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怎样走办学特色之路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14
走办学特色之路是农村小学进展战略的必定选择一、农村小学目前存在的要紧问题:(一)生源流失日益严峻。
在走访的这几所小学中,有两所小学往常曾经有小学部与初中部,而现在却只保留了小学1-3年级,且每个年级只有20个左右的学生;有三所学校保留了3-6年级,但学生也是寥寥无几。
这些小学因生源不足,只有开复式班,给一个年级上课,另一个年级的学生就做作业,小孩们的听课时刻大打折扣,且两个年级之间相互干扰,小孩们无法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还有一所比较好的镇办小学,1-6年级都有学生,然而每个年级人数只有30个左右,这些学生中几乎没有本镇的,大差不多上来自镇附近农村或离县较远农村的寄宿生,本镇的小孩几乎都流到了县城的小学。
小小年纪便要在学校寄餐或寄宿,而且农村小学的住宿条件较差,学生的安全以及学校的责任成为一个新问题。
据这几所学校校长介绍,学生流失是最近几年才开始的,随着人们家庭收入的提高,为让小孩有更好的学习条件,为不让小孩输在起跑线上,家长千方百计送小孩到镇或县城教学质量好的地点读书,许多到外地打工的家长把小孩带到外地就读,造成生源流失。
学生人数太少的学校难以合理配置师资,不能保证正常开展各种规范有序的教学活动,不仅造成教育资源的白费,而且造成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师资队伍水平偏低。
在素养教育不断推进的今天,教师的短缺大概不应该再是教学所面临的问题,但我们在调查中发觉,教师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普遍偏低,年龄结构普遍偏大。
教师中多数是中师毕业生,还有部分是民办转正的,普遍缺乏专业素养。
因此,教师所从事的教学与其专业不相吻合,大部分小学并没有专业的音乐与美术教师,老师在上美术课的时候就只得让学生临摹一些书上的图画,上音乐课时只让学生听一下磁带上的歌曲。
还有的学校连语文、数学老师都只有小学文化水平,只只是这些教师已在几十年的教育教学中逐渐积存了丰富的经验。
个不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当有了一定的名望和资历后,也想方设法转为公务员或转向其它行业。
浅谈农村学校特色发展思路--规划学校发展,建设乡村现代学校规划田静工作坊第一小组刘勇良学校特色建设是学校提高办学质量和提升办学品位的必由之路。
学校特色本身具有一种感召力,它能够凝聚起师生的上进心和创造力,有利于围绕办学目标,优化学校内部办学资源的配置,形成强大的办学活力;能够有效地促进学校工作的整体优化,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学校的综合“校力”;有利于学校树立良好而独特的公众形象,将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因为只有赢得社会支持才能获得自身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当学校校园拥有了特色的氛围和文化,教师拥有了特色的精神和素质,学生拥有了特色的快乐和成长,则特色学校也就形成。
创建一个令我们自豪的特色学校,必定会使学校教育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精品化之路。
农村中小学处于经济底子薄,信息相对闭塞的农村地区,无论是师资水平、办学条件,还是教育的外部环境与城市学校相比,都存在一定的差距,特色学校的建设也相对困难些。
根据我校特色打造历程,我认为农村小学建设特色学校、走特色教育之路应从如下方面入手。
一、找准特色办学的突破口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学生家庭的基本特点是:父母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较大;父母有的长时间在城区上班,早出晚归,有的远离家乡到外地务工,与孩子接触的时间很少;管孩子的大多是爷爷奶奶,对孩子较宠爱,往往忽视孩子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教育。
同时由于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的影响,学校的对外联系、对内反思日益加强。
因此,学校的未来发展面临更多更大的机会和其他不确定因素。
在这一背景下,学校决定以特色项目为突破口,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工作的重点,以文明班级创建和课外兴趣小组训练为切入点,全力推进学校的特色建设,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化,加快学校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二、创建特色教育的载体1.加强班级特色的创建工作。
依据班主任的特长,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等,确定恰当的班级特色,如:棋艺人生、文艺表演、手工制作等,围绕特色,布置班级文化,营造氛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人人都得到发展。
沉淀传统文化精髓打造村小特色响水小学一直着力打造学校特色,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背景下,学校各项工作取得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校在办出自己独特的风格,提高办学品位,谋求学校、教师、学生更好发展做着不懈的努力。
学校根据自身、学生群体的特点和地方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集体智慧,在全乡农村小学中,已形成独特的办学特色和风格。
