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残油污染物接收处理证明签发业务流程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3
船舶和港口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联单制度第一条为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法》、《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交通运输部《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15-2020年)等工作要求,切实做好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工作,防治船舶及其作业活动污染赣江水域环境,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本公司船舶及聘用所有船舶以及港口码头。
第三条积极配合交通、水路执法大队、环保(环卫)、环保、交通执法。
第四条从事船舶拉圾、残油、含油污水等接收作业人员应当具有与其作业风险相适应的预防和清除污染的能力,熟悉作业方案,遵守操作规程。
第五条接收单位接收的船舶污染物必须交由岸上具有相应处理资质的合法单位规范处理,做到日收日清。
第六条从事船舶废油等属于环境污染危险废物的船舶污染物处置单位,必须取得环保部门的相关经营许可。
第七条本公司所有船舶,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及交通运输部的规定向内河水域排放污染物。
不符合排放规定的船舶污染物应当交由港口、码头或有资质的单位接收处理。
第八条船舶污染物接收作业完毕后,应当填写《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联单》,注明作业双方名称、作业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地点以及污染物种类、数量等内容,并经船方和接收部门共同签字确认,作为船舶交接污染物的证明备查。
第九条《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联单》一式叁联,分别由船舶接收单位、被接收舶舶、监管部门在接收和转运处置每个环节交接过程中填写并分别留存。
第十条船舶生活拉圾接收转运处置联单按以下程序运船舶拉圾由转运单位运行至拉圾处置单位(城市拉圾中转站或拉圾处理中心),进行后续的处置工作。
第十一条船舶废油、油污水接收转运处置联单按以下程序运行:(一)船舶废油、油污水接收作业完成后,接收部门如实填写“第一联”“第二联”,并由船舶和作业部门双方签字确认,“第一联”交船方留存,“第二联”交接收单位留存。
船方将联单保存在油类记录簿文书中至少3年。
深圳诺富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海上(港口)船舶污染物处理方案1、目的:确保船舶污染物接收工作顺利进行.2、范围:适用于参与船舶污染物接收工作的部门和船舶。
3、船舶污染物的接收程序3.1 船舶污染物类型(分为五类):1)残油、油泥、含油污水;2)化学品及有毒液体物质残余物、含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水;3)船舶生活污水;4)船舶垃圾;5)臭氧消耗物质和废气滤清系统残余物。
3.2 业务员联系到业务后,通知调度.调度及时跟相关单位,部门联系及时了解排污船的动态,提前做好接污船舶和人员的安排。
3.3 业务员在船舶靠泊前办好污染物接收处理申请等相关手续证明。
3。
4业务员在排污船停/靠岸妥后登船协调工作.接污船靠好排污船后,应做好防污、防火工作,确保作业安全。
接污船到达现场如发现接收能力不够应及时报告值班调度,由值班调度协调安排.3。
5 接污作业完成后,接污船应会同业务员与排污方确定接收污染物的数量。
业务员跟排污方按事先商定的价钱核算应收费用,商定付款方式、期限等,并签署、保管各项单据。
4、船舶污染物接收作业4。
1总体要求1)掌握情况。
接到船舶申请排放船舶污染物(残油或油污水)或清舱作业的申请报告后,公司及时与船舶代理进行联系,并安排相关业务人员登轮,了解具体的船舶污染物的品种、数量,申请排放的污染物的安全危害性,污染物所在的船舶位置,申请排放的时间,地点以及申请排放时的天气情况、潮汐情况等.2)落实措施、制定方案。
根据业务人员对申请船舶现场的情况,及时组织人员制定船舶污染物的接收方案(包括双方认可的安全操作程序,安全要求以及其他安全作业的内部规定),并合理安排满足船舶污染物排放量和污染物安全危害特性要求的船舶;在接收前,根据船方的要求,结合船舶申请排放时的天气和潮汐情况制定船舶污染物接收时接收船舶的安全靠泊方案,防止污染物排放时出现或可能出现的污染物泄露(包括排放过程中的可能出现的软管破裂而造成污染物泄露)的防污染安全措施,以及船舶污染物排放期间的清污人员的人身安全防护措施等。
从事船舶污染物接收经营许可办理(流程、材料、地点、费⽤、条件)⼀、办理条件从事船舶污染物接收经营,符合以下全部条件的申请者可以提出申请:(⼀)有固定的经营场所;(⼆)配备海务、机务、环境⼯程专职管理⼈员⾄少各⼀名,专职管理⼈员应当具有3年以上相关专业从业资历;(三)有健全的经营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制度以及⽣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四)使⽤船舶从事船舶污染物接收的,应当拥有⾄少⼀艘不低于300总吨的适应船舶污染物接收的中国籍船舶;使⽤港⼝接收设施从事船舶污染物接收的,港⼝接收设施应处于良好状态;使⽤车辆从事船舶污染物接收的,应当拥有⾄少⼀辆垃圾接收、清运专⽤车辆。
