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科学第四章1-2节独立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153.00 KB
- 文档页数:3
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综合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长期单一使用化肥会破坏土壤结构,下列不属于使用单一化肥引起的是()A.团粒结构破坏 B.腐殖质得到补充C.土壤容易板结D.土壤容易积水2.有时候,园林工人在移栽较大的绿化树木时,会给绿化树“挂吊瓶”,补充水和无机盐,以提高成活率,“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较大绿化树树干(茎)的()A.树皮B.韧皮部C.木质D.形成层3.一节废电池相当于一颗“炸弹”,一节废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价值,主要是因为电池中的汞、镉、铅等重金属物质会渗透出来造成( )A.大气污染 B.水污染C.土壤污染 D.生物污染4.水分吸收的主要部分、运输通道、散失的门户依次是()A.成熟区、气孔、导管B.根毛、叶脉、气孔C.根毛、导管、气孔D.根毛叶脉、保卫细胞5.下列符合壤土类土壤性状的是( )A.通气性能好,保水能力差B.通气性能差,保水能力好C.通气性能好,保水能力好D.通气性能差,保水能力差6.下列有关植物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植物的根系的分布只与地下水位高低有关B.植物的根有吸收和固定的功能C.主根上生出的根,称之为侧根D.直根系上有明显的主根7.小梅把几滴香水加到小花瓶的水中,瓶内放入几株鲜花,不久从花叶上能闻到此香水的缕缕香气,这主要和植物的哪个功能有关()A.导管和输导作用B.筛管和输导作用C.蒸腾作用D.呼吸作用8.植物可以进行无土栽培的原因是()A.植物的根吸收的只是水和无机盐 B.土壤对植物生长没有作用C.植物的根吸收的不是土壤中的无机盐 D.根只吸收水9.根尖的结构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四部分。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根冠具有保护作用B.分生区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C.伸长区细胞体积变大、变长,是细胞分化的结果D.成熟区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10.按下列百分比配置的土壤中加点水,用手一搓,最容易搓成条状体的是( ) A.砂粒20% 粉砂粒40% 黏粒40%B.砂粒10% 粉砂粒40% 黏粒50%C.砂粒10% 粉砂粒30% 黏粒60%D.砂粒20% 粉砂粒50% 黏粒30%11.下列与植物蒸腾作用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蒸腾作用能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B.植物的气孔很小,因此通过气孔散失的水分很少C.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门户”是气孔D.上表皮气孔少,可减少水分的散失12.做“茎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实验”,应选用带叶的枝条,才能观察到红墨水在导管内的运输情况,这是因为()A.叶片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吸收水分、无机盐B.蒸腾作用是茎运输水分、无机盐的动力C.叶片呼吸作用放出的能量是茎吸收和运输水分、无机盐的动力D.茎细胞生活所需的有机物是由叶片供给的13.俗话说“梨树砍三刀,果枝压弯腰”,在初夏梨树的“坐果”期,有经验的果农会给梨树的茎做半环状剥皮,这样做的目的是()A.促进有机物更多地输送给果实B.促进水分更多地输送给果实C.促进无机盐更多地输送给果实D.阻止形成层的分裂,促进果实的发育14.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时,绘制出下面的树桩年轮特征示意图。
八下第四章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生产实践的说法,错误的是()A.带土移植减少根部损伤提高成活率B.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太阳光C.移栽剪枝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D.树怕扒皮导管受损减弱无机盐的运输2.学校花园内今年新移栽了两株银杏树。
在移栽过程中,园林工人截去了银杏树的大部分枝叶,根部保留着大的土坨,栽好后还在其茎上进行了挂瓶输液,这些做法的主要目的是()①促进蒸腾作用②阻止光合作用③减弱蒸腾作用④减少对根毛的损害⑤补充水分和无机盐⑥补充有机营养A.③⑤⑧B.①④⑤C.②③④D.③④⑤3.气孔是氧气、二氧化碳出入及水分散失的门户,当保卫细胞含水量多时气孔大(如图甲),含水量少时气孔小甚至关闭(如图乙)。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将叶片浸入浓盐水中,气孔将如图甲所示B.保卫细胞的形状能改变是因为没有细胞壁C.植物体蒸腾作用强弱与保卫细胞的含水量有关D.植物体光合作用强弱与保卫细胞的含水量无关4.下列植物有攀援茎的是()A.牵牛花B.草莓C.松树D.葡萄5.叶是植物重要的营养器官,如图为叶的结构示意图。
下列叙述中与实际相符的是()A.图中③为气体进出的门户B.植物可以通过③吸收水分和无机盐C.植物的上表皮细胞③中分布大量的叶绿体D.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③中的叶绿体中6.下列关于根毛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根毛是由根毛区的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的B.根毛是唯一具有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功能的结构C.根毛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较大,正常情况下能够吸水D.根毛大大增加了表皮细胞的吸收面积7.如图为豌豆的叶表皮气孔两种状态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夜幕降临时,叶片中大多数气孔呈③状态B.气孔处于③状态时,叶肉细胞的呼吸作用会停止C.气孔处于③状态时,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会减弱或停止D.气孔③→③状态的转变会减慢无机盐运输的速度8.为探究“大棚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某兴趣小组制作了如图甲所示装置:用干燥、透明的密闭容器模拟大棚,其内放有一株吊兰,用传感器测定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
2019-2020年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第1-3节测试科学试卷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 下列关于土壤的说法正确的是A.土壤形成后是固定不变的B.土壤固体部分主要由腐殖质组成C.土壤的形成过程是长期的,目前还在持续进行D.以上说法都是正确的2 . “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形象化称呼,其生长地并非非海水或海里,而是不惧海水的短期浸泡。
近年来,我国在“海水稻”方面的研发取得了重大突破。
下列有关“海水稻”的说法,错误的是A.种子的胚中只有一片子叶B.传粉方式为自花传粉C.主根与侧根无明显区别是直根系D.不同的生长期对各种无机盐的需求不同3 . 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大棚能提供温室生育期和增加产量,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
