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小组活动准则(2016标准)
- 格式:pdf
- 大小:3.83 MB
- 文档页数:18
QC小组活动管理办法随着企业竞争的日益激烈,质量控制(QC)成为了企业不可或者缺的一环。
为了更好地管理QC小组的活动,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QC小组活动管理办法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QC小组的组建、活动目标、工作内容、活动周期以及成果评估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QC小组的组建QC小组是由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员工组成的团队,旨在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QC小组的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1. 多元化组成:QC小组成员应来自不同的部门和岗位,以确保全面性和多角度的问题分析和解决。
2. 专业化能力:QC小组成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3. 高度参预:QC小组成员应积极参预活动,愿意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意见,共同推动质量改进。
二、活动目标QC小组的活动目标是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减少缺陷和投诉,提升客户满意度。
具体目标包括:1. 缺陷率降低:通过QC小组的活动,发现和解决产品和服务中存在的缺陷问题,降低缺陷率。
2. 流程改进:通过分析流程中的问题和瓶颈,提出改进措施,优化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3. 团队合作:通过QC小组的活动,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和沟通,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
三、工作内容QC小组的工作内容包括问题分析、解决方案提出、实施和效果评估等环节。
具体工作内容如下:1. 问题分析:QC小组成员应采集和整理相关数据,对产品和服务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
2. 解决方案提出:基于问题分析的结果,QC小组成员应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进行可行性评估。
3. 实施措施:QC小组成员应协调各部门和岗位的合作,推动解决方案的实施,确保改进措施的有效执行。
4. 效果评估:QC小组应定期对改进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以确保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
四、活动周期QC小组的活动周期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便调整,但普通包括以下阶段:1. 规划阶段:确定QC小组的目标和工作计划,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
届盘管理J国两动管理为注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司质量管理(以下简称“QC”)小组活动持续有效的开展,激发职工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工程创优提供有利条件,依据中质协《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T/CAQ10201-2016)及国家有关行业规定,并结合我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属各部门、各单位QC小组的组建、活动的开展、考核、成果的申报、评审、活动表彰奖励等。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第三条QC小组活动的开展由技术质量部和工会共同组织实施,负责公司范围内各单位QC小组活动的指导,包括QC教育培训I、QC 小组和课题的注册登记、课题审查、监督活动计划的实施、QC成果的核定、成果的评审、发布、表彰和奖励。
公司及所属单位技术质量部门要会同工会、共青团等部门发动员工积极参加该项活动,并把该活动同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等紧密结合起来。
第四条各级领导要关心和支持开展QC小组活动,提供必要活动条件和活动经费,为QC小组开展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
各单位总工程师或主管领导是QC小组活动的主要负责人,负责本单位QC小组活动的组织推进工作。
第三章小组组建与注册第五条凡在公司内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思想、方法和手段,以改进质量、改进管理、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等为目的开展活动的小组,统称为QC小组。
小组活动要根据本岗位、本工作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依据质量管理基本理论,按照QC小组活动程序,运用质量管理统计方法开展活动,解决课题,完成小组活动目标。
并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围绕企业方针、目标及生产、经营、服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其经验有普遍推广意义。
2.注重全员参与、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并有创新,注重工具方法的应用。
3.坚持学习、实践并传播QC小组活动知识、经验和有关业务、技术知识,不断提高技能和管理水平。
4.重视小组现场活动记录和凭证。
qc小组活动管理细则qc小组活动管理细则一一、总则1、为了充分发挥广大职工在施工现场和工作岗位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广大职工自觉、扎实、有效地开展质量管理活动,保证企业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实现,特制定本办法。
2、质量管理小组是指:凡是在生产和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员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并经登记注册的小组。
3、QC小组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广泛的群众性、高度的民主性和严密的科学性。
QC小组活动,作为持续改进的有效方法,纳入质量管理体系,应以企业的方针目标、项目管理、班组建设、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以及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等活动相结合。
4、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应重视小组活动的管理,把开展群众性的质量管理活动列入工作议程,纳入质量保证体系,做好教育、组织发动和推进工作,并为开展QC小组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创造良好的环境。
5、本办法适用于本单位各类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开展小组活动。
二、QC小组的组建1、组建QC小组,应遵循“自愿参加、上下结合、实事求是、灵活多样”的基本原则,按照小组参加的人员与活动课题的特点,可组建现场型、攻关型、管理型、服务型、创新型等QC小组。
2、为便于自主地开展现场活动,小组人数一般为3—10人为宜,可推选组长1人。
小组人员应保持其严肃性、稳定性,不宜把不参加活动的人员或领导列入小组成员中,如确实需要的,可作为顾问、推进者列入小组成员。
3、QC小组成员的组成要适应课题的需要。
如果课题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等方面的,应着重组建以施工现场工人为主的小组;如遇到技术难题可聘请有关技术人员参加;如果是进行重大攻关或创新,则提倡组织有工人、技术、管理人员参加的三结合小组。
4、QC小组活动要注重实效,小组成员应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热心质量事业,经过QC基本知识的培训,并熟悉本岗位专业技术和工作标准。
目录一、总则 (1)二、QC小组的组建 (1)三、管理和活动过程要求 (3)1、管理 (3)2、QC小组活动要求 (3)四、奖励办法 (5)1、直接经济效益奖励标准 (5)2、无形效益奖励标准 (5)3、项目部将对公司及以上级别的QC小组成果给予奖励 (6)4、奖金分配及追回 (7)5、成果推广 (7)QC小组活动管理细则一、总则1、为了充分发挥广大职工在施工现场和工作岗位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广大职工自觉、扎实、有效地开展质量管理活动,保证企业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实现,特制定本办法。
2、质量管理小组是指:凡是在生产和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员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并经登记注册的小组。
3、以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为主线,以开展QC小组活动为推进载体,以实现“精细管理,节能减耗,降低成本”的目标为工作方向,注重效果、扎实推进,从而达到提升员工队伍素质,改进工作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管理水平的目的。
4、以促进QC成果转化和应用为目标,以生产和服务现场为活动重点,以应用成熟技术、引进新技术为主要途径,围绕公司发展战略,开展质量改进、创新和技术革新,把问题点作为改进点,把改进点作为创新点。
5、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应重视小组活动的管理,把开展群众性的质量管理活动列入工作议程,做好教育、组织发动和推进工作,并为开展QC小组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创造良好的环境。
6、本办法适用于本项目各类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开展小组活动及QC小组活动全过程的管理。
二、QC小组的组建1、为使QC小组活动顺利开展,成立以下组织机构。
组长:XXX副组长:XXX XXX组员:各管段技术员、实验室主任、测量队长(根据课题更换组员)。
2、职责及要求:组长负责小组活动实施情况的上报及汇报;负责制定小组活动计划;负责分配各组员的任务、领导小组按计划有效实施,并督促、跟踪进度;出现问题时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