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青岛小学科学三上《22 一周的天气》word教案 (2)
- 格式:doc
- 大小:143.00 KB
- 文档页数:5
小学科学三年级高效课堂资料《一周的天气》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对一周天气情况有关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学会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主动、善于与人合作的积极情感,知道搞科学必须尊重事实。
3.体会长期的测量和记录天气情况是非常艰苦的,但却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教学重点统计、分析学生坚持一个周收集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结果。
教学难点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统计、整理、分析数据课前准备观察天气情况的记录表。
各种统计表格的投影片或课件,天气预报的录像。
使用‘学乐师生’拍照、录像,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课时安排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上节课我们对一周的天气情况的数据记录表进行了分类归纳整理。
更科学地通过气温、降水,风向、云量等几方面记录了上周的天气情况。
这节课我们针对一周的天气情况进行总结。
板书课题《一周的天气》二、新课学习总结一周的天气情况。
师:大家对一周的天气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分析、讲解。
你们发现一周的天气情况在各方面分别有什么特点?小组同学讨论讨论。
学生讨论、思考,进行综合性的分析。
提问:谁愿意象电视中的天气预报员那样,把上一周的天气情况向大家做一个总结汇报?学生结合自制图表到讲台前进行交流。
小结:我们再看看本周天气预报是怎样的?播放一周的天气情况录像。
[设计意图:模仿气象员进行天气预报,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恰当描述综合现象的能力。
待学生描述之后再播放录像,不限制学生的思维,同时也让学生对自己的分析进行自我评价。
]提问:我们将一周的天气情况做这样的整理有什么用?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表达自己的看法。
讲述:同学们说的对.整理前一段时间的天气资料,既帮助我们记录、分析本阶段的天气情况,又可以根据这些资料预测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帮助人们总结天气变化的规律.所以,整理天气资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自由活动:谈话:根据我们对天气的研究,我们能不能象科学家那样预测天气呢?学生回答要预测天气情况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把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同一时期的天气记录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才能作出初步的猜测。
《一周的天气》创新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学会了观测及记录“今天的天气”情况的基础上,对一周的天气情况进行汇总,主要进行汇报交流活动,培养学生整理资料、分析数据的能力。
通过对已有信息的处理与分析,进行近期天气情况的预测,引导学生发现观测、记录天气的用途。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怎样进行天气观察之后,学生按照观察天气的方法进行观察天气,并且进行记录。
学生将自己记录的数据要进行分析处理这是科学探究的关键。
有的学生只会观察而没有进行数据的处理,那么这样就会影响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而且学生还不会明白为什么要进行科学探究。
学习目标1.在对一周天气情况的数据整理与分析中获得分析、整理数据的方法;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解读数据。
2.在汇总及分析一周天气情况数据的过程中,体现合作与交流,体验到科学探究应尊重证据。
3.知道长期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是非常有用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评价任务在经历汇总及分析一周天气情况数据的过程后,学习预测近期的天气情况。
教学准备观察天气情况的记录表,各种统计表格的投影片或课件,天气预报的录像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关于天气情况大家已经做了一个多周的记录了;你们记录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你们是怎样记录的?2.学生汇报,并展示记录表、给予学生充足的汇报时间。
3.师:这样的记录,如果拿给别人看,别人会有什么感觉?4.学生:可能很难看明白。
5.谈话:怎样让别人一看就明白呢?6.学生:把我们的记录整理整理,画成表格或其他形式,将这个月的情况记录整理在一张纸上,别人看起来就方便多了。
7.谈话:这个主意不错。
你们认为该怎样整理呢?(针对学生的记录,让学生自己发现记录表的杂乱,引起学生的思考,使学生主动提出整理资料,便于学生在下面的活动中主动探索,有目的地进行活动。
)二、学习新课活动一:讨论整理方案1.提出问题:该如何整理我们的记录呢?小组同学讨论讨论。
19. 一周的天气-青岛2001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青岛本周的天气情况;2.掌握天气预报的基本用语;3.学习使用气象仪器;4.培养学生观察天气变化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天气预报的基本用语;2.学习使用气象仪器;3.培养学生观察天气变化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学习使用气象仪器;2.培养学生观察天气变化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出示气象仪器,向学生解释它们的用处,引入今天的主题:天气预报。
