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活页规范训练 3-15 Word版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78.00 KB
- 文档页数:3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5分)A.玉臂.(bì)胳臂..(ɡē bei)虚幌.(huǎnɡ)恍.然大悟(huānɡ)B.嚼.啮(jiáo) 咀嚼.(jué)黄金勒.(lēi) 勒.紧(lè)C.柏.树(bǎi) 柏.林(bó)空好.音(hào) 宁.可(nìnɡ)D.涕泗..(tì sì) 天寒地坼.(chè)金柝.(tuò) 戎.马(rónɡ)解析A项“恍”读“huǎnɡ”;B项“黄金勒.”读“lè”,“勒.紧”读“lēi”;C 项“好”读“hǎo”。
答案 D2.下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5分)A.鄜州坠地堕落黄鹂B.戎马戒严戌守戊戍C.凭轩云鬟蒲公英泪满襟D.频繁篱笆泪盈巾明眸皓齿解析B项戌—戍;戍—戌。
答案 B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5分)①《哀江头》这朵诗苑奇葩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杰作,______千余年来,凡读此诗的人无不拍案叫绝。
②当此之时,严武病逝成都,杜甫痛失挚友,孤苦无依,被迫于衰朽之年,抱病弱之躯,漂泊江湖,______异乡,兼以政治上屡遭排挤,心境自然凄苦异常。
③李白擅长夸张,如“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句______时间上的故意缩短,形象地表现出迟暮之年的到来,不知不觉竟在早晚之间。
A.面世作客经过B.问世作客通过C.面世做客通过D.问世做客经过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运用能力。
“面世”指精神或物质产品与世人见面,强调它的投产上市;“问世”专指作品著作等出版物跟读者见面,强调事物的诞生,一般物质产品不可使用“问世”。
“作客”指寄居在别处;“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经过”指过程、经历;“通过”指以人或物为媒介或手段达到某种目的。
答案 B4.下面对近体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A .近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指的是成熟于唐代的律诗和绝句。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5分)A.伫.倚(zhù)黯.黯(àn) 凭阑.(lán)强.乐(qiǎnɡ) B.参.差(cān)差.使(chāi) 憔悴.(cuì) 谯.楼(qiáo)C.沙堤.(dī) 天堑.(qiàn)珠玑.(jī) 罗绮.(qǐ)解析B项“参”读“cēn”。
答案B2.下列词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5分)A.望极春愁,暗暗生天际。
B.无言谁会凭阑意?C.为伊消得人憔悴。
D.嬉嬉钓叟莲娃.解析B项暗暗—黯黯.答案A3.对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5分)A.伫倚危.楼风细细危:高。
人憔悴消得:消瘦得。
B.为伊消得..高牙:高高飘扬的军前大旗。
C.千骑拥高牙..D.参差十万人家参差:形容楼阁高低不齐。
..解析消得:值得。
答案B4.下面均是摘自宋代词人的词句,请按词人词风选出分类正确的一组()(5分)①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③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⑤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A.①③⑥/②④⑤B.①②③⑤/④⑥C.①③④/②⑤⑥D.①③⑤⑥/②④解析①③⑥婉约,②④⑤豪放.答案A阅读与鉴赏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16分)江城子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
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①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做②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
②便做:纵使。
(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8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8分)。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5分)A.疏.远(shū)碧.绿(bì)嫉妒.(dù) 熔.金(yónɡ)B.闲暇.(xiá) 捻.金(niǎn)簇.拥(cù)冠.中秋(ɡuàn)C.雕栏玉砌.(qì) 暮霭.(ǎi)羽扇纶.巾(ɡuān) 荠.麦(jì)D.豆蔻.(kòu) 初霁.(jì)纤.云(xiān)怆.然(chuànɡ)解析A项“熔”读“rónɡ”。
答案A2.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A.来相.招、香车宝马相:互相.B.谢.他酒朋诗侣谢:谢绝。
C.次第岂无风雨次第:转眼...冠中秋:在秋天的花卉中称首。
D.画栏开处冠中秋...解析A项“相”的意思是“我",偏指一方。
答案A3.下列两联所咏的人物是( )(5分)①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②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A.苏轼辛弃疾 B.苏轼李清照C.辛弃疾李清照D.辛弃疾苏轼解析①“继”、“美芹"、“南宋"是关键词;②“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漱玉集"、“金石录"是关键词。
