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第1课时 观察物体
- 格式:ppt
- 大小:5.44 MB
- 文档页数:10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1》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全面正确地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3.凭借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正确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课件播放视频:盲人摸象。
师:你们说为什么故事中的每个人说出来的结果都不一样呢生:因为他们每个人摸到的都是大象身体的一部分,各不相同。
2.师:非常对,虽然是同一只大象,但因为摸的位置不同,结果也就不相同。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二、合作探究教学例11.本位观察。
师:出示玩具熊猫这是什么?生答熊猫大家看,老师手里的这只熊猫长什么样子?生1:有两只大大的黑眼睛,头顶上的两只耳朵也是白色的。
生2:手和脚是黑色的,肚皮是白色的。
样子很温顺。
师:老师为每一组也准备了一只熊猫,请每个同学仔细观察,你看到了这只熊猫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课件出示从前、后、左、右拍摄的熊猫照片师:你看到了什么?和屏幕上的哪张照片是一样的?生1:我看到了前面,它有白白的肚皮、粗粗的腿,和第一幅图是一样的。
生2:我看到了右面。
它有粗粗的腿和一只黑耳朵,和第三幅图是一样的。
生3:我看到了左面,它有粗壮的腿也有一只黑耳朵,和第二幅图是一样的。
生4:我看到了后面,它的背部和头部都是白色的,和第四幅图是一样的。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老师想统计一下人数,请看到熊猫前面的同学站起来,看到左面或右面的同学也站起来,没有站起来的同学,看到的是哪一面?2.换位观察。
师:听老师口令,全体起立。
请每组同学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教师做手势表示走到本组的下一张位子上去。
你们现在看到的熊猫的形状和刚才一样吗?那你现在看到了熊猫的哪一面?生1:我看到了左面,刚才看到了前面。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第一课时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解答题1.下面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2.从上面看,各是什么图形?3.下面的图形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4.下图分别是谁看到的?用线连一连.二、连线题5.下面的照片分别是谁拍的?连一连.三、填空题6.在括号里填上正面、侧面或上面.7.画一画.四、作图题8.谁能从方格里面画出各个面.参考答案1.【解析】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不同.考点:观察物体.总结:本题主要考查观察物体,熟练掌握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形状不同是关键.2.【解析】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不同.考点:观察物体.总结:本题主要考查观察物体,熟练掌握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形状不同是关键.3.【解析】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不同.考点:观察物体.总结:本题主要考查观察物体,熟练掌握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形状不同是关键.4.【解析】由图可以发现,房子前面的同学看到的有房子的门,右边的同学看到的上面是一个三角形,下面有窗,剩下的一个就是左边的同学看到的,据此即可连线.考点: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总结:此题考查了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物体的形状,解决的关键是找到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的特征.5.【详解】略6.侧面,上面,正面.【解析】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不同.考点:观察物体.总结:此题考查了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物体的形状,解决的关键是找到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的特征.7.侧,上;上,正,侧【解析】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不同.考点:观察物体.总结:本题主要考查观察物体,展开想象,理解不同方向观察到物体形状不同是关键.8.正面侧面【详解】略。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_第01课时_观察物体(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和掌握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这一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生活中的物体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空间想象和抽象思维方面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来提高。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他们的学习效果有很大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认识和掌握观察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操作卡片等辅助教学,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
3.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操作,体验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方法。
4.交流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成果,分享观察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6.巩固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第一课时《观察物体》(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两部分内容: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从上面观察物体,由平面图形判断立体图形。
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编排上,教材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学——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二)单元教学目标1 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 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 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立体思维。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单元重难点教学重点:能辨认不同位置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会从上面观察物体,由平面图形判断立体图形。
(四)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观察物体》【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不同形状。
过程与方法:知道从不同角度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动手操作,发展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判断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的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学习了位置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
主要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
通过一些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让学生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而且又为以后学习有关几何图形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方法】迁移类推,引导发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吗?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2如果有学生知道,请一名学生讲给大家听,如果学生不知道,教师简单地把故事内容介绍给大家。
第5单元观察物体(一)第1课时观察物体(1)【教学内容】课本第68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时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时看到的图形。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全面、正确地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3.使学生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初步形成全面看待事物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认识到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时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
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物体时看到的图形。
【教学准备】课件、熊猫玩偶若干。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听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吗?几个人摸同一头大象,为什么说得不一样呢?二、探究新知1.观察实物。
(1)明确观察对象,固定观察对象的位置。
师:现在,每组同学请出自己今天带来的小客人,让它和我们一起学习吧。
(每组小组长拿出自己组准备的熊猫玩偶,摆放在桌子的正中间。
)(2)本位观察,初步感知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图形是不同的。
师:请小组里的四位同学分别坐在熊猫的四周,目光正对熊猫,说说你们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
预设1:我看到了熊猫的脸,肚子和脚……预设2:我看到了熊猫的一直胳膊,一只耳朵……预设3:我看到了熊猫的后背和尾巴……预设4:……师小结:看来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熊猫是不同的。
(3)换位观察,建立表象。
师:请小组中的同学都坐到熊猫的前面,从这个位置观察,你们都看到了什么?(相互说一说,边说边用手比画比画。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想一想这时看到的熊猫的样子,把它的样子记在脑子里。
(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顺次到其他三个位置进行观察。
其他三个位置的观察同样按照上面的几个层次展开:看、说、想、记。
)(4)重点观察,对比辨析。
师:刚才有两个位置观察到的熊猫的样子好像差不多,我们再到这两个位置分别看一看,重点看看有什么不同。
(指导学生根据熊猫耳朵上的蝴蝶结进行区分,也可以借助手势,指出熊猫脸及四肢的朝向,以帮助区别。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一、课题:《观察物体》(1)
内容:二年级上册数学书本68页例1。
教学重点:正确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课时知识点:
1.正确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知道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二、课题:《观察物体》(2)
内容:二年级上册数学书本69页例2、例3。
教学重点:辨认简单几何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以及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课时知识点: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几何体的不同形状。
2.知道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几何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第1课时观察物体一. 教材分析《观察物体》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但空间观念还不够成熟,观察物体的能力有待提高。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物体有了一定的认知,但缺乏系统地、有目的地观察物体的方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发现物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找出物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描述、交流等环节,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找出物体的特征。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情景教学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找出物体的特征,如形状、颜色、大小等。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活动,选取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并记录观察到的特征。
4.交流分享:学生展示观察结果,分享观察到的物体特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步骤,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6.巩固练习:设计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不同角度观察2.找出物体特征3.培养空间观念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观察物体(1)(人教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观察物体(1)(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具体章节为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教材中给出了不同的物体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找出物体的不同面和特点。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1. 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物体,找出物体的不同面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物体,找出物体的不同面和特点。
教学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物体的不同面和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准备:不同物体的图片,每个学生一张。
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张白纸,一支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出示不同的物体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物体的不同面有什么特点?”2. 讲解:教师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物体的不同面和特点。
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明白如何用语言表达。
3. 练习: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张物体图片,通过观察,找出物体的不同面和特点,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观察物体找出物体的不同面和特点用准确的语言描述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用准确的语言描述你所观察到的物体的不同面和特点。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物体,让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物体的不同面和特点,达到了教学目标。
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描述物体时,语言表达不够准确,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和改进的地方。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在家里找一些不同的物体,通过观察,找出物体的不同面和特点,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这样既能巩固课堂所学,又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观察和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