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各体民间文学 第五节民间谚语和民间谜语
- 格式:ppt
- 大小:941.50 KB
- 文档页数:32
史诗:民族的口述史⏹1、史诗的概念⏹史诗(epic)是一种古老而又宏伟的民间韵文叙事,主要内容是叙述民族的历史,同时而深刻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现实生活。
⏹史诗也是集歌唱与叙述于一身的最宏大的文学,也是至今仍然在口头演唱的最古老的文学。
⏹2根据史诗叙述的内容,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创世史诗⏹二是英雄史诗⏹史诗与历史、现实日常生活的关系:⏹(1)史诗与历史的关系:史诗即是编年史,一本“部落记事”,是习惯与传统的最重要的记录。
⏹(2)史诗与现实日常生活的关系:它带有一般娱乐性质的故事书。
⏹史诗的文体形式史诗在体式上,结合散文文体作品的叙事传统和韵文体作品的抒情和格律,构成宏大的综合性叙事形式。
这种形式是建立在已有神话、传说等散文体文学体裁,有祭词、祝词、赞歌、歌谣、谚语等韵文体裁基础上。
同时,它是神话、编年史、列王传、圣徒传、神普和家族谱系、箴言律法、哀歌、颂诗、碑志、情歌、民间传说、宗教寓言、虚构故事、书信、预言、随感录、启示录等表现形式的汇编,体现着一种百科全书式的写作方式,是世界上最自由、最多样的写作形式的组合。
⏹3、史诗的社会功能⏹(1)构建祖先的谱系⏹史诗是神话思维的产物,是关于起源的故事。
史诗最始时期的内容,主要是追溯人类社会或某一个族群的创始历史和初始时间。
⏹当世俗权威和世俗权力产生之后,史诗就侧重追溯一个统治集团或家族世系的谱系。
⏹2)权力话语的合法性⏹史诗作为一个民族的历史,其传播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抬高最高统治者的身份,以担保历朝权利的的合法性。
⏹4、史诗承载着神话⏹史诗与神话的相同点⏹史诗与神话是一对孪生姊妹,互为依存。
史诗的内容就是神话,神话通过史诗获得了“活”的地位,没有史诗,神话只能变成僵死的文字。
供后人考据;神话则让史诗更为神圣和深邃。
⏹史诗与神话的不同点⏹史诗与神话的思想倾向不完全相同:早期的史诗所叙述的多是人与自然的对话。
随着生产力日益发展,人类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了自已的存在和力量。
民间文学教程注:本篇民间文学知识重点为准备自学考试个人整理,时间仓促,可能存在知识点不够详尽、文字或标点符号缺陷,仅供参考,详细知识请以课本教材为主(亲测课本认真看三遍以上有效)。
教材:民间文学教程(第二版)刘守华陈建宪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云南自考编码:00508民间文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民间文学的定义与范围一、民间文学的性质民间文学创作和传播的主要载体是口语;民间文学的定义: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在生活语境里集体创作,在漫长历史中传承发展的语言艺术,它既是该民族生活、思想与感情的自然表露,有关历史、科学、宗教及其它人生知识的总结,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也是该民族集体持有和享用的一种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生活文化。
民间文学的范围:主要题材有神话、民间史诗、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长诗、民间谚语、民间谜语、俗语、歇后语、民间说唱、民间小戏等;民间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区别与联系共同之处只是形式上的通俗易懂;差别表现三个方面:创作者不同,民间俗个人创作一,创作流传形式不同,民间口语,通俗书面创作和流传二,内容与思想倾向不同,民间是一个民族集体的创作,反映了一个民族或一个群体的思想与情趣,通俗个人创作,反应的内容出自个人的生活感受,创作动机多与商业因素相关,故其思想与艺术水平也良莠不齐。
