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反馈例题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473.00 KB
- 文档页数:11
第四章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习题4.1 判断图4-24所示各电路中有无反馈?是直流反馈还是交流反馈?哪些构成了级间反馈?哪些构成了本级反馈?4.1解答:(a)R e1:本级直流反馈R e2:本级交直流反馈R f,C f:级间交流反馈(因为直流信号被C f隔直)(b)Re:本级直流反馈R b:本级直流反馈(因为交流信号被C2短路到地)(c)RR e2 :本级交直流反馈R e3:本级直流反馈(因为交流被C3短路)R f:级间交直流反馈(d)R1,R2,R3为级间交直流反馈R3:本级交直流反馈4-1解答续:(e)R2,R4:本级交直流反馈R L,R6:为级间交直流反馈(f)R e :本级直流反馈(∵交流信号被C e短路)R1, R2 :本级直流反馈(∵交流信号被C短路到地)(g)R1, R2 :级间交直流反馈(h)(i) R e2 :本级直流反馈R e1, R e3 :级间交流反馈(ii)R f1, R b :级间交直流反馈R f2, R e1 :级间交直流反馈4.2指出图4-24所示各电路中反馈的类型和极性,并在图中标出瞬时极性以及反馈电压或反馈电流。
(a)解答:R f,C f引入电压并联交流负反馈瞬间极性如图示:∵I b↓=I i-I f↑故为负反馈(b)解答,R b引入电压并联直流负反馈,瞬时极性如图示∵I b↓=I i-I f↑故为负反馈(C)解答:R f, R e1 :引入电压串联交流正反馈(∵直流被C2隔直),瞬时极性如图示:U be=U i+U f, U f与U i极性相同,故为正反馈(d)解答:R1,R2引入电压串联交直流正反馈,瞬时极性如图示:U 'i=U i+U f, U f与U i极性相同,故为正反馈(e)解答:R L,R6 引入电流串联交直流负反馈,(即ΔU i=(U+-U i)↓)(即同相端与反相端电位差下降,∴为负反馈)(f)解答:R1,R e 引电容并联直流负反馈(交流被C短路到地)瞬时极性为图示(因I b↓=I i-I f ↑)I f上升,I b下降(g)解答:R1,R2引入电压并联交直流负反馈瞬时极性如图示:∵I b↓=I i-I f↑(h)(i)解答:R b,R f1引入电压并联交直流负反馈瞬时极性为图示∵I b↓=I i-I f↑故为负反馈(ii)解答:R f2, R e1引入电流串联交直流负反馈瞬时极性为图示∵U be↓=U i-U f2↑= U i-U e1↑(U e1上升,U be下降)∴为负反馈4.3某放大电器输入电压信号为20mV 时,输出电压为2V 。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在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中,闭环放大倍数Af=1/F,它与反馈系数有关,而与放大电路开环时的放大倍数无关,因此基本放大电路的参数无实际意义。
()(2)若放大电路的负载固定,为使其电压放大倍数稳定,可以引入电压负反馈也可以引入电流负反馈。
()(3)负反馈只能改善反馈环路内的放大性能,对反馈环路之外无效。
()(4)电压负反馈可以稳定输出电压,流过负载的电流也就必然稳定,因此电压负反馈和电流负反馈都可以稳定输出电流,在这一点上电压负反馈和电流负反馈没有区别。
()(答案)2、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在什么条件下其效果相同,什么条件下效果不同?(答案)3、选择正确的答案填空。
(1)在放大电路中,为了稳定静态工作点,可以引入________;若要稳定放大倍数,应引入________;希望展宽频带,可以引入________;如要改变输入或输出电阻,可以引入________;为了抑制温漂,可以引入________。
(a.直流负反馈,b.交流负反馈,c.直流负反馈和交流负反馈)(2)如希望减小放大电路从信号源索取的电流,则可采用________;如希望取得较强的反馈作用而信号源内阻很大,则宜采用________;如希望负载变化时输出电流稳定,则应引入________;如希望负载变化时输出电压稳定,则应引入________。
(a.电压负反馈,b.电流负反馈,c.串联负反馈,d.并联负反馈)(答案与提示)4、电路如图所示,判断其反馈类型。
(a)(b)(答案与提示)5、某同学设计一电压放大电路如图所示。
试问电路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在图中改正,并求出电路的增益(要求不增减元件)。