特色办学做法1.秉承文化墙、体育墙文化,彰显校园个性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是德育教育的场所。
将“仁义礼智信”传统文化精髓融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规划出独具特色的文化墙,通过序言导入,江西名人简介到中国古代文化名人“仁义礼智信”故事讲述,以中国书画形式展示,成为中心小学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线,在全乡农村小学中独树一帜。
通过文化墙丰富多彩的故事内涵、人物形象,传统教育精髓流入师生心中,塑有理想的教师,育有特长的学生,办有特色的学校,努力把学校办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农村品牌学校。
我校立足实际,充分利用宣传墙报,和各式各样的温馨提示牌,做到“让每堵墙都会说话,让每个景点都有寓意”。
2.搭建书画、诗词诵读平台,构建特长教育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写字和诗词诵读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坚持开展写字活动。
为了让学生受到传统书法教育,能写出一手好字,让有书法特长的教师担当指导老师,落实抓好每天中午15分钟的练字时间,以语文老师牵头,打造成特色课外活动。
(2)积极开展诗词诵读活动,不断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素养。
我们提出“感恩励志讲奉献,读书写字学做人”的办学理念,思想意识上要求“感恩励志讲奉献”,行动上要求“读书写字学做人”,读写做合。
在书法教育方面,要求学生“写字从一笔一画训练,做人从一言一行开始”。
从分班进行写字练习,抽调专门教师执教,在四4、六年级中选出表现突出学生参加学校书法兴趣班学习练习。
每月,以班为单位收集整理学生书法作品,在校橱窗中展示。
师生作品每学期展览数期。
每学期开展一次师生书法大练兵活动,邀请有书法特长老师现场指导,学生可进一步了解熟悉中华经典,既练习展示了书法技能,又在其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感悟分享:农村小学校长如何打造具有特色的教育品牌??农村小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孩子们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要想在竞争激烈的教育市场中站稳脚跟,必须要有自己的教育品牌。
但是,如何打造具有特色的教育品牌呢?这是每一位农村小学校长都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以“特色”为关键词特色,是品牌的核心元素。
校长要想打造具有特色的教育品牌,必须要找到学校的定位点。
具体来说,就是要从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方式、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思考,找到自己的办学特色。
只有依托于自己的特色,才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和家长。
二、强化教育理念校长要想打造具有特色的教育品牌,必须要有自己的教育理念。
这个教育理念要与学校的特色相匹配,并且要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之中。
同时,校长要不断地强化教育理念的传递和推广,在师生中形成共识和认同。
三、建立团队合作教育品牌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一个团队的事情。
校长要在大力打造教育品牌的同时,要注重建立团队合作。
校长要通过建立团队协作机制来增强团队凝聚力,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参与到教育品牌的建设过程中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
四、适应时代发展教育品牌的打造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需要持续性的发展和创新。
校长要紧紧抓住时代的发展脉搏,不断改善和创新教育方式和手段,为学生提供高质量、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五、舆论引导教育品牌的打造离不开舆论的引导。
校长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精心策划和组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推广活动,通过有效的舆论引导,促进教育品牌的建设。
六、加强品质监督教育品牌的产生与维护离不开品质的监督和把关。
校长要通过各种形式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教育品牌能够始终保持良好的形象和品质,不断提升教育品牌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七、加强与外界交流校长要在打造具有特色的教育品牌的过程中,注重与外界的交流和合作。
要与其他学校或者教育机构建立联系,尝试与其他地方或者国外的名校建立友好合作与交流。
农村小学校长要想打造具有特色的教育品牌,必须要找到学校的定位点,强化教育理念,在团队合作、适应时代发展、舆论引导、加强品质监督、加强与外界交流等方面不断创新和完善。
打造农村小学教育特色,促进学校发展三阳小学朱静农村小学教育没有特色,教育就没有生气,农村小学教育就难以持续发展。
寻找农村小学教育持续发展新的生长点,创出品牌,关键在于找准学校的办学方向。