2. 学习天气预报用语教师通过示范和操练,让学生掌握天气预报中常用的用语,如“晴天”、“多云”、“阴天”、“雨天”、“雪天”等。
3. 观察当天天气情况教师带领学生到室外观察当天的天气情况,并让学生用刚学到的用语进行描述。
4. 探究气象仪器教师向学生介绍几种常见的气象仪器,如晴雨表、温度计、风向仪等,并让学生学会使用这些仪器进行天气预报。
5. 合作观察一周的天气情况教师将一周的天气情况制作成图表,分配给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
学生需要在一周的时间内,每天观察当天的天气情况,并在图表上记录相应的信息。
6.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反思,让学生将一周观察到的天气情况进行总结,并回答问题:“你们学到了什么?”、“下次怎么更好地进行天气观察?”等。
五、教学评估通过学生观察记录图表和总结反思的表现,评估学生是否掌握了天气预报的基本用语、气象仪器的使用,以及是否培养了学生观察天气变化的能力。
六、教学拓展学生可以登录气象网站,掌握更多的天气知识。
同时,还可以设计天气预报小游戏,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一周的天气-青岛五四学制2001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根据已知的天气变化,预测未来几天的天气;2.能够记录每天的气温和天气现象,并制作简易的天气图表;3.发表学生的观察结果和对未来天气的预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掌握天气预报的基础知识,学习如何记录天气数据和制作天气图表;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根据已知的天气情况,预测未来几天的天气变化。
三、教学方法1.实验教学法2.观察教学法3.讨论教学法4.探究教学法四、教学流程与课时安排第一课时1.引入课题,告诉学生要学习天气预报的基础知识;2.让学生组成小组,开展实验教学;3.学生观察当天的天气情况,记录气温数据和天气现象;4.课堂讨论,让学生根据现有的数据,预测未来三天的天气情况。
第二课时1.继续让学生进行天气观察和记录,并帮助学生制作天气折线图;2.让学生分析自己制作的天气图表,预测未来的天气变化;3.学生间交流和分享预测结果。
第三课时1.讲解天气预报的基本概念和知识;2.让学生在小组内开展探究性学习,分析不同天气现象与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3.鼓励学生使用多种途径获取并整理更多的天气数据。
第四课时1.学生再次观察和记录天气数据,并制作更为复杂的天气图表;2.学生交流预测结果,并展示自己的天气图表;3.鼓励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
五、教学评价1.学生的天气观察和录入数据是否准确,天气图表的制作是否完整;2.学生的预测结果和预测方法是否合理,预测的准确性如何;3.学生在小组合作和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程度;4.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一周的天气教学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学会了观测及记录“今天的天气”情况的基础上,对一周的天气情况进行汇总,主要进行汇报交流活动,培养学生整理资料.分析数据的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对一周天气情况有关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学会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主动;"善于导人合作的积极情感,"知道搞科学必须尊重事实。
3.体会长期的测量和记录天气情况是非常艰苦的,但却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学生:观察天气情况的记录表。
教师:各种统计表格的投影片或课件,天气预报的录像。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谈话:关于天气情况大家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记录了;你们记录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你们是怎样记录的?2.学生汇报,并展示记录表.给予学生竞足的汇报时间。
3.谈话:这样的记录,如果拿给别人看,别人会有什么感觉?4.学生:可能很难看明白。
5.谈话:怎样让别人一看就明白呢?6.学生::把我们的记录整理整理,画成表格或其他形式,将这个月的情况记录整理在一张纸上,别人看起来就方便多了。
7.谈话:这个主意不错。
你们认为该怎样整理呢? (针对学生的记录,让学生自己发现记录表的杂乱,引起学生的思考,使学生主动提出整理资料,便于学生在下面的活动中主动探索,有目的地进行活动。
)二、学习新课:探究活动:活动一:讨论整理方案。
1.整理资料的方法。
2.提出问题:该如何整理我们的记录呢?小组同学讨论讨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整理的方法,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讨论,对资料整理方法进行提示.指导,如可以将气温.风力.风向.降水.云量等进行分类利用表格.曲线图等方法进行整理。
)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厂"会创造性地解决处理问题。
)3.谈话:同学们来交流一下,你们制定了什么样的方案?如何利用你们的方案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4.学生交流。
2019-2020年青岛版科学三上《一周的天气学案》word教案2019-2020年青岛版科学三上《一周的天气学案》word教案附送:16、今天的天气2019-2020年青岛版科学三上《今天的天气》word教案教材分析:《今天的天气》是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课。