答案C4.下列修辞手法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 ) (5分)A.梅花妒,菊应羞。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B.落日熔金,暮云合璧。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C.次第岂无风雨?(运用了设问的手法)D.如今憔悴,风鬟霜鬓。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解析C项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答案C阅读与鉴赏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1)~(5)题.(40分)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首句中“风住尘香”用语含蓄,请思考一下,这句话中包含了怎样的情景?暗含着怎样的心情?从下句看,这是一天中的什么时间?为什么“倦梳头"?(8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三、四两句直接抒情,“事事休”是关键,它包含着哪些意思?。
课时跟踪检测(十三)一、阅读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 兰 花柳 永佳娘捧板①花钿簇。
唱出新声群艳伏。
金鹅扇掩调累累②,文杏梁高尘簌簌。
鸾吟凤啸清相续。
管裂弦焦争可逐。
何当夜召入连昌③,飞上九天歌一曲。
[注] ①板:檀板,乐器名。
檀木制的拍板。
②掩调累累:掩不住连续不断的歌曲乐律。
③连昌:唐代皇帝行宫之一,此借指皇宫。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本词第一句从神态、装扮上正面描写佳娘的美丽,为后面写她的歌声做铺垫。
B .叠词“累累”“簌簌”的使用,生动地描绘了佳娘歌声的连绵和高亢。
C .“鸾吟凤啸清相续”化抽象的歌声为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以实写虚,写出了佳娘歌声的清丽婉转。
D .那美妙的管弦和焦尾琴声怎可与佳娘的歌声相争,侧面衬托了佳娘歌声的动听。
E .这首词用铺陈、夸张、比喻的手法为我们刻画了一位拥有美妙歌喉的歌姬,她的歌声让众人为之叹服。
解析:选AC A 项,没有“神态”描写,应是“动作、装扮”;C 项,“鸾”“凤”并不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以实写虚”错误。
(2)“何当夜召入连昌,飞上九天歌一曲”这两句表达了词人什么感情?请简要赏析。
答: 参考答案:①这两句用了想象(或虚写)的手法写出佳娘希望有一天能实现“九天歌一曲”的愿望。
②词人借对歌女的充分肯定表达了对佳娘的欣赏和赞美,并祝愿她有更好的舞台和未来。
③同时,也是借希望佳娘能被欣赏、重用,来表达自己希望被重用,能够大展宏图的愿望。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迷 神 引①柳 永一叶扁舟轻帆卷。
暂泊楚江南岸。
孤城暮角,引胡笳怨。
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
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天际遥山小,黛眉浅。
轻抛,到此成游宦。
觉客程劳,年光晚。
异乡风物,忍萧索、当愁眼。
帝城赊,秦②旧赏楼阻,旅魂乱。
芳草连空阔,残照满。
佳人无消息,断云远。
[注] ①这首词作于柳永五十岁后。
②旧赏:往日的赏心乐事。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上片一起笔便抓住了“帆卷”“暂泊”的舟行特点,约略透露出了旅途的劳顿。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5分)A.瀑布寺.(sì)红绣鞋.(xié)创.伤(chuānɡ) B.攒雪剑(cuán)倚.树(yǐ)啼.鹃(tí) C.命窘(jiōnɡ) 沾粘.(nián)盛钱囤.(dùn) D.馄饨(dùn)清浊.(zhuó)开创.(chuànɡ)解析C项“窘”读“jiǒnɡ”。
答案C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5分)(传说中的风神)A.阴洞吼飞廉..(没有金钱)B.人皆嫌命窘..C.绝顶峰攒.雪剑(聚集)D.清廉贬入睡馄饨(同“混沌”,懵懂)..解析B项命窘:命运不好,处境困窘无奈。
答案B3.下列对文本内容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5分)A.《[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是一首写景的曲子,“比人心山未险”为全曲的警句。
B.《[正宫]醉太平·无题》用语华丽,讽刺独到,从一个侧面揭露了元代社会的病态和世俗风气的腐败。
C.《[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构思奇特,写景议论融为一体。
D.《[正宫]醉太平·无题》多处运用比喻,语言通俗.解析B项“用语华丽"错.应为多用口语,通俗易懂。
答案B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5分)A.行走不够快,我们就跑了起来,跑步不够快,我们就飞了起来.人生旅途上,我们不停地走,跑,飞,可我们的灵魂跟上我们的脚步了吗?B.河南“天价过路费案”的偷逃过路费额由原来的368万元减至49万元,这个结果是公检法部门自身作为使然,还是媒体和公众的舆论使然?C.重法度是书法家理性化思维的体现.《书谱》说:“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而以文字为起点,“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则是道法自然的书法大境界。