(答案)6、(1)一个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如果通过电阻引入负反馈,则________。
a. 一定会产生高频自激;b. 可能产生高频自激;c. 一般不会产生高频自激;d. 一定不会产生高频自激。
(答案)7、判断图中的反馈类型和极性;若Vi=1V,求Vo=?假设集成运放是理想的。
第六章放大电路中的反馈自测题一、在括号内填入“√”或“×”,表明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若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为负,则引入的反馈一定是负反馈。
()(2)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与组成它的基本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量纲相同。
()(3)若放大电路引入负反馈,则负载电阻变化时,输出电压基本不变。
()(4)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耦合电容、旁路电容越多,引入负反馈后,越容易产生低频振荡。
()解:(1)×(2)√(3)×(4)√二、已知交流负反馈有四种组态:A.电压串联负反馈B.电压并联负反馈C.电流串联负反馈D.电流并联负反馈选择合适的答案填入下列空格内,只填入A、B、C或D。
(1)欲得到电流-电压转换电路,应在放大电路中引入;(2)欲将电压信号转换成与之成比例的电流信号,应在放大电路中引入;(3)欲减小电路从信号源索取的电流,增大带负载能力,应在放大电路中引入;(4)欲从信号源获得更大的电流,并稳定输出电流,应在放大电路中引入。
解:(1)B (2)C (3)A (4)D三、判断图T6.3所示各电路中是否引入了反馈;若引入了反馈,则判断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若引入了交流负反馈,则判断是哪种组态的负反馈,A 或f s u A 。
设图中所有并求出反馈系数和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电压放大倍数f u电容对交流信号均可视为短路。
图T6.3解:图(a )所示电路中引入了电流串联负反馈。
反馈系数和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电压放大倍数fu A 分别为 L 31321f 32131 R R R R R R A R R R R R F u 式中R L 为电流表的等效电阻。
图(b )所示电路中引入了电压并联负反馈。
反馈系数和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电压放大倍数fu A 分别为 12f 2 1R R A R F u 图(c )所示电路中引入了电压串联负反馈。
反馈系数和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电压放大倍数fu A 分别为 1 1fu A F 图(d )所示电路中引入了正反馈。
第三章负反馈放大电路一、填空题1、两级放大电路第一级电压放大倍数为100,第二极电压放大倍数为60,则总的电压放大倍数为 6000 。
2、多级放大电路常用的耦和方式有容抗、直接和变压器三种形式。
3、阻容耦合的缺点是不适合传送频率很的或变换缓慢的信号。
4、在多级放大电路里,前级是后级的输出端后级是前级的负载。
5、反馈放大电路是由放大电路和反馈电路两部分组成。
反馈电路是跨接在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
6、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有下列几方面的影响:使放大倍数降低,放大倍数的稳定性___提高_______,输出波形的非线性失真改善,通频带宽度加宽,并且改变了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7、对共射极电路来说,反馈信号引入到输入端三极管发射极上,与输入信号串联起来,称为串联反馈;若反馈信号引入到输入端三极管的集极上,与输入信号并联起来,称为并联反馈。
8、射极输出器的特性归纳为:电压放大倍数约1 ,电压跟随性好,输入阻抗___大________,输出阻抗小,而且具有一定的电流放大能力和功率放大能力。
9、设三级放大电路,各级电压增益分别:20dB,20dB,20dB。
输入信号电压为u i=3mV,求输出电压u O= 。