利用塑料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使农民科技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
请你从有利于种子萌发、植株生长的角度考虑,上述措施的主要作用是()A.保持水分B.提供氧气C.提高温度D.防治害虫4 . “治水先治山”,必须在山坡和沙地上造林、种草,其主要目的是A.叶片能吸收有毒气体,净化空气B.植物的根能紧抓土壤,防风固沙C.减少噪声,防治噪声污染D.增加大气温度,调节气候5 . 下列有关植物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植物的根有吸收和固定的功能B.直根系上有明显的主根C.主根上生出的根,称之为侧根D.植物的根系的分布只与地下水水位高低有关6 . 有诗云:“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中蕴含许多科学道理。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落“红”的植物属于被子植物B.给落“红”的植物施用有机肥,是为其生长提供有机物C.二氧化碳能进入植物叶肉细胞的叶绿体用于光合作用D.这两句诗直接反映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7 . 为了研究土壤的成分,小乐做了图示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实验,加热新鲜土壤后,根据现象能够说明土壤中有水分B.图甲实验,加热新鲜土壤后,根据现象能够说明土壤中有空气C.图乙实验,加热干燥土壤后质量减小,说明土壤中有无机盐D.图乙实验,加热干燥土壤后质量减小,说明土壤中有空气8 . 根尖的结构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四部分。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四章第一节农业练习题1、三江平原、松嫩平原粮食集中产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A、水稻B、冬小麦C、春小麦D、谷子2、与我国甜菜产区相应的主要温度带是:A、热带B、亚热带C、暖温带D、中温带3、以下地区不属于出口农产品基地的是:A、山东半岛B、江汉平原C、太湖平原D、珠江三角洲4、下列关于我国四大牧区的说法错误的是:A、四大牧区主要分布与非季风区B、四大牧区分布于我国西部和北部C、内蒙古东部牧草繁茂,有三河马和三河牛等优良畜种D、我国牧区的牲畜占全国总量的比重大5、下列关于我国经济作物分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油菜子的最大产区是长江流域B、甘蔗的最大产区为海南省C、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丘陵、山地是我国茶叶的主要产区D、山东、河南两省为花生的主要产区6、我国优质长绒棉的主要产区是:A、新疆B四川盆地C山东D海南7、我国水稻的主要产区所属的温度带主要是:A、亚热带和热带B、中温带C、暖温带D、寒温带8、下列关于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饲养奶牛不属于农业B、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是土地资源C、农业生产就是生产粮食D、世界各地农业生产的条件大体相同9.山东省的主要油料作物是:A.大豆B.花生C.油菜 D.油棕10.我国种植面积最广的油料作物是:A.花生B.油菜C.大豆D.芝麻11.我国最大的甘蔗产区的简称是:A.桂B.琼C.粤D.滇12.我国的西部、北部的四大牧区是指:A. 内蒙古陕西青海新疆B.内蒙古宁夏西藏新疆C.内蒙古陕西甘肃新疆D.内蒙古西藏青海新疆13、下列选项中,我国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是()A.玉米B.棉花C.甘蔗D.茶叶14、关于我国的农业说法正确是()A.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较好B.农业的生态环境条件较好C.农业生产地区分布趋于合理D.人均农产品占有量居世界首位15、下列商品基地,主要生产春小麦的是()A.成都平原B.松嫩平原C.江汉平原D.江淮平原16、下列牧区与生产的优良畜种,搭配正确的一组是()A.内蒙古牧区——骆驼B.新疆牧区——牦牛C.青海牧区——细毛羊D.宁夏牧区——滩羊17、1.下列是我国水稻主要种植区的是()A.华北平原B.东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海南岛18.下面的四幅图是我国的冬小麦、油菜、水稻和甜菜的集中产区分布图,图序与下列排序一致的是 ( )A.①油菜②水稻③冬小麦④甜菜B.①水稻②甜菜③油菜④冬小麦C.①甜菜②冬小麦③水稻④油菜D.①冬小麦②水稻③甜菜④油菜19.我国农业各部门中,最重要的是 ( )A.林业B.畜牧业C.渔业D.种植业20.我国四大牧区中最大的是 ( )A.内蒙古牧区B.新疆牧区C.青海牧区D.西藏牧业21、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A、工业B、农业C、旅游业D、商业22、下列地区,是我国热带经济作物主要产地的是 ( )A.洞庭湖平原B.东北平原C.成都平原D.海南岛23.导致我国南北耕地类型不同的是:A.热量B.水分C.地形D.土壤24. 造成南北方耕作制度和种植农作物差别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B.水分C.地形D.土壤25下面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商品粮基地的是()A.三江平原 B、江汉平原 C.成都平原 D.珠江三角洲26、下列农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是()A、甘蔗B、大豆C、肉类D、棉花27.既是花生的主要产区,又是商品生猪主要产区的是:A 四川B 山东C 河北D 河南28.以下是我国主要产茶省的是:A 桂 B 闽 C 新 D 藏29.伊犁马是哪一个牧区的:A 新疆牧区B 西藏牧区C 青海牧区D 内蒙古牧区30.下列说法合乎事实的是:A 到新疆采购菠萝B 去黑龙江采购人参C 在湖南采购苹果D 到海南采购咖啡31.我国农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的有 ( )A.谷物、棉花B.油菜籽、猪牛羊肉C.甘蔗、甜菜D.花生、大豆32.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下面不合适的行为是A.在西藏建立水产品加工基地B.在内蒙古建立皮毛、乳制品加工厂C.在黑龙江省建立豆制品加工基地D.在山东大力开展海洋水产养殖33、下列农作物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是 ( )A、冬小麦B、甜菜C、棉花D、甘蔗34、我国北方的耕作制度和农作物错误的是()A、耕地主要是旱地灌溉多采用水浇方式B、东北一年一熟C、华北平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D、农作物有小麦、棉花、甘蔗、花生35、有关南、北方人民生活的说法错误的是()A、南方居民以大米为主食B、南方旧式居民多用砖瓦、竹木C、北方居民的食品以面食为主,黄土高原以玉米为主D、北方的房屋建筑都注意防寒保温,过去农村住房多采用土坯垒墙,室内砌土炕36、我国东北平原主要的粮食作物是A.棉花 B.甘蔗 C.小麦 D.水稻37、该区域农作物熟制是A.一年三熟 B.一年两熟C.两年三熟 D.一年一熟38、下列农业发展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A.新疆大力发展种植业B.东北平原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C.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淡水养殖D.欧洲西部农业以粮食生产为主39、从干湿地区上看,我国以种植业为主的地区主要分布在()A.干旱地区B.半干旱地区 C、半湿润区 D.青藏高原区40、目前,我国在农业发展方面存在的不足是()A.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仍采用集体经营的模式B.