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式钢管脚手架发展历史.doc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3
2019年《脚手架(门式)安全技术规范》JGJ 128-20101.1 术语2.1.1 门式钢管脚手架以门架、交叉支撑、连接棒、挂扣式脚手板、锁臂、底座等组成基本结构,再以水平加固杆、剪刀撑、扫地杆加固,并采用连墙件与建筑物主体结构相连的一种定型化钢管脚手架(图2.1.1)。
又称门式脚手架。
2.1.2 门架门式脚手架的主要构件,其受力杆件为焊接钢管,由立杆、横杆及加强杆等相互焊接组成(图2.1.2)。
2.1.3 配件门式脚手架的其它构件,包括连接棒、锁臂、交叉支撑、挂扣式脚手板、底座、托座。
2.1.4 连接棒用于门架立杆竖向组装的连接件,中间带有凸环的短钢管制作。
2.1.5 交叉支撑每两榀门架纵向连接的交叉拉杆。
2.1.6 锁臂门架立杆组装接头处的拉接件,其两端有圆孔挂于上下榀门架的锁销上。
2.1.7 锁销用于门架组装时挂扣交叉拉杆和锁臂的锁柱,以短圆钢围焊在门架立杆上,其外端有可旋转90°的卡销。
2.1.8 挂扣式脚手板两端设有挂钩,可紧扣在两榀门架横梁上的定型钢制脚手板。
2.1.9 调节架用于调整架体高度的梯形架,其高度为600mm~1200mm,宽度与门架相同。
2.1.10 底座安插在门架立杆下端,将力传给基础的构件,分为可调底座和固定底座。
2.1.11 托座插放在门架立杆上端,将力传给基础的构件,分为可调底座承接上部荷载的构件,分为可调托座和固定托座。
2.1.12 加固杆用于增强脚手架刚度而设置的杆件,包括剪刀撑、水平加固杆、扫地杆。
2.1.13 剪刀撑在架体外侧或内部成对设置的交叉斜杆,分为竖向剪刀撑和水平剪刀撑。
2.1.14 水平加固杆设置于架体层问门架两侧的立杆上,用于增强架体刚度的水平杆件。
2.1.15 扫地杆设置于架体底部门架立杆下端的水平杆件,分为纵向、横向扫地杆。
2.1.16 连墙件将脚手架与主体结构可靠连接,并能够传递拉、压力的构件。
2.1.17 连墙件竖距脚手架上下相邻连墙件之间的垂直距离。
门式脚手架分类(一)门式脚手架分类1. 按材料分类•钢制门式脚手架:由钢管和钢板组成,具有高强度和耐腐蚀特性。
•铝合金门式脚手架:由铝合金材料制成,重量较轻,便于搬运和安装。
•木制门式脚手架:由木材制成,适用于轻型和临时性的施工。
2. 按使用方式分类•室内门式脚手架:适用于室内装修及维护工程,具有轻便、易拆装的特点。
•室外门式脚手架:适用于室外建筑施工,需要具备防风、抗震等功能。
3. 按搭建方式分类•需要基础搭建的门式脚手架:搭建前需要进行基础施工,确保脚手架的稳定性。
•不需要基础搭建的门式脚手架:通过与建筑物墙体和结构相连接,不需要额外的基础搭建。
4. 按结构特点分类•独立式门式脚手架:结构独立,可独立支撑和搭建,适用于单独短期使用的场景。
•连接式门式脚手架:通过连接件将多个门式脚手架连接起来,实现更大范围的施工。
5. 按承重能力分类•轻型门式脚手架:适用于轻型施工场合,承重能力较低,一般用于装修、维护等工作。
•中型门式脚手架:适用于中等施工场合,能承受一定重量的材料和工人。
•重型门式脚手架:适用于大型工程施工,承重能力较高,能承受更大重量的材料和设备。
6. 按使用频率分类•移动式门式脚手架:具有便于移动和重复使用的特点,适用于多个施工现场之间的转移。
•固定式门式脚手架:固定在建筑物上,适用于长期使用和固定施工。
7. 按搭建高度分类•低层门式脚手架:适用于低层建筑施工,高度较低,通常在5层以下使用。
•高层门式脚手架:适用于高层建筑施工,高度较高,能满足多层及高空作业的需求。
8. 按安全性分类•标准门式脚手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采用标准化零部件组装而成,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非标准门式脚手架:根据特殊需求定制制作,安全性无法保证,需谨慎使用。
以上是对门式脚手架的主要分类,不同类型的门式脚手架适用于不同的施工场景和需求,施工者应选择合适的门式脚手架来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第四章–门式钢管脚手架1. 门式钢管脚手架的定义门式钢管脚手架,简称门式脚手架,是一种常用的施工脚手架结构,其基本结构就是由立杆、横杆、斜杆、水平杆、落地杆等钢管组成的门式结构。
门式钢管脚手架具有安装方便、拆卸快捷、承载力强、稳定性好等特点,因此在建筑施工中被广泛使用。
2. 门式钢管脚手架的结构组成门式钢管脚手架的主体框架是由立杆、横杆、斜杆、水平杆和落地杆等钢管组成的门式结构,架体上铺设的是钢管或木板作为架面,同时由斜撑和水平撑进行牵引支撑。
其具有以下结构组成:2.1 立杆立杆是门式钢管脚手架的重要构件之一,其长度一般在1.5m至2.5m之间。
立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悬挂或支撑固定。