D.市工商局启动的“叫停电信收费不合法规则”行动:万人晒话费账单、公开征集侵权证据,是加大反垄断执法力度、推进垄断行业改革的有效措施。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6分)A.停泊.(bó)湖泊.(bō)野旷.(kuànɡ) 粗犷.(ɡuǎnɡ)B.霁.色(jì) 膏腴.(yú)畋.渔(tián) 晦暝.(mín)C.葵藿.(huò) 桑榆.(yú)兀.然(wù) 充塞.(sài)D.松柏.(bǎi) 轻拂.(fú)千沟万壑.(hè) 绕.屋(rào)解析A项“泊”读“pō”;B项“暝”读“mínɡ”;C项“塞”读“sè”。
答案 D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6分)A.烟渚赭黄浩荡追溯B.巍峨危耸兀然树梢C.坦荡海隅青霭禽鹊D.翔集反诘优游无邪解析鹊—雀。
答案 C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6分)A.林表..明霁色(树梢)B.相与尚膏腴..(肥沃,此泛指富贵)C.山泽时晦暝..(隐晦曲折)D.高峰夜留景..(残留着日光)解析晦暝:昏暗。
答案 C4.从我国古代诗歌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来看,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6分) A.《诗经》→汉乐府民歌→建安诗人→李白→白居易→辛弃疾B.《诗经》→汉乐府民歌→建安诗人→杜甫→白居易→陆游C.《楚辞》→汉乐府民歌→李白→杜甫→陆游→龚自珍D.屈原→建安诗人→李白→李贺→苏轼→辛弃疾→龚自珍解析此题意在考查学生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识记文学体裁常识及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诗经》和《楚辞》分别是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源头。
汉乐府在中国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它既继承发展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也继承发展了《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
而建安诗人则是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
屈原和李白都是浪漫主义风格,所以首先排除A 项和D项。
C项中杜甫是现实主义风格,也被排除。
课时跟踪检测(十二)、阅读鉴赏1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②不见封侯印③,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帝所造的帐幕。
《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
甲以居神,乙以自居”。
②茂陵:汉武帝的陵墓。
③封侯印: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句“魂销”二字,真切传神地写出了苏武在异域渡过漫长岁月,骤见汉朝使者时,强烈、复杂难以言表的激动心情。
B.颔联像两幅图画。
一幅是望雁思归图,表现了苏武在胡地对祖国的思念。
一幅是荒塞归牧图,展现了苏武单调、孤寂的牧羊生活。
C.颈联写苏武在匈奴时与出使时的人事变换,流露出恍如隔世的感慨。
“非甲帐”意指不是武帝时的甲帐,隐含着对武帝的追思。
D.颈联用“逆挽法”,先说“回日”再说“去时”,调整时空顺序,“化板滞为跳脱”,在意思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诗的动荡离合之美。
E.尾联运用多种手法:借喻,用“茂陵”喻指去世的汉武帝;化用,“逝川”是从“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化用而出。
解析:选CE C项,“在匈奴时”错,应为“从匈奴归国时”;E项,“借喻”错,应为“借代”。
(2)诗题为“苏武庙”,但诗中实写苏武庙的文字并不多,而是大量运用虚写来呈现内容。
请问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答: ..... . ............................. .............................. . .......参考答案:(好处)大量运用虚写,通过想象,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苏武出使时英气勃发的情景,苏武被扣留匈奴牧羊、思归的凄凉痛苦生活,以及回到汉朝后物非人也非、恍若隔世的感慨,以及对汉武帝的无限追思。
塑造了一个爱国忠君、富有高尚民族气节的汉臣形象。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一、阅读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元小令,完成后面的题目。
[南吕·四块玉]别情关汉卿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
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1)下面对作品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本曲从别后说起,一开篇就表明送别情人之后难以割舍的心境。
语气强烈,情感浓郁,抒发了无休无止,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
B.“一点相思几时绝”,“一点”与“几时”对举,表明一种相思,却能惹起长久的万种离愁,留下了永久难以消失的伤痛。
C.“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这四句寓情于景,描绘了一幅令人心痛欲碎的情境,把送别之情渲染的凄婉动人。
