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际标准的通用自动测试软件平台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326.84 KB
- 文档页数: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 李行善 于劲松ATS(自动测试系统)及ATE技术一 图1 自动测试系统的组成2002.3.A2002.3.A ATE是指测试硬件和它自己的操作系统软件。
ATE硬件本身可以像便携式设备那样小,也可以是由多个机柜所组成,总重量达上千公斤的设备。
为适应飞机、舰船或机动前线部队的应用,ATE往往是一些加固了的商用设备。
即使是非前线环境(如维修站或修理厂)应用的ATE,也几乎完全由商用现成设备(CommercialOff-The-Shelf Equipment, COTS)组成。
ATE的心脏是计算机,该计算机用来控制复杂的测试仪器如数字电压表,波形分析仪,信号发生器及开关组件等。
这些设备在测试软件的控制下运行, 以提供被测对象中的电路或部件所要求的激励,然后测量在不同的引脚、端口或连接点的响应,从而确定该被测对象是否具有规范中的规定的功能或性能。
ATE有着自己的操作系统,以实现内部事务的管理,如自测试,自校准等,跟踪预防维护需求及测试过程排序,并存储和检索相应的技术手册内容。
ATE的典型特征是其功能上的灵活性,例如用一台ATE可以测试多种不同类型的电子设备。
从部件测试角度,ATE可用来实现对两类黑盒子的测试,即:①现场可更换单元(LRUs, Line Replaceable Units)或武器可更换组件(WRAs,WeaponsReplaceable Assemblies);②车间可更换单元(SRUs, Shop ReplaceableAssemblies)。
测试程序集(TPS)是与被测对象及其测试要求密切相关的。
典型的测试程序集由三部分组成:①测试程序软件; ②测试接口适配器,包括接口装置、保持/紧固件及电缆;③被测对象测试所需的各种文件。
测试软件ATEATE及开关组件等,加入的地方,响应信号。
个部件。
口,连接UUT到应的接口设备,完成UUT到ATE并且为ATE具。
境, 包括①ATE和UUTATE研制和TPS以及人工智能在自动测试系统中的应用;从集中型的ATS正向着分布式的集成诊断测试系统发展。
集成电路综合自动测试系统硬件平台设计摘要:集成电路作为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基石,是各类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基础。
集成电路测试贯穿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应用整个过程,根据不同环节的不同,可以分成设计验证测试、工艺监控测试、圆片测试、成品测试、可靠性测试和用户测试;根据测试电路对象不同,可以分为针对低集成度、单一功能芯片的专用低端设备,针对高集成度、低功耗新型SOC类芯片的测试设备,以及针对高性能DSP、高端SOC芯片设备。
下面,文章就集成电路综合自动测试系统硬件平台设计展开论述。
关键词:集成电路;测试系统;硬件平台1研究背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
集成电路作为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基石,是各类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基础。
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商务部等多个国家部委就集成电路产业税收优惠、推进基础电路领域人才培养、打造集成电路企业和产品市场准入平台等多个方向发布了各类支持政策。
2021年,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指出,瞄准传感器、量子信息、网络通信、集成电路等战略性、前瞻性领域,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
完善5G、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体系[1]。
针对当前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快速发展的现状,为进一步提升国产高性能集成电路测试设备水平、满足产量不断提升的高性能国产集成电路设计验证、量产测试等测试需求,研制国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综合自动测试系统,未来可有效满足国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测试需要。
2系统总体设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综合自动测试验证系统主要包含硬件平台、软件平台。
硬件平台作为基础支撑平台,提供被测试集成电路所需的硬件测试资源。
软件平台作为实现测试验证的基础软件环境。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综合测试验证系统总体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
1.入门篇入门篇是"IEC61850应用”系列文章的第一篇,键人将按照入门篇->初级篇->提高篇->中级篇->深化篇->高级篇的顺序给大家介绍61850应用的相关知识。
本人技术有限,理解也不一定到位,如有表述有误之处,请广大网友指出,本人将持续更新本文,力争完善。
入门篇->初级篇->提高篇->中级篇->深化篇->高级篇《入门篇》入门篇主要介绍IEC61850的概念,同时简要介绍相关引用标准。
IEC61850是新一代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国际标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TC57工作组制定的《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系列标准,是基于网络通信平台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唯一的国际标准。
