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污水氮磷含量多少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典型污水处理厂尾水氮磷含量及分布特征一、氮磷污染的主要危害氮和磷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是微生物生长必需的营养物质。
但当水体中氮磷含量过多时,则会破坏水环境原有的生态平衡,造成水体污染。
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水体富营养化。
富营养化所造成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水生植物和藻类的过分生长作为微生物生长的必需元素,氮素进入水体会刺激水生植物和藻类的过度生长,并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影响水生生态健康。
主要体现在:①水生植物和藻类的大量繁殖会覆盖水面,造成赤潮或绿潮。
②藻类过度密集会阻塞鱼鳃和贝类水孔,影响其呼吸作用。
③藻类会产生毒素,影响鱼、贝。
④藻类会产生气味物质,使水体散发土腥味、鱼腥味、霉腐味等异常气味。
(2)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由于氮素的引入,藻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繁殖覆盖水面,从而使透射入水体深层的阳光减少,进而削弱下层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水中溶解氧含量递减。
由于生物间对氧的竞争作用,大量水生生物死亡,水中营养物质增多,水中好氧微生物会进行好氧分解,消耗水中溶解氧。
此外,若水体没有足够的稀释能力,当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排入水体后,水中的氨氮会通过硝化作用消耗部分溶解氧。
(3)对水生生物产生毒害氨可作为水生植物和藻类的营养物质,同时也是其他水生动物以及鱼类的毒。
性物质。
氨在水中以离子和分子的形态存在,起毒害作用的主要是分子态的NH3升高pH或温度会促进氨的水解平衡向左进行,从而增强氨的毒性。
夏季时,富,pH升高,极易诱发营养化水体温度高,同时光合作用强,大量消耗水中的CO2水生生物氨中毒。
(4)危害人类健康氨氮氧化的产物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能诱发高铁血红蛋白症和胃癌。
婴儿是高铁血红蛋白症的主要发病人群,含有硝酸盐的饮品被婴儿吸食后,会在唾液和胃中还原成亚硝酸盐,与血红蛋白反应生成高铁血红蛋白。
高铁血红蛋白没有携氧能力,当其在血液中含量超过70%时,会导致婴儿窒息。
此外,亚硝酸盐与胺或酰胺反应会生成亚硝胺或亚硝酰胺,两者均有致癌作用。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一、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1、总有机碳(TOC):总有机碳是指污水中有机物的总量,一般按照比重计算,单位为mg/L,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的总有机碳标准为5mg/L。
2、氨氮:氨氮是指氨和氮的总量,单位为mg/L,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的氨氮标准为1.5mg/L。
3、总磷:总磷是指污水中磷的总量,单位为mg/L,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的总磷标准为0.5mg/L。
4、总氮:总氮是指污水中氮的总量,单位为mg/L,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的总氮标准为3mg/L。
5、化学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是指污水中有机物的氧化能力,单位为mg/L,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的COD标准为10mg/L。
6、悬浮物:悬浮物是指污水中可以悬浮在水面上的物质,单位为mg/L,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的悬浮物标准为5mg/L。
7、色度:色度是指污水中的色彩,单位为度,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的色度标准为15度。
8、水温:水温是指污水中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的水温标准为25摄氏度。
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控制1、污水处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的水质控制,首先要进行污水处理,采用生物处理、化学处理、物理处理等方法,以达到污水净化的目的。