D.“凭阑袖拂杨花雪”一句有二重意味:首先点明季节为初春时候,杨花似雪,暗示别离情景的意味;二是点明处所系有阑杆处,当是高楼远眺。
E.这首小令入木三分地写出一位深情女子送别心上人时的情态和意绪,委婉含蓄而又意味悠长,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感受。
解析:选AD A项,“语气强烈,情感浓郁”分析不当,开篇语气平易,情感抒发表面上也并不浓郁;D项,“初春”说法错误,应为“暮春”。
(2)“凭阑袖拂杨花雪”一句中,“拂”字用得极好,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解析:作答本题,首先指出“拂”的意思。
然后把“拂”字放在诗句中,描述诗句表达的内容,最后指出运用“拂”字,诗句有什么效果或者表达了什么情感。
参考答案:“拂”是轻拂的意思,曲中的女子轻拂掉眼前如雪花般飘扬的柳絮,以免挡住她远望的视线;该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子在恋人离去后望眼欲穿的神态,表达了女子对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2.阅读下面两首小令,完成后面的题目。
[南吕·四块玉]闲 适①关汉卿其二边笑呵呵。
共山僧野叟闲吟和。
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④泼,老瓦盆③,新醅②旧酒投闲快活。
其四态人情经历多。
闲将往事思量过。
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什么!,世⑥耕,东山卧⑤南亩 [注] ①《四块玉·闲适》是一组小令,共四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和第四首。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西畔.(pàn)灵犀.(xī) 钓钩.(ɡōu)射覆.(fù)B.嗟.余(jiē) 转蓬.(pénɡ) 舞筵.(yàn) 苍.生(cānɡ)C.才调.(diào) 可怜.(línɡ)逐.臣(zhú) 吹拂.(fú)D.斜.阳(xié)春苑.(yuàn)蝉.声(cán) 天伦.(lún)解析B项中“筵”应读“yán”;C项中“怜”应读“lián";D项中“蝉”应读“chán”。
答案A2.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5分) A.希冀毕竟独出新裁沧海桑田B.惬意广袤循序渐近根深蒂固C.挑衅拘泥不假思索集思广益D.接洽布署共商国是另辟蹊径解析A项中“新"应为“心”;B项中“近”应为“进”;D项中“布"应为“部”.答案C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5分)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可叹,令人怜悯)A.可怜..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可叹,令人怜悯)..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可爱,指月光善解..人意)D.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可羡,惹人羡慕)..解析A项“可怜”是令人感慨万千,寓微讽之意.答案A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5分)A.“我的孩子们,”他温和而严肃地说:“新教师明天就来,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了,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
B.唐代诗人王维在诗歌和绘画方面都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作品具有空灵之美,正如苏轼对他的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C.人们不会忘记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食指、北岛、顾城、舒婷……等朦胧诗人的名字将永远被镌刻在新中国的诗歌史上。
课时跟踪检测(八)一、阅读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浦途中①杜牧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注] 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
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1)下列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一、二两句描写水陆风光,景中蕴情,再现诗人风尘仆仆的身影和暗淡凄迷的心态。
B.三、四两句直接抒发旅途的孤寂愁闷,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悲情感慨,凄婉动人。
C.“为问寒沙新到雁”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借归雁来喻思归之人,表达出有家归不得的流离之苦。
D.“来时还下杜陵无”一句,轻声一问,把作者对故乡、对亲人的怀念和羁旅的愁思,宛转深致地表现出来。
E.这首诗透过景物的描写,蕴藉而含蓄地抒写怀抱,富有情韵,给人以深至的回味。
解析:选BC B项,“直接抒发”错,应该是间接抒发;C项,“比喻”错,应该是拟人。
(2)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前两句诗中的“萧萧”和“淅淅”两个拟声词。
答: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结合诗句解释两个拟声词的含义,然后结合整首诗的思想情感,阐释其情感内涵。
参考答案:“萧萧”描落叶纷飞之状,暗含秋风无情、寒意萧疏;“淅淅”状秋风飒飒之态,泛起波光,掀动菖蒲,暗含行舟水上、漂泊无依之感。