IEC61850不限制装置逻辑功能以装置逻辑功能为基础建立装置模型,可根据不同逻辑功能灵活配置装置模型,便于不同设备间互访。
IEC61850规范了数据的命名、数据定义、设备行为、设备的自描述特征和通用配置语言。
与其他国际标准相比,IEC61850不仅局限于单纯的通信规约,而是数字化(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标准,它指导了变电站自动化的设计、开发、工程、维护等各个领域。
IEC61850标准通过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对象统一建模,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和独立于网络结构的抽象通信服务接口,增强了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可以在不同厂家的设备之间实现无缝连接。
IEC61850是至今为止最为完善的变电站自动化标准。
应用IEC61850标准的好处:实现通信无缝连接,弱化各厂商设备型号加强设备数字化应用,提高自动化性能自定义规范化,可使用变电站特殊要求集成化规模增大,增强无人值守站可靠性减少电缆使用量,节约一/二次设备成本。
应用IEC61850标准的缺点:网络依赖性强,站内通信设备抗干扰性对设备运行影响增大。
IEC61850参考和吸收了已有的许多相关标准,其中主要有:IEC 60870-5-101远动通信协议标准;IEC 60870-5-103继电保护信息接口标准;UCA 2.0(Utility Communication Architecture2.0,公共事业通信体系);ISO/IEC 9506制造商信息规范MMS(Manufacturing Message Specification)——相关标准介绍可参见论文(IEC61850关联标准分析/plugin.php?id=study_download&mod=view&aid=181)。
工业控制系统设计的国际标准随着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工业控制系统在各个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保证工业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国际上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和规范。
本文将介绍工业控制系统设计的国际标准,主要包括系统安全、通信协议、数据交换、设备和网络安全、可靠性设计、人机界面、生命周期管理、控制系统设备、测试与验证和性能评估等方面。
一、系统安全系统安全是工业控制系统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
国际标准要求工业控制系统必须具备高度的安全性,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等方面。
物理安全要求对控制系统的硬件设备进行保护,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使用。
网络安全要求建立完善的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以防止网络攻击和恶意软件的入侵。
数据安全要求对数据进行加密和备份,以防止数据丢失和泄露。
二、通信协议通信协议是工业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标准规定了通信协议的基本要求,包括协议的标准化、互操作性和开放性等方面。
协议的标准化要求通信协议必须符合国际标准,以确保不同厂商的设备可以相互通信。
互操作性要求通信协议必须支持多种通信协议和接口标准,以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互通互连。
开放性要求通信协议必须开放源代码和技术标准,以便于用户进行二次开发和定制化需求。
三、数据交换数据交换是工业控制系统中的重要环节。
国际标准规定了数据交换的基本要求,包括数据格式、数据交换标准和数据传输等方面。
数据格式要求数据必须符合国际标准规定的格式,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数据交换标准要求采用国际标准的通信协议和接口标准,以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
数据传输要求建立稳定可靠的数据传输机制,以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四、设备和网络安全设备和网络安全是工业控制系统中的重要保障措施。
国际标准规定了设备和网络安全的基本要求,包括设备的物理安全、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等方面。
设备的物理安全要求对硬件设备进行保护,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使用。
网络安全要求建立完善的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以防止网络攻击和恶意软件的入侵。
基于CODESYS平台的PLC程序标准化设计作者:李永明,张海来源:《今日自动化》2022年第02期[摘要]PLC技術发展迅速,高级编程语言在PLC中的应用也日益普遍,CODESYS 平台作为其中一款PLC编程软件,逐渐成为未来发展趋势,支持面向对象的编程特点,具备PLC程序标准化的软件基础。
PLC程序标准化是自动化控制系统科学管理的发展方向,不仅可以提升程序的兼容性,容错性,优化资源,提高效率,而且可以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
基于CODESYS平台,阐述了PLC程序标准化的思路、框架和流程,并结合光伏自动化设备的案例进行解析。