10、使放大电路净输入信号减小的反馈称为负反馈;使净输入信号增加的反馈称为正反馈。
11、判别反馈极性的方法是瞬时极性法。
12、放大电路中,引入直流负反馈,可以稳定静态工作点;引入交流负反馈,可以稳定电压放大倍数。
13、为了提高电路的输入电阻,可以引入串联负反馈;为了在负载变化时,稳定输出电流,可以引入电流负反馈;为了在负载变化时,稳定输出电压,可以引入电压负反馈。
14、射极输出器的集电极为输入回路和输出回路的公共端,所以它是一种共集放大电路。
15、射极输出器无电压放大作用,但有电流放大和功率放大作用。
16、为了放大缓慢变化的非周期信号或直流信号,放大器之间应采用( C )A.阻容耦合电路B.变压器耦合电路C.直接耦合电路D.二极管耦合电路17、两级放大器中各级的电压增益分别是20dB和40dB时,总的电压增益应为( A )。
第四章负反馈放大电路【教学要求】本章主要介绍了反馈的基本概念;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四种基本类型及其判断方法以及各类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并强调了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计算。
教学内容、要求和重点如表4.1。
表4.1 教学内容、要求和重点【例题分析与解答】【例题4-1】试判断例题4-1图所示电路的反馈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
解:首先进行有无反馈的判断。
若电路的输出回路与输入回路有由电阻、电容等元器件构成的通路,则说明电路中引入了反馈,否则无反馈。
在图4-1电路中,电阻R F和电容C F将电路的输出回路和输入回路“联系”起来,构成反馈通路,使输出电压影响电路的输入电压,故引入了反馈。
图 4-1再进行正、负反馈的判断。
假设电路输入端信号的极性为上“+”下“-”,即T 1基极为“+”,集电极则为“-”,T 2基极为“-”,集电极则为“+”。
T 2集电极的输出信号通过电阻R F 和电容C F 反馈至R E1得到反馈信号f V ,其极性为上“+”下“-”,导致T 1的净输入信号be i f V V V =-减小,可判断该反馈为负反馈。
【例题4-2】电路如图4-1所示。
求深度负反馈下的电压放大倍数vf A 。
解:首先判断该电路中引入了电压串联负反馈,且o V 作用于反馈网络,在R E1上的压降即为反馈电压,故E1f o E1FR V V R R =+根据式if V V ≈有o o F vf i f E11V V R A V V R =≈=+ 【例题4-3】电路如图4-3所示。
求深度负反馈下的电压放大倍数vsf A 。
oV +sV I fI图4-3解:首先判断该电路中引入了电流并联负反馈,且o I 作用于反馈网络所得反馈电流为E2f o E2FR I I R R =+注意,在深度电流并联负反馈中,i 0I '≈,即电路输入电阻上的压降为零,亦即T 1基极电位为零,电阻R F 和R E2为并联关系,故有上式成立。
反馈及负反馈放大电路-习题解答负反馈典型例题6.4如图T6.4所示,它的最大跨级反馈可从晶体管的集电极或发射极引出,接到的基极或发射极,共有4种接法(①和③、①和④、②和③、②和④相连)。
试判断这4种接法各为何种组态的反馈?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设各电容可视为交流短路6.5已知一个负反馈放大电路的A 105, F 2 103。
求:(1) A f = ?(2)若A的相对变化率为20%,则A f的相对变化率为多少?6.6电路如图T6.6所示。
试问:若以稳压管的稳定电压U Z作为输入电压,则当R2的滑动端位置变化时,输出电压U。
的调节范围是多少?+V cc-U O 图T 6.6 图角军T 6.6 (a) 图解T 6.6 (b)VD z2龙U z=6V□ RU I -----------R2R1R2+A出+R36.7在图P6.2的各电路中,说明有无反馈,由哪些元器件组成反馈网络,是直流反馈还是父流反馈?(f)有R5、R3: 级间反R5、R3 :交流反馈;反馈馈;R3: 本级反馈R3 :交直流反馈6.8在图P6.8的各电路中,说明有无反馈,由那些元器件组成反馈网络,是直流反馈还是交流反馈?图P 6.8°+V CC(b)R3R2(a)R L++(c)R3I(e)【解6.4】简答①和③相连:电压并联组态,负反馈;①和④相连:电流并联组态,正反馈;②和③相连:电压串联组态,正反馈;②和④相连:电流串联组态,负反馈。
详解:(a)①和③相连:如图解T 6.4(a),用瞬时极性法分析可知,从输入端来看:i id i i i f,净输入电流减小,反馈极性为负;反馈回来的信号与输入信号在同一节点,表现为电流的形式,为并联反馈;从输出端来看:反馈信号从电压输出端引回来与输出电压正比,为电压反馈。
