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第四讲
- 格式:ppt
- 大小:420.00 KB
- 文档页数:13
《英美诗歌选读》课程教案第四讲首页备注:教学进程一栏可根据教学内容的多少自定页数。
第四讲英美诗歌的基本押韵格式押韵格式(rhyme scheme)指的是一首诗中各押韵诗行的组合形式。
一般说来,每首诗都由数量不同的诗行组成,每一行的结尾都按照其读音的相同或类似而押韵,并表现出规律性。
押韵格式分为定型诗歌格式和普通诗歌格式。
前一种格式主要有十四行诗体、斯宾塞诗体、回旋诗体等押韵格式;普通诗歌格式主要有双行押韵格式(aa)、隔行交互押韵格式(abab)和吻韵格式(abba)。
第一节基本押韵格式一、双行押韵格式(aa)它是英语诗歌最基本押韵格式,主要用于双行诗节(couplet)。
双行诗节指两行押韵或不押韵的诗行。
双行诗节可以单独成为诗节,也可以存在于其他诗节中。
七行体(又称皇韵体,rhyme royal)诗和八行体(octa rima)诗用双行诗节结束,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也是用双行诗节结束全诗。
双行诗节分开放双行诗节(open couplet)和完整双行诗节(closed couplet)两种。
完整双行诗节如果是用抑扬格五韵步写成,就被称为英雄双行诗节(heroic couplet)。
开放双行诗节指的是跨行的双行诗体,即两行诗有共同的语法和逻辑结构,但第二行的意思需要继续下去,直到在后面的诗行中结束。
如济慈叙述希腊神话中的美少年长诗《恩弟米安》开始几行:A thing of beauty is a joy for ever:Its loveliness increases; it will neverPass into nothingness; but still will keepA bower quiet for us, and a sleepFull of sweet dreams, and health, and quiet breathing.Therefore, on every morrow, are we wreathingA flowery band to bind us to the earth,Spite of despondence, of the inhuman dearthOf noble natures (1)(John Keats: Endymion)这些诗行的特点是:首先,每两行押韵,即ever / never,keep / sleep,breathing / wreathing,earth / dearth1美的事物是一种永恒的愉悦:/ 它的美与日俱增:它永不湮灭,/ 它永不消亡;/ 为了我们,它永远/ 保留着一处幽境,让我们安眠,/ 充满了美梦,健康,宁静的呼吸。
《英美诗歌选读》课程教案第四讲首页备注:教学进程一栏可根据教学内容的多少自定页数。
第四讲英美诗歌的基本押韵格式押韵格式(rhyme scheme)指的是一首诗中各押韵诗行的组合形式。
一般说来,每首诗都由数量不同的诗行组成,每一行的结尾都按照其读音的相同或类似而押韵,并表现出规律性。
押韵格式分为定型诗歌格式和普通诗歌格式。
前一种格式主要有十四行诗体、斯宾塞诗体、回旋诗体等押韵格式;普通诗歌格式主要有双行押韵格式(aa)、隔行交互押韵格式(abab)和吻韵格式(abba)。
第一节基本押韵格式双行押韵格式(aa)它是英语诗歌最基本押韵格式,主要用于双行诗节(couplet)。
双行诗节指两行押韵或不押韵的诗行。
双行诗节可以单独成为诗节,也可以存在于其他诗节中。
七行体(又称皇韵体,rhyme royal)诗和八行体(octa rima)诗用双行诗节结束,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也是用双行诗节结束全诗。
双行诗节分开放双行诗节(open couplet)和完整双行诗节(closed couplet)两种。
完整双行诗节如果是用抑扬格五韵步写成,就被称为英雄双行诗节(heroic couplet)。
开放双行诗节指的是跨行的双行诗体,即两行诗有共同的语法和逻辑结构,但第二行的意思需要继续下去,直到在后面的诗行中结束。
如济慈叙述希腊神话中的美少年长诗《恩弟米安》开始几行:A thing of beauty is a joy for ever:Its loveliness increases; it will neverPass into nothingness; but still will keepA bower quiet for us, and a sleepFull of sweet dreams, and health, and quiet breathing.Therefore, on every morrow, are we wreathingA flowery band to bind us to the earth,Spite of despondence, of the inhuman dearthOf noble natures (1)(John Keats: Endymion)这些诗行的特点是:1美的事物是一种永恒的愉悦:/ 它的美与日俱增:它永不湮灭,/ 它永不消亡;/ 为了我们,它永远/ 保留着一处幽境,让我们安眠,/ 充满了美梦,健康,宁静的呼吸。