农村小学教育深化素质教育,发展学校内涵,提升办学品位,就要创办书香校园,这样才能创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创办符合民情的特色学校,校长要有独特的办学理念特色学校要具有独特性,是指学校在具有一般学校的基础上,又有着与众不同的个性,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
”这是特色学校的主要特征。
要创办成特色学校,首先学校要有独特的办学思想。
而校长作为学校管理的决策者和组织者,关键是校长的办学思想要有特色,一个学校的办学特色,实际上是校长办学思想个性化的表现。
校长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利用学校的优势,发展自己的独特见解形成自己的教育信念,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办学特色。
可以说没有特色的校长,很难办出有特色的学校,因此,校长要能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特点大胆地提出自己的办学主张,找到办学的优势和突破口,从而扬长避短,创造出学校的特色。
北京市东城区史家小学正因为成为全国有名的特色学校,与该校卓立校长创新的办学思想分不开的,这所学校不言校舍规模、内部设施如何现代化,但办学理念、办学风格、育人氛围均为超前领先。
二、整体着眼,点面结合,创办特色学校,需要科学的管理作为一名校长,管理至关重要,但管理要讲究科学,讲究艺术,一名优秀的校长对学校的管理要具有科学性、艺术性。
学校工作能不能紧跟当前的教育形势,创出优异的成绩,与校长的带领、科学的管理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科学的管理能促人上进,出现可喜的成绩。
魏书生专家正因为把学校管理的井井有条,成绩卓著,这与他的科学管理息息相关。
魏老师的科学管理的全过程一靠民主,二靠科学,他制度的制订是集结于民主智慧的结晶,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在制度以内人人自由。
科学的管理体现在魏老师身上的又一点是让人高高兴兴的活着,守着平常的心,志强不息、全身心的爱着自己的空间、爱着自己的事业,珍爱自我、超越自我,用理想的信念实现人身的价值,所以他带领的老师、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是一种享受;再者,他管理班级、各项事情采取承包制,人人都有事干,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被管理者,发挥了学生的个性,激活了学生的能力,显示了魏老师管理上的特色。
坚持特⾊办学理念⾛特⾊办学之路坚持特⾊办学理念⾛特⾊办学之路⼩学要坚持特⾊办学理念、⾛特⾊办学之路是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学校的现实⽣存的迫切需要,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有效途径。
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逐步加快、素质教育和课程改⾰的不断深⼊,教育的个性化和办学的特⾊化已成为越来越多的教育⼯作者的共识。
特⾊学校是学校的个性在办学过程中的体现。
特⾊学校的核⼼在于⼀定的教育思想。
不管是何种内容和形式的教育特⾊,其内部必然蕴涵着⼀定的教育思想,这种思想是特⾊建设者的教育思想,是学校主要领导办学经验的集中体现,也是⼴⼤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
这种教育思想是学校教育特⾊的核⼼,是学校特⾊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所谓特⾊学校,我们⾸先强调的就是,它要有⼀般学校所共有的特征。
同时,还必须在“特⾊”上下功夫,形成不同于其他学校的个性特征。
即“⼈⽆我有,⼈有我优,⼈优我精”的独特性,这是特⾊学校的主要特征。
没有特⾊的教育,就没有特⾊的学校。
⼀、创建特⾊学校,要有先进的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纲,是指针,更是⼀所学校的灵魂,它决定着⼀所学校的办学⽅向、办学品位和办学层次。
特⾊学校的建设必须具有⼀定的超前性。
农村⼩学除设备、师资、⽣源等⽐不上城市学校外,还有⼀个突出问题是信息相对闭塞、观念相对落后。
因此,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及时吸收现代教育理念,要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根据教育改⾰与发展的趋势,转变思维⽅式,以新的视野和新的⾓度进⾏新的谋划,确⽴正确的指导思想,确定办学⽬标。
⼆、创建特⾊学校,要有正确的发展⽅向。
特⾊学校的建设是⼀个复杂长期的过程,确定学校特⾊建设的⽅向是其中的⼀个关键性环节。
(1) 学校的发展历史与传统因素。
学校的发展历史和优良传统往往是学校特⾊建设可以挖掘和依托的重要因素。
(2 ) 师资因素。
特⾊学校需要有优质的教师,优质教师是实施特⾊教育的重要条件。
(3) 条件因素。
特⾊建设需要办学条件做功保障,办学条件是创建特⾊学校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农村小学办学特色随着当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农村学校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设施,它与城市之间存在的差距越来越大。
如课堂教学的效率不高,办学没有特色等导致许多学生外流。
要确保学生就近入学,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我想千条万条之路,唯有走特色办学之路。
怎样才能将农村小学办得有特色呢?做为学校的校长要十分重视它,研究它,力求摸索出一些新规律来。