[关键词]PLC技术;CODESYS;程序标准化[中图分类号]TP242;TP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6487(2022)02–00–03Standardized Design of PLC Program Based on CoDeSys PlatformLi Yong-ming,Zhang Hai[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PLC technology, the application of high-level programming language in PLC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ommon. CoDeSys platform, as one of the PLC programming software,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development trend in the future. It suppor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and has the software foundation of PLC program standardization. PLC program standardization i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It can not only improve program compatibility, fault tolerance, optimize resources and improve efficiency, but also promot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Based on CoDeSys platform,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dea, framework and process of PLC program standardization, and analyzes it combined with a case of photovoltaic automation equipment.[Keywords]PLC technology; CODESYS; procedure standardizationCODESYS软件是一款基于先进的.NET架构和IEC61131-3国际编程标准的、面向工业4.0及物联网应用的软件开发平台。
C A N总线网络自动化测试平台应用潘俊家1杨芝华1龚进峰2崔根群1(1.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学院天津300134;2.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天津300399)摘要由于现代汽车技术大幅度提高,越来越多的电子控制器应用于汽车中,控制单元数量的增多导致交互的信息增多,这样就促使越来越多的厂家选择C A N总线。
相应的关于C A N总线测试技术也不断更新。
基于C A N oe软件和C A N C as e接口卡、V T Sys t em板卡构建了一个C A N总线网络自动化测试平台。
通过C A N oe软件仿真测试节点、TA E软件编写自动化测试脚本和V T Sys t em板卡,实现对某厂家的车身控制模块(B C M)的O SE K网络自动化测试,减少测试时间,提高测试效率。
关键词C A N总线;测试;自动化;O SEK N M中图分类号:U467.4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3/j.i ss n1674—4861.2013.03.024O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及燃油经济性的要求越来越苛刻,这使得控制单元之间的信息交换越来越密集,传感器和导线的数量越来越多,这使的汽车上的电子控制设备越来越多,控制也越来越复杂。
越来越多的国内主机厂出于对安全性、舒适性、方便性、低公害、低成本的要求已经选择了C A N总线。
C A N总线是目前为止唯一具有国际标准的现场总线。
C A N总线采用非破坏仲裁技术,即使是在网络负载很重的情况下,也不会出现瘫痪现象[1]。
大批量生产出来的C A N总线模块需要配套有效的测试系统来保证其质量。
本文探讨了C A N总线自动化测试平台的搭建与应用,目的在于搭建一种自动化程度高、可靠性高、通用性强、灵活性好、测试速度快的对汽车车身C A N总线模块网络管理功能进行自动化测试的系统。
有利于减少测试时间,提高测试效率,减少测试人力和物力投入。
1网络管理自动化测试的优点网络管理是C A N网络良好工作的必要保障比]。
模糊测试的国际标准1.模糊测试概述模糊测试是一种通过自动或半自动生成随机或者伪随机输入数据来测试软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方法。
这些输入数据可能包含有效的数据、无效的数据或者边界条件的数据。
模糊测试的目标是发现软件中的漏洞、错误和缺陷,提高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2.测试目标与范围模糊测试的目标是对软件系统进行全面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评估。
测试的范围应该涵盖软件的所有功能和方面,包括但不限于:输入验证、缓冲区溢出、加密和解密算法、身份验证机制等。
3.测试方法与技术模糊测试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和技术:输入域模糊测试:通过随机或伪随机的输入生成器来生成可能的输入数据,检测软件对异常输入的处理能力。
输出域模糊测试:通过随机或伪随机的输出生成器来生成可能的输出数据,检测软件对异常输出的处理能力。
内存模糊测试:通过模拟各种内存访问模式来检测软件中的内存错误,如越界读写、非法访问等。
异常模糊测试:通过模拟异常事件,如系统崩溃、断电等,来检测软件在异常情况下的处理能力。
4.测试流程与计划模糊测试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确定测试目标:明确测试的范围和目标,确定需要测试的软件功能和方面。
制定测试计划:根据测试目标,制定详细的测试计划,包括测试用例的设计、测试数据的生成和测试结果的评估等。
开发测试用例:根据测试计划,开发相应的测试用例,包括输入域、输出域、内存和异常等方面的测试用例。