农业的结构不合理,畜牧业所占的比重过大C、农业现代化程度低,大部分地区仍以传统的农业方式为主D.农业的发展还没有依靠科学技术41、我国农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是()A.增加农业劳动力的数量,以增加粮食产量B.努力扩大耕地面积,进一步增加粮食产量C.大量进口农产品,满足人民生活需要D、实行科学种田,增加粮食产量,走“科技兴农”之路42、我国农业生产在“确保粮食供需基本平衡”的同时,还必须“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是由于()A.土地面积广大,人口众多B、自然条件和土地资源多种多样C.气候复杂多样,人口众多D.国家建设和国内国际市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43、有关我国经济作物的生产,说法错误的是()A. 经济作物在我国种植业中是仅次于粮食作物的重要农作物B. 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C. 我国棉花的产量居世界首位D.、甜菜喜温好光,适宜在深厚疏松的土壤中生长44、在西部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原因是()A.该地牧业发达,牲畜需要大量的饲料B.该地人口稀少,粮食需求量少 C、该地气候干燥,生态环境脆弱 D.该地少数民族擅长种植牧草45、我国油料作物播种面积最大的是()A、油菜 B.花生 C.芝麻 D.大豆46、我国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大致沿()A.50毫米的年等降水量线 B.200毫米的年等降水量线 C、400毫米的年等降水量线 D.800毫米的年等降水量线47、关于秦岭、淮河的叙述,正确的有()A.秦岭和淮河以南很少生产冬小麦 B.秦岭和淮河以南基本不种植棉花 C、秦岭和淮河是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D.秦岭和淮河是水稻与小麦的分界线48、全国重要的花生和温带水果产地是()A、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四川平原49、下列不属于我国三大产棉区的是()A.新疆南部 B.黄河流域 C.长江流域 D、珠江流域50、我国最大的林区是()A、东北林区 B.东南林区 C.西南林区 D.西北林区二、.将下列商品粮基地与其对应的省区,耕作用直线连接起来。
(2017)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知识点第一节:土壤的成分1.土壤的组成① 土壤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菌、真菌)② 非生命物质:空气、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2.腐殖质:土壤中的有机物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形成的,可以为土壤生物提供食物,也可以为绿色植物提供养分。
3.土壤的成分和作用① 固体: 矿物质颗粒(占固体95%):为植物生长提供无机盐 腐殖质(有机物):为土壤生物提供食物,为植物提供养分② 液体: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③ 气体:空气:是植物的根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4.土壤的形成:岩石就是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风化变成了石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岩石从大变小),最后经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期作用(有机物积累)才形成了土壤。
(土壤的形成非常缓慢,但毁灭土壤却是瞬间的)5.引起岩石风化的因素:①物理因素:风力、流水、温度剧变、海浪等②化学因素:化学物质的溶蚀作用③生物因素:植物的根、地衣和蕨类分泌的物质第二节:各种各样的土壤1.影响土壤结构的因素:矿物质颗粒的大小和比例2.土壤的类型和性状:第三节: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1.植物的根系①直根系:有主根、侧根之分(常见植物:大多数的双子叶植物)②须根系:没有主侧根,只有不定根(常见植物:大多数的单子叶植物)2.影响植物根在土壤中分布的因素:土壤的结构、肥力、通气状况和水分状况3.根的功能:①固定②吸收水分和无机盐4.根吸水失水的部位:根尖——根毛区——根毛细胞5.根尖结构的细胞特点和作用6.根毛细胞吸水条件:细胞液浓度>土壤溶液浓度根毛细胞失水条件:细胞液浓度<土壤溶液浓度7.水分进入根部的途径:水分→根毛细胞→皮层细胞→导管→植物体各结构8.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无机盐溶解在水中被吸收)①构建植物体:N、Mg是合成叶绿素的原料;N、S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②调节植物生命活动:K能使茎秆粗壮、促进淀粉的合成和运输P能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和开花9.三大营养素作用及缺乏时症状第四节: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1.茎的分类①按形态分:直立茎、匍匐茎、攀缘茎、缠绕茎②按组成分:木质茎、草质茎2.茎的结构注:单子叶植物茎中一般没有形成层结构,茎长成后一般不会加粗。
初二自然科学第四章第1-2节电路图;电流的测量某某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电路图、电流的测量二、考点清单1、了解生产、日常生活中简单的电现象。
2、知道电路的基本组成,理解电路元件的作用,知道用开关控制电路的方法。
3、会画电路的元件符号,并画出简单的电路图。
4、会分析串联和并联电路。
5、了解电路中的电流形成原因是电荷的(定向)移动。
6、从常用电器的电流值感知电流的单位“安”。
7、了解电流大小的测量工具——电流表。
8、学会用电流表测电流,掌握使用不同量程时的读数。
三、全面突破知识点1:电路的组成①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叫做电路。
说明:一个正确的电路,无论多么复杂,也无论多么简单,都是由这几部分电路原件组成的,缺少其中的任一部分,电路都不会处于正常工作的状态。
②各部分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电源的作用:维持电路中有持续电流,为电路提供电能。
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发,回到电源的负极。
导线的作用:连接各电路元件的导体,是电流的通道。
用电器的作用:利用电流来工作的设备。
在用电器工作时,将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开关的作用:控制电路的通、断。
【拓展】从能量的角度看,在电路中,电源的作用是提供持续的电能;用电器的作用是消耗电能;导线的作用是输送电能;开关的作用是控制电流的有无。
知识点2:电路的三种状态电路的通路、开路和短路当闭合开关时,电路中有电流通过,这种处处连通的电路叫通路,也叫闭合电路。
断开开关,或将电路中的某一部分断开,电路中没有电流。
这种因某一处断开而使电路中没有电流的电路叫开路。
用导线直接把电源的正、负极连接起来,过一会儿手摸导线会感觉到导线发热。
这种电路中没有用电器,直接用导线将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路叫短路。
短路是非常危险的,可能把电源烧坏,是不允许的。
必须防止电路短路。
【思考】通路、开路、短路三种状态下电流大小的比较:电路状态通路开路短路电流大小电流正常没有电流电流过大【小结】有持续电流存在的条件是:除电路中有电源外,电路还必须是通路,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第3节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1.植物的根系.(1)根的作用:①固定植物;②吸收水分与无机盐。
