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解读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3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作者:叶学丽来源:《中国共青团》2016年第12期“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由团中央、教育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国内著名大学和新闻单位联合发起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权威性的全国竞赛活动。
“挑战杯”竞赛始终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在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挑战杯竞赛活动共有两个并列项目,一个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简称大挑;另一个则是“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简称小挑。
两者在比赛侧重点不同,大挑注重学术科技发明创作带来的实际意义与特点,而小挑更注重市场与技术服务的完美结合,商业性更强。
两个项目的全国竞赛交叉轮流开展,每个项目每两年举办一届。
“挑战杯”科技学术竞赛活动的源——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1982年,已经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五个年头。
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渐恢复了它正常的秩序,并加快着科研教学的步伐,努力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这一年,清华大学的校园里出现了一项学生科技学术作品竞赛,出于对外界竞争压力的敏感,学生们把这项活动命名为“挑战杯”。
在同一时期,与清华大学的“挑战杯”竞赛相类似的活动在许多高校都开展起来。
成千上万的大学生通过各种科技竞赛投身于科技实践活动中,发明制作、学术报告成果也不断涌现。
1989年,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共同主办,并得到当时的国家教委的大力支持,清华、北大等全国19所著名高校联合发起,在清华大学举办了第一届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
来自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52所高校的430件作品参加这次展览和比赛。
竞赛沿用了清华大学“挑战杯”的名称,制定了比赛章程,并确定以后每两年一届。
从此,“挑战杯”走进全国大学校园。
1991年11月4日至11日,第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成果交流和评比会在浙江大学举行,共展示了168所高校带来的553项作品。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申请承办办法本办法依据《“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制定,全国组织委员会依据本办法确定“挑战杯”竞赛的承办高校。
一、申办单位需具备如下条件:1.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2.建立了常设的学生学术科技活动组织机构;3.建立了本校大学生科技发明奖励基金;4.具有召开全国组委会会议和举办终审决赛相关活动的人、财、物基础;5.得到所在省(区、市)团委、科协、教育厅和学联等单位的支持;6.获得历届“挑战杯”和“优胜杯”的高校享有优先承办资格。
二、申办单位应向全国组委会递交申请书。
申请书需包括如下内容1.学校概况;2.学生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情况;3.参加历届“挑战杯”竞赛的获奖情况;4.承办“挑战杯”竞赛活动的人、财、物等基础条件和具体方案;5.所在省(区、市)团委、科协、教育厅和学联的推荐意见。
三、申办程序1.在举办当届“挑战杯”竞赛活动终审决赛前一个月,申办高校须向全国组委会办公室(团中央学校部学联办公室)递交承办申请书,承办申请书内容应翔实、明确;2.主办单位应对所有申办高校进行考察,形成书面考察意见,并报全国组委会;3.组委会将各申办单位的申办材料发放给当届所有全国组委会委员,进行审议;4.在当届“挑战杯”竞赛活动终审决赛的最后一次组委会上,当届组委会委员投票表决下届“挑战杯”承办单位。
四、表决办法1.如只有一所候选高校时,以与会组委会成员鼓掌通过的方式表决确定;2.候选高校为两所或两所以上时,由全国组委会委员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确定承办高校。
候选高校为所有符合条件的提出承办申请的单位,并按申报时间先后为序排列。
表决的组织工作由组委会秘书处负责;3.正式表决时,参加表决的全国组委会委员必须超过委员总数的三分之二方可进行。
每张选票限选一所候选高校,选两所或两所以上的为无效选票。
收回的选票等于或少于发出的选票,表决有效;收回的选票多于发出的选票,表决无效,应重新表决;4.组委会委员对候选高校可以投赞成票,可以投弃权票,不可另选其它非候选高校;5.表决时应设监票人和计票人,对选举过程和计票工作进行监督。
一挑战杯简介“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下简称“挑战杯”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地方政府共同主办,国内著名大学、新闻媒体联合发起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
自1989年首届竞赛举办以来,“挑战杯”竞赛始终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在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广大高校乃至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影响,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
竞赛的发展得到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江泽民同志为“挑战杯”竞赛题写了杯名,李鹏、李岚清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题词勉励。
通过挑战杯,参赛者可以和同学合作,在互相学习中激发灵感;更可能得到名师指导,常常有“茅塞顿开”的欣喜。
“挑战杯”能提供给你尽可能多的便利和资金、物力支持,使你拥有一个更好的陶然书海、求索真知的机会。
通过挑战杯,参赛者可以发掘自己的潜力。
“挑战杯”的宗旨之一就是“挑战自我”,探索过程可能漫长而艰苦,也可能经历坎坷失败,从一次次挫折中吸取教训,完善自我,获得宝贵的科研经验。