⼆、办理材料加盖申请⼈公章,提供原件,同时提供电⼦⽂件。
加盖申请⼈公章,提供原件,同时提供电⼦⽂件。
加盖申请⼈公章,提供原件,同时提供电⼦⽂件。
加盖申请⼈公章,同时提供纸质版扫描件和电⼦⽂件。
加盖申请⼈公章和骑缝章,同时提供纸质版扫描件(或复印件)和电⼦⽂件。
加盖申请⼈公章和骑缝章,同时提供纸质版扫描件(或复印件)和电⼦⽂件。
加盖申请⼈公章和骑缝章,同时提供纸质版扫描件(或复印件)和电⼦⽂件。
加盖申请⼈公章,同时提供纸质版扫描件(或复印件)和电⼦⽂件。
加盖申请⼈公章,同时提供纸质版扫描件(或复印件)和电⼦⽂件。
加盖申请⼈公章,同时提供纸质版扫描件(或复印件)和电⼦⽂件(上下游污染物接收、处理协议)。
合同要素要齐全,加盖申请⼈公章,同时提供纸质版扫描件(或复印件)和电⼦⽂件(仅限租赁船舶提供)。
加盖申请⼈公章,同时提供纸质版扫描件和电⼦⽂件(仅限使⽤船舶从事污染物接收提供,⾄少⼤于300总吨船舶⼀艘)加盖申请⼈公章,同时提供纸质版扫描件和电⼦⽂件(仅限使⽤船舶从事污染物接收提供)。
加盖申请⼈公章,同时提供纸质版扫描件(或复印件)和电⼦⽂件(仅限使⽤港⼝设施进⾏船舶污染物处理提供)。
加盖申请⼈公章,提供纸质版扫描件和电⼦⽂件(仅限使⽤专⽤车辆进⾏船舶污染物接收)。
船舶水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工作流程及监管责任单位一、船舶生活垃圾接收(岸上接收为主、水上接收为辅)(一)港口码头岸上接收模式(政府公益服务)船员在船上分类存放船舶生活垃圾,靠港后应主动上交码头,码头免费接收(海事机构加大对在港船舶船员的宣传及送交情况的监督检查;港航部门加大对辖区船公司宣传,要求船公司督促所属船舶靠港主动上交船舶生活垃圾) →港口企业安排专人负责告知靠港船舶上交生活垃圾,接收后分类存放并出具接收联单一式两份(船方和港口企业各执一份)(港航部门督促港口企业落实接收义务)→政府购买服务(通过招标确定第三方转运单位)负责到码头转运船舶生活垃圾(转运单位与码头转运联单流转,港航部门负责港区内的转运监管以及第三方转运单位服务质量考核)→第三方清运单位将码头收集的船舶生活垃圾从港区转运至垃圾电厂或垃圾中转站(各镇、街道负责招标确定第三方转运单位,区政府通过“以奖代补”方式给镇、街道;区城管局负责上岸后的转运、处置监督管理,并将船舶生活垃圾纳入到城管环卫系统(垃圾中转站、垃圾处理厂)免费处置,督促垃圾电厂或垃圾中转站落实人员与第三方转运单位做好联单签字闭环)。
(二)船舶港口服务(污染物接收)单位水上接收模式(船舶生活垃圾接收属于市场化服务,建议物价部门核定指导价):船舶港口服务(污染物接收)单位主要对锚地待泊船舶及浮趸船等提供船舶生活垃圾接收服务,接收船舶生活垃圾(水上接收单位向船方出具接收证明,并如实填写联单,海事机构对接收单位接收行为监管)→接收单位负责委托转运单位用垃圾清运车将船舶生活垃圾转运至就近的垃圾中转站(接收单位负责联单流转闭环,镇、街道办事处、区城管局按照各自职责监管,城管负责协调将船舶生活垃圾纳入到城管环卫系统(垃圾中转站、垃圾处理厂)免费处置)。
二、船舶生活污水接收(一)港口码头岸上接收模式(政府公益服务)政府投资建设的14个船舶生活污水岸上接收池于2019年底建成,待2020年采用政府购买服务后,投入使用。
船舶污染物接收管理制度随着全球贸易的迅速发展,船舶运输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船舶排放的污染物对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海洋环境,减少船舶污染物的排放,各国纷纷制定了船舶污染物接收管理制度。
一、背景介绍船舶污染物主要包括废水、油污和垃圾三大类。
废水包括船舶排放的黑水(污水)、灰水(浴水、洗涤水)和厨余垃圾处理水。
油污主要指船舶排放的油污水,包括燃油和润滑油的泄漏、渗漏等。
垃圾主要指船舶产生的固体垃圾,包括食品残渣、包装材料、废弃物等。
二、制定背景和目的船舶排放的污染物对海洋环境造成了直接和间接的危害。
直接污染主要表现为废水和油污对海洋生物的伤害,间接污染则是由于污染物的累积导致生态链的破坏。
为了减少这些污染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各国纷纷制定了船舶污染物接收管理制度。
三、船舶污染物接收管理制度框架(一)法律法规船舶污染物接收管理制度首先在法律法规方面进行明确。
各国制定了相关法律和法规,规定了船舶污染物的处理、接收和管理要求。
这些法律和法规的实施,为船舶污染物接收提供了法律保障和制度支持。
(二)接收设施建设为了保证船舶污染物的有效接收和处理,相应的接收设施需要得到建设和完善。
这些设施包括废水接收设施、油污接收设施和垃圾接收设施等。
各国在港口和海洋终端设立了相关的接收设施,为船舶提供了便捷和高效的污染物接收服务。
(三)船舶管理要求为了确保船舶按照规定接收和处理污染物,船舶管理也成为船舶污染物接收管理制度的重要环节。
各国要求船舶在进入港口之前,必须具备相应的污染物处理设施和证明文件,以确保船舶排放的污染物能够得到妥善处理和接收。
四、船舶污染物接收管理制度的效果船舶污染物接收管理制度的实施,显著减少了船舶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船舶污染物的接收和处理得到有效监管和控制,大大减少了污染物的直接排放。
同时,船舶管理要求的加强也提高了船舶自身的环保意识和水平,推动了船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未来的发展方向船舶污染物接收管理制度在国际间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置要求一、法律法规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海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防治管理规定》:一、总体要求:船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向海洋排放的船舶垃圾、生活污水、含油污水、含有毒有害物质污水、废气等污染物以及压载水,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以及相关标准的要求。