(2)植物的根在土壤中的分布,与植物的种类和外界环境如土壤的、、和等因素有关。
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叫做。
有明显发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的根系,叫做。
没有明显的主侧根之分的根系,叫做,由不定根组成。
是植物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分。
(3)根尖的结构。
(如图)①根冠:细胞排列不整齐,主要起作用,使根在向前生长时,不被土壤颗粒擦伤。
②分生区:细胞核较,细胞质较,没有液泡。
有很强的能力,能不断,使根生长。
③伸长区:细胞的液泡较,细胞壁较薄。
细胞逐渐停止分裂,但能,使根不断地伸长生长。
④根毛区:由伸长区细胞进一步分化而来,内有输导组织。
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扩大了根的吸收面积,保证了植物能吸收足够的营养。
⑤根毛区是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水分进入根毛细胞后,由一个皮层细胞进入另一个皮层细胞,然后进入根的木质部导管,并上升到植物体的各结构。
注意要点:①根的不断伸长是伸长区细胞不断伸长和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的结果。
②在根尖的四部分结构中,出现细胞分化的是根毛区,它的内部形成了导管,表面形成了根毛。
2.当土壤溶液的浓度细胞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当土壤溶液的浓度细胞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吸水。
正常情况下,植物根毛细胞的细胞液中营养物质的质量分数一般土壤溶液的质量分数,因此它能从土壤中。
若施肥过多,细胞就会失水过多而发生“烧苗”现象。
3.植物的生长除了需要水分外,还需要无机盐,用于构建植物体和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如:含氟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和运输。
如果植物缺少某一种必需的无机盐,就会出现相应的病症:①缺时,叶片发黄、瘦小、开花少、籽实不饱满;②缺时,植株生长缓慢,矮小,叶色暗绿带红,花、果实、种子都会减少;③缺时,茎秆细弱易倒伏,叶有褐斑;④缺硼时,植物只开花不结果。
第4章生物的类群第1节植物练习部分参考答案一、(一)1、水中水生陆生根、茎、叶裸露果皮被子植物裸子植物2、茎叶果实种子营养繁殖3、光合作用蒸腾作用4、叶绿体阳光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光合作用5、花丝花药柱头花柱子房受精种子 7、被子 8、自花传粉异花传粉异花传粉9.干果肉果(二)1、× 2、× 3、× 4、√ 5、√ 6、×(三)1、①互生②对生③轮生 2、①三出复叶②羽状复叶③掌状复叶2、风媒花与虫媒花特征比较3、下列植物属于哪一类群2、麻屋子是果实的果皮,红帐子是种子的种皮、白胖子是种子的子叶(或胚)。
(六)连线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两性花一朵花中只有雄蕊雌雄异株一朵花中有雄蕊和雌蕊雌雄同株一朵花中只有雌蕊单性花雌花雄花生在同一植株上雌花雌花雄花分别生在两个植株上雄花(七)1、花瓣2、花药3、花丝4、雄蕊5、柱头6、花柱7、子房8、雌蕊9、萼片10、花托11、花柄二、1、异花传粉是一朵花的花粉传到另一朵花的雌蕊上,从而完成传粉的过程。
异花传粉的后代具有上一代两个个体的优势特征,所以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
2、叶的正面表皮下是栅栏组织,排列紧密,含叶绿体多,所以颜色深。
叶背面表皮内是海绵组织,排列疏松,含叶绿体少,所以颜色浅。
3、叶表皮细胞外壁加厚,外面有蜡质,生有表皮毛,具有防止水分过度蒸腾的作用;表皮上有气孔,是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时,植物体内与外界气体交换、水分蒸腾的门户。
实验与实践 4.1制作并观察叶片的装片结果1、设计记录实验结果的表格,并将结果填入表中。
2①上表皮②栅栏组织③叶脉④海绵组织⑤下表皮⑥气孔讨论我们观察了三种植物的内部构造。
蚕豆是一种需要较多水分才能生长的植物,夹竹桃叶下表皮有向内凹陷的气孔窝,气孔长在气孔窝内,气孔窝内还有许多表皮毛,这种结构可以降低水分的蒸腾作用,是植物对干旱环境的一种适应。
松针叶是针状的,可以减少蒸腾作用的表面积;有厚的表皮细胞壁,可以减少水分的蒸腾;叶肉组织不分为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可以增加光合作用组织的面积。
2019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四章植物与土壤单元测试以及答案(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 樟树是温岭市的市树,下列关于樟树的知识归纳正确的是()A.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B.种子的形成:开花→传粉→受精→种子C.有机物的运输:叶→叶脉→茎中导管→根D.水的运输:根尖→根中导管→茎中筛管→叶脉→气孔2 . 某科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后,得出了如下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B.根、茎、叶的导管是连通的C.筛管是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附属结构D.导管中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是“根→茎→叶”3 . 如图是植物根尖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①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B.②处的细胞细胞壁薄,细胞核小C.③处的细胞具有较强的分裂能力D.④处的细胞具有保护作用4 . 学习了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后,小明回家利用马铃薯进行了家庭趣味实验,他将两片相同大小的甲、乙马铃薯块分别放在一杯食盐水和一杯清水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擦干进行观察,对于本实验的结果分析正确的是()A.甲失水,因为细胞液浓度大于周围水溶液浓度B.甲变硬,因为细胞液浓度小于周围水溶液浓度C.乙失水,因为细胞液浓度小于周围水溶液浓度D.乙变硬,因为细胞液浓度大于周围水溶液浓度5 . 如图所示,天平两端托盘上的盛水烧杯内各插有1根树枝,且两根树枝的树叶一多一少,开始时天平两端平衡.现将此装置移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发现天平左侧上升.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植物的()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分解作用6 . 邻家枣树长的很茂盛,但结枣很少,农技师将树皮环隔了半周,第二年,枣树上结满果实,关于其中的奥秘下面解释正确的是()A.隔断了树皮中的导管B.割断了树皮中的筛管C.割断了树皮中的形成层D.割断了树皮中的导管和筛管7 . 移栽大树时为了提高成活率,园林师傅们常给树挂“营养液吊瓶”,为了使营养液迅速输送到植物体各处,输液管的针头对应插入到树干的A.输导组织B.保护组织C.机械组织D.营养组织8 . 在农业生产中由于施肥不当造成“烧苗”现象,其原因是()A.土壤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B.土壤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C.土壤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D.土壤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9 . 下列选项中,依次属于细胞、组织、器官的是A.受精卵、血液、肌腱B.香菇、茎、种子C.