总之,①和③相连为电压并联负反馈。
(b)①和④相连:如图解T 6.4 (b),用瞬时极性法分析可知,输入端i id i i i f,净输入电流增加,反馈极性为正,且为并联反馈;从输出端来看:反馈信号从非电压输出端引回来,反馈信号不与输出电压成正比,而与输出电流成正比,为电流反馈。
生态系统中负反馈调节的例子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相互联系,互为条件,构成了一个整体的有机统一体。
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是沿着食物链或食物网进行的,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又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因此很难找到其内部各成分之间明确的界限,这就决定了生态系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开放系统,生态系统中每个成员都要通过各种形式从环境中获取能量和物质,把自己所固定的太阳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以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1、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消耗了大量的氧气,使大气中的氧气浓度减少,破坏了地球上的碳氧平衡。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还具有温室效应。
植物死亡,泥土中有机质会被分解成小分子的无机盐随水流失,由于没有新的植物,地球表面就会逐渐被沙漠覆盖,一次大规模的“绿色革命”就发生了,其后果是会引起全球气候的剧烈变化,人类将无法生存。
所以说,如果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超过了某一限度,会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必须保持一定的浓度。
2、呼吸作用,一切活细胞都需要消耗氧气。
如果植物、微生物在阳光下呼吸作用释放大量的氧气,会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进而影响地球上碳氧平衡。
3、温室效应也是因为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排放氧气,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即地球表面温度提高。
因为二氧化碳是大气中含量最多的有毒气体,被吸入人体后就会使人体血液中含碳酸过多,而造成呼吸困难,人就会窒息死亡。
4、生物的新陈代谢需要能量,但只有摄入能量后,才能利用这些能量来满足自身的需要,而光合作用固定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大大减少了温室气体的含量,使温度降低,使地球上的能量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减缓了全球变暖的速度,并促进了碳循环。
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使地球上碳氧平衡始终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2、呼吸作用,一切活细胞都需要消耗氧气。
如果植物、微生物在阳光下呼吸作用释放大量的氧气,会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进而影响地球上碳氧平衡。
实验5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实验原理反馈是将输出信号的部分或全部通过反向传输网络引回到电路的输入端,与输入信号叠加后作用于基本放大电路的输入端。
当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相位相反时,引入的反馈信号将抵消部分输入信号,这种情况称为负反馈。
在基本放大系统中引入负反馈可以提高放大器的性能,具有稳定电路的作用,但这是以牺牲放大器的增益为代价。
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指标的影响取决于反馈组态和反馈深度的大小。