表现了诗人旅途的艰辛,衬托了孤寂悲凉之情。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鹭鸶杜牧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鹭鸶郑谷闲立春塘烟淡淡,静眠寒苇雨飕飕。
渔翁归后汀沙晚,飞下滩头更自由。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两首诗都对鹭鸶进行了细腻的刻画,杜诗以雪、青玉为喻,突出了鹭鸶的惊艳形貌;郑诗以“闲”“静”来刻画鹭鸶的安静情态。
B.两首诗都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营造意境,杜诗以静衬动,以碧山衬托鹭鸶的动;郑诗以动衬静,以鹭鸶的动衬托环境的静。
C.两首诗都以鹭鸶为描写对象,但形象大不相同。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5分)A.胡骑.(jì)骑.马(qí)才俊.(jùn) 怙恶不悛.(jùn)B.不期.(qī) 期.年(jī)菰.米(ɡū) 妃.子(fēi)C.卷土重.来(chónɡ) 重.量(zhònɡ)莓苔.(tāi) 乌江浦.(bǔ)D.临潼.(tónɡ) 绣成堆.(zuī)虏弦.(xuán) 和煦.(xù)解析A项“悛”读“quān”;C项“苔”读“tái”,“浦”读“pǔ”;D项“堆”读“duī”,“弦”读“xián”。
答案 B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5分)A.山顶千门次第..开(依次)B.长门..灯暗数声来(汉宫名,后来泛指冷宫)C.金河秋半虏弦开...(暗指战争开始)D.胜败兵家事不期..(难以预料)解析虏弦开:应暗指军事侵略。
答案 C3.下列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A.金河/秋半/虏弦/开B.山顶/千门/次第/开C.须知/胡骑/纷纷/在D.胜败/兵家事/不期解析胜败/兵家/事不期。
答案 D4.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5分)A.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B.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C.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D.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解析D项,A、B、C三项均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D项是夸张。
答案 D阅读与鉴赏5.阅读杜牧的《题乌江亭》和王安石的《乌江亭》,回答下面问题。
(15分)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这两首诗都是针对同一历史事件所写的咏史之作,其议论不落窠臼又各具特色,但都能言之成理。
你认为哪一首更好?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杜诗好。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5分) A.渌.水(lù)绿.林好汉(lǜ)鸭绿.江(lù) 氯.气(lǜ)B.殷.红(yān) 殷.切(yǐn)殷.岩泉(yǐn) 殷.勤(yīn)C.澹.澹(dàn) 赡.养(shàn)瞻.仰(zhān) 膳.食(shàn)D.磐.石(pán) 磬.器(qìn)馨.香(xīn) 罄.竹难书(qìnɡ)解析A项“绿.林好汉”应读“lù”;B项“殷.切”应读“yīn”;D项“磬.器”应读“qìnɡ”。
答案 C2.下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5分)A.泥淖船棹悼念掉队B.打烊徜徉佯装安然无恙C.壶浆浆洗船桨壮士D.富饶妖娆饶口令刍荛解析D项“饶口令”中的“饶”应为“绕”。
答案 D3.将下列词语置于下面的语境中,搭配最为恰当的一项是()(5分) 李白成功地在其诗歌中______自我,强烈地______自我,突出了抒情主人公的独特个性,因而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他喜欢采用雄奇的形象表现自我,他诗中那摩天的蜀道、咆哮的黄河、__________的天山、________的匡庐、搏击风云的大鹏,无不寄托着他的胸怀抱负。
①壮观天地②塑造③云海苍茫④表现A.③②①④B.①④②③C.②④③①D.④③①②解析此题考查设置语境的选词填空。
要根据具体语境,针对符合对象的特点及相关词语的搭配来选择。
答案 C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异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5分)A.烟涛微茫信.难求古义:副词,实在。
今义:名词,书信。
B.脚著.谢公屐古义:穿。
今义:写作。
C.势拔.五岳掩赤城古义:超出。
今义:抽出。
D.熊咆龙吟殷.岩泉古义:盛大。
今义:热情。
解析D项殷,在句中作动词用,震响。
答案 D阅读与鉴赏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8分)A.白朴的《[越调]天净沙·春》中的“小桥流水飞红”与马致远的《[越调]天净沙·秋思》中的“小桥流水人家”,都是以景写情,表现了类似的情感。
B.白朴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元曲四大家,其作品有杂剧《墙头马上》、《梧桐雨》,散曲多首,语言质朴,风格清丽。
C.乔吉,元代著名散曲家,与张可久合称“张乔”。
其作品多吟咏山水,写法上重视技巧,讲究词藻音律,风格典雅清丽,为元散曲婉约派代表。
D.元曲是继唐诗宋词之后产生的新诗体,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分为套数和小令。
它的艺术风格为雅俗共赏,文而不文,俗而不俗。
解析表现的情感不同,白朴的表现了对春天的赞美,马致远的抒发了“断肠人在天涯”的伤感。