执行测试用例:使用自动或半自动的测试工具来执行测试用例,记录测试结果并进行分析。
分析测试结果: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和修复软件中的漏洞和缺陷。
评估安全性与可靠性:根据测试结果,对软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
5.测试用例设计与生成测试用例是模糊测试的核心,需要根据软件的功能和可能存在的漏洞和缺陷来设计。
测试用例应该覆盖软件的所有功能和方面,并尽可能考虑到各种边界条件和异常情况。
同时,测试用例应该具有可重复性和可扩展性,以便进行更多的测试和验证。
GPTS自动测试系统平台软件(版本3.1)功能与特点相关产品产品介绍G PTS是一套以标准ATLAS编译器(满足IEEE716-1995)、IVI COM技术及IEEE1232推理、诊断技术为核心的面向信号通用自动测试、诊断软件平台。
它由自动测试系统开发环境及测试程序运行环境组成。
功能流程图(点击图片查看大图)运行界面(点击图片查看大图)功能与特点GPTS开发环境的主要功能是在一个统一的软件环境下集成自动测试系统,开发、调试测试、诊断程序。
测试程序运行环境的功能是提供最终用户一个统一的用户界面,控制测试程序运行,显示、打印测试结果,使用软面板控制测试仪器开发环境主要功能∙TPS工程管理:管理组成TPS的ATLAS源代码、适配器描述文件、资源分配文件、诊断模型文件以及其它描述文件∙ATLAS测试程序开发:GPTS支持标准IEEE716-1995ATLAS语言源程序开发、编译、调试∙资源分配:虚拟资源自动、手动分配∙系统资源管理:安装、管理仪器,安装、管理驱动∙系统连线表:图形化方式描述系统内部仪器与适配器接口的连接关系∙适配器描述:图形化方式描述适配器内部的资源及连接关系∙UUT描述:图形化方式描述UUT连接器、针脚及针脚上的信号∙测试仪器软面板:用软面板对仪器进行控制,察看测试程序对仪器的设置及采集的信号∙ATML(IEEE1671)支持:生成标准ATML描述文件,包括:IEEE1671.2仪器描述,IEEE1671.3 UUT描述,IEEE1671.5适配器描述,IEEE1671.6测试站描述运行环境主要功能∙TPS管理:安装、删除TPS∙测试结果管理:测试结果检索、浏览、打印∙测试程序运行控制:装载TPS、自动运行测试程序、单步运行测试程序、自动运行测试程序到断点、暂停/重新运行测试程序、设置遇故障自动暂停、设置单步运行方式∙自动故障诊断:装载诊断模型、选择故障现象、诊断策略自动生成、人工确定诊断策略、测试回退∙软面板:控制测试仪器,观察测试结果及波形GPTS的特点∙通用性:GPTS采用面向信号的ATLAS语言描述测试需求,它既不针对任何特定的应用领域,也不针对特定的设备类型,可以广泛地应用于从模拟到数字,从微波到低频等各种军用、民用机载、舰载、车载电子设备,航天电子设备,通讯设备,工业控制系统等被测对象的功能测试及故障诊断测试。
软件测试常用的质量体系模型
ISO 9000系列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一系列质量管理标准,
它们包括ISO 9000、ISO 9001、ISO 9004等,其中ISO 9001是软
件测试中最常用的标准,它要求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
产品和服务能够满足客户的要求。
CMMI(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是一个软件
过程改进的框架,它描述了组织的软件工程和管理实践,并提供了
一个评估组织过程成熟度的模型。
TMM(Test Maturity Model)是一种用于评估和改进测试过程
的模型,它包括五个不同的成熟度级别,从初始级别到优化级别,
帮助组织评估其测试过程的成熟度,并提供改进建议。
ISO/IEC 15504,也称为SPICE(Software Process Improvement and Capability Determination),是一个国际标准,用于评估和改进软件开发过程的能力。
它提供了一个框架,帮助组
织评估其软件开发过程的能力,并制定改进计划。
IEEE 730是IEEE制定的软件测试文档标准,它定义了软件测
试计划的内容和格式,包括测试范围、测试方法、资源需求等。
IEEE 829是IEEE制定的软件测试文档标准,它定义了测试文
档的内容和格式,包括测试设计规范、测试用例规范、测试报告等。
这些质量体系模型可以帮助组织建立和改进其软件测试过程,
提高软件质量,确保软件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通过遵循这
些模型,组织可以建立可靠的软件测试流程,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
和质量。
ATS软件开发平台研究综述1 引言随着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测试技术和软件技术的迅猛发展,ATS已成为当今测试设备发展的主流。
在ATS中,完成测试流程控制、测试数据分析、测试结果计算等功能的自动测试软件的功能、底层硬件通信能力、仪器控制能力、信息分析处理能力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ATS研制的周期、成本、性能,因此,在组建ATS的过程中,选择软件平台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从当前比较流行的测试软件开发平台入手,通过分析其特点,指出在组建ATS时具体选择哪种软件开发平台,需要综合考虑系统的复杂程度、规模、研制周期要求、经费投入、扩展性要求、开发人员的编程基础和水平等。
2 各种ATS开发软件任何与微软视窗系统的32位动态链接库(DLL)兼容的应用开发环境均可与WIN框架下的软件模块一起工作,均可作为ATS的软件开发平台。
目前,比较流行的测试软件开发平台分为三类:一是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平台,如:Microsoft公司的Visual Basic、Visual C++、Borland公司的Delphi、Sybase公司的PowerBuilder等;二是面向仪器的软件开发平台,最有代表性的是NI公司的LabWindows/CVI和LabView、Agilent公司的Agilent VEE等;三是面向信号的软件开发平台,有代表性的是法宇航的SMART、美国TYX公司的PAWS、我院与Easbeacon公司合作开发的GPATS等。