拼装钢管脚手架时,立杆一般搭配横杆、斜杆等结构进行搭接和固定。
2.2 横杆横杆是门式钢管脚手架的横向连接构件,其长度一般在1.2m至2.5m之间。
横杆的作用是连接相邻两个立杆,以保证脚手架的高度和稳定性。
2.3 斜杆斜杆是门式钢管脚手架的三角形连接构件,其长度一般在1.8m至3.5m之间。
斜杆的作用是将脚手架的自重通过竖向向立杆传递,增加脚手架的稳定性。
2.4 水平杆水平杆是门式钢管脚手架的横向支撑构件,其长度一般在1.8m至3.5m之间。
水平杆的作用是连接相邻两个立杆,增加脚手架的稳定性与承载力。
2.5 落地杆落地杆是门式钢管脚手架的立杆支撑构件之一,其长度一般在1.5m至2.5m之间。
落地杆的作用是支撑脚手架的下部,以增加整个脚手架的稳定性与承载力。
3. 门式钢管脚手架的搭设流程门式钢管脚手架的搭设流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3.1 基础启动首先进行基础施工,包括测量、布置等,落实好施工基础,保证施工质量。
3.2 脚手架的立杆安装在基础完成后,开始进行脚手架立杆的安装。
首先确定横向距离,然后将立杆空中翘起,对齐后加宽,以保证脚手架的高度和稳定性。
3.3 铺设水平杆和斜杆在立杆完成后,进行水平杆和斜杆的铺设。
首先进行水平杆的连接,保证其平整,连接后进行斜杆的铺设,一般建议按两米一个进行铺设。
【文章编号】:1672-4011(2008)04-0260-02浅谈门式钢管脚手架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肖林华(湖南省第六工程公司) 【关键词】:门式钢管;脚手架;应用;发展 【中图分类号】:T U71 【文献标识码】:B当前,做为国内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
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每年有高达八千亿以上的建筑工程量,且正在逐年递升。
脚手架做为建筑行业不可缺少的高空作业工具,无论在结构施工还是室外装饰施工阶段,都需要根据规范要求进行搭设,它不仅做为一种施工操作架,同时还能有效地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因其加工简便,搬运方便,拆装灵活,通用性强等优点,在我国应用十分广泛,在脚手架工程中,其使用量占总量的60%左右。
但是,这种脚手架在搭设时因操作工人(架子工)技术水平高低不一、安全意识强弱有别等原因,搭设时随意性较大,安全保证程度较低,且在搭拆时耗时、费力、劳动强度大,施工工效低,在一定程度上已不能适应当前建设工程高速发展的需要。
我国建设部自1994年将“新型模板和脚手架应用技术”项目选定为建筑业重点推广应用10项新技术之一以来,新型脚手架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其中门式脚手架是建筑脚手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新型脚手架之一。
此种构件式钢管脚手架因安装标准化,装拆简单,承载能力高,使用安全可靠等优点,已越来越受到广大建筑施工企业的青睐。
1 门式脚手架的发展、应用及其特点门式脚手架是美国在五十年代末首先研制成功的一种施工工具。
至60年代初,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先后应用并发展了这类脚手架。
我国自70年代末开始先后从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家引进使用这类脚手架,由于其主架呈“门”字型,所以称为门式或门型脚手架。
这种脚手架以门架、交叉支撑、连接棒、挂扣式脚手板或水平架、锁臂等组成基本结构,再设置水平加固杆、剪刀撑、扫地杆、封口杆、托座与底座,并采用连墙件与建筑物主体结构连成整体的一种标准化钢管脚手架。
各国脚手架的生产和应用概况日本最早使用的脚手架是木脚手架,到了50年代开始大量应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1953年美国首先开发了门式脚手架,不久欧洲各国也先后引进并发展这种脚手架,形成了各种规格的门架体系。
1955年日本许多建筑公司开始引进这种门式脚手架。
但当时日本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应用仍占主导地位。
以后,由于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安全事故不断发生,据介绍,曾在一年内伤亡人数达2856人,所以在1958年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再次发生倒塌事故后,脚手架的安全性被提到日程上来,特别强调脚手架的安全性。
由于门式脚手架拆装方便,承载性能好,安全可靠,在一些工程中开始大量应用。
门式脚手架首先使用在地下铁道高速公路的支架工程。