船舶应当将不符合前款规定的排放要求的污染物排入港口接收设施或者由船舶污染物接收单位接收。
船舶不得向依法划定的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滨风景名胜区、重要渔业水域以及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海域排放船舶污染物。
二、对船舶污染接收单位的要求1、船舶污染物接收单位进行船舶垃圾、残油、含油污水、含有毒有害物质污水接收作业,应当具有与其作业风险相适应的预防和清除污染的能力,并经海事管理机构批准。
2、船舶污染物接收作业单位应当落实安全与防污染管理制度。
进行污染物接收作业的,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标准、规程,并采取有效的防污染措施,防止污染物溢漏。
3、船舶污染物接收单位应当在污染物接收作业完毕后,向船舶出具污染物接收单证,如实填写所接收的污染物种类和数量,并由船长签字确认。
船舶污染物接收单证上应当注明作业单位名称,作业双方船名,作业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地点,以及污染物种类、数量等内容。
船舶应当携带相应的记录簿和船舶污染物接收单证到海事管理机构办理船舶污染物接收证明,并将船舶污染物接收证明保存在相应的记录簿中。
4、船舶污染物接收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污染物处理的规定处理接收的船舶污染物,每月应将船舶污染物的交付单位名称、交付的污染物种类、数量和处理情况报当地海事管理机构备案。
三、对船舶的要求1、船舶进行涉及污染物处置的作业,应当在相应的记录簿内规范填写、如实记录,真实反映船舶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数量、处置过程和去向。
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规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加入的国际条约的要求,不需要配备记录簿的,应当将有关情况在作业当日的航海日志或者轮机日志中如实记载。
船舶残余油类物质作业管理办法第一条为加强船舶残余油类物质作业的监督管理,保障船舶安全,防止船舶污染水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和我国加入的有关国际公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宁波海事局管辖水域内进行残余油类物质作业的船舶、设施、有关单位和人员。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宁波海事局及所属海事机构是实施本办法的主管机关(以下简称主管机关)。
第四条船舶从事残余油类物质作业,船舶、作业单位或其代理人必须事先向主管机关提交书面申请,经批准后,方可作业。
第五条从事船舶残余油类物质作业的单位必须具有相应的资质。
用于船舶残余油类物质作业的船舶和车辆应持有有效的证书、文书,按规定配置相应的防污设备,并与所接收装运的残余油类物质相适应。
从事船舶残余油类物质作业的人员应通过相应的安全和防污染培训,掌握有关知识,遵守有关规定。
第六条主管机关可对船舶残余油类物质作业进行有关安全和防污染方面的现场监督检查。
对存在安全和污染危害隐患的,主管机关可依照有关法律责令其整改或停止作业。
第七条在船舶残余油类物质作业过程中,船方与作业单位均应指派专人负责,明确各自责任。
作业双方负责人应严格按照《船舶残余油类物质作业安全与防污染检查表》(格式见附件一)进行检查核实,落实各项安全与防污染措施,防止作业过程中跑、冒、滴、漏现象发生。
《船舶残余油类物质作业安全与防污染检查表》一式二份。
作业双方签字确认后各保留一份,以备主管机关核查。
第八条作业结束后,作业双方应认真清理现场,及时妥善处理含油废弃物和油污,严禁弃置入海。
第九条在作业过程中,如发生安全或污染事故,作业双方应迅速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危害扩大,同时向主管机关报告,接受调查处理。
第十条作业单位应于作业完毕后向船方出具《船舶残余油类物质作业凭证》(格式见附件二)。
作业单位应如实填写《船舶残余油类物质作业凭证》,载明所接收处理的残余油类物质种类、数量、接收方式、作业日期和地点等。
内河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监管联单制度及联合监管制度为贯彻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号)、环境保护部等十一部委《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规定(试行)>的通知》(环水体〔2016〕179号)和市政府办公厅《AA市十三五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的通知》(宁政办发〔2017〕206号)的要求,有效建立实施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扎实推进船舶污染防治长效管理机制,根据AA省交通运输厅等五部门《关于印发建立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监管联单制度及联合监管制度指导意见的通知》(苏交海〔2017〕31号),结合AA市内河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实际工作安排,制定监管联单和联合监管制度。