答案 A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8分)A.月梭.俊.俏疏浚.逡.巡B.霄.汉良宵.消.息硝.烟C.山涧.简.明杀手锏.间.隔D.阑.干波澜.请柬.谰.言解析A项分别读suō、jùn、jùn、qūn;B项都读xiāo;C项分别读jiàn、jiǎn、jiǎn、jiàn;D项分别读lán、lán、jiǎn、lán。
答案 B3.著名的元曲四大家分别是: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选出与他们分别对应的一组作品()(8分)A.《救风尘》《倩女离魂》《汉宫秋》《墙头马上》B.《救风尘》《墙头马上》《汉宫秋》《倩女离魂》C.《汉宫秋》《倩女离魂》《墙头马上》《救风尘》D.《汉宫秋》《墙头马上》《倩女离魂》《救风尘》解析记住作者,还应记住他们的代表作。
答案 B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8分)A.戏剧的角色众多,有生、旦、净、末、丑,形式有说、念、唱、打。
B.元杂剧的结构一般是四折,有些有楔子。
C.明清传奇有自己的特色,多写爱情故事,剧情也比杂剧复杂。
【学案导学设计】2015高中语文综合测试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裨.将/裨.益龃.龉/咀.嚼纰缪./未雨绸缪.B.慑.服/嗫.嚅跻.身/侪.辈对峙./有恃.无恐C.绚.烂/驯.服角.色/角.逐疏浚./怙恶不悛.D.憔悴./淬.火贬谪./嫡.系拜谒./残碑断碣.答案 B解析A项pí/bì,jǔ,miù/móu。
B项shè/niè,jī/chái,zhì/shì。
C项xuàn/xùn,jué,jùn/quān。
D项cuì,zhé/dí,yè/jié。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李白的诗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爆发式的抒情、变幻莫测的想象和明丽的意象。
他把乐府和歌行写得有如行云流水,感情喷薄欲出时,便如黄河之水,奔腾千里,一泻而下。
他的诗里既有建立万世功业在指顾之间的信心,又常常有愤慨不平和对于朝廷黑暗的抨击。
A.变幻莫测B.行云流水C.喷薄欲出D.指顾之间答案 C解析喷薄欲出:喷薄,有力地向上涌起的样子。
形容水涌起或太阳向上初升时涌上地平线的气势。
此处使用对象不当,可改为“喷涌而出”。
A项变幻莫测:变化多端,难以揣测。
B 项行云流水:比喻自然不拘执(多指文章、歌唱等)。
D项指顾之间:指,用手指;顾,回头看。
比喻时间十分短促。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1942年,美国记者白修德冲破重重阻挠报道了河南省的大饥荒情况。
影片《一九四二》使白修德这个人物从历史深处迅速走进人们的视野。
B.元代王振鹏的《江山胜揽图》描绘了仲春季节江南的山水风光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不仅是研究元代社会的“百科全图”,而且是研究元代绘画的重要图像。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5分) A.炊黍.(shǔ)饷.B.啼啭.(zhuàn) 朝槿.(jǐn)C.罟.师(gǔ) 辋.川D.临圻.(qí) 红萼.(è)解析A项,“饷”读“”。
答案 A2.下列字形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5分)A.勘察前仆后继提纲挈领揠旗息鼓B.慰藉优柔寡断穷兵黩武明火执仗C.脉博同仇敌忾利令智昏沽名钓誉D.赧然贻笑大方提心吊胆日没途穷解析A项揠—偃;C项博—搏;D项没—暮。
答案 B3.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5分)A.阴阴夏木啭.黄鹂啭:鸟婉转地叫。
B.罟师..荡桨向临圻罟师:渔人,这里指船夫。
C.草枯鹰眼疾.疾:快。
D.忽过.新丰市过:拜访。
解析过:经过。
答案 D4.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5分)A.王维,字摩诘,曾任尚书右丞,有《王右丞集》。
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诗风空灵、典雅,极富诗情画意。
B.“野老与人争席罢”典出《庄子·杂篇》,杨朱去从老子学道,路上旅舍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旅客们却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仍未得道,心机太重。
C.“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细柳营”本是汉代周亚夫屯兵之地,借用此地名,多了一重意味,意在表现狩猎主人公亦具名将之风度,与其前面射猎的意气风发、飒爽英姿相呼应。
D.“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典出《北史·斛律光传》,史载北齐斛律光狩猎时,射中一雕,称“射雕手”。
此言“射雕处”,有暗示将军的膂力强、箭法高之意。
解析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
答案 B阅读与鉴赏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分)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①。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①氛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分析。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5分)A.千里澄江如练,翠峰如簇。
B.采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C.一水横陈,连岗三面,作出争雄势。
D.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
解析A项应为“千里澄江似练”,B项应为“彩舟云淡”,C项应为“做出争雄势”。