2、污水排放: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的水质控制,其次要进行污水排放,采用排放标准、排放管理、排放控制等方法,以达到污水排放的目的。
3、水质监测: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的水质控制,最后要进行水质监测,采用定期监测、定点监测、定性监测等方法,以达到水质监测的目的。
综上所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为:总有机碳5mg/L,氨氮1.5mg/L,总磷0.5mg/L,总氮3mg/L,COD10mg/L,悬浮物5mg/L,色度15度,水温25摄氏度。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控制,需要进行污水处理、污水排放和水质监测。
一、污水氮含量超标原因及控制方法1.氨氮超标(1)污泥负荷与污泥龄生物硝化属低负荷工艺,F/M一般在0.05~0.15kgBOD/ kgMLVSS•d。
负荷越低,硝化进行得越充分,NH-N向NO--N转化的效率就越高。
与低负荷相对应,生物硝化系统的SRT般较长,因为硝化细菌世代周期较长,若生物系统的污泥停留时间过短,污泥浓度较低时,硝化细菌就培养不起来,也就得不到硝化效果。
SRT控制在多少,取决于温度等因素。
对于以脱氮为主要目的生物系统,通常SRT可取11~23d。
(2)回流比与水力停留时间生物硝化系统的回流比一般较传统活性污泥工艺大,主要是因为生物硝化系统的活性污泥混合液中已含有大量的硝酸盐,若回流比太小,活性污泥在二沉池的停留时间就较长,容易产生反硝化,导致污泥上浮。
通常回流比控制在50~100%。
生物硝化曝气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也较活性污泥工艺长,至少应在8h以上。
这主要是因为硝化速率较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率低得多,因而需要更长的反应时间。
/TKN(3)BOD5/TKN越大,活性污泥中硝化细菌所占的比例越小,硝化速率就越小,在同BOD5/TKN越小,硝化效率越高。
很多城市污样运行条件下硝化效率就越低;反之,BOD5/ TKN值最佳范围为2~3左右。
水处理厂的运行实践发现,BOD5(4)溶解氧硝化细菌为专性好氧菌,无氧时即停止生命活动,且硝化细菌的摄氧速率较分解有机物的细菌低得多,如果不保持充足的氧量,硝化细菌将“争夺”不到所需要的氧。
因此,需保持生物池好氧区的溶解氧在2mg/L以上,特殊情况下溶解氧含量还需提高。
(5)温度与pH硝化细菌对温度的变化也很敏感,当污水温度低于15℃时,硝化速率会明显下降,当污水温度低于5℃时,其生理活动会完全停止。
因此,冬季时污水处理厂特别是北方地区的污水处理厂出水氨氮超标的现象较为明显。
硝化细菌对pH反应很敏感,在pH为8~9的范围内,其生物活性最强,当pH<6.0或>9.6时,硝化菌的生物活性将受到抑制并趋于停止。
泥氮磷标准限值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泥是一种常见的地球物质,是由悬浮在水中的细小颗粒和颗粒状物质沉降形成的沉积物。
泥是土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营养物质,对于植物的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泥中也可能含有一些有害物质,如氮和磷等。
氮和磷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营养元素,但是过量的氮和磷会对水体和土壤造成严重污染。
监测和控制泥中氮和磷的含量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各国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泥中氮和磷的标准限值。
在中国,根据《水泥产品中氮磷》标准规定,泥中氮的限值为0.5%,磷的限值为0.1%。
这意味着泥中氮的含量不应超过0.5%,磷的含量不应超过0.1%。
如果泥中的氮和磷含量超过这个限值,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泥中氮磷的含量,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为了确保泥中氮和磷的含量符合标准限值,需要进行定期的监测和检测。
通过化学分析等方法,可以准确地测定泥中氮和磷的含量,并及时采取措施来控制泥中氮和磷的含量。
只有做到及时监测和控制,才能有效地减少泥中氮磷对环境的危害。
除了国家标准规定的氮磷限值之外,还有一些地方性的氮磷标准限值。
不同地区的氮磷标准限值可能会有所不同,这是由于地区的环境特点和需求不同所导致的。
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根据当地的情况确定适当的氮磷标准限值,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确保泥中氮磷的含量符合标准限值。