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一)总体要求。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AA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AA市“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等要求,进一步强化本市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及处置的多部门联合监管,避免船舶污染物对辖区水域环境造成污染。
(二)工作目标。
2018年底前,AA市人民政府发布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监管联单制度和交通运输、环保、水务、城管等部门的联合监管制度。
2019年起,运行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监管联单制度和各部门联合监管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中包含的船舶指在AA市内河水域(长江除外)航行、停泊和作业的船舶(军事船舶、公务船艇、渔船除外)。
船舶污染物类型包括船舶垃圾、船舶生活污水、船舶含油污水。
交通运输和环保、水利、城管等部门为涉及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的部门。
三、AA市内河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监管联单制度(一)部门工作职责。
交通运输部门(港口、航道)负责港口码头、水上服务区等船舶污染防治设施设备配备和船舶污染物接收的监督管理。
交通运输部门(地方海事)负责督促船民将船舶污染物送交上岸。
船舶冲洗沾有污染物、有毒有害物质的甲板许可业务流程一、执法依据(一)《中华人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五条第三款、第七十条(四)项(二)《中华人民国水污染防治法》(三)《中华人民国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四)《中华人民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第二十八条(一)项(五)《中华人民国防治船舶污染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六)《中华人民国海事行政许可条件规定》第二十条第六款二、岗位职责受理人(基层海事执法人员)负责船舶冲洗沾有污染物、有毒有害物质甲板作业许可申请的受理、审核;负责有关材料的归档、台帐登记等工作;负责有关信息的传递。
三、工作流程(一)受理1、受理人收到船舶冲洗沾有污染物、有毒有害物质甲板作业业务的申请后,应对申请是否属本机构管辖围、申请人是否符合申请条件、申请材料是否齐全等进行审查,申请材料应包括:(1)《防污作业申请书》(一式两份);(2)防污措施及应急预案;(3)关于污染物、有害有毒物质的说明(包括物质名称、数量、污染物回收情况、作业地点等);(4)委托证明及委托人和被委托人明及其复印件(委托时)。
2、对资料齐全、文书填写完整的,受理人予以受理并审核,向申请人出具加盖受理专用章的《海事业务受理通知书》(能当场办结的可以不出具),受理情况要进行登记。
3、申请事项依法不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本机构职权围的,受理人应当及时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并向申请人出具加盖受理专用章的《海事业务不予受理通知书》。
4、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受理人应当告知并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
5、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受理人应当当场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容,并向申请人出具加盖受理专用章的《海事业务补正通知书》。
6、申请人应在复印件上署名及签注日期,受理人经审查与原件一致,将原件退回申请人。
(二)审核1、需要现场进行核查的,由受理人或核查部门组织核查。
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理作业管理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理作业管理工作须知1.目的规范青岛海事局辖区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理作业安全与防污染管理,统一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理单位备案要求,严格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理过程控制,完善船舶污染物接收作业现场监督管理。
2.适用范围适用于青岛海事局管辖范围内从事船舶污染物接收和处理作业的单位、船舶和人员。
3.定义3.1.船舶污染物系指按照《MARPOL73/78》定义的船舶残油、含油污水、有毒液体物质的洗舱水、生活污水、船舶垃圾及造成大气污染的污染物。