负反馈系统组态根据反馈信号的取样的种类可以分为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根据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的叠加关系何以分为串联反馈和并联反馈。
综合这两方面,就有了负反馈电路的四种组态即电压串联负反馈、电流串联负反馈、电压并联负反馈、电流并联负反馈。
负反馈系统特性1、系统增益及其稳定性A f=A1+AF∆A f A f=11+AF×∆A A可见负反馈放大器的增益下降了(1+AF)倍,但其稳定性却提高了(1+AF)倍。
当闭环系统满足深度负反馈条件(即AF≫1)时,系统增益A f就与基本放大器的开环增益无关,而仅由反馈系数F决定,即A f≈1/F。
2、输入电阻对于串联负反馈R if=(1+AF)R i可见串联负反馈使放大器的输入电阻提高了(1+AF)倍对于并联负反馈R if=1(1+AF)R i可见并联负反馈使放大器的输入电阻下降了(1+AF)倍3、输出电阻对于电压负反馈R of=1(1+AF)R o可见电压负反馈使放大器的输出电阻下降了(1+AF)倍,系统更加接近理想电压源。
对于电流负反馈R of=(1+AF)R o可见电流负反馈使放大器的输出电阻提高了(1+AF)倍,系统更加接近理想电流源。
4、通频带负反馈能够展宽放大器的通频带宽,对于但极点心系统,电路的增益带宽积为常数。
对于多极点系统,系统的增益带宽积不再是常数,但通频带总有所扩展。
f Lf=f L1+AF f Hf=(1+AF)f HB f=f Hf−f Lf≈(1+AF)B5、非线性失真负反馈能够减小放大器的非线性失真。
负反馈比例计算题解题技巧负反馈比例(Feedback Ratio)是在电子电路设计中常用的一个概念。
负反馈比例是指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之间的比值。
它的计算可以帮助工程师、设计师或爱好者在电路设计和故障排除中更好地理解电路工作原理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负反馈比例的计算题解题技巧,希望能够给读者提供一些有用的指导。
在讨论负反馈比例计算之前,我们应该先了解什么是负反馈。
简而言之,负反馈是将一部分输出信号通过反馈网络传送回输入端,与输入信号相混合以减小系统的总增益,从而实现对电路性能的控制。
负反馈可以帮助提高系统的稳定性、线性度和可靠性。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电阻分压电路。
假设我们有一个电源电压为10伏特(V)的电路,电路中有两个电阻,R1为1千欧姆(Ω),R2为2千欧姆(Ω)。
负反馈比例可以通过计算电阻R2与电阻R1和R2之和(R1+R2)的比值来得到。
使用公式:负反馈比例 = R2 / (R1 + R2),我们可以将其代入数值进行计算。
负反馈比例 = 2千欧姆(Ω)/ (1千欧姆(Ω)+2千欧姆(Ω)) = 2千欧姆(Ω)/ 3千欧姆(Ω)= 2/3 ≈ 0.67根据计算结果,我们可以得出该电阻分压电路的负反馈比例为0.67。
接下来,我们将讨论一些解题技巧,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解决负反馈比例计算题。
解题技巧一:理解负反馈比例的定义。
负反馈比例的定义是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之间的比值。
它是输出信号对输入信号的衰减程度的度量。
要正确计算负反馈比例,我们需要理解这个概念并正确应用定义公式。
解题技巧二:熟悉常见的负反馈电路结构和公式。
不同的电路结构可能需要使用不同的公式计算负反馈比例。
例如,在运放电路中,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负反馈比例:负反馈比例 = 1 + (Rf / Ri)其中,Rf代表反馈电阻,而Ri代表输入电阻。
解题技巧三:化简电路和计算公式。
有时,电路可以被化简为更简单的等效电路,从而简化负反馈比例的计算。
摘要从细胞、个体和群体等三个水平结合近几年的高考典题对高中生物学中常见的负反馈调节作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反馈调节负反馈系统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B第27卷第1期2011年中学生物学Middle School BiologyVol.27No.12011文件编号:1003-7586(2011)01-0050-03高考试题中的负反馈调节例析李希明(河南省滑县第六高级中学河南安阳456400)人教版高中生物新课标教材必修三中对反馈调节进行了定义,即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反馈分为负反馈和正反馈两种方式。
