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文本的解读
——视角与策略
乐清育英学校 俞国平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王维《山中》
慢慢走,欣赏啊!
一、文本的概念:
(一)定义。
西方的文本一词,源于拉丁文的texere,本意是波 动、联结、交织、编织。
中国”文“的概念:“文”取象人形,指纹身,指 花纹。《说文解字叙》称:“仓颉初作书,盖依类象形, 故曰文。”“文者,物象之本。”物象均具纹路色彩, 因以“文”来指称。
神州毕竟,几番离合……看试手,补天裂! (还能忍受祖国的分裂吗?为了祖国统一,男儿应当积极效力,一 试身手!) 表达的价值:心醉田园,心系祖国!
二、文本解读的基本视角 (三)读者意义:读出自己个性理解
(阅读主体的自我确认)
接受美学的价值观告诉我们,读者的阅读,不是被动、静止地接受 作者的结论和意义,而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己的期待 视野,根据作品中的“空白点”和“不确定性”等“召唤结构”进行思 考、联想、想象、填补、反思,从而创造出自己新的意义的过程。教师 对教材文本的阅读,首先是一般意义上的读者的阅读,同样应在把握文 本基本价值取向的同时,对教材文本给出自己的理解和意义的建构,并 合理地运用于教学。
用件——却是提供信息和背景资料的文章。
3. 意义
语
语言内容(言说什么)
文 文
物质表现 (外部语言)
文本的意义 表达形式(怎样言说) (语词方面)
本
精神意蕴 (内在情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 (为什么言说)
作者的意义 (言说意图)
读者的实际意义(阅读阐析)
语文意义(学科性质、学生考量)
对于语文文本来说,其意义分四个层面:一是作者意义,既作者在 作品中表达的主要意图;二是文本意义,既在具体作品中所呈现出的语 词意义(包括结构);三是读者意义,即读者通过阅读所领悟到的实际 意义;四是语文意义,即在语文学科性质下的学生学习的意义。四个层 次既有差别,又互相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