3.2.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理作业指利用船舶或车辆对船舶污染物进行收集并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的作业。
4.职责4.1.青岛海事局监管二处负责实施辖区内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理单位备案和整体管理工作。
4.2.青岛海事局所属各海事处负责辖区内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理作业的审批、船舶管理和现场监督检查等具体管理工作。
5.工作程序5.1.一般要求5.1.1.船舶污染物接收和处理单位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满足《船舶污染物接收和船舶清舱作业单位接收处理能力要求》(JT/T673-2006)的要求,并向青岛海事局备案。
5.1.2.未经备案的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理单位,禁止从事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理作业。
5.1.3.船舶污染物接收单位应当建立安全与防污染管理体系并得到主管机关的认可。
从事含有有毒液体物质污水接收的单位还应当制定保证危险废物经营安全的规章制度、污染防治措施和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5.1.4.安全与防污染管理体系至少包括以下内容:1)本单位基本情况、接收处理能力、船舶污染物进一步处理的描述;2)本单位作业的地域范围、联系方式、收费方式及作业程序的描述;3)本单位接收处理的记录方式及要求;4)事故应急反应的描述;5)指定总负责人,总负责人的责任和权力;6)涉及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理相关法律、法规的描述;7)本体系的修订要求。
5.1.5.船舶污染物接收单位应当编制防治船舶污染物接收和处理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应急预案并报海事主管机关批准,每六个月举行一次应急演练,演习后应做好评估和记录,及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
船舶残余油类物质作业管理办法船舶残余油类物质是指在船舶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油类物质,包括油水混合物、船舶废油、废油渣和船舶油污等。
为了保护海洋环境和维护航运安全,船舶残余油类物质的处理和管理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船舶残余油类物质的作业管理办法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需要明确责任分工和管理体制。
船东或船舶管理者应制定明确的船舶残余油类物质处理和管理责任制,明确各个岗位的责任和职责,确保每个环节的责任落实到位。
其次,需要建立完善的船舶残余油类物质管理制度。
这包括制定残余油类物质的处理工艺和方法、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的操作记录等。
此外,还需要明确各种情况下的应急处理措施,以应对突发情况。
第三,建立船舶残余油类物质的收集和储存系统。
船舶应配备专门的残余油类物质收集设备,如油水分离器、油类物质储存罐等。
在船舶停靠港口时,应及时将船舶残余油类物质收集并储存,避免对海洋环境产生污染。
第四,注重船舶残余油类物质的处理和利用。
船舶管理者应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寻找专业的残余油类物质处理服务提供商或开展自我利用。
对于可回收利用的残余油类物质,可以进行必要的处理后再利用,减少资源浪费。
第五,加强船舶残余油类物质的监测和检查。
船舶管理者应定期进行船舶残余油类物质的监测和检查,确保处理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处理效果的达标。
同时,要加强对外部署进行检查和抽查,确保处理过程中的规范性和合规性。
第六,强化对船员的培训和管理。
船舶残余油类物质的处理和管理需要船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因此,船舶管理者应加强对船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意识和能力,确保他们按照规定进行处理和管理。
最后,加强船舶残余油类物质管理的宣传和引导。
船舶管理者应加强对船员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船舶残余油类物质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
同时,也要加强对船舶残余油类物质管理的宣传引导,让更多的人了解和重视这个问题。
综上所述,船舶残余油类物质作业管理办法对于保护海洋环境和维护航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船舶污油水回收作业程序为了加强船舶污油水岸上回收的管理,确保船舶污油水岸上回收作业安全,避免在此项作业中发生海洋污染,维护双方的权益,特制定本程序。
一、接收污油水单位的确认:1、船舶污油水岸上回收作业只限于国内与公司有协议的港口,没有签定协议的港口可通过船舶总管安排。
2、船舶在进行污油水岸上回收作业前,应得到船舶总管的认可。
3、接收方必须为与我司签署协议的单位,轮机长应确认接收单位是否为与我司签署协议的单位后,方可进行操作。
4、在退污油水过程中,不得变卖燃油,一经发现,当事人将承担法律责任。
二、污油水退岸作业前的准备工作:1、船舶污油水岸上回收作业原则上应在白天进行。