生命活动中大部分为负反馈调节,其结果是抑制或减弱最初所发生的变化,使生命系统趋于稳态。
而正反馈调节的结果却恰恰相反,常见的例子有血液凝固、排尿反射、分娩过程等。
作为一种重要的生命活动调节方式,反馈调节存在于生物的各个层次和各项生命活动之中。
现结合实例主要对负反馈调节加以分析,以供参考。
1细胞水平的反馈调节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细胞代谢过程中物质和能量输入和输出的动态平衡,需要反馈调节来实现。
1.1酶促反应的调节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代谢产物。
而这些产物的积累势必对微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动造成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微生物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代谢的调节机制,在某个代谢途径的末端产物(即最终产物)过量时,这个产物会反过来与直接或间接催化该产物生成的酶发生结合,致使酶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从而抑制酶的活性,促使整个反应过程减慢或停止,避免了末端产物的过多累积。
当代谢产物因消耗浓度下降时,产物与酶分子脱离,酶又会恢复原来的活性,已完成正常的代谢活动。
【例1】(2009年全国卷)图1是某种微生物体内某一物质代谢过程的示意图。
下列有关酶活性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丁物质既是酶③催化生成的产物,又是酶③的反馈抑制物B.戊物质通过与酶④结合导致酶④结构变化而使其活性下降C.当丁物质和戊物质中任意一种过量时,酶①的活性都将受到抑制D.若此代谢途径的终产物不断排出菌体外,则可消除丙物质对酶①的抑制作用解析:丙物质在酶③的催化下生成丁物质,丁物质过量时,可负反馈抑制酶③的活性。
负反馈的类型与判断分析(2)
例题1:试判断图1所示运算放大电路中R f 的反馈类型。
(a )
(b ) 图1
解题思路与技巧:本例图1(a ),(b )所示电路为由N 1和N 2组成的两级运算放大电路。
两个电路中N 1为同相运算放大电路,N 2为反向运算放大电路。
它们反馈类型的判别方法,这里不再赘述。
解:图(a )所示电路中R f 引入正反馈。
图(b )所示电路中R f 引入电流并联负反馈。
o
R f
u o
R f2
u i
R f1
提示:在图(a)和图(b)分别所示的运算放大电路中,第一级N1和第二级N2之间的反馈电阻R f将整个电路输出电量的一部分引入到放大电路的输入电路中,此反馈称为整体反馈(或称为级间反馈)。
反馈电路R f1,R f2在本级引入的反馈成为局部反馈(或称为本级反馈)。
请读者自行分析R f1,R f2为本级何种反馈。
典型例题和考研试题解析自测题及解答【解】1.√ 2. × 3. ①√ ②× 4.× 5.× 6. √ 7.× 8.× 9.× 10.×【解】1.电流串联负反馈 2.电压串联负反馈 3.电流并联负反馈 4.电压并联负反馈5.电压串联负反馈6.负反馈7.交流负反馈8.直流负反馈9. FA 1 10. 将放大电路的输出量(电压或电流)的全部或一部分,通过一定的电路(网络)送回输入回路,与输入量(电压或电流)进行比较。
选择题【解】1. B. 2. B. 3. B. 4. B. 、C 9. A 、C 、E如图所示,它的最大跨级反馈可从晶体管的集电极或发射极引出,接到的基极或发射极,共有4种接法(①和③、①和④、②和③、②和④相连)。
试判断这4种接法各为何种组态的反馈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设各电容可视为交流短路。
图T【解】简答①和③相连:电压并联组态,负反馈; ①和④相连:电流并联组态,正反馈; ②和③相连:电压串联组态,正反馈; ②和④相连:电流串联组态,负反馈。
详解:(a )①和③相连:如图解T (a ),用瞬时极性法分析可知,从输入端来看:f i id i i i ,净输入电流减小,反馈极性为负;反馈回来的信号与输入信号在同一节点,表现为电流的形式,为并联反馈;从输出端来看:反馈信号从电压输出端引回来与输出电压正比,为电压反馈。
总之,①和③相连为电压并联负反馈。