第四讲如何鉴赏诗眼即时巩固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常建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鉴赏边塞诗大都以词情慷慨、景物恢奇、充满报国的忠贞或低徊的乡思为特点。
这首诗却独辟蹊径,弹出了不同寻常的异响。
诗的前两句,是对西汉朝廷与乌孙民族友好交往的生动概括。
“玉帛”指朝觐时携带的礼品。
执玉帛上朝,是一种宾服和归顺的表示。
“望”字用得笔重情深,乌孙使臣朝罢西归,而频频回望帝京长安,眷恋不忍离去,说明恩重义浃,相结很深。
“不称王”点明乌孙归顺,边境安定。
这两句平述史实,为全诗做铺垫。
三、四句顺势腾骞,波涌云飞,形成高潮。
“天涯”上承“归去”,乌孙朝罢西归,“静”字用得尤为有力。
玉门关外的茫茫大漠,曾经是积骸成阵的兵争要冲,如今却享有和平宁静的生活。
这是把今日的和平与昔时的战乱作明暗交织的两面关锁的写法,于无字处皆有深意,是诗中之眼。
诗人用彩笔绘出一幅辉煌的画卷:战争的阴霾消散净尽,日月的光华照彻寰宇。
这种理想境界,体现了各族人民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崇高理想,是高响入云的和平与统一的颂歌。
“兵气”,犹言战象,用语字新意炼。
不但扣定“销”字,直贯句末,且与“静处”挽合,将上文缴足。
环环相扣,愈唱愈高,真有拏云的气概。
沈德潜诩为“句亦吐光”,可谓当之无愧。
这首诗既未炫耀武力,也不嗟叹时运,而是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讴歌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友好的主题,赋予边塞诗一种全新的意境。
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判断的依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眼是“静”。
本诗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讴歌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友好的主题。
在前两句生动概括了西汉朝廷与乌孙民族友好交往的史实后,第三句描绘玉门关外的茫茫大漠,曾经是积骸成阵的兵家要冲,如今却享有和平宁静的生活。
高2022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题学案之现代诗歌阅读专题第四讲品味重要词句【知识精讲】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诗歌表情达意的载体。
现代诗歌的语言精练、形象,富有音乐美,在诗歌鉴赏中,品味语言是基础。
考生应该联系全诗主旨,反复咀嚼,领略诗歌的深刻含意,品味隽永的字词语句。
本突破点就是紧扣重要词句,来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语言的艺术魅力。
一、理解重要词句1.方法聚焦一语,意蕴若干;探究来源,分列答案。
对现代诗歌所表达内容的鉴赏探究,只能是聚焦于重要词句,这是命题考查的需要。
既然是探究,这一语句的意蕴必不会很单薄,否则就失去了探究的意义。
2.步骤第一步:确定“探究点”的位置。
第二步:审清题目潜在的命题意图。
第三步:观照全诗,找出与“探究点”有意义联系的诗句。
第四步:分点列出答案。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一个焦点的探究,但需要观照全诗或是某个语境,否则也会失去探究的意义。
3.答题规范这样的题型,一是考查我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领悟,二是考查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所以,我们必须把答案分解为“点”,清晰表述,分项列出。
(1)概括出词句的深刻内涵或采用的表达技巧。
(2)分析词句在文中的作用或传达出的作者情感。
