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111
- 格式:ppt
- 大小:2.81 MB
- 文档页数:38
第二教育
第四讲解简易方程
学法指导:
解稍复杂的方程,要先加以变形,变为较简单的简易方程。
变形常用的方法是:
1、运用乘法分配律,去掉括号。
2、两边是分数形式的方程,运用交叉相乘法,转化为不是分数形式的方程。
3、方程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相等的数或相等的式子,等式仍然成立,这是等式的性质。
利用这个性质可以化简方程。
4、方程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相等的数或相等的式子(这些数与式子不能为0),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利用这个性质也可以花间方程。
解方程的步奏要规范,求出得数后要简易检验。
长期股权投资与合并财务报表系列【考点6】对联营企业、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1)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初始投资成本包括与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直接相关的费用、税金及其他必要支出,但不包括被投资单位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2)以发行权益性证券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成本为所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但不包括被投资单位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后续计量1.初始投资成本的调整(1)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两者之间的差额不要求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进行调整。
(2)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两者之间的差额应计入取得投资当期的营业外收入,同时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2.投资损益的确认(1)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计提的折旧额或摊销额,以及以投资企业取得投资时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计算确定的资产减值准备金额等对被投资单位净利润的影响。
(2)对于投资企业或纳入投资企业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子公司与其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之间发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应予抵销。
3.取得现金股利或利润的处理按照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投资企业自被投资单位取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应抵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在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借记“应收股利”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科目。
4.其他综合收益的处理当被投资单位其他综合收益发生变动时,投资企业应当按照归属于本企业的部分,相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增加或减少其他综合收益。
5.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其他变动的处理采用权益法核算时,投资企业对于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以及利润分配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应按照持股比例与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计算的归属于本企业的部分,相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增加或减少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第4讲运算定律知识点一:.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1)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
(2)加法交换律中变化的只是两个加数的位置,不变的是这两个加数及它们的和。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a+b)+c=a+(b+c)。
3.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在计算几个数连加的算式时,可以利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4.连减的简便计算(1)一个数减去几个数的和,可以从这个数里依次减去各个加数。
用字母可表示:a-(b +c)=a-b-c。
(2)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先把所有的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减去所有减数的和。
用字母可表示:a -b-c=a-(b+c)。