当大功告成之时,你会欣喜地发现,除了成功之外,你更大的收获是发掘了自己更多的潜力!“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给我们充分的自由空间,开拓我们的思维,发挥我们的想象,实践我们的想法,最终,证明我们的价值!让我们一起充满信心,迎接挑战!挑战杯官方网站:二参赛流程1、开题参加“挑战杯”竞赛,你得从选择一个题目入手。
从现在开始,利用你已掌握的知识和你敏锐的头脑,挖掘你感兴趣的学科中有科研价值的课题。
首先,你必须知道“挑战杯”竞赛的参赛作品类别:(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理、工、农、医类学术论文)理(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及地球科学等)、工(包括石油、化工、机械、仪器仪表、电工、电子、电信、自动化、计算机、建筑、交通运输、轻工业、手工业、动力、环境、劳动保护、土木工程、能源、材料等)、农、医。
2023年挑战杯专项赛解读与思考一、引言2023年挑战杯专项赛是一场备受关注的赛事,它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展现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科研实力。
在这场赛事中,我们看到了许多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和项目,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青年学子们的才华,也为我们展示了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敢于挑战的勇气。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全面解读2023年挑战杯专项赛,并对其中的一些优秀作品进行思考和分析。
二、赛事概况2023年挑战杯专项赛是全国性的赛事,吸引了众多高校学生的参与。
本次赛事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科技、文化创意、社会实践等,参赛作品涉及了多个学科和专业。
这次赛事的举办旨在激发青年学子的创新潜能,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赛事共分为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严格的评审标准和程序。
三、参赛作品解读1. 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作品在本次挑战杯专项赛中,有不少作品关注了可持续发展领域,涉及了环保、清洁能源、可再生资源利用等方面。
这些作品深入探讨了当下社会面临的环境问题,提出了创新的解决方案。
有一支团队通过开发新型太阳能电池,实现了对太阳能的高效利用,并成功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这样的作品不仅具有科研意义,也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 科技创新领域的作品科技创新一直是挑战杯赛事的重点之一,今年也不例外。
参赛作品中涉及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领域,展示了青年学子们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不俗造诣。
其中一些作品甚至涉及前沿领域的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这些作品的涌现,充分展示了我国青年人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实力和潜力,也为未来科技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3. 文化创意领域的作品在文化创意领域,参赛作品涉及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艺术作品的创作与表现等多个方面。
有一支团队通过开发新型文化产品,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还有一些作品以当代社会热点话题为主题,将当代艺术表现手法与社会问题相结合,引起了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申请承办办法
本办法依据《“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制定,全国组织委员会依据本办法确定“挑战杯”竞赛的承办高校。
一、申办单位需具备如下条件:
1.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2.建立了常设的学生学术科技活动组织机构;
3.建立了本校大学生科技发明奖励基金;
4.具有召开全国组委会会议和举办终审决赛相关活动的人、财、物基础;
5.得到所在省(区、市)团委、科协、教育厅和学联等单位的支持;
6.获得历届“挑战杯”和“优胜杯”的高校享有优先承办资格。
二、申办单位应向全国组委会递交申请书。
申请书需包括如下内容
1.学校概况;
2.学生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情况;
3.参加历届“挑战杯”竞赛的获奖情况;
4.承办“挑战杯”竞赛活动的人、财、物等基础条件和具体方案;
5.所在省(区、市)团委、科协、教育厅和学联的推荐意见。
三、申办程序
1.在举办当届“挑战杯”竞赛活动终审决赛前一个月,申办高校须向全国组委会办公室(团中央学校部学联办公室)递交承办申请书,承办申请书内容应翔实、明确;
2.主办单位应对所有申办高校进行考察,形成书面考察意见,并报全国组委会;
3.组委会将各申办单位的申办材料发放给当届所有全国组委会委员,进行审议;
4.在当届“挑战杯”竞赛活动终审决赛的最后一次组委会上,当届组委会委员投票表决下届“挑战杯”承办单位。
四、表决办法
1.如只有一所候选高校时,以与会组委会成员鼓掌通过的方式表决确定;
2.候选高校为两所或两所以上时,由全国组委会委员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确定承办高校。
候选高校为所有符合条件的提出承办申请的单位,并按申报时间先后为序排列。
表决的组织工作由组委会秘书处负责;
3.正式表决时,参加表决的全国组委会委员必须超过委员总数的三分之二方可进行。
每张选票限选一所候选高校,选两所或两所以上的为无效选票。
收回的选票等于或少于发出的选票,表决有效;收回的选票多于发出的选票,表决无效,应重新表决;
4.组委会委员对候选高校可以投赞成票,可以投弃权票,不可另选其它非候选高校;
5.表决时应设监票人和计票人,对选举过程和计票工作进行监督。
监票人和计票人应从组委会成员中推举产生,候选高校人员不得参加监票和计票工作。
五、候选高校获得实到会委员半数以上赞成票者当选。
若候选高校所得赞成票均未超过半数,则以得票数的前两位(含并列)的候选高校再按上述程序重新投票,得票数多者当选。
若重新投票后两所候选高校得票数相同,则由组委会根据他们在当届“挑战杯”竞赛中团体名次的先后决定,名次排列在前的学校作为下
届“挑战杯”竞赛活动的承办者。
六、表决时,如发生超出表决办法规定的情况,由竞赛领导小组裁定。
七、在当届竞赛的闭幕式上举行承办单位的交接仪式。
八、本办法由主办单位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