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 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 格式:ppt
- 大小:4.49 MB
- 文档页数:26
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具有野蛮性,西方资本主义的文明又具有先进性,两者相辅相成,使近代中国的历史跌宕起伏。
在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了六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即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日本侵华战争,把中国从一个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逐步拖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资本主义侵华的历史.是两种文明碰撞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英勇抗争、不断探索的历史。
反抗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以争取民族独立、富强,是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基本脉络。
中国各种政治力量的反应,有些是积极的,有些是消极的,消极的代表中国的沉沦,积极的表示中国的崛起。
思想文化发生了巨大变迁,由“天朝上国"和“世界中心"的自大态度转变为向西方学习;由单纯学习西方的生产技术到全面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中华文明在涤荡中得到发展,逐步向近代化转型。
本专题是中国近代现代史的主线索之一,与现实联系密切,史学功能体现明显,一直是高考命题重点。
各种题型均有涉及.特别是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
战争与和平是当今世界历史发展的考点,2005年5月9日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200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2006年也是朝鲜战争爆发55周年,中美关系、中日关系尤其应该高度关注。
考点一:近现代列强侵华的过程和阶段特征一、知识梳理1.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前(1840一l894)在这一时期,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法美等国的工业革命也相继开展并取得巨大成就.因而它们迫切要求开辟世界市场。
在长达54年的时间罩,西方列强利用工业革命发展起来的雄厚力量,先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和中法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控制了中国海关行政管理权等。
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越来越深地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的场地。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一、五四运动(1919年)(一)背景1.政治: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2.经济:民资短暂春天,工人阶级壮大3.思想: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二)导火索1918年的战胜国巴黎和会上,欧美列强做出了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中国外交失败。
(三)过程1.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
2.高潮:1919.6.5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3.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结果:初步胜利。
免除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
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四)意义1.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爱国主义精神贯穿运动的始终,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2.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民主和科学精神。
3.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4.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中国共产党建立(1921年)1.条件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②思想基础:马列主义的传播;③组织基础:中国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
2.中共“一大”:1921年7月召开。
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把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作为党的奋斗目标。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3.中共“二大”:1922年召开,制定现阶段奋斗目标为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反对军阀。
4.1923年中共“三大”提出建立民主革命统一战线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年—1927年)三、第一次国共合作1.条件:中国共产党在开展工人运动中,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
2. 实现: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3.影响: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国民革命运动高潮迅速到来。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端与影响摘要:卢沟桥事变是中国全面抗战的开端,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从而卢沟桥事变成为各位了广大学者进行研究的课题。
广大学者在研究卢沟桥事变后都提出了各自的观点。
本文将研读一些学者的观点,进而对卢沟桥事变的背景、起因、过程结果及其影响进行研究,总结卢沟桥事变对中国全面抗战的影响和意义。
关键词:卢沟桥事变影响意义日本帝国主义将“九一八”事变以来的局部侵华战争升级为全面侵华战争,是在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形式下进行的。
中国国共两党自西安事变后逐步走上团结抗战的道路,给日本的侵华政策以沉重打击,但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全国抗战准备还不充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尚未正式形成。
于是,具有优势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的日本帝国主义强国乘势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一卢沟桥事变的背景关于卢沟桥事变的背景问题,史学界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政治背景方面有学者指出:“蒋介石政府顽固执行‘攘外安内’政策,助长了侵略者的野心,造成中国抗日力量内耗、国防空虚,改变了敌我军事力量的对比,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经济方面在事变前日本对中国特别是对中国华北进行经济侵略,不仅有掠夺资源、扩充军备以摆脱经济危机的动机,而且包含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战略上的考虑。
就如直至1935年年底,日本在华北投资已占对华投资总额的43.5%。
由于投资激增,华北逐渐成为日本所谓的“特殊利益地区”,其战略地位明显增强。
二卢沟桥事变的起因1937年7月7日深夜,在北平西南宛平城外非法演戏的日军,以失落一名日军为借口,强行要求进程搜查,被中国军队严辞拒绝。
于是,日本军队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反击,卢沟桥事变由此爆发。