第二节中国民间文学的发生与发展一、中国民间文学的起源民间文学源于原始社会时期的口头文学活动。
原始形态民间文学主要三个方面:一、建立在劳动节奏基础之上,渗透于生活各个方面的歌谣活动;二、宗教活动中与仪式行为相伴随的神圣叙事,我们今天称之为神话;三、休闲时借于消遣的民间传说与故事。
神话也是原始社会中十分繁盛的民间文学形式之一。
神话的起源,既与先民们为争夺生存而与大自然的斗争有关,也与人类心理的特定发展阶段联系在一起。
古籍神话记载:《山海经》《楚辞》《淮南子》原始人关于神的故事,即神话,其讲述多与特定的宗教活动有关。
二中国民间文化的丰富遗产从周代起,中国已有采录民歌的制度。
说明:局部资料参考是参考其他版本的民间文学民间文学教程复习整理笔记第一章结论〔〕第二章民间文学的根本特征〔〕第三章神话〔〕第四章民间传说〔〕第五章民间故事〔〕第六章史诗〔〕第七章民间长诗〔〕第八章民间歌谣〔〕第九章民间谚语与民间谜语〔〕第十章民间说唱与民间小戏〔〕第十一章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第十二章各族民间文学的交流整合〔〕第十三章民间文学的语境〔〕第十四章民间文学田野作业与科学写定〔〕第十五章民间文学的审美价值〔〕第十六章民间文学的鉴赏与研究〔〕第十七章中国民间文学史略〔〕第十八章世界民间文学泛述〔〕第一章绪论1、识记:民间文学的含义、民间文学是广阔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一种语言艺术。
它运用口语的形式传述故事,展示生活,塑造形象,抒发情感。
它是广阔民众日常生活的组成局部之一,是他们认识社会、寄托理想、表达情感意愿的重要方式和渠道。
2、领会:中国民间文学事业的新开展 (试述民间文学在当代社会的开展变化)在这个多元文化大比拼的时代,每个民族都在努力高扬自己的文化旗帜。
于是,民间文学作为民族传统文化中最鲜明的符号,受到了来自政府和民间的共同重视。
民间文学可以分成原生态、再生态、和新生态三种类型。
原生态民间文学指现在仍活在民众口头和实际生活中的传统民间文学,这一类民间文学正在逐渐衰亡。
再生态民间文学指经过整理和改编,转化为书面或视听文学样式的民间文学,这一类民间文学转变形态后,重新走向千家万户,比以前传播更加广泛。
新生态民间文学指从当代社会生活中自然产生,反映人民某些意愿与时代风尚的新的故事、笑话、歌谣、谚语等,它们将不断涌现,恐怕永无枯竭之意。
借助电脑网络、手机、电视宽带等新的传媒技术,服务于民众生活的各种民间文学创作,得到了更大的开展。
3.领会:民间文艺学的性质 (谈谈对民间文艺学性质的认识)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集体创作与传承的语言艺术,民间文艺学如此是专门研究民间文学的一门科学。
民间文艺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指人民大众的口头文学创作,如神话、传说、故事、史诗、叙事长诗、歌谣、谚语、谜语、歇后语、民间说唱、民间小戏等,但不包括民间工艺美术和民间舞蹈。
民间文学概论民间文学概论目录第一章绪言第二章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第三章民间文学的价值第四章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第五章各族民间文学的交流与相互影响第六章神话第七章民间传说第八章民间故事第一章绪言第一节民间文学的概念一、民间文学称谓的由来二、民间文学的概念与范围三、民间文学的体裁分类第二节学习民间文学的目的和意义民间文学称谓的由来民间文学这个名称是由民俗学演变而来的。
最早提出“民间文学”这个概念的是1846年英国考古学家汤姆斯(W·J·Thoms)。
他所说的“民俗学”(Folklore)的意思是“民众智识”(The Learing of the people)。
他说,民俗是“在普通人们中流传的传统信仰、传说及风俗”,包括了“古时候的举止(manners),风俗,仪式(observanees),迷信,民曲(ballade),谚语等等”。
他的这段论述,含有很重的民间文学成份。