本课在学生认识到天气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上,通过对一天天气情况的研究,使学生亲自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认识到: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如温度、风向、风力、降水学情分析:学生对科学课,有了一定的基础,也积累了很多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法。
通过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对天气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学生并没有掌握和了解天气情况的方法和途径。
通过本节课学习,不仅让学生了解观察天气情况的方法和途径,更重要的是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目标:1、会观察、测量、记录天气数据的办法,会用简单工具观测天气情况,能利用表格等形式记录观测结果.2、体验合作与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的学习态度.3、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如温度、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来描述;会运用天气述语描述一天的天气情况并掌握表示天气的符号.教学重点:学会观察天气情况的方法和途径教学难点:探究获知天气情况的方法。
教法:1、探究法通过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学习的热情。
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事物的能力。
2、分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使他们勇于交流,并能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
学法:重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亲身体会、互相合作、互相讨论、积极进行科学探究,教师只做启发式点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前准备:1、收听天气预报,了解当天的天气情况。
“当天”指进行课堂探究的这一天。
2、观察当天的天气情况。
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当天天气信息,为课堂探究做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二、探究活动三、拓展活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首先是让学生交流自己所观察了解到的“今天的天气”情况,学生通过模仿气象员进行天气预报,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天气》
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天气是指大气现象的变化。
2. 能够观察并记录不同天气的现象和特征。
3. 掌握一定的天气常识,如晴、阴、雨、雪等。
教学准备
1. 教材《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天气》课本和练册。
2. 天气预报图片和标志物。
3. 实验器材:温度计、水杯、冰块、干净布。
4. 教具:PPT、黑板、彩色粉笔、白色粉笔。
教学步骤
1. 导入:出示天气预报图片和标志物,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当
天的天气。
2. 研究:通过展示PPT和讲解,教授天气的概念及常见的天气
现象和特征。
3. 实验: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用温度计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4. 操练: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观察记录,分享各自所了解的天气特征。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复天气的概念和常见天气现象。
6. 练:要求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册相关题,检查理解和掌握情况。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份与天气相关的作业,鼓励学生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
教学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准确理解天气的概念,能够观察并记录不同天气的现象和特征,初步掌握天气常识。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实验记录和练册的答案来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
参考资料
1. 《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课本及练册。
2. 天气预报图片和标志物。
《一周的天气》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了解天气预报的重要性,掌握查看天气预报的方法。
2.进修天气词汇,能够描述不同天气情况。
3.能够根据天气预报做出相应的计划安排。
二、导学内容:
1.天气预报的重要性
2.天气预报的查看方法
3.天气词汇的进修
4.根据天气预报做出计划安排
三、导学过程:
1.导入新知识:请同砚们回想一下最近一次出门时的天气情况,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为什么要关注天气预报?