泥中氮磷的含量对环境有着重要影响,必须严格控制泥中氮磷的含量,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只有通过监测和控制,才能有效地减少泥中氮磷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希望各地方和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对泥中氮磷的监测和管理,共同保护我们的环境和健康。
【2000字】。
第二篇示例:泥石流是一种危险的自然灾害,会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而在泥石流中,含有大量的泥沙和矿物质,其中就包括了氮磷等有害物质。
这些有害物质如果进入水体中,会对水质造成严重的污染,危害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含磷废水处理工艺简介含磷废水的特点(1)生活污水。
每人每天磷排放量大约在1.4~3.2g,各种洗涤剂的贡献约占其中的70%左右。
此外,炊事与漱洗水以及在粪尿中磷也有相当的含量。
生活污水占43.4%,其磷含量为4-7mg/L。
(2)工业污水。
工厂磷排放主要来源于肥料、医药、金属表面处理、纤维染发酵和食品工业,废水含磷量依次为20.5%,29.4%与6.7%。
因生产产品和工艺的不同,废水中磷含量差异较大。
废水水磷含量为2-100mg/L。
(3)高浓度含磷废水。
一般认为只要是高于生活废水中的含磷量或者总磷浓度在100mg/L 以上就称为高浓度含磷废水。
(4)含磷废水排放标准。
我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标准为磷酸盐(以P计)≤0.5mg/L,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磷酸盐(以P计)≤1.0mg/L。
含磷废水处理工艺除磷通常有物理化学脱磷、生物除磷处理工艺和吸附法,以及物理化学除磷和生物除磷处理联合使用,具体如下。
1、物理化学脱磷(1)化学沉淀法化学沉淀法除磷主要指应用钙盐,铁盐和铝盐等产生的金属离子与磷酸根生成难溶磷酸盐沉淀物的方法来去除废水中的磷。
最常用的是石灰、硫酸铝、铝酸钠、三氯化铁、硫酸铁、硫酸亚铁和氯化亚铁。
(2)化学絮凝法化学混凝法除磷是将可溶性磷转化为悬浮性磷,并将其滞留。
水中的磷大部分是溶解状的无机化合磷,主要是洗涤剂的正磷酸盐和稠环磷酸盐,其余小部分是以溶解和非溶解状态存在的有机化合磷。
该法脱磷特点:该法磷的去除率在75%左右,处理效果稳定,系统操作易于自动化。
但由于人为投加了化学药剂, 一方面产生大量的污泥, 难于处理, 另一方面又造成水处理费用的增高。
(3)结晶法结晶法除磷是利用污水中磷酸根离子与钙离子以及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 的晶析现象。
生活污水处理标准一、引言生活污水是指由居民生活活动产生的含有有机物、悬浮物、营养物质等污染物的废水。
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对生活污水的处理和排放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生活污水处理的标准要求及相应的技术措施。
二、生活污水处理标准要求1. 排放标准要求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法规定,生活污水处理后的排放应符合以下标准:(1) 水质标准要求:COD(化学需氧量)不超过50mg/L,BOD5(五日生化需氧量)不超过20mg/L,SS(悬浮物)不超过30mg/L,NH3-N(氨氮)不超过15mg/L,TP(总磷)不超过0.5mg/L。
(2) pH值要求:排放的生活污水pH值应在6-9之间,确保对水体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3) 其他要求:排放的生活污水不得含有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溶剂等,且不得对周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
2. 处理工艺要求为了达到上述排放标准要求,生活污水处理应采用适当的工艺进行处理。
常见的处理工艺包括:(1) 机械处理:采用格栅、沉砂池等设备,去除生活污水中的大颗粒杂质和悬浮物。
(2) 生化处理:采用活性污泥法、厌氧处理等技术,降解有机物质,减少COD和BOD5含量。
(3) 深度处理:采用沉淀池、过滤器等设备,去除细小颗粒物和残存悬浮物,进一步提高水质。
(4) 消毒处理:采用紫外线辐射、臭氧氧化等方法,杀灭细菌和病原体,确保排放水体的卫生安全。
三、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措施1. 初级处理初级处理主要通过物理方法去除生活污水中的固体颗粒和悬浮物,常用的技术措施包括:(1) 格栅:利用格栅设备,去除生活污水中的大颗粒杂质和固体废物。
(2) 沉砂池:通过重力沉降原理,使较重的悬浮物沉淀到池底,减少水中的悬浮物含量。
2. 次生处理次生处理主要通过生物降解和沉淀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和细小颗粒物,常用的技术措施包括:(1) 活性污泥法:通过在好氧环境下引入活性污泥,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质,达到减少COD和BOD5含量的目的。