后来,英国的班尼(C·S·Burne)在她的《民俗学概论》的专著中又很明确地指出,民俗学的内容包括传袭的信仰(Beliees),习惯(Customs),故事(Stories),歌谣(Songs),俚语(Sayfngs)等流行于民间的文化事象。
很显然,这些文化事象中的许多品类,正是后来人们所说的民间文学的样式。
这种理论的提出,引起各国学者的兴趣和关注,使他们各自又作了种种解释。
在美国和前苏联,对“民俗学”一词的研究主要是指口头文学或口头创作,近似于民间文学在我国,“民俗学”一词是1913年由日本传入的。
到“五四”运动时期,则有更多的学者从事“民俗学”的研究,但名称尚未统一,有的叫“民俗学”,有的叫“民间文学”,而“民间文学”的概念在学术界已经逐步明朗化。
1955年,我国创办的《民间文学》发刊词明确指出:“这个刊物的主要任务,是推动对全国各民族口头文学的搜集、整理,同时促进这方面的理论研究,……我们要用较多的篇幅来刊载各族人民口头创作。
民间的谚语大全谚语反映的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从内容上来分,大体有以下几种:气象、农业、卫生、社会、学习、歇后语、俗语。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民间的谚语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民间的谚语篇11、一亩园,十亩田。
2、九月不刨葱,十月落场空。
3、一顿省一口,一年省一斗。
4、饥不择食,寒不择衣。
5、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
6、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7、朋友满天下,知己一二人。
8、有狠心的儿女,没有狠心的(爹)娘。
9、老婆枕头底的风,不听也得听。
10、一个朋友一条路,一个冤家一堵墙。
11、让人不算痴,日后得便宜。
12、有钱难买早知道。
13、光棍回头饿煞狗。
14、有枣没枣打一杆。
15、刮不下春风,下不了秋雨。
16、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
17、端谁家碗,受谁家管。
18、吃饭先喝汤,老来不受伤。
19、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
20、七十不保年,八十不保月。
21、吃饭穿衣量家当。
22、越吃越馋,越玩越懒。
23、无病不信神,有病乱求医。
24、平常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25、姥娘抱外甥,累煞不唉哼。
26、千人千脾气,万人万模样。
27、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
28、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29、馋老婆好说媒,懒汉子好赶集。
30、有粉抹在脸上。
31、脱了初一,脱不了十五。
32、话不能说死,事不能做绝。
33、吃不穷,穿不穷,盘算不到就受穷。
34、精打细算,钱粮不断。
细水常流,吃穿不愁。
35、人要脸,树要皮。
36、穷没有根,富没有苗。
37、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38、怕狼怕虎不在山上住。
39、人穷志短,马瘦毛长。
40、露水夫妻不长久。
41、打鱼摸虾,误了庄稼。
42、脚正不怕鞋歪。
43、待要好,大敬小;小敬大,也不差。
44、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45、老要张狂少要稳。
46、七岁八岁狗还嫌。
47、捉贼拿赃,捉奸拿双。
48、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49、随行就市,水涨船高。
50、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
51、好人无长寿,祸害一千年。