2.进修天气预报的查看方法:讲解如何通过电视、手机App、互联网等渠道查看天气预报,同时介绍如何解读天气预报中的图表和数据。
3.进修天气词汇: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不同天气情况下的词汇,如晴天、阴天、雨天、雪天、多云等,让学生学会描述不同天气情况。
4.根据天气预报做出计划安排:通过实际案例演练,让学生根据天气预报制定出行计划、穿衣计划等,培养他们根据天气情况做出合理决策的能力。
四、导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天气预报的重要性,掌握了查看天气预报的方法,进修了天气词汇,并且能够根据天气预报做出相应的计划安排。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平时生活中养成关注天气预报的习惯,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做到有备无患。
一周的天气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一周天气情况有关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学会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主动、善于与人合作的积极情感,知道搞科学必须尊重事实。
3、体会长期的测量和记录天气情况是非常艰苦的,但却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二、活动准备:学生:观察天气情况的记录表。
教师:各种统计表格的投影片或课件,天气预报的录像。
三、教学过程:(一)检查导入:谈话:关于天气情况大家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记录了。
你们记录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你们是怎样记录的?学生汇报,并展示记录表.给予学生充足的汇报时间。
讲述:象我们这样的记录,如果拿给别人看,别人会有什么感觉?学生:可能很麻烦.谈话:怎样让别人一看就明白呢?学生:把我们的记录整理整理,画成表格或其他形式,将这个月的情况记录整理在一张纸上,别人看起来就方便多了.谈话:这个主意不错.你们认为该怎样整理呢?【针对学生的记录,让学生自己发现记录表的杂乱,引起学生的思考,使学生主动提出整理资料的问题,便于学生在下面的活动中主动探索,有目的的进行活动。
】(二)探究活动:活动一:讨论整理方案。
1、讨论整理资料的方法。
提出问题:该如何整理我们的记录呢?小组同学讨论讨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整理的方法,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讨论,对资料整理方法进行提示、指导,如可以将气温、风力、风向、降水、云量等进行分类,利用表格、曲线图等方法进行整理。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会创新性地解决处理问题。
】谈话:同学们来交流一下,你们制定了什么样的方案?如何利用你们的方案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学生交流。
尽量让学生将他们所讨论的方案都讲出来,要引导学生重点讲清楚本组方案的使用方法及优点.便于学生比较、选择和使用。
小结:同学们的整理方案很丰富,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小组之间可以互相借鉴。
我们在整理时,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比如我们整理风向时,可以以表格的形式(出示例子),整理气温可以采取曲线图的形式(出示例子),整理降雨量、云量、风力等可以采取图表式(出示例子),等等。
一周的天气
教学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学会了观测及记录“今天的天气”情况的基础上,对一周的天气情况进行汇总,主要进行汇报交流活动,培养学生整理资料.分析数据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一周天气情况有关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学会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主动;"善于导人合作的积极情感,"知道搞科学必须尊重事实。
3.体会长期的测量和记录天气情况是非常艰苦的,但却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观察天气情况的记录表。
教师:各种统计表格的投影片或课件,天气预报的录像。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谈话:关于天气情况大家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记录了;你们记录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你们是怎样记录的?
2.学生汇报,并展示记录表.给予学生竞足的汇报时间。
3.谈话:这样的记录,如果拿给别人看,别人会有什么感觉?
4.学生:可能很难看明白。
5.谈话:怎样让别人一看就明白呢?
6.学生::把我们的记录整理整理,画成表格或其他形式,将这个月的情况记录整理在
一张纸上,别人看起来就方便多了。
7.谈话:这个主意不错。
你们认为该怎样整理呢? (针对学生的记录,让学生自己发现记录表的杂乱,引起学生的思考,使学生主动提出整理资料,便于学生在下面的活动中主动探索,有目的地进行活动。
)
二、学习新课:
探究活动:
活动一:讨论整理方案。
1.整理资料的方法。
2.提出问题:该如何整理我们的记录呢?小组同学讨论讨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整理的方法,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讨论,对资料整理方法进行提示.指导,如可以将气温.风力.风向.降水.云量等进行分类利用表格.曲线图等方法进行整理。
)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厂"会创造性地解决处理问题。
)
3.谈话:同学们来交流一下,你们制定了什么样的方案?如何利用你们的方案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4.学生交流。
尽量让学生将他们所讨论的方案都讲出来,要引导学生重点讲清楚本组方案的使用方法及优点,便于学生比较.选择和使用。
小结:同学们的整理方案很丰富,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小组之间可以互相借鉴。
我们在整理时,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比如我们整理风向时,可以采取表格的形式(出示例子),整理气温可以采取曲线图的形式(出示例子)整理降水量.云量.风力等可以采取图表的形式(出示例子)等等。
(教师边讲边出示准备好的各种图表,以加深或规范学生的方案。
)
例一:风向可以用表格的形式整理:
风向日期
西风
西北风
南风
??????