现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什么是学校的特色?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一个独立事物,都有其同类事物的共性,还有其不同于同类事物的个性。
做为一所学校,就是一个独立的活动的有机实体,它有与其同类学校一样的共性,也应该有不同于同类学校的个性。
可以说所谓办学特色就是这所学校不同于一般学校的个性表现,也就是这所学校所形成的独到之处。
我认为办学特色应包含以下三个特点:(一)特色应具有独特性。
校长要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上级指示来办学,校长更要研究本校实际,分析学校历史和现状从中找出自己的优势并积极发挥这些优势,这就是它的独特性。
(二)特色应具有稳定性一所学校要想办出特色,必须围绕自己的特点(也就是它的独特性),坚持若干年,以逐步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特点,使其特色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鲜明。
(三)特色应具有层次性这些特色是由低到高逐步形成的,也就是说它是有一个巩固、完善、提高的过程,所以我们不能要求过急、过高,应该让它有一个完整的形成过程。
二、怎样才能将农村小学办得有特色?我认为校长要紧紧抓住两点:(一)校长要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校长要在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路线的指引下,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深刻认识本校的历史和现状,从实际出发发挥本校的优势,不断总结、概括、提炼出正确的办学思想。
这一办学思想的形成是有一个过程的。
首先是建立在校长对当前教育课程改革方针、思想有深刻的理解,对教育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有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其次对本校的历史和现状有深刻的调查研究,对本校的优势有深刻的认识,并将两者结合起来,经过反复实践,逐步总结、提炼,以形成一套较完整的办学思想。
浅谈如何实施农村小学文化和特色建设摘要:农村小学要实现质的突破,就要进行创新教学。
我校的文化和特色建设是实现差异性优质发展的内在动力,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弘扬;打造;开展;发挥;整合;开发;体验;评价当前,学校有特色,学生有特长,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趋势。
而农村小学特色文化建设也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农村小学受师资力量、教育资源、地域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农村小学在实施特色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受到了不同困扰。
那农村小学如何有效地实施特色文化建设呢?一、立足自身,结合学校特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1)立足课堂,以课程为载体,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在各学段的教学要点和教学任务中,研究如何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学科教育与传统文化的渗透整合非常重要。
要做到学科课程全覆盖,教学环节全覆盖,包括课堂教学、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教育人群全覆盖,整体贯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例如:书法教学。
书法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民族的核心精神。
学校要根据老师的特长,开设书法课程,通过开展书法课来让孩子们修身养性,奠基传统文化底蕴。
书法课程要以弘扬传统文化为核心,通过书法教学和书法大赛,收集优秀作品,汇编成册,这样既挖掘利用了本校资源,又通过师生的引领带动,形成氛围,从而改善全校师生的书写面貌,打造学校特色,提升教育品位。
(2)打造丰富多彩的校园主题文化活动定期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和读书节,开展经典诵读、家校同读、古诗文默写大赛和书法作品展览等活动,创设浓郁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提升师生文化素养。
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励志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继承良好的传统道德品质。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通过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掘传统文化资源,营造浓厚的校园人文教育氛围,从而使师生在活动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农村小学办学特色有哪些
一、确立办学理念,培育“三大特色”
1、坚持办学理念,打造德育特色
2、实行“三分”模式,构建教学特色
3、以校为本,构建校本课程特色
二、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1、抓好每周的集体备课、研修课、随堂听课等形式的教研活动。
2、坚持抓好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训练.