2、得到公司船舶总管认可后,轮机长应通过船长向当地海事局递交《污油水退岸作业申请》。
3、轮机长得到当地海事局的《污油水退岸作业许可证明》后,应通报船长及甲板部值班人员。
4、主管污油水退岸作业的轮机员在制定退污油水计划时,应预先测量所退污油水舱的存量。
5、制定应急计划,并确认发生意外时,船方和接收方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6、为预防意外应备好应急工具和应急物品;如空桶、吸油材料、化学消油剂、锯末、棉纱、破布等。
7、校对好双方的通讯工具,并与接收方约好联系信号。
8、配备足够的人员,使他们熟悉污油系统位置和退油计划的详细过程。
9、通知大副安排木匠堵好甲板出水孔及堵好集油槽放残孔。
10、检查标准排放接头盲板(另一舷)及与之有关的接头盲板,密封要好,接头下方应放置集油桶。
11、双方确认停止联系信号以及喊停责任权、责任方。
三、退油中应做到:1、船方、接收方双方应保持密切联系。
2、一旦发生溢油事故,应立即采取措施,启动《油污应急计划》,按船用溢油应变部署表中的职责分工,迅速控制溢油扩散,回收清除溢油,将污染程度降到最低。
4 加油结束时做到:4.1 确认退油管已扫净残油,方能拆除退油管。
4.2 关闭、封好所有阀门、盲板。
4.3 滴落甲板上的污油,应及时消除干净。
关于船舶污染物接收作业流程的管理规定船舶污染物接收作业是指港口或接收设施接收船舶污染物的过程,在保护海洋环境和维护港口清洁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有效管理船舶污染物接收作业流程,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以下是一份管理规定的示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本管理规定的目的是规范船舶污染物接收作业流程,保护海洋环境,维护港口清洁,保障船舶污染物的安全处置。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管理规定适用于所有进行船舶污染物接收作业的港口和接收设施。
第三条定义1.船舶污染物:指船舶产生的油污、污水、垃圾等有害物质。
2.港口:指国内外提供船舶停靠、装卸货物和进行修理、加油等服务的水域和设施。
3.接收设施:指专门用于接收船舶污染物的设施,包括油污水接收设施、垃圾接收设施等。
第二章作业准备第四条作业设备1.港口和接收设施应配备符合要求的作业设备,包括油水分离设备、油污水泵车、油水分离罐等。
2.港口和接收设施应定期对作业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正常运行。
第五条作业人员1.港口和接收设施应配备经过培训合格,并获得相应证书的作业人员。
2.作业人员应定期参加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第六条作业计划1.港口和接收设施应制定作业计划,明确作业时间、作业区域和作业量。
2.作业计划应提前告知船舶,并与船舶协商确认。
第三章作业实施第七条船舶配合1.船舶在进入港口之前应向港口申报船舶污染物的类型和数量,确保港口和接收设施有足够的准备。
2.船舶应按照港口和接收设施要求,配合作业人员完成污染物的接收工作。
第八条作业过程1.作业人员应按照作业计划和操作规程,准确进行船舶污染物的接收工作。
2.作业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污染物泄漏和溢出,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第九条作业台账1.港口和接收设施应建立作业台账,记录每次船舶污染物接收作业的基本信息,包括船舶名称、污染物类型、接收量等。
2.作业台账应保存至少三年,供相关部门检查。
第四章事故应急第十条事故预案1.港口和接收设施应制定船舶污染物接收作业事故应急预案,明确事故处理程序和责任人。
文件XX:船舶水污染物接收操作规程目的:规范船舶水污染物接收,确保船舶水污染物收集作业规范化运行。
适用:码头船舶水污染物接收操作。
职责:码头长负责船舶水污染物接收操作和船舶水污染物接收设施日常保养工作,环保工程师负责监督、检查工作。
管理内容:1.术语和定义1.1.船舶水污染物船舶产生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和含油污水。
1.2.船舶生活垃圾船舶上人员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1.3.船舶生活污水船舶上主要由人员生活产生的污水,包括:任何形式的厕所的排出物和其他废物;医务室(药房、病房等)的洗手池、洗澡盆以及这些处所排水孔的排出物;装有活的动物处所的排出物;混有上述排出物或废物的其他污水。
1.4.船舶含油污水船舶运营中机器处所产生的油污水。
2.船舶含油污水我司可接收船舶水污染物有:船舶生活垃圾、船舶生活污水、船舶含油污水、船舶化学品洗舱废水。
3.船舶水污染物接收《广东省港口船舶水污染监测平台》操作流程。
3.1.船方申报:船舶绑定成功后,船方在微信粤省事“船舶水污染服务专区”点击污染物申报;立即申报。
填写污染物类型、申报量、接收单位等信息后,上传作业图片,即可提交申报。
同一种污染物类型在没有处置通过之前无法进行下一次申报。
3.2.码头接收申报申请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申报后,由接收单位开始确认接收步骤。
首先,接收单位绑定单位信息,成功绑定后可以在微信粤省事“船舶水污染服务专区”待接收船舶信息看到已申报的待接收污染物申报。
点击待接收的按钮,即可填写接收的详细信息。
如接收容量、上传接收图片。
生活垃圾接收步骤,在本日垃圾转运提醒点击立即转运,即可跳转到接收-->转运申报,如图,填写转运信息后即可提交申报。