关于卢沟桥事变起因问题上,中日两国史学界的都有着自己的观点。
日本一些学者,特别是是部分前侵华军人的著作多认为卢沟桥是偶然发性事件,说事件之火“是在从没料到的时机和场所突如其来地带内点燃的”,“完全是一次突然发生事件”。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历史原因2009-12-18 16:06:43| 分类:历史如镜| 标签:|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中共党史研究》198705五十年前的7月7日,日本军国主义者在北平西南郊卢沟桥附近挑起事端,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开始。
日本侵略军在七·七事变以后的八年侵华战争中,践踏了我国半壁河山,实行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民惨死在侵略者的屠刀之下,上千亿美元的财富毁于战火之中。
今天,我们在纪念这个饱蘸着血与泪的事件时,回顾历史,探讨日本军国主义者当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历史原因,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七·七事变的发生,战后,日本史学界有人认为仅是日本少数少壮派军人的行为,而不是日本的整个国策;有人认为这是一次偶然事件,而不是日本预有布置、预有计划的行动。
甚至现在日本还有人根本否认日本侵略了中国。
但是,大量的历史事实证明,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绝不是一起偶然事件。
它是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恶性发展,长期推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而国际绥靖主义对日本的侵略又采取姑息纵容政策的必然结果。
一、日本军国主义者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是其长期推行以灭亡中国为首要目标、进而吞并亚洲的大陆政策的必然结果日本的对外侵略扩张由来已久。
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随着天皇制的建立,以及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原料和市场的限制,日本便逐步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帝国主义道路,并且逐步形成以灭亡中国为首要目标、进而吞并亚洲的大陆政策。
从明治维新初期起,到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止,这70余年间,日本军国主义者不遗余力地推行大陆政策,对邻国实行野蛮的侵略。
日本的大陆政策的推行和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明治维新初期到20世纪20年代后期。
日本军国主义者一面鼓吹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思想,一面推行大陆政策、从入侵台湾、朝鲜着手,逐步染指中国大陆。
中国近代史复习(五次侵略战争)复习专题一、近代列强对我国五次发动的侵略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一)鸦片战争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商品掠夺原料2、英国走私鸦片的目的:扭转贸易的逆差,牟取暴利3、林则徐的事迹:1839年领导了虎门销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维护了民族的尊严。
4、鸦片战争爆发于(1840年)发动者:英国5、结果:中国战败,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6、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7、在鸦片战争中出现殉国的英雄人物:关天培(虎门)8、中国近代史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时间:1842年主要内容:(1)、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危害: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权)(2)、赔款:2100万元;(危害:加重了人民的负担)(3)、开放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危害:有利外国侵略势力的入侵和破坏贸易主权);(4)、税款问题:中国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必须同英商定;(危害:严重破坏了关税自主权)危害: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9、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①、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使中国的主要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和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③、使中国的革命任务:反侵略和反封建;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新时期;4、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第二次鸦战争1、第二次鸦片战争起止时间:1856——1860年发动国:英法2、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皇家园林——圆明园焚烧后的圆明园的残迹(图)(火烧圆明园的感想:给中国文化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是对世界文明的践踏,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发展才能不受外国侵略,所以我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努力学习)3、19C割占我国北方 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的国家——俄国4、左宗棠的事迹:收复新疆和开发了新疆;维护了祖国统一和促进了新疆地区的发展。
四川大学21春批次《形势与政策》3考核作业31.“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是()提出的。
• A.邓小平• B.毛泽东• C.周恩来• D.刘少奇第1题正确答案:B2.中共()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探索自己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初步的成果。
• A.七届三中全会• B.七届四中全会• C.七届五中全会• D.八大第2题正确答案:D3.“枪杆子里出政权”是在()上提出的。
• A.南昌会议• B.洛川会议• C.八七会议• D.长沙会议第3题正确答案:C4.()运动的爆发是掀起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重大历史事件。
• A.8•23• B.12•9• C.5•4• D.8•13第4题正确答案:B5.中国共产党提出全面抗战路线的会议是()。
• A.瓦窑堡会议• B.洛川会议• C.吴起会议• D.榆林会议第5题正确答案:B6.中共十五大提出,面向新世纪,全党要继续推进“新的伟大工程”是()。
• A.现代化建设• B.党的建设• C.经济建设• D.社会主义建设第6题正确答案:B7.党的()上诞生了我们党历史上的第一部党章。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国四大第7题正确答案:B8.最先在中国提出“中国共产党”这个名称的是()。
• A.李大钊• B.陈独秀• C.蔡和森• D.毛泽东第8题正确答案:C9.()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 A.科教• B.改革开放• C.开放• D.创新第9题正确答案:B10.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学习实践()活动的延伸和深化。
• A.服务群众• B.岗位奉献• C.科学发展观• D.两学一做第10题正确答案:C11.()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 A.创新• B.进取• C.团结• D.民主第11题正确答案:A12.民主集中制既是(),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
• A.党的领导原则• B.党的组织原则• C.党的工作路线• D.党的指导思想第12题正确答案:B13.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