1956年,日本JIS(日本工业标准)有关脚手架的标准制订,1963年,劳动省在劳动安全卫生规定里也制定了有关脚手架、支撑的一些规定。
这样门式脚手架已成为建筑施工中必不可少的施工工具。
1963年,日本一些规模较大的建筑公司开发、研制或购买门式脚手架,在工程中大量应用。
1965年随着日本超高层建筑的增多,脚手架的使用量也越来越多,1970年,各种脚手架租赁公司开始激增,由于租赁脚手架能满足建筑施工企业的要求,减少企业投资,所以门式脚手架应用量迅速增长。
目前,日本已开发和研究了多种规格的脚手架及附件,脚手架和附件生产厂家也有460多家,远远多于钢模厂家。
如框式脚手架中有门式脚手架,H型脚手架、折叠式脚手架;承插式脚手架中有碗扣式脚手架、圆盘式脚手架、插孔式脚手架、插槽式脚手架等,以及扣件式脚手架。
脚手架扣件大部分采用钢板扣件,并且种类很多,应用范围较广。
以上各类脚手架中,仍以门式脚手架为主,使用量约占50%左右。
日本模板、脚手架的发展方向根据日本设工业会专务理事福井先生介绍,目前日本模板、脚手架工程的发展方向如下:1、产品的安全性。
特别是脚手架和脚手板产品,在设计上不仅要求装拆方便,更要求安全可靠,在脚手架搭设时,周围要有安全栏杆和网栏,脚手板接头之间不能有缝隙,防止杂物掉落伤人。
分析我国建筑脚手架种类及其发展方向摘要:本文从建筑脚手架的种类形式,分析了当前建筑脚手架面临的难题及解决策略,最后对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脚手架;种类;难题;发展方向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building scaffold species form, analyzes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scaffolding problems and solving strategies, finally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is also discussed.Key words: construction scaffolding; type; problem; development direction1 我国建筑脚手架发展历程众所周知,在建筑工程项目中,脚手架属于其中十分重要的工具之一,而我国现在使用的用钢管材料制作的脚手架有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碗扣式钢管脚手架、承插式钢管脚手架、门式脚手架,还有各式各样的里脚手架、挂挑脚手架以及其它钢管材料脚手架。
这些脚手架各有优缺点。
1.1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是我国最初研发的一种脚手架,虽然比较传统,但其一直没被淘汰,依然存在于我国当前建筑事业中。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具有很多优点,比如搭设较为灵活、拆装比较方便、能适应结构的高度与平面变化、通用性很强、承载能力强、坚固耐用、周转次数多、加工材料低廉且工艺简单等。
这种脚手架主要应用在土木工程建设施工中。
此外,除了脚手架之外,其扣件与钢管也可以搭设为井架、栈桥及上料平台。
对于这种脚手架的缺点而言,主要在于零部件比如螺杆、螺母等比较容易损坏,螺栓的上紧程度也各有差异,某些节点处的作用线间存在一定的偏心或者交汇距离等。
1.2 碗扣式钢管脚手架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和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有着差不多的优缺点,比如其承载力大、通用性强、结构稳定可靠、拼拆方便迅速、配件不易丢失、易于加工、管理等。
门式脚手架工程安全技术一、门式脚手架的概念门式脚手架是建筑用脚手架中,应用最广的脚手架之一。
由于主架呈“门”字型,所以称为门式或门型脚手架,也称鹰架或龙门架。
这种脚手架主要由主框、横框、交叉斜撑、脚手板、可调底座等组成。
门式脚手架由美国首先研制成功,它具有拆装简单、承载性能好、使用安全可靠等特点,发展速度很快。
到60年代,欧洲、日本等国家先后引进并发展了这种脚手架。
7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从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家引进门式脚手架体系,在一些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
它不但能用作建筑施工的内外脚手架,又能用作楼板、梁模板支架和移动式脚手架等,具用较多的功能,所以又称多功能脚手架。
门式脚手架是美国在五十年代末首先研制成功的一种施工工具。
由于它具有装拆简单、移动方便、承载性好、使用安全可靠、经济效益好等优点,所以发展速度很快。
至60年代初,欧洲、日本等家先后应用并发展这类脚手架。
