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减一位数练习2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91 MB
- 文档页数:9
回答:不能。
个位上的6减8不够。
质疑:碰见这种个位不够减的情况,怎么办?用小棒摆一摆,想想怎么算?
三、合作交流达成智慧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说一说36-8应该怎么来计算呢?可以用小棒来摆一摆试一试。
回答1:打开一捆小棒,去掉8根小棒,剩下2根和26根合起来就是28根。
回答2:打开一捆小棒,和6根合起来是16根小棒去掉8根就是8根,再与2捆小棒合起来就是28根。
追问:你能把小棒摆的过程,在算式下面标注口算过程吗?
回答1:
回答2:
课件演示两种不同的算法。
学生同位互说口算过程。
四、活用知识激活智慧
1.完成P70做一做
边做边说怎么计算的。
五、回顾全课、畅谈收获。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开启了自己的智慧,学习了如何算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谁来说一说呢?
相同数位上的数可以直接相减,不够的减需要找十位借一个十来帮忙。
作业设计A:退位减法计算。
B:方框里可以填几?3-6=26
4-8=2
教学反思。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目标1、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2、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4、继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5、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总结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理解退位的道理。
教具学具准备数字卡片、小棒、例题小棒图、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口算:12-7= 13-3-4= 20+4= 35-3=2、学生完成口算练习后,老师帮助学生回顾四组算式的知识点及口算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方法的回忆,为下面新知识的学习探究作铺垫)二、探究1.教学例2。
(1)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列出减法算式。
课件演示例2情景图。
让学生仔细看情景图,说一说从情景图中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共有36个足球,其中一个男生借走8个)课件出示:还剩多少个足球?老师提问: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一共有36个足球,借走8个,从36个里面减去8个就可以求出还剩多少个足球。
列式是36-8)板书:36-8(2)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
动手摆小棒,分组讨论36-8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说一说摆小棒的过程。
(先摆3捆6根表示有36根小棒,6根里面不够减8根,不能用6减8,打开1捆和6根合并,是16根,从16根里面去掉8根,还剩8根,再和另外2捆合并是28根) 还有没有其他摆小棒的方法?(从6根单根的里面不够拿8根,就打开1捆从里面拿8根,还剩2根,再和2捆还有6根小棒合并是28根小棒)在摆小棒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36-8的计算方法。
说一说你的方法。
方法一:先把36分成20和16,用16-8=8,再用8+20=28。
16-8=820+8=28方法二:还可以把36分成26和10,用10-8=2,再用26+2=28。
10-8=226+2=28用不同的方法都可以计算出36-8=28。
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2.教材第70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订正)3.练习十六第4题。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教学目标1.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的算理2.引导学生独立探索,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既是前面已学加减法知识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最直接的基础,它在整个100以内减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难点这节课既要利用原有的知识,也要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填空。
73=()+394=()+9054=50+()68-8=() 49=()+() 82=()+()2.任意说一个两位数,再说出这个两位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二、探究新知1、导入: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时,是通过什么办法找出解题方法的?(摆小棒)这节课我们还是利用这种方法来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
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2、教学例1。
⑴出示35-2。
指到学生用小棒摆一摆,还剩多少根?学生操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⑵引导学生总结:35-2,就是从35根小棒中去掉2根,要先从单根的小棒中去掉2根,剩下的再和原来整捆的小棒合起来,结果是33根。
⑶启发学生结合操作过程归纳计算方法。
①_x0001_35分成3个十和5个一。
②先算5-2=3(即个位上的数先相减)。
③再算30+3=33(即再把个位上的数与整十数合起来)⑷反馈练习。
“做一做”第2题。
3、出示“35-20”。
⑴学生摆小棒计算35-20,边摆边口述。
教师巡视指导,启发学生明确:两位数减整十数,先把整捆和整捆相减,也就是先要把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个位数,再把整十数相减,然后再加上各位上的数。
⑵指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①把35分成30和5②先算30-20=10(即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先相减)③再算10+5=15(即再加上个位上的数)⑶学生互相叙述计算过程:先算30-20=10,再算10+5=15,所以35-20=15。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练习题(附答案)1.填一填。
导学点睛:46-3,先算6-3=3,再算40+3=43;46-30先算40-30=10,再算10+6=16。
2.口算。
29-8= 75-2= 86-4=88-5= 94-1= 73-2=57-6= 69-8= 79-7=58-2= 76-4= 78-8=87-5= 99-7= 39-4=导学点睛: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时,直接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字与一位数相减,结果作为差的个位数字,十位数字与被减数的十位数字相同。
3.算一算。
79-30= 78-50= 77-50=48-20= 45-20= 33-20=72-50= 69-20= 76-40=68-60= 86-40= 57-20=37-10= 89-60= 38-10=导学点睛:计算两位数减整十数,直接用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与整十数的十位数字相减,结果作为差的十位数字,个位数字与原来被减数的个位数字相同。
4.排一排。
> > > >< < < <导学点睛:先算出各算式的得数,再按得数的大小顺序排列。
参考答案1.略2.21 73 82 83 93 71 51 61 72 56 72 70 82 92 353.49 28 27 28 25 13 22 49 36 8 46 37 27 29 284.99-7>88-5>78-5>76-4>58-638-20<85-60<97-70<72-40<91-50。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教学目标1.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的算理2.引导学生独立探索,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既是前面已学加减法知识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最直接的基础,它在整个100以内减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难点这节课既要利用原有的知识,也要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填空。
73=()+394=()+9054=50+()68-8=() 49=()+() 82=()+()2.任意说一个两位数,再说出这个两位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二、探究新知1、导入: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时,是通过什么办法找出解题方法的?(摆小棒)这节课我们还是利用这种方法来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
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2、教学例1。
⑴出示35-2。
指到学生用小棒摆一摆,还剩多少根?学生操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⑵引导学生总结:35-2,就是从35根小棒中去掉2根,要先从单根的小棒中去掉2根,剩下的再和原来整捆的小棒合起来,结果是33根。
⑶启发学生结合操作过程归纳计算方法。
①_x0001_35分成3个十和5个一。
②先算5-2=3(即个位上的数先相减)。
③再算30+3=33(即再把个位上的数与整十数合起来)⑷反馈练习。
“做一做”第2题。
3、出示“35-20”。
⑴学生摆小棒计算35-20,边摆边口述。
教师巡视指导,启发学生明确:两位数减整十数,先把整捆和整捆相减,也就是先要把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个位数,再把整十数相减,然后再加上各位上的数。
⑵指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①把35分成30和5②先算30-20=10(即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先相减)③再算10+5=15(即再加上个位上的数)⑶学生互相叙述计算过程:先算30-20=10,再算10+5=15,所以35-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