答案 D2.下列选项中没有使用典故的一项是()(5分)A.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B.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
C.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D.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解析B项用了关于王导、谢安的典故,典出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
C项用了祖逖北伐中流击楫的典故。
D项典出《晋书·谢安传》,“小儿辈”指谢安之弟谢石、侄儿谢玄、其儿子谢琰。
答案 A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A.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六朝:是指建都于建康的东晋、西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
B.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
..》遗曲《后庭》遗曲:即《玉树后庭花》。
C.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
河洛:黄河和洛水,代指中原地区。
D.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还:通“环”。
此意:指收复中原的愿望。
解析A项六朝应指建都于建康的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
答案 A4.下列选项中对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A.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长江之水,江水澄澈,像白色的绸带,山峰青翠拥簇,好像竖起的箭头,历历在目。
B.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此句写江面,纵目一望,只见斜阳映照之下,数不清的帆风樯影,交错于江波之上。
细看凝目处,又见西风紧处那酒肆斜插的旗子高高飘浮。
C.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
——镇江北面横贯波涛汹涌的长江,东、西、南三面都连接着起伏的山冈。
这样的地理形式,正是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足以与北方强敌争雄的形胜之地。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6分)A.停泊.(bó)湖泊.(bō)野旷.(kuànɡ) 粗犷.(ɡuǎnɡ)B.霁.色(jì) 膏腴.(yú)畋.渔(tián) 晦暝.(mín)C.葵藿.(huò) 桑榆.(yú)兀.然(wù) 充塞.(sài)D.松柏.(bǎi) 轻拂.(fú)千沟万壑.(hè) 绕.屋(rào)解析A项“泊”读“pō”;B项“暝”读“mínɡ”;C项“塞”读“sè”。
答案 D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6分)A.烟渚赭黄浩荡追溯B.巍峨危耸兀然树梢C.坦荡海隅青霭禽鹊D.翔集反诘优游无邪解析鹊—雀。
答案 C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6分)A.林表..明霁色(树梢)B.相与尚膏腴..(肥沃,此泛指富贵)C.山泽时晦暝..(隐晦曲折)D.高峰夜留景..(残留着日光)解析晦暝:昏暗。
答案 C4.从我国古代诗歌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来看,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6分) A.《诗经》→汉乐府民歌→建安诗人→李白→白居易→辛弃疾B.《诗经》→汉乐府民歌→建安诗人→杜甫→白居易→陆游C.《楚辞》→汉乐府民歌→李白→杜甫→陆游→龚自珍D.屈原→建安诗人→李白→李贺→苏轼→辛弃疾→龚自珍解析此题意在考查学生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识记文学体裁常识及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诗经》和《楚辞》分别是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源头。
汉乐府在中国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它既继承发展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也继承发展了《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
而建安诗人则是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
屈原和李白都是浪漫主义风格,所以首先排除A 项和D项。
C项中杜甫是现实主义风格,也被排除。
第一单元检测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选择题(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驰骋.(chěn)蓦.然回首(mò)踯.躅(zhí) 怏怏.不乐(yàng)B.刹.那(chà) 踌.躇满志(chóu)晌.午() 披荆.斩棘(jīng)C.椽.子(chuán) 桀.骜不驯(jié)纤.云() 否.极泰来(pǐ)D.编纂.() 骁.勇善战()勾.当(gòu) 追本溯.源(sù)解析A项“骋”读chěng;B项“晌”读;C项“纤”读。
答案 D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蕴育分争驰骋疾风劲草B.诀别朝廷问候震耳欲聋C.演译松弛困扰粗制滥造D.失世掂量砝码目不暇接解析A项蕴育—孕育,分争—纷争;C项演译—演绎;D项失世—逝世。