氮磷标准水环境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氮磷是水体中的两种关键营养物质,它们在水环境中的浓度变化对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氮磷污染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水环境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制定氮磷标准来监测和控制水体中的氮磷浓度显得尤为重要。
氮磷标准是指针对水体中氮磷含量所设立的一系列参考值和限值,用于评估水质状况、制定水质标准、指导水环境管理和保护措施。
根据不同类型的水环境、水体用途和生态需求,氮磷标准在不同的地区和国家有所差异。
通常来说,氮磷标准包括总氮、总磷、铵氮、硝态氮、亚硝态氮和总有机氮等多个参数,通过监测这些指标可以全面了解水质的污染程度和变化趋势。
在实际应用中,氮磷标准可以用于多个方面的水环境管理和保护工作。
氮磷标准能够帮助监测评估水体的污染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污染源,提高水质管理的精准度和效率。
氮磷标准可以作为水质评估和监测的依据,促进水环境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氮磷标准还可以帮助制定水体保护和恢复计划,指导水环境治理工作,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在全球范围内,各国和地区的氮磷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情况存在差异。
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完善的氮磷标准体系,通过长期的监测和评估工作,有效控制了水体中氮磷的污染程度,保障了水环境的良好状态。
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仍存在水环境管理和保护工作不力、氮磷标准制定不完善等问题,导致水质恶化和生态环境受损。
要加强氮磷标准在水环境管理中的作用,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
要加强氮磷监测和评估工作,建立健全的监测网络和体系,及时掌握水质信息,为制定和调整氮磷标准提供数据支持。
要完善氮磷标准的制定和更新机制,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不断完善标准体系,提高其科学性和实用性。
还需要加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业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合作和沟通,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水环境保护的合力,推动氮磷标准的有效实施。
氮磷标准在水环境管理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它对保障水质、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污水除磷解析除磷指去除污水中的磷。
磷在污水中具有以固体形态和溶解形态互相循环转化的性能,污水除磷就是以磷的这种性能为基础而开发的。
污水除磷技术有:使磷成为不溶性的固体沉淀物,从污水中分离出去的化学除磷法;使磷以溶解态为微生物所摄取,与微生物成为一体,并随同微生物从污水中分离出去的生物除磷法。
根据磷在废水中不同的存在方式,应采用不同的除磷技术。
在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A排放标准中,出水总磷应≤0.5mg/L。
为达到此排放标准,在生物脱氮工艺后要增加除磷。
一、如何除去废水中的磷常规的生物处理法通过剩余污泥排放和处理可以从废水中去除部分磷,一些特殊工艺或经过调整运行方式以后具有除磷功能的普通工艺可以取得较好的除磷效果,具体方法有A/O,A²/O、SBR、氧化沟等。
但生物处理法的除磷效果有限,当磷的排放标准很高时,往往需要使用化学除磷或将生物法与化学除磷结合起来使用。
二、化学除磷化学除磷是向水中投加化学药剂,生成不溶性的磷酸盐,然后再利用沉淀、气浮或过滤等方法将磷从污水中除去。
用于化学除磷的常用药剂有石灰,铝盐和铁盐等三大类。
1.石灰除磷石灰除磷是投加石灰与磷酸盐反应生成羟基磷灰石沉淀。
由于石灰进入水中后,首先与水的碱度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然后过量的钙离子才能与磷酸盐反应生成羟基磷灰石沉淀,因此所需的石灰量主要取决于待处理废水的碱度,而不是废水的磷酸盐含量。
另外,废水的镁硬度也是影响石灰除磷的因素。
因为在高pH值条件下,生成的沉淀是胶体沉淀,不但消耗石灰,而且不利于污泥脱水。
Mg(OH)2pH对石灰除磷的影响很大,随着pH升高,羟基磷灰石的溶解度急剧下降,即磷的去除率增加,pH大于9.5后,水中所有磷酸盐都转为不溶性的沉淀。