知识点二:.乘法交换律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g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a×b)×c=a×(b×c)。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用字母表示:(a+b)×c=a×c+b×c考点1:运算定律的判断及其运用【典例1】(拜泉县期末)在简算25×21.7+25×8.3时,要用到()A.乘法交换律B.乘法结合律C.乘法分配律【典例2】与228×2不相等的算式是()A.228+2B.2×228C.228+228【典例3】(荥阳市期末)800÷4÷2=□,下面算式中商与它相等的是()A.800÷6B.800÷8C.800÷16【典例4】(桐梓县期末)(4+5)×a=4×a+a×5,运用了乘法()律.A.分配律B.结合律C.交换律【典例5】(石阡县期末)下面的算式中,正确运用了乘法分配律的是()A.125×16=125×8×2B.(38+25)×4=38×4+25×4 C.(6+4+5)×3=15×3D.13×(65+35)=13×65+35考点2:用简便方法计算【典例1】(嵩县期末)计算9+99+999+9999方法正确的是()A.1000×3B.11110﹣4C.11111﹣4【典例2】(中原区期末)简算981﹣127﹣573时,先算,再算.【典例3】(兴仁市校级期末)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四年级数学思维训练之最不利原则20161106在国内外数学竞赛中,常出现一些在自然数范围内变化的量的最值问题,我们称之为离散最值问题。
解决这类非常规问题,尚无统一的方法,对不同的题目要用不同的策略和方法,就具体的题目而言,大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着眼于极端情形;2.分析推理——确定最值;3.枚举比较——确定最值;4.估计并构造。
常常需要从最不利的情况出发分析问题,这就是最不利原则。
例1口袋里有同样大小和同样质地的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小球各20个。
问:一次最少摸出几个球,才能保证至少有4个小球颜色相同?分析与解答:如果碰巧,可能你一次取出的4个小球的颜色都相同。
但显然,仅仅摸出4个小球,并不能保证它们的颜色相同,因为它们的颜色也可能不相同。
因此,为了“保证至少有4个小球颜色相同”,我们就要从最“不利”的情况出发来考虑。
如果最不利的情况都满足题目要求,那么其它情况必然也能满足题目要求。
“最不利”的情况是什么呢?它就是我们俗话说的运气最差的情况,实际总是与所希望的相反。
那么,在这里,什么样的情况最“惨”呢?那就是我们摸出了3个红球、3个黄球和3个蓝球,此时三种颜色的球都是3个,却无4个球同色。
为什么说这就是最不利的了呢?因为这时我们接着再摸出一个球的话,无论是红色还是黄色或者蓝色,都能保证有4个小球颜色相同。
所以,一次最少摸出10个球,才能保证至少有4个小球颜色相同。
由此我们看到了,最不利原则就是从“极端糟糕”、从“运气最差”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什么样的情况我们要用最不利原则来考虑呢?那就是题目中出现要“保证……”时,这“保证”二字就要求我们必须从最不利的情况去分析问题。
通过上面分析,列式为:例2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现有10把钥匙和10把锁,最少要试验多少次就一定能使全部的钥匙和锁相匹配?分析与解:从最不利的情形考虑。
用10把钥匙依次去试第一把锁,最不利的情况是试验了9次,前8次都没打开,第9次无论打开或没打开,都能确定与这把锁相匹配的钥匙(若没打开,则第10把钥匙与这把锁相匹配)。
第四讲作为与不作为特别提示1.体系内容。
根据大纲,本讲内容有:作为与不作为的区分,不作为犯的分类,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成立条件。
2.重要考点。
根据考试规律,重要考点有:作为与不作为的区分,作为义务的来源,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成立条件。
一、基本要点(一)作为与不作为的分类作为,是指用积极的身体动作来违反刑法禁止性规定。
例如,抢夺罪中,利用抢夺的行为违反禁止抢夺他人财物的规定,就是作为。
不作为,是指用消极的身体静止来违反刑法(作为义务)义务性规定。
例如,不解救被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罪中,负有解救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消极的身体静止违反解救义务,就是不作为。
在不作为犯中,不作为者负有作为义务,理论上将其称为保证人。
例如,母亲活活将婴儿饿死。
母亲是该不作为犯中的保证人。
不作为犯可以分为:1.真正不作为犯罪名中有一个作为义务隐含于内。
这是指刑法明文规定只能由不作为构成的犯罪。
例如,第311条的拒绝提供间谍犯罪证据罪。
【注意】真正不作为犯只能由刑法明文规定。
同时,因为有刑法明文规定,所以认定真正不作为犯,完全符合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不存在类推适用的问题。
2.不真正不作为犯不真正不作为犯中的作为和不作为。
这是指既可由作为构成、也可由不作为构成的犯罪。
例如,故意杀人罪.既可用刀捅死人,也可将婴儿活活饿死。
【注意1】对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构成要件,刑法没有明文规定,因此认定不真正不作为犯时,有可能存在类推适用的问题,因此需要判断是否符合罪刑法定原则。
所以,一项不真正不作为犯的认定成立,必须符合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
【注意2】如何判断某罪名是作为犯还是不作为犯?判断标准:应当根据该罪名的核心行为来判断,而不能根据其次要行为来判断。
例如,丢失枪支不报罪有两个行为:一是丢枪,二是不报告,因为刑法处罚的是不报告行为,所以核心行为是不报告,因此该罪是真正不作为犯。
(二)作为与不作为的关系1.作为与不作为的竞合这是指一个行为是作为还是不作为,由于观察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