二、把握语言风格1.方法联系全篇,整体感悟;提炼认知,叙议结合。
要把握现代诗歌的语言风格,就要阅读全诗,整体感受全诗的语言,然后再提炼对全诗语言的看法,最后通过叙议结合的方式,完整回答问题。
2.步骤第一步:叙。
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第二步:析。
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第三步:评。
指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四步:采用总分式列出答案。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3.答题规范要整体把握诗歌的语言特征,增强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然后组织语言作答。
(1)概括诗歌语言风格的特点。
(2)叙议结合,呈现答案。
要“叙”诗中词句,要“议”对词句的感受,这样叙议结合,准确阐释对诗歌语言风格的认识。
第四讲学写诗歌第一次课第一节一、教学目标1.学会写诗歌。
2.学会欣赏诗歌。
3.学会一些诗歌写作简单技巧。
二、教学重点1.怎么找到写作的点,做到有感而发。
2.如何在诗句中运用情感。
三、教学过程:老师:生活中处处有诗歌。
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常在我们耳边回响。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
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古至今涌现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许多伟大的诗人。
世界上其他国家也都有伟大的诗人。
拜伦、侮涅、普希金……他们的优秀诗篇,为各国人民传诵。
你一定想更多地了解诗歌。
接下来,我们一起欣赏一些诗歌,然后从中找点写诗歌的小窍门,也学着写一写诗歌!在欣赏以下几首诗歌之前,我们先来看两则关于写诗歌的小故事,对于书上的故事会,同学们在课后去读一读。
杨万里写诗的故事注:杨万里(1127年出生1206年逝世)字廷秀,号诚斋。
江西吉州人(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南宋大诗人。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
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员外郎等。
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改知赣州,不赴,辞官归家,闲居乡里。
在中国文学史上,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家”、“中兴四大诗人”。
他作诗20000多首,只有少数传下来。
有一天,杨万里去旅游。
在路上他累了想休息了。
于是杨万里找到了一家旅馆。
杨万里就在那里吃完了饭休息了。
杨万里刚要躺下休息,他突然听见一个小孩在外面说:“马上就抓到你了,小蝴蝶。
杨万里想出去看个究竟。
他来到了菜园,看到了一个小孩在追一只黄蝶。
可是黄蝶跑进了菜花里,小孩到了菜花里找了找,没发现,结果自己把裤子给弄脏了。
杨万里看见了小孩这个有趣的故事,就回去开始写诗了。
诗的内容和题目是: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宋祁蓬山不远某日,北宋翰林学士宋祁途经繁台街时,有宫车数辆疾驰而来,因不及回避,肃立一旁。
诗词格律常识第4讲古风古诗古律古赋古乐府诗词格律常识 | 第4讲 | 古风古诗古律古赋古乐府诗词君持续会给大家简单的分享一些基本的诗词常识及定义,预计10讲,希望大家从最基本的知识开始掌握,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诗词格律常识 | 第4讲巧对诗学术语。
对仗的一种。
指对仗能运用巧思,使诗文折进一层。
巧对无固定规则可循,全凭作者精思妙用,出奇制胜。
如唐杜甫《秦州杂诗》中“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一联,工对中隐括鱼龙川、鸟鼠谷两处秦州地名,使诗作更切合题意,是为巧对。
巧体曲文制作中由于逞才弄巧创造出来的体式。
古人作曲时,有的喜欢运用词语、文字上不同的手段(包括用韵、字句排列、意境创造、词语使用等方面)翻新竞奇以为戏乐而写成的曲体,近似于文字游戏。
有人又称之为“俳体”。
正对一、又称真对,的对。