3.3.码头方委外转运申报接收单位接收成功后,即可在对应的设备点击“去转运”填写转运信息,最后点击“处理”完成委外转运申报。
3.4.处置单位处置处置单位用户在微信粤省事“船舶水污染服务专区”,待处置信息项目里进行处置操作操作步骤如下:第一步:首页点击“待处置”第二步:进入设备信息页面,核对填写后确认第三步:确认成功,查看单位处置过的记录,可以在首页点击头像在跳转的界面点击记录,即可查询单位处置信息船舶申报单位、接收及转运单位操作一致。
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海事局船舶残余油类物质清除作业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保护海洋环境,规范船舶残余油类物质清除作业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其他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辽宁海事局管辖区域内从事船舶残余油类物质清除作业的船舶、单位和有关人员。
船舶残余油类物质清除作业包括船舶残油、油污水的接收和油泥的清理。
第三条从事船舶残余油类物质清除作业的单位应满足本办法规定的安全和防污染资质条件(参见附件一),经海事部门审核符合后方可作业。
第四条从事船舶残余油类物质清除作业的单位,其作业过程不应对环境造成污染,其运输及处理过程应符合其他管理部门的要求。
第五条从事船舶残余油类物质清除作业的单位,其作业活动应接受海事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六条海事部门对船舶残余油类物质清除作业单位资质条件进行定期检查,对于不符合条件的单位,海事部门可取消其作业资格。
第七条船舶残余油类物质清除作业前,船方应向海事处提交船舶残余油类物质清除作业申请表(参见附件二),船舶和作业单位应向海事处提交船舶残余油类物质清除作业计划,经核准后方可进行作业。
船舶残余油类物质清除作业申请应说明作业单位名称、作业时间、地点、作业方式、作业舱号、残余物质的名称、数量以及双方现场责任人。
船舶残余油类物质清除作业计划应包括作业期间的安全和防污染措施以及船舶残余油类物质的去向。
第八条船舶残余油类物质清除作业期间,船方应派专人负责监督清除作业工作,作业单位应服从船方的管理和安排。
作业期间发生安全和污染事故,船方和作业单位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并向海事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
第九条船舶残余油类物质清除作业结束后,作业单位应向船方出具《残油接收处理作业完工证明单》(参见附件三),由双方共同签字认可并予以保留。
船方应将作业情况如实记载在《油类记录簿》,未备有《油类记录簿》的应将作业情况如实记载于《轮机日志》或值班记录。
第十条船方应在作业结束后,携带《残油接收处理作业完工证明单》和《油类记录簿》或其他相关记录,向辖区海事处递交书面申请,经核查无误后,由海事处签发《船舶残油接收处理证明》(参见附件四)。
《船舶残油(污染物)接收处理证明》签发业务流程一、执法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第十九条(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第二十七条(三)《关于做好港务监督向船舶签发船舶残油接收处理证明工作的通知》(水监字[1987]29号)(四)《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二、岗位职责受理人负责《船舶残油接收处理证明》申请的受理、审核;负责有关材料的归档、台帐登记等工作。
三、工作流程(一)受理1、受理人收到《船舶残油接收处理证明》申请后,应对申请是否属本机构管辖范围、申请人是否符合申请条件、申请材料是否齐全等进行审查,申请材料应包括:(1)《船舶防污文书申请书》;(2)接收单位出具的载明接收残余油类物质的种类、数量、时间、地点、接收方法等内容的单据;(3)经核准的船舶排放残油、含油污水作业申请书(4)《油类记录簿》及其复印件;(5)委托证明及委托人和被委托人身份证明及其复印件(委托时)。
2、对资料齐全、文书填写完整的,受理人予以受理并审核;无法当场办结的,应向申请人出具加盖受理专用章的《海事业务受理通知书》;受理情况要进行登记。
3、申请事项依法不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本机构职权范围的,受理人应当及时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并向申请人出具加盖受理专用章的《海事业务不予受理通知书》。
4、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受理人应当告知并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
5、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受理人应当当场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并向申请人出具加盖受理专用章的《海事业务补正通知书》。
6、申请人应在复印件上署名及签注日期,受理人经审查与原件一致,将原件退回申请人。
(二)审核1、受理人审核同意后,制作加盖防污证书专用章的《船舶残油接收处理证明》。
2、受理人审核不同意,制作加盖危险货物管理专用章的《不予海事行政许可决定书》。
深圳市珠江口船舶服务有限公司船舶污油水接收安全操作程序编制日期:2003年3月1 目的• 本程序规定了为船舶污油水接收的管理办法,旨在保证为船舶污油水接收的生产安全、防止污染。
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向所有船舶提供的污油水接收服务。