小肠、肌腱、上皮细胞D.衣藻、肌腱、心脏10 . 根据如图所示分析下列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A.如果图中AB段表示肺部毛细血管,则该曲线表示氧气在血液中的含量变化B.如果图中表示血液流经肾单位,在肾单位各个结构中含氮废物的质量分数的变化曲线,则AB段是出球小动脉C.如果图中纵坐标表示萝卜的总质量,则AB段可以表示将萝卜放入清水的过程D.如果图中AB段表示某人出现炎症,则纵坐标可以是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变化11 . 某科学研究小组把一株植物幼苗水平放置于太空飞行的宇宙飞船中,培养若干天后,植物根、茎生长的方向是()A.根向下生长、茎向上生长B.根向下生长、茎向下生长C.根水平方向生长、茎向上生长D.根和茎都水平方向生12 . 下列关于植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叶制造的有机物是通过筛管运输的B.玉米种子萌发时幼苗的早期营养主要来自于子叶C.移栽幼苗时,一般要带土移栽,这主要是为了减少水分散失D.被子植物受精作用后,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子房壁发育成果实13 . 水稻是我们舟山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八下第四章知识点+练习考点一土壤中的物质(1)如何测定土壤中的水分:(2)如何测定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3)如何测定土壤中的有机物:(4)如何测定土壤中的无机盐:考点二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1.根尖的结构与功能注: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器官是根,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根毛区;根的不断伸长是伸长区细胞不断伸长和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的结果2.根的吸水和失水当根毛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时,细胞______;当根毛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时,细胞______。
农业生产中的“烧苗”现象就是由于一次施肥过多造成根毛细胞______引起的。
例1..有关植物根的叙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分生区细胞的迅速伸长是根伸长的唯一途径B.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根毛区C.物体的根系对地面土壤有很好的固定作用D.中耕松土的目的之一是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3.不同无机盐对植物生长起不同作用:①:使枝叶长得茂盛;②:使茎秆粗壮,促进淀粉的合成和运输;③: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和开花,促进果实生长4、植物需要的营养元素的缺乏症状:①的症状:植株矮小,叶片发黄;②的症状:植株暗绿带红;③的症状:植株矮小,叶片上带许多褐斑注:植物无法直接吸收有机物。
但是动植物尸体、排泄物等有机物会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变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后,然后才能被植物吸收考点三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1.茎的结构注意:单子叶植物没有形成层,不能逐年加粗2.实验:观察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导管:位于部,运输,自地向枝端运输。
注:①刀片切成斜面:增大面积,有利于物质运输;②横切面现象:木质部被染色;③纵截面现象:越向上,染色越浅(说明水分和无机盐运输是自下而上)3.观察有机物的运输筛管:位于部(树皮),运输,自运输注:树皮环切后,伤口的上部出现膨大的物(有机物不能向下运输,在伤口的上方积存,导致上方细胞分裂和生长都加快)考点四植物的叶和蒸腾作用1.叶的结构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细胞围成的空腔。
第四章《第1节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学案联想情景导入你玩过磁铁吗?将一角、伍角、一元的硬币分别与磁铁接触,你观察到哪些硬币能被磁铁吸引,哪些硬币不能被磁铁吸引?用一条形磁铁接触铁屑后,你会看到磁铁的两端吸引较多的铁屑,这是为什么呢?将一块条形磁铁用细线悬挂起来,使磁铁能自由转动。
当磁铁静止时,你发现磁铁的两端所指的方向吗?用两块条形磁铁的两端相互接近,然后用其中一块磁铁的另一端与另一块磁铁的一端接近,你会有什么感觉?将一些铁屑放在你的科学课本上,在课本的下面放一块磁铁。
移动磁铁观察课本上面的铁屑发生什么变化。
我们知道,信鸽能够长途飞行而不迷失方向。
科学家们曾做过一个实验:把几百只训练有素的信鸽分成两组,在一组信鸽的翅膀下各缚一块小铁块,而在另一组信鸽的翅膀下各缚一块大小相同的铜块,然后把它们带到离鸽舍一定距离的地方放飞。
结果绝大部分缚铜块的信鸽都能飞回到鸽舍,而缚着铁块的信鸽却全部飞散了。
为什么膀下各缚小铁块的信鸽全部飞散。
而绝大部分缚铜块的信鸽都能飞回到鸽舍呢?重点知识详解一、磁体和磁极1.磁性:磁铁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实验操作:让磁铁去接近:①大头针;②l元硬币;③5角硬币;④塑料;⑤1角硬币;⑥纸片;⑦回形针。
实验现象: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①②⑦。
实验结论:磁铁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
常见的磁体有条形、针形、蹄形、圆柱形。
3.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位。
探究磁体各部分磁性的强弱。
探究思路:用磁体去吸铁屑。
实验现象:如下图所示:实验结论:磁体两端的磁性最强。
中间磁性最弱。
4.南北极:(1)探究磁体的自然指向。
将小磁针放在针尖上。
用手拨动小磁针,观察静止时的指向。
注意:1.不要让磁体靠近它。
2.多做几次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实验现象:小磁针静止后的位置总是指向南北方向。
实验结论:悬吊着的磁针,静止时指南的那个磁极叫南极(S极),指北的那个磁极叫北极(N极)。
第2课时气孔核心·易错1.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在括号内打“√”或“×”):(1)叶片上的气孔可以开闭,能控制水分的散失速度。
()(2)一般叶片上表皮气孔多,下表皮气孔少。
()(3)叶脉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
()2.气孔是叶表皮上一对保卫细胞之间的空隙,它的作用不包括()A.水分散失的门户B.氧气进出的门户C.二氧化碳进出的门户D.无机盐进出的门户3.绿色植物散失水分的部位和生理过程分别是()A.根尖的伸长区、渗透作用B.根尖的分生区、细胞的分裂C.叶片的气孔、蒸腾作用D.叶脉的导管、输导作用[核心知识]1.气孔是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小孔。
气孔不仅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而且是散失体内水分的“门户”。
气孔的开闭控制着植物体蒸腾作用的强度,决定着植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交换的强度。
2.水从植物吸收到蒸腾散失的途径:水→根毛→内层细胞→根的导管→茎的导管→叶脉的导管→气孔→叶外。