格律诗中上下两句意义相近的对仗。
它是律诗里用得最普遍的对仗形式。
它要求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名物、数字都要两两相对,正对力求工整。
二、合掌对的别称。
刘勰《文心雕龙》中把后代所称的“合掌对”叫做“正对”,是一种拙劣的对仗。
正体诗学术语。
语出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之一:“汉谣魏什么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
”所谓正体可以曹、刘、阮、陶之诗为代表,主要指感情真挚激越、风格天然浑朴的作品。
其《太中大夫刘公墓碑》诗又云:“风雅三百正而葩,何以蔽之思无邪。
”可见正体还得合于儒家诗教的风雅之义。
正纽齐梁间诗人沈约等人提出的制作诗歌必须避免的“八病”之一。
其内容是指一首王言诗之内两句之中不能杂用声母及韵母相同的四声各字,如两句中已用了金字,便不能用锦、禁、急等字,如梁简文帝诗:“轻霞落暮锦,流火散秋金。
”锦、金声韵相同,而只是声调不同,这种写法就犯了“正纽”的毛病。
正始体指三国魏后期的一种诗风。
始于正始时期(240--249),故名。
宋严羽《沦浪诗话》云:“正始体,魏年号,嵇(康)、阮(籍)诸公之诗。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云:“正始明道,诗杂仙心,何晏之徒,率多浮浅,唯嵇志清峻,阮旨遥远,故能标焉。
现代诗歌第四讲——北方我们用了几节课讲现代诗歌意象这个概念由此又引出了许多新的概念今天是意象的最后一讲,还会接触到一些新的概念所以希望大家能够记住这些概念,这对今后的创作和诗歌鉴赏都很重要我记得上一讲中我提到了喻指和喻体这两个概念过去我们用一和象还说明意象和物象之间的关系但意象在现代诗歌中是一个整体,不好这样称呼,所以从这节课起,我们把一首诗歌的意义、主旨、所要表达的情绪称为喻指把表现这些意义、主旨、情绪的代替物称为喻体也就是意义是通过物象来表达喻指是通过喻体来呈现这个能理解吧如果没有问题,请大家以后就这样使用这两个词姑娘好像花一样哪个是喻指,哪个是喻体?花是表达姑娘的形象的,就是喻体嗯,没问题了下面我们接着讲概念这些面庞从人群中涌现,湿漉漉的黑树干花瓣朵朵还用庞德的诗歌为例通过上次讲解,这句诗大家都基本能明白其表现的意思就是一群女工从地铁口中涌现出来的基本面貌有人后来查百度,说有很多解释,这个很正常每一个读者的理解都会有区别但大致意思不能错这是现代诗歌特有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造成的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简单明了,没人会产生阅读障碍把汪伦的情比做千尺桃花潭水一样深厚那为什么现代诗歌不这样简单明了,让大家一读便知呢还是因为过去的诗歌语言和表达方式一成不变,使读者产生的审美疲劳,所以想读一些更加具有艺术性的诗句这就促使和已经成为过去时的象征性艺术形式的回归我们上次讲夕阳和老人,青松和高洁这都是两种属性相近的词所传递出的一种很容易联想的类比专业术语叫相似的相似夕阳象征老人老人也可以去形容快落山的夕阳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属相相似所以叫相似的相似现代诗歌意象的拼接则为了达到表达上的模糊性(朦胧性)采取的是词性的远距离拼接比如湿漉漉的黑树干比如面庞和它们之间的属性关系猛一看,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在属性上却可以找到相近处比如面庞和花朵的关系花朵和黑树干的关系,整体地去把握,则几个女性的形象就展现出来了这种远距离的词性拼接专业术语叫相异的相似不是过去的相似的相似了从属性上有相异处,但同样有相似处那我举个例子一夜大风吹掉月亮,泪水像一支蜡烛烧痛了土地,微暗的火,几乎不是火,田野漂浮在向下的阴沉里大家先读一读一夜大风吹掉月亮,泪水像一支蜡烛烧痛了土地,微暗的火,几乎不是火,田野漂浮在向下的阴沉里欧阳江河《冷血的秋天》大家看,夜,大风,月亮有相似的属性吧看泪水和蜡烛相似吧烧痛了土地,相异了吧田野和阴沉相异吧但整体读,这些意象都与夜有关夜的风,月,蜡烛,夜的阴沉这里夜似乎引领着后面所有出现的物象在向某一种情绪靠拢秋天,并且是冷血的秋天有泪水,有疼痛,有幽幽的火,有向下的阴沉而是一种痛苦失恋的?离别的?压抑的?困苦的?随便你如何去把握,只要你能和作者一样感受到它的痛楚情绪就可以了这就是意象拼接所运用的相异的相似所产生出来既模糊又确定的意义所在和庞德的花瓣朵朵异曲同工,这个概念可以把握了吧最后,意象的这种表现形式(相异的相似)是通过什么具体手段来表现的?词的属性之间的关联是如何来把握的?这就是我们下一讲要讲到的“现代诗歌意象的表达手法之一:隐喻。