2.1 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平台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平台是通用可视化编程环境,采用文本式编程语言、面向对象编程,在ATS中应用较广的有:Visual Basic、Visual C++、Delphi、PowerBuilder等。
2.1.1 Visual BasicVisual Basic(以下简称VB)是一种可视化集成开发环境,已从1991年的1.0版本发展到9.0版本。
它采用标准化语言编程,可充分利用Windows提供的一切资源和工具,十分灵活。
第27卷第3期2005年08月探测与控制学报Journa l of D etecti on &Con trolVol .27No .3Aug .2005 3收稿日期:2005204216作者简介:赖根(1978-),男,江西新余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检测技术和测试软件技术研究。
国外自动测试系统发展现状综述赖 根,肖明清,夏 锐,王学奇(空军工程大学工程学院自动测试实验室,陕西西安 710038)摘 要:从通用化、标准化、高性能及远程网络化等方面全面介绍了目前国外自动测试系统的发展现状;就如何加强国际技术合作与交流,不断缩小我国与国际测试水平的差距,提出了观点。
关键词:自动测试系统;通用化;标准化;高性能;远程网络化中图分类号:TP 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1194(2005)0320026205D evelop m en t of Fore i gn Automa ti c Test SystemLA I Gen,X I A O M ing -qing,X I A Rui,WANG Xue -qi(A ir For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Xi’an 710038,China )Abstract:The devel opment of foreign aut omatic test syste m is intr oduced in detail fr om the generaliza 2ti on,standardizati on,high -perfor mance,re mote -net w orking and s o on .Some vie ws are p resented on how t o strengthen the internati onal technol ogy cooperati on and communicati on and shorten the level gap bet w een other countries and ourselves .Key words:aut o matic test syste m;generalizati on;standardizati on;high -perf or mance;re mote -net 2working0 引言 目前,国外自动测试系统(ATS )正朝着通用化、标准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方向迈进。
ISO 29119软件测试标准在现代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软件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软件的质量对于用户体验和商业成功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软件质量和可靠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了ISO 29119软件测试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ISO 29119标准的重要性、应用和相关内容。
一、ISO 29119标准简介ISO 29119软件测试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在2013年发布的一项针对软件测试的国际标准。
该标准为软件测试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和规范,旨在提高软件测试的效率和质量。
ISO 29119标准的制定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总结出了一套成熟的软件测试方法和准则。
二、ISO 29119标准的重要性1. 提高软件质量:ISO 29119标准明确了软件测试的目标、原则和流程,通过规范化的测试方法和控制措施,能够更好地发现和修复软件中的缺陷,从而提高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2. 提升测试效率:ISO 29119标准为软件测试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提供了明确的任务和职责,有序的测试流程和规范的测试文档可以减少无效的测试活动,提高测试效率,节省时间和资源。
3. 降低软件风险:软件中的缺陷可能导致用户体验不佳、功能故障甚至安全漏洞。
通过遵循ISO 29119标准,可以及早发现和修复软件中的问题,降低软件风险,保护用户的利益和数据安全。
三、ISO 29119标准的应用领域ISO 29119标准适用于各类软件测试,包括系统测试、集成测试、单元测试和验收测试等。
它可以被软件测试团队、测试工程师和软件开发人员广泛应用。
无论是自动化测试还是手动测试,都可以基于ISO 29119标准来进行测试设计、执行和评估。
四、ISO 29119标准的主要内容ISO 29119标准涵盖了软件测试全过程的各个方面,包括测试计划、测试设计和实施、测试执行和评价等。
下面将对ISO 29119标准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介绍:1. 测试计划:明确测试的目标、范围、策略和资源,制定测试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