答案 B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最近400年的突飞猛进,大自然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似乎已泾渭分明,不再神秘。
人们不再敬畏自然,凭借手中的科学技术,肆意改变环境。
人们渐生狂妄,争相掠夺自然、破坏自然,把一个本不算大的地球折腾个底朝天。
人类在发展中堕落,在违背自然中自掘坟墓。
忤逆自然的人类将无法在大自然里颐养天年。
A.泾渭分明B.肆意C.忤逆D.颐养天年解析A项“泾渭分明”用来比喻界限分明。
而题目则表示认识深入清楚。
B项“肆意”指不顾一切,由着性子做,此处使用恰当。
C项“忤逆”指不孝顺,这里将大自然喻作人类母亲,使用恰当。
D项“颐养天年”指保养年寿,此处指人类因肆虐自然而不得善终,使用恰当。
答案 A4.下列句子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11月18日,唐老鸭等迪斯尼明星和10名来自日本各地的嘉宾与米老鼠同一天生日参加了生日会,他们为米老鼠带来了一个高约2米的巨大的蛋糕。
B.随着“山寨”含义的不断延伸,许多网友将那些热播电视剧的剧情、人物和风格,并将其改头换面的“本土”电视剧,形象地称为“山寨剧”。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5分)
A.疏.远(shū)碧.绿(bì)
嫉妒.(dù) 熔.金(yónɡ)
B.闲暇.(xiá) 捻.金(niǎn)
簇.拥(cù) 冠.中秋(ɡuàn)
C.雕栏玉砌.(qì) 暮霭.(ǎi)
羽扇纶.巾(ɡuān) 荠.麦(jì)
D.豆蔻.(kòu) 初霁.(jì)
纤.云(xiān) 怆.然(chuànɡ)
解析A项“熔”读“rónɡ”。
答案 A
2.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A.来相.招、香车宝马相:互相。
B.谢.他酒朋诗侣谢:谢绝。
C.次第
..岂无风雨次第:转眼。
D.画栏开处冠中秋
...冠中秋:在秋天的花卉中称首。
解析A项“相”的意思是“我”,偏指一方。
答案 A
3.下列两联所咏的人物是()(5分)
①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②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A.苏轼辛弃疾B.苏轼李清照
C.辛弃疾李清照D.辛弃疾苏轼
解析①“继”、“美芹”、“南宋”是关键词;②“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漱玉集”、“金石录”是关键词。
答案 C
4.下列修辞手法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 (5分)
A.梅花妒,菊应羞。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B.落日熔金,暮云合璧。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C.次第岂无风雨?(运用了设问的手法)
D.如今憔悴,风鬟霜鬓。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解析C项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答案 C
阅读与鉴赏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1)~(5)题。
(40分)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首句中“风住尘香”用语含蓄,请思考一下,这句话中包含了怎样的情景?暗含着怎
样的心情?从下句看,这是一天中的什么时间?为什么“倦梳头”?(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四两句直接抒情,“事事休”是关键,它包含着哪些意思?(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愁苦至极,便想外出游览以排遣愁苦(李清照早年极好游览,《如梦令》即是例证),
这正是下阕的主要意思。
但最终却没有成行,原因是什么?(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载不动,许多愁”历来被人称绝,这一句好在什么地方?(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清照也有激昂豪放的一面,如她的《夏日绝句》这首诗,请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
说说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8分)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风住尘香”一句的意思是:昨天夜里刮了一夜大风,花全都被吹落了。
早晨风停了,路上的尘土因花瓣飘落也带上了香味。
这里头暗含对春天逝去的惋惜和伤感。
从“日晚倦梳头”看,这应该是早晨七八点钟的时候。
之所以“倦梳头”,一是花落春去的伤感,二是下句的“物是人非”。
(2)“事事休”是说所有的事都完了,主要包括国难家仇两方面。
从国难说,朝廷偏安,无力恢复,南逃的北方人有家不能归。
从家仇说,丈夫中年去世,自己孤苦伶仃,漂流异乡,所以“欲语泪先流”。
(3)下阕先说“闻说”,然后有了“也拟”的想法,但终于害怕船太小会被愁苦压沉而只好放弃了。
这个变化过程,十分形象而具体地把自己的愁苦之多、之深突出地表现出来。
(4)“载不动,许多愁”,好就好在把愁写得可摸可感。
愁本来只是一种情绪,是虚的。
如果从本质上去说,也只能说愁得厉害,甚至愁白了头发,这些说法都显得太抽象,而用小船都载不动,就有了重量和质感,这是一种独创,不仅奇特而且形象。
(5)《夏日绝句》这首诗的前两句是对项羽的直接赞扬,后两句的意思是:直到今天人们仍然十分钦佩项羽那种宁死也不愿愧对江东父老的英雄气概。
这实际是借项羽的事迹来指责南宋统治者的投降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