3、坚持不懈地组织教师广泛开展教育科研.
4、切实抓好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学习培训。
5、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专著,
6、组织教师到兄弟学校考察学习,如每学期安排青年教师到安庆石化一小学习。
7、鼓励教师撰写科研论文,总结科研成果。
三、坚持以人为本,打造学校品牌。
传统积淀,文化氛围,办学理念,学风、教风等要素构建起了学校品牌的根基。
要打造学校品牌,就是要以人为本,树立品牌意识,定准学校位置,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贯彻和落实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狠抓教育教学质量,以质量创特色,以
特色求强势、以强势创品牌、以品牌促发展。
“以人为本”体现在学校教育中,就是“以师为贵,以生为本”。
学校发展靠教师,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人翁,是学校教育的主力军,学校坚持把教师的培养和发展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1、学校以平等、宽容、友善、博爱和引导的心态来
对待每个学生,尊重他们,服务他们,在学习和中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
2、学校通过文化引领、制度约束、人文关怀,促进
学生、教师、学校三位一体和谐发展。
四、以活动促发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2、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
农村小学要有突出的办学特色《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曾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
可以说,办学有特色,学生有特长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是时代的呼唤。
近年来,不少农村小学的学生择校现象比较常见,甚至愈演愈烈。
其实,择校是家长为了替子女选择更好的教育所采取的一种方式,是可以得到理解的。
因此,要真正留住学生,学校要从根本上增强吸引力,必须办出学校的特色,培养学生的特长,让学生学有所用,走出一条具有农村义务教育特色的发展之路。
1、学校要选准办学特色的突破口。
农村小学应该根据当地实际或学校教师现有优势,在基于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选择办学特色的突破口。
可以以农村经济建设的需要作突破口,对学生进行学农、务农教育,培养学生一两项基于农业的养殖、栽培或兽医等特长,这也为学生将来学有所成、回家乡创业打下了必备的基础。
有些有创新意识的学校已走出了这样的路子,在国家“两免一补”的优好政策的扶持下,进行养猪、种菜、种粮等的勤工俭学,不但解决了师生的伙食,也为学生家庭减轻了负担;也可以本校教师的特长作为突破口,培养学生音、体、美等体育、艺术方面的特长。
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特长和自愿。
开设各类兴趣小组:如书法、绘画、乐器、美术、合唱、舞蹈、体育、农业生产、家畜家禽畜养、三生交流等。
适时在学校举办相应的比赛、专刊或专栏等让师生交流学习,办出学校的特色,让家长看到学校的生机和实力。
2、学校要建立一套基于义务教育阶段的针对学校办学特色的各项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
建立健全的学习制度,加强对教师特长的培训。
学校要利用现有的远程教育设备、现有的网络资源,乡土教材、适时开设教师培训课、交流课,增强教师学习的兴趣,努力掌握一项或多项特长,服务特色教育工作;建立健全的工作制度。
按安排的课时和布置的任务,不折不扣地完成特色创建工作中每一具体环节的工作;建立健全的奖励制度。
走办学特色之路是农村小学进展战略的必定选择
一、农村小学目前存在的要紧问题:
(一)生源流失日益严峻。
在走访的这几所小学中,有两所小学往常曾经有小学部与初中部,而现在却只保留了小学1-3年级,且每个年级只有20个左右的学生;有三所学校保留了3-6年级,但学生也是寥寥无几。