有趣的民间谜语大全及答案谜语主要指暗射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测的隐语,也可引申为蕴含奥秘的事物。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经典趣味谜语大全附答案,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有趣的民间谜语大全及答案1. 【谜语】:红彤彤一大蓬,见风它就逞凶狂,无嘴能吃天下物,单怕雨水不怕风(打一自然现象) 【谜底】:薪水:火2. 【谜语】: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黑身体乌黑头,灯前月下陪着你,却是哑巴不开口(打一自然现象) 【谜底】:薪水:影子3. 【谜语】:千言万语并一句(打一气象词) 【谜底】:薪水:多云转少云4. 【谜语】:三江口周瑜纵火(打一气象词) 【谜底】:薪水:风向东南5. 【谜语】:有根不着地,绿叶开白花,到处去流浪,四海处处家(打一植物) 【谜底】:薪水:浮萍6. 【谜语】:小刺猬毛外套,脱去外套露红袍,红袍裹着毛绒袄,袄里睡个白宝宝(打一果品) 【谜底】:薪水:栗子7. 【谜语】:不是糕点不是糖,洁白芬芳袋里装,不能吃来不能喝,每天都要尝尝它(打一常用物) 【谜底】:薪水:牙膏8. 【谜语】:一座桥儿长,桥门排成行,门关蓄大水,门开翻大浪(打一水利设施) 【谜底】:薪水:水闸9. 【谜语】:迷信的人少了(打一字) 【谜底】:薪水:谜10. 【谜语】:四月有人把它栽,八月金花自然开,早向东来晚向西,对着太阳笑开怀(打一果品) 【谜底】:薪水:向日葵11. 【谜语】:木弓铁做弦,拉弓不射箭,沙沙连声响,雪花飘眼前(打一常用物) 【谜底】:薪水:锯子12. 【谜语】:懂得(打一动物) 【谜底】:薪水:知了13. 【谜语】:开隧道质量第一(打一动物名) 【谜底】:薪水:穿山甲14. 【谜语】:一道银光一条线,划过长空似利剑,霎时跑了千万里,眨下眼睛看不见(打一自然现象) 【谜底】:薪水:闪电15. 【谜语】:有眼无珠一身光,穿红穿绿又穿黄,跟着懒人它就睡,跟着勤人它就忙(打一常用物) 【谜底】:薪水:针16. 【谜语】:小小一条龙,胡须硬似粽,活着没有血,死了满身红(打一动物) 【谜底】:薪水:虾17. 【谜语】:远看芝麻撒地,近看黑驴运米,不怕山高道路陡,只怕跌进热锅里(打一动物) 【谜底】:薪水:蚂蚁18. 【谜语】:借助太阳才发光,围绕地球日夜忙,若是地球遮阳光,娃娃指天问爹娘(打一自然现象) 【谜底】:薪水:月蚀19. 【谜语】:个体户(打一建筑名词) 【谜底】:薪水:单人房20. 【谜语】:象糖不是糖,象盐不是盐,人畜不能吃,庄稼吃着甜(打一农用物) 【谜底】:薪水:化肥21. 【谜语】:样式难改(打一工业生产名词) 【谜底】:薪水:定型22. 【谜语】:天(打一科技词语) 【谜底】:薪水:人工合成23. 【谜语】:悬崖挂块大白帘,千手万脚捉不住,近听千军万马吼,远看银泉飞下谷(打一自然物) 【谜底】:薪水:瀑布24. 【谜语】:依样画葫芦(打一科技词语) 【谜底】:薪水:机械制图25. 【谜语】:边境冲突(打一科技词语) 【谜底】:薪水:临界角26. 【谜语】:秽(打一农业词语) 【谜底】:薪水:秧龄27. 【谜语】:只生一个(打一农业词语) 【谜底】:薪水:单产28. 【谜语】:圆口在上方,大脸在下方,长着千只眼,一副怪模样(打一农具) 【谜底】:薪水:筛子29. 【谜语】:一物生得弯,尾巴翘上天,自己不会走,要用鞭子赶(打一农具) 【谜底】:薪水:犁30. 【谜语】:生到世上最热心,不欺老少不欺贪,不怕风吹和雨打,夜夜辛苦伴行人(打一交通设施) 【谜底】:薪水:路灯31. 【谜语】:江似一条龙,夜晚眨眼睛,射出一道光,照亮新前程(打一交通设施) 【谜底】:薪水:航标灯32. 【谜语】:屋里两条路,门外三道叉,只能让人看,不能让人走(打一工业用品) 【谜底】:薪水:电线33. 【谜语】:象似蟠龙不是龙,朱砂一点染头红,去雾缭绕驱飞虎,夜夜为咱除害虫(打一常用物) 【谜底】:薪水:蚊香34. 【谜语】:断肢再植(打一中药) 【谜底】:薪水:骨碎补35. 【谜语】:风丝雨点满地扬。
一、复习重点和难点绪论:民间文学的定义、民间文学的范围。