一般控制pH在9.5—10之间除磷效果最好。
不同废水的石灰量投加应该通过实验确定。
石灰除磷的具体方法有三种。
一是在污水厂初沉池之前投加,而是在污水生物处理之后的二沉池投加,三是在生物处理系统之后投加石灰并配有再碳酸化系统。
典型的生活污水水质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城镇污水(municipal wastewater):指城镇居民生活污水,机关、学校、医院、商业服务机构及各种公共设施排水,以及允许排入城镇污水收集系统的工业废水和初期雨水等。
一级强化处理(enhanced primary treatment):在常规一级处理(重力沉降)基础上,增加化学混凝处理、机械过滤或不完全生物处理等,以提高一级处理效果的处理工艺。
根据污染物的来源及性质,将污染物控制项目分为基本控制项目和选择控制项目两类。
基本控制项目主要包括影响水环境和城镇污水处理厂一般处理工艺可以去除的常规污染物,以及部分一类污染物,共19项。
选择控制项目包括对环境有较长期影响或毒性较大的污染物,共计43 项。
标准分级:根据城镇污水处理厂排入地表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以及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将基本控制项目的常规污染物标准值分为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
一级标准分为A标准和B 标准。
一类重金属污染物和选择控制项目不分级。
1.一级标准的A 标准是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作为回用水的基本要求。
当污水处理厂出水引入稀释能力较小的河湖作为城镇景观用水和一般回用水等用途时,执行一级标准的A 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排入国家和省确定的重点流域及湖泊、水库等封闭、半封闭水域时,执行一级标准的A标准,2.一级标准的B 标准:排入GB 3838地表水III类功能水域(划定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和游泳区除外)、GB 3097海水二类功能水域时,执行一级标准的B标准;3.二级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排入GB 3838 地表水Ⅳ、Ⅴ类功能水域或GB 3097海水三、四类功能海域,执行二级标准。
4.三级标准:非重点控制流域和非水源保护区的建制镇的污水处理厂,根据当地经济条件和水污染控制要求,采用一级强化处理工艺时,执行三级标准。
但必须预留二级处理设施的位置,分期达到二级标准。
生活污水氮磷含量多少
生活污水除含有较高的有机物,以及氮、磷、等无机物,还含有病原微生物和较多的悬浮物及重金属等。
那么生活污水氮磷含量多少呢?
生活污水中氮一般是15mg/L。
生活污水中磷含量大概在
4-7mg/L上下还可以波动。
对部分受污染湖泊的污染源监侧分析表明,来自面源的污染物已经超过点源。
由于受到长期污染,水体中异常高的营养盐浓度,使水环境变得非常脆弱,外部条件的微小变化就会使水体营养状态发生急转,引起藻华频频暴发,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我国许多重要区域的水环境问题。
控制面源污染己成为水环境污染的重要课题。
在流域和区域的水污染治理中,必须综合兼顾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
面源污染的防止和控制,即有利于流域中污染径流储存、净化,有利于节约农业生产的化肥和农药等物质投入。
但是,目前我国对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基础仍十分薄弱。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将继续处于高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城镇人口总量将从现在的3.8亿增加到6.7亿,城市污水量也将大大增加,而我国目前城市污水二级处理率与2010年全国设市城市和建制镇的污水平均处理率不低于50%的规划目标还有很
大差距。
目前工业废水治理存在的问题最多的仍是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我国主要河流和区域的面源污染几乎没有任何控制工程,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除了制定合理可行的产业技术经济政策,加大水处理工程建设与运行的投资力度外,开发和集成应用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效低耗处理技术将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为了用水安全,我们应撑握些水污染安全小知识,同时还可以用厨房净水器将使用水过滤,这样更有利于健康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