这些小学因生源不足,只有开复式班,给一个年级上课,另一个年级的学生就做作业,小孩们的听课时刻大打折扣,且两个年级之间相互干扰,小孩们无法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还有一所比较好的镇办小学,1-6年级都有学生,然而每个年级人数只有30个左右,这些学生中几乎没有本镇的,大差不多上来自镇附近农村或离县较远农村的寄宿生,本镇的小孩几乎都流到了县城的小学。
小小年纪便要在学校寄餐或寄宿,而且农村小学的住宿条件较差,学生的安全以及学校的责任成为一个新问题。
据这几所学校校长介绍,学生流失是最近几年才开始的,随着人们家庭收入的提高,为让小孩有更好的学习条件,为不让小孩输在起跑线上,家长千方百计送小孩到镇或县城教学
质量好的地点读书,许多到外地打工的家长把小孩带到外地就读,造成生源流失。
学生人数太少的学校难以合理配置师资,不能保证正常开展各种规范有序的教学活动,不仅造成教育资源的白费,而且造成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师资队伍水平偏低。
在素养教育不断推进的今天,教师的短缺大概不应该再是教学所面临的问题,但我们在调查中发觉,教师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普遍偏低,年龄结构普遍偏大。
教师中多数是中师毕业生,还有部分是民办转正的,普遍缺乏专业素养。
因此,教师所从事的教学与其专业不相吻合,大部分小学并没有专业的音乐与美术教师,老师在上美术课的时候就只得让学生临摹一些书上的图画,上音乐课时只让学生听一下磁带上的歌曲。
还有的学校连语文、数学老师都只有小学文化水平,只只是这些教师已在几十年的教育教学中逐渐积存了丰富的经验。
个不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当有了一定的名望和资历后,也想方设法转为公务员或转向其它行业。
在我们走访的各农村小学中,由于历史与现实的诸多缘故,教师队伍普遍存在年龄结构老化、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手法落后等问题,这种情况阻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大了农村与城区学校间的差距,
(三)教育经费特不是学校公用经费严峻紧缺。
近些年, 尽管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多方筹措资金, 增加对农村小学的教育投入,部分学校的校舍和教学设施条件都有了专门大的改善,微机、液晶投影片差不多成为学校教学的常规设备。
但大部分农村小学仍然是经济境况窘迫,入不敷出, 处于“要一点给一点花一点”的被动
境地。
因为没有经费,校舍和教学设施改善的速度十分缓慢。
走访的几所小学中,少数鎮办学校条件较好。
多数小学依旧是简陋的校舍,陈旧落后的取暖设施,不达标准的操场,黑板加粉笔这种落后的教学手段,实验仪器、图书、教学设施等极度匮乏。
同时教师的待遇偏低,导致了一些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高,更不能吸引高素养的人才,从而使基础教育质量呈现下降的趋势。
这表明因经济的缘故,农村学生的受教育机会差不多专门不公平,教育差不在农村差不多显现。
在访谈中,一所学校校长如此讲道:“现在农村办学,没有资金,无法配备高素养的师资。
学校专门想办出自己的特色,然而缺乏资金。
学校要针对校情制定进展自己的进展战略,没资金依旧不行。
比如讲搞新课程改革,开发学生智力,然而最后依旧以考试定能力,教师年终绩效工资的评定也只能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作为评定优劣的标准,如此就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难以调动”。
我们不难发觉,学校资金的短缺致使学校办学有方法没行动,有小学没学生。
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教育改革时不应该只把重点放在城镇小学,农村小学的建设同样也需要我们的不断关注。
(四) 教师职业倦怠,造成农村小学教育教学水平低下。
教师生活在农村,工作在农村,由于经费紧张,教师外出考察、学习锻炼机会特很多,专门难同意到新思想、新观念,再加上年龄偏大,学习自主性较差等诸多方面因素,造成农村小学教育教学水平低下,同时也加大了城乡学校间教育水平的差距。
二、农村小学如何走办学特色之路
(一)要有一位具有现代意识,有创新精神的校长
在进行农村小学特色创建的过程中,校长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校长是学校之魂,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没有特色的校长就没有特色的学校。