第一章: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第二章:中国古代民间文学资料的记录与保存、中国现代民间文学资料的搜集、整理与研究第三章:神话的含义、历史上的主要神话学派及其对神话的解释、神话的种类及其代表作品第四章:传说界说、传说的种类与思想内容、四大传说第五章:民间故事的界定、故事的特点、提出AT分类法的人物及其著作、故事的价值、童话、生活故事、寓言、笑话第六章:民间歌谣的含义、民间歌谣的起源与演进、民歌的思想内容与分类、六类民歌的名称与定义、民歌的形式与分类第七章:本章重点掌握史诗的特征与三大英雄史诗第八章:民间叙事长诗的概念、特点与类别、中国民间叙事长诗概况、《哭嫁歌》作品分析第九章:谚语、谜语、歇后语第十章:民间说唱概说、评书、快书与快板、相声第十一章:什么是民间小戏、民间小戏的类型、民间小戏的源流。
二、练习题1.关于杨家将与契丹人作战的传说可归为()。
A.农民起义传说B.起义英雄传说C.反抗外来侵略传说D.革命历史事件传说2.1846年,发明了“Folklore(民俗)”一词的英国考古学家名叫()。
A.阿兰·邓迪斯B.威廉·汤姆斯C.马林诺夫斯基D.斯密斯·汤普森3.据目前掌握的资料,世界上篇幅最长的史诗是藏族的《格萨尔》,它长()。
A.10多万行B.50万行以上C.20余万行D.30万行以上4.鬼故事属于()。
A.魔法故事B.变形故事C.动物故事D.生活故事5.河北农村流传的表述农民传统婚姻观念的谚语“休前妻,毁稚苗,后悔到老”,在内容的类型上可归为()。
A.认识自然和总结生产经验的谚语B.认识社会和总结社会活动经验的谚语C.总结一般生活经验的谚语D.其它6.民间文学在民俗学的学科体系中属于()。
A.精神民俗B.社会民俗C.物质民俗D.语言民俗7.段成式《酉阳杂俎》是一个笔记体作品集,记录了大量民间故事。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民间文学的定义与范围一民间文学的性质1、民间文学属于文学的一个类别,与作家文学,通俗文学相并行的独特语言艺术.2、文学分为:作家文学通俗文学民间文学3、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世代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4、民间文学是原始社会的唯一文学。
5、民间文学从创作主体来说,主要是占人口大多数的下层人民的作品6、民间文学作品:神话史诗传说故事歌谣7、拉法格“民间文学是人民的灵魂忠实、率直和自发的表现形式,是人民的知心朋友,人民向他倾吐悲欢苦乐的情怀,也是人民的科学、宗教和天文知识的备忘录.”8、民间文学创作和传播的主要载体是口语9、西方国家称为Folklore 苏联称为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日本称为口承文艺10、定义: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在生活语境里集体创作,在漫长历史中传承发展的语言艺术。
二民间文学的范围1、民族集体创造的和传承的口头文学,主要体裁有:神话、民间史诗、传说、民间故事、歌谣、长诗、谚语、谜语、俗语、歇后语、民间说唱、小戏。
2、民间文学和通俗文学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共同性:形式上通俗易懂差异性:A创作者不同,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集体创作,通俗文学是个人创作B创作流传形式不同,民间文学是以口语来创作,通俗文学是以书面创作和流传C内容和思想倾向不同,民间文学反映了整个民族或某一群体的思想和情趣,通俗文学反映的内容出自个人的生活感受。
第二节中国民间文学的发生和发展一中国民间文学的起源1、民间文学源于原始社会的口头文学活动2、民间文学类型:A原生态 B 再生态 C 新生态3、原始形态民间文学:A建立在劳动基础上,渗透在生活各方面的歌谣活动B宗教活动仪式伴随的神圣叙事,称为神话C休闲消遣故事和传说二、中国民间文学丰富遗产1、民歌是诗歌创作的奶娘,民间故事则是叙事文学的源头2、甲金文字以及《易经》卜辞里,有很好的歌谣。
2500年前的中国诗歌总集《诗经》3、公元2世纪三国时代,第一本古代笑话专集《笑林》4、唐宋用于讲故事的底本叫“话本"对长篇小说的形成决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