疼痛是一种常见的,并且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感觉。
虽然它不如被为报警信号的急性疼痛那么令人痛不欲生,但它的持久性与医生的束手无策,往往使患者的痛苦加重。
一些患者的慢性疼痛可以找到躯体病因,但是许多找不到器质性原因的慢性疼痛,常常使医生感到无奈,甚至有些医学家感叹:真的无法理解高度进化的人,何以允许慢性疼痛这样一种除了造成痛苦之外,别无意义的现象存在。
实际上,许多查不出器质性原因的慢性疼痛是心理疾病所致,这种由心理发出的信号往往被医生所忽视。
以致患者四处求医,作多种多样的检查,消耗大量的医药资源,最终仍毫无疗效。
一般说来,与心理疾病有关的疼痛包括以下一些情况:
1. 紧张性疼痛
这类疼痛常由心理冲突所致。
人处于心理冲突或长期的精神压力状态时,如果不能很好地排解这些压力,除了可出现紧张、烦恼、失眠等症状外,也可表现为慢性疼痛,最多见为头痛、背痛、牙痛或腰痛,这是一种解脱压力,摆脱窘境的心理转换方式。
这种疼痛很明显的特点就是随着精神压力的消长而消长。
2.暗示性疼痛
心理暗示也可导致疼痛的产生。
如某女工自感上腹部不适,到医院做上消化道造影时听到技师说:十二指肠有逆蠕动波(这是正常现象)。
此后病人上腹出现持续闷痛,伴有恶心、呕吐,并反复发作,但多项检查未查出器质性病因,最后作心理治疗方愈。
此种医源性的暗示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