-------基础训练-------1.小金在做一个模拟实验,将气球内侧贴上胶布,使得两侧厚薄不同,用打气筒给气球充气,模拟保卫细胞吸水膨胀,如图B4-5-1,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气球弯曲膨胀模拟保卫细胞变曲膨胀B.气球两侧厚薄不同,模拟保卫细胞厚薄不同C.保卫细胞膨胀越明显,气孔开的越大,蒸腾越快D.气孔只分布在叶的下表皮细胞图B4-5-12.[2020·吴兴模拟] 双子叶植物叶表皮上的气孔结构如图B4-5-2所示,气孔是氧气、二氧化碳出入及水分散失的门户。
当保卫细胞含水量多时气孔大,含水量少时气孔小甚至关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图B4-5-2A.保卫细胞的形状能改变是因为没有细胞壁B.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时水汽化吸热,能带走叶片上的部分热量C.保卫细胞的含水量的多少不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D.将叶片浸入浓盐水中,气孔将如甲图所示3.根从土壤里吸水,土壤里的水通过植物的各部位直至由气孔散失,其主要途径是()A.根毛细胞→根的导管→茎的导管→叶脉的导管→气孔B.根毛细胞→根的导管→叶脉的导管→茎的导管→气孔C.根毛细胞→根的筛管→茎的筛管→叶脉的筛管→气孔D.根毛细胞→根的筛管→叶脉的筛管→茎的筛管→气孔4.[2018·衢州] 如图B4-5-3是绿色植物生理活动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图B4-5-3A.若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气,则此过程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B.若a表示氧气,b表示二氧化碳,它们都是通过气孔进出叶片的C.若c表示水分,则它在植物体内上升的动力主要来自蒸腾作用D.若d表示有机物,则它通过木质部向下运输5.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受气孔开闭影响的有()①蒸腾作用②光合作用③呼吸作用④水分的吸收和运输⑤无机盐的吸收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6.[2019·余杭期末] 观察蚕豆叶表皮实验时,为了能观察到更多气孔,应当撕取图中的[]制成临时装片。
八下科学第四单元练习卷姓名班级学号一、选择题:1.岱庙里的千年古树,有的树心已经朽烂,变成空心洞。
可是,这样的古树还是照样枝繁叶茂。
由此推断,朽烂掉的“树心”主要是古树的()A.全部韧皮部B.部分韧皮部C.全部木质部D.部分木质部土壤浸出液2.如右图所示,土壤浸出液蒸发后的残留物是( )(A)小细砂(B)蛋白质(C)无机盐(D)金属3、世界上许多国家成立了蚯蚓养殖厂,并把蚯蚓养殖厂称为“环境净化装置”。
蚯蚓能用来净化环境的主要原因是()A.能在湿润土壤的深层生活B.身体柔软,能在垃圾中钻洞C.身体分节,运动灵活自如D.能分解枯叶、朽根等中的有机物4、“滩涂能种菜,海水能灌溉。
”这是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曼托夫勒的预言,如今在盐城沿海滩涂上已逐渐变成现实。
盐碱地上的植物能强烈的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主要原因是()A.根毛细胞吸胀作用大B.根毛细胞液浓度大C.根毛细胞呼吸旺盛D.叶肉细胞蒸腾作用强5.小明在探究植物根系分布与哪些因素有关时的,提出了下列假设,你认为哪个假设最不适宜()(A)植物根系分布可能与土壤结构有关(B)植物根系分布可能与光照强度有关(C)植物根系分布可能与通气状况有关(D)植物根系分布可能与地下水位高低有关6.根尖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在()(A)根冠(B)根毛区(C)分生组织(D)侧根7.小明一连几天用妈妈清洗过咸水鱼的水浇一株花卉,不久后发现该花卉枯萎死亡其原因可能是()(A)营养过多(B)因阳光过强(C)因细胞失水而死(D)水分蒸发过多8.杭州市乔司的甘蔗是杭州的土特产之一,如果要使甘蔗丰收,平时应该多施()A.钾肥B.氮肥C.磷肥D.钙肥9.某一植物植株矮小,叶色发黄,则缺()(A)氮元素(B)磷元素(C)钾元素(D)硼元素10.有人把人行道上的树木用铁丝扎上晾衣,结果导致树木死亡,其原因是()(A)树木因缺氧而死(B)树木不能输送水和无机盐(C)树木输送有机物的功能被破坏(D)树木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11、上壤中水分进入到植物体内,主要是由哪个器官和组织完成运输的()(A)叶,营养组织(B)茎,分生组织(C)果实,营养组织(D)根,输导组织12.小宇为了探究叶片中的输导组织功能,把芹菜叶片浸在红墨水溶液中30分钟后,用眼睛仔细观察,发现呈红色部分的是( ) (A)只有叶的边缘(B)整个叶片(C)叶脉(D)只有叶尖13.植物的根生长在土壤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根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根本原因是()A.根细胞不能吸收水分B.根细胞没有叶绿体C.根细胞生活在土壤里照不到阳光D.根细胞吸收不到二氧化碳14.小明从资料中了解到,清晨割橡胶产量高,主要的理由可能是()(A)清晨植物的呼吸作用最弱,但水分最多,膨压最大(B)清晨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植物中的水分多,膨压最大(C)清晨植物的根吸收的水分最多,膨压最大(D)清晨植物蒸腾作用最弱,细胞中水分最多,膨压最大15.以下哪个结构与植物体内输送有机物密切有关()(A)导管(B)叶脉(C)根毛(D)筛管16.收割小麦的时候,甲地的农民用镰刀或机械割麦,乙地的农民则用双手把麦株连根拔起,带回到麦场脱粒,比较这两种收割方式,说法有错误的是( )(A)收割小麦时,机械操作比手工效率更高(B)割麦比拔麦更能保持土壤中的肥力(C)拔麦将会造成小麦的减产,因此割麦比拔麦好(D)拔麦可同时完成收获和灭茬两道工序,应该提倡17.中午时分,强光下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会下降,原因是( )(A)温度过高,植物生命活动下降(B)光过强,导致光合作用不能进行(C)蒸腾作用强,导致气孔关闭(D)呼吸作用过强,影响了光合作用18.小明为观察叶细胞吸收水分后的变化,在一株植物上取相同的两片叶,把甲叶片放在阳光中曝晒10分钟,乙叶片放在清水中浸泡10分钟,然后分别做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发现其中细胞内变化最大的结构是( )(A)细胞核(B)细胞壁(C)液泡(D)叶绿体19.甲、乙两盆生长状况完全相同的菜苗,不浇水等菜苗萎蔫时,向甲盆泥土内浇足水,向乙盆的菜叶上喷水,但不浇湿土壤。
第2课时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的运输核心·易错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在括号内打“√”或“×”):(1)根、茎、叶中的导管是连通的,导管中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是“根→茎→叶”。
()(2)导管是死细胞,筛管是活细胞。
()(3)导管和筛管都能运输无机物和有机物,导管和筛管运输物质的方向相反。
()(4)导管位于木质部,筛管位于韧皮部。
()[核心知识]1.水分和无机盐在茎木质部的导管中能自下而上地向枝端运输。
2.植物的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除小部分留在叶肉细胞外,大部分通过韧皮部中的筛管自上而下运输到其他器官。
3.导管存在于木质部中,是死细胞;筛管存在于韧皮部中,是活细胞。
-------基础训练-------1.无机盐在植物体内运输的基本路径是()A.叶中导管→茎中导管→根中导管B.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中导管C.叶中筛管→茎中筛管→根中筛管D.根中筛管→茎中筛管→叶中筛管2.在橡胶林中,经常看到人们将橡胶树皮割破后在伤口下方挂一个小桶,用来收集树皮内流出的乳胶(乳胶中含有有机物)。