目前,在欧洲、日本等国家,门式脚手架的使用量最多,约占各类脚手架的50%左右,并且各国还建立了不少生产各种体系门式脚手架的专业公司。
我国从70年代末开始,先后从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家引进使用这类脚手架,在一些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
到了80年代初,国内有一些和生产厂家开始仿制门式脚手架,直到1985年以后,已先后建立了10家门式脚手架生产厂,门式脚手架在部份地区的施工工程中,开始大量推广应用,并且得到了广大施工单位的欢迎。
但是,由于各厂的产品规格不同,质量标准不一致,给施工单位使用和管理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同时,由于有些厂采用钢管的材质和规格不符合设计要求,门架的刚度小,重量大,运输和使用中易变形,加工精度差,使用寿命短,以致严重影响了这项新技术的推广。
到了90年代,这种脚手架没有得到发展,在施工中应用反而越来越少,不少门式脚手架厂关闭或转产,只有少数加工质量好的单位继续生产。
因此,有必要结合我国建筑特点,研制新型的门式脚架。
脚手架施工方案的发展历程与趋势分析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脚手架施工方案作为建筑施工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通过对脚手架施工方案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以及对目前脚手架施工方案的趋势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施工需求。
一、脚手架施工方案的发展历程脚手架施工方案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文明时期。
最早的脚手架施工方案是由木材搭建而成,主要用于修建高耸的建筑物,如埃及的金字塔和中国的古代宫殿。
然而,传统的木质脚手架不仅搭建繁琐,而且存在着使用寿命短、易受外力影响等问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脚手架施工方案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20世纪初,钢质脚手架的问世,极大地改善了施工的安全性和效率。
钢质脚手架具有结构稳定、承重能力强、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成为当时建筑工地上的主要施工方案。
二、脚手架施工方案的现状分析目前,在建筑行业中,脚手架施工方案已经成为大型建筑工地不可或缺的施工工艺。
各类脚手架产品也不断涌现,包括钢管脚手架、铝合金脚手架和塑料脚手架等。
这些脚手架产品各具特点,可以满足不同建筑需求。
同时,现代脚手架施工方案也越来越注重安全性和环保性。
传统的脚手架施工方案存在着搭建过程复杂、易受外力干扰等问题,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为了改善这一问题,一些新型的脚手架产品开始应用于施工工地。
比如,钢管脚手架使用方便、拆卸快捷,铝合金脚手架重量轻、不易生锈,塑料脚手架具有良好的防腐性能等。
这些新型脚手架产品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而且减少了事故的发生。
此外,现代脚手架施工方案还开始注重环保性。
随着人们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一些对环境友好的脚手架产品也逐渐流行起来。
如再生塑料脚手架,它由可回收材料制成,不仅节约了资源,还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污染。
三、脚手架施工方案的趋势分析未来,脚手架施工方案的发展将朝着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创新,预计将不久的将来,智能化脚手架施工方案将逐渐应用于建筑工地。
脚手架发展历程
中国在1949年前和50年代初期,施工脚手架都采用竹或木材搭设的方法。
60年代起推广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80年代起,中国在发展先进的、具有多功能的脚手架系列方面的成就显著,如门式脚手架系列,碗扣式钢管脚手架系列,年产已达到上万吨的规模,并已有一定数量的出口。
长期以来,由于架设工具本身及其构造技术和使用安全管理工作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致使事故的发生率较高。
有关统计表明:在中国建筑施工系统每年所发生的伤亡事故中,大约有1/3左右直接或间接地与架设工具及其使用的问题有关。