(b )①和④相连:如图解T (b ),用瞬时极性法分析可知,输入端f i id i i i ,净输入电流增加,反馈极性为正,且为并联反馈;从输出端来看:反馈信号从非电压输出端引回来,反馈信号不与输出电压成正比,而与输出电流成正比,为电流反馈。
总之,①和④相连为电流并联正反馈;(c )②和③相连:如图解T (c ),用瞬时极性法分析可知,从输入回路来看:f i id u u u ,净输入电压增加,反馈极性为正;反馈回来的信号与输入信号不在同一节点,表现为电压的形式,为串联反馈;从输出端来看:反馈信号从电压输出端引回来与输出电压成正比,为电压反馈。
模拟电子电路例题负反馈放大电路例题(共1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模拟电子电路例题_负反馈放大电路例题:1. 1.电流并联负反馈可稳定放大器的输出____,这种负反馈放大器的输入电阻____,输出电阻____。
答案:电流,低,高2.要求多级放大器输入电阻低,输出电阻也低,应该在多级放大器间引入____负反馈。
答案:电压并联3.要求多级放大器输入电阻高,输出电压稳定,应该在多级放大器中引入____负反馈。
答案:电压串联4.直流负反馈只能影响放大器的____,交流负反馈只影响放大器的交流____。
答案:静态工作点,性能5.将放大电路的____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某种方式反送到____称作反馈。
答案:输出信号,输入端6.负反馈使放大电路____降低,但使____得以提高,改善了输出波形的____,展宽了放大电路的____。
答案:放大倍数,闭环放大倍数的稳定性,非线性失真,通频带7.串联负反馈使输入电阻____,而并联负反馈使输入电阻____。
答案:提高,降低8.电压负反馈使输出电阻____,而电流负反馈使输出电阻____。
答案:降低,提高9.反馈深度用____来表示,它体现了反馈量的大小。
答案:2. 电路如图示,试分别说明(1)为了使从引到T2基极的反馈为负反馈,图中运放的正反馈应如何标示。
(2)接成负反馈情况下,若,欲使,则R F=(3)在上述情况下,若运放A的A vo或电路中的RC值变化5%,问值也变化5%吗解:(1)电路按瞬时极性法可判断,若A上端标示为(+)极时为电压串联负反馈,否则为正反馈。
可见上(+)下(-)标示才正确。
(2)若为电压串联负反馈,因为,则成立。
由,可得(3)由于只决定于R F和R b2两个电阻的值,因而基本不变,所以值不会改变。
3. 下列电路中,判别哪些电路是负反馈放大电路属于何种负反馈类型那些属于直流反馈,起何作用答案:a:C2--R F1--R E1,交直流负反馈。
第五章反馈和负反馈放大电路反馈的基本概念回| 例5-1 f例5-2 E:例5-3 ?i 例5-4 e例5-5 卜例5-6负反馈对电路性能的影响因例5-7负反馈方框图及一般表示式因例5-8 k例5-9负反馈的引入巨]例5-10 口例5-11 k 例5-12负反馈电路的自激振荡因例5-13 冃例5-14正反馈k 例5-15【例5-1】电路如图(a)、(b)所示。
(1) 判断图示电路的反馈极性及类型;(2) 求出反馈电路的反馈系数。
图(a)图(b)T【相关知识】负反馈及负反馈放大电路。
【解题思路】(1)根据瞬时极性法判断电路的反馈极性及类型。
(2)根据反馈网络求电路的反馈系数。
【解题过程】(1)判断电路反馈极性及类型。
在图(a)中,电阻网络"r ' 构成反馈网络,电阻♦两端的电压是反馈电压"耳,输入电压"二与串联叠加后作用到放大电路的输入端(1管的"三三);当令二二=0时,"二=0,即心正比与乂:;当输入信号七对地极性为时,从输出端反馈回来的信号对地极性也为,故本电路是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
在图(b)电路中,反馈网络的结构与图(a)相同,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也时串联叠加,但反馈网络的输入量不是电路的输出电压而是电路输出电流(-集电极电流),反馈极性与图(a)相同,故本电路是电流串联负反馈电路。
(2)为了分析问题方便,画出图(a)、(b)的反馈网络分别如图(c)、(d)所示。
图(c)图(d)由于图(a)电路是电压负反馈,能稳定输出电压,即输出电压信号近似恒压源,内阻很小,计算反馈系数时,‘' 不起作用。
由图(c)可知,反馈电压:幻等于输出电压一二在电阻’丄上的分压。
即故图(a)电路的反馈系数由图(d)可知反馈电压"耳等于输岀电流」的分流一在电阻’1上的压降故图(b)电路的反馈系数J-辱r 4 尺i+尽+鬼【例5-2】在括号内填入“、或“>,表明下列说法是否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