橡胶树内运输这些乳胶的部位及结构分别是()A.木质部筛管B.韧皮部筛管C.木质部导管D.韧皮部导管3.小青把几滴香水加入小花瓶的水中,瓶内放入几株插花(如图B4-4-1所示),不久从花叶上能闻到香水的缕缕香气,这主要和植物的哪个功能有关()图B4-4-1A.导管的输导作用B.筛管的输导作用C.光合作用D.呼吸作用4.如图B4-4-2为维管束植物体内的物质流向的示意图,甲为维管束内运输物质的管道,乙为此种管道内主要的运送物质,箭头表示乙物质在不同时间点管道内可能的流动方向。
下列有关甲和乙的叙述,哪一项最合理()图B4-4-2A.甲位于木质部,乙为糖类B.甲位于韧皮部,乙为糖类C.甲位于木质部,乙为矿物质D.甲位于韧皮部,乙为矿物质5.图B4-4-3为果树上的一段枝条,枝条上有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幼果,现分别在枝条的a、b 处把茎环剥一圈,过一段时间,请分析两个果实的生长状况为()图B4-4-3A.甲果实能继续生长,乙果实不能继续生长B.甲果实不能继续生长,乙果实能继续生长C.甲、乙果实都能继续生长D.甲、乙果实都不能继续生长6.观察图B4-4-4,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四节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练习题一、选择题1.园林工人给移栽后的绿化树“挂吊瓶”,补充水和无机盐,以提高成活率。
“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茎的()A. 木质部中的导管B. 韧皮部中的筛管C. 分生组织D. 机械组织2.下图是果树的一段枝条,长有a、b两个果实。
已将枝条两个部位的树皮环剥。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果实a可获得有机物继续长大B. 1处的树皮有机物积累逐渐膨大C. 两个果实均会因为缺水而脱落D. 果实b有机物来源不足停止生长3.小柳树遭破坏,茎的基部被剥去一圈树皮,一段时间后,该柳树死亡,这是因为( )A. 切断导管,根缺少无机盐B. 切断导管,根缺少有机物C. 切断筛管,根缺少无机盐D. 切断筛管,根缺少有机物4.茎的主要功能是()A. 运输物质和支持作用B. 支持作用和蒸腾作用C. 光合作用和运输作用D. 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5.在一株盆栽植物上先取一枝条,环剥1 cm左右宽的树皮,露出木质部,用刀轻刮木质部表面以清除筛管,然后用凡士林涂抹环剥部位。
一段时间后。
可以观察到( )A. 环剥口的上侧长出枝瘤B. 环剥口的下侧长出枝瘤C. 环剥口的上、下两侧均长出枝瘤D. 被环剥树枝死亡6.俗话说“梨树砍三刀,树枝压弯腰”,这是农民在梨树坐果时期增加产量的一种常用的一种处理方式,其原理是A. 防止了害虫的侵害B. 限制了水分向茎叶运输C. 限制了有机物向根部运输D. 限制了有机物向茎叶运输7.在“茎的输导功能”实验中,被染红的是()A. 韧皮部B. 筛管C. 木质部D. 木质部和韧皮部8.植物体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运输水分的通道以及水分散失的“门户”依次是( )A. 气孔、导管、根毛B. 根毛、气孔、导管C. 根毛、导管、气孔D. 导管、气孔、根毛9.在盛有稀释红墨水的锥形瓶中插入带叶的杨树枝条,基部浸于液面下,放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1小时后,将茎横切,发现①部位呈现红色(如图)。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经典易错题专训含答案解析版一、选择题1.为了确定某种矿质元素是否是植物的必需元素,应采用的方法是()A.检测正常叶片中该矿质元素的含量B.分析根系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C.分析环境条件对该矿质元素吸收D.观察含全部营养的培养液中去掉该矿质元素前、后植株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答案】D2.某地区的土壤本来适宜种大麦,但由于近年来酸雨污染严重,大麦产量急剧下降。
根据A.小麦【答案】C3.把一刚摘下的果树枝装在小瓶中,如图所示,用弹簧秤测得重为5牛,光照6小时后,测得重为4.8牛。
其重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蒸腾作用B.运输作用C.呼吸作用D.光合作用【答案】A4.AC.叶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D.叶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答案】A【解析】该实验没有验证是否产生氧气、二氧化碳及淀粉的生成。
5.在两个烧杯(一杯装清水,另一杯装盐水)中各放入一个同样大小的萝卜条.过一段时间,观察到甲、乙两个杯里的萝卜条的形态如右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杯装的是浓盐水,泡在盐水里的萝卜条变得软缩B.乙杯装的是浓盐水,泡在浓盐水里的萝卜条更加硬挺C.甲杯装的是清水,泡在清水里的萝卜条变得软缩D.甲杯装的是清水,泡在清水里的萝卜条更加硬挺【答案】D【解析】【分析】此题是一道跨学科的题目,主要是利用细胞的失水与吸水的原理,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小于细胞液浓度时吸水.【解答】解:在甲装置中萝卜变得硬挺说明细胞吸水,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是清水;在乙装置中萝卜变得软缩说明失水,细胞液浓度小于溶液浓度,是浓盐水.故选D【点评】此题是一道细胞失水与吸水的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利用外界溶液的浓度与细胞液浓度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6.洋葱被称为“蔬菜皇后”,其营养成分丰富,对癌症,心血管疾病等有预防作用,如图所示洋葱根尖的结构及部分生理过程,其中说法错误的是()A.幼根的生长主要依赖于a区和b区B.c区细胞能进行①过程,所以c区属于分生组织C.②表示分化过程,它使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变化,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从而形成组织D.a区表皮细胞形成根毛,扩大吸收面积【答案】A【解析】解:A、C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加,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
华师版八年级下第四章电与电路第1节自然界的电现象1 2 3 46789电子;质子;中子摩擦;放电;避雷针DBCAC提示:点击进入习题答案显示5A10B见习题提示:点击进入习题答案显示111213①负②正(1)B (2)一定(3)两;排斥;吸引1415梳子;正16见习题17吸引轻小物体;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蓬松B 、C 、D ;A 、F ;E B1.静电现象(1)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2)电荷的种类: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摩擦起电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电荷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电子在物体间的转移使物体带电2.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________组成,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________和不带电的________组成。
电子质子中子3.丹东地区每年有很多雷雨天气,雷雨云通过________方式带电,雷电是大气的一种剧烈的________现象。
为了安全起见,要在高大的建筑物上面安装________。
摩擦【点拨】雷雨云通过摩擦方式带电,雷电是大气中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
产生雷电时,会释放大量的能量,会对建筑物带来损害,因此在建筑物上安装避雷针,以防止雷电对人类的伤害。
放电避雷针4.在空气干燥的冬天,化纤衣服表面很容易吸附灰尘。