随着中国建筑市场的日益成熟和完善,竹木式脚手架已逐步淘汰出建筑市场,只在一些偏远落后的地区仍在使用;而门式脚手架、碗扣式脚手架等只在市政、桥梁等少量工程中使用,普通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因其维修简单和使用寿命长以及投入成本低等多种优点,占据中国国内70%以上的市场,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的历史演变与发展1. 引言钢管脚手架作为建筑施工中常用的临时支撑结构,承担着分布载荷和提供工作平台的重要任务。
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钢管脚手架的安全问题频繁出现,给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工程质量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应运而生,并经历了历史的演变与发展。
本文将深入探讨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的历史演变与发展,并阐述对于该领域的意义与影响。
2. 早期的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我国建筑施工领域缺乏对钢管脚手架安全的规范性要求。
在这一时期,针对钢管脚手架的安全问题,施工现场主要依靠经验和个别技术要求来解决,缺乏完整的技术规范,无法保证施工人员和项目的安全。
3. 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的出台和推广随着对钢管脚手架安全重视程度的提高,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开始陆续出台。
这一阶段,除国家规范外,地方性的建筑工程安全技术规范也不断涌现,为保障钢管脚手架施工安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这个时期,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也逐渐被项目部、施工单位等接纳和采纳,并得到了初步的推广应用。
4. 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的修订与提升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进步和技术的日新月异,早期的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逐渐显现出局限性。
为了提高钢管脚手架的安全性能和整体质量,许多学术研究和实践经验不断涌现,推动了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的修订和提升。
这一阶段,规范的制定者和修订者着重关注了钢管脚手架的承载能力、搭建方法、材料选择、防腐蚀措施等方面,并将这些内容纳入新一轮的规范修订中。
5. 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的国际化趋势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建筑标准的日益统一,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也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
国际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严格的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对该领域的研究和实践进行了积极探索。
在这个时期,我国的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也开始逐渐借鉴国际经验,与国际接轨,以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和提升。
脚手架发展及盘扣脚手架特点脚手架的发展历史:脚手架是建筑施工过程中常用的临时性支撑设备,用于提供安全稳定的工作平台。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和人们对施工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脚手架的发展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最初,人们使用简单的搭木梯等方式来进行施工作业,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存在许多安全隐患。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开始设计制造更加安全、高效的脚手架。