因此,农村小学校长必须有现代意识、有开拓创新精神。
同时,必须对特色办学有充分的高度的理论认识,特色办学是《纲要》的要求,是现代市场经济呼唤多规格人才对学校的要求,是国际教育的大势所趋。
校长要把这种认识转化成全体教师的认识,使全体教师形成特色教育思想,带领全体师生坚决不移地投入特色学校的建设。
(二)挖掘优势,凝聚特色
尽管农村小学存在基础教育投资比例偏小,校园硬件建设资金不足,教学设施不完善,师资力量缺乏等问题,但也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只要去挖掘总会发觉它特有的优势。
在问卷调查中发觉,每所学校都蕴藏着自己的优势。
1. 传统优势。
大部分学校在学科教学和学校日常治理这两个方面有着专门好的传统优势,个不学校的优势还体现在在德育活动、艺术活动方面;
2.校园文化独特之处。
大部分学校校园文化独特之处表现在办学思想和科研制度两个方面;
3.学校最强的学科。
所有学校最强的学科是语文、数学和英语。
这几个学科的师资队伍比较强大,教学手段比较灵活,尤其是集中了校级以上的骨干教师;
4.学校治理特色。
大部分学校的治理特色要紧表现在教学方面。
5.学校为社区居民服务。
学校为社区居民提供最多的服务是安全教育和硬件设备方面,此外还有家长学校,均得到了家长的认可。
学校没有特色,“千校一面”,导致许多重视小孩教育的家长舍近求远,择校上学,使得生源大量流失,被动实施“小班化”教育,本来就不充裕的教育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
办出特色确实是把学校办成具有个性化的学校,假如找到了学校个性的优势资源,也就找到了适合学校进展的战略之路。
假如找到了适合学校进展的道路,那么,那个学校的活力就被激发了,学校的面貌就改变了,甚至那个学校的命运也就被改变了。
因此,学校特色要有系统的规划,要从校情、师情、生情动身,加以谋划并建设,要把特色建设与实施素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
既要体现稳定的特点,又要体现创新的特性,既要重视历史的积存与积淀,还要结合时代的进展,教育的进展,不断融入新的元素,新的增长点。
(三)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1.制造学习条件。
学校要积极争取机遇、努力制造条件让教师外出学习考察,以更新教育理念,开阔教育视野,培养教育科研能力;同时建立有效的校本培训制度不,利用现有的远程教育设备,
加强对师资的培养,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激发教师在较高层次上接着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需求,养成学习的适应。
2.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学校治理者要完善教育科研的评价机制,将教师的教育科研评价工作放到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框架中进行,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在科研成果的评价方面,倡导原生态的实践性研究。
中小学教师的科研,尽管是“草根式的研究,但毫不低档,正是这种源源不断地实践探究,才使专业研究有了真实的素材,更接近教育的本质。
而过于专业化、规范化的硬性规定会使许多一线教师望而生畏,因此,完全没有必要用学术标准和规范操作模式生硬地进行约束。
3.建立激励机制。
建立目标激励,为不同层次的教师建立不同的科研目标,对教师的进展既进行个体的纵向比较,又进行群体的横向比较,激发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进行精神激励,在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评选活动中,加大教科研分值比例,激发教师科研积极性。
(四)开发校本课程,彰显学校特色
所调查的几所学校中,具有极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的优势,学校拥有生物园地、劳动基地和校园周边的漂亮环境,这些资源能够丰富儿童生的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因此,农村小学在改革过程中一定要打破“为升学而读书”的传统观念,结合得天独厚的乡土资源编撰独具特色的乡土教材,适时给学生传授一些与当地经济进展及生活环境紧密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