主要原D因是()A.冬天气温低B.冬天灰尘多C.化纤衣服创造了电荷D.化纤衣服摩擦带了电A5.下列事例中,不属于静电现象的是() A.春天花开时,会闻到扑鼻的花香B.夏季雷雨时,天空中划过的闪电C.秋天夜晚,脱毛衣时常听到“啪啪”声D.冬季晴天,梳头时常看到头发随塑料梳子飘动6.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始于对静电现象的研究,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B.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C.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D.从静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核是可分的【点拨】自然界中,凡是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吸引的,一定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排斥,凡是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吸引的,一定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排斥,所以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故B正确。
八年级(下)科学第四章1-2节独立练习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56分)
1.下列关于磁场和磁感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磁铁周围才有磁场 B.磁感线是由铁屑形成的
C.磁感线是客观存在的闭合曲线 D.越靠近磁极的地方磁感线越密
2.下列物质中能被磁化的是()
A.铜丝 B.铝块 C.陶瓷 D.铁钉
3.a、b为两条形磁铁的两个磁极,根据如下图所示的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可
以判断()
A.a是N极,b是S极 B.a、b都是S极
C.a、b都是N极 D.a是S极,b是N极
4. 如图,弹簧秤下吊挂一个钢球,将弹簧秤自左向右逐渐移动时,弹簧秤的
读数()
A.不变B.逐渐减小C.先减小再增大D.先增大再减小
5.要增强通电螺线管的磁性,下列方法可以采用的是()
A.改变电流方向 B.减少螺线管的匝数C.在螺线管内插入铁芯 D.减小通过通电螺线管的电流6.一个通电螺线管两端磁极的极性决定于()
A 通过螺线管的电流方向
B 螺线管的匝数
C 螺线管内有无铁芯
D 通过螺线管的电流大小7.一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
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
就“拿磁体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实验 B.假设 C.观察 D.做结论
8.有甲、乙两根外形完全一样的钢棒,一根有磁性,另一根没有磁性,现用甲钢棒的一端接触乙钢棒的中部,发现没有吸引现象,由此可知 ( )
A.甲钢棒有磁性,乙钢棒没有磁性 B.乙钢棒有磁性,甲钢棒没有磁性
C.甲、乙钢棒都没有磁性 D.无法判断哪根钢棒有磁性
9.下列关于地磁场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指南针总是指向南北,是因为受到了地磁场的作用 B.地磁两极与地理两极完全重合
C.地球周围的地磁场的磁感线是从地磁南极出发到地磁北极
D.我国宋代学者沈括正确找到了地磁场产生的原因
10.如图所示,当开关闭合后,两通电螺线管会 ( )
A.相吸 B.相斥
C.先吸引,后排斥 D.先排斥,后吸引
11.如图所示的磁场中四枚小磁针(黑色的那端为N极),
静止时指向标正确的是()
A.1、3 B.2、4 C.1、4 D.3、4
12.如图所示,通电螺线管与条形磁铁相互吸引的是()
A B C D
13.将绝缘导线缠在铁棒上接入电路,则铁棒能吸引铁钉,这现象的完整解释是()
A.通电螺线管具有磁性
B.铁棒原来具有磁性
C.铁棒在通电螺线管中被磁化有磁性
D.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被磁化了的铁棒的磁场共同作用的结果
14.如图所示,把螺线管沿东西方向水平悬挂起来,然后给导线通电,请你想一想会发生的现象是()
A.通电螺线管仍保持静止不动
B.通电螺线管能在任意位置静止
C.通电螺线管转动,直至A端指向南,B端指向北
D.通电螺线管转动,直至B端指向南,A端指向北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5.我们把物体能够吸引等物质的性质叫做_____;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_____。
16. 磁体总有个磁极,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发生的。
17. 磁场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 ________出来,回到磁体的 _______ 。
地球周围空间存在着,他周围的磁力线是从地理的极附近经空间回到地理极附近,这是因为地磁的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
18.1820年,丹麦科学家___ __把连接电池组的导线放在和磁针平行的位置上,当导线通电时,磁针立即偏转一角度,这个实验表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_ ____.
19.如下图所示,将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MN处,当K闭合且变阻器
滑动片P向右滑动时电磁铁的电流减小,磁性,则应将变阻
器的接线柱或接入电路,这时小磁针的左端是_____
极,电磁铁的左端为极。
20.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和磁体外部的磁场一样,它的两端分别是极、
极,当改变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时,螺线管的两磁极
21.通过实验可知,决定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主要因素是、和
三、作图题(每图3分,共9分)
22.利用图中提供的元件,用笔画线作导线,设计一个可以改变磁
性强弱的电磁铁,并要求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磁铁的磁性增强。
23.根据下图中小磁针静止时的位置,标出磁体的N、S极和磁感应
线方向。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0分)
24.在“研究电磁铁”的实验中:
(1)所用的实验器材是一个线圈匝数可以改变的电磁铁、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和一小堆大头针;
(2)实验中通过观察电磁铁的多少来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3)在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跟线圈匝数的关系时,增加通过线圈匝数的同时,还必须注意调整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使保持不变。
(4)下图所示,是“研究电磁铁实验”的示意图,图中I1<I2=I3
①比较图甲、图乙可以得出:
②比较图乙、图丙可以得出:
答案
一、选择题
DDCCC AABAB ABDD
二、填空题
15.铁、钴、镍磁性磁极
16.2 磁场
17.北极南极地磁场南北南
18.奥斯特磁场
19.减弱 AC AD N N
20.条形 N S 会改变
21 。
线圈匝数是否有铁芯电流大小
三.作图题
22.略
23.略
四.实验探究题
24.电流表吸引大头针电流
当铁芯、线圈匝数相同时,电流越大,磁性越强
当铁芯、电流大小相同时,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