最早的脚手架采用的是木材搭建,结构简单,但承载能力有限,容易受到外力的干扰而倒塌。
随后,人们采用金属材料制造脚手架,如铁和钢材。
金属材料的使用,使得脚手架的承载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结构也更加稳定。
金属脚手架的出现,使得建筑施工的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也保障了工人的施工安全。
21世纪初,随着快速增长的建筑市场需求,新型的脚手架开始成为发展的热点。
针对传统脚手架存在的一些问题,人们提出了更加先进、更加安全和高效的脚手架解决方案。
这些新型脚手架多采用新材料制造,如铝合金、塑料等,具有轻便、易搭建、耐腐蚀等特点。
脚手架的发展是与施工行业的发展密不可分的,随着建筑行业的规模不断扩大,脚手架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目前,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不断完善脚手架的标准和规范,以提高施工安全和工作效率。
盘扣脚手架的特点:盘扣脚手架是一种常见的脚手架类型,由一系列的连接盘、垂直杆和横杆组成,具有以下特点:1.结构稳定:盘扣脚手架的连接盘和杆件之间采用专用的连接方式,使得脚手架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定,能够承受更大的荷载。
2.安全可靠:盘扣脚手架在搭建过程中,采用连接盘和杆件组合的方式,不需要螺栓和螺母进行固定,避免了松动脱落的现象,减少了安全隐患。
3.搭建方便快捷:盘扣脚手架采用的是模块化设计,连接盘和杆件标准化,容易组装和拆卸,大大提高了施工的效率。
4.适应性强:盘扣脚手架的连接盘和杆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灵活的组合和调整,适应不同的施工需求和场地条件。
5.耐用性好:盘扣脚手架一般采用钢材或铝合金材料制造,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抗腐蚀性能,能够在多个工程周期内重复使用。
门式钢管脚手架发展历史
门式钢管脚手架发展历史是非常久的,适应时代发展生产,凭借优点仍旧在新时代有立足之地,被大众所喜欢着。
下面就门式钢管脚手架发展历史和大家详细聊一聊。
门式钢管脚手架是建筑用脚手架中,应用最广的脚手架之一。
由于主架呈“门”字型,所以称为门式或门型脚手架,也称鹰架或龙门架。
这种脚手架主要由主框、横框、交叉斜撑、脚手板、可调底座等组成。
门式钢管脚手架由美国首先研制成功,它具有拆装简单、承载性能好、使用安全可靠等特点,发展速度很快。
到60年代,欧洲、日本等国家先后引进并发展了这种脚手架。
7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从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家引进门式钢管脚手架体系,在一些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
它不但能用作建筑施工的内外脚手架,又能用作楼板、梁模板支架和移动式脚手架等,具用较多的功能,所以又称多功能脚手架。
门式钢管脚手架是美国在五十年代末首先研制成功的一种施工工具。
由于它具有装拆简单、移动
方便、承载性好、使用安全可靠、经济效益好等优点,所以发展速度很快。
至60年代初,欧洲、日本等国家先后应用并发展这类脚手架,在欧洲、日本等国家,门式钢管脚手架的使用量最多,约占各类脚手架的50%左右,并且各国还建立了不少生产各种体系门式钢管脚手架的专业公司。
我国从70年代末开始,先后从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家引进使用这类脚手架,在一些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
到了80年代初,国内有一些和生产厂家开始仿制门式钢管脚手架,直到1985年以后,已先后建立了10家门式钢管脚手架生产厂,门式钢管脚手架在部分地区的施工工程中,开始大量推广应用,并且得到了广大施工单位的欢迎。
但是,由于各厂的产品规格不同,质量标准不一致,给施工单位使用和管理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同时,由于有些厂采用钢管的材质和规格不符合设计要求,门架的刚度小,重量大,运输和使用中易变形,加工精度差,使用寿命短,以致严重影响了这项新技术的推广。
到了90年代,这种脚手架没有得到发展,在施工中应用反而越来越少,不少门式钢管脚手架厂关闭或转产,只有少数加工质量好的单位继续生产。
因此,有必要结合我国建筑特点,研制新型的门式脚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