例二:气温可以采取曲线图的形式整理:
气温(ºC)
20ºC
10ºC
0ºC
-10ºC
-20ºC
例三.降水量可采取图表的形式整理:
10毫升 5.5毫升
降水量(毫米)3日 24日日期
1.教师提示,在制作图表时,一定要在表的上面或下方注明整理的时间和整理人,便于以后查找和使用。
2.学生整理资料。
学生整理,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展示整理的资料,小组之间进行评价,教师恰当进行评价。
3?学生对整理后的资料进行数据分析。
以小组为单元讨论分析数据。
教师参与学生的分析。
"
学生交流分析数据后所获得的结论,尽量让每个小组
都上台展示交流,尽量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
教师将学生整理的天气情况表有针对性地展示于黑板上。
(通过让学生自己对资料进行整理.分祷,健学生获得
整理.分析信息的方法,并从申获得一周的天气情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探究的能力。
)
活动二:总结一周的天气情况。
小结:大家对一周的天气情况采用不同时方法进行了分析.讲解。
你们发现一周的天气情况在各方面分别有什么特点?小组同学讨论讨论。
学生讨论.?思考,进行综合性的分析。
-
3.提问:谁愿意像电视中的天气预报员那样,耙上一周的天气情况向大家作一个总结汇报?
4.学生结合自制图表到讲台前进行交流。
小结:我们再看看本周天气预报是怎样的?
播放一周的天气情况录像。
?
(模仿气象员进行天气预报,?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恰当表述综合现象的能力,待学生表述之后再播放录像,不限制学生的思维,同时也让学生对自己的分析进行课堂评价。
)
1.提问:我们将一周的天气情况做这样的整理有什么用?
2.学生根据自已的理解表达自己的看法。
3.讲述:同学们说的对。
整理前一段时间的天气资料,既可以帮助我们记录.分析本阶段的天气情况,又可以根据这些资料预测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帮助人们总结天气变化规律。
所以,整理天气资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自由活动:
1.谈语:根据我们对天气的研究,我们能不能像科学家那样天气呢?(学生回答)要预测天气情况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把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同一时期的天气记录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才能作出初步的猜测。
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同学们先来预测-一下:下一周的天气情况会是怎样的?我校要在11月份举行冬季越野赛,希望同学们能预测出11 月份的天气情况;通知学校做好准备
2. 学生预测,教师让学生自主发言,尽量不否定学生的预测。
(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猜测,充分发挥学生附推理想象能力。
)
活动评价:教师提出以下几个评价主题:
l.认为哪个小组整理资料的方法合理?为什么?
2.你对自己的表现最满意的是哪些方面?不满意的有哪些方面?
3.这节课你有哪些发规?
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价。
拓展活动:
讲述:今天,我们只是将一周的天气情况做了一个统计。
实际上同学们已经观察记录了一个月的天气情况,希望同学们继续坚持,同时每周或每月做一次表格形式的统计,相信你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事情!
板书设计:
一周的天气
天气预测
风力.风向
云量
气温
课后札记:
在教学“自由活动”这部分内容时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大胆的进行预测,一周后,再对预测的结果进行评议,比一比究竟哪些同学预测得准确。
这样做有助于让学生体会到长期观察.记录.测量天气数据的重要性和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