3人员与职责3.1 操作主管操作主管是大船与驳船之间的联系纽带,操作主管登轮后,首先向大船的轮机长落实以下情况:污油水的数量污油泵的卸率和最大压力污油水的温度然后向驳船落实以下情况:驳船可接收的污油水的数量驳船接收后污油水分布在舱的情况驳船油管可承受的最大压力保持大船与驳船之间的语言沟通3.2 工班组长工班组长是污油水接收作业具体负责人,他登轮后首先向大船的值班员落实污油水管接头的具体位置及船上要求的接管尺寸,经得操作主管及大船轮机长的同意后指挥操作工人从驳船上将输管吊上大船甲板,然后指挥工人严格地按照操作程序接管进行相关的操作,并在整个污油水接收作业过程中保持有效的值班,与驳船密切联系沟通,一有异样情况马上向值班员及操作主管汇报,卸污油水完毕后指挥工人安全拆管并将污油水管道附近的油迹清理干净。
3.3 操作工人操作工人是卸污油水作业的具体操作者,他们登轮后听从操作主管及工班组长的安排,协助大船轮机员从事接拆管、现场值班及清理现场的工作。
3.4污油水接收船的船长3.4.1船长必须将污油水资料提供给大副:污油水的数量污油泵的卸率和最大压力污油水的温度3.4.2船长必须确保船舶严格按指令受载,受载的最大数量必须符合载重线限制、吃水限制或列明的特殊要求,如果无法满足,船长必须拒绝接收。
3.5 污油水接收船的大副3.5.1大副是污油水接收作业的驳船方负责人,负责根据接收任务和船长指示制定接收作业计划,报船长批准。
负责给值班驾驶员提供技术指导,负责根据每次作业具体情况制定相关安全和防污染措施、并监督各项措施的实施。
3.6 驾驶员3.6.1 驾驶员负责污油水接收作业的安全,负责污油水接收作业计划和大副制定的各项安全和防污染措施,指挥并督促值班水手履行其值班职责。
《船舶残油(污染物)接收处理证明》签发业务流程
一、执法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第十九条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第二十七条
(三)《关于做好港务监督向船舶签发船舶残油接收处理证明工作的通知》(水监字[1987]29号)
(四)《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
二、岗位职责
受理人负责《船舶残油接收处理证明》申请的受理、审核;负责有关材料的归档、台帐登记等工作。
三、工作流程
(一)受理
1、受理人收到《船舶残油接收处理证明》申请后,应对申请是否属本机构管辖范围、申请人是否符合申请条件、申请材料是否齐全等进行审查,申请材料应包括:(1)《船舶防污文书申请书》;
(2)接收单位出具的载明接收残余油类物质的种类、数量、时间、地点、接收方法等内容的单据;
(3)经核准的船舶排放残油、含油污水作业申请书
(4)《油类记录簿》及其复印件;
(5)委托证明及委托人和被委托人身份证明及其复印件(委托时)。
2、对资料齐全、文书填写完整的,受理人予以受理并审核;无法当场办结的,应向申请人出具加盖受理专用章的《海事业务受理通知书》;受理情况要进行登记。
3、申请事项依法不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本机构职权范围的,受理人应当及时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并向申请人出具加盖受理专用章的《海事业务不予受理通知书》。
4、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受理人应当告知并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
5、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受理人应当当场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并向申请人出具加盖受理专用章的《海事业务补正通知书》。
6、申请人应在复印件上署名及签注日期,受理人经审查与原件一致,将原件退回申请人。
(二)审核
1、受理人审核同意后,制作加盖防污证书专用章的《船舶残油接收处理证明》。
2、受理人审核不同意,制作加盖危险货物管理专用章的《不予海事行政许可决定书》。
(三)办理与告知
1、由受理人将《船舶残油接收处理证明》或《不予海事行政许可决定书》送达申请人或通知申请人领取。
2、办理完毕后,受理人在《船舶防污证书文书发放台帐》中登记。
(四)归档
办理完毕后,受理人应及时将《船舶防污文书申请书》、申请材料、《船舶残油接收处理证明》或《不予海事行政许可决定书》复印件等材料进行归档。
四、参考执法标准
(一)《船舶防污文书申请书》内容填写完整、规范。
(二)审核要点:
1、在作业结束后;
2、接收残余油类物质的种类、数量与《油类记录簿》的记载内容相符
(三)1个工作日内办结。
(四)受理的材料齐全合格,审批的程序规范,受理情况登记清楚。
(五)印章使用正确、规范,台帐记录、档案收集完整。
五、执法文书及台帐
(一)《船舶防污文书申请书》(略)
(二)《船舶防污证书文书发放台帐》(略)
(三)《海事业务受理通知书》(略)
(四)《海事业务不予受理通知书》(略)
(五)《海事业务补正通知书》(略)
(六)《船舶残油接收处理证明》
(七)《不予海事行政许可决定书》(略)
船舶残油接收处理证明
编号:
籍轮于年月日
由本港污油回收接收处理吨残油(油泥、污油水),
特此证明。
主管机关:
时间:年月日
CERTIFICATE OF DISPOSAL OF OIL RESIDUES
This is to certify that the M.V. OF
Nationality discharged tons of oil
Residues(oil sludge,oil water)into reception facilities